今年日本学者连续获得两项诺贝尔奖,中国官媒20多年前的一篇报道被网民翻出,在互联网上热传。
综合外电报道,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10月6日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日本京都大学的北川进10月8日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统计显示,本世纪前25年里,日本已经诞生了22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获奖者(包括三名美籍)。
一篇题为《日本政府“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的文章,本周在中国互联网上热传。
该文发表于2002年01月06日,作者是新华社记者林小春。
文章称,日本在2001年3月出台的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评论说,日本政府“没有头脑”,纯属“狂妄之言”。
文章写道,日本为什么提出这一目标?有专家认为这是表明一种姿态。日本不仅是技术大国,而且还要成为科学大国,并提出“科技立国”;同时,这一口号也很具号召力和感染力。
文章写道,很多专家表示,日本的这一目标或许适得其反。在这一目标下,科研体制可能失衡,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可能会投向易被诺贝尔奖评委会认可的、容易出成果、快出成果的领域,忽略其他领域的基础研究,并误导部分科学家把得奖当成科研的目的,最终反而阻碍科学的发展。
另一篇报道也在互联网上热传,题为《中科院院士黄维:十年后,国人获诺奖成家常便饭》。
这篇刊登在《现代快报》上的报道,发表于2013年。
据报道,时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黄维在迎接6900名本科新生的开学典礼上称,2011年中国研发投入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
黄维说,据他个人初步估计和判断,10年后的中国,像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性重要指标,被中国获得将会成为常态,而不是个案。“在文学奖之后,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奖项将陆续被中国人斩获,没有任何悬念。随着优质学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分布的变化,中国的几所顶尖大学——基于我们南工梦的早日实现,甚至包括我们南京工业大学,将会进入世界排名前五十、前二十、乃至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