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随身听和冰啤酒,流行乐与热咖啡,谁来定义经典设计?非正常读物 vol.4

🎥 点击封面播放视频,可以优惠价购买这本书

是什么,在炎炎夏日的晚上,让人获得一丝丝清凉与放松的呢?或许,是一段与友人的闲谈,或许是一罐啤酒?可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装酒的易拉罐会设计成这样子呢?

🎥 点击播放视频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易拉罐的历史,距今只有短短 61 年。

六十年前,由于消费者需要随身携带开罐器才能打开铝罐,这极大阻碍了初代罐装饮品的推广。自开罐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当时,该领域到处都是失败的原型先例。在一次野餐中,印第安纳州的工具生产商 厄尼 · 弗雷兹 不得不靠着汽车金属杠才打开罐头。经此困扰,他开始着手开发带耳片、可拉开的罐子。他创造了一个跷跷板机制,利用小杠杆,沿着预先半切划线的开口,撬开罐盖。他将小杠杆通过冷焊法固定在罐子的铆钉上,铆钉也使用罐子本身的材料。

他把这个创意,卖给了美国铝业公司。1962年,匹兹堡啤酒公司下了第一笔订单,订购了10万只拉耳罐。许多爱钻研的个人以及公司,继续改进他的发明。1965年,拉耳式开口被拉环取代。1975年,丹尼尔 · 丘德齐克 开发了不必拆卸的拉环装置。打开拉环即可畅饮的易拉罐,撕开了罐装饮料行业的巨大市场,也成为了美国饮品行业的圣杯。

🎥 点击播放视频

方便的工具,总是更受人们的欢迎。尤其是,成瘾性饮料。比起可乐和啤酒,人类更早开始了,对现制咖啡器具的工业化探索。

1933年,意大利人 阿方索·比乐蒂 设计出了摩卡快速咖啡壶。这款炉顶咖啡壶,自1933年首次亮相至今,仍然保持着它的经典设计。

这款壶由3个金属部分组成:用于煮水的底部胆舱,放置咖啡粉的过滤器,以及带有一体式壶嘴的咖啡液收集隔间。煮沸的水穿过咖啡粉,从中间管道顶部如涌泉般流出,一杯富含油脂的咖啡就做好了。

据说,比乐蒂在设计这款咖啡壶的时候,参考了当时的洗衣机。那会儿的洗衣机,由一个锅炉式的底座和顶部的洗涤盆组成。因为铝的导热性能,和多空隙的表面特性,既能快速把水煮开,又能维持住水温,还可以吸收咖啡风味,于是成为了摩卡壶的首选材料。

🎥 点击播放视频

如果说饮料的工业化平权,给人们带去了身体上的享受,那么,随身听播放器则是伴随着流行音乐的黄金年代,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精神滋养!

索尼的董事长盛田昭夫认为,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音乐。这款 1979 年诞生的 TPS-L2,它的外形尺寸仅仅比磁带略大一些,这种便携性,使它超越了不同的市场界限和地域文化影响,大获成功。

德国博朗的设计工作室与日本的极简主义,在索尼身上充分融合。小巧的体型与干净利落的造型,至今仍被津津乐道。

它最初的产品定位是青少年市场,因此在设计上,采用了类似蓝色牛仔布拼接金属色的涂装,并设置了双耳机插孔,以供两人同时靠近彼此。这使得它成为了当时乃至今天许多人心目中,一代经典的流行文化符号。

🎥 点击播放视频

考点众多的设计史,是我读书时期的噩梦。那么多陌生又拗口的人名,我从来都记不住。但是,工作多年以后,我渐渐意识到:

那些经典的设计,都是那个时代下的一次又一次范式革新。

设计史不是设计师史,也不是经典产品史。

当我关注一个设计时,我所关注的是人们如何使用它。人名和产品不是设计史,它们所对应的社会形态、人文环境以及生产技术水平,才是。

设计史是最简便、最低成本的索引目录。

对某个著名设计师的关注,其实远远达不到了解设计。站在宏观的角度去观察,一条已经梳理好的时间轴,就很有帮助。这条时间轴未必符合每个人对历史的认知,但由此发散出来,而关注到的无数分叉,会在日后形成自己的视野有着不可避免的重要性。

任何历史最终都是汇集在一处的。

人类史谈论人类如何进化、如何实用工具、如何创造了古往今来的生活。然而这些生活当中,却也并行着器物进化的历史。这些历史其实是同一部历史,关心设计的历史,就是在关心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

历史是人类的镜子,也是器物的根。

上万年来,人类无数次地重复着同样的错误,然而器物,却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进化着,从最粗糙的原型里诞生,伴随着人类不断地尝试,衍生出了丰富的世界。

这样的过程,怎么能不迷人呢?

设计史不是人名、地名,不是产品和公司的名字,它是人类和器物之间,相互扶持,纠缠不清的故事,是古往今来的人们,用对生活的热爱,所写下的诗。

在我看来,每一位设计爱好者、在职设计师,我们的案头上都应该至少有一本这样子的书。

做为一本观察世界的魔法目录,它是我们随手可得的一条又一条线索,每一次翻开,都能对我们所处的世界多一份联系和了解。

🌟从视频入口下单,会有观众的福利优惠券!

这次是为 中信出版社 推荐一本新书。这本书由 英国费顿出版社 编著,内容非常丰富。书籍主题专注于探索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中包含了许多激发灵感的故事和实用的技巧。无论你是学生、艺术家、工程师还是企业家,这本书都会为你提供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的启示。通过精心编排的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创造力的来源,从观察自然到探索文化,再到引发思维火花的不同方法。而且,书中还包含了一系列的练习和案例分析,帮助你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创造性思维的技巧。这本书不仅能帮助你在个人生活中拥有更多灵感和创造力,还可以帮助你在工作中更具创新性和竞争力。如果你对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兴趣的话,不妨考虑阅读这本令人兴奋的新书。无论你是专注于艺术、科学、写作还是其他领域,这本书都将成为你的灵感宝库。购买这本书不仅能丰富你的知识,还可以激发你的创造力,并为你的个人和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启发。(此段落由 AI 拓展)

🌟从视频入口下单,会有观众的福利优惠券电脑端和手机端都有对应的入口。

🎥点击这里,可播放相关视频

视频下方入口可以优惠价购买这本书。

描觀念 繪感受|超微型 AI 觀念畫展

前言:

*為了減緩閱覽速度,充分感受和理解,因此採用繁體中文。

最近的工作狀態和社會新聞,讓我感覺到非常疲憊。一次次的憤怒和失望,和一次次的徒勞無功,身在漩渦當中無法抽身,只能通過一點點表達來疏解。三幅畫都是用 Midjourney 來繪制的,但 prompt 無法直接描述所要表達的觀念和感受,因此得用視覺化的語言來向 AI 描述想呈現的畫面。

這組圖,可以當作是一次超微型的 AI 觀念畫展。

*每張圖都可以通過「點擊放大」獲得完整尺寸的高清版本。

第一部分:《異類》
[ 点此可下载:经 AI 放大处理后的超高清图像 11.3MB ]

我們是怎麼看待「他者」的呢?

在公共輿論場中,尤其是此時此刻的中文網絡輿論環境當中,我們是看不到任何「人」的。一個個觀點匯聚了大量的「賬號」,牠們沒有個性、閱歷、身份,只要有一塊肉掉在地上,就會瞬間蜂擁而至,吃個乾淨。但我們很難說,「我們」不是「牠們」。因為在「我們」眼中的「牠們」,恐怕與「牠們」眼中的「我們」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我們都是對方眼裡的「他者」。

人與人之間的觀念差異之大,如克蘇魯眷屬與地球人之間一般,亦如人類和腳下的螞蟻,並無關好壞,而是徹底的「異化」和「無所謂」。在各自的眼中,對方只是一群穿著人類服裝的「蟲子」,是與我們不在同一個世界裡的「異類」,是「偽裝」成「我們」的臥底、特工和間諜。總之,「他者」都不是「人」,「他者」就意味著「異類」,是被異化的不同於自身的存在,是被敵視的「蟲子」。

信任體系崩潰,人就不是人。

第二部分:《共鳴》
[ 点此可下载:经 AI 放大处理后的超高清图像 11.4MB ]

所以群體不再重要,也無法重要,因為在破碎的環境中無法建立起大面積的信任。我之所以不信任 DAO 這種組織形式,並非老頑固或者害怕前進,恰恰相反,作為一個向來積極主動擁抱新技術的人,我無法對人類持有這樣樂觀的想法。人與人之間的「心之壁」是與生俱來的系統限制。因為語言本身並不是一種優秀的系統,它是抽象和概括的。每一次「對話」都需要經歷至少四次「轉譯」:

來自 A 對世界的體會和理解的語言化,A 向 B 表達時將語言化的觀念輸出成的語言,來自 B 對世界的體會和理解的語言化,B 用自己語言化體系所理解的 A 的語言。

這種信息傳遞效率如此之低,因此需要大面積和海量的交流把「同類」們連接起來。

但互聯網放大了「同類」這個概念的同時,縮小了「個體」的存在感。並不是被網絡連接的人數多了,可以公開表達觀點的人多了,就等於「個體」被彰顯。因為這些「個體」並沒有作為「獨立個人」存在,牠們依然依附於各種「觀點」和「趨勢」之中,牠們的聲音也不代表著一個活著的人類的思想,而是一股潮流和陣痛當中的一次次伴隨。無論是網絡語言暴力,還是人人都掛在腦門上的 MBTI 性格分類標籤,都只是把「個體」隱藏在事件背後的一種障眼法。

人腦會本能地「簡化」信息,以降低能耗比。這是生存策略,也是系統的短板。一個人要與另一個人產生情理上的連接,不僅需要花時間,還需要有耐心去解開雙方轉譯過程中的一次次「雞同鴨講」,必須兩個人同時站在對方的位置上去理解對方的語言,才能達成共鳴。他們必須用最複雜的方式,走通這條最短的路。

因此,共鳴只存在兩個個體之間。

我不信任 DAO 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不相信這種「共識」可以不被「簡化」和「異化」地傳遞到每一個參與者當中。只要這一點無法在技術層面上落實,那麼任何一種觀念或者 DAO 都與舊世界無異。

第三部分:《武陵》
[ 点此可下载:经 AI 放大处理后的超高清图像 24.1MB ]

但如果可以通過限制准入標準的方式,把「個體」簡化或者降維成不容易產生差異的「標準型號」呢?

這源於我對《桃花源記》的一種怪異解讀:

武陵漁人所去到的「桃花源」並非一個地區,而是一顆巨大的桃樹。他所穿過的「山」只是巨大桃樹根部的一處彎曲,那個彷彿若有光的「洞」,不過是盤根錯節的樹根中間的一處縫隙。之所以目之所及的地方都是落英繽紛,中無雜樹,是因為他此時身處桃樹之中。他在遇到和穿過桃樹根的時候,就被縮小成了螞蟻大小的微縮小人兒了。因為長期處於這樣的螞蟻社會中,當中的人們自然也就成了「小國寡民」的狀態,行為和思想也因此被簡化,成了雞犬相聞、夜不閉戶的簡單狀態。

南陽劉子驥尋不著這個地方,不是他找不到,是因為他沒有經過樹根那一輪「降維標準化」。身為一名「高尚士」,他應該是一個見識、思想異於常人的「個體」,怎麼可能輕易被「簡化」呢?他與桃花源的協議不兼容,自然是無法進入和連接了。

理想模型之所以是理想,就是因為理想實驗環境往往就意味著屏蔽了諸多複雜的干擾因素,簡化了條件。

這樣好麼?我並不這麼認為。

複雜性是人性的基礎,放棄了人性的豐富與複雜,化身成桃花源中的白衣男女,無怨無恨,亦如死人一般。因此常有把桃花源解做「誤入墳塋」的故事版本,這並非沒有道理。我們在排練《暗戀桃花源》的時候,也曾反覆思考過,為什麼其中的白衣男女與世俗社會中的老陶、袁老闆、春花如此不同?陶袁花的故事可笑,但白衣男女也可笑,他們並沒有什麼差別。有沒有煩惱,都很可笑。

可笑是矛盾的表現,也是價值所在。

如果消解矛盾和分歧的方式是所有人都歸於 LCL 之海,那麼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們彼此不分的時候,所謂的「我」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如果一切都要歸於熵,那所有的分歧和衝突對立,也只是笑話。

唯一可做的,也只有減緩自己的熵增。


後記:

為了創作出對應於「觀念」和「感受」的畫面,我花了很多時間在 prompt 的調整上,因為用語言生成畫面這件事,本身就充滿了對語言的誤讀和轉譯,而 AI 基於概率的運行方式,也增加了難度。因此,把腦海裡的觀念和情緒先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變成一種對某一類具體畫面的描述後,才能在一次次的 /imagine 中找到更合適的語言和畫面。

這種創作體驗很奇特。

過往的繪畫訓練或寫作表達,手頭功夫的訓練是至關重要的。但使用 AI 畫畫來表達觀念,會因為表達這個目標倒逼我把觀念拆解成更為細緻的狀態,不止是邏輯的細化,更需要把細化的觀念給圖像化,用視覺語言來描述它。

同樣是昆蟲人,面容的風格、眼神的選擇、肌理所呈現的氛圍、服裝的細節,都會影響表達的效果。選錯了表達方式,很容易就會得到一個一眼看上去就遭人討厭的怪物,或者因為太像人而失去了異化的感受。那樣就和我想表達的意思,背道而馳了。

*部分被放棄的方案

關於共鳴那部分,應該是我做了最久的。

因為「共鳴」太抽象了,怎樣的人物狀態、神情和與環境的關係,都試了很多種畫面邏輯。從山上到海裡,從逆光的傍晚到深夜的月光,從全身像面對面站立到半身和面部的特寫,面孔的表達又在歐美人、亞洲人、東西混血中嘗試了一些,畫面色調和畫風也會有很直觀的影響。這麼「簡單」的畫面,想要找到那個比較精準的感覺和情緒,也花了兩天,才從約 300 個方案中找到最恰到好處的那一個。

*部分被放棄的方案

網上有很多用 Stable Diffusion 畫美女和裸女的,說實話,好看的那些確實顯得很「精緻」,哪怕是色情畫面也精緻得嘆為觀止。但這就和攝影術發明之初類似,攝影像油畫是沒有任何意思的,它應該有它的新的用法和創作思路。對我來說,AI 繪畫的最底線應該是輔助我把腦海的觀念傳遞出來,而不是畫很多精緻得像量產網紅一樣的裸女畫。

我並不是反對量產的 AI 裸女畫,只是想從創作的思路去看待:當刺激感官衝動成為 AI 可以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之時,更複雜和更深入的連接才是人類創作者應該去嘗試的領域。

這確實不容易,但 AI 讓這件事方便了很多。

灵异的钥匙消失事件

今晚,因为房门钥匙的离奇失踪,我花了 ¥930 才进了门。

事情是这样子的:

今晚八点半,我难得在九点之前吃上了晚饭。半小时后,走过路对面,来到平时经常去的咖啡店坐了一会儿,歇了一下,抬头间惊讶地发现,之前院子里那颗巨大的榕树不见了。废旧的车顶上光秃秃的,天空显得如此开阔。树呢?我问张宇。

“砍掉了啊,好久了。”

原来,我已经有那么长时间没有坐在这里看过天了啊。

感叹一番后,九点半,他们也要关门打烊了,我就从包里拿出了钥匙串,骑上自行车,穿过拥挤的人流车流,回到宿舍楼下。和往常一样,停车,摆正车位,从篮筐里拿出U形锁和钥匙。但今天的钥匙卡在了篮筐的破洞里,我费了一会儿劲儿,才把钥匙串从篮筐里拿出来。

因为篮筐是塑料的,日久破败,中间有好多地方都断裂了。今天早上出门时,钥匙串还从其间露出半截,哐啷哐啷地撞击着自行车的龙头,发出一声声哀怨的低语。

每次停车都会拍一张照
筱烨给我买的新伞

沿着生活的惯性,我走进电梯,捏着钥匙串,疲惫地走到房门前,抬起手,展开钥匙串,找到属于这个小房间的那两把银色的钥匙……

“嗯?钥匙呢?”

我以为是自己累坏了,眼花了,但仔细地再三看了看手里的钥匙串:环环相套的钥匙串,有韶关家里的钥匙,有自行车钥匙,唯独没有宿舍的两把银色钥匙。

“卡在自行车篮筐里了么?”

我赶紧下楼,在篮筐里检查了一遍,没有,再仔细检查了车周围的地面、草丛和泥地,也没有。我当时心想:坏了,该不会掉在回来的路上了吧?回来的时候,确实经过了一些坑坑洼洼的路面和减速带,车身颠簸了好多次,如果遗失,那么现在回头找,也许还能有一线机会。但我还是把车身上下和周围的地面再次检查了一遍,又把背包放下来,打开平时放钥匙的小隔间看了看,依然没有看到那两把亮闪闪的银色钥匙。

“今晚必须找到,否则我进不了门了。”

十点,我决定沿着回来的骑行路线一路走回去,心里祈祷着它们能出现。

我刚在这边住下的第一天,就测算过宿舍到公司楼下的距离,步行大约 26 分钟,骑车则只需要 9-12 分钟。所以我很清楚,如果我来回一趟这一个小时内找不到钥匙的话,那就必须找一个换锁的师傅来处理这个紧急的问题了。但为了以防万一,我一边仔细搜索着路面上每一处可疑的闪光,一边设想着如何跟管理处的管家说这件事,希望他那里还有一把备用钥匙,或者他能推荐一位长期合作的师傅上门来处理,我可以花钱解决这件事。

心中有了大致的方案后,眼睛也一刻不停地搜寻着路面。

大概 23 分钟的时候,我心中闪过了《夜航西飞》中作者搜寻同伴的那一段描写。她说,如果你在冰原上看见一棵棕榈树,那一定是你必须降落的原因,因为迫降的飞机的机翼在夜色下的光泽,就如同大草原上的一面镜子般不同寻常,那就是她要寻找搜救的同伴。

我心中不断期盼着,那棵棕榈树,那面镜子的反光。

但我非常沮丧且意料之中地给管家发了消息,告诉他这两把圈套在钥匙串上的钥匙从金属环中消失的事情,询问他是否还有第三把钥匙,以及有没有熟识的师傅能够现在立刻上门来处理。不出意料,签合同的时候他就把所有钥匙都交给我了,而开锁师傅也嫌时间太晚,不想过来。此时十点半,我心想,当我走回去的路上,再搜索一遍之后,还是不能看见那两把银色的钥匙,那么,我今晚应该怎么办?

我心里默念:

“今晚这是什么淘气的神秘力量在整蛊我?”

我一边在微信里和筱烨吐槽着这不可思议的钥匙失踪事件,一边跟她讨论着无法进门的解决办法,一边在脑海里闪过一个个奇怪的念头:去一站地铁外的同事家过一夜?去麦当劳坐一宿?还是在旁边刚空出来的空屋里躺一夜,等开锁师傅明天上门?还是,现在就把锁拆了?

是的,我心里已经打算把它拆了。

我的飞机从非洲大草原上再次经过来时的路线,依然没有看见我所期待的那两个闪光。我今晚注定是要用某些代价,来解决「回不去」这个窘境了。管家说,你要不在网上找一下开锁服务吧,总会有人的。于是,在 22:44 的时候,我拨通了一个电话,找到了一个附近的开锁师傅。

我回到楼下,再次走到自行车前,和在路上仔细搜寻时一样,又把车身上下和篮筐里以及旁边的地面再搜寻了一遍,意料之中地失望了。这时是 22:55,我正犹豫着要不要上楼,或者是在楼下等他一会儿,电话来了。他就站在我左手边,五米开外,那些密密麻麻的电瓶车之间,站着两个年轻的小男孩儿。

从他在门前的第一句话开始,我就知道这是套路。

先试着开锁,但因为是防盗锁芯所以需要暴力拆除,尽量不破坏把手,想替你省钱,但拆坏了就得要换锁,诸如此类,balabala~

OK,我知道,你赶紧麻利拆了装上吧。这把松松垮垮的黑锁,我看它不顺眼很久了。我心里这么想着,一边点头示意。

过程中我向他攀谈起来,这「师傅」是来自河南的 00 年的小男孩儿,之前在郑州工作,因为人力调配被分来了深圳。他一天平均需要开 15 把不同类型的锁,有各类门锁、保险柜的锁和储物箱的挂锁。开锁的价格北京最高,上海和深圳一样。最近很多师傅都休假,因为实在太热了,不想出门。

他还提到,嫌太晚不愿意来的那些人,都是没有公安备案的,因为他们都是需要 24 小时值班,随时响应的。我不了解,但从我发地址给他到他出现,确实也就十分钟。开锁之前拍了我身份证,我反问:“如果我身份证锁里面了,怎么办?”他说,电子身份证也行。

拆下的旧锁
装上的新锁

说实话,拆锁和打孔的过程都挺吵的,我希望他干快一点,免得吵到旁边的人。

整个过程大概二十分钟,其间他拿着旧锁的锁芯下楼一次,拿回来一把 ¥360 的不锈钢锁。说真的,我其实不太在乎是不是不锈钢。这个东西表面处理的效果就不值这个价。

他说他不愿意接物业管理处的活儿,因为他们回扣吃得多,他就拿得少。我心想,你收的也不会少,但我现在就是需要为了这个「急」付出额外的代价,所以我不想扯别的。最后验收完毕,他一项一项算了笔账:

拆锁:¥300

新锁:¥360

开孔:¥120(一个孔¥60,一共俩)

深夜上门服务费:¥150

总费用:¥930

贵!是真的贵!但是,我似乎一点也没有「吃亏」和「被骗」的感觉。因为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他要套路我,而我即便喊停了其实也无济于事,一环套一环,我就是要买这个「急」。这大半夜的,我也不想再找第二个同样套路的人来了。权当作是破财消灾了!

最关键的是,今晚这两把钥匙,消失得过于离奇了!它们遗失的唯一可能性就是,钥匙串卡在了篮筐里,随着颠簸,它恰恰好卡在了另一个环的边上,正好被顶开了,正好随着震动从金属环里转了一圈两圈,转出去了。

这,得是多么低的概率啊!

因为这个钥匙遗失得过于不可思议,所以在回来的路上我就知道,今晚被某种不可知的力量给整蛊了,我得花点钱才行。我也并没有觉得花冤枉钱了,就是有种「好歹花钱能解决问题」的感觉,也同时觉得有能力赚钱是多么重要,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可以放松一些,不那么患得患失。钱是能量流动的体现,我还有两笔应收款即将入帐,于是这笔开销从我这里去到他那里,也就不那么令我感到焦虑和难堪。

我并不想要那种紧绷的心态。

ABS+PP 的二次注塑板件
拆下后可以活动的手掌

最近确实是太多事情了!

从开年到现在,一直在不停地忙,三月份去上海的视频,我到现在还没剪出来,新产品 M6 的工作我包揽了产品、设计、项目的全部环节,品牌约稿的事情也一直没断过,因为筱烨展会出差我在家带了一周小柒的同时还得榨干夜间凌晨的时间来处理工作,间隙里挤出一天夜里的时间去和迪龙、曾德钧老师做了第一段的采访录制,还得回来及时处理车厂那些乱七八糟的文件和需求,郑冬平云顾的设计纪录片也一直没空开展,索尼中国三番五次邀我见面和活动也完全没有时间出席,就连小柒七岁生日拼装正版高达的体验也没有好好写下来。

偏偏就是今晚这一波奇异的经历,叫我此刻不吐不快。

二次注塑的连杆腿部结构
比我小时候的盗版强太多

筱烨说,感觉你每天都在被工作折磨得随时要爆炸、要离职,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今晚,00 年的小张离开后,我心里忽然冒出一句话:

“可能,这就是本命年吧。”

新栏目,设计纪录片系列的第一段采访:曾德钧老师与迪龙

从平安夜开始的病程记录

电影院门口的圣诞树

这周末没回家,五个月来的第一次。

因为岳母前天开始出现发烧的症状,她又有很多基础病,之前也因为打了新冠的疫苗导致了肾病加剧,所以筱烨跟我商量要我这周末不要回去。因为我司已经有不少同事都已经阳性休假了,我身上多少是带点病毒的,而且平时进出饭馆、咖啡馆的人多,来回公共交通也会接触到很多人,所以我大概率是已经感染了,只是还没出现症状。为了避免我沾上病毒带回去造成二次感染,而且以往的经验是,我得流感时病症比较猛烈,只能瘫两天不动,出于不给筱烨增加照顾工作量的想法,我也是不适合现在回去的。所以这周末我们就兵分两路,她在家里照顾妈和小柒,我在西乡原地观察。

邻居匀的抗原 ¥18.88/两支
岳母的检测结果

幸好她和小柒目前还没有症状出现,但应该也是这两天。所以如果我这时候回去,四个人同时发作的话,都得靠她一个人,那也太辛苦了。不能团灭,这是我们商量的策略。

于是,我今天就在出租屋里窝了一整天。

一方面是不想出去招惹病毒了,另一方面是,确实也没什么精神,就懒得动了。因此就在屋里窝着看看木鱼水心的《水浒》系列,看看陈医生的 DUO 演唱会视频,听听大内密谈的节目,只当是打发时间了。无所事事就无所事事吧,没什么想做的事情时,就任其放松。

然而到了下午三点的时候,一股困意袭上心头。

我早上还和筱烨说,昨晚十二点一起睡的,当时还定了个九点半的闹钟,准备睡晚一点,结果到了八点就自然醒了,硬是再也睡不着。心说应该是已经睡够了,怎么就困了呢?但是实在抵挡不住困意,就放下了正在选电影票的手机,眯着了。

再醒来已经是五点多了。

我重新拿起手机,在《阿凡达:水之道》和《想见你》之间犹豫了好久,始终没决定。要么是场次坐满了,要么是时间太晚,终究是没下决定。眼见着时间临近六点,我决定先下楼吃点东西,毕竟肚子已经开始饿了,再不吃,过半小时低血糖就得来犯了。

《海贼王:红发歌姬》的电影票

临出门前,我再次拿起手机看票。也许是站起身后脑子忽然清醒了,也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许是一时冲动,我果断地买了《海贼王:红发歌姬》的票。心想筱烨是肯定不会看这类型电影的,所以这个我只能自己看,干脆就现在看吧。吃完饭就直奔影院,大概是已经上映了一段时间的缘故,加之今晚是平安夜,大家应该会更愿意选阿凡达或雨萱这种片子,所以这一场看海贼的人很少,拢共就大概十个人,其中还有一对父女和两个男中学生。

楼顶一角
太二门口

九点半左右,看完红发歌姬最后的字幕,起身那一刻,我忽然察觉到脑袋有点胀疼的感觉。心想,这可能是要开始了吧?

但那会还只是轻微的感觉,不注意可能就忽视了。只是我对自己身体的觉察还算敏感,所以当注意力从电影里回到现实中时,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

回来的路上,我一路和筱烨发着语音,一边感觉头疼的感觉在一点点慢慢变得明显,眼睛也开始有酸胀的感觉。以至于回到屋里跟她和小柒打视频的时候,我只是冲着向我展示新玩具的小柒点了点头,就觉得后颈和脑袋又重又疼。

嗯,很显然,确实是要开始了。

路边一角

我打完以上的文字大概花了四十分钟,现在,酸疼的感觉开始从后颈向两肩和后背蔓延。

目前的情况是:没有检测抗原,没有药,没有温度计,没有储备粮。

写日志前,我在微信的抗疫互助里发布了需求信息,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匀给我。筱烨也会留意小区里的物资信息,如果有,可以请跑腿送过来。但如果症状重的话,那其实抗原并不是必需品。至于药物,岳母已经开始退烧了,也没有吃过任何药,所以我也打算直接空手接白刃直接硬扛。但是也还有后备方案,离我一站地铁距离的咖啡师说有多出的药,需要的话可以给我。

所以,我打算明天先观察一天,看看情况再说。虽然感染新冠肯定不是大号感冒,但流感我是得过几次的,头疼欲裂、浑身乏力、咳嗽不断、没有食欲这些我都经历过,七月份的时候也把 味觉消失的体验 给补上了,所以,大体上我有预期会经历什么。

这是一个全新版本的平安夜。

小柒在组装圣诞树
筱烨写的愿望
组装好的圣诞树和猫

以上是 2022 年 12 月 24 日(周六)的记录。因为是晚上九、十才开始出现征兆,一天已经将近结束,算不得一整天,所以就按「第零天」来计吧。

后面每一天的感受,我都会在这篇日志里连续更新。好,去睡。

第一天(12月25日,周日):

凌晨一点多上床睡觉,睡前的症状有:

头疼,从后脑开始向两侧蔓延,临睡前一直疼到额头和眉间;膝盖有轻微的酸软;臀胯部发酸;手指关节有轻微的酸疼感;上臂和大腿内前侧发酸。

刚睡下的时候身上发冷,会不自觉地打冷颤,但手脚互相靠着感觉是暖的。

一直难以入睡,到了大约两点半时,开始做梦,到了三点半,浑身发冷的感觉不明显,开始觉得被子里和身上都很热。梦里是水浒的人和故事,杀得昏天黑地的,感觉过了很多年,沧海桑田,但转身一看表,才六点半。

这时候头疼的症状没那么强烈了,但能感觉到鼻子干冷,耳朵里钻着疼。

迷迷糊糊继续睡,到九点多的时候又醒了一次。正好阳光从窗帘的缝隙里穿过来打在脸上,很舒服,于是又迷迷糊糊接着继续睡了。

这个时候开始觉得被子里很热,但不是燥热的感觉,就是温度很高。但因为没力气,动不了也不想动,就这么晒着、热着一直睡到将近十二点。

看了一眼手机,发现筱烨和朋友们先后发来不少消息,我也觉得差不多该起来活动一下了,就起身,快速穿好衣服。虽然穿了不少,但还是会觉得冷。

这时候:

眉间不疼了,额头还有轻微的疼感,主要是后脑勺的疼感最明显最强烈;嘴巴里发苦;四肢没有明显的乏力;臀胯的酸疼很明显;膝盖发酸;鼻子没有塞,但有少量鼻涕;眼睛的胀疼感减弱;耳朵内的疼感也减弱。

起床后首先去洗脸,然后含一口水漱口,接着再含一口水,抬起头,咕噜咕噜地又漱了一次,然后用手捧着水,用鼻子吸进去,再喷出来,这样洗了洗鼻子。洗漱之后,整个人感觉舒服多了。

下午 1:30 左右出门去附近的医院,虽然阳光很好,但走在阳光下还是觉得冷,腿发软。

去医院的路上,在路边吃了一碗牛杂面(点错了,但只能硬着头皮吃完),虽然吃了一碗热汤面,但身上发冷的情况并没有改善。

到医院后,先是护士给我一根水银温度计测体温。因为我住的这里没有温度计,所以直到此时我才知道自己烧到多少度。幸好,还不算高,37.8。

大约等到 2:30 的时候进诊室,跟医生描述完情况,他给我开了三颗布洛芬,并叮嘱,只有烧得很难受或者体温超过 39 度的时候才能吃,要多喝水多休息。

今天达成了「一个人看病」的成就!

不过幸好阳光很热烈,虽然脚下软绵绵,但心情尚佳。

在离开医院回屋的路上,在美团上买了温度计。

回到楼下后,在隔壁的超市采购了一批吃的喝的。

大概三点半回到房间里,此时臀胯超级酸疼!

四点二十分,温度计送到,立刻量了一下,38.5,顺手叫了外卖。

一个小时后,五点四十分,再次测量,38.4,然后外卖送到。

吃外卖的时候还获得了一个新体验,那就是吃着吃着睡着了。本来只是觉得没什么胃口,吃了两口就不想吃了,于是躺靠在沙发椅上歇会。没想到,嚼着嚼着,竟然不知不觉睡着了。

六点十五分爬上床,一直睡到八点半。八点三十七再次测量,38.4。

八点四十五,打开多邻国,开始复习打卡。

十点开始烧水,十点半开始泡脚看 JOJO。

十一点半后,再次犯困,回到床上趴着。

目前还没出现咳嗽症状,所以这波病情对我来说,最难受的是,头疼脑裂 + 浑身酸疼 + 睡觉很冷。

第二天(12月26日,周一):

这一夜睡得还行,没有昨天那样频繁地醒。但还是觉得很冷,尽管已经把被子卷得严严实实 了,到早上的时候还有太阳照在床上,但还是觉得浑身冷得打颤。

一直睡到九点,但整个人还是很困的状态,于是在床上翻来覆去地躺着、趴着和靠着,迷迷糊糊之间又睡了几次。

今天开始出现嗓子痒和偶尔咳嗽的症状了。

不过好消息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鼻塞的症状。

但坏消息是,筱烨也开始发烧了。

下午四点左右,筱烨昨晚寄给我的东西终于收到了,其中有一支抗原检测试剂盒。

中午的时候才和筱烨说,我既没有鼻塞,也没有咳嗽,这两个最典型的最多人的症状都没有出现,会不会不是新冠?不是首先攻击上呼吸道么?为什么我是头疼脑裂 + 浑身酸疼 + 手指关节疼 + 畏寒怕冷呢?于是赶紧拆开包装、捅捅鼻子,泡一泡、挤一挤、滴一滴。

包装上说,要等待 15-30 分钟,但我滴进去 30 秒后,T 那条就红了。心想这下确诊了,这才第二天,这么红,后面是不是更难受?再过 30 秒,怎么 C 那条还不红?不会是无效吧?又过了 30 秒,好家伙,C 也开始红了,不是无效了。那我干脆定个闹钟吧,一会儿再看。

于是我定了一个 20 分钟的闹铃,就把抗原放到一边去了。

si~头好疼,要裂开了……

好吧,二十分钟到,确定无误了。

忽然想起 24 号下午我跟筱烨说起,觉得自己右边脸颊咬合肌的位置有股酸疼感,有种啃了硬骨头但咬不动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估计那就是前兆了吧?这个知识点可以记住,下次再碰到的时候,就知道要生病了。

当天剩余的时间,看了《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看了木鱼水心的《解读水浒》系列和 JOJO《石之海》,因为一直在睡,便没有睡意,只好这么打发时间了。期间量了三四次体温,均显示已经退烧,降到了 36.2 左右,甚至有一次度数显示为 35.8,令人迷惑。测量的姿势都是一样的,怎么会有这么低的读数呢?不过因为后面再测量都是在 36~36.2 之间,也就算了。

今天虽然偶尔有咳几声,但总次数加起来差不多也就一只手能数完,咳的力度也很轻,大概就是嗓子痒的那种咳,所以这个症状暂时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天(12月27日,周二):

大概是零点过后二十分钟爬上床的,躺进被子里后,因为觉得冷,便两手环抱。之前没有这种感觉,这一抱,忽然发现:

两手小臂的皮肤有一种微微发麻的手感,不是干燥的麻,是类似电器电源没有地线,金属外壳摸上去那种平顺但微微起伏的麻;更奇特的体验是,双手互相抚摸时,会有酥麻和酸胀的感觉,但手心里感觉到的皮肤又确实是温热的。

过了一会儿,好不容易「入睡」后,却一直被折磨:

1、右脑后侧始终有一处,每隔一会儿就有如同铁钉敲凿一般钻心的疼,完全没有停止的时候,搅得我无法入睡。和第一晚整个脑袋一周疼不同,疼痛的位置收拢到一个很具体的点位上,没有之前那么发散,但疼痛的程度要远超那时,仿佛两军对弈,将所有火力都集中在一个薄弱的点上狠狠地打。这个疼,搅得我一晚上神智不清,噩梦连连。

2、被子里明明火热高温,但四肢仍然冷得浑身打颤,冻得蜷缩成一团。这个现象似乎与我的精神有关:当我起身上厕所,或靠在床边测体温,身上便不觉得那么冷;但当我开始进入一种迷迷糊糊的状态时,就开始觉得周身皆冷,如身处地下冰窖。

精神恍惚之间,吴用为了救我脱离痛苦,派了武松来,准备打死那痛人的怪物。但他刚一进来,就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四只怪兽围住,被打得连连后退。我以此咬着牙、喘着大气爬起来,记录下以上痛苦体验。

期间梦里还有至少三四回其他梁山的救援,但因为实在疼得天昏地暗,无力起身记录。到此刻,5:40,只记得刚才发生的武松一幕。

梦里还出现了一个不知道希特勒还是格林德沃的人,穿着浅黄色的军装漂浮在空中,操纵着一些黑色的硬块。他无法影响非生命体,所以是把人和动物感受到的痛苦抽离出来,实体化成一些黑色的几何形体。他似乎打算对什么地方发动进攻。

睡前明明已经多次测过体温,已经降到了 36.2,一度甚至测出了 35.8 的度数,令我疑惑究竟是我的体温出了问题还是温度计出了故障。但后来两小时一直维持在 36~36.2 之间,才放心来睡。可这钻脑仁的剧疼,实在不像是要退烧康复的样子啊!

心想既然无法睡觉,就起来再量下体温看看。待伴随着后脑剧疼的等待结束,度数显示为 36.9 …… 我去,你这别是要开始重新烧起来了吧?

在床上翻滚到大概六点半,渐渐开始「入睡」。我不确定是因为太过于睏乏了,还是被疼得晕了过去,但总之谢天谢地睡着了一会,一口气睡到了八点半!

八点半醒来后又开始在床上各种翻滚,我试图用冥想的呼吸法缓解疼痛感,但因为无法一直集中注意力,所以也维持不到一会儿。一直到九点半左右,筱烨给我发消息,这才翻起身坐起来。聊了几句之后惊觉:昨晚因为疼得神情恍惚,竟然完全没想起自己有布洛芬!

9:58  吃下第一颗布洛芬。

吃之前,把边缘修剪成圆角

11:34 布洛芬的效果已经有了,大约从十点四五十分开始就明显有变化了,可虽然确实钻疼的频率和幅度略有下降,但还是一阵一阵地凿脑仁,依然被敲得挺难受的。同时,之前臀胯间的酸胀感,现在蔓延到整个后腰,从躯干中间开始往下一直到臀部鼓起最高点的中间这一段,整个发酸发软得非常厉害,使不上劲儿。我感觉自己像被鬼差穿了骨的许仙,只是他被穿了锁骨,我被穿了不知道后腰哪根骨头,站起来去拿个东西就感觉上下半身不是同一个人似的。

临近一点的时候,一股困意突然袭来,遂爬上床,倒头便睡。趁着药效,安心地睡了两个小时,期间没再被疼醒,直到四点十五分才醒来。

今天有两个现象与之前不同:

1、多次拉稀。分别在上午十点多、中午十二点多和下午五点,三次拉的都是不成形的水状粪便。拉完之后并没有虚脱感,希望是身体在排出肠道内的病毒。

2、体温持续偏低。昨天大体维持在 36~36.2 之间,还算是正常体温的范围,但今天的几次测量,都没上过 36,一直在 35.6~35.8 之间,已经脱离了正常体温的范围。网上也有不少人说自己出现了同样的低温症状,有医生表示说低温也属于新冠的症状之一。

16:40 的体温读数
17:25 的体温读数

但不管怎么说,过低的体温肯定是不正常的情况,也是新陈代谢和免疫力偏低的表现,至于是否会因此引发什么情况,还得进一步观察。

不过,今天咳嗽的频率要比昨天高了,虽不剧烈,但咳了很多次。

21:05 小柒也开始发烧了,37.8℃。

九点四十分左右,身上有一点痒,于是站起来挠了挠,动作幅度有点大,然后抹了点润肤露就坐下了。但刚坐下就发现,刚才一番动静之后,心跳砰砰砰的,呼吸也不自觉变得有些急促。现在十多分钟过去了,胸口依然感觉砰砰在撞,但呼吸逐渐缓和下来了。

刚才十点下楼丢个垃圾,就电梯上下+步行到路对面再回来这么一点走动,回到房间里就感觉心跳砰砰砰,坐在沙发上歇了五六分钟才缓和下来。

第四天(12月28日,周三):

这一夜睡得比前一夜要好一半,因为「被子里火热,身上冷得打颤」的症状消失了。

但最直接影响睡眠的偏头疼,它又回来了。约莫凌晨两点,已经在床上躺了一个多小时的我正在换成侧姿,一根铁钉毫无预兆地从右后脑那个位置钻了进来。我下意识地把头一侧,仿佛要躲开它似的。当然是躲不开。我咬着牙,深呼吸,借着困意进入了做梦的状态。

虽然还有两颗布洛芬,但我不愿意过于依赖药物。只要我能承受住,它就只是一个过程,没必要一疼就吃。况且仅存的子弹就两颗,得留到我受不了的时候再用。

梦里的战局异常焦灼。敌军阵中有一只雪白羚,是一种既似山羊又似羚牛的白色动物,看上去平静祥和,丝毫没有争雄斗狠的架势。我方军师想了一计,利用了白羚的某个特性,把对方的将军斩了下马。可过了一会,白羚出现在了我方阵营。这让我有些焦虑:既然我可以利用它斩下对方,那对方也可以借其斩我。眼看着对方将领已经开始准备冲锋,我心生一计将计就计,准备赌一把,来一个置诸死地的回马枪。我让副将随我一起冲上前,我在前面用身体接住了对方五个副将的长枪,趁着长枪尚未拔出之际,我把朴刀一横,斩下五人的脑袋。同时我方副将正与对方主将纠缠,我在力竭之前握紧朴刀的尾端,囫囵一挥,将他拦腰斩断落马。至此,白羚也消失了。

上午十一点的赛博西乡

今日上午症状:头疼,咳嗽,困乏,腰臀胯疼,指关节疼,眼胀。

好消息是,体温回到了 36.3~36.8 之间,不是低温了。

中午:筱烨和小柒退烧后又回升了;邻居有新到货的抗原,筱烨去收了一盒,20 支/¥120。

今天一天肚子都在咕噜咕噜响,倒也不是要拉稀的感觉,虽然确实蹲了两次厕所,但这个咕噜咕噜声似乎伴随着许多的气体在肠道里滚动,以及一些没什么气味的屁。

晚上八点半,继前天筱烨的资源包后,Tina 的资源包也送到了!这份资源包本来是周日那天下午说要支援给我的,但她烧到昏睡了两天,于是才晚了一些到。虽说我感觉自己此时已经好了七成,但感念这份关心,也能算一份恩情记在心里。现在我这里药品充足,不用担心疼痛和发热了,如果再有朋友不适,我也可有余力支援一二。

第五天(12月29日,周四):

今早开始「咳嗽 + 脓鼻涕 + 鼻塞」的组合拳症状。所幸的是,头疼的症状已经明显减轻了很多,不会再一阵一阵地挖我脑袋了,最多只是吞口水的时候有点感觉。

但我并没有因此睡一个好觉。由于昨晚的梦过于支离破碎,神绪被搅得没有片刻清晰,所以没能及时用手机记录,只能现在凭印象记录大概:

昨晚梦里没有战争场景了,相反,似乎是已经完成了什么任务,正要回去。梦里怪的地方就从这个「回去」开始了。当我萌生了「要移动」的念头后,我就开始不断地在不同的场景和视角之间移动。一会儿是第一人称视角,驾着小船在江上行;一会儿是第三人称视角看着自己在一个船队里,浩浩荡荡地杀将出去;要么是看着自己连人带床,从窗口往外飞;要么是我这小房间里同时簇拥着 108 艘将船,一齐往窗外江里喷出去,把来拦截的官船冲散;或者一个扭曲变形接一个相似转场,或者移步易景换一双眼睛,我即是躺在床上的做梦人,又是躺在船上的行船客,也是齐刷刷的船队这个整体,也是隔岸观火的天上老人。

总之,每一段画面都持续不长,不到三句话的剧情就立刻换成别的场景。然而这些片段分别属于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阵营与立场,互相之间通过形态变幻、镜头摇移、视线交接等方式串联在一起。倘若发生在现实里,必然是一个令人怀疑人生、怀疑世界的时空大混剪。

仿佛我这个三维生物掉进了五维空间,醉走了几步一般。

九点顺丰来敲门,是筱烨送来的三支抗原。

下午三点,见有精神了,就花十分钟先扫再拖地把房间里打扫了一遍,洗拖把的时候心砰砰跳得厉害,就赶紧喝了口水,坐下来休息。

十二点时才睡过一觉,这才四点,又犯起困来了,坐着就睡着了。

下午五点的西乡

下午五点,头疼的症状基本上都没有了,偶尔会有一点鼻涕和鼻塞,咳嗽的频率和幅度都不是很大,体温也一直稳定在 36~36.3 之间。因为之前和筱烨约定,要全家四个人都转阴了我再回去。见今天症状已经消失得差不多,就拿出一支抗原来测一下,想看看情况。主要是一个周末没回家,又在这边多待了一周,已经半个月没回家了,很想能早点回家。

刚滴进去的 30 秒,T 那条杠一直不出现,我心想「太好了,转阴了!」。但浸润液还没跑满整条试纸,C 的红杠也还没出现,于是又开始咕叨着「该不会是无效吧?我刚才取样的流程很正确啊!为了确保取样,我还多转了几圈,不至于吧?」正想着,就看到 C 杠开始渐渐显现了!这下好了!有 C 无 T,应该有希望了!

于是起身,去倒了杯温水喝。回来再看时,隐隐觉得似乎有一条淡淡的印子在 T 的位置上似有还无。顿时心生失望……但是因为非常非常不明显,我又怀疑是自己视力不好 + 心理作用作祟,于是定个十五分钟的闹铃,便把试剂盒放到了一旁,刻意不去看它。

待时间一到,定睛一看:

啧!果然……还是阳性……唉!

今天搜资料的时候,找到 一篇半个月前新京报的采访 ,采访对象是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广东省病毒学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其威,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童贻刚,中国南方医科大学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赵卫。这三位病毒学、微生物流行病学的专家从病毒变异株的关系、重复感染的可能性和疫苗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解答。

其中有如下几段解释: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我现在这种康复中弱阳的状态,一方面没有多少传染性,不太会再感染他人,另一方面由于体内抗体滴度非常高,所以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极小。换言之,我现在回去,不用担心传染给筱烨他们,也不会被她们传染,是比较安全的。

我跟筱烨商量了下,晚上出门太冷了,又是下班时间,路上人也多,明天白天回去正好。

啊,好歹赶上元旦了!

第六天(12月30日,周五):

早上起来把衣物、床单都洗了,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给整个房间做一次消毒。

收拾完,拉下电闸,十一点半出门回家。

平时走去地铁站是很轻松的,但今天走下来,有点胸闷,心跳也较以前更为用力和快速。以至于,我每隔一会儿就会不自觉地用手摁在胸口上。在地铁站里上下楼梯时,也感觉比以前稍微吃力一点点,不只是累的感觉,是仿佛行动变得比以往迟缓了一些,心跳加速和胸闷的感觉更容易被察觉到。

坐在地铁的座位上时,虽然已经坐下来很久了,但还是觉得心口砰砰直跳,胸口也放松不下来。我把手摁在胸口上,把屁股靠后挪一挪,挺直身体,用冥想呼吸来调整。这样呼吸三五分钟后会感觉好一点,但大体上还是觉得胸闷气短。

两点半,回到家。不知道是不是一路冷风的缘故,后脑勺两侧有些隐隐作疼。但愿只是冷得,休息一会应该能好。

到家后放下手机一直和小柒玩到现在,十点五十,他擦了擦身就去床上准备睡觉,我开始备份手机相册和上多邻国打卡,以及写博客更新今天的状态。(刚写到这句话时,小乖和上周刚捡的小猫咪发发打闹,把猫碗打碎了,赶紧去处理一下;然后,我同时发现,应该是明天备份手机才对,因为这个月是有 31 日的,但是已经在备份了,那就明天再增量备份吧。)

需记录的是,今天和小柒玩的过程中,稍微动作幅度大一点,我就感觉气不太够了。尤其是爬上二楼去下棋的时候,我明明已经放慢速度了,但上到二楼后,还是觉得心突突地跳,坐下来深呼吸一会儿才缓过来。在家里有时也觉得冷,以至于出门溜小灰的时候,我得穿上打底衫x2 羽绒背心x1 卫衣x1 羽绒棉外套x1 围巾x1 毛线帽x1 打底裤x1 加绒卫裤x1,才不觉得冷。但其实,此时室外气温为 10℃,并不算太冷。

除此以外,就是不算严重的咳嗽,没有别的症状了。

第七天(12月31日,周六):

今日症状:偶尔咳嗽 + 心撞气短

尤其是和小柒在家里打羽毛球时,一弯腰去捡球,就感觉心突突跳得非常难受。

今天都没怎么拿起过手机,除了上午给知乎和 vivo 寄来的礼物拍照片,以及编写推文和在各平台发布照片,余下时间不是和小柒玩就是遛狗,或者困得倒头就睡。

真的很困,睡了很多次,但一坐下就还是想睡。

新成员,发发,橘拼黑的玳瑁,超温柔
把脸埋在我腿里睡觉的小乖

第八天(1月1日,周日):

今天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舒服,因为也没怎么活动。除了和小柒下国际象棋、画画、看纪录片以及遛狗以外,基本上都在睡,或坐着半寐。

第九天(1月2日,周一):

下午和小柒在楼下打了一会儿篮球,运动量并不大,但很快就觉得心跳砰砰响。不过总体来说动作还算比较正常,不会觉得迟缓或者活动不开。唯一的问题就是心跳得厉害,感觉油门还没怎么给呢,转速就已经拉到 8000 转了,动力还没输出就要爆缸的架势,有点怕。

晚上终于洗了一个痛快的热水澡,也终于洗了头。

说新冠期间不要洗头洗澡的,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就是坐月子的理论平移。事实上,不是不能洗澡洗头,而是在保暖措施不足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因洗澡洗头造成身体失温。我自己住的那个房间里的浴室,它没有门,房间里的气密性也不好,总有冷风穿堂游过,所以这段时间我一直不敢在那边的房间里洗澡洗头。

回来这几天,因为一直精神不太好,常常只是坐着就能迷迷糊糊睡一觉,所以一直也提不起精神去洗个热水澡。也许是因为今天下午打了会儿球,也许是因为马上要过去工作,也许是想到西乡那边的洗浴条件,总之,今晚在家里开着热风热水,把身上认真搓了两遍,舒舒服服地把身上和头上都洗干净了。

整个人都舒服多了。

因为明天要走,所以中午测了一支抗原看看情况。

看来,还得接着远程工作几天。歇了一周,攒了不少事情,车厂要的资料、专利交底书、年度工作总结,还有新的线材要安排测试,每一件都不想做,但不做又不行。

第十天(1月3日,周二):

今天,明显比前两天,咳得多了一些。

有时候,甚至会咳得胸口疼或者脑袋疼。不过,也就只有很短的一小会儿,咳的持续时间都不长,也不是猛地咳。总体来说,还是以胸闷为主,并且还是有点畏寒,得多穿一些。

复工第一天,就一口气干到了晚上十一点,并没有远程工作。

第十一天(1月4日,周三):

今天上午从宿舍骑单车到公司,骑了大概三到五分钟,就开始明显感觉到胸闷气短,以及心突突地跳得很快。

上午和中午一直在做老沈的述职报告,大概两点开始,后脑勺两侧有点疼。

@ttkxy 拍的正在打工作电话的我

下午和晚上跟一个新认识的 UX/UI 设计师朋友聊天,偶尔会有短时缺氧的眩晕感和血液加速的体验,可能是话说多了。坐在路边的时候,没有怕冷的感觉了。

第十二天(1月5日,周四):

今天没骑车,走路过来公司,但一路上也觉得胸闷,总有一种胸腔打不开的感觉。

楼下的街市开始有年味儿了

和平时不一样,我以往走路上下班都毫不费力,走快了还会有运动的畅快感,大口呼吸非常舒畅。这两天就感觉呼吸都比较浅,如果我坐下来试图深呼吸,就总是会有一种深不下去的无力感。

咳嗽的次数偏多。昨晚睡觉没有畏寒的感觉,反而有点燥热。

vendor 的肥美式

本来下午两点有个和车厂的会议,但对方临时有事说不开了,我就下楼去喝杯咖啡,打算缓一缓,休息一下。平时都是喝热的手冲,今天不知为什么突然想喝冰咖啡,就点了一杯肥美式(可乐+美式+冰)。

可能是身体的召唤,一口冰咖下肚,整个人顿时舒畅了!

失踪十多天后,重新出现的憨憨

晚上把停在 vendor 门口的单车骑回来,路上感觉气顺了一些,就尝试哼了些歌,渐渐感觉没有那么气短胸闷了。虽然还是有气短的感觉,但至少整体是顺了一些。换气的时间要留多一倍,隔一会就得停下来喘两口气再接着哼,但起码感觉上是顺畅的,不是吸不动的。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第十三天(1月6日,周五):

今晚要回家,所以定了个提醒,早上做个抗原看看。

终于转阴了!

因为从昨天下午开始,一直到今天早上,呼吸状况越来越顺畅了,除了一点点咳,也没有别的症状,所以这一次的病程记录应该可以到此为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