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冒牌水”事件 港府开展纪律调查
香港政府办公室早前改订中国大陆品牌饮用水,岂料爆出造假风波。香港官方星期一公布,已落实六项由检讨政府采购机制专责小组提出的先行措施,并就审计署提出的人为疏漏情况开展纪律调查。
据香港政府公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星期一(10月20日)公布,香港物流服务署已落实六项由检讨政府采购机制专责小组提出的先行措施,以尽早堵塞政府采购程序的漏洞。
许正宇说:“这次采购桶装饮用水事件固然涉及个别公司的怀疑欺诈行为,但同时也显示相关人员在尽职审查和应对潜在欺诈行为方面,其洞察力和警觉性未能配合现今商业社会状况,也与合理期望有明显落差。
“专责小组均认为,要确保政府人员日后能更有效执行采购工作,必须从根本去重塑工作文化,提升采购人员的尽职审查能力和在制度上赋予他们足够权力,让他们除了担当公平竞争的推动者,更重要的是做好政府采购的把关者。”
专责小组提出的六项先行措施,包括一、物流署星期一进一步发放内部工作指引,订明在拟备招标文件、评审投标书及合约管理各个阶段进行尽职审查的具体要求和提供详细指引,协助采购人员更有效防范潜在欺诈行为;二、物流署由10月起已扩大原有内部审计专队的职能,并重组为采购及物料管理审核组,作为第三方审查专队,以风险为本原则加强抽查各部门采购时的尽职审查工作,并适时上报有关部门首长正视。
三、物流署星期一已修订《招标和合约的标准条款》,当中涵盖规定投标者和承办商须同意政府可直接向第三方核实所提交资料的真确性,并容许政府在审核标书过程和合约期间进行实地视察等。经修订的条款也赋权政府在发现承办商提交虚假陈述或不真确资料时,可即时终止合约;四、为善用不同部门的采购经验,物流署10月中已设立内部电子资料库,持续搜集各部门有关承办商投标情况和合约表现的资讯,构建整个政府通用的采购资讯网,供采购人员随时查阅,从而更有效及早识别高风险投标者等。
许正宇星期一也公开审计署就审查采购桶装饮用水招标过程所提交的管理建议书,并就建议书内所点出的人为疏漏情况,邀请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刘焱进行纪律调查。
据橙新闻报道,刘焱说,将立即开始调查工作,联络涉及同事作陈述,有需要会约见涉事人员,定于年底完成调查,如有问题会交由公务员事务局跟进。
刘焱称,调查将涉及10多名物流署及库务科人员,厘清这些人员在事件中的责任轻重,是否违反部门规定、有不当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