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负责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新闻的女记者杜尚泽,在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首名“80后”高层后的最新长文中,披露警卫员塞饼干给翻译让习近平吃等外交活动细节,形容他“以身许国,夙夜在公”。
《人民日报》星期一刊发了杜尚泽撰写的《总书记的这六天》一文。全文近5000字。
文章首先细数了习近平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到北京九三大阅兵期间的日程:8月30日,六场会见;8月31日,白天八场会见,晚上欢迎宴会;9月1日,一整天多边会议;9月2日,八场在北京的会谈会见,一场三方会晤;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纪念大会、招待会、文艺晚会之外,又在下午增加了一场会见。
文章形容,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习近平,是“以身许国,夙夜在公”,并称在这六天的时间里,习近平一天要忙上10多个小时,日程紧凑到分钟。即便再晚,也要和到访中国的政要见一面、谈一谈。
文章称,密集的六天日程,“是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夙夜在公的缩影”:“曾记否,国外出访时,多少次都是深夜飞行,清晨一落地就展开访问;国内考察时,多少次坐飞机、乘火车、转汽车,长途跋涉去访民生、察民情。”
文章续称“曾记否,多少次栉风沐雨、宵衣旰食”,并引述一名翻译人员的回忆道:“有一次完全没有时间吃晚饭。主席的警卫员趁着从一场双边活动到另一场双边活动,就塞了一盒饼干给我,说你待会到车上让主席吃几块垫补一下,别太饿着了。”
文章也提到习近平2019年在欧洲访问时,被问及作为国家领袖是何种心情时的回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文章形容习近平是“自讨苦吃”式的选择,并透露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选择从中央机关到河北正定工作时,很多人不理解。习近平则说:“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
公开信息显示,自习近平2012年11月就任中共总书记以来,杜尚泽便长期负责采编《人民日报》有关习近平的新闻,包括习近平出访的随团报道。
杜尚泽曾在2014年以“杜小杜”的笔名撰写广为传播的《习奥瀛台夜话》一文,在文中以“习大大”称呼习近平,披露他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的私下互动。她也曾将习近平对外国政要脱口的上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做成报道,后被中国官方视作习近平金句。
人民日报社8月更新的“领导介绍”栏目显示,1981年10月出生的杜尚泽,在人民日报社工作逾20年后,已任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兼政治文化部主任、北京分社社长。这是人民日报社高层名单中首次出现“80后”成员,也是目前中国中央正部级部门机构领导成员中少有的“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