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泰”)位于上海的办公驻地,电梯口的正泰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招牌格外醒目,介绍中对“绿色发展、智能电气、科技创新”三个理念加粗的字样,悄然勾勒出这家企业的发展底色。
从浙南一隅起步,年产值不足万元的家庭小作坊,到2021年起连续跻身中国制造业千亿俱乐部,正泰发展成为为拥有全球化经营能力、深耕电力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国际化企业,产品与服务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营标杆,正泰的发展轨迹始终与时代同频。在能源行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领域,它正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主营业务深度融合。其绿色实践深植东方智慧:以产业为基、创新为魂、共生为道,既扎根中国市场解决能源效率、产业升级的实际问题,更以务实、共赢的胸怀走向全球,让东方企业的可持续故事与世界对话。
今年,正泰2030年可持续发展战略在集团大会正式发布,标志着这家企业以更系统、更主动的姿态,投身全球绿色变革。本期对话嘉宾是正泰集团董事、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正泰电器董事、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南君煜,他将从战略、实践、全球布局三个维度,拆解正泰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的思路与方案。
从战略协同到生态责任,锚定可持续发展路径
南方周末:立足可持续发展使命,正泰以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为聚焦方向,在具体落地实践中,面对电力能源领域的发展需求与市场变化,集团是如何设计贴合时代需求的发展路径,进而切实提升自身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正泰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愿景及使命
南君煜:双碳目标成为全球共识、能源安全上升为各国战略重点的当下,电力能源的绿色高效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命题。正是基于这一认知,正泰在电力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设计一直遵循“烧开水理论”,不贪多求全,专注把一壶水烧开。这种专注,本质是对企业价值与时代需求同频的坚守。
为进一步将这种 “专注” 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正泰着力构建电力能源领域的闭环解决方案,通过整合产品线与研发资源,将创新、绿色、开放等理念融入国际化项目评估、实施、管理的方方面面,实现从产品竞争力到系统解决方案竞争力的升级。
南方周末:关于CSR/ESG/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上市公司正泰电器(601877.SH)已形成连续多年披露的惯例;而在集团非上市板块,正泰电气不仅连续 14 年坚持披露,正泰新能等子公司也逐步加入报告披露行列。对于这些非上市主体而言,为何要主动投入资源开展这项非强制性工作?

正泰集团与旗下子公司相关报告披露情况
南君煜:对正泰而言,可持续发展从来不是合规任务,而是战略的一部分。早在十多年前,我们就意识到:企业的长久生命力,不在于短期利润高低,而在于能否与社会、环境形成共生关系。当年进军太阳能领域,正是基于“光伏产业能破解传统能源污染难题”的判断,以居安思危的战略眼光,主动践行生态责任。
全球化背景下,ESG更是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通用语言。比如我们公司的员工曾经来与我讨论客户满意度调查的事情,我问这个员工:你是只为应付体系审核吗?那走流程即可。但要真正解决产品、供应链问题,就必须动真格,从问卷设计到数据深挖,再到改进落地。这件事与ESG的逻辑相通:唯有摒弃形式主义,以真抓实干的态度回应生态、社会需求,才能让中国企业的可持续理念,获得全球市场的认可。
南方周末:有些观点认为ESG是“成本项”,你如何看待?
南君煜:企业虽以利润为导向,但成本与投资常呈相对关系,很多投入实则是长期投资。例如,投入质量改进可减少退货损失,投入员工培训能降低流失成本。
本质上,通过ESG系统性优化,能激活企业可持续内驱力。关键在于将投资逻辑落到实处,避免形式主义。以公司今年8月的随机安全演练为例,其可检验管理与应变能力,我们将这类定期演练与考核挂钩,推动安全管理持续升级。表面上这是成本与精力的投入,实则能规避事故损失、守住企业信誉。
供应链管理上也一样,我们始终思考如何与客户深度绑定、与行业应用叠加,如何带动供应商树立正确价值观、协同发展,这些落到实处的动作,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从自身减碳到产业链赋能,打造零碳转型样本
南方周末:《正泰电器碳中和白皮书》提出,计划2028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运营净零碳排放,这一战略落地的核心路径是什么,目前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的规划是什么?

正泰集团可持续发展关键行动
南君煜:在公司“十五五”规划中,将ESG战略进一步拆解为“任务卡”制,将宏观双碳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可量化、可追踪的具体任务。公司以“技术减碳为本、绿电替代为纲、生态共生扩效、治理体系护航”的系统化战略路径推进,将自身运营减排与业务创新深度融合。在国家双碳目标指引下,成立正泰集团碳中和应用技术研究院,2023年发布《正泰电器碳中和白皮书》和零碳宣言。
2025年,正泰五大园区获得“组织碳中和+零碳工厂”双认证,累计减排CO2e约6.7万吨。开源上,利用基地屋顶建设光伏电站、签订能源供应协议,使用场内场外可再生电力,2023年至今绿电使用超1亿kWh;节流上,构建能效管理平台,推进绿色智能制造,近三年投入超5亿元建成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接下来,正泰计划从实现自身减碳逐步过渡到供应商,实现全价值链生态共赢。
南方周末:正泰的合作伙伴充满了温州企业的浓重色彩,双方不仅是合作关系,更有“帮扶带”的情谊。当前,多数企业面临降价压力优先于绿色投入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正泰筛选与培训这些供应商的理念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形成产业链护城河?
南君煜:当前供应链减碳确实面临诸多共性瓶颈,而且中小企业缺乏可行的低碳技术路径与资金支持。所以,我们及时调整供应商选择标准,只要质量、交付达标,愿意跟着我们创新研发,跟上市场,我们是非常愿意支持与合作的,在这个筛选过程中,我们就会和供应商强化绿色化、创新研发的要求。
温州模式是“四千精神”干出来的,数字化时代更需兼顾传承与创新。正泰实施“一云两网”战略,打造行业生态圈数字化云服务体系,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化发展,通过产业孵化平台、专项扶持计划,帮助上下游链内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人才是关键,正泰构建了以温州为生产基地、上海为研发中心、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开放式技术开发体系。但全行业在人才储备上还有优化空间:学校培养的梯队人才有传统模式的局限性;未来人才梯队建设需和业务深度绑定、同频共振,精准匹配业务发展方向,才能真正为创新和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南方周末:针对工业园区、高耗能制造业等客户场景,正泰打造了哪些特色双碳综合解决方案?
南君煜:在双碳目标落地实践中,正泰始终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解决方案。
在正泰温州仪表园区的项目建设初期,我们便融入全周期节能减碳思维,依托自主研发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与核心产品,为园区铺设了光伏、储能、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利用冰蓄冷技术、可视化操作平台等来实现节能降碳。经过1年多的稳定运行,生产用电平均电价从1元降低至0.67元;通过对园区的空调、路灯控制,储能削峰填谷、需量调控等措施,降低能耗;通过园区漏损管控,为园区减少漏水损失等,实现年投资回报率超50%。
2024年,正泰承接义乌市城区路灯节能改造项目。针对传统路灯能耗高、维护难、光效差的痛点,正泰采用三级节能技术路径:先完成节能灯具的替换,再通过加装智能灯控模块与升级配电箱实现设备智能化,最终接入城市大脑平台构建远程监控与智慧管理体系。项目落地后路灯整体光效提升20%以上,不仅提升居民出行安全感,更实现年减碳约1.54万吨。
南方周末:正泰如何通过开放技术、共享经验,助力行业绿色转型?
南君煜:我们从实践输出、标准共建、供应链赋能三方面发力。实践上,将数字化碳管理平台、能源管理系统与虚拟电厂解决方案对外延伸,通过聚合分布式能源与可调负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绿色消纳,已形成可复制的零碳工厂建设经验;标准上,牵头或参与《企业碳中和路线图行动报告编制指南》等行业标准制定,推动经验系统化、工具化;供应链上,加入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通过供应商大会、现场辅导以及供应商帮扶策略,赋能链内企业,目前已获工信部绿色供应链认定与EcoVadis认证,努力构建行业绿色共同体。
从技术输出到理念共生,让绿色方案扎根世界
南方周末:国际碳规则日益收紧,正泰在海外业务拓展中如何帮助客户应对“碳壁垒”?自身在产品出口、海外项目布局中如何平衡碳合规成本与市场竞争力?
南君煜:正泰在国际业务中采取双向赋能策略。对客户,提供光伏、储能、能效管理等低碳产品及解决方案,同时跟踪目标市场政策动态,协助客户调整产品与方案设计以规避风险;对自身,建立“政策动态追踪、竞品对标常态化、能力建设、实施策略”响应机制,通过产品碳足迹核算、零碳工厂认证,以及CDP披露、SBTi对标等,在合规前提下保持市场竞争力。
南方周末:正泰如何将项目与当地情况融合,向国际输出绿色经验?
南君煜:每进入一个市场,我们都会先深入研究当地的法规要求、文化习惯和自然条件,比如当地缺什么能源、就业需求是什么、社区需要什么支持,再结合我们的绿色技术制定方案。通过技术输出、模式创新和生态协同,让中国的绿色解决方案能在当地扎根、真正落地。
比如在沙特阿拉伯,我们紧扣当地“2030愿景”当中的产业升级需求,建设中高压智能制造基地,本土化研发生产智能环网柜、电力变压器这些适配中东能源市场的产品,把中国的绿色制造技术和当地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在非洲,肯尼亚工厂的智能电表年产能超40万只,员工本土化率达到90%,乌干达工厂也有89%的本土化员工,我们通过本地化生产和运营,帮当地提升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埃及光伏纪念币
还有在埃及,正泰参与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光伏产业园之一——“本班太阳能公园”建设项目,其中由正泰承建的“165.5MW光伏电站”项目可实现25年电力零排放,同时大量雇佣埃及当地管理人员和劳动力,促进当地就业和技能培训;项目搭建中埃交流平台,彰显中国新时代新民企的正面形象,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127826吨,项目图片还被印在埃及当地钱币上,成为“国家名片”,打造高质量海外样本。

正泰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非社区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左图),乌干达仪表工厂周边社区青年提供电工职业技能培训(右图),来源:正泰集团
此外,2024年,我们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非社区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计划未来三年为乌干达仪表工厂周边社区青年提供电工职业技能培训。我们希望在输出技术的同时,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我们的绿色技术和经验,解决当地的能源问题、就业问题,和当地市场、社区一起发展。
从技术适配到能力共建,从产业协同到社区赋能,正泰的海外实践始终在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中国民企的全球绿色叙事,究竟该以怎样的姿态展开?答案或许就藏在“共生”二字中。不是以先行者自居,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用中国技术解决本土问题,用本土力量传递绿色理念,最终实现技术共研、价值共享、发展共赢的全球可持续生态。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