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一直是各银行揽储的高峰期。但2025年开年,大中小银行即便是民营银行亦未现揽存“价格战”硝烟。
作为揽储“先锋”,成立时间较晚、知名度低且物理网点匮乏的民营银行一直在存款价格上“当仁不让”。因此,民营银行存款挂牌利率被视作银行业于不同行业周期下的负债镜像。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19家民营银行最新一期挂牌利率发现,针对居民的储蓄存款项,仅10家银行中长期(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整存整取)利率在2.5%(含)以上。其中最高利率为福建华通银行挂出的2.9%(3年期)和2.8%(5年期)。更无一家民营银行对应档期利率超出3%。
作为对照,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同期调研四大银行最新一期挂牌利率发现,在居民储蓄存款项,除中行一家挂出1.5%(3年期)和1.55%(5年期)利率外,其它3家银行对应档挂牌利率均为1%。
相形之下,民营银行的存款利率仍有较大优势。以50万元3年定期存款为例,福建华通银行年利息比工行多9500元。
在广谱利率走低及息差下降的环境下,民营银行存款高价策略是否能持续?究竟应如何发展负债业务?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19家民营银行历年财报,并与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研究部副总经理、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和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任涛对上述问题进行访谈,试图找出破解之道。
存款利率或与资产规模成反比
民营银行一直以较高的存款利率揽存。哪些民营银行存款利率较高?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查看并对比19家民营银行官网发现,在储蓄存款一项,包括福建华通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吉林亿联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无锡锡商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辽宁振兴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江苏苏商银行和湖南三湘银行等在内的10家民营银行,均给出了超过2.5%(含)的长期定存利率。
其中,福建华通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吉林亿联银行和无锡锡商银行的3年期和5年期定存利率出现了“倒挂”。这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已延续两年的做法类似。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分析称,通常情况下,存款利率跟存款期限成正比,即期限越长利率越高。但部分银行为缓解存款定期化带来的冲击,刻意调低长期存款利率。这将引导存款流向更为短期的品种,从而减少负债成本。这说明部分民营银行开始有意识地压降长期负债成本。
除上述10家银行外,另外9家银行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整存整取)利率均在2.5%以下。武汉众邦银行利率最低,两档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低于2%。
民营银行的揽存策略与其资产规模为何关联?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将各银行资产规模作为参照项进行对比发现,截至2023年末,共有5家民营银行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大关。而在最新一轮挂牌利率中,资产规模超千亿元且存款挂牌利率超出2.5%的仅江苏苏商银行一家。四川新网银行、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和武汉众邦银行的资产规模虽超千亿元,但存款价格在19家民营银行中不具优势。这抑或印证资产规模与存款利率成反比的趋势。
净息差高于行业1.58倍
在各银行利率持续走低之时,民营银行何以挂出相对较高的存款利率?它的资产端对此如何支撑?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比观察近7个自然季度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与民营银行净息差两项指标值发现,民营银行净息差高于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水平的1.58倍,且观察期内净息差一直保持在4%以上,最高值为4.39%。这意味着民营银行于资产端的收益远超出负债成本。从民营银行资产摆布来看,风险定价较高的小微贷款是其获取高额收益的重要法器,亦是支撑负债端高息存款的“压舱石”。
在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降至历史新低之际,民营银行如此之高的净息差是否能够持续?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演算上述两组数据发现,在被观察的7个季度里,其中4个季度,民营银行净息差跌幅高于行业对应值。这说明其净息差领先于行业的趋势并不牢固。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翻查吉林亿联银行2023年年报数据亦发现,当年该行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0.79%,较年初下降0.63个百分点。对比该行当年整个贷款基本盘,普惠小微贷款占据1/3以上。贷款利率走低对银行资产收益及净息差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
上述银行业资深人士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称,近年,国有大行信贷下沉对民营银行的贷款扩张造成了一定挤压。与此同时,广谱利率的持续走低也是决定贷款定价的直接因素。两项因素叠加下,民营银行未来的净息差优势或将面临挑战。
除净息差缩减外,监管机构加强存款自律管理亦是推动民营银行存款降息的重要因子。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任涛在接受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访谈时称,伴随市场利率中枢下行,民营银行高息揽储的做法难以为继。这是因为当前民营银行资产负债两端定价较行业水平还存在较大偏离。监管部门亦会促进其向同业均值回归。2024年以来,为促进“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管理层先后通过叫停“手工补息”、将非银同业存款活期利率纳入自律管理和设立利率兜底条款等方式加强存款管理。其目的之一在于通过压缩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促进社会融资综合成本稳中有降。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各行存款利率水平将与政策利率的调整步骤趋于一致。
中金研究部副总经理、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亦持类似观点。他认为,虑及监管机构对于银行业息差的呵护,2025年银行负债成本仍有望下行,高息揽储现象可能减少,民营银行存款成本也有望继续受益于这一趋势。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查询南方周末“牧羊犬—中国金融业合规云平台”得知,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分别向浙江网商银行和江苏苏商银行派发罚单,被罚案由均涉及“违反存款规则计息”一项。可见,监管层对存款业务的监管已延伸至民营银行。
2025年1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主任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公开撰文称,部分银行以远高于市场合理水平的利率投标存款,推升了付息率。2019年8月至2024年8月,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累计下调了85个基点,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降90个基点和100个基点,但是同一时期,大型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平均利率仅下降50个基点,远小于政策利率下行幅度。刘珺称,针对银行业低水平“内卷”问题,大型商业银行要带头坚决不打“价格战”。
可以想见,在大型银行的示范效应下,民营银行亦难“独善其身”。
聚焦普惠
在目前运营的19家民营银行中,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吉林亿联银行和四川新网银行是拥有互联网公司背景的银行,另外15家民营银行均须遵循“一行一点”模式,即在总行所在城市仅可设1家营业部,不得跨区域经营。
大多数受限于上述模式的民营银行在负债结构上有何特点?倘若失去“高息揽储”这一利器,它将如何发展负债业务?
任涛认为,在民营银行负债结构中,存款占比普遍在75%左右,高于整体商业银行均值。存款定价的变化会降低其存款的吸引力,进而影响负债结构;与此同时,民营银行贷款在其总资产中的占比接近80%,亦普遍高于整体商业银行水平。而贷款业务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负债端的支撑。两项核心占比数据意味着存款在民营银行业务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并测算已公布数据的11家民营银行2022年-2023年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发现,2023年,6家民营银行的存款同比增速高于上年。其中两项同比差值最大者为上海华瑞银行(46.3%),往后依次为吉林亿联银行(18%)和湖南三湘银行(11.4%)。较高的同比差值意味着这3家银行存款增速较上年实现了较为明显的突破。
但扩大范围观察,2023年,民营银行存款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比增速仅实现6.1%的增幅,这与商业银行2023年负债增速和2022年负债增速之增幅(9.5%)仍存在较大落差。由此可见,区别于整体商业银行,发展负债对民营银行而言仍是“任重而道远”的课题。
在存款端价格优势逐渐弱化后,民营银行该如何发展负债业务?
任涛称,多元化的金融场景和流量是民营银行的优势所在。民营银行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生活场景和客户画像设计多元化的产品,丰富负债来源。例如,一些民营银行通过采取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将金融服务融入小程序、公众号、App等线上渠道,覆盖更多客户,提供便捷服务。再如,通过与电商、社交平台等合作,为用户提供线上购物、转账支付等金融服务,吸引客户将资金存放在银行账户,增加负债规模。
民营银行亦可通过资产端的创新,获取较高的贷款收益,以此减轻负债端的成本兑付压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等“第二增长曲线”亦是民营银行未来的方向之一。如此,可以弥补传统存贷业务结构调整带来的不足。
林英奇亦表示,民营银行的优势在于聚焦普惠小微客户,在零售客户经营层面更有经验。同时,民营银行相对其它银行历史遗留包袱少,体制机制更加灵活,更有助于轻装上阵。业务发展层面,民营银行可以更多依赖线上渠道展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以及开放平台建设吸引客户,实现对客户的综合化服务,从而发展存贷及非息业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