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硬科技的“潇湘模式”:银行趋向投行思维“看未来”
编者按:
科技之苗尤需金融活水精准浇灌,方能绽放灿烂之花,结出耀眼之果。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无疑是金融机构勠力探索的前行方向之一。
继2024年奔赴苏州、深圳和杭州等地深调研科技金融先行之道后,2025年,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随中国银行业协会前往湖南,在广东省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和广东省科技厅支持下辗转广东多地,深研细问科技金融生态的演进轨迹和各方着力之处。
无论是科技创新富集之地,抑或追赶之区,我们希冀通过持续深调研描绘科技金融的前行图景和创新之道,亦揭示科技金融待解真题,期待践行者们不断探求破解之方。
破解“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等难题,湖南当地银行信审评价体系开始趋向注重企业未来发展的“投行思维”。如“看未来”模型:通过技术流分析替代抵押,将企业研发投入、专利数量、技术壁垒、市场竞争力和政策支持等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估体系,通过量化方式获取放贷依据。在信贷和股权联动中,多数时候“所见略同”,且有互为背书的价值。
银行信审评价体系的革新是金融科技赋能的结果。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
为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湖南当地银行采取了设立科技金融支行、科技金融中心和敏捷专班等做法,并对专属支行人才引进、贷款定价和业绩考核等方面施行差异化制度。
南方周末研究员 陈琰
发自:湖南
责任编辑:谢艳霞
2025年10月23日闭幕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投小投早,浇灌科技之花,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如何持续纵深突破,如何横向演进和全面开花,备受期待。
较之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带,无论科技,还是金融,湖南都不是国内省市中最耀眼的明珠。在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与科学技术部公布的13个科技金融重点地区中,安徽和湖北被列入其中,成为中部六省惟二代表。与湖北毗邻的湖南未被纳入其中。
但内河水运发达,被誉为“山中江南”的湖南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特定位,它是“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地。在此目标指引下,湖南的科技及与此相关的金融产业呈现欣荣之势。
2024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75万家,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2家。单项冠军企业数位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截至2025年6月末,湖南省科技贷款余额为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国科技贷款同期增速,绝对值迫近上述13个科技金融重点地区之一的安徽。
虽未置身镁光灯聚集处,但湖南正布一盘大棋。在这盘棋局中,科技与金融如两枚重要棋子,互相成就,互为合力,为经济发展蓄能。2024 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分别为16.2%和4.8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高于GDP增速。
以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为目标之一的湖南在发展科技金融方面有何突破之举?成效几何?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跟随中国银行业协会调研小组,赴长沙、株洲、湘潭和岳阳四地,对多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派出机构负责人、12家主流金融机构和多家科创企业进行了为期5天的深调研。
调研发现,为破解“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等难题,湖南省颁布了国内首个促进科技金融的新规;湖南当地银行信审评价体系开始趋向注重企业未来发展的“投行思维”;部分大行凭借集团牌照优势,在“投贷联动”方面充当起先行示范者角色;湖南当地银行采取设立科技特色支行、科技金融中心和敏捷专班等做法,并对专属支行的人才引进、贷款定价和业绩考核等方面施行差异化制度。
科技金融开始向纵深处突破,向腹地演进。
首个科技金融省级法规
湖南是首个对科技金融进行专项省级立法的省份。2025年3月,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湖南省促进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下称《规定》),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从政府职责、创新类基金设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科技保险产品研发和推广等多个方面进行详尽规范。
其中,“鼓励科技创新类基金在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时不设置针对创始人团队的强制回购条款”、“对重点投向种子期、初创期项目的基金,可以适当提高容亏率的设定比例”和“支持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依托创新积分开发专属金融产品”等条款均指向业务操作的具体环节和关键节点。务实之意明显。
事实上,自2023年底金融“五篇大文章”面世以来,多地出台了与科技金融相关的规章或地方法规。如浙江省嘉兴市于2025年5月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公布《嘉兴市科创金融促进条例》,深圳和苏州等地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条例和管理办法。对比法律效力,由省级政府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规定》较高。由此可一窥湖南省发展科技金融事业的决心。
各金融机构亦以行动回应这项高级别的政策支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南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湖南省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6%;2025年1—9月,科技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54.2亿元,同比增长73.1%;截至9月末,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落地3笔、金额共计13.7亿元;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落地8户、金额共计9.7亿元。
覆盖银行、保险和股权投资的多维度数据表明,湖南省科技金融已告别银行“主导作战”状态,发展至多机构联动,共创“科技金融生态圈”的新阶段。
信审逻辑趋向投行思维
在构建科技金融这一繁复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和监管部门起到的是引领和撮合作用,银行及放贷则是主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和参与方式。
面对中小科技企业缺乏抵押物和完整财务数据的普遍情形,银行放贷的依据是什么?怎么贷才能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发现,为解决前所未有的难题,将传统信审评价体系进行革新是多家银行一致选取的方式。
在与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的调研交流中,该行负责人介绍了一套“看未来”模型。这套模型通过技术流分析替代抵押,将企业研发投入、专利数量、技术壁垒、市场竞争力和政策支持等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估体系,通过量化方式获取放贷依据。该行负责人认为,“看未来”模型突破了传统信贷的审批方式,放贷逻辑接近投行思维。在这套模型支持下,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科技型企业贷款可得性大幅提高。截至8月末,累计发放科技型贷款超1680亿元,其中1-8月投放184.34亿元,同比多投51.79亿元。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对比发现,农行湖南省分行的科技型企业专属信贷服务体系“567”测额模型、建行湖南省分行的“星光STAR”评价体系和交行湖南省分行的“1+N”科技型企业评价模型亦呈现类似特征。三者均从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潜力等多维度对科技型企业进行量化评估,从而解决科技型企业“投早、投小”的难题。
突破传统信审评价体系后,科技型贷款不良率如何?多位银行负责人在接受调研时称,目前不良率均控制在1%以下的较低水平。但亦有银行人士指出,不良率可能会根据科技中小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出现波动,后期需持续保持关注。
银行信审评价体系的革新是金融科技赋能的结果。作为一名资深从业者,交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聂玉辉在接受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时表示,科技金融的核心痛点是“科技企业轻资产、数据散、风险难评估”。金融科技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这一难题,为科技金融提供可落地的工具;同时,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风险和多场景的特殊融资需求,反向推动金融科技不断突破技术边界,创造新的技术应用场景。他认为,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
多方尝试“投贷联动”
在信审评价体系革新的同时,与投资机构联动亦是湖南银行业正积极探索的事项。从定义进行区分,“投贷联动”可分为“贷款+外部股权投资”和“贷款+内部股权投资”两种模式。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发现,这两种模式在调研案例中均有涉及。
建行湖南省分行与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的合作是“贷款+外部股权投资”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这一案例中,作为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下称“大学生基金”)的托管行,建行除承担托管行职能外,还与大学生基金进行“投贷联动”:针对基金已投项目,通过自有创新产品“湘创贷”为大学生提供原则上约1:3(指基金投资额与银行贷款之间的比例)的纯信用贷款。
建行的放贷逻辑是什么?为何是1:3? 建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邓慧杰在接受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时称,大学生基金对项目的研判亦是建行重要的放贷依据之一。虽然银行的信审文化与基金存在一定差别,但多数时候“所见略同”。邓慧杰进一步解释称,放贷前,银行有自己独立的评价体系,1:3的杠杆即是建行依据多个实际投放案例测算出的结果。截至目前,建行湖南省分行已为二十余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了近30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风险管控方面,大学生基金与建行共同开发创业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时了解创业项目的发展情况,为投后管理提供决策基础。
事实上,大学生基金的设立是湖南省在科技金融领域的一项创新。它是国内第一只由政府出资设立,面向大学生创业投资的基金。基金规模5.05亿元,重点投资0-1阶段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加之与建行联动,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的实际资金支持更是以乘数倍放大,建行也借此拓宽了科技金融的业务边界。这一模式使得政府、银行和创业者三方实现共赢。
深耕科研情报与决策智能领域的湖南赤道银河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赤道银河”)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之一。该公司CE0李洋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称,赤道银河分别从大学生基金和建行获得了100万元的股权投资和280万元信用贷款。此前,他接触过其他省份类似机构,但深感湖南当地机构“务实而且高效”。他介绍说,公司拿到这100万元仅用了45天时间,从建行拿到280万元更是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
交行湖南省分行的“新苗计划”则可视作“贷款+内部股权投资”模式的典型代表。在这一模式下,交行与集团内成员单位交银投资联动。交行根据已有资源筛选出投早、投小等需求的科技型企业名单,将其导入“新苗计划”。交银投资则根据其自身研判,对企业进行不同生命周期的投资。在实际操作中,交银投资的投资与交通银行的放贷相互背书,亦撬动了更多社会资本介入。
除国有大行外,包括广发银行、中信银行和恒丰银行在内的多家股份制银行在“投贷联动”方面已有所作为。三家银行长沙分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时均称,通过跟集团成员单位或是股东联动,银行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寻找债权融资之外的更多资金来源。在此过程中,银行虽多扮演撮合角色,但增强了与客户间的黏性,可择机发展资金结算、财务管理和私人银行等业务,赚取中间业务收入。
差异化考核
内部制度创新是做好一切事业的源头。调研发现,为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湖南当地银行采取了设立科技特色支行和敏捷专班等做法。
金融监管总局湖南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湖南省内各银行机构成立科技特色支行104家,较年初增加35家。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在此次实地调研中得知,包括长沙银行、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称“湖南省农信联社”)下辖农商银行和农行湖南分行均设立了专属科技支行,并对专属支行的人才引进、贷款定价和业绩考核等方面施行差异化制度。
长沙农商银行是湖南省农信联社下辖农商行之一,是长沙当地资产规模最大的农商行。2020年,经监管部门审核批复,该行设立首家科技特色支行。该行负责人在接受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时称,区别于其他支行,该行对科技特色支行实施差异化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人员配备和考评制度方面:支行人员专注科技金融业务,发挥总部机构在本地、决策链条短的优势实施“一户一策”的精细化服务;总行公司金融部通过开通业务审批绿色通道、协助上门营销、指导方案设计等方式,为特色支行达成考核目标提供过程支持。同时特色支行对任务完成情况、业务发展实效和创新服务能力等多维度指标综合考评,以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特色支行质效。长沙银行在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此前的一份专项问卷调研中亦回复称,该行已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科技金融考核体系。在这套体系下,科技金融新增余额的考核分数逐年提高。
设立科技支行及实施差异化考核是湖南当地银行力拓科技金融的缩影之一,其本质是通过构建特殊的组织架构或考核机制从源头上推动业务发展。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此前在杭州进行科技金融专项调研时发现,包括杭州银行等头部机构也都采取了类似做法。为形成更为优势的竞争力,杭州银行还实施了事业部与科技支行并行的策略,借此力拓业务边界。在此次调研中,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发现,包括大型国有银行在内的湖南省内部分银行亦实施类似做法。科技金融业务之演进可见一斑。
较之传统组织架构,银行引入事业部制通常代表对该业务的重视。前些年,部分银行在推进私人银行和信用卡两项业务时均引入事业部制,后因各类原因效果不佳。在科技金融浪潮愈发高涨之时,一众银行是否能通过以聚焦专业为本源将事业部制发扬光大,使其展现更为久远的生命力,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对此予以持续关注。
较之事业部制,专班制是一种新组织形式。湖南银行通过设立敏捷专班的形式缩短汇报路径,进而提高审批效率并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敏捷专班由科技金融业务涉及的前中后台人员构成,包括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和信贷审批员等多个岗位员工。设立专班相当于为科技金融业务构建了一种更为扁平化管理模式。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对比多项数据得知,同属于城商行阵营的长沙银行和湖南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业务发展迅猛,增长率均接近或超出20%,高于地区行业均值。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科技金融对提升新质生产力具有深远意义。无论是信审评价体系、组织架构上的革新,还是与股权投资机构的联动,湖南省内的商业银行在推动地方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均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但在整个科技金融体系中,银行只是其中一环。广义角度而言,科技金融是由监管、政府、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组成的创新型投融资生态,涉及金融工具、金融体系、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等多个维度。作为“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地,湖南省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先进做法既富含地方特色,又具备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价值,同时亦是全国各地争相突破科技金融的典型代表。
(南方周末实习生李志坛对本文亦有贡献)

• 宁波银行邀您关注科技金融
校对:星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