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Windows 11/10 系统优化和推荐应用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有人说 11 适合大多数普通用户,即便个人需求不同,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折腾)。仔细一想,更新使用 Windows 11 这段时间我确实进行了不少调整,稳定使用好一阵子之后,许多折腾过程被我逐渐淡忘。

于是想着写下本文作为记录,以便回顾,顺带给也有意深入调整 Windows 11 的朋友一些参考。

Windows 10 在初次使用的时候可以跳过网络连接设置,选择「离线账户」。这样可以避免微软账户的一些设置,但也会导致一些功能无法使用。而 Windows 11 在安装时──至少从 UI 来看──会强制要求连接网络并登录 Microsoft 账户。

如果你只想通过离线账户使用,或碰上微软服务抽风偏偏又无法登录的情况,在这一步可通过 Shift + F10 调出命令行,输入 oobe\BypassNRO。命令执行后系统将自动重启,此后初始化过程中的网络配置会额外出现「我没有 Internet 连接」选项,再点击「继续执行受限设置」后续即可配置离线账户。而如果你已经联网,看到强制要求登录 Microsoft 账户界面后才寻找使用离线账户账户的方法,此时只通过上面的命令是不够的——至少从我唯一的一次经历来看输入命令后重启后仍然会自动配置好网络,此时则需要先输入 devmgmt 打开设备管理器、禁用无线网卡,然后再输入 oobe\BypassNRO

截至目前通过这些额外的手段还是能够使用离线账户,但微软如此收窄用户选择的空间,很难不让人揣测其意图,甚至给人留下一种不断侵蚀用户和选择权的糟糕印象,毕竟在线账户只会让微软更轻松地收集各种用户,包括使用习惯、偏好设置等个人信息,而这些收集行为也不只在本设备,通过在线账户,微软也能更轻松地跟踪用户在不同设备间的行为,构建更完整的用户画像……收集到的数据则可以用于精准投放、出售给第三方广告商、通过与其他微软服务的集成二次扩大数据共享范围。

要知道 Microsoft 账户隐私设置界面着实复杂,迈过离线账户的坎,后面想要完全控制自己的隐私选项难度就不低了。

除了预装系统的 OEM 设备,新设备至少第一次的完整的更新是必要的,这些更新包含正常使用的驱动等。如果 Windows 更新无法为你下载安装特定版本的驱动,你也可以前往对应设备厂商的官网手动下载安装,如: 

至于特殊的「鸡生蛋」情况──无线网卡驱动──没有无线网卡驱动无法联网、无法联网就无法通过 Windows 更新升级无线网卡驱动,可以通过 USB 网卡或者手机共享网络连接,或者直接下载驱动到 U 盘,然后在设备管理器中手动更新。对于 OEM 设备可以去对应官网寻找驱动支持,对于个人 DIY PC 主要前往主板官网下载最新驱动,当然如果你知道具体网卡型号(例如常用的 Intel AX210)也可以直接去对应官网下载。

说到 OEM 设备,OEM 厂商关于硬件的支持性应该优于更广泛的 Windows。倘若 OEM 厂商有提供完整的硬件驱动管理工具,这些工具优先级应该高于 Windows Update。为避免 OEM 驱动管理与 Windows 更新工作重复、覆盖乃至冲突,可以按照如下流程操作:

说回 Windows 更新本身。对于目前桌面端主要使用的三大(类)系统──WindowsmacOS、各 Linux 发行版──相较于更加专用的各 Linux 发行版和产品线单一又严格由 Apple 控制淘汰周期的 macOS,兼容性最好的 Windows 在更新上也更容易受兼容性带来的多样性所困,从而很难实现更新行为和质量的一致性。这也是为什么每每听闻 Windows 更新问题时,总有人说「从来没遇到过」,也总有另一些人抱团抱怨仿佛 Windows 都快完全不可用了那般。

其实如今没必要过于抵制 Windows Update,更新内容本身带来的问题几乎没法举例,更多主要是更新过程中的意外。如果你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可以尝试推迟 Windows 更新。除了在更多选项中至多推迟五周外,还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推迟任意长度时间:

你可以填写一个很大的天数,然后在需要更新的时候点击 Windows 更新中点「继续更新」即可方便地跳过更新推迟,在此之前不会收到任何更新检测或提示,更不会自动更新。

上述通过注册表推迟更新的操作可以通过脚本完成:

再配合任务计划程序实现自动化。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推迟更新、累计更新,例如每六周推迟五周等。

至于彻底禁止 Windows 更新,其实上文提到的通过注册表推迟到一个不可能的天数便可达到类似效果,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编辑组策略、修改更新服务器到一个空地址、借助诸如 Windows Update Blocker 等第三方工具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本篇围绕 Windows 11 系统本身的设置调整展开,尽量不涉及第三方软件、工具,若非要涉及也是主要是在辅助调整设置(例如把隐藏的系统设置项调出来)而不提供额外功能。

任务栏、开始菜单最直接的调整在「设置 > 个性化」中。

在任务栏设置中,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塞满广告和各种无用信息的小组件整体关闭,然后根据个人习惯调整其他设置,比如我会将搜索仅显示图标、任务栏左对齐、永远合并任务栏按钮。

在开始菜单设置中,记得关掉第一面的所有推荐内容,并在「文件夹」中打开设置方便快速进入。

搜索栏在任务栏中的开始菜单附近,但是它的设置项目却在「隐私和安全性 > 搜索权限」中。而微软也往此处插入了一些「推荐内容」,需要在关闭设置项目最后的「显示搜索要点」。

Windows 11 中,即便解锁任务栏,我们也不能像 Windows 10 那般将任务栏拖动到屏幕左右侧,只能在底部。虽然通过修改注册表可以强行改动任务栏位置,但是会导致 UI 错位。更推荐的方法是使用第三方工具将整个任务栏回退到 Windows 10 模式,例如后面会介绍的 ExplorerPatcher。 

除了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很多人在 Windows 11 中最先接触到的变化可能是右键菜单。其实如果不带成见来看,Windows 11 的右键菜单在设计上更加简洁、更符合整体设计语言,且按钮排布更加宽松,没有按钮增多时密密麻麻的视觉压迫感,也更适合触摸操作等非精确点击。

问题是,宽松的按钮排布,代价是并非所有功能都能直接在右键菜单中找到,部分功能被隐藏在「显示更多选项」中,且这些更多选项并非像「新建」那样以二级菜单展开,而是完全退回到类似 Windows 10 的右键菜单。在桌面/文件资源管理器按住 Shift 右键也能直接唤出这种经典风格的右键菜单,除了真的需要考虑触摸可用性,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显示完全呢?

倘若你不想节外生枝使用复杂插件,其实直接修改注册表的方法也并不繁琐。

注销或重启文件资源管理器即可生效,右键菜单将恢复到 Windows 10 风格。

在我自己的日常使用习惯中,无论在 Windows 还是 macOS,虚拟桌面都是高频使用的功能。对于临时被打断或者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完成的工作,在确保保存后我会将其原封不动放在原位置并新建一个虚拟桌面继续其他工作。同时在处理多个任务时候,我也会尽可能保证一个虚拟桌面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相当于在标签页、窗口之上再加一层桌面维度,检索时更加快捷。

如此频繁的使用,自然容易在 Windows 10 升级到 Windows 11 感受到一些细微的变化。对于单次虚拟桌面切换来说动画是更加丝滑了——Windows 11 非线性动画的加速、减速比起 Windows 10 更加自然。但多次切换就有点灾难了,在 Windows 10 按住 Ctrl + Win 并多次按左右方向键时,滑动动画经历「加速 > 连续的桌面滑动(哪怕有来回)> 减速」停到目标桌面,而在 Windows 11 中,多次切换时,每次都会经历完整的「加速 > 减速」动画,相当于把单次切换简单的拼接起来,这样的动画在频繁切换时会显得有些拖沓。

以上都是针对快捷键切换虚拟桌面的情况,对于触控板切换来说动画都是尽量跟手的,而连续切换之间的停顿也符合直觉(毕竟触控板没法像快捷键那样连续多次按方向键,中间肯定也有停顿对应)。

网络上暂时没有找到将动画回退到 Windows 10 版本的方法,所以我简单粗暴地关闭了这个动画——在「设置 > 辅助功能 > 视觉效果 > 动画效果」开关可以关闭虚拟桌面切换动画,但是这样也会波及其他动画效果;在高级系统设置(cmd/Win + R: sysdm.cpl)中的性能设置中视觉效果页关闭「对窗口内的控件和元素进行动画处理」也可以关闭虚拟桌面切换动画,但同样也会波及诸如 Win + Tab 窗口动画效果,不过从描述来看想必波及的范围更小。

我个人有个癖好是桌面不出现任何图标、任务栏只留一个文件资源管理器、所有应用在开始菜单以磁帖排布。在注意力有些散漫的时候 Win + D 回到桌面欣赏下壁纸休息——不得不承认 Windows 11 背景设置中的「Windows 聚焦」挺好看,同时又不会过分吸睛,应该是和 Bing 每日壁纸同源的。

在「设置 > 个性化 > 主题 > 桌面图标设置」中可以关闭桌面图标。遗憾的是当清空桌面图标后,角落「Learn about this picture」更加显眼,且没有显式关闭设置,除了再次借助 ExplorerPatcher,也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实现:

这样桌面就只剩下壁纸了。如果你第一次这么设置会发现有一尴尬之处──回收站怎么进?确实一般情况下回收站都是放在桌面的。这时可以通过在文件资源管理器的地址栏中输入 shell:RecycleBinFolder 打开回收站,然后将其固定到快速访问中,这样就可以在文件资源管理器的侧边栏方便访问回收站。

硬件部分关于屏幕、缩放、渲染等内容会占用太多篇幅且涉及技术原理部分可操作性不强。这里直接给结论:

Windows 10 之时我还能接受通过 noMeiryoUI 软件方式修改默认系统字体为更纱黑体,配合 MacType 软件实现更好的字体渲染效果(一定程度上抵消 ClearType 在高分屏的负优化)。虽然 noMeiryoUI 依然兼容 Windows 11,Windows 11 上更多的系统组件、官方应用并不默认遵守该设置,导致字体修改效果十分有限。

因此在 Windows 11 上我选择一种比较 dirty 但是好用的手段──将其他字体(例如更纱黑体)重新打包成伪装的「微软雅黑」并移动至 Windows 字体文件夹下以欺骗系统。chenh96/yahei-sarasa 提供了一个截止本文修改时仍运行良好的 Python 脚本自动将更纱黑体伪装为微软雅黑和宋体。

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将伪装字体替换系统默认字体:

这里仅展示第一种方法,不需要任何额外工具。在 Windows 恢复模式中的命令行使用 xcopy 将伪装的微软雅黑移动到相应文件夹下:

覆盖后重启即可。请特别注意不要在任何有用于演示、汇报用途的 Windows 设备上进行此操作,以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Windows 的色彩管理仍是一个相对混乱的领域,短期内是不指望能和 macOS 相提并论。但是 Windows 11 还是比前代 Windows 10 在 HDR 支持上有 明显改进,至少算是过了及格线。

在开启 HDR 之前,还请确保屏幕至少支持 HDR 600 标准,HDR 400 可以当作不支持看待(注意区别于 HDR true black 400,这是 OLED 标准,甚至严格过 HDR 1000)。OLED 和 MiniLED 屏幕往往效果更好。

全局开关在「设置 > 系统 > 显示 > HDR」。开完先别急,点击下面的「HDR Display Calibration」,这里可以矫正 HDR 显示效果。

「自动 HDR」功能可以将仅支持 SDR 的游戏转化为 HDR 输出,效果挺不错。但如果你的设备使用较新的 N 卡,那更推荐关闭此功能 Windows 11 的自动 HDR,用 NVIDIA 内的 RTX HDR 替代。由于 HDR 会尽可能用尽显示器硬件性能,不能通过调整显示器亮度来改变内容整体亮度,在开启 HDR 显示时只能通过设置「SDR 内容亮度」将桌面调整至不开 HDR 相近效果。

在开启 HDR 模式下就是纯 HDR 信号输出,不存在区域渲染,原本 SDR 内容也会通过算法转化为 HDR 输出,这其中必然是会丢失信息的。目前消费级 HDR 显示器素质良莠不齐。如果在开启 HDR 模式看 SDR 内容时发现颜色「寡淡」,有可能是眼睛已经被各种「鲜艳模式」惯坏了,毕竟在开启 HDR 后系统会自动对 SDR 内容做 sRGB 限缩,从某种意义上这才是「正确」的颜色,除此以外就是显示器还跟不上,前者可以尝试常驻 HDR 模式适应,后者建议常用 Win + Alt + B 快捷开关 HDR 仅在消费 HDR 内容时开启。

「Wintel 联盟」现在似乎已经很少提起,当初意图取代 IBM 公司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的主导地位,直至现在 Microsoft 和 Intel 的合作依然紧密。Intel 新大小核处理器在 Windows 10 上有许多调度问题促使其用户不得不选择 Windows 11。

如果你在电源设置中发现缺少某些设置项目,除了一个个查注册表,更方便的方法是通过 PowerSettingsExplorer 这个仅调用 Power Management Functions 接口的小工具来调出那些被隐藏的选项。在 Windows 11 中与大小核调度策略有关的隐藏高级电源设置有:

在「高性能」电源计划中,这三个的设置按顺序是「0 – 自动 – 自动」,调度策略是「大核 > 小核 > 大核超线程」;如果将后两个设置同时设为「高性能处理器」,那么调度策略变为「大核 > 大核超线程」。总体而言异类策略 0 优先使用大核,对应的异类策略 1 优先使用小核。异类策略 4 比较奇怪,它是「节能」电源计划的默认设置,但是在烤鸡、游戏挂机等测试场景大小核调度策略几乎和「高性能」一致,怀疑是高负载场景积极调度、中低负载再节能的策略。

其实预设的几种电源计划均挺符合直觉的,没必要过于纠结。即便有极端省电需求也不建议完全小核优先,其实该设置中的所谓「高效处理器」也就是小核还真未必比限制后的大核能效比高。看看对功耗更加敏感的移动端,都有越来越多大核的势头,乃至天玑的全大核构想。当然移动端大核甚至还没够到桌面端的小核,不能简单横向比较。不过时至今日我依然对桌面端异构架构持保守态度。

以上都是针对 Intel 新处理器的情况,对于 AMD 全大核处理器,Windows 11 的大小核调度反而引入额外问题导致游戏场景表现甚至不如 Windows 10。众所周知,锐龙 CPU 各核心都有成为 CPPC 属性,代表各个核心的「体质」,在 AMD 官方工具 Ryzen Master 中可以查看的金、银核心分别就是 CPPC 最高的两个核心,而 Windows 11 会将 CPPC 最低核心视为小核(高效处理器)进行调度。通过上述真正大小核的 Intel 处理器上观测的不同异类调度策略并在 AMD 全大核处理器上对应测试,发现 Windows 11 对 AMD 处理的调度的确遵循 N-1 个高性能处理器和 1 个高效处理器的策略。这样默认的调度策略会更不倾向调用所谓的小核,这种不对称可能会导致更多的跨核行为、特别是游戏场景频繁地 L3 缓存争用造成无端性能损失。

之前的民间偏方,在 BIOS 开 PBO、XMP/EXPO 的同时顺手把 CPPC 关掉,或许也是由此而来。

早在去年 UP 主 @开心的托尔酱 在 关于 Windows 系统对 AMD 的负优化—异类线程调度 就有提到这个问题。而在最近 AMD 在社区更新 关于 Zen 5 游戏性能提升远不及理论的回应,宣布 Windows 11 24H2 将通过优化「branch prediction」 来提升 AMD Zen3/4/5 系列处理器的性能表现,部分游戏甚至有 10% 以上提升,要知道 Zen 5 由于相较于前代提升过于微妙有被戏称「Zen 5%」,更有特例 5700X3D 在 Windows 11 上性能表现比 Windows 10 差 15%……该说锐龙 CPU 首发一如既往地一言难尽呢、还是说与 Windows 合作不够紧密呢?

当然,尽管 Windows 几个电源设置的预设符合直觉无需额外调整,电源设置里还是有很多可玩性的,例如不用重启调整 CPU 睿频参数等。具体不再展开,感兴趣可以参阅 Windows 电源设置注释

Windows 11 在「设置 > 账户 > Windows 备份」中可以设置包括文件、设置等备份选项,但似乎必须绑定微软账户使用,对于离线账户并不友好。且这种方法不支持备份系统。

个人认为更好用的还属控制面板中的「备份和还原(Windows 7)」,不仅支持对系统分区全量备份,还支持制作系统镜像和系统恢复盘。虽然 Windows 在 知识库 中鼓励大家尽可能使用设置取代控制面板,无奈前者体验还偏偏不如后者。

此外,Dism++ 也提供系统备份功能,同时支持不添加文件的增量备份(不算快照)。Dism(Deployment Imaging and Management)是 Windows 自带的一个工具,用于安装和维护 Windows 映像,Dism++ 只是将常用命令封装成 GUI 便于操作,并没有额外单独实现,这种备份也算是半官方方法。

还有两个系统功能看似很好用但是我不推荐:一是系统检查点,它本意主要用于系统更新失败的回滚,很难说胜任纯粹的系统备份,对个人文件的行为很奇怪经常在回滚的时候搞得一团糟;而文件历史,它默认备份整个用户目录,需要自己一个个排除,且该功能仅放置于控制面板,微软对此也并不算上心,一个 bug 三五年不修。

话说回来,目前单独备份系统的意义远不如备份文件,通过链接把一些应用的数据文件夹(例如微信保存的文件)link 到其他分区、外置存储乃至云端上,更多链接操作留到后续关于快捷创建链接的工具那一部分。

Windows 11 正常要求硬件支持 TPM 2.0。TPM 芯片是一种安全加密处理器,包含多个物理安全机制以防篡改。BitLocker 会将专用密钥存储在 TPM 芯片内,在除了更改 TPM、BitLocker 检测到 BIOS 或 UEFI 配置、关键操作系统启动文件或启动配置的更改之外的情况下,BitLocker 会自动解锁,用户登录无需进行任何额外交互即可解锁。无其他加密手段建议对系统盘开启 BitLocker,这已经是 Windows 集成最高、最无感的方式。

关于几个关键问题:

如果真有换设备需求,但是事先忘记解锁 BitLocker,会导致无法访问数据吗?

不会。在创建加密的时候 BitLocker 同时会创建恢复密码,可以将其打印或存在安全位置。检测到硬件更改后 BitLocker 进入恢复模式,用户输入恢复密码可以重新访问数据。

备份工具是否支持 BitLocker 加密盘?

对于基于文件系统的备份方式来说,理论上解锁后 BitLocker 是透明的,先解锁再备份即可。对于分区的备份方式,理论上可以不解锁整个区拷走,但是加密后不知道哪一部分是空的会导致备份文件更大且不好压缩,虽说 BitLocker 通过长长一串恢复密码也可以离线挂载,但不建议盲目还原。

BitLocker 是否会影响性能?

理论上会,但实际上体感不明显。别单看开 BitLocker 后硬盘读写速度有的下降超 10%,解密过程应是压力越大损耗越明显,所以不能根据硬盘测速这一极端压力情况下的性能损耗来界定 BitLocker 的性能损耗。

BitLocker 闭源,微软可以添加后门,如何保证安全?

你说得对,可以尝试开源方案 VeraCrypt,支持 Windows 11 系统加密,在普通分区加解密上还提供更好的跨平台支持,但是 VeraCrypt 不支持 TPM 且由于理念不合永远不会支持,在和 Windows 集成上肯定也不如 BitLocker 无感。看你愿不愿意拿所谓的安全换便利了。

平心而论,这个软件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大陆用户对「电脑管家」的 PTSD、早期仅在中国区推送和不事先提醒地静默安装才是其被人诟病的原因。

后来,我的区域美国、语言英语的 Windows 11 也被推送,Reddit、Discord 也有相关讨论,才得知微软打算全球推送。单看软件本身,清理、加速、系统保护项、应用管理、常用小工具(截图、字幕、翻译、词典、以图搜图等)还有快捷修复建议,其实就是可能原本在设置里藏很深的 Windows 已有功能的拿出来,不需要联网也没有广告,不像小组件和 Office Plus 那样尽塞垃圾。

如果抛开前两点,静默安装也确实不厚道,用户的诟病并非完全无端。不过实现手段其实不是 Windows 更新而是 Edge 后台下载安装包安装。所以它就单纯是个软件,看不惯直接卸载就好。Edge 自从某次我重装系统后,在搜索 Chrome、进入 Chrome 官网时用大半个页面阻挠我安装 Chrome 我就已经心留芥蒂,出了这一茬直接让我彻底禁用 Edge,还不能简单卸载,留到后面 Remove MS Edge 插件部分。

除了深入设置、注册表、组策略等方法调整系统外,还有一些第三方插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 Windows 11。当然这里提到的插件依然主要针对系统调整,不发散到更广泛的效率提升上。

Windows 本身其实一直缺乏一个好用的包管理器,不提不如 Linux 各发行版的,就连 HomeBrew 类似产品都没有。微软官方推行的 WinGet 严格意义上称不上包管理器,它并没有提供统一的包格式,而是依赖于各个软件的安装程序下载下来静默安装,正如 HomeBrew Cask。Scoop 才稍微有些包管理器的感觉,安装同时也能自动配置环境变量,在迁移时备份还原更方便。如果不介意添加多余的工具,用 UniGetUI 可以一次性管理 WinGet, Scoop, Chocolatey, Pip, Npm, .NET Tool 和 PowerShell Gallery 多个包管理器。

仅关于 Scoop 的安装,在 PowerShell 中输入以下命令即可:

倘若你还希望使用 UniGetUI,可以在 PowerShell 中输入以下命令通过 Scoop 安装:

Windows 并不像 macOS 通过三个应用分别控制桌面、Dock 栏、Finder,而是通过一个「资源管理器」一并控制。而 Windows 11 相较于 Windows 10 许多令人不满的改动──任务栏、开始菜单、右键菜单──都可以通过介入资源管理器来调整。

虽然前面系统设置部分已经提到部分调整手段,但是这些调整往往需要手动修改注册表等隐藏更深的手段。如果你不想折腾,亦或是觉得这些调整不够全面,可以尝试 ExplorerPatcher 这款开源插件,不仅可以将任务栏、开始菜单、右键菜单一并调回 Windows 10 风格,还有许多诸如 Office Key、禁止文件高级搜索、取消窗口圆角等功能。

虽然在部分时刻,例如系统更新后,ExplorerPatcher 偶有失效,但考虑到开源插件能做到这种程度,完全配得上其自称的「增强 Windows 上的工作环境」宗旨,无需吝啬赞美。

开源项目 Power plan switcher 可以在系统托盘中切换电源计划,支持快捷键、自动切换等功能。

一般来说对于长期接通电源或者没有续航焦虑的设备可以常驻「高性能」或「卓越性能」电源计划,这些计划的默认设置已经十分符合直觉,无需额外微调。

而对于笔记本电脑,它有时接通电源有时使用电池,前往控制面板翻出电源计划设置十分麻烦。PowerPlanSwitcher 可以不仅在系统托盘中切换电源计划,还支持在电源状态变化(从 AC 供电到电池供电)时自动切换对应电源计划。

官方称该软件支持 Windows 10,但实际上在 Windows 11 上也能正常使用。

Microsoft PowerToys 是一组实用工具,可帮助高级用户调整和简化其 Windows 体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Microsoft PowerToys

作为一款出现在 Microsoft 知识库的官方工具,可能考虑到不用像 Windows 那样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PowerToys 工具箱中的绝大多数功能都轻量、专一且直击用户需求,被誉为 Windows 用户必备瑞士军刀,且在 GitHub 上完全开源,算是微软给我留下正面印象的产品之一。

早在 Windows 95 时代,PowerToys 就集成了包含了 Tweak UI 在内的共计 15 个小工具,Tweak UI 可以调整 Windows 中原本需要修改注册表才能访问的较为晦涩的设置。微软在 2019 年接管并重新推出 PowerToys,目前也已经有如下我认为很好用的功能:

同时还有诸如 Color Picker、Image Resizer、Text Extractor 等一众小工具,让你免去管理一堆小工具的烦恼、也减少众多工具中出现某几个断更的风险。PowerToys 也有丰富的 第三方插件,例如 PowerTranslator 在 PowerToys Run 中直接翻译文本、
EverythingPowerToys 在 PowerToys Run 中通过 Everything 检索文件、
ChatGPTPowerToys 在 PowerToys Run 中调用
PowerToys-Run-Spotify 在 PowerToys Run 中让 Spotify 放歌等等。

各个工具具体用法这里不再赘述,PowerToys 每个工具页面都有详尽的描述。

单看 PowerToys Run 中的文件搜索功能其实比较孱弱,而 Windows 资源管理器的搜索效果更是惨不忍睹。Everything 通过访问 NTFS 文件系统的 USN 日志,在数秒内检索 TB 级别硬盘,并实时监测所有文件的增改情况,同时支持通过正则表达式进行文件精确匹配,还可通过插件与 PowerToys Run 联动。

自从某次我重装系统后,Edge 在搜索 Chrome、进入 Chrome 官网时用大半个页面阻挠我安装,反而彻底让我将 Edge 定位明确为 Chrome 下载器。更改默认浏览器后某些链接还是会给我跳转到 Edge 打开,之后还闹出自动下载静默安装微软电脑管家一事。

不过 Edge 是不能够简单直接卸载的,可能会导致一些依赖系统 WebView 的应用出问题,而且可能在某次重启后惊觉 Edge 又回来了。

Remove MS Edge 这个工具旨在通过可执行文件或批处理脚本以静默方式彻底卸载 Microsoft Edge,并提供保留 WebView 选项。

虽然 PowerToys 的 Keyboard Manager 也能完成一些键盘映射的工作。但是 AutoHotKey 作为完整脚本语言,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实现更多的自定义功能。

例如我对于大写锁定键的需求很小,但是却又有频繁的中英文输入法切换和自定义快捷键需求。自定义快捷键时一般会引入 Hyper 键 的概念,在 Windows 上即同时按下 CtrlShiftAltWin 四个键,这样可以避免与系统快捷键冲突。

我希望产生下述行为:

这种行为仅通过 PowerToys Keyboard Manager 是难以实现的,但是通过 AutoHotKey 可以轻松实现:

同样的,在 macOS 中文输入法会自动将 Shift + [/] 映射为部分中文排版更推荐的直角引号「/,而 Windows 自带输入法并没有这个功能。除了更换输入法、全局替换掉某个键、设置字典打出一对引号等方法,通过 AutoHotKey 识别当前输入法状态并映射不同的按键不失为一种更优雅的解决方案。

Windows 上也有自带的 Win + V 的高级剪贴板功能,甚至可以和微软账户绑定实现云同步。但是这个功能对我而言比较花里胡哨,UI 确实更加现代化也与系统保持一贯风格。不过系统自带的剪贴板历史过于循规蹈矩,保存的历史条目太少不说,在隐身浏览器模式下乖乖不记录。Ditto 作为一款开源剪贴板增强工具,UI 更加简洁紧凑,可以保存更多历史记录、支持搜索、支持自定义快捷键、同时还有清除格式等高级粘贴功能。

配合 AutoHotKey 设置的 Hyper 键,我一般通过 Hyper + V 调出 Ditto 剪贴板历史记录。

C++ 编写的小工具具有不俗的性能,在保存 300 条目且不随时间清空的情况下,调出和检索都察觉不到卡顿,且占用极低只用个位数 MB 内存。

macOS Finder 中,Quick Look 赋予空格快速预览文件夹属性或者多种文档内容功能——俗称「一指禅」。Windows 用户一直垂涎这种功能,虽然 Windows 资源管理器也可以通过侧边栏预览,但是这种方式开启后任何选中都会预览,占用大量资源,同时支持的文件内容类型也有限,还会有反馈带来奇怪 bug。

这催生了 Windows 同名第三方开源插件 QuickLook,行为几乎与 macOS Quick Look 一致,通过空格快速预览,同时支持通过 引入插件的插件 形式支持预览 markdown、jupyter notebook、电子书等更多格式文件,并且支持在 Directory Opus、FilesOneCommander 等第三方文件管理器中使用。

MacBook 触控板和妙控板凭借着超大的触控面积、以假乱真的震动体验和 macOS 软硬结合,造就了曾经以及当下最优秀的触控板体验。许多 macOS 用户或许和我一样并不愿意使用鼠标,而是更倾向于触控板。其中稍微有些弯弯绕绕就属 macOS 的三指拖拽,如此好用的功能就藏在辅助功能里。

当然随着微软给出精确式触控板的驱动和建议硬件规格,也体现出 Windows 对于触控板的上心,目前绝大多数 Windows 设备触控板也都支持精确式触控板,相当一部分产品日用体验已足够优秀。可惜的是即便系统对于多点触控的支持已经覆盖从二指到四指,但是三指和四指滑动手势略有重合且使用频率不高,Windows 也没有给出类似 macOS 的三指拖拽功能。

好在可以通过插件 ThreeFingerDragOnWindows 在 Windows 上实现 macOS 的三指拖拽,依赖 .NET 运行环境实现。使用前请确保通过触摸板设置中禁用「轻点两次并拖动以多选」行为和所有默认的三指轻扫行为,这样拖动操作才不会受到干扰。

相较于 Windows 10 主题色、背景和明暗模式的割裂设置,Windows 11 将更统一、更完善的「个性化 – 主题」设置提到更优先位置,并提供若干预设主题。但是 Windows 11 仍然没有 macOS 那样的自动切换深色模式功能。Windows Auto Dark Mode 支持通过设定固定时间或跟随该定位的日出日落时间自动切换深色模式,同时可以自定义深色、浅色模式对应主题。

在前文提到:

目前单独备份系统的意义远不如备份文件,通过链接把一些应用的数据文件夹(例如微信保存的文件)link 到其他分区、外置存储乃至云端上……

所谓「链接」,在文件系统中指的是软链接(符号链接)和硬链接──两种创建文件引用的方法。软链接(符号链接)是指向另一个文件或目录的路径,可以跨文件系统,类似于快捷方式;如果原文件被删除,软链接会失效。硬链接是直接指向文件数据的引用,两个文件共享相同的物理数据块,它们的内容完全一致,删除一个硬链接并不会影响到文件的实际数据,只有所有硬链接都删除时,数据才会被清除。硬链接只能在同一文件系统中创建,其实文件管理器上的几乎所有文件都可以被看作是硬链接。

更详细关于链接的介绍可以参阅少数派文章 符号链接、硬链接及其在 Windows 上的应用举例。我对 Link Shell Extension 的初识也正是在这篇文章中。一个最常见的案例是,对于 小而美 微信可以将其 Files 文件夹移动至 OneDrive,然后通过符号链接将其链接回原位置,这样既可以保证微信正常运行,又可以实现微信保存的文件备份。该插件的多版本硬链接功能会自动分析和前一次的差异并对不变的内容创建硬链接,实现增量备份,但该功能不能链接到外部存储,仅适合在同盘做备份版本管理。

特别注意,少数派文章中介绍的「中键拖动」快速创建链接操作适用于 Windows 11,正确操作应当修改为使用右键拖动。

虽然 Windows 自带输入法对于绝大多数用户已经足够好用。但是我有跨设备需求,特别是需要兼容 macOSWindows 双系统,这导致明明两者的系统自带输入法都可圈可点我都率先排除。而高度自由、高度定制的 RIME 进入我考虑范围。在 Windows 上通过 Weasel、在 macOS 上通过 Squirrel 实现 RIME 输入法的部署,在 Linux 上还有诸如 ibus-rime 等多种版本。

但 RIME 的高度自由伴随的也是较高准入门槛。好在开源项目 oh-my-rime 及其 配套配置教程 算是相当程度上降低这种门槛。但这种打包配置并未限制你设置自由度,你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修改配置文件,例如取消 Shift 切换中英文、更改翻页快捷键和以词定字快捷键等等。

许多功能和其他配置在 oh-my-rime 项目教程中也有提及,这里单独展开讲一下多设备同步。虽然该教程中也完整提到同步设置,但是同步行为是要用户手动触发的,而平时工作中很可能忘记触发。更优雅的方案是通过 Windows 的计划任务触发同步:

3 款 Chrome 插件,检查谁在用你的 Cookie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等每个弹出一个 Cookie 弹窗让你选择给不给用 Cookie,倒不如用插件一举解决这个烦恼。

🏪 接受所有 Cookies – Chrome 应用商店

这个插件解决的不是 Cookie 本身, 而是减少 Cookie 弹窗给用户带来的影响。

这个插件安装完毕后无需任何配置,它会自动处理大部分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扩展功能会阻止或隐藏与 Cookie 有关的弹出式窗口。(比如装完插件后试试打开 StackOverflow,左下角的弹窗就消失了)

具体点讲,它把网站通常要求使用的 Cookie 分为三类:技术、分析和营销。

当网站需要正常工作时,这款插件会自动判断,是接受 Cookie 政策,还是接受所有 Cookie,或是只接受必要的 Cookie。以尽可能减少对你的干扰。

WhoUsesCookies 这个插件能够看到 Chrome 插件使用的 Cookie 范围,并允许立即将插件禁用。

🔗 WhoUsesCookies – Github

因为 Cookie 中存储的信息可能包括用户的登录状态、浏览偏好,甚至是敏感的加密货币钱包数据。如果某个恶意扩展插件获得了读取 Cookie 的权限,它可以轻松获取并滥用这些敏感信息。

这个插件目前没有在 Chrome 商店上架,你需要手动安装。

插件安装完毕后,只需点击浏览器工具栏中的「谁在用 Cookie」图标,即可查看哪些已安装的浏览器插件拥有 Cookie 访问权限。用户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禁用某些不必要或存在潜在风险的插件。

为了避嫌,插件还在 页面提供了「手动插件的性」的方法。用户可以自行检查插件的权限设置。以下是如何在 系统上手动检查插件权限的步骤:

通过这种手动检查的方法,用户可以进一步验证插件是否存在未授权的权限请求,从而确保使用安全。

在日常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我们的浏览器会收集并存储站点数据,如 Cookie、IndexedDB 和 LocalStorage 等。这些数据虽然有助于提升浏览体验,但也会占用存储空间。

如果你想在离开某些网页的同时立即清除 Cookie,但又在常用的网站里保留 Cookie(因为 Cookie 通常还会被用于维持登录状态),可以试试 Cookie AutoDelete 插件

🏪 Cookie AutoDelete – Chrome 应用商店

🔗 Cookie-AutoDelete – GitHub

使用 Cookie AutoDelete 插件很简单,为了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可以遵循它的使用文档做一些配置:

📄 插件使用文档

n.eko – 一键远程操作的多合一浏览器 Docker,支持 Firefox、Chrome、Edge、vivaldi、VLC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n.eko 是一款多合一的工具,可以本地运行,也可以在 Docker 中运行。

n.eko 满足几乎一切都运行在浏览器里面的需求。因为运维需要,有些内部服务需要透传一下,单纯的服务没问题,但是一些厂商设备没有命令行。只可以用网页操作。这个项目甚至支持远程音,WebRTC 技术,还有登录。

Neko 可以让你在虚拟环境中运行功能齐全的浏览器,可以像在常规浏览器上一样浏览网页、运行程序,所有这些都在且隔离的环境中进行。

另外,还支持多用户同时使用。Neko 这样写着:

借助 Neko,您可以轻松、安全地与其他人共享浏览器的访问,而不必担心维护单独的配置或设置。无论您需要在项目上进行协作、访问共享,还是只是想与朋友或家人共享浏览器的访问权限,Neko 都能轻松实现。

听起来很不错啊:

Neko 也是举办观看派对和互动演示的绝佳工具。凭借其虚拟浏览器功能,Neko 允许您举办可从任何地方访问的观看聚会和演示,而无需亲自聚会。即使您无法亲自见面,也可以轻松地与朋友和同事保持联系。借助 Neko,您可以轻松举办观看聚会或进行互动演示,无论是休闲还是工作。只需邀请您的客人加入虚拟环境,您就可以共享屏幕并与他们实时互动

N.eko 针对不同浏览器提供了不同的镜像:

推荐配置为 1280×720@30、4 核、3gb 内存,当然越搞越好。

docker-compose.yml 文件:

然后 docker-compose up -d 运行即可,使用 IP:8080 访问。

N.eko 甚至还有一个 VLC 版本…可以用来看剧

详细的可阅读文档

The Maps Express – 简单方便一键查询 Google 地图的 Chrome 扩展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The Maps Express」是一款 扩展程序,支持各种常见浏览器例如 的 Safari、Chrome 上的 Edge、Chrome、Brave、Arc、Opera,安装后可在选取要查询的地点时通过鼠标右键菜单或快捷键快速查询 Maps,能保存最近查询的十条历史记录,还能将地点收藏〔支持导出、导入功能〕,非常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 The Maps Express 有一项「 摘要」功能,通过 Google Gemini 对当前网页进行分析、快速找出可能的餐厅、咖啡店、商家或景点关键词,让用户以 Google Maps 快速查询相关结果。

No Description

进入 Chrome 程序商店页面,点击右上角「加到 Chrome」安装到浏览器后即可使用。

那么要如何进行查询呢?很简单,只要选取店家名称、右键菜单就有「通过 The Maps Express 查询」快速带入 Google Maps 查询地点,也可使用快捷键〔Ctrl+Shift+S/⌘+Shift+S〕进行操作。

如此一来就将好几个步骤的操作过程简化成一个动作。

The Maps Express 本身也具有查询功能,点击扩展按钮后会进入类似如下的窗口,最上方的查询字段就如同是 Google 地图查询功能,可以快速在地图查询指定地标,查询记录会保留近期查询的 10 条记录,这些信息只会存在用户的浏览器。

点击查询记录的地标会快速打开 Google 地图,将光标移到地标上可以「加入收藏」。

The Maps Express 收藏清单功能基本上可以算是更方便的 Google Maps 收藏功能,将地标加入收藏后还能利用下方的功能进行导出或导入〔格式为 .JSON〕。

再来介绍一下 The Maps Express 最有趣的「页面摘要,可以使用 AI 技术来摘要地点,第一次使用时需要设置一下 API 密钥,不过不会太难,只要有 Google 账户、几个步骤就能搞定。

点击 API 后会有设置说明,浅显易懂,先连接到 Google AI Studio 页面,第一次使用会有注意事项,勾选底下第一项同意使用条款,按下「Continue」继续到下一个步骤。

接着点击中间的「Create API key」建立一个 API 密钥。

按下「Create API key in new project」按钮,如下图箭头标示位置。

生成 API 密钥后按下「复制」获取这段代码,回到 The Maps Express 扩展贴上后即可进入 AI 功能。

The Maps Express 页面摘要工具是使用 AI 来摘要地点,简单来说,在网页点击「Gemini 摘要」后就会自动分析网页出现的地标,将相关结果自动加入、方便用户以 Google Maps 查询或是加入收藏。

下图就是使用 AI 页面摘要、分析上的文章后得出的相关地标,非常快速、准确!几乎把文章中列出来的所有咖啡店都呈现在列表,省去要一个一个复制查询的时间,如果平常会经常在网络上查询信息的朋友可以试试看这项功能〔只是前置需要几个设置步骤〕。

利用书签小工具,定制浏览器专属功能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Bookmarklet 本质上只是一次性的 Javascript 代码,不能持续运行、实时监控,固然远不及正式的浏览器,且不论 上的添翼利器,即便是戴着镣铐蹒跚而行的 Safari 插件,当然也比 Bookmarklet 更强大。不过,普通人毕竟不太可能自己开发插件,然而制作一个 Bookmarklet 则很有可能。

易于制作只是一方面,在硬币的另一面,则深深刻印着通用二字。只要不用特别晦涩的代码,几乎所有现代浏览器都可以跑 Bookmarklet,Chrome 和 Edge 自不待言,Vivaldi、Arc 和 Brave 也可以,甚至常常被讥为「当 IE」的 Safari 都能用。我个人还特意先为 Safari 编写 Bookmarklet,由俭入奢易,通常写出来的东西在更先进的浏览器中可以直接运行。如果愿意,就连手机浏览器也可以用 Bookmarklet。

所有设备都能使用 Bookmarklet

在 2024 年重谈 Bookmarklet,还有着现实原因。一方面,Safari 和主流手机浏览器令传统插件生存艰难,这是 Bookmarklet 势在必行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GPT 拆除了代码——至少是简单代码——的门槛,让自制 Bookmarklet 不再显得凡尔赛。此外,即便在插件生态完善的浏览器中,若能借助最新的人工技术随意自制以供己用,也是一种对 Home Made Tool 的呼应。

某种程度上,本文所谓的 Bookmarklet 制作更像是用预拌粉制作蛋糕,技术难度不高,但原材料的压力就随之上升——必须先获得可以运行的 Javascript 代码。这曾经是 Bookmarklet 的阿喀琉斯之踵:既然某人有能力自己写 Javascript,他为何不再接再厉做个浏览器插件(并通过闭源大赚一笔)呢?Bookmarklet 不温不火,自然有这层原因。

好在 GPT 彻底颠覆了编程,至少是简短的代码。Nielsen Norman Group 精辟地指出,人工智能将交互范式从命令式推动到目的式,不少任务无需指挥计算机,只需告诉他你最终想要的效果,通常就能得到不优雅但有效的代码。而控制网页的 Javascript 通常都不会太复杂,非常适合让 GPT 去写,而且如果一次不行,大不了多生成几个回答,就像摇彩蛋一样——而且基本不花钱、不限量。我曾突发奇想把网页搞成灰色,免受花花绿绿图像的干扰,问了 GPT 后马上获得答案。

找 GPT 讨 Javascript 代码

此外,现成 Javascript 代码也是宝贵。例言之,Keyboard Maestro 论坛中有不少用 Javascript 控制网页的讨论,很多其实就是纯 Javascript 套壳,并不囿于 Keyboard Maestro,你可以复制过来当成 Bookmarklet 的素材。

一旦获得 Javascript 代码,之后的工作将势如破竹,各种 Bookmarklet 生成工具一抓一把。在技术上,从 Javascript 到 Bookmarklet 无非是一系列文本替换,把代码修整为超链接的形式。我考虑过编写本地自动化工具,不过也愿意直接用在线服务,最常用的是 Bookmarklet Creator。惟需注意,GPT 生成的代码中有大量双斜杠 // 开头的注释,转换为 Bookmarklet 前需要删除,否则 Bookmarklet 不生效。

用在线工具将 Javascript 转换为 Bookmarklet 注意:如需使用在线服务,建议确保您上传的 Javascript 代码中不包含敏感信息,例如个人信息或 Token。

转换成功的 Bookmarklet 应当以 javascript: 开头,呈现以下格式。

获得 Bookmarklet 的代码(链接),很多不熟悉 Bookmarklet 的人都卡在后续的安装步骤。不同于正式的插件,Bookmarklet 不是独立的按钮,而是一枚书签,使用时通常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或栏——在现代浏览器中,两者往往融合了——中启用,这种操作确实反直觉,毕竟点击一个书签时,第一反应肯定是跳到新页面。好在尝试几次之后,这种操作反而更有优势:连没有插件栏或工具栏概念的移动端浏览器,也能用 Bookmarklet。

安装 Bookmarklet,其实和添加普通网页书签无异。以 Safari 为例,首先随便收藏一个网页(快捷键是 ⌘Command-D,然后在新空白标签页中编辑它,换上 Bookmarklet 的代码。之后,这个书签就成了一颗轻量级的浏览器插件,浏览网页时按下去即可触发 Javascript 代码。

编辑书签并换上 Bookmarklet 代码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页上使用 Bookmarklet?如果你一直显示收藏夹栏,就直接点击其中的 Bookmarklet;如果不习惯持续显示——可能是为了节省屏幕空间——则点击浏览器地址栏或搜索栏,在弹出的收藏夹项目中点 Bookmarklet,若没有看到,则可能需要在 Safari 设置中勾选“Show Favorites”。

在 Safari 浏览器设置中勾选「Show Favorites」

我常常需要裁判文书,而默认的打印效果非常差,夹杂了大量无关元素,而正文反而被压到一边了。最初我写了一段 Javascript 并包装成 Keyboard Maestro 解决此问题,结果同事见后都羡慕不已,于是我顺手做了一个 Bookmarklet 版,不仅不依靠 Keyboard Maestro,连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也没有什么要求,从 Safari、Chrome 到 360 用户都能正常下载裁判文书。

用 Bookmarklet 重新排版裁判文书

熟悉用户自动化的读者,大概也能想到替代方案,然而像 Bookmarklet 这样获于此而得于彼的通用工具,却不多见。在自制 Bookmarklet 难度骤降的当下,诸位也不妨将其作为备用方案。

trace.moe – 完全免费的截图转动漫场景!获取动画名称、集数和时间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trace.moe 是热门的动漫场景查找引擎,可以帮助用户利用动画截图、找出原始动漫,而且会有集数和时间点信息。

目前已经收录超过 30000 小时的动漫库,大部分集中在 2000 年以后的日本动漫作品,还有部分 90 年代流行的动漫,例如:七龙珠、蜡笔小新、哆啦 A 梦、宝可梦、名侦探柯南和樱桃小丸子,这项服务完全免费!没有、依赖赞助捐款维持营运,不仅开放源码还提供各种浏览器扩展。

trace.moe 操作方式很简单,只要将截图上传后就会查找数据库,找出这个场景出现的动画名称,更强大的是还会有场景出现的集数、时间,同时提供一段几秒钟的预览。平时经常在讨论区或 BBS 流传的梗图或 GIF 终于有机会找到出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看〔不用在问其他人而且可能得不到答案〕。

这个项目依然在持续更新数据库中,依照说明,trace.moe 通常会在新动漫播出后的数小时内自动索引,也提供 ChromeFirefoxEdgeOpera 浏览器适用的扩展和 Telegram 机器人,帮助用户以各种方式来快速查找对应的日本动漫信息。

Anime Scene Search Engine. Lookup the exact moment and the episode.

进入 trace.moe 后会有很简单的界面,只要贴上或是拖曳图片就能进行查找,也能直接贴上图片网址,快速让查找引擎查找相关信息。

trace.moe 列出很多无法正确查找、获取结果的示例〔例如截图包含播放器、图片有被调过颜色或套用滤镜〕,如果遇到无法正确查找的问题可参考常见问题页面。

trace.moe 很快就会显示查找结果,例如下图就在七秒内从超过八百万个影格中找到可能的结果,左侧会显示查找后找到的动画名称,也会标示每个动画的集数、时间点和准确度。

点击动画后会播放几秒钟,方便用户该图片是否真正存在于该动画片段中〔要注意的是 trace.moe 不是在线看动画的网站〕,从左侧查找结果会看到各种内容,如果不确定的话可以都点击看看,搞不好可以发现一些你从来没看过的日本动漫视频。

trace.moe – 完全免费的截图转动漫场景!获取动画名称、集数和时间

在查找结果会显示该图片出现的日本动漫名称、集数和时间等信息。

如何导出 Chrome 扩展程序

按照下面的方法及步骤,可以导出已经安装到 Chrome 浏览器中的扩展程序(插件):1、打开 Chrome 浏览器的扩展程序管理界面,打开右上角的「开发者模式」开关;2、此时所有的扩展程序,会显示一个 ID 值(如下图所示),记录下这个 ID 值;3、打开 Chrome 浏览器数据的如下路径(Windows 需要打开显示所有文件):Windows:C:\Users\你的用户名\AppData\Local\Google\Chrome\User Data\Default\ExtensionsmacOS:/Users/你的用户名/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Google/Chrome/Default/Extensions4、找到与前面扩展程序 ID 相同的文件夹,把这个文件夹复制出来;5、再次打开如上图所示的扩展程序管理界面,选择「打包扩展程序」,在「扩展程序根目录

Chrome 浏览器解除网站禁止复制的简单办法

浏览某些网站时,会被禁止复制网站的文字内容,如果使用的是 Chrome 浏览器,下面是解除禁止复制的方法:依次打开「Chrome 设置——隐私与安全——网站设置」,找到下面的「更多权限」,再次打开「JavaScript」设置,将需要解除复制限制的网站地址添加到「不允许使用 JavaScript」的列表中,如下图所示:刷新需要复制的网页,发现已经可以进行文字复制了。

清理「内容农场」,让 Google 中文搜索再次伟大

如果你习惯使用 Google 搜索中文关键词,想必早已发现,一段时间以来,排在搜索结果前列的总有那么几个东拼西凑、前言不搭后语的垃圾页面:前几天惹了众怒的小 X 知识、小 Y 百科;去年一度肆虐的兰州养生、热备资讯;甚至还包括国内几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那一堆云社区……

这些网站自己不产出内容,却凭借针对性的 SEO,极力提升在搜索引擎中的权重,并从中牟利。不论标题和风格如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内容农场(Content farm)。

🖕

内容农场是什么意思?内容农场从何而来?请问在 Google 搜索时,频繁遇到内容农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瞬间就有好多内容农场出现?大家可能会很惊讶,内容农场怎么会排在 Google 搜索结果第一页呢?但事实就是这样,小编也感到非常惊讶。如何在搜索结果中屏蔽内容农场,相信大家都很好奇要怎么做到。不少同学都很想了解内容农场,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内容农场的详细内容,快来一起看看吧!

内容农场是什么梗?让小编来告诉你

本文的上一段,是一种典型的内容农场文风,俗称「小编体」。其特征是通篇复读同一关键词,围绕热点话题,套用固定格式,车轱辘话扯上千字,以浪费读者时间为己任,往往还伴随着剽窃行为。自媒体平台的营销号们这么做,是为了使文章更容易被搜索,以提高阅读量,榨取更多收入。

将「小编」替换成「网站」,就是所谓的内容农场了:快速产出大量低质内容、不择手段吸引流量、借此牟取暴利的网站。放任甚至鼓励小编体营销号生长的部分国内平台,个人认为应当同样归类为内容农场。

让我们先从「快速产出大量低质内容」说起,点开一家内容农场的主页,往往只能看到少量正常文章,与普通网站无异,但若使用 site: 语法检索全站,Google 很可能会在几毫秒的时间内返回数百万条结果。

这是什么概念?

少数派开张九年有余,几百作者共同创作,迄今只有不到七万篇文章。而一个内容农场站群所掌握的域名数量可能数以千计,如果把每个页面都打印后连起来,内容农场的内容产出速度很可能会超越光速——但这并未推翻狭义相对论,因为其中不传递任何信息。

一二三四五六七位数

此等更新速度,显然不是因为雇了一个集团军的写手团队。内容农场的文章通常直接爬取自其它平台,用自动化程序实现从采集到发布的一整套流程。比较不讲究的,就是聚合下社交网络热门关键词,拼凑生成网页,主动推送至各大搜索引擎,能骗一个是一个;稍微先进点的,会扒下整篇文章,掐头去尾,再加上自己的水印,甚至直接复刻一个李鬼网站;技术力再高一点,可能从 Stack Overflow、GitHub 等外国网站搜刮热门内容,机器翻译后当成自家原创,或者干脆中翻英再翻中,让读者难以找到原文出处。

某机翻 Stack Overflow 的内容农场

辛辛苦苦搭建网站,维护爬虫,还要搭上不少直系亲属,显然不是为了普及百科知识或宣传兰州养生文化,从中榨取到的流量才是重头戏。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农场是屹立数年不倒、一般人根本察觉不了的「每日頭條」。据 SimilarWeb 数据,其在 2021 年 9 月的访问量超过三千万次,每位访客平均浏览 1.9 个网页,90% 的流量均来自站外搜索引擎。即使按最保守估计,仅凭借网站上的 Google AdSense 广告,站长也早就财务反复自由了。

五倍杀少数派

惊天内幕!内容农场总在前列的秘诀

内容农场罪大滔天,搞到网民怨声载道,各路搜索引擎何故视而不见?其中自有玄机。

还是以每日頭條为例,其绝大部分内容都直接抓取自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等致力于构建「生态闭环」的内地网站,而上述平台对通用搜索引擎极其不友好。因此,如果你发表了一篇公众号独占的原创文章,除搜狗外的搜索引擎只能索引到盗文的内容农场。在极端情况下,若原文被和谐,这些网站甚至可能成为唯一参考来源。

换句话说,在 Google 眼中,每日頭條的文章均属原创,而且量大管饱,精品频出,不排第一简直对不起作者。

这 就 是 原 创

内容钻了简中互联网信息孤岛的空子之外,每日頭條堪称一位守法公民。网站布局简洁,加载速度喜人,广告投放克制,文章交叉关联,HTML 头部标签齐全,AMP、响应式设计等对 SEO 有帮助的技术全不落下,哪家搜索引擎会不喜欢这样的好网站呢?当然,Google 在 版权常见问题解答 中明确指出,依据《数字千年版权法案》,所有侵犯版权的网页都会被移除,还提供了 移除向导申诉表单。然而,只有相应的版权拥有者或代理人才能提出申诉,并需要提供详细说明。

本表单具有法律效力哦

不过,千万被侵权的作者中,总有几个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维权的。为了不留隐患,每日頭條早年间主动屏蔽了中国大陆的 IP 地址,专心做港台和其它华人地区的生意,而任何异常行为都可能导致你的 IP 被封禁,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代理、开启浏览器隐身模式、访问频率过高等。此外,每日頭條还将 robots 属性设置为 noarchive,即允许搜索引擎收录但不允许快照。再加上严格的反爬策略,各种网页存档工具都很难获取正文,也让取证成为难事。

大陆 IP 禁止访问

更多的内容农场只是靠更新频率制胜,短时间内冲一波权重,捞够就换皮跑路,君不见小 X 知识的主域名现在就已经挂牌出售了。对于这种没有实质内容,意图操纵搜索排名的网站,Google 的打击力度一直比较大,直接访问 Google 垃圾网页举报工具,如实填写网址和被污染的搜索关键词即可。如果网站还展示了 Google 广告,不妨顺路 报告违反合作规范的情况,没准就把对方的广告联盟账户整没了。

Google 垃圾网页举报工具

净化搜索结果的妙招,地球人都哭了

内容农场往往手握众多域名,一个被降权,套娃立刻上线,-example.com搜索语法 也只能作为临时措施。而 蜻蜓计划 等重返大陆的方案被搁置后,Google 对中文搜索已经基本进入了放养状态,在桌面端优先展示移动版网页都是常有之事。

这两个结果都是移动版网页

短期内,我们很难指望 Google 优化相关算法,也不太可能通过人工手段干预搜索结果。如果你不想切换到其它搜索引擎(当然,其它搜索引擎也不会好到哪去),更实际的方案是设法将内容农场从搜索结果中剔除。

uBlacklist

眼不见为净,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避免搜索结果中出现内容农场。uBlacklist 这款浏览器扩展就能自动屏蔽 Google 搜索页面中出现的低质量结果,支持 ChromeFirefoxSafari 等主流平台。安装后,搜索结果的网址后面就会出现「加入黑名单」按钮,允许你通过域名、标题和正则表达式屏蔽不想看到的站点。例如,规则 /^https:\/\/www\.example\./ 将匹配所有以 https://www.example. 开头的 URL。规则的进阶用法,不妨参阅 MDN 文档对 匹配模式正则表达式 的讲解,uBlacklist 官网也给出了 部分范例

编辑屏蔽规则

成功创建规则后,下次搜索时,uBlacklist 便会帮你隐藏已屏蔽的域名,并在顶部显示屏蔽数量。如果没搜到想要的结果,也可以暂时取消屏蔽,检查是否有误伤,uBlacklist 会高亮展示这些条目。对了,在扩展的选项页中,能够自定义高亮的颜色模式,还可以单独高亮指定搜索结果。例如,规则 @1*://*.sspai.com/* 将以设置的「颜色 1」高亮所有少数派文章,一眼认出优质结果。

不要问我为啥转载比原文排名靠前

uBlacklist 默认仅为 Google 搜索结果启用,你可以在扩展的选项页中手动开启支持必应、DuckDuckGo、Ecosia 和 Startpage 四款搜索引擎,需要同意「存取相关网页数据」的额外权限。同页面还提供更多自定义选项,手动编辑、导入、导出规则,使用 Google 云端硬盘或 Dropbox 云端同步数据等功能。但最实用的,还属「订阅黑名单列表」,让我们在下一段详细道来。

uBlacklist 选项页

内容农场茫茫多,单靠自己添加,怕是得把这当成全职工作才行。这种时候,就有必要借助社区的力量了,一份由全球网友贡献并维护的优质规则列表可以极大地节约我们的时间。

目前,更新最及时、社区最活跃的中文项目是 Google Chinese Results Blocklist,自 2016 年不断完善至今,已覆盖数千网址,提供 精确匹配模糊匹配 两种规则,复制订阅链接后直接添加即可。uBlacklist subscription compilation 是一个较为激进的项目,整合网络上大部分订阅列表,通过 GitHub Actions 自动更新。如果你经常搜索编程关键词,我推荐尝试针对 机翻 Stack OverflowGitHub 采集站的规则列表。也欢迎你参与上述项目,分享遇到的垃圾站点,让更多人受益。

中文搜索结果黑名单项目

用户脚本

如果你正在使用 Tampermonkey 等用户脚本管理器,不妨试试 Google Hit Hider by Domain 这款脚本,支持 Google、百度、必应、DuckDuckGo、Yandex、Yahoo 等主流搜索引擎。其使用方式与 uBlacklist 类似,点击标题后的 block 按钮屏蔽相应域名,可选择最小化为一行灰色摘要或彻底移除。

尽管只是脚本,Google Hit Hider by Domain 却提供了不少定制选项,同样支持导入和导出规则,前文介绍的 Google Chinese Results Blocklist 也提供了相应格式的 配置文件,下载后在工具栏内点击 Import 按钮即可。

Google Hit Hider by Domain 屏蔽效果

主业是去除搜索结果重定向、美化网页样式的知名脚本 AC-baidu 也内置了「自主拦截域名」附加功能,只是需要手动启用,其屏蔽规则格式与 Google Hit Hider by Domain 一致,复制上述列表内容后手动粘贴保存即可。

Ban Bad Websites 脚本不仅能标记低质量博客、下载站等,而且适用于所有网站上的超链接,但要求用户手动编辑源代码修改配置,门槛较高。

翻译垃圾再利用」脚本则可以从机翻 Stack Overflow 的网站自动重定向至原文地址,省时省力。

AC-baidu 屏蔽效果

终结内容农场

只屏蔽搜索结果,有时还是难免一脚踏入陷阱,被某个看似无害的超链接带进内容农场的地盘。「终结内容农场」这款扩展就是对付它们的利器,不论身处何方,它都能在每个指向内容农场的链接前加上醒目的红色感叹号标志,与正常链接区分,并在进入农场前再次贴心提醒。

若依然执迷不悟,不妨点击「查看」按钮,浏览屏蔽多媒体内容和内嵌脚本后的纯净版页面,不让农场主骗取一分钱广告收益。想浏览完整网页,只能通过「解锁」按钮,但必须输入验证码,而且有冷却时间,避免频繁使用失去屏蔽的意义。

Judgment Day

「终结内容农场」扩展自然也支持订阅网络屏蔽列表,除了预设的 标准内容农场清单,在 GitHub 项目资料库,还提供了较为主观的 类内容农场清单、聚焦社交网站账户的 社群内容农场清单、报道罔顾事实的 假新闻网站清单 和谋财害命的 诈骗网站清单 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导入使用。

屏蔽名单的语法在扩展选项页有详细说明,支持正则表达式匹配和通用转换规则。用户还能填写 Google 表单,报告新发现的内容农场或被误杀的正规网站,让扩展更加完善。

「终结内容农场」选项页

除了专用扩展,uBlock OriginAdGuard 等现代广告过滤工具同样支持自定义拦截规则列表,亦可用来屏蔽内容农场。在 Android 设备上,将 内容农场检查器 设为默认浏览器,即可在打开内容农场前收到提示;不过我更推荐使用 FirefoxKiwi Browser 等支持安装扩展的浏览器,再借助上文介绍的方法提升搜索体验。自 iOS 15 开始,移动端 Safari 浏览器也支持安装扩展,目前 uBlacklist 已经适配,相信未来会出现更多实用工具。

uBlock Origin 屏蔽效果

以下就是结语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个人抵制内容农场的最佳方法,是无视它。不点击、不阅读、不分享,不给对方贡献任何流量,唯有令运营者无利可图,才可能甘愿退出。如果你是内容创作者,可以开设属于自己的博客,或者在对搜索引擎友好的平台撰文,好内容不应当是微信公众号独享。

每个人都做力所能及之事,改善严峻的简中互联网环境,才是根绝弊病的治本之道。

以上就是关于内容农场的全部事情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喜欢本文的话,不要忘记点赞分享关注,您的支持就是小编继续前进的动力。更多更快更新精彩内容,尽在【🆂※🅷※🆈 Ⓢⓗⓤⓝⓨⓤ∘🅦🅐🅝🅖】。大家对内容农场又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小编一起讨论哦!

近期上架的 Chrome 新扩展,这 10 款值得一试

距离我上次推荐 Chrome 新扩展已经过去了四个月时间,商店里也出现了一大波新选手。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其中 10 款实力玩家,包括新标签页、剪藏工具、外语学习、时间追踪、下载增强等,希望你能找到自己心仪的扩展。

DashOne

作为 Android 的特色亮点之一,桌面小部件(Widget)可以帮助我们在不打开应用的情况下了解最新动向、完成各种操作,而 DashOne 则将其搬到了你的 Chrome 新标签页上。它预置了天气、新闻、笔记、书签、快速启动及多种效率工具,允许你阅读 RSS 订阅文章、查看 Gmail 未读邮件、速览 GitHub 通知、处理 Todoist 任务,甚至玩一局打砖块或连连看,还支持自由排列和暗色模式。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获取 DashOne,免费用户仅可以添加 10 个 Widget,如果你想添加更多,需要订阅 3 美元/月的专业版。

几枝

不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还是单纯想在聊天时彰显文采,多背几首诗词总是没错的。而几枝这款扩展,就会在你每次打开新标签页时展示一句经典古诗词,配合层叠涌动的波浪或气泡背景,婉约如江南山水,让你的 Chrome 与众不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只需点击页面中间的词句,就可以调用 Google、百度等引擎搜索相关背景知识,探索古韵之美。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GitHub 免费获取几枝。

Web Clipper

正如其名,Web Clipper 的主要功能是将网页上的内容「剪辑」下来,并一键保存至数种云笔记服务。与印象笔记剪藏等工具相比,Web Clipper 支持智能提取、手动框选及自由编辑选中区域,还允许你将网页转换为 Markdown 格式,满足多种需求。目前,Web Clipper 已支持 Bear、GitHub、Notion、OneNote、有道云笔记和语雀 6 种在线笔记服务,值得一试。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GitHub 免费获取 Web Clipper,Firefox 版本也正在开发中。

TenWords

我曾经介绍过不少划词翻译扩展,而 TenWords 可能是最特别的那个。只需点击工具栏上的图标进入学习模式,你就可以通过鼠标轻点查询不认识的单词释义,并标注生词为「已掌握」或「不认识」,在 TenWords 的练习页面中温习。TenWords 支持定时提醒、进度管理、单词卡片及学习成就统计等,帮助你快速掌握一门新语言。除了英语外,TenWords 还针对法语、德语、俄语等数种语言做了相应优化,适用范围更广。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 TenWords,由于网络原因,登录账户可能需要科学手段,敬请留意。

Dualsub

要想掌握一门新语言,观看外语原版视频是快速提升自己的好方法,为了兼顾初学者和进阶用户的需要,不少字幕组都会提供双语版本的字幕文件,便于对照学习。其实,不少 YouTube 视频也会提供多种语言版本的字幕,但默认只能显示一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Dualsub 诞生了。它支持同时显示两种不同语言的字幕,还允许你将字幕以 ASS 文件的形式保存至本地,啃生肉更轻松。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Dualsub。

Summary Box

在信息高度碎片化、呈爆炸式增长的今天,「一目十行」几乎成了快速汲取新知的必修课。不过,我们可以比较轻松地精炼母语文章的中心思想,却很难高效阅读外语新闻,往往需要一个个单词逐字在脑中翻译,效率低下。Summary Box 则利用 AI 技术,帮助你一键生成所选文章的要点梗概,还支持自动提取正文内容,是速览英语文章的好帮手。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 Summary Box。

Worklog Tracker

时间量化管理是一项容易被忽视、却相当重要的提升效率法门,可以帮助我们厘清工作时长分配,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一天。Worklog Tracker 就是一款相当出色的时间记录扩展,它支持在本地创建并追踪工作动态,自动同步至 Toggl、Jira、Keen 和 Yandex.Tracker 等主流服务。你还可以利用它导入及导出不同时间追踪平台中的个人数据,在多种服务间自由切换。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Worklog Tracker。

DownThemAll!

DownThemAll! 是 Firefox 平台的老牌下载增强扩展,近期移植到了 Chrome 上。与原生下载管理器相比,DownThemAll! 支持自动嗅探网页上的元素,并按照预设规则进行分类。你可以轻松筛选当前页面上所有的链接、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并一键下载至本地。此外,DownThemAll! 还允许你创建自定义规则,利用正则表达式过滤要下载的项目。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DownThemAll!。

FasterChrome

Chrome 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数年时间内超越 IE,独霸浏览器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凭借其无出其右的响应速度,而 FasterChrome 这款扩展想让它变得更快。其原理十分简单,当你的鼠标指针停留在一个链接上超过 65 毫秒时,FasterChrome 就会假定你即将点击它,并在后台预先加载。由于正常人从移动鼠标到手指按下间隔 300 毫秒以上,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就会造成网速更快的错觉。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 FasterChrome。

ClearURLs

点击广告或其它链接跳转至第三方网站时,你或许会注意到地址栏后缀着一串看似无意义的字符,其主要作用是标识你的身份,包括设备信息、用户资料等,便于追踪和定位。如果你比较在意自己的隐私安全,或许会希望删去这些跟踪字段,而 ClearURLs 就能派上用场。它能够自动净化主流网站的追踪字段,还支持提交自定义模板,保护你的个人数据。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ClearURLs。

一个装了 94 款扩展的 Chrome 里都有啥

前几天写了一篇小众 App 合辑推荐,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评论区的读者更感兴趣的反而是我 Chrome 里都装了哪些扩展。为了满足各位读者的好奇心,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自己正在使用的一部分扩展,希望你会满意。

让网页焕新颜

浏览器的本职工作,当然是访问网页。不过,总有一些网站的设计让我们心生不快:铺天盖地的广告、陈旧过时的 UI、繁复难用的交互……而本节介绍的 8 款扩展,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Stylus

Stylus 是一款基于知名网页美化工具 Stylish 1.5.2 版本开发的开源扩展,允许你通过编辑 CSS 为网页创建自定义样式、主题等。安装后,Stylus 便会智能提示适用于当前网站的用户样式,可以轻松安装使用。如果你略懂编程,还可以自己修改或创建样式,将网页调教为自己喜欢的模样。

Stylus 样式管理

Stylus 样式详情

「百度轻」样式效果预览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Stylus。

P.S. 如果你正在使用 Stylish,其已被原开发者出售,曾被曝光后台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建议卸载。Stylus 则基于由原作者维护的最后一个版本,并删除了所有追踪功能,更好地保护隐私。

关联阅读:

简悦

尽管 Chrome 75 已经为我们带来了原生的阅读模式,但其仍有诸多不足:入口深、选项少、适配差……简悦则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它手动适配了数百个常用网站,支持颜色主题、字体、间距等多种样式切换。对于未适配的网站,简悦还提供了临时聚焦模式,帮助你只关注内容,不受其它元素干扰。

阅读模式效果

简悦更强大的地方,在于丰富的动作和插件支持。你可以将网页内容一键分享至微博、Twitter,也可以发送至印象笔记、Pocket 暂存,或者干脆直接推送至 Kindle 继续阅读。还是没有你想要的功能?简悦支持安装第三方插件,实现无图模式、划词搜索、全文翻译等更多特性,等你发掘。

简悦分享动作

简悦插件中心

你可以在 官网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简悦。

关联阅读:

Dark Reader

继 macOS Mojave 后,刚亮相的 iOS 13 也为我们带来了原生的黑暗模式。如果你希望在全平台获得一致的浏览体验,Dark Reader 就能帮上忙。它可以智能反转网页主体颜色,保证图片辨识度的情况下将背景设为深色,呵护眼部。在设置中,你还可以手动调整颜色、对比度、滤镜等。如果你是高级玩家,还可以在开发者工具中直接编写 CSS,可玩性极高。

开启前后对比

自定义样式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Dark Reader。

uBlock Origin

uBlock Origin 是一款极其强大的广告屏蔽和反追踪扩展,与更广为人知的 AdBlock Plus 相比,它仅默认加载匹配当前网页的规则,因此性能更强、占用资源更低。你可以直接添加由他人维护的广告屏蔽规则列表,或者通过元素拾取器准确屏蔽不想看到的部分,也可以为想要支持的网站(例:sspai.com)启用白名单,方法多样。

元素拾取器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uBlock Origin。

哔哩哔哩助手

哔哩哔哩助手可能是资历最老的 B 站辅助扩展之一,时至今日,已经拥有了关注内容更新推送、画中画、视频下载、自动签到、过滤直播广告等数项涵盖全站板块的功能。此外,你还可以利用哔哩哔哩助手反查具体弹幕发送者,方便屏蔽喷子们。

你可以在 官网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哔哩哔哩助手。

pakku

弹幕可以说是众多 B 站视频的灵魂,但有时,过于密集的弹幕刷屏也会使人心生厌烦,而 Pakku 则可以近乎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启用后,它便会将短时间内集中出现的相似弹幕自动合并为一条,并在后方注明出现次数。在不遮挡画面主要内容的同时,达到欣赏优质弹幕的目的。你还可以调整弹幕合并样式、相似度算法等,或者用正则表达式预先过滤弹幕,自由度较高。

你可以在 官网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pakku。

Simplify Gmail

为了完成 KPI,Google 大刀部把广受欢迎的 Inbox 砍掉了,如果你曾是其忠实用户,可能会对陈旧的 Gmail 界面感到不适应。为了拯救你的收件箱,前 Inbox 设计师 Michael Leggett 开发了 Simplify Gmail 扩展,重新设计了按钮和元素的摆放位置,并隐藏了侧边栏,让界面更加清爽干净。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 Simplify Gmail。

Augmented Steam

一入蒸汽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看着满屏的 -90%,唯有 Augmented Steam 能阻止剁手的冲动。它可以帮助你查看游戏的历史价格、各区售价,隐藏或高亮显示已购买游戏和愿望单项目,在商店页面显示成就、媒体打分和相关文章介绍等,是喜加一前的好帮手。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Augmented Steam。

P.S. Augmented Steam 基于名气更大的 Enhanced Steam 扩展,但由于后者已停止维护,故推荐此扩展。

让功能更贴心

网页要颜值,更要实用。有的网站精简功能引流 App、有的网站拒不兼容最新标准、还有的网站总是加载出错……要想好好上网,本节推荐的 7 款扩展必不可少。

Tampermonkey

Tampermonkey 是一款用户脚本管理器,其与 Stylus 类似,但功能更加强大。从内容屏蔽到样式美化、从功能增强到精简提速,用户脚本几乎无所不能。如果你厌倦了原始网页的诸多不便,不妨试试能否从 Greasy Fork 中找到其他用户编写好的优化脚本,或者干脆自己创建一个,并分享给大家。

已安装脚本管理

编辑脚本

AC-baidu 和搜索引擎跳转脚本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Tampermonkey。

关联阅读:

Infinity 新标签页

Infinity 也许不是最美观或最实用的新标签页扩展,但很有可能是将两者平衡最优秀的那一个。它内置了上万张风景和插画壁纸,提供 Unsplash、Bing、Life Of Pix 等壁纸源,支持自动切换、遮罩和模糊效果。为了保证 UI 的一致性,Infinity 新标签页重绘了数百个常用网站图标,可以按分类筛选和搜索。你还可以自定义图标布局、形状等,随心定制主界面的显示元素。

你可以在 官网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Infinity 新标签页。

二管家

对于装了 94 个 Chrome 扩展的我来说,如何管理调教它们是件烦心事。而二管家则允许你在一处快速管理所有已安装扩展,通过正则表达式自定义规则,在打开特定网站时自动开启或禁用一组扩展。此外,二管家还能记录所有扩展的安装、卸载等活动记录,并依据云端数据为你推荐适合当前网站的扩展。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二管家。

二箱

二箱与二管家来自同一位开发者,是一款整合了 Google、百度、必应、TinyEye、SauceNAO 等多个引擎的图片搜索扩展,允许你在一个页面中查看全部相关结果,并按尺寸、相关度等排序。你也可以使用二箱直接截图,或手动上传本地图片搜索,并查看此前的搜索记录。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二箱。

IE Tab

互联网的辞旧迎新速度愈发迅捷,却总有教务系统和网银页面被甩在身后。如果你不想每次登录网银都要从角落请 Internet Explorer 出山,IE Tab 就是个好选择。它可以在不离开 Chrome 的情况下调用 IE 内核浏览网页,从此告别「不兼容」对话框。

使用前

使用后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获取 IE Tab,免费版仅支持 Windows,macOS 和 Chrome OS 使用需要订阅高级版。

Go to Tab

一次打开众多网页时,Chrome 就会把所有标签页都缩成一团,完全无法辨识。而 Go to Tab 则可以将当前打开的网页和窗口标题展示为列表,点击即可跳转或关闭。如果标签页实在过多,你还可以用键盘快捷键快速操作,并搜索 URL 和标题,提高浏览效率。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 Go to Tab。

AHA Music

用浏览器观看视频时,你的注意力可能会被背景音乐所吸引。而 AHA Music 这款扩展就可以自动识别当前正在播放的音乐,并给出 Spotify、YouTube、Deezer 等流媒体服务链接。由于采用了 ACRCloud 作为曲库提供方,AHA Music 基本覆盖了所有时下流行歌曲,让你无后顾之忧。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 AHA Music。

让工作更高效

在少数派写推荐文,必不可少的关键词之一就是「生产力」了。在本文中,我也不能免俗,将为大家介绍 7 款可以加速你的工作效率的 Chrome 扩展,从此告别「996」。

Toby

查询资料时,我们可能会同时打开许多标签页,如果这时突然来了其它紧要工作,只有关闭所有页面下次重新搜索么?有了 Toby,你就可以一键保存当前的标签页组,随时恢复此前的进度。Toby 支持暂存多个标签页组,并通过标签、笔记和备注整理归纳,还能跨设备同步收藏记录。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 Toby。

关联阅读:

Spider

工作和学习中,你可能会有批量抓取网站内容的需求:商品介绍、新闻标题、表格数据……如果只是单纯的复制粘贴,之后还要费心整理,想要写个爬虫又考验编程水平。这时,不妨试试 Spider,它可以一键抓取网页上的结构化数据,并导出为 JSON 和 CSV 文件,轻松高效。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 Spider。

Forest

如果你总是在工作中分心,干正事的时候鼠标却不由自主地点开了摸鱼网站,Forest 就能帮到你。只需设置网站白名单和黑名单,再点击 Forest 的图标,它就会督促你专注于眼前的工作。你可以设置专注时长和树的种类,在结束时收获绿树如荫。如果期间访问了不该上的网站,就只有枯萎的树苗了哦。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 Forest,应用同时提供 iOSAndroid 版本。

关联阅读:

WorldBrain’s Memex

我们每天都会访问数不清的网站,却很少归纳整理。于是,当某一天你突然回想起曾经看到过什么内容时,用尽一切办法,也很难翻到当初的那个页面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WorldBrain’s Memex 诞生了。它可以快速索引网页正文内容,而非标题和链接,还支持自然语言检索,读过哪些文章一清二楚。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WorldBrain’s Memex。

关联阅读:

达达划词翻译

单词翻译扩展可能是竞争压力最大的领域之一,少数派此前也曾推出过一篇 专题介绍。而尝试过诸多作品后,我的最终选择是达达划词翻译。它的 UI 设计简约美观,释义来自牛津词典,支持发音和词根词缀。此外,达达划词翻译还内置了生词本功能,基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进行温习提醒,帮助你科学掌握外文词汇。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达达划词翻译。

书签侧边栏

为了追求更大的有效显示面积,不少人会选择隐藏 Chrome 书签栏,但这也会带来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如何方便快捷的点击书签。而书签侧边栏则可以将 Chrome 的书签栏移动至浏览器两侧,并通过滑动或点击等方式唤出,还可以自定义其外观、位置、行为等,自由度较高。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书签侧边栏。

Unpaywall

尽管科学无国界,但部分知识却有壁垒。如果你需要参考一篇期刊论文,学校却没有购买相关授权,或许会看到下图所示的提示,只能另觅他处或自掏腰包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付费论文都可以从互联网免费获取,Unpaywall 就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它。启用后,Unpaywall 会在论文网页提示是否有免费版本,可以一键直达。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Unpaywall。

P.S. 与 Sci-Hub 不同,Unpaywall 由一家名为 Impactstroy 的非盈利机构出品,检索到的论文均来自正规合法渠道,如 Green Open Access 和作者个人网站等,请放心食用。

让代码更直观

要想代码没 bug,除了祭祖女装 996 外,好看实用的浏览器扩展也能增分不少。在本节,我就为大家推荐 4 款程序员必备的 Chrome 扩展,希望能帮助你码途一路顺风。

GayHub

作为全球最大的同性交友平台,GitHub 是不少程序员的工作必备网站,而 GayHub 就能让它更好用。它解决了 GitHub 浏览项目时的几个痛点,如在项目左侧显示文件目录树方便跳转、在右侧为 Markdown 说明文件添加 ToC 目录以供查看等。此外,你还可以用它全屏查看图片、快速复制代码,让 GitHub 更好用。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 GayHub。

Refined GitHub

Refined GitHub 为 GitHub 带来了数个 UI 及细节改进,如将 issues 通知设为未读、一键修复 merge 冲突、pull request 前二次确认、issue 原链接跳转、显示表态者头像等。如果你觉得原生 GitHub 还有哪些不便,不妨到 Refined GitHub 主页 提交新请求吧。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Refined GitHub。

OctoLinker

在 GitHub 上在线查看代码时,纵使你可一目十行,也难免会被某个复杂的逻辑绕晕。这时,就到了请 OctoLinker 出场的时间。它可以识别包括 Java、Python、Node.js、Haskell 等在内的数十种语言在内的代码逻辑,将 includerequireimport 等模块加载语句转换为可点击的链接,一键跳转至引用页。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OctoLinker。

JavaScript and CSS Code Beautifier

顾名思义,JavaScript and CSS Code Beautifier 是一款可以美化网页 JS 、CSS 及 JSON 代码文件的 Chrome 扩展。只需打开任意一个源代码页,它就会提示你是否显示格式化后的代码,并支持多种主题切换及自定义样式效果,再也不用复制到 IDE 查看了。

美化前

美化后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 JavaScript and CSS Code Beautifier。

让设计更简单

如果你靠设计混饭吃,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这些问题:想下载当前页面中的全部图片又懒得依次点击、看到一组不错的配色想保存又不知具体色值、觉得网页用的字体超赞却难觅具体名称……而本节介绍的 6 款扩展就能满足你的需求。

图片助手

在 Dribbble、Pinterest、花瓣等网站看到一组设计素材时,你可能会想要将其保存至本地备用,而图片助手则可以帮助你将其一网打尽。它能够一键提取当前页面中的所有图片,允许你按尺寸、类型、URL 等筛选,还支持一次提取多个网页中的图片、加载当前页面中的链接以获取更多图片。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官网 免费获取图片助手。

P.S. 如果你曾搜索过 Chrome 图片批量下载扩展,可能会看到不少推荐 Fatkun 的文章。它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我的首选,但在一次更新后出现了静默弹窗、劫持搜索引擎、后台访问推广网页等行为,建议大家移除。

Color by Fardos

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幻灯片演示,一套优秀的色彩方案都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 Color by Fardos 就可以承包从取色到配色的全部流程。安装扩展后,只需输入名称,你就能找到相关颜色及其互补色、三色调等方案。你还可以点击屏幕上的任意颜色,实时预览调色效果,并保存至调色盘备用。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 Color by Fardos。

Site Palette

偶遇一个设计精美的网站,想将其配色方案应用至自己的作品,Site Palette 就能帮上忙。它可以智能分析任意网页的主色调和配色方案,生成调色板,并按照 Material Design 等设计语言给出近似的颜色方案,方便后续设计工作。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获取 Site Palette,其专业版支持通过终端调用 API,但需按请求次数付费。

Dribbble Color Generator

Dribbble 是世界著名的设计师交流网站,可以从上面发掘出许多优秀作品。而 Dribbble Color Generator 则可以帮助你下载任意作品的调色板,并保存为 .aco 或 .sketchpalette 文件,让你从此不再为配色担忧。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 免费获取 Dribble Color Generator。

Eagle

Eagle 是一款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的设计素材管理工具,少数派此前也曾多次介绍过。而其官方 Chrome 扩展则允许你一键批量导入当前网页中的图片,或者直接截图保存。其抓取能力十分强大,支持按尺寸、格式等筛选,并自动识别重复图片,是设计师的好帮手。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Firefox Add-ons官网 获取 Eagle 浏览器扩展,需要配合主应用才能使用,欢迎前往 少数派正版软件商城 选购。

关联阅读:

WhatFont

在网页上看到了好看的字体,怎么才能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此前,我一直是右键「审查元素」,再细细搜寻,效率低下。而 WhatFont 则允许我们通过一次点击查看对应文本采用的字体、字重、字号、颜色等,还能预览字体样式和跳转至字体来源出处,让海报设计更容易。

你可以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 免费获取 WhatFont。

[事实核查] 图片反向搜索核查工具汇总,检测 AI 生成图像的真实性实战指南

DUN.IM BLOG

DUN.IM BLOG

在中文社交上,单纯以文字形式流传的虚假信息从比例上越来越少,以图片、截图形式流传的可疑信息则越来越多。

究其原因,一是「有图有真相」的观念深入人心,网络传言往往会附上图片来增加内容的可信度;二是图片形式更容易在群、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传播。

结果,有很多图片被抽离原有的背景和时间线流传,让受众对于该图片产生完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还有的图片被软件加工篡改,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意义。

因此,使用图片反向搜索(Reverse Image Search)工具,追溯图片的来源,在此基础上检查图片是否被修改或者挪用,是事实核查员最常处理的工作。

目前比较常用的图片反向搜索工具有谷歌、Yandex、Bing、TinEye、百度等,其中以前四个最为常用,各有优势和特点。

谷歌适合大多数基本的反向图像搜索,包括识别照片中的知名人物、查找已在网上大量共享的图像的来源、确定一件艺术品的名称和创作者等等。

使用方法:

1.在电脑上保存要核查的图片,或者复制该图片的网址

2.前往 Google 图片页面(https://images.google.com

3.点击搜索框的相机图标

4.可以选择直接上传图片、拖拽图片或粘贴图片的链接

比如核查以下图片(LIBKOS/AP):

在搜索结果中,可以看到页面右侧「图片匹配结果」中有两张完全一致的图片,点击图片即可找到这张图片的详细说明,包括时间、地点和拍摄者。

点击「查找图片来源」的选项,可以查看所有包含此图片的网页,从中选择可靠的信源,找到图片的详细说明:

还可以点击搜索框的「工具」按钮,进一步收窄搜索结果的范围,可以选择「按图片搜索」、「外观相似」或「更多尺寸」。

「工具」还有「时间」选项,可以选择从「过去 1 小时内」到「过去 1 年内」不同的时间范围,也可以自定义范围。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更容易找到图片初次发布的网页。

如果希望进一步搜索图片的局部,谷歌提供了裁剪工具,图片的四个圆角是可以移动的,用来调整搜图的范围,页面右侧会实时展示对裁剪后的画面进行图片搜素的结果。

对核查员来说,有时要核查的图片画面非常复杂,但有效信息只有其中的一部分,这时候裁剪功能就非常有用。

如果使用谷歌 Chrome 浏览器,可以直接在需要核查的图片上点击右键,选择「使用 Google 搜索图片」,搜索结果会在页面右侧显示。

也可以在页面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使用 Google 搜索图片」,页面会出现「选择要搜索的图片区域」的提示和截图用的图标,可以任意选择要搜索的图片区域,有关该区域的图片搜索结果会出现在页面右侧。

识别图片中的文字信息

在谷歌图片的搜索结果页中,点击「文字」按钮,谷歌可以识别图片上的文字信息,并且将其转换成可复制的文本。

这一功能非常实用,核查带有标语、路牌等元素的图片时,可以快速提取其中的文字,然后检索,以可能的线索。尤其是有关文字元素为俄语、阿拉伯语、韩语等语种时,核查员不必担心电脑输入法问题。

比如,查证一张带有俄语的图片(Alexander Ermochenko/Reuters):

在搜索结果中点击「文字」按钮,光标可以在图片上点击并拖动选择任意文字,也可以选择「选择所有文字」,这是页面右侧已经出现了标语上的文本,这时可以有 4 个选项:「复制文字」、「聆听」、「翻译」和「搜索」,可直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选择「翻译」可知,这是俄罗斯在一个名为苏多普拉托夫的地点的征兵广告。

翻译图片中的文字信息

点击「翻译」按钮,谷歌可以直接在图片上将外语文字翻译成中文,可以大致明白图片上外语文字的意思,但受到识别度的限制,并不完整和准确,仅可提供快速的参考。

比如查证这张带有法语的图片(AFP):

在搜索结果中点击「翻译」,可大致知道这次示威的主题是关于养老金改革。

谷歌 lens 的特点是试图识别图像的主题,而非图像本身。不利的一面是,许多匹配项都侧重于图像中的主题。因此,如果图像搜索的主题不太清楚,可能不会获得高质量的结果。

比如搜索这张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图片(EPA/UKRAINIAN PRESIDENTIAL PRESS SERVICE – HANDOUT):

返回的大部分却是与战术背心有关的结果:

「关于此图像」功能

2023 年 5 月 10 日,谷歌在 I/O 2023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添加一种新方法来帮助用户评估图像来源。

通过在搜索中的「About this Image」工具,用户将能够看到重要的背景信息,例如:

该图片和类似图片是什么时候首次被谷歌索引的,

这张图片可能首次出现的地方,

这张图片还出现在了网上的什么地方(例如新闻、社交或事实核查网站)

用户可以有三种方式来使用这一功能:点击 Google 图片搜索结果中的图片上的三个点;在 Google Lens 中使用图片或屏幕截图进行反向搜索;在使用 Google 的移动时,如果在一个页面上遇到想了解更多信息的图片,可以向上滑动。

按照谷歌的计划,2023 年晚些时候,用户还可以在桌面和移动端的 Chrome 浏览器中通过右键点击或长按图片来使用这一功能。

该功能将首先在美国以英语提供。

Yandex是一个俄罗斯的搜索引擎,检索有关俄罗斯、东欧、中亚等地区的内容时特别有优势,因此在俄乌战争期间很有价值。

使用方法:

1.在电脑上保存要核查的图片,或者复制该图片的网址

2.前往 Yandex 图片搜索页面(https://yandex.com/images/

3.点击搜索框的相机图标

4.可以选择直接上传图片、拖拽图片或粘贴图片的链接

5.单击搜索选项以在 Yandex 上查找相关图片。Yandex 将返回具有完全匹配或视觉相似图像的结果,包括使用这些图像的网页列表。

比如,2022 年 3 月 20 日,有微博用户称:「波兰铁路工人中断了与乌克兰的铁路连接,使装有英美武器的火车无法前往乌克兰。」有关博文还附有一张模糊的铁路照片,画面中有两列列车,但是没有显示地点的明显标记。(参考阅读:波兰铁路工人中断与乌克兰铁路连接?

在 Yandex 上反搜这张图片,可以找到大量的匹配结果:

在谷歌上反搜,首先出现的是一大批相似图片:

下拉数页后才能发现匹配的图像:

2023 年 4 月,中文网络流传一段视频,称「歌手席琳·迪翁参加她儿子的婚礼,因为罕见的僵硬人综合症已无法自己站立,看到的画面让人感伤」。

截取视频画面分别在谷歌、Yandex 和 TinEye 上反搜,可以发现,只有 Yandex 返回了包括大量相似图片的搜索结果,并且其中包含有意义的线索。

Yandex 还可以在搜索结果中显示其找到的核查图片的不同尺寸,如果核查的原图比较模糊,此时可以点击并保存更大尺寸的图片,然后继续反搜大尺寸的图片,一般而言可能更接近于找到图片的源头。

同样,Yandex 也具有识别图片中的文字,裁剪图片等与谷歌类似的功能。

案例 1:

2022 年 2 月,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之前,中文网络广泛流传一张据称是乌克兰少女拿枪乘坐公交车的图片。

图片中,这位女孩头戴米色编织毛线帽,身穿带圆形拉链的黑色高领羽绒服,左手涂蓝色指甲油,右手涂红色指甲油。图片中没有明确可以提示时间、地点的元素。

有关图片被指拍摄于乌克兰,在俄罗斯和俄语区广泛使用的搜索引擎 Yandex 上反搜图片,可以发现该图片自 2020 年起就在俄罗斯社交网络 VK 上广泛流传。

在 VK 上进一步检索,可以发现能够找到的最早版本发布于 2020 年 3 月 27 日,发布者名为「寻找新西伯利亚的你」。从其主页内容看,这是一个寻人账号,slogan 是「连接命运」。账号介绍称:如果你在某个地方看到一个人,但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接近和认识,那么你可以通过描述你的故事来尝试找到 Ta。

这张照片由名为 Karpov Sasha 的用户拍摄,配文是:「我一路坐在她旁边,我非常喜欢她,但很害怕打招呼。我在寻找你,美女。」

在帖子下方的评论中,一位名为 Ekaterina Gladkikh 的用户称,她就是照片中的女子。

她还在自己的 VK 页面上转发了这个帖子。

根据 Ekaterina Gladkikh 的 Instagram 账号,她是俄罗斯人,目前在新西伯利亚生活,是一位网红。

检索 Gladkikh 的 Instagram 账号,可以发现她在 2020 年 3 月 10 日发布的视频中,左手涂有红色指甲油、右手涂有蓝色指甲油,与网上流传的照片特征一致。

在 Gladkikh 于 2020 年 4 月 8 日发布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她穿戴着与网络流传照片中同款的毛线帽、黑色羽绒服,右手也涂有蓝色指甲油。

(参考阅读:乌克兰少女带枪坐公交?

案例 2:

2022 年 5 月,短视频平台抖音出现一批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视频,文案是:「没有国哪有家,俄罗斯进入最困难时期,民众排队存钱救国!」

视频画面多是俄罗斯人在银行、ATM 取款机等处排长队的场景。

核查的关键之处在于找到每张图片的来源。

比如这张图片,使用谷歌和 Bing 都没有找到理想的结果:

使用俄罗斯搜索引擎 Yandex,裁剪截图的文字部分,可以找到一张同类结果:

点开网页发现,使用这张图片的文章发布于 2014 年 12 月 17 日,虽然可以断定此图与 2022 年俄乌局势无关,但是网页没有提供有关这张图片的详细信息,如图片说明、出处等。

不过,与最初的视频截图相比,这个网页上的照片尺寸较大,也更清晰,我们可以把这张大尺寸照片保存下来在 Yandex 上反搜,可以在第二个搜索结果中发现 Getty 图片社的网站包含了这张图片。

点击搜索结果中的 Getty 网站,可以发现该图片由彭博社记者安德烈·鲁达科夫(Andrey Rudakov)拍摄于 2014 年 12 月 17 日,图片说明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家 M-Video 商店内,顾客排队购买电子物品。在该国自 1998 年以来最严重的货币危机中,人们担心价格会进一步上涨而抢购消费品。

由此这张图片的身世就完全搞清楚了。(参考阅读:俄罗斯全民排队存钱救国?

Bing 是微软旗下的搜索引擎。在首页(bing.com)的搜索框旁边即有图像搜索的图标,可以直接进行反向图片搜索,而不必像谷歌和 Yandex 那样进入二级页面。

使用Bing 图片搜索时,可以将一张或多张图片拖到搜索框中、粘贴图像或 URL、从电脑上传图像,还可以用设备拍照——然后 Bing 将在网络上搜索匹配的图像。

Bing 也具有和谷歌、Yandex 类似的图片裁剪功能,在搜索结果页面点击「视觉搜索」按钮,可以裁剪照片的不同区域并查看实时搜索结果,这对于查找那些具有多个可识别主题的图像来说会非常有用。

Bing 另一特点是在搜索结果页,选择「具有此图像的页面」后,可以选择以「最新」或「最久」来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列。此功能与 TinEye 的按时间排序类似。

此外,与谷歌相比,Bing 会尝试识别照片中的不同元素,然后查找包含所有这些元素的图像。

比如,一张停在树旁的古董车的图片会触发包含一棵树和一辆古董车的相关匹配,而谷歌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其中一个更强烈的主题并寻找匹配。

TinEye创办于 2008 年,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TinEye 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对搜索结果进行时间排序。

TinEye 使用图像识别技术来搜索图像,而不是关键字、元数据或水印。当用户提交要搜索的图像时,TinEye 会使用图像识别为其创建一个独特且紧凑的数字签名(「指纹」),然后将此指纹与其索引中的所有其他图像进行比较以查找匹配项。TinEye 会不断爬取网络并将图像添加到其索引库中。

使用方法:

通过单击上传(upload)按钮从电脑上传图像,也可以用拖曳方式把图片拖入搜索框。如果按 URL 搜索,可以把图像的 URL 地址复制并粘贴到搜索框中。

使用 TinEye 搜索图像时,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对这些结果进行排序和过滤:

最佳匹配(best match):首先显示视觉上最接近被搜索图像的图像。这也是默认的排序选项。

改动最大(most changed):首先显示对搜索图像改动最大的图像(经过大量编辑的图像)。

最大图像(biggest image):首先显示最高分辨率的图像。

最新的图像(newest):首先显示 TinEye 最新发现的图像。

最早的图像(oldest):首先显示 TinEye 最早发现的图像。

能够对搜索结果按照时间排序,是 TinEye 相比其他图片反搜工具的最大优势。对事实核查员来说,这一功能更容易破解挪用旧图片的传言,足以证明那些被形容为新闻的图片实际上已经有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以下图为例,2022 年 2 月 26 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 2 天后,微信群流传一张据称是战场的新闻照片,两名儿童面对飘扬着乌克兰国旗的装甲车队敬礼,远处硝烟弥漫。

在 TinEye 上输入照片,排序选择 sort by oldest,可以发现出现在 TinEye 搜索结果第一位的是乌克兰网站 Gordonua 的页面,时间是 2016 年。

点击 Gordonua 的网络链接,可以找到 2016 年 3 月 23 日的一张图片与要核查的图片相同。

图片说明称,这是乌克兰国防部在其 Facebook 页面上发布的「战争之子」系列照片中的一张。

因此可以判定,这张图片至少拍摄于 2016 年,与 2022 年的俄乌战争无关。(参考阅读:乌克兰儿童向乌军车队敬礼?

可以在 TinEye 上搜索哪些类型的图像?

文件类型:TinEye 接受各种格式,包括但不限于 JPEG、PNG、GIF、BMP、TIFF 和 WebP 图像。

图像尺寸:最适合使用至少为 300 像素的图像,但也可以接受低至 100 像素的图像。

文件大小:最大为 20M。

为了获得最佳搜索效果,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明显水印的图像,因为 TinEye 可能会搜索水印而不是图像本身。

TinEye 的搜索结果会以域名分类,显示包含相关图片的网站;如果想知道搜索图片的版本是否出现在一个特定的网站上,可以在「按域名/集合过滤」(filter by domain/collection)的输入框里输入该网站的网址。TinEye 也会自动设置一些域名分类,主要包括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和媒体,如 Twitter、Reddit、AFP 等。

如果搜索的图片属于图库里含有的图片,会标记为 stock;如果隶属于某一个系列的图片,则会标记为 collection。当 TinEye 确定一个网站已经无法访问时,会默认隐藏该网站的搜索结果。但如果用户对这些匹配结果感兴趣,可以勾选「包括不可用的结果」(include results not available),TinEye 就会显示该网页的存档。

TinEye 还有比较(compare)功能,可以将搜索结果与用于执行搜索的图片进行比较,这在识别裁剪过的、调整过大小的、倾斜过的或 PS 过的图片时非常有用。

但是,有些图像 TinEye 找不到:

大多数社交媒体网站,如 Facebook 和 Instagram,都限制 TinEye 抓取他们的图片。

受密码保护的页面或不可公开访问的页面上的图像。比如,如果要核查的图片最早发布在一个 WhatsApp 群组或微信群里,并且从来没有在网上被分享过,TinEye 就无法找到。

用户个人设备上的个人照片。

一些太小的或简单的图像,可能没有足够的细节让 TinEye 制作「指纹」。

与其他搜索引擎不同,TinEye 只能找到与我们搜索的图像完全匹配的图像(也包括经过裁剪、颜色调整、大小调整、编辑或轻微旋转的图像),但一般来说无法找到相似的图像。

注意:

TinEye 抓取到最旧的图片并不一定是该图片第一次出现在互联网上的日期。因此,TinEye 不能告诉我们一张图片首次出现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只能告诉我们 TinEye 首次发现它的时间。

一般而言,核查员在核查图片时会尝试使用多个反搜工具,而最方便的是下载安装 InVID Verification Plugin 插件,该插件集成了多种图片验证功能。

通过 Chrome 或 Firefox 浏览器下载安装插件后,在网页浏览图片时,可以直接右键点击图片,选择 Fake news debunker by InVID by WeVerify,进一步选择 Image Reverse Search-All,即可同时启动谷歌、Yandex、Bing、TinEye 等多种图片反搜工具,并在不同的新窗口展示搜索结果,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另外一种使用方法是进入 InVID 系统。安装 InVID 后,Chrome 浏览器顶部会出现一个启动图标:

点击后选择「打开工具箱」(Open Toolbox)

进入 InVID 界面,选择图片处理(Image),即可看到 6 大功能:

1.图片分析(Image analysis):针对 Twitter 和 Facebook 上的图片,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

输入图片的网址,点击提交,出现有关该图片的信息。

图片 ID、平台、创建时间、图片链接、点赞数、转推数,同时还抓取了推文下面所有的评论并且分类,包括带有链接的回复数。

比如我们分析 SpaceX 的这则推文图片:

2.放大镜(Magnifier):用户可以在图片上使用放大镜功能,以帮助解读和阅读图像中难以看到的细节——比如汽车牌照、飞机侧面的识别号码、徽章、标志、横幅等等。用户可以输入图片的网址,或者使用本地文件按钮(LOAD LOCAL FILE)从本地上传图像。

比如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检查这架战斗机涂装上的信息:

然后可以使用图片下方的谷歌、Google Lens、Yandex、Tineye、百度等按钮对图片进行反向搜索,或使用图像取证选项。

该功能还包括图片编辑(点击 EDIT IMAGE),可以对图片进行裁剪、翻转、锐化等。

3.元数据(Metadata):用户可以查看 jpg 和 tiff 格式的图片的 Exif 数据,可以输入图片链接或上传本地图片文件。

Exif (可交换影像档案格式,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 档案会储存照片的重要资料,例如设备、曝光值、拍摄时间、地点以及使用的任何设置。每当用户拍摄新的照片时,几乎所有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都会建立这些资料档案。

4.取证(Forensic):帮助用户检测图片是否被篡改,比如是否被 Photoshop 软件编辑过。不过,使用者需要极其丰富的图像知识,且结果可能存在误差,所以,一般而言仅能作为参考,而非决定性证据。

5.OCR:可以将图片上的文字内容,智能识别成为可编辑的文本,不过有时无法识别。

6.检查 GIF 图片(CheckGif):可以对比原始图像和被篡改的图像(包括图像被裁剪过的情况),然后生成一个 GIF 并输出,可以更直观地展示篡改行为。不过,该功能目前仅对事实核查员、记者和研究人员开放。

2022 年 7 月 8 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中文网络流传一张照片称,被称为「日本第一女保镖」的石田萌美也在现场,却未能阻止杀手。

石田萌美此前在中文网络被形容为「日本第一女保镖」。她被指曾是安倍晋三最信任的贴身人员之一,因为外型靓丽和身份特殊受到关注。有文章指她是日本顶尖的武功高手,能够在 0.2 秒内拔枪制服袭击者,曾击退 10 名壮汉。

使用图片反搜工具搜索这张照片,可以确定照片本身是真实的,但是因为安倍身边的这位女士戴着口罩,也无其他明显的识别特征,所以依然很难判断她的身份。

这时我们仔细观察这张被指是石田萌美检查安倍伤势的照片,可以发现这位女士外表可供辨认的几大特征:长发束辫,黑色或深蓝色上衣,带有花卉纹样的裙装,低跟皮鞋。

由于安倍遇刺发生在公开场合,且现场媒体众多,因而有利的一面是,有大量现场照片可供检索。在《朝日新闻》网站上的安倍遇刺现场图片集中,我们可以发现大批同一场景的照片,能够较清晰地分辨出这位女士身穿的是一件罩衫,罩衫内是黄色 T 恤。

在美联社转发《读卖新闻》的一张照片中,安倍被送上救护车,救护车旁有一位女士的正面照片,放大后可见其发型、黄色 T 恤和蓝色罩衫、带花纹的裤装、黑色皮鞋,均与网传照片一致,可以判定她与被中文网络认为是石田萌美的那位女士是同一人。

大量现场视频和照片显示,安倍遭到枪击后,一批身穿黄色 T 恤的人员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等急救。这些人员的黄色 T 恤与这位女士的黄色 T 恤一致,因此,黄色 T 恤成为识别这位女士身份的最关键因素。

核查员用日语在推特、Facebook 平台上搜索「安倍 黄色衣服」关键词,发现有日本网民的推文中提供了线索,指出这是日本看护联盟的工作人员在急救。

据此线索,检索看护联盟的官方网站,了解到看护联盟是代表日本护理行业的组织,而且网站上的照片显示,看护联盟的成员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一般均着黄色标志色衣服,有护理、急救知识和经验。

再用日语检索「看护联盟 安倍」,可以发现代表日本看护联盟参加众议院选举的友納理緒在有关安倍的讣告中提到,「在这次事件中,现场的看护联盟的各位在混乱中奋力救助」。

照片中的这位女士也穿着统一的黄色 T 恤,因此可以判定,她不可能是石田萌美,也不可能是安倍的保镖。

从这张照片的核查过程来看,以图搜图只是一个起点,更需要根据图片中的各种信息、图片外的各种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上的线索等等综合研判,得出结论。(参考阅读:安倍遇刺时网红女保镖就在身边?

2021 年 9 月,中文网络流传一张照片称,被加拿大扣押的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困境中不忘支持国货,穿鸿星尔克出庭」,并附上孟晚舟穿运动鞋面带笑容的照片。不过,这双鞋上并无醒目的品牌 logo。

以「Meng Wanzhou+sneaker」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检索,可以在德国新闻图片社 IMAGO 的网站上发现一组照片,与中文网络流传的照片一致。

该组照片由加拿大新闻社记者 Darryl Dyck 拍摄,图片说明是:2021 年 8 月 6 日,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戴着脚踝监视器,穿跑鞋(running shoes)离开温哥华的家,前往位于温哥华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参加引渡听证。

此时我们已经找到了图片的来源,但是原图的图片说明中并未指出这双鞋是什么品牌。

不过,搜索结果很有利的一点是,摄影师拍了一组照片,尤其是有一张特写孟晚舟脚踝监视器的照片,孟晚舟的跑鞋也相比网传图片更加清晰。

这时我们使用 Google Lens 搜索这双鞋,因为 Google Lens 不仅可以搜索图片,还会试图提供图片中的信息,比如你扫描一张产品图片,可能会看到购物链接。果然,搜索结果指向了 HOKA 品牌。

核查员还使用了淘宝 APP 的拍照功能,拍下图片上的鞋子,然后淘宝快速识别出相似的结果,也指向了 HOKA 品牌。

据此线索进入 HOKA 官网的网络商店检索,可以发现孟晚舟所穿鞋款品牌为 HOKA ONE ONE,款式为 Clifton 8。

与此同时,核查员还登录了鸿星尔克官方商城、鸿星尔克淘宝旗舰店,没有发现类似商品。鸿星尔克淘宝旗舰店的客服也证实这款鞋子并非鸿星尔克。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张照片是孟晚舟于 2021 年 8 月 6 日离开住所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参加引渡听证时拍摄的,她脚穿鞋款品牌并非鸿星尔克,而是法国品牌 HOKA ONE ONE。(参考阅读:孟晚舟穿鸿星尔克运动鞋在加拿大出庭?

2022 年 7 月 8 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中文网络流传一张照片,一位日本电视台的男性主播在咧嘴大笑,画面下方是一行日语字幕,可以辨认出与安倍遇刺有关——“安倍晋三元首相死亡確認”。

首先我们先从照片上的信息入手,这张截图的左上角有日文字样「イット」,在谷歌检索,找到节目的官网,可见这是日本富士电视台和富士新闻网(FNN)播放的一档新闻节目,全称为 Live News it!(日语片假名为:ライブ ニュース イット!),于 2019 年 4 月 1 日开播,一般直播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 3 点 45 分-7 点。

比对节目官网上的主持人形象,可以确认屏幕上的主播名叫榎並大二郎,毕业于庆应大学,2008 年加入富士电视台,从 2020 年 9 月 25 日起开始担任 Live News it!的主播。

这时我们要确认的是,榎並大二郎在播报安倍遇刺后确认死亡的新闻时是否大笑,所以最好要找到有关的节目视频。在 FNN 的 频道检索,可以发现该频道 2022 年 7 月 8 日上传的一则视频与中文流传截图的字幕、主持人衣着、背景均一致:「速报:安倍晋三元首相死亡確認 元海上自衛官に銃撃される」。

不过,在这则时长 44 秒的视频中,榎並大二郎并无大笑的表情。

那这张网传截图中大笑的表情从何而来?P 图能够如此自然吗?

事实上,随着 AI 技术的进步,常见的人脸编辑器或修图应用已经能很轻松地改变照片中的人物表情,比如国外的 FaceApp 和国内的醒图 App。

核查员从榎並大二郎播报安倍遇刺视频中截取照片,试图复现图片中的主持人大笑效果:

在醒图应用中选择「微笑」的特效选项后,应用自动处理完成后展示的效果如下,与网传图片非常接近:

核查至此,得到两个证据:一是检索到主持人播报该条新闻时的完整视频片段,主持人并无大笑;二是核查员使用修图软件,复现了网传图片中的主持人大笑效果。

但是,为了让结论更坚实,我们还就这张图片联络了富士电视台观众中心,工作人员回复查询时表示,当天紧急速报无异常,播报员榎並大二郎没有大笑的行为。

此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主持人当天播报有关新闻时并未大笑。这一核查案例也提醒我们,随着 AI 技术的日益进步,对于图片的识别难度也在增加,必须借助更多信息加以综合研判。(参考阅读:日本主持人播报安倍遇刺时咧嘴大笑?

三星手机的 Space Zoom 功能可以让用户拍摄到美丽的月球图像,但也引发了由此产生的图像是否「真实」的争议。

2023 年 3 月,Reddit 上的一则帖子引发激烈的讨论,该贴清楚地拿出「证据」说明,指责三星的月球照片是「假」的。

Reddit 用户 ibreakphotos 先故意制作了一张模糊的月球照片,将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然后用三星 S23 Ultra 手机拍摄屏幕上这张模糊的月球照片,最终的照片显示了一张清晰的月球照片,增加了一些以前没有的细节。

制作过程:

1.从互联网上下载了这张高分辨率的月球图片

2.将图片尺寸缩小到 170×170 像素并使用高斯模糊,让月球上所有的细节都消失,这意味着它不可恢复,信息不存在,数字模糊

放大 4 倍的版本,以便更好地看清模糊效果:

3.在显示器上全屏显示该图像(尺寸为 170×170 像素,非常模糊),拍摄者移到房间的另一端,关掉所有灯光,开始拍摄

4.手机拍摄效果

5.对比

ibreakphotos 认为,用三星 Galaxy S23 Ultra 拍摄的月球图像,是通过应用「月球纹理」(Moon texture)来伪造的。 这名用户得出的结论是,三星的月球照片是假的,在没有细节的地方添加了细节,大部分工作是 AI 完成的,而不是光学器件。

对于图片造假指控,三星向著名的科技产品评测指南网站 Tom『s Guide回应称:「三星致力于在任何条件下提供最佳的拍照体验。当用户拍摄月亮时,基于 AI 的场景优化技术会识别出月亮是主要拍摄对象,并进行多帧合成,然后 AI 会增强图像质量和颜色细节。它不会对照片应用任何图像叠加(image overlaying)。用户可以关闭基于 AI 的场景优化功能,这将禁用对用户拍摄的照片进行自动细节增强。」

也就是说,三星否认了 Galaxy S23 Ultra 使用基于 AI 的图像叠加技术来增强月亮照片细节的说法。

科技网站 The Verge 就此评论称:「在这种情况下,『假』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随着计算技术进一步融入摄影过程,这个问题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复杂。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对照片造假的理解很快就会改变,就像过去对数码相机、Photoshop、Instagram 滤镜等的理解一样。

摄影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对什么是『真实照片』的理解也会随之改变。「

AI 图像生成工具在 2023 年呈现出爆发性应用趋势,可以通过利用海量数据库生成无限数量的图像。

Midjourney是一种使用生成 AI 从简单的文本提示创建图像的工具,2023 年 3 月推出了更先进的模型,能够生成更逼真的图像。

Stable Diffusion是一个文字转图片的生成模型,可以只用几秒钟时间就生成比同类技术分辨率、清晰度更高,更具「真实性」或「艺术性」的图片结果。

DALL-E 的出品方 Open AI 旗下的一个模型,接收文本和图像作为输入,以多种形式输出最终转换后的图像。升级版本 DALL-E 2 在生成用户描述的图像时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低的延迟。

Craiyon AI是一个免费的在线 AI 图片生成器工具,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任意文本生成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作品。

2023 年 3 月,微软 Bing 在线 AI 绘图功能Image Creator上线,由 Open AI 的 DALL-E 驱动,可通过文字描述生成图片内容。Bing 绘图目前仅支持英文,使用「形容词 + 名词 + 动词 + 风格」的格式可以生成高质量图片。每个由图像创建器生成的图像都会在左下角添加 Bing Logo。

Adobe 也在 2023 年 3 月发布了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新工具Adobe Firefly。Firefly 允许用户通过文字来描述其软件将创建的图像、插图或视频。

英伟达公司也推出了名为「毕加索「的自有服务,该服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从文本描述中生成图像、视频和 3D 应用程序。

虽然篡改图片和创建假图像的做法并不新鲜,但 、DALL-E、Stable Diffusion 的 AI 图像生成工具更易于使用。它们可以快速生成具有详细背景的逼真图像,只需来自用户的简单文本提示即可。这些技术如果被不良行为体利用,可能会大幅提高核查难度。

在过去,包括深度伪造(deepfake)在内的造假者会篡改一张已经存在的图片或一段已经存在的视频,此时尚且可以通过图片反搜等方式,追根溯源找到原图来进行核查。

但是,新时代的造假者已经不需要这么做,他们可以使用人工智能 技术,特别是文本生成图像的模型,创建完美支持其虚假叙述的全新图像,制造逼真的假证据。这种图像,无法通过图片反搜的方式直接追根溯源,因为它本身就是源头。

2023 年 3 月,在美国纽约检方可能因一起案件逮捕前总统特朗普之际,开源调查新闻机构 Bellingcat 创始人 Eliot Higgins 在一系列广为流传的推文中,用 Midjourney 工具的最新版本制作了特朗普虚构被捕的大量戏剧性画面。他在推文中明确表示这些图像是 AI 生成的,也说明了自己在 AI 生成过程中发布的指令:「特朗普在被捕过程中摔倒。新闻报道画面。」 随后 AI 给出了这些图片。

虽然推特的资深用户和人工智能爱好者可能第一眼就能认出这些假图片,但也有很多人并没有,甚至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特朗普被捕没有成为新闻」?在没有关键背景的情况下,这些视觉效果很快就会被其他人转发。一篇 Instagram 帖子分享了 Higgins 的一些特朗普照片,就好像它们是真的一样,获得了超过 79000 个赞。

虽然这些照片存在瑕疵,比如脸和手明显扭曲,警察制服上的文字乱七八糟,一张图片显示特朗普戴着警用腰带,等等。然而,这些线索没有那么简单被觉察,而且在现阶段可以很容易就被 Photoshop,或者一点动态模糊、像素化所掩盖。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迭代,这些瑕疵肯定也会消失,比如 Midjourney 的第五代版本已经可以较好地解决手部问题。

2023 年 4 月,德国摄影师鲍里斯·艾达格森(Boris Eldagsen)的黑白肖像摄影作品「电工」(The Electrician)不仅入围「Sony 世界摄影大奖」(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的创意类别,更获选为冠军,看起来是以传统摄影技术所拍摄的、两名来自不同世代的女性。

不过,艾达格森在 Facebook 发文坦承,这张其实是由 Open AI 的「DALL-E 2」工具生成的图像。事实上,「电工」是艾达格森 2022 年开始创作的「Pseudomnesia」系列作品之一;Pseudomnesia 在拉丁语中指的是「虚假记忆」,包括从未发生过的虚假事件,而不只是不准确的记忆。

艾达格森表示:「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这是第一张由 AI 生成的图像赢得了一个国际摄影大奖。」他声明称:「我想检验摄影比赛是否已经准备好接受 AI 生成图像。但事实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关于 AI 图像是否合法,该组别允许编辑和合成图像。」

目前核查这些 AI 生成的图像并无非常有效的工具,只能综合各种信息研判。

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Hugging Face 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图像检测器(AI Image Detector),能检查图像的显著特征,并对图像是自然的还是假造的做出说明。

比如这张特朗普被「逮捕」的 AI 生成图片,检测器判断出 67%的图像是由人工智能创造的。

这张乌克兰总统办公室 3 月 23 日发布的泽连斯基视察赫尔松的真实照片,检测器判断出其 83%的图像是由人而非人工智能创造的。

但是这种检测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而无法成为唯一的决定性证据。

图像数据分析公司 Mayachitra 也有一个针对使用 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生成对抗网络)技术生成图像的检测工具,目前只有测试版,不过可靠性仍有待提高。

比如这张特朗普被「逮捕」的 AI 生成图片,Mayachitra 工具却认为它「很可能不是使用 GAN 技术生成的」(Probably not GAN generated)。

人工智能公司 Hive Moderation 也有一个AI 生成内容检测工具,既可以检测文字内容,也可以检测图像内容。图像检测方面,可以检测由 DALL-E、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等流行工具生成的图像。

上传图片后,Hive 的人工智能检测模型会进行处理,以确定图片是否由 AI 生成,然后给出一个分数结果。如果模型认定图片由 AI 生成,结果还会判断这张图片是由哪个引擎创建的。

比如这张火车站老人与孔雀的 AI 生成图片,Hive 判断其 99.9%由 AI 生成,并且是由 Midjourney 生成的。

这张法国总统马克龙官方推特 4 月 7 日发布的访问中国中山大学的图片,Hive 判断其只有 0.5%的可能性是由 AI 生成的。

另一个核查的线索是找到图片首次发布到网上的时间。在某些情况下,最初的创作者可能会明确表示图片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并指出使用的工具。反向图像搜索可以帮助查看图片是否已在搜索引擎中编入索引并查找包含相同照片的旧帖子。反向图像搜索也会找到相似的图片,这时可以将潜在的 AI 生成的照片与来自可靠来源的照片进行比较,发现有用的线索。

有时照片本身也隐藏着线索,例如某些 AI 创作工具使用的水印。

例如,DALL-E 会在其所有图像的右下角自动生成一个多色条。

Craiyon 在同一个地方放了一支小红铅笔。

但并非所有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都有水印——这些水印可以被移除、裁剪或隐藏。

2023 年 5 月 10 日,谷歌在 I / O 2023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确保每一张由谷歌 AI 生成的图像在原始文件中都有一个标记。其他创作者和出版商将能够添加类似的标记,因此用户将能够在 Google 图像搜索结果中看到这些 AI 生成标签。

另外,尽管生成式 AI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截至 2023 年 3 月,AI 生成的内容中仍然会出现错误,这些缺陷是目前识别 AI 生成图像的重要方式。比如,逼真的手仍然很难生成。AI 图像也很难产生反射,发现人工智能的一个好方法是寻找阴影、镜子、水,也可以放大眼睛,分析瞳孔,因为拍照时通常会有反光。有时图像会出现眼睛大小不一,颜色不同。还可以查看照片的远景,元素离得越远,物体就越模糊、扭曲并且视角不正确。

但是,AI 生成图像的技术绝对会快速进步,这些视觉缺陷也绝对会被弥补。比如,2023 年 3 月月发布的 Midjourney 的最新版本能够描绘出逼真的手部。所以从长远来看,视觉线索也并不可靠。

为了应对深度伪造图像,科技公司、研究人员、新闻机构正在试图建立内容来源和所有权的标准,从源头出发对影像的创造和传播进行全程跟踪。或许未来我们核查图像时,首先要做的是查看其数字水印。

2021 年 2 月,多家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和媒体公司结为伙伴,成立「内容来源和真实性联盟「(Coalition for Content Provenance and Authenticity,C2PA),制定媒体内容来源与历史或出处认证技术标准,试图解决虚假信息、错误信息和在线内容欺诈的扩散问题。联盟创始成员包括 Adobe、Arm、BBC、Intel、Microsoft 和 Truepic,着力建立一套标准化溯源解决方案,解决好误导性内容问题。

C2PA 成员将共同针对常见资产类型和格式制定内容溯源规范,让出版商、创作者和消费者能够追踪媒体内容(包括图像、视频、音频和文档)的来源和演变。这些技术规范明确各类资产应标示的相关信息内容、如何显示和存储该信息以及如何识别篡改的证据。

各平台能够通过 C2PA 开放标准保存和读取基于出处的数字内容。一项开放标准可供任何在线平台采用,因此对于在整个互联网上提升信任度至关重要。除了将各类媒体类型纳入其中,C2PA 还着力推动从捕获设备到信息消费者的端到端出处体验。与芯片制造商、新闻机构以及软件和平台公司合作对于促进出处标准和推动整个内容生态系统的推广采用至关重要。

C2PA 的成立将 Adobe 主导的内容真实性倡议(Content Authenticity Initiative,CAI)和 Microsoft 与 BBC 主导的项目溯源(Project Origin)的众创始成员召集在了一起,在一个联盟下统一技术规范。CAI 正在构建一套数字媒体出处与历史系统,创作者可通过该系统声明其作者身份,消费者则可以通过它来判断其所看到的内容是否值得信赖。「项目溯源」针对的是新闻制作与传播。其方向是将证明内容真实性的标示附加到内容上,并让用户能够看到该标示信息,由此来解决数字新闻生态系统中的虚假信息问题。C2PA 成立后,技术标准将统一,上述两个实体将继续在各自社区内进行推广、原型设计和教育。

2022 年 2 月,C2PA 联盟发布了用以对抗深度伪造技术的数字内容认证技术规范的第一版,包括实现指南、考虑因素、用户体验指南以及关于程序目标和基本原理的完整细节。

C2PA 称:「C2PA 规范将为平台提供一种方法,以定义与每种类型的资产(如图像、视频、音频或文档)相关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如何呈现和存储,以及如何识别篡改证据。作为一个开放标准,它被设计用于任何软件、设备或在线平台,以及监管机构和政府机构建立数字来源标准。」

在理想状况下,未来视觉内容的生产、传播与消费可能是这样的链条:制造视频和照片生产工具的公司——包括手机和相机制造商——需要在一开始就纳入 C2PA 身份验证标准。用户需要主动将内容凭证包含在他们制作的视觉效果中。主流出版商和社交媒体公司需要先找到这些凭证,然后才在其平台上显示图像。观众在信任图像或视频之前,可能要先查看一个带有下拉菜单的小图标。

目前,C2PA 联盟的成员已经扩展到包括索尼、佳能、尼康、松下、加拿大广播公司、德国新闻社、纽约时报等等在内的 52 家科技公司、媒体以及其他机构。

从应用层面看,2022 年 10 月,Adobe宣布与徕卡和尼康建立合作关系,这将使这两家相机公司在两款相机中实施符合 C2PA 标准和 CAI 标准的图像证明技术:徕卡 M11 和尼康 Z9,该技术将允许摄影师在相机拍摄时安全地附上照片的来源信息,包括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地点和方式。

Adobe 还推出了内容凭据 (Beta)功能,这是 Adobe Photoshop 中一项正在开发的功能,凭借此功能,创作者可向导出的图像中添加其归因详细信息。启用后,内容凭据会收集编辑、活动和制作者姓名等详细信息,然后在创作者导出其最终内容时将这些信息作为防篡改归因和历史数据(称为内容凭据)附加到图像。不过,目前该功能只提供英语、德语、法语和日语版本。

C2PA 联盟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Truepic 公司,该公司是 C2PA 联盟的创始成员,相比 Adobe 这样的巨头,Truepic 是一家位于美国加州的创业公司,但是 Adobe 的内容凭据功能有一部分就是 Truepic 提供技术支持的。

通过捕获、签名和密封任何照片或视频中的元数据,Truepic 的技术可以创建防篡改数字指纹,并可以在整个网络上进行跟踪。这一流程也被称为「镜对镜」(glass-to-glass)系统,在该系统中拍摄、存储和传输的图片和视频会向观看者发出关于内容已被修改的提醒,无论这些修改是在何时何地进入一则影像从镜头到屏幕的过程中的。

首先,Truepic 的安全相机技术可捕捉、标记和密封每张照片或视频中的关键细节,例如日期、时间、位置和捕捉到的真实像素。

随后,Truepic 对图像实施符合 C2PA 标准的签名并密封。

然后,Truepic 将可以通过 SDK 将数据集成到任何网站或数字服务中,让关注可以查看任何媒体文件的来源和历史记录。

2023 年 3 月底,Truepic 和微软宣布发起「普罗维登斯计划「(Project Providence),利用上述技术和标准帮助记录和保护乌克兰的文化遗产。

2023 年 4 月初,Truepic 和荷兰公司 Revel.ai 合作创造并发布了一段深度伪造的视频:人工智能专家尼娜·希克(Nina Schick)在视频中发出「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的警告。

然而,这并非她本人。视频以一条字幕结尾:「这个深度伪造作品是由 Revel.ai 在尼娜·希克的同意下创建的,并由 Truepic 加密签名」。

这两家公司将这一视频描述为「第一个数字透明的深度伪造」(first digitally transparent deepfake),视频右上角有一个带有 i 标志的水印,表明它是计算机生成的,数据被加密密封在文件中,如果篡改图像,就会破坏数字签名,并在使用可信软件时阻止该证书显示。

除了 Truepic 以外,位于伦敦的机构eyeWitness to Atrocities也开发了类似的系统。作为系统核心的应用有两个功能。首先,当安装有该应用的手机拍摄照片或视频时,它会记录下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这些时间和地点是由 GPS 卫星、附近的手机基站和 Wi-Fi 网络等难以否认的「电子证人」报告的。这被称为元数据的受控捕获,它比从手机上收集这类元数据更可靠,因为手机时间和位置的设置是可以更改的。第二,该应用读取图像的整个数字序列(用 0 和 1 呈现),并使用标准数学公式计算出该图像独有的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数值,即哈希值。

然后,使用者将图片或视频发动到 eyeWitness 的服务器,eyeWitness 会创建一个受信任的监管链,此链表明原始信息未以任何方式更改。

随后,eyeWitness 收到的所有信息都将由律师,他们对这些视觉证据进行标记、分类和处理,以满足调查人员的需求。

C2PA 项目联合创始人兼主席安德鲁·詹克斯(Andrew Jenks)认为,身份验证标准应该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数字素养工作,其最接近的类似应用是如今被广泛采用的保证网页安全的 SSL 证书。

网站 SSL 证书是一种遵守 SSL 协议的服务器数字证书,由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颁发。SSL 证书采用 SSL 协议进行通信,SSL 证书部署到服务器后,服务器端的访问将启用 HTTPS 协议(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网站将会通过 HTTPS 加密协议来传输数据,可帮助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建立加密链接,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如果某个网站受 SSL 证书保护,其相应的 URL 中会显示 HTTPS。单击浏览器地址栏的挂锁图标,即可查看证书详细信息,包括颁发机构和网站所有者的公司名称。

「我们必须训练用户寻找你今天在每个浏览器中上看到的挂锁图标,」詹克斯说,「那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花了很长时间,但这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媒体素养问题完全相同。」

1.工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常识和逻辑。

2.没有任何工具是完美的,每个搜索引擎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核查员可以使用 InVid 插件,尝试多种工具,确保找到更准确的图片源头。

3.搜寻到相同的图片并非一定就是最终的答案,也不一定能确定图片的真伪。若要确定图片中所展现的原始事件,必须更加谨慎地检查搜索结果,反复比对不同搜索结果对图片的描述;检查图片的拍摄时间和地点;分析包含图片的网页的发布者身份,判断其是媒体、政府机构,还是普通网民,以评估其可信度等。综合考虑搜索结果、影像细节和信源可信度等要素,进行交叉验证,才可能揭示事件的真相。总之,必须全方位分析才能确认原始事件的来龙去脉。

4.仅仅因为反向搜索引擎得到的结果都是同一张图片,并不一定代表该图片是真实且未被修改的。因为,即使一张图片被广泛传播,它也可能会被进行过后期修改,反向搜索结果也可能是其修改后的版本而非原始版本。举个例子,如果某个用户修改了他所拍摄的照片 A 并将其改成了图片 B,然后只上传了经过修改后的图片 B,那么反向搜索引擎将无法搜索到原始的照片 A。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反向搜索引擎仅仅是一种帮助我们找到类似图片的工具,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核实才能确定图片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有时候对原始图片进行某些修改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最佳结果。

例如,有些人会发布一张照片并声称它是原始图片,但实际上只是对现有照片进行了翻转。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照片进行翻转并进行搜索,可能会找到更准确的搜索结果。

6.留意图片上不起眼地方的水印,有时会提供图片原始来源的线索。

7,搜索结果有时会受到算法的影响,因此出现在前几页或出现多次的信息并不一定代表可信度高或图片的源头,因此需要更耐心地翻查搜索结果。

Fotoforensics是一个检测图片是否被修改过的免费网络工具。

ELA 是其主要特殊功能,ELA 是 Error Level Analysis 的缩写,表示错误级别分析,它通过在图像上显示错误级别来帮助我们检测图像是否经过 处理。

数字图像修改过的地方以及对比度较高的边界,往往 ELA 值较高,即表现为比较醒目的白色;而大面积的同色或者背景,往往表现为暗沉的黑色。

JPEG%的意思是图片质量比,显示上次保存时的图像质量。 每修改一次质量都会下降,一般来说也可证明图片被软件修改过。

元数据显示有关该图片的可用信息,例如创建时间、修改时间以及用于拍摄该照片的相机。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 Fotoforensics 需要专业的影像知识,一般仅作为参考证据之一,而不宜作为主要的或者唯一的证据;还需要利用图片反向搜索工具等方法,寻找图片的来源,作为最终判断的依据。

VerEXIF可以用来查看照片的 EXIF 资料,也可以用来删除照片的 EXIF。

EXIF 是可交换图像文件的缩写,它是一种使用 JPEG 压缩在数码摄影图像文件中存储交换信息的标准格式。几乎所有新的数码相机都使用 EXIF 注释,在图像上存储信息,例如快门速度、曝光补偿、光圈值、使用的测光系统、是否使用闪光灯、ISO 编号、拍摄图像的日期和时间、白平衡,使 用的辅助镜头和分辨率等。有些图像甚至可能存储 GPS 信息,可以查看图像的拍摄地点。

注意:EXIF 资料是可以修改、编辑和删除的,因此只应作为核查参考。

而且,不是所有互联网上的照片都有 EXIF 信息,有些人在将其个人影像上传到网站之前,会先移除 EXIF 档案,例如其 GPS 位置。很多社交网络平台也会移除 EXIF 数据。

用于识别不同旗帜的大型数据库,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检索。

LICENSE PLATES OF THE WORLD

Plates Mania

提供全球各国和地区的车牌样式资料,按大洲和国家分类。如果不确定图片是在哪个国家/地区拍摄的,图片上的车牌可能是线索之一。

比如,2022 年 1 月初,中文网络流传一则视频,几名武装分子乘坐三轮车,在街头伏击扫射一辆白色轿车,镜头一转,白色轿车内出现孩子和女性惨死的镜头。有关文字称视频内容是「阿富汗,女人开车,被塔利班全车射杀」。

在视频的后半部分画面中,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受害者的车牌样式和号码「LEH 15 6840」及位于号码下的「PUNJAB」字样。

在搜索引擎中检索「PUNJAB」,可以发现这一般是指是跨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在上述车牌资料库查询,可以发现视频中的车牌样式是巴基斯坦的。这样可以确认视频不是发生在阿富汗。(参考阅读:阿富汗女性开车遭塔利班全车射杀?

高速公路标志数据库,按照国家分类。当图片或视频没有其他线索的时候,这些信息可以成为一个核查的入口参考。

Elmo – 免费好用的 AI 浏览器助理工具,提升网页效率的 Chrome 扩展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Elmo 是一个免费的 Chrome 扩展,主要功能是利用 AI 技术快速建立摘要、观点和总结,当用户在浏览网站、 文件或 YouTube 时只要点击 Elmo 就会对当前内容进行摘要和重点整理,同时显示于的侧边栏,最大程度提升阅读上的速度和效率。它同时也是一个「可互动性」AI ,还能够对内容提问、指定关键词深入探索或洞察,非常强大。

Elmo is your AI companion to create summaries, insights and extended knowledge.

Elmo 背后使用的大型语言模型〔LLM〕API 是由 Lepton AI 提供,从 Chrome 程序商店后就能使用,不需要额外注册、也不会用到 / 账户,不仅免费、而且也支持多国语言,更重要的是能整合 PDF、Google 文件,就不用再手动将文件上传到 AI 服务。

另一个我觉得很好用的是 Elmo 兼具翻译功能,如果遇到英文、日文或其他语言,也能将摘要、重点、作者观点等输出为中文或指定语言,默认值是依照用户浏览器的主要语言而定〔也能手动选择〕,对于要阅读外文网站或文件来说 Elmo 是很好的 AI 助理哦!

Elmo is your AI web copilot to create summaries, insights and extended knowledge.

从 Elmo 官网会看到 Chrome 应用程序商店页面链接,进入后点击右上角「获取」将它下载到浏览器,不过当前在 Arc 浏览器还无法使用,如果是使用 Arc 浏览器就会显示 Not available for Arc 信息。

安装到浏览器后记得将 Elmo 固定于右上角,要启动 AI 功能时可以使用快捷键

或点击 Elmo 闪电图标。

使用方法很简单,在浏览网页时点一下 Elmo 右上角的按钮后会出现侧边栏,利用 AI 将网页内容进行总结、摘要和重点整理,默认情况下生成的内容会以用户浏览器的主要语言为主,这部分非常方便,不用手动输入提示词。

往下滑动后还会生成各种可能的相关问题,点击就能让 AI 继续帮你解答,Elmo 侧边栏最下方还能输入要询问的问题或输入 / 〔斜线〕选择操作指令。

要询问相关问题以外的内容也可以,Elmo 回答还蛮精确,排列方式很好阅读。

Elmo 设置选项里能够调整「偏好语言」,默认是使用浏览器语言,其他还有像「保持侧边栏进入」或设置快捷键功能,我觉得维持侧边栏打开很好用,否则在切换至其他分页后 Elmo 侧边栏就会自动关闭。

试着在英文网页点击 Elmo 就会在侧边栏显示总结、摘要和观点,直接翻译为中文。

还能使用中文进行提问,有助于用户更深入了解相关信息。

当遇到专有名词时选取后会出现选项,点击「Insight」可以对指定关键词生成更多说明〔包含相关网页链接〕。

在浏览时 Elmo 就很方便,不用从头到尾逐字阅读,只要生成总结、摘要后就能知道新闻大致内容。

Elmo 还能整合 PDF、Google 文件和 YouTube 视频,这个功能真的很好用,不过在遇到 YouTube 视频没有字幕时可能会出现不正确或幻觉问题。

在 Windows 平台开启 Netflix 4K + Dolby Vision + Dobly Atoms 支持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Netflix 4K 播放的必要条件:

一、显示器

至少支持 4K 60Hz 的显示器或电视机,且显示器上至少有 HDMI2.0 及以上接口、DP1.3 及以上接口或者雷电 3 及以上接口。

二、线材

至少支持 HDMI2.0/2.0a 或至少支持 DP1.4的传输线。现在推荐直接买HDMI2.1或者DP2.0的传输线。

三、独立显卡

如果想要在上使用独立显卡观看 Netflix 4K ,需要开启 Edge 浏览器的硬件加速设置(默认开启),关闭硬件加速之后浏览器渲染网页和播放视频都将使用

CPU

而不是独立显卡,的分辨率也会一直保持在 720P。

NVIDIA:需要至少 GeForce GTX 1050或更高版本显卡、3GB 或更高的显存和387.96更新的驱动程序

AMD:由于 AMD 对 DRM 防盗版机制的跟进非常缓慢,目前仅旗下Polaris系列显卡(例如RX470/480/570/580/590),或者Navi系列显卡(例如RX5500/5600/5700)支持 Netflix 4K,Vega系列所有显卡因为不支持Microsoft Playready3.0 DRM,所以全部不支持 Netflix 4K;对于支持的显卡,需要Adrenalin 2019 Edition 19.8.1或更新的驱动程序。

四、核心显卡

独立显卡已经达标可忽略此项。

Intel:虽然 Netflix 官网写的是需要至少Kaby Lake第 7 代或更新的酷睿 CPU。据我实测,带有UHD610的奔腾甚至赛扬这类低端处理器也能外接显示器看 4K,所以推测只要是比HD630出的晚的核显(即 2018 年或之后出的核显)应该都支持 Netflix 4K。AMD:带有核显的所有 AMD Ryzen CPU 都支持。

五、Windows 系统版本

NVIDIA 核显或独显:Windows10 1709 或更新系统版本(包含 Windows11)。

AMD 核显或独显:Windows10 1809 或更新系统版本(包含 Windows11)。

六、观看

使用 Windows 10/Windows 11 微软商店中的 Netflix App 或 Microsoft Edge 浏览器。 各浏览器支持的最高分辨率:

查看分辨率方法:

全屏时可能无法触发快捷键,需要退出全屏。

很遗憾,我的联想笔记本被 Netflix 认为不支持 4K。使用 Edge/Netflix App 播放时,一开始的最高分辨率为 1920*1080,播放数分钟后会切换到 2560*1440,但是始终无法达到 3840*2160

但是硬件应该是支持的,因此可以尝试在 Edge 浏览器上强制开启。

插件下载:

Netflix-4K-DDPlus https://github.com/lkmvip/netflix-4K-DDplus

插件 解压: 解压后文件夹 Edge 在 edge://extensions/ 中开启开发者模式:

开发者模式 导入: 成功导入 Edge 浏览器使用开发者模式导入的插件会导致 Edge 在启动时提示「处于开发者模式下的插件」,可以选择 「14 天内不再提醒」 或其他方法永久禁用此提示。

应用商店链接:

来自设备制造商的 HEVC 视频扩展 https://apps.microsoft.com/detail/9n4wgh0z6vhq?hl=zh-cn&gl=cn

HEVC 扩展 如果按钮为「打开」则表示已安装,可跳过此步骤,下同。 如果无法安装,可到:

Microsoft Store – Generation Project (v1.2.3) [by @rgadguard & mkuba50] https://store.rg-adguard.net/

输入应用商店链接,选择后缀为.appxbundle的文件下载安装。

应用商店链接:

Dolby Vision(杜比视界) https://apps.microsoft.com/store/detail/dolby-vision/9MVMZ93N61T9

Dolby Vision

应用商店链接:

Dolby Access(杜比全景声) https://apps.microsoft.com/store/detail/dolby-access/9N0866FS04W8

Dolby Access 耳机杜比全景声 在任务栏右键点击右下角的音量-空间音效,选择Dobly Atmos。杜比全景声尽量戴耳机使用,体验沉浸感。 Dolby Atmos

Netflix 自制片(封面左上角带有 N 字的)都支持 4K,例如:

尸战朝鲜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1312457

如果有此标识则以成功启用双杜比: 双杜比 播放时按上述快捷键查看分辨率: 调试信息 如有上述参数则为成功。

各分辨率网速要求:

可在 Fast.com 测试网速: Fast.com 2.1Gbps 当然,看 4K 并不需要这么快 XD。

在 更改流媒体套餐 处查看当前套餐: 各级别套餐和限制 需要高级套餐才能观看 Netflix 4K。 如果支持 4K,还需要在 账户-播放设置 中设置「每个屏幕的使用情况」为「高」或「自动」(默认): 设置每个屏幕的数据使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