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三台 iPhone 之间相互拨打 FaceTime,其中一台无法给另一台拨打

orangy: 家里有 3 台 iPhone:iPhone 6 Plus (港版 6P )、iPhone XS Max (港版 XS )和 iPhone 14 Pro Max (国行 14PM ),分别是不同的手机号和 Apple ID 。
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①6P 可以给 XS 和 14PM 拨打 FaceTime ;
②14PM 可以给 6P 和 XS 拨打 FaceTime
③XS 可以给 14PM 拨打 FaceTime 、但打 6P 提示 6P 已离线。
还是第一次遇到拨打 FaceTime 提示离线的情况

苹果备忘录内容莫名丢失,能否恢复?

hengcheng:

今早打开备忘录,发现一片空白,所有的备忘录文件全部消失不见。

最近删除文件里面也全无内容。

最后从 iCloud 中恢复了备份,但是由于我的存储空间已满,恢复的内容已经落后了一个月。

尽管说我平常的备忘录的内容都是做一些读书笔记心得之类的。也没什么重要内容,没了也就这样了,虽然有点可惜。

其实也没有想到,“备忘录”这个软件这么不靠谱,如果是重要的东西,如果没备份,这么莫名其妙消失也确实可怕。

iOS 版本:17.51

iphone11 开不了机

vimfaith:

iphone11 开不了机去华强北靠谱吗? 中间有两次自动关机没有重视,其中第二次是自动开机的,最后一次自动关机后就直接开不了机了,现在里面还有两张交通卡几百块钱,不过已经换安卓手机,目前是想修下 11 当成备用机

iPhone 在全球都卖得更好了,除了中国市场

苹果公司在今天凌晨公布了 2024 第四财季(Q4)的财报。

我们先来看看苹果在其第四财季的总体财务表现

  • 第四财季总营收为 949.3 亿美元,去年同期为 894.98 亿美元,同比增长 6.1%;
  • 第四财季总利润为 147.36 亿美元,去年同期为 229.56 亿美元,同比下降 36%
  • 第四财季大中华区的营收为 150.33 亿美元,去年同期为 150.84 亿美元,基本持平;
  • iPhone 的营收为 462.22 亿美元,去年同期为 438.1 亿美元,同比增长 5.5%;
  • Mac 的营收为 77.44 亿美元,去年同期为 76.1 亿美元,略有增长;
  • iPad 的营收为 69.5 亿美元,去年同期为 64.4 亿美元,同比增长 8%;
  • 可穿戴设备、家庭和配件营收 90.42 亿美元,去年同期为 93.2 亿美元,同比下降 3%;
  • 服务类营收 249.72 亿美元,去年同期为 22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9%。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可以看到,苹果在第四财季的总体营收表现还算不错,不仅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还高于 Q3 的 857.8 亿美元的总营收,甚至超出了 943.6 亿美元的分析师预期;而在苹果的重要市场大中华区,苹果的营收表现相对稳定。

iPhone 系列产品作为苹果整体营收情况的「晴雨表」,也终于是不负众望,逆转了上一财季的下滑颓势,重新回到了增长曲线上,市场需求稳中向好;iPad 系列产品的营收环比有所下降,Mac 系列产品则表现平平。

可穿戴设备、家庭和配件方面,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也优于 Q3 的 81 亿美元营收;苹果的服务业务则持续强劲发力,同比、环比均有较明显的增长。

在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中间,有一个数据相当醒目:苹果 Q4 的总利润同比下降 36%。究其原因,主要是苹果向爱尔兰政府补缴了时间跨度从 2003 年到 2014 年,约合 158 亿美元的税款

虽然苹果公司的现金储备足以缴纳税款,但这笔一次性费用还是对苹果的短期财务表现产生了影响,具体就体现在苹果 Q4 财报中总利润的锐减,以及财报发布后的股价下跌。

▲ 图片来自:SIXcolors

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百花齐放的今天,iPhone 在国内市场的销售表现并不亮眼。最新的 iPhone 16 系列甚至在发布仅一个月后就官宣全系降价。

▲图片来自:Apple

这台在智能手机发展初期「富有魔力」的产品,「挤牙膏」正在成为其广为人知的代名词。相比于其他手机厂商动辄大刀阔斧的更新,苹果在创新方面的小碎步,也逐渐让人失去兴趣和耐心。

尽管如此,iPhone 系列产品仍是苹果获得营收的「顶梁柱」。在第四财季,iPhone 的销售收入占总营收额的 49%,几近一半。同时,iPhone 的营收在连续两季同比下降之后终于迎来了增长,对于苹果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图片来自:SIXcolors

 

▲图片来自:SIXcolors

虽说苹果本季在大中华区的营收表现「相对稳定」,但鉴于苹果在其他地区的营收同比均有增长,大中华区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就显得格外「显眼」,甚至在分析师的预测之外。

据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 Counterpoint 的数据,iPhone 在第三季度(即第四财季)再次跌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名。这是自苹果第二季度首次跌出前五以来的又一次,iPhone 16 系列的发布也没能补救。

▲图片来自:新浪财经

苹果 AI(Apple intelligence)是苹果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一项重要创新,也被外界广泛认为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但由于其正在全球范围内「分批次上线」,iPhone 16 的用户直到 10 月才开始使用首批苹果 AI 功能,并且其登陆中国遥遥无期,这也是 iPhone 在国内热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更何况,苹果 AI 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惊艳。目前所推出的部分功能,仍然有待进化。

▲图片来自:Developer

iPad 系列产品的营收虽然环比有所下降,但却是所有产品之中同比增长最为迅猛的。

苹果在这一财季发布了搭载全新 M4 芯片的 iPad Pro,全新的 iPad Air 和搭载 A17 Pro 芯片的 iPad mini,极大地丰富了 iPad 系列的产品线,也保证其能够面对不同需求的用户,保证了出货量的稳定。

▲图片来自:Techradar

而在第四财季的尾声,苹果才匆匆上架了搭载 M4 芯片的新款 iMac、Mac mini 以及 MacBook Pro。这些产品开售不久,有望为后续财季提供更为强劲的增长动能,因此在 Mac 系列产品在 Q4 营收方面的表现中规中矩,符合预期。

▲图片来自:CineD

在可穿戴设备方面,Apple Watch Series 10 和 Apple Watch Ultra 2 是苹果在这一财季发布的两款主要产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些产品的设计创新似乎「不太够」,功能同质化的趋势也导致其吸引力大不如从前。

此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小米和华为等等国产品牌所推出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其在中低端市场也更加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这也使得苹果可穿戴设备在 Q4 的销售情况「疲软」。

对于 AirPods 系列产品来讲,亦是如此。有人表示,即使苹果 在 9 月 20 日开卖 AirPods 4 和 AirPods Max,也不会对 Q4 可穿戴设备的收入带来很大帮助。

▲图片来自:Apple

不过,从今年全年的销售情况来看,苹果公司 CEO 库克对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还算满意。

库克在电话会议中提到,今年业绩表现改善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于「外汇汇率的顺风影响」,并且表示苹果在中国地区的活跃设备装机数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 Kantar(市场研究公司)数据显示,iPhone 在中国城市地区的销量排名前两位;购买 Mac、iPad 等产品的新用户数量远超 50%;购买 Apple Watch 新品的用户中,超过四分之三是新用户。

不止中国,库克对 EMEA(欧洲、中东、非洲三地区合称)地区的业绩表现也比较满意。

此外,库克还对刚刚上线仅三天的 Apple Intelligence 充满信心。他在会上称,从「客户端的积极反馈」来看,用户对 Apple Intelligence「肯定是非常感兴趣的」。

库克还表示从明年 4 月开始,Apple Intelligence 还将推出更多功能。总而言之,Apple Intelligence 的势头非常强劲,「我们对此也感到无比兴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外版 iPhone 无法跟国行 iPhone 打 FaceTime 视频是什么问题

nickwangcn: 设备 1: 日版 iPhone16pm ,登录的澳洲 icloud 账号,插国内电信单卡
设备 2: 国行 iphone15 plus ,登陆的国内 icloud 账号,插国内电信单卡

网络环境 1: Wifi 情况下
日版 iPhone 拨打国行 iPhone 打不出去,直接显示对方名字不可用,反过来国行 iPhone 拨打日版 iPhone ,日版 iPhone 可以看到界面,点击接听但无法接通,直接自动挂断。

网络环境 2:移动数据情况下
日版 iPhone 无法拨打 FaceTime ,国行 iPhone 可以拨打日版 iPhone ,跟 Wi-Fi 情况下一样,可以看到界面,点击接听无法接通,直接自动挂断。

两种情况下都无法使用,请有经验的兄弟指导下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

iPhone 的灵动岛终于要缩小了,靠的竟然是一块镜片

iPhone 16 系列发布的热度才过去不久,iPhone 17 的新卖点又悄然出现了。

在国产手机如火如荼的发布间隙,这个爆料显得毫不起眼:下一代的 iPhone 除了多了一个 Air 型号以外,iPhone 17 Pro Max 的灵动岛将进一步缩小。

其实看到这条消息时,我并没有太大的意外——因为灵动岛代代都在缩小,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当我深入了解以后,才发现这条不起眼的消息背后,藏着的是乔布斯关于手机设计的终极愿景。

超透镜,是纳米级的镜片

要说一台 iPhone 什么地方最显眼,我想除了背后的影像模组外,就要数这块屏幕上的灵动岛了。

要想缩减这块碍眼的东西,我们需要先知道这块始终以黑色面板盖住的灵动岛是怎么来的:

2017 年,iPhone X 拉开了苹果全面屏机型的序幕。

为了保证屏占比的优势,iPhone 正面的部件迎来剧烈改动,Touch ID 随着标志性的 Home 键彻底退出舞台,一块从边框上延伸进入屏幕的区域出现了——Face ID 与自拍所用的原深感摄像头系统,以及帮助手机与外界交互的距离传感器和环境光传感器都藏在其中,组成了我们熟悉的刘海。

▲ iPhone X 刘海的内部结构

到了 iPhone 14 Pro 系列上,刘海转身一变,彻底与边框分离,在屏幕中单独盘踞成一个药丸形状,并配合从软件上定制的交互界面,成为大家熟知的灵动岛。

这一次 iPhone 17 Pro Max 上灵动岛的缩小,苹果就决定对其中的「原深感摄像头系统」动刀。

这个系统中有几大关键组成部分:红外摄像头、点阵投影仪、前置摄像头、泛光感应元件以及距离传感器和环境光传感器。

发现了吗?其中有一半的元器件,都离不开一位关键先生——摄像头。

在传统的摄像头系统中,镜头依赖于纯粹的光学设计,通过弯曲抛光玻璃或塑料材料将光线曲折并聚焦至一点,传统镜头的制造工艺成熟,佳能、尼康等公司已经在此领域深耕多年,拥有庞大的镜头群与市场份额。

▲ 传统的相机镜头,主要基于光学结构设计

不过,就算传统镜头在成像质量上已经非常成熟,但它们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体积与重量。

由于传统镜头需要通过物理弯曲来聚焦光线,导致镜片结构限制了镜头的最小尺寸和重量,同时传统镜头在设计上很难实现对特定波长光的精确控制,这在需要特定光谱成像的应用中是一个挑战。

超透镜技术的出现,有可能改变这一切。

2021 年,麻省理工学院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

我们的工程师们制造出了一种可调整的「金属透镜」,它可以在不改变物理位置或形状的情况下聚焦于多个深度的物体。这种透镜不是由固体玻璃制成的,而是由一种透明的「相变」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在加热后可以重新排列其原子结构,从而改变材料与光线的相互作用方式。

超透镜的优势中,有个特性最突出:轻量、高质。

这个轻量,可不是传统光学上的「长枪大炮」与「饼干头」对比,超透镜本身尺度是纳米级别的。

用更专业的话讲,超透镜的厚度是「亚波长厚度」——当某个结构的厚度小于电磁波的波长,它就被称为亚波长厚度。

用数字举个更清晰的例子:假设一个材料的厚度是 100 纳米,而我们处理的光波波长是 500 纳米,那么这个材料的厚度就是亚波长厚度(100 纳米 < 500 纳米)。

超透镜就是在亚波长厚度的平面二维材料上设计的,通过高精度的纳米加工技术(比如电子束光刻、飞秒激光直写光刻和纳米压印技术),可以将超透镜的厚度控制在数百纳米级别,远小于传统透镜的毫米级别。

可以说,将超透镜与传统镜头放在一起,就像一枚隐形眼镜放在哈勃望远镜的旁边。

超透镜不止本身薄,它需要的工作空间也很小。

如果你有老式镜头,你一定会留意到转动对焦环时,镜头在轻微前移或后移,这是因为在传统光学设计中,镜头想要对焦不同距离的物体,需要移动镜头组之间的镜片,才能让图像清晰。

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研究实验室科学家 Tian Gu 直接表示超透镜可以依靠自身完成对焦任务:

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超透镜不用移动部件和位置,就能实现位于不同深度的重叠物体的无像差成像,可与传统的笨重的光学系统相媲美。

也就是说,超透镜通过改变入射光的相位、振幅和偏振来实现聚焦,而无需移动透镜本身的位置,相比传统光学镜头,就省下了用于对焦的镜组移动空间。

在传统镜头结构中,体积与重量的减轻,往往伴随着画质的妥协,但超透镜突破了这一限制,在急剧减轻的体积与重量下,也保持了优异的画质。

超透镜通过其纳米结构精确操控光波,能够突破传统镜头的衍射极限,并达到更高的分辨率,同时能够以单个透镜校正像差、色差等传统镜头需要大费周章才能解决的问题。此外,它还能够聚焦不同波长的光,从而提升成像质量。

不过,麻省理工大学发布的超透镜使用的是 GSST 材质制作,这种材质还不允许可见光通过,也就是说,它目前只能用于原深感摄像头系统或是背面影像模组中的 ToF 镜头。

所幸,超透镜这种可能影响光学设计的技术,也并非麻省理工大学一家在研究。

2022 年,中科院物理所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布了一项超透镜的新成果,实现了可见光频段多路复用的主动变焦超透镜。

这个超透镜则代表着另一个方向上的突破: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形态来切换焦距,并支持我们肉眼可见的光学成像。

▲ 图片来自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根据 QYResearch 发布的《Global Metalens Market Insights》报告预测,全球 Metalens(超透镜)市场预计将从 2024 年的 4184 万美元增长到 2030 年的 14 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 (CAGR) 为 79.51%,其中中国市场占据了 6.4526 亿美元,也侧面印证了这个新技术的前景。

▲ 图片来自 aluates Reports

iPhone 17 Pro Max,将成为超透镜的试验田

面对这项年轻又前沿的技术,苹果自然也不愿错过。

去年,知名爆料人郭明錤就指出苹果垂涎超透镜技术并非一两天的事情了,并已经制定了初步规划:

  1. 逐渐降低目前对塑料镜头的依赖度;
  2. 控制超透镜的生产使用成本;
  3. 最早 2026 年在 Apple Vision Pro 或后续产品中大量应用超透镜;

如果爆料信息准确,苹果显然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毕竟,如果超透镜的性能和稳定度的确可以满足民用设备要求,那么在将来,iPhone 上令人头疼的摄像头凸起就很有可能迎来转机,随之而来的就是更收放自如的机身设计、更宽裕的机身内部结构。

再看远一些,超透镜甚至在类似于 Vision Pro、爆料中的苹果眼镜等下一代个人终端中,都大有可为。

按照这种展望,iPhone 17 Pro Max 上灵动岛缩小,就是苹果为超透镜准备的第一块试验田。

不过别高兴太早,按照苹果的惯例,与灵动岛变小一起迎来的,可能是灵动岛维修价格的再次提升——要知道,目前 iPhone 15 系列灵动岛出现损坏的保外维修报价,属于「其他损坏」,价格在 4399 元至 5699 元之间,已经十分昂贵。

同时,苹果的刀法依然阶级分明,这些更改将仅适用于 iPhone 17 的 Pro Max 版本,而较小的 Pro 将保持当前的大小。

乔布斯曾提起过自己想象中的 iPhone:

我希望手机能够像一块「充满魔力的玻璃」,简洁、轻薄、没有多余的元素。

从最早 2010 年收购 PolarRose,到 2013 年收购 PrimeSense,再通过多年的内部整合优化,用 Face ID 代替 Touch ID,最终催生了现在 iPhone 的雏形——iPhone X,都是苹果追求这块魔力玻璃所做的努力。

▲ iPad 与使用 PrimeSense 3D 传感技术的 Structure Sensor

乔布斯的愿景的确没错,没有人能拒绝一块「魔力玻璃」,诸如 iPhone X、小米 MIX 等探索全面屏的手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人们欣赏那些敢于踏出第一步的创新者。

从 iPhone 4 到 iPhone 16,再从刘海到灵动岛,iPhone 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路程,终于籍由超透镜,迎来了向最终形态再迈一大步的可能。

让我有个美满旅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准备 iOS 转鸿蒙-杂谈

redr41n: 2 年 Windows Phone/Windows10 Mobile 用户,8 年 iOS 用户,目前手持 iPhone15 Pro Max ,准备转用鸿蒙 Next 。

刚看到鸿蒙 Next 出来的时候,非常有感触,因为使用过微软的手机,应用生态是新系统的最大挑战。现在靠着国家的扶持,鸿蒙生态可以说是有一定的保障,今后会集合 iOS 和安卓(本土化)的优点,值得期待。

iPhone 目前主要是几点让我不满意:信号(动车上不太行,南方隧道多)、本土化(啥也不是)、内存(由始至终都没解决相机杀后台,内存挤牙膏)。以前不愿意换安卓主要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推送服务,从而导致的内存占用大,后台运行保活等等各种副作用,统一推送联盟也是虎头蛇尾。

坐等 mate70 ,真正的软硬件一体(苹果没集成的基带)。

本土化有非常多痛点、痒点根本列举不完:九键拨号、通话录音( 2024 年了才出)、节假日闹钟等等等等,这些点不是苹果没有能力做到,而是没有本土化的动机。

iPhone 丢失对工作生活影响巨大,还有可能找回吗?

nicksors:

昨天老婆去菜市场赶集买菜,手机付款后揣在外衣兜里,一直没这方面的防范意识,招致被扒窃; 手机丢失对生活工作影响巨大,好在昨天上午丢的,有一下午时间来处理。

一、简单说下昨天的心酸处理过程:

1 ,先报警

  • 丢失手机为 iPhone15 ,价值 5000+,如果抓到小偷可能会受到民事惩罚;
  • 警察到现场带我们回警局,立案后查看天网,发现整个赶集市场大伞大蓬遮的严严实实,并且盲区众多,此路无果(刚接到警察回访问昨天到场警察处理流程是否规范,并没关注和告知这件事情的进展)。

2 ,手机卡挂失/找回

  • 两张分别为联通/移动手机卡,联通补卡好评,去了几分钟就搞定;移动因为是异地移动卡,四川省无法挂失和开机,补办异地卡后也不能用,到这里我才意识到,运营商的归属地限制是很死的,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了民生便捷我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满分 10 分移动只能得到 0.5 分。
  • 手机丢失后打电话直接关机状态,这里吐槽一下苹果的“找回功能”,显示还是一个小时前的坐标并且非常广泛,后面直接标记丢失状态,估计人家也会卖给小贩当尸体拆卸处理。

3 ,备用机上场

  • 段时间无法快速完成新机购买,因此只能使用之前淘汰的 iphone x 备用机;
  • 拿到手机卡片后,登陆手机银行确认小金库还在,遂心安。

二、心态调节

那一幕永远记得:手机丢失那一刻,老婆着急推着小黄车来到我身边,有个 50 米的距离,到我跟前那个眼泪汪的一下朝我走来,给我吓坏了,哭着说手机被扒了(后来她说那 50 米的距离走的好遥远),给我心疼的不得了。

整个事情理性占据我的大脑,整天我主要安慰她的思路有如下:

  • 世间穷人甚多,他们扒窃大概他们在世间过的不如意,反看我们成家买房,小家庭健康美好;
  • 人生是一场短暂旅途,亲人会在某个时刻离你而去,朋友也是短暂的人生交集,这次手机丢失,只能说它与你只有几个月的缘分。
  • 破财消灾。

这里说一下:1 )钱难挣屎难吃,几千块钱家庭也没那么富裕到眼睛都不眨一下; 2 )丢了东西女孩子就会很伤心哭泣。 尽量让老婆从悲伤情绪中走出来,晚上带她出去吃了烤鱼,还是闷闷不乐。

我自己已经释怀,铁定找不回来,准备 30 号发工资了就给老婆再买个手机。

老婆问我,苹果的找回功能难道就是摆设吗?其他手机会这样吗? 答曰:除非撞上车载 GPS 有卫星定位,民用手机定位不准确且依赖于移动网络,所有手机都一样。

碎碎念吧,v 友们看个乐。

iOS 18.2 上线苹果 AI 更多新功能上线!首批实测来了,iPhone 更好用了吗

iOS 18.2 的首个开发者测试版来了,这也是最接近下周正式推送的版本。

这一 beta 版本继续履行了 WWDC 2024 所推出的 Apple Intelligence「分阶段升级」的承诺,为开发者用户带来了属于苹果 AI 的四大新功能,其中就包括接入了 ChatGPT 的「更智能」的全新 Siri。

▲随 iOS 18.2 beta 版一同推出的 Apple Intelligence 新功能(图源:Perplexity)

此外,新版的 Apple Intelligence 将支持更多的地区和语言,但目前仍不支持国区。对此,苹果公司 CEO 蒂姆·库克表示「背后有非常具体的监管流程,我们正在努力推进」。

既然暂时无法上手体验,我们可以跟随 Youtube 视频网站上的数码博主 Brandon Butch 的视角,看看海外网友对于最新 Apple Intelligence 的体验和评价如何。首先来盘点一下本次苹果 AI 引人注目的四大新功能

  • Image Creation:包括 Image Playground 图像游乐场、Genmoji 生成式 AI 表情符号和 Image Wand 图像棒;
  • Visual Intelligence 视觉智能(仅 iPhone 16 系列支持);
  • 集成了 ChatGPT 的最新人工智能语音助手 Siri;
  • Apple Intelligence 加持下的 Writing Tools 写作工具更新。

除上述新功能以外,最令人的惊喜的是 ChatGPT 的深度内置。不仅 Siri,还有很多其他功能也集成了 ChatGPT。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用户无需登录 ChatGPT 的账户就可以在支持其内置的功能中使用这个插件,诚意满满。

文生图、图生图,还能草图变大作

Image Creation 是本次 Apple Intelligence 的一个重大更新。相比于 Siri 的实用属性,这个功能则更加偏向娱乐。

其中,在 Image Playground 图像游乐场中,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所给元素并融合生成几幅图像:

▲ 博主使用 Image Playground 功能生成图像

用该功能生成的图像可以切换「动漫」和「插画」两个风格,都很讨喜:

▲ 博主将生成的图像从「动漫」切换为「插画」

此外,用户还可以添加提示文本,同所选元素一起生成想要的画面,自然也可以通过文本直接生成:

▲ 博主添加了提示文本,并重新生成了一幅图像

这是以歌手 Taylor Swift 和篮球运动员 Shaquille O’Neal 为原型,使用 Image Playground 生成的 Q 版头像,可爱又有辨识度。

同属于 Image Creation 的 Genmoji 生成式 AI 表情符号则更强调社交属性。它可以通过文本描述和用户的个人形象生成专属自己的 emoji,还可以用于后续的短信聊天当中:

▲ 博主使用 Genmoji 功能创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表情

Image Wand 图像棒功能则允许用户在笔记中绘制草图,并将其加以润色和细节补充,使其变成一幅完整的,色彩结构丰富的图像。同样,用户也可以通过提示文本对生成的结果加以约束:

▲博主使用 Image Wand 功能润色了一幅草图

有意思的是,如果草图或者提示文本中出现了「人」,那么 Image Wand 将会自动忽略,只生成除「人」以外的其他部分。其中原因,也许是出于隐私保护或者伦理的考虑,也许是这个功能还不健全,我们不得而知。

可以注意到,本次更新中 Image Creation 所创造出来的图像,相比于 Apple Intelligence 刚刚发布时所使用的令无数人诟病的示例图片,在质量和观感方面都有不少提升。我们期待着它在正式发布时会变得更好。

你的智能「机械眼」

苹果公司给搭载了「相机控制」按钮的 iPhone 16 系列机型开发了全新的 Visual Intelligence 视觉智能功能。这一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进行识物,获取关于物品的更多信息,还可以提供相应的购买渠道:

▲博主使用 Visual Intelligence 识物

用户也可以直接调用 ChatGPT 对取景框中的物品进行描述:

▲博主用 ChatGPT 直接描述索尼储存卡

此外,对于建筑物一类的对象,Visual Intelligence 可以告诉你它的地理位置;对于餐厅等地点,它甚至可以为用户提供营业时间和菜单等相关信息:

▲博主使用 Visual Intelligence 识别图片中的地点

在我们日常出行和生活越来越便利的今天,Visual Intelligence 智能视觉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成为用户的智能「机械眼」,让用户通过苹果 AI 观察世界,进一步降低获取相关信息的成本,提高便利性和效率。

更聪明的 Siri 来了

回顾此前 Brandon Butch 对于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的初代 Siri 的体验,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其「智商有待提高」。

相比于 Image Playground 的娱乐属性,Siri 的升级更加实用而且「迫切」。

接入了 ChatGPT 的 2.0 版本 Siri 则可以直接基于 ChatGPT 提供的资料,对于用户的提问给出回答:

▲博主在询问 Siri,Siri 根据 ChatGPT 回答

这相当于给 Siri 接入了一个更为智能的「第二大脑」,实实在在地提高了 Siri 的「智商」。

当然,用户也可以在询问时选择是否调用 ChatGPT,甚至可以在提问中直接要求 Siri「询问 ChatGPT 并给出回答」:

▲博主要求 Siri 直接用 ChatGPT 查询当前时间

现在,即使用户的提问不够流畅,说话磕磕巴巴,Siri 也依然能够听懂并作出回应。

在众人期待许久之后,ChatGPT 与 Siri 终于「握手」。业内两大智能体的「合体」未来还会给用户带来哪些惊喜,拭目以待。

文字和画面,就在一圈之间

内置 ChatGPT 的全新写作工具 Writing Tools 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内容创作者的「灵感焦虑」。

除了可以使用「Compose」一键生成所需文案,还能用更加灵活自由的方式对 AI 生成的文本进行修改和调整以外,这款写作工具最令眼前一亮的功能是支持将用户的笔记内容归纳成几个小标签,然后转化为一幅图像。

实现方法也相当简单和优雅,在需要的文本下方轻轻画一个圆圈即可:

▲轻轻一圈,文字变成图像

如此充满想象力的交互手势,无形中也成为了提供给创意工作者用户的「灵感」之一。

好玩,但也实用

相比于许多其他 AI 行业独角兽「爆炸式」的创新速度和产出量,苹果在 AI 领域似乎总是显得有些「挤牙膏」。

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在近期的访谈表示,公司的态度更像是「试着把每一部分都做好,等准备好了再发布」。显然,这与苹果公司 CEO 蒂姆·库克「不求第一,但求最好」的理念不谋而合。

▲克雷格·费德里吉(图源:9TO5Mac)

诚然,作为地球上最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之一,苹果能够放下「首发」的包袱,依然选择「低门槛」的亲民路线,以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把 AI 功能打磨得好玩又实用,其实已经相当难得。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iPhone 17 系列最新爆料:史上最轻薄的苹果手机来了

发布仅一个月,iPhone 16 系列就宣布官方降价,这是这款新机发布以来首次官方渠道降价。

与此同时,iPhone 17 系列的话题度已经隐约起势,它可能会带来自 2017 年发布 iPhone X 以来最大的设计更新。爆料称苹果将会在 2025 年发布 iPhone 17、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 三款常规机型。

除常规机型以外,最受关注的机型非 iPhone 17 系列中「可能的」全新产品线 iPhone 17 Air/Slim 系列莫属。作为 iPhone 17 系列当之无愧的「先锋代表」,iPhone 17 全系机型的更新升级,从中可见一斑。

▲iPhone 17 Air/Slim 系列手机概念图(图源:中关村在线)

苹果公司在其推出的 iPad 和 MacBook 系列产品中,都有「Air」这条主打轻薄便携的产品线。「轻薄」大概是当代人类的猫薄荷,人们总是对这类精致趁手的数码设备毫无抵抗能力。

在智能手机界,追求轻薄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14 年,vivo 就曾发布过一款名为「X5 Max」的智能手机,宣传标语是「薄动心弦」。其厚度仅有 4.75mm,创下了业界「最轻薄智能手机」的纪录。

▲vivo X5 Max,号称「全球最薄智能手机」(图源:Perplexity)

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于「轻薄」的喜爱,奥利奥甚至推出过一款名为「奥利奥薄脆」的新品饼干。这款饼干比经典的奥利奥饼干薄 40% 左右,口感更好。

说回到 iPhone 17 Air/Slim 系列机型。根据外媒爆料,这款手机将搭载采用台积电 3nm 工艺制造的 A19 芯片,配备一块 6.6 英寸可变刷新率 ProMotion 显示屏,最高支持 120Hz 刷新率。

据传闻,A19 芯片将成为 iPhone 17 全系机型的标配。其中,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Pro Max 可能搭载性能更强的 A19 Pro。并且全系机型预计都将更新 ProMotion 显示技术,以实现更流畅的滚动和视频内容显示。屏幕尺寸方面,标准版和 Pro 版为 6.3 英寸,iPhone 17 Pro Max 则为 6.9 英寸。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17 Air/Slim 所配备的这块 OLED 屏幕内置了 TDDI(触摸和显示驱动程序集成)技术,即触摸输入和输出由同一芯片同时处理——这意味着屏幕会更薄、更高效。

▲iPhone 17 Air/Slim 使用的「尖端的」显示技术(图源:SimplyMac)

摄像方面,iPhone 17 Air/Slim 拥有一颗经过升级的 4800 万像素的后摄和一颗 2400 万像素的前摄,并集成了 Face ID。预计 iPhone 17 所有机型都将搭载这颗 2400 万像素前摄,而 iPhone 17 Pro Max 或将成为第一款配备三颗 4800 万像素镜头的 iPhone——一颗广角、一颗超广角和一颗四棱镜长焦镜头

爆料称明年至少有一款 iPhone 17 机型将配备机械可变光圈,让用户可以调整镜头光圈的大小,进而改变进光量。这意味着 iPhone 在影像创作方面的能力,又将向「更专业」迈步。

此外,得益于 Face ID 更小的金属镜头,iPhone 17 系列还将拥有更小的「灵动岛」。如果消息为真,这将是自 iPhone 14 Pro 机型以来,苹果手机灵动岛的首次变化。

▲iPhone 14 Pro 机型上的「灵动岛」(图源:Perplexity)

外观方面,消息透露 iPhone 17 Air/Slim 系列机型将会采用与以前 iPhone 明显不同的「全新设计」,并且采用铝合金而非钛合金中框,也许是为了轻量化的考虑。

▲网传的 iPhone 17 Air/Slim 系列机型外观(图源:MacRumors)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17 Air/Slim 系列将配备 8GB 的内存(RAM),分析师 Jeff Pu 指出,这表明这款手机将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不出意外,Apple Intelligence 将登上 iPhone 17 全系机型。

▲Apple Intelligence(图源:Perplexity)

另外,iPhone 17 Pro 机型可能会搭载 Wi-Fi 7 和 12GB RAM,其他机型将搭载 Wi-Fi 6E 和 8GB RAM。

Jeff Pu 还预测,iPhone 17 Air/Slim 的定位将在标准版与 Pro 版本之间,将是一款取代 Plus 型号的中端 iPhone。苹果供应链分析师郭明錤则称 iPhone 17 Air/slim 系列有望成为首批配备 Apple 设计的 5G 调制解调器的 iPhone 之一,iPhone 17 系列的其他机型将继续使用高通的调制解调器。

关于 iPhone 17 Air/Slim,大家最为关心和好奇的,就是号称「Air」或者「Slim」的它到底有多薄。外媒给出的猜测是 5mm,略厚于目前的「全球最薄智能手机」vivo X5 Max。

▲iPhone 17 Air/Slim 与 iPhone 15 Pro Max 机身厚度对比(图源:MacRumors)

如今,在各厂商智能手机集体追求堆料,打造各方面性能兼顾平衡的「水桶机」的时代,苹果可谓反其道而行之,推出 iPhone 17 Air/Slim 系列机型,靠优秀和前沿的工业设计设计来取悦和打动用户,倒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

iPhone 17 系列能否打破前辈「阶段性过渡产品」的魔咒,一举破茧成蝶?我们 2025 年见分晓。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iCloud 照片备份后下载到电脑,保存原始文件教程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很多人都会依赖 iCloud 云端储存服务来备份 照片和,要是哪天 Apple 的 iCloud 云端不够用,打算想将 iPhone 原始照片到电脑备份,那可以通过本文会教大家如何轻松将 iCloud 照片一次性下载到电脑,并确保原始文件的完整性。

不管是通过 iPhone 电脑都可以直接通过官方网页下载 iCloud 照片原始文件,通过进入后,并且登录 Apple ID 和进行双重认证。

登录后会看见管理您的文件页面,以繁体页面为例,点击「要求拷贝你的资料」。

在获取文件页面中,往下拉到底勾选「iCloud 照片」选项后,点击「继续」。

选择导出 iCloud 照片后,可以选择压缩文件分割大小,能够设置照片备份文件超过多大就会自动分卷,最小 1GB 最大 25GB,最后可点击「完成要求」。

页面就会显示正在准备打包您的文件,时间最长需要七天,甚至还会要求是否为本人发出,如打包完成就会通过 通知,就可以通过电脑下载 iCloud 打包的备份文件。

最后 iCloud 照片文件准备完成后,再次登录页面页面后,右侧就会看见文件已经准备完成,点入就能直接通过电脑将备份文件全部下载。

苹果 Vision Pro 负责人即将退休,接任者可能也是库克接班人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副总裁、资深高管 Dan Riccio(丹・里奇奥)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卸任退休,结束他在苹果长达 26 年的职业生涯。

在苹果任职期间,他曾担任硬件工程主管等重要职位,并领导了多项重大项目,包括 Vision Pro 耳机的开发和苹果汽车项目。

Riccio 的 Vision Products Group 团队,包括几千名从事头显和相关技术工作的工程师,被告知苹果硬件业务负责人 John Ternus 将接手。

此前有消息称,Ternus 将会是未来接替现任 CEO 库克的有力竞争者。

Riccio 于 1998 年 6 月加入苹果,担任产品设计总监,2012 年 8 月,他被提拔为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他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超过八年,直到 2021 年转向一个未公开的项目。

这个未公开的项目后被证实为 Vision Pro 头显。

除了 Vision Pro,Riccio 也曾向市场推出了多款热门产品,比如 AirPods、iPad Pro 和大屏 iPhone 等。

在当地时间周三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活动上,Riccio 透露他在过去五年一直寻求退休,且他在苹果的最后一天将会是星期五。他还讨论了与库克以及乔布斯一起工作时学到的领导经验。

他表示希望更多地参与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学工程项目,包括可能进行教学或开发课程材料。他还谈到了初代 iMac 的诞生,并说 iPhone X 是他最引以为豪的创造产品。

不过,Riccio 的职业生涯中也有一些失败的探索:最著名的苹果汽车,以及苹果电视机。

苹果汽车项目自 2014 年启动,历经十年却未能成功,在今年 2 月份被曝走向终结,这也意味着过往数十亿美元投资付诸东流。而在十年前,苹果超高清电视机开发计划也被曝出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实际上,Riccio 的退休计划早在 2021 年就已初见端倪。

当时,他从高级副总裁转为副总裁,并离开了苹果的核心管理团队,如今才于本月正式离开。报道称,退休后,他的副手 Mike Rockwell(迈克・罗克韦尔)将接管 Vision Products Group 的日常运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Riccio 在乔布斯时期就是苹果的关键人物,并在 2011 年库克接任 CEO 之前发挥了重要作用。彭博社认为,他的离开标志着自苹果首席设计官 Jony Ive 离开以来最大的变化之一。

Riccio 曾指出,大型科技公司之所以遭遇失败,往往源于它们对风险的过度规避,以及高层管理者对于潜在损失的过度担忧。

他强调,苹果之所以能够持续繁荣,是因为它保持了敏捷的运营模式,并赋予了高管们明确的责任和权力。在苹果,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迅速找到责任人并采取行动,而不是像其他公司那样,多个管理者互相推诿责任,寻找借口。

只是,目前摆在苹果面前的最大难题,或许是备受困扰的高管离职潮。

苹果管理团队的许多成员都已接近退休年龄。在乔布斯的延揽下,库克也是于 1998 年加入苹果公司,明年也将满 65 岁。本周,彭博社还报道称,苹果采购主管 Dan Rosckes(丹・罗斯克斯)也即将退休。

并且,自 Jony Ive 于 2019 年离职以来,苹果已有多位重要高管因各种原因离职,

例如,从 Ive 接管工业设计但于 2023 年离开的 Evans Hankey。紧随 Hankey 之后的其他人,包括 iPhone 和 Apple Watch 设计副总裁 Tang Tan 和资深工业设计师 Bart Andre。

未来几年,苹果或将经历一场高管的「大换血」,而这些改变会给苹果的产品带来怎样的影响,新鲜血液的流入能否给苹果带来新的活力,都是行业值得关注的焦点。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国庆假期,不要再拍普通照片了!

前些天,我的朋友圈被 Live Photo 刷屏了。

微信支持发布 Live Photo 后,我的社交圈立刻分成了两派:一派兴高采烈地分享生活中的动人瞬间,另一派则在感叹为什么自己发不出来,也看不了。

一时间,Live Photo 成了朋友圈里的热门话题。

其实微博很早就支持发布 Live Photo,却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从今年开始,抖音、小红书这样的当红社媒平台陆续可以发布和观看 Live Photo 后,这个功能才开始正式进入大家的视线,并随着微信这样的国民级应用的支持,真正引爆。

趁着 Live Photo 推出十周年之际,我们来聊聊这个玩意儿为什么这么招人喜欢,Live Photo 又在国庆假期中,有哪些新鲜玩法。

为什么 Live Photo 备受青睐?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有一种独特的「魔法照片」,常见于报纸、杂志或相册中。

与普通照片不同,这些照片中的人物不仅会移动、挥手,还能做出各种表情,甚至与人互动,赋予了影像一种神奇的动态生命力。

而 Live Photo 则将这种魔法般的动态照片带到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想要将「魔法照片」搬到屏幕上,手机可谓是时刻准备着——当你打开 Live Photo 模式时,相机其实已经悄然开始记录摄像头里看到的一切,并为你随时按下快门做准备。

在按下快门的瞬间,iPhone 会拍摄一张高分辨率的静态照片,并与快门前 1.5 秒和快门后 1.5 秒的影像合并,从而生成一个包含照片和短视频的动态图像文件,在相册中可以随时回顾拍摄时的动态瞬间。

这种短暂的动态呈现,赋予了每张照片更生动的情感表达,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画面中的细微动作和声音,回忆起当时的氛围和情景,仿佛重现了那个瞬间。

就像你吹灭生日蜡烛时,照片不再只是一块插着蜡烛的蛋糕,还刻录了刚刚结束许愿,缓慢睁开眼睛的你,蜡烛微微闪烁、烛光映照在脸上,轻轻一吹,火苗缓缓熄灭的过程。

每个微小的动作和情感都被完整保存,像是把记忆延展成了一个小故事。

此外,Live Photo 备受欢迎,也离不开它的生命力。

随着修图和调色软件的不断进步,许多人在拍完照片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先「修一修」,调整光影、去掉瑕疵,然后再去分享。

这种追求更美好、更理想的自己本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都希望展示最完美的一面,这种现象可以从「印象管理理论」中找到解释。

印象管理理论指出,人们会通过精心调整自己的外在形象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常常精修照片,以期展现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形象,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正面反馈。

但完美这件事,实在是太过于有距离感了——毕竟,生命的魅力或许就源于那些微小的缺憾和不完美。

当照片的原始生命力被长期修饰,就不可避免地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丧失了温暖和真实的细节,久而久之,「精装修朋友圈」、「预制朋友圈」等词汇应运而生,专门形容那些经过反复美化、缺乏真实感的照片。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对这类精心雕琢的影像感到疲惫,反而渴望那些带有真实情感和不完美的小片段,才真正能打动人心。

与静态照片不同,Live Photo 捕捉的是一个动态的瞬间——不仅仅是一帧画面,还有那一刻的动作、表情和声音。

这种动态的生命力,即使经过修改,也难以完全消失,它让照片看起来更加真实、生动。

正是这种「活」的影像,满足了人们对自然与纯粹生命力的渴望。

保持真实,但花样不少

作为 iPhone 原生相机中默认开启的功能,用户很少察觉到它的存在,只是惊喜地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照片会先播放一段内容,再定格呈现。

这是 Live Photo 的一大特点:系统会自动从这段短短几秒的影像中挑选出「最佳」瞬间,以提高成片率。

不过,系统偶尔也会翻车,选到了不合适的照片作为封面,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入相册中编辑 Live Photo,自行选择更合适的画面作为封面。

但由于手机算力的限制,iPhone 还无法将 Live Photo 中的每一张图都进行精妙的计算,这就带来了另一个好处——Live Photo 中其他帧画面没有算法的干扰,呈现出接近纯粹光学成像的效果。

也就是说,你可以借助 Live Photo,得到一张完全没有 HDR 提亮以及过度锐化的照片。

除此之外,Live Photo 在形态上,也有更多可能:在相册的左上角,有一个 Live Photo 图标,当你点开后会看到 Live Photo 的不同呈现形态。

除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帧外,还可以将画面循环播放或是来回播放,或是彻底将照片设置为一张静态图片,而其中的「长曝光」,是更具创造力的功能。

上面提到过,Live Photo 实际上记录了你按下快门前后的时间,而将这段时间中的所有画面堆叠到一起,就通过类似于「堆栈」的方法来达成长曝光的效果。

在这个效果下,你的照片中将不再是水花飞溅的一秒,而是连绵成丝绸状的水面;也不再凝固烟花瞬间的惊心动魄,而是从绽放到极致的绚烂。

不过,想要用好 Live Photo 的长曝光功能,有一个前提——你的手要稳住,否则,你得到的只是一张晃动又模糊的照片。

除了凝固时间,Live Photo 还可以在第三方软件的帮助下,开发出新的玩法。

很多时候,我们在一个场景中记录了多个瞬间,但一张张发出又影响观感,可以将多张 Live Photo 拼在一起,同时呈现给大家。

具体操作如下:

  1. 打开美图秀秀;
  2. 选择视频剪辑;
  3. 在相册中选择自己拍摄的 Live Photo;
  4. 点击开始编辑坐车的拼图标志;
  5.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拼图方案,并点击右上角的下一步;
  6. 点击右上角保存键的右边省略号,选择 Live 实况,调整参数后保存即可。

Live Photo 的背后,浓缩的是人类近两百年的探索

在今年的 Made by Google 大会上,Pixel 9 携 Gemini 登场,Google 在计算摄影之后,凭借 AI 再次引领手机影像的方向。

有了理念,才能有坚定的方向,Google 的理念很简单:

照片是回忆。

于是才有了 Reimagine 这样的功能,哪怕是顶着谣言与混乱的风险,Google 也允许你通过 AI 随意地修改照片,生成出脑海中的景物,而不是真正发生过的某时某刻。

与 Google 相比,苹果对影像相当保守,相机软件工程副总裁 Jon McCormack 在采访中说道:

苹果公司对照片的定义有自己的观点——照片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孩子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或是父母咽下的最后一口气,都是切实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

所以,在 Pixel 迅速支持 AI 生成后,苹果只是保守地让 Apple intelligence 提供一个消除功能,并且在宣传口径中,都统一为消除与主体无关的事物,而不是画面主体中某个曾经存在于你生活中的人。

Live Photo,兼具动态与真实性,正是苹果对「照片是真实」这一观点的另一种诠释。

▲ 黑客帝国中,对于真实的定义的疑问

其实在 Live Photo 的十年中,苹果以外的厂商也陆续推出了系统级别的 Live Photo,只是受制于格式、方式的不统一,还没有像 iPhone 的 Live Photo 一样广为流传。

今年,先是 OPPO Reno 12 允许用户将拍摄的 Live Photo 上传到小红书,再到微信朋友圈支持 iPhone 发布 Live Photo,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种介于照片和视频之间的媒介,借此希望与世界建立更生动的联系。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用户对影像的认知,还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推进。

最近,vivo 的产品经理韩伯啸在微博上回应了网友的提问,确认 Android 将在年底前统一支持微信发布 Live Photo,进一步打破平台壁垒,为更多用户提供动态记录的机会。

记录一个片段这件事,也许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实际上相当了不起。

从 19 世纪初,影像技术诞生开始,人类就找到了能够客观记录静态画面的方法,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才出现了价格昂贵的胶片连续拍摄静态画面来组成动态片段,直到 1997 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时,能够记录片段的魔法照片依然只存在于幻想中。

又过了近二十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才真正实现了随手拿起手机、轻轻按下快门,就能将一段时间浓缩进照片中,把魔法世界变为现实。

可以说,人们用了快两百年的时间,才推动影像走到这一步。

因此,正值国庆假期,如果你的手机支持 Live Photo,千万别浪费了它,哪怕暂时无法分享,依然可以保留这些生动的片段,为未来的自己做好回忆准备。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创新 vs 混乱:iPhone 在 AI 时代下的牙膏和迷茫_10.ylog

这是一期 荒野楼阁 WildloG 和 皮蛋漫游记 的串台节目,由我和零号、初号一起,聊聊今年 Apple 发布的新产品以及一些周边的信息,作为 设以观复x两颗皮蛋 合作的那期视频内容的一些补充。

今年 iPhone 16 系列着实挺闹心的,一方面是 Apple Intelligence 的大饼迟迟未能落地,另一方面 Camera Control 独立按键加得有点莫名其妙。但我们还是决定在深入体验和使用 iPhone 16系列之后,能够匹配我们的深度测评内容一起,跟大家聊聊今年库克又挤出来了多少牙膏?

2:03 关键词:初号「过山车」苏志斌「意料之中」零号「Ridiculous」

8:10 AirPods 4 代很值得购买,刀法也足够精准

11:01 AirPods 助听器功能的背后

17:32 中文字体字重的调整

20:11 Siri 物理意义上变快了

22:31 相机控制按键:理想很丰满,现实…….

31:53 Mac 预览和 shownotes 支持 HDR 视频的延伸和补充

36:55 色彩风格+魔改 RAW

40:44 App Intents:让系统 应用互相直接能联动

45:57 Apple Watch:9 代到 10 代减薄的背后,11 代可预期的更大显示尺寸

54:55 相机按键如果是 AI 的视觉按键成立吗?

1:00:40 加了这个按键之后到处都是混乱和矛盾

1:06:25 手机为啥(暂时)不能 edge(显示)to edge(中框)

1:12:19 什么是产品的核心体验?

1:23:34 苹果会做折叠屏吗?

1:34:00 Meta Orion 是否是比 Apple Vision Pro 更正确的验证路线

1:41:54 为什么最好的虚拟现实 AI 设备一定是眼镜?

|登场人物|

苏志斌:从业 15 年的工业设计师,车联网智能硬件企业联合创始人及产品经理

零号:两颗皮蛋的零号,前手机行业产品经理,主管运营和项目管理

初号:两颗皮蛋的初号,前手机行业产品经理,主管内容创作和出镜

|更多皮蛋|

B站@两颗皮蛋 微博@两颗皮蛋 小红书@两颗皮蛋

|拓展阅读|

录这期播客时遗漏的话,聊一聊苹果的设计团队「怎么了」

视频:设以观复 x 两颗皮蛋 联合深度解析 iPhone 16 系列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内忧外患的 Apple 与中年危机的 iPhone,表像之下是藏不住的迷茫!设以观复 vol.15|Ft.两颗皮蛋

🎥点击观看视频(两颗皮蛋版)

这是一次新的尝试。

缘起是我在自己的群里丢了一张 Apple Watch 10 对比 9 的图,本来今年不打算做视频来讲了,但是有天手欠看了眼图纸,琢磨出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感觉可以简单做期视频分享一下这些想法。于是两颗皮蛋联系我,问我是否有兴趣合作一期节目,他们来负责制作和发行的工作。本来我是不愿意的,这不是说我不愿意跟他们合作,而是一种万事都拒绝的精神状态,是抑郁症在作祟。但我不想被这病控制,我觉得需要像把自己推去东北跟汉洋他们出去走一圈那样,先答应下来,逼自己往外走。毕竟不需要我自己来制作的话,我也轻松了一大截。于是就答应了。

大致的过程就是我们各自写稿,然后整合在一起,再约个时间过去录制。这次合作的整个过程相对还是蛮舒服的,虽然发布阶段因为 B站 的流程复杂而出了点插曲,但总体还是挺庆幸自己踏出了这一步的。

🎥点击观看视频(设以观复版 YouTube)

🎥点击观看视频(设以观复版 B站)

这期《设以观复》是第一次尝试合作的方式来制作,但依然是按照主线的标准来制作的,不是番外篇。其中我的分析那部份的文稿和插图是我自己制作的,视频整体的策划、录制、剪辑、校对、包装等工作都是由两颗皮蛋的团队完成的。

在此感谢他们 4 位的工作!

与此同时,我们还做了一期播客串台的节目,一鱼两吃,双倍更新:

🎵Vol64.畅聊 iPhone16 系列:24 年的库克挤出来多少牙膏?

🎵创新 vs 混乱:iPhone 在 AI 时代下的牙膏和迷茫_10.ylog

🎵内忧外患:苹果设计的中年危机_11.ylog

回看这三个内容还是觉得自己很多地方没做好,只能是下次改进了。

我用 iPhone 16 拍了一周,亮点和槽点都在这儿了

随着 iPhone 16 的发售,人们最关心的不再是暂时不能落地的 AI,而是它最直接可见的亮点——影像。

升级的 4800 万超广角、跃升到 5 倍的长焦,到新鲜的相机控制按键与摄影风格调色盘,这些在发布会上吊足了胃口的功能,它们实际表现究竟如何?

在使用了近一周后,我对 iPhone 16 的影像系统有了新的看法,并总结了这份评价,帮你快速了解参数之外的真实表现与背后隐藏的问题。

巧而不工的按键

相机控制按键,是这代 iPhone 上最引人注目的更新之一。

这颗按键由一块玻璃、一个压力感应器与一个机械结构组成,提供了一种与触摸屏操作完全不同的交互方式。

它的设计与功能,我不再赘述,早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表达过对这颗按键的怀疑,果然,新鲜感褪去后,我几乎放弃了使用它拍摄。

原因很简单——苹果试图将过多功能塞到一个按键上,尽管科技集成度很高,但实际使用起来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畅。

哪怕这颗按键有多种交互方式,但它的操作区域和电源键差不多大,这就意味着用户的手指必须在这样狭小的边框上完成一项项包括焦距调整等功能的精细操作。

就像是用一把精致的小镊子去完成雕刻大理石雕像的工作。

并且,当 iPhone 处于熄屏状态时,按键无法直接唤醒相机,反而需要先点亮屏幕,在效率追求上,甚至不如 Action button,让原本期待的快速唤醒多了一丝阻塞感;

既然不适合作为首选交互方式,那么它能否从其他角度,帮忙解决一些用户在使用相机时曾经遇到的痛点?

比如,水下拍摄。

曾经的 iPhone 虽然具备 IP68 防水,但触屏功能会在水下失效,无法再通过屏幕拍照或是启停录制视频。

现在,在相机控制按键的帮助下,iPhone 在水中依然可以唤醒相机并触发快门,但无法通过滑动来进行更多的相机控制。

除了水下使用,第三方摄影 app 对它的支持如何?原相机可不是大家的唯一选择。

为了测试它的兼容性,我测试了最常用的创作 app——Blackmagic Cam,在打开 app 后,使用快门按键,并没有触发快门操作,而是直接跳转回了系统原生相机,我常用的仿胶片软件 Dazz 相机也是同样的情况。

看来,想要真正将这颗集轻按、重按与滑动为一体的按键用好,对于第三方 app 也是种挑战。

在使用过程中,它的位置也让我如鲠在喉——无论你是横着握还是竖着拿,这个按键都不在顺手的位置:横握时,右手不是会挡住部分屏幕,就是按键位置太远难以触及;竖握时,大拇指的滑动范围受限,如果将手向下进一步调整姿势,又增加了手机跌落的风险。

最后,在我精心完成构图,横平竖直四平八稳后,重按这颗按键拍摄的话,手指的力会传导到机身上,导致机身晃动,构图被破坏,只能后期再处理。

所以,这颗按键更适合作为屏幕不方便使用时的补充方案,而不是代替掉屏幕,成为 iPhone 影像的默认首选。

最后,这颗按键几乎没有可维修性,根据微博博主 @楼斌 Robin 的拆解来看,相机控制按键是通过焊接将键帽与内侧的金属衬板固定在一起,只能进行破坏性拆解。

也就是说,所以如果这颗按键损坏,可能只能进行整机更换,价格会超过大家的想象。

▲ 图片来自微博博主 @楼斌 Robin

据苹果描述,在稍后落地的 Apple Intelligence 中与影像有关的功能将会由相机控制键唤醒,并且将会为它加上对焦的功能。

我放个小小的预言,对焦功能将会以类似相机半按的形式出现在相机控制键上,通过保持轻按来对焦。

超广角与长焦,进化与困境

在这代 iPhone 上,影像系统再次迎来升级与统一,但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影像系统的失衡。

在写主摄的时候,我曾总结过:

镜头一旦超出人眼聚焦范围,会直接导致照片中元素太多,杂乱元素充斥了这个画面,主体变得不明显,最后结果,就是显得广角主摄很难用。

而超广角面临着相同的问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边缘的畸变,除了狭隘空间中的迫不得已,我真的很少主动用到这颗镜头。

▲ iPhone 16 Pro 超广角镜头拍摄

尽管如此,我对这颗超广角镜头的升级,依旧很感兴趣,因为它真正大展拳脚的场景,是微距。

当你将手机距离被摄体过近时,取景器的左下角就会亮起微距图标,此时,虽然手机焦距没有变化,但超广角镜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接管了成像。

也就是说,当你超过其他摄像头的最近对焦距离限制后,调用的都是超广角镜头并放大到相应的倍数,来保持焦距的一致。

那么,升级了 4800 万像素的 iPhone 16 Pro,表现到底如何?

我用 iPhone 16 Pro 以及 iPhone 15 Pro 的微距功能探寻了人们习以为常,但难以注意的细微之处——眼睛。

▲ iPhone 16 Pro 微距 / iPhone 15 Pro 微距

放大来看,升级了 4800 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成像解析力的确比上一代有了轻微进步,虹膜组织清晰可见,但肉眼观感上,并没有出现质变。

看完了细微之处,我们再将目光转向远处。

在 iPhone 15 Pro Max 上,苹果少有地提起了自己的落地技术,用一块四棱镜,将镜头光路延长,最终将长焦升级到了 5 倍。

今年,这颗四棱镜结构的 5 倍长焦也出现在 iPhone 16 Pro 的机身上,Pro 与 Pro Max 的焦段再次统一,3 倍长焦正式成为历史。

先说结论,这颗长焦没问题,但苹果的影像系统已经真正成为了瘸子。

首先,我用 iPhone 15 Pro 的 5 倍拍摄了一张照片与 iPhone 16 Pro 的原生 5 倍进行对比。

▲ iPhone 16 Pro 原生 5 倍 / iPhone 15 Pro 裁切 5 倍

放大图片来看,iPhone 16 Pro 的原生 5 倍长焦有着更好的解析力,建筑外立面的玻璃能清楚看到分隔处,而 iPhone 15 Pro 的裁切 5 倍就稍微逊色了。

5 倍胜负已分,那么,我们曾经习惯的 3 倍呢?

▲ iPhone 16 Pro 裁切 3 倍 / iPhone 15 Pro 原生 3 倍 / iPhone 13 Pro Max 原生 3 倍

由于 iPhone 16 Pro 的长焦为 5 倍,所以 3 倍为 1 倍主摄裁切而成,放大以后的画质已经处于崩坏边缘,而 iPhone 15 Pro 则来到了自己的舒适区。

在传统摄影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大量用户数据的积累,24mm 到 70mm 的焦段已经成为了标准,覆盖了日常大多数拍摄需求。

▲ iPhone 16 Pro 50mm 拍摄

在之前的 iPhone 机型中,苹果通过 24mm 主摄的融合变焦,巧妙地涵盖了 24mm、28mm、35mm 和 50mm 的焦段,并用 3 倍的 77mm 长焦来补足,从而覆盖了完整的标准焦段。

▲ iPhone 16 Pro 24mm 拍摄

但在 iPhone 16 Pro 上,3 倍长焦的消失,导致 2 倍到 5 倍之间的焦段完全由主摄裁切完成,50mm-120mm 的焦段成像失去了质量保证。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 3 倍焦段下,iPhone 16 Pro 的成像质量甚至不如 iPhone 13 Pro Max。

▲ iPhone 16 Pro 120mm 拍摄

对苹果而言,焦段的延展是技术进步的象征,但对用户而言,反而失去了常用焦段的质量保证,以及选择的余地。

前置锐化减轻

不过在 iPhone 16 上,我们终于看到了锐化情况的改善。

为了测试这一代 iPhone 的锐化情况,我们邀请同事在同样的机位、同样姿势拍摄了多组样片,并进行对比。

▲ iPhone 16 Pro 前置摄像头 / iPhone 15 Pro 前置摄像头

可以看到,相比 iPhone 15 Pro,使用 iPhone 16 Pro 前置摄像头拍摄的照片中,在保留皮肤纹理的基础上,过度锐化的现象的确改善了不少。

摄影风格——调色平权

新的摄影风格与调色盘,是我心目中 iPhone 16 Pro 最强大的更新。

数码时代以来,调色软件有两个开山立派的角色——Adobe 与达芬奇。

它们带来了诸如曲线、色阶等经典调色工具,成为行业标准,并广泛影响了其他软件的设计。但是,这也带来了较高的入门门槛与陡峭的学习曲线。

调色,并且将颜色调好看这件事,一直是专业人士的特权。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调色软件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许多移动端应用仍然沿用了传统调色工具的思路和操作逻辑,使得调色过程依然复杂,普通用户难以轻松掌握。

现在,苹果打算通过摄影风格的更新改变这个现状,通过两个步骤,将调色的权利普及到每个用户手上。

第一步,苹果试图帮你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

从头建立调色风格是成本相当高的事情,其难度更甚于学习调色的具体操作,所以苹果先以自己的色彩理解,打造了一系列设计好的风格。

当你首次打开相机时,iPhone 16 会引导你选择自己拍摄的四张照片,自动生成四宫格,并在你左右滑动屏幕时向你展示这些设计好的调色风格,以便你直观地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种。

第二步,苹果将更大的控制权交给你,帮助你进行个性化调整。

苹果简化了原本复杂的调色参数,将其变为一个直观的调色盘。你不需要再去理解每个参数名词的意思,也不需要知道它们决定了画面的什么元素,只需要用手指在调色盘上滑动,就可以找到喜欢的效果。

这两步走完,你已经在 iPhone 的帮助下,在色彩美学的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调色风格,从此每一张照片都会呈现你更喜欢的效果。

作为对比,在传统的调色模式下,如果我要将这张图片调整成整体偏向柔和的暖色调,需要在 Lightroom 中进行一系列的曝光、曲线、HSL 与色调分离调整,才能达成目的。

而在 iPhone 新的摄影风格与调色盘的共同配合下,我只需要简单的两步,就可以将照片调整为这样的暖色风格:

  1. 将摄影风格选为「玫瑰金」;
  2. 通过手指滑动,将调色盘参数调整为:色调 -30、颜色 25、调色盘 100

在使用的一周中,调色盘已经成为我必备的拍照工具了,拍出来的照片几乎不用再通过专业的修图软件,就可以调整出我喜欢的风格。

▲ 使用 iPhone 16 Pro 摄影风格拍摄的照片

当然,在拍摄中,你也可以随时更改风格效果:

同时,摄影风格与调色盘在处理你的照片时,还进一步优化了算法,将人物与环境进行多层分隔,对你的肤色进行保护性渲染。

也就是说,无论你在调色盘上用多大的力度调色,都不会破坏照片中人物肤色的和谐与真实。

在使用中,我也尝试了两套不同的预设,分别配置给风景与人像,供大家使用:

1. 人像调色

  • 选择摄影风格中的「飘渺」;
  • 打开调色盘,通过手指挪动,将参数调整到色调 75、颜色 -15、调色盘 100;
  • 在这个预设下,你将得到一个呈现低对比度的画面,并且得益于新的皮肤引擎,同时肤色会自然地偏向冷白色。

2. 风景调色

  • 选择摄影风格中的「自然」;
  • 打开调色盘,将参数调整到色调 -70、颜色 50、调色盘 100;
  • 在这个预设下,你将脱离 iPhone 的白开水风格,得到一个呈现自然光影、色彩浓郁的画面。

我非常喜欢这个功能,但这个功能越好,我对苹果的怨言就越大——还是刀法。

我将 iPhone 16 Pro 拍摄的照片通过 Airdrop 传到 iPhone 15 Pro 上,发现升级了 iOS 18 的 iPhone 15 Pro,依然可以使用新的摄影风格和调色盘处理 iPhone 16 Pro 拍摄的照片,但对于 iPhone 15 Pro 自己拍摄的照片,新的调色功能则无法使用。

反过来,如果你从旧 iPhone 换成 iPhone 16 系列手机,也没有办法用新的调色系统处理旧 iPhone 的照片。

也就是说,苹果通过系统层面识别照片的拍摄设备,并附加了一层硬件锁,只有 iPhone 16 系列拍摄的照片,才可以使用新的摄影风格与调色盘。

这一刀,直接将整个 iPhone 家族的调色系统分割开来,并将长期并存。

甜点般的 4K 慢动作

据消息称,在 iPhone 16 Pro 上,主摄从 IMX803 升级到了 IMX903。

这次迭代对于静态画质的影响并不大,但视频得到了史诗级提升——慢动作视频规格从 1080P 提升到了 4K 120 帧,肉眼可见的画质提升,清晰度变化让人惊艳。

但当真正用起来,我才意识到苹果的刀法。

当你进入相机的慢动作模式并选择 4K 分辨率时,你会发现焦段选择只剩下 1 倍和 2 倍,也就是说,4K 120 帧慢动作只能使用主摄拍摄。

刚刚有提到,主摄的 24mm 和 2 倍的 50mm 虽然是常用焦段,可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多数拍摄需求,但对于依赖 iPhone 进行创作的用户来说,主摄与另外两颗镜头的规格不统一,会对前后期工作流制造不少的麻烦。

有的朋友会说,并不是每个人都用 iPhone 创作,大多数用户只是记录一下生活。

没错,但即便是在生活记录中,哪怕使用最常见的 H.265 编码,4K 120 帧慢动作每分钟的文件大小也在 740MB 左右,是 1080P 240 帧规格的 1.5 倍。

再考虑到等价金子的苹果内存,使用这个规格记录生活,性价比并不高。

作为生产力工具不够通用,记录生活又太过昂贵,4K 120 帧更像是一口甜点,充满诱惑,但吃不饱。

想吃更多?你只能等等 iPhone 17 系列。

不起眼的小细节

在使用 iPhone 15 Pro 扫街创作时,我常常选择拍摄 ProRaw 格式照片,以获取更大的后期空间。

但是,在抓拍时,iPhone 15 Pro 的快门延迟偶尔会让我错过决定性瞬间,并且拖累了我的连拍速度,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在使用了一周左右,我发现 iPhone 16 Pro 在快门延迟上的表现好了很多。

▲ iPhone 16 Pro 拍摄的 Raw 格式照片

得益于 iPhone 16 Pro 上升级的 IMX903 主摄能够以前代两倍的速度读取数据,48MP ProRAW 照片的快门几乎没有等待时间。

此外,A18 Pro 芯片的图像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能够更快地处理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使得在拍摄高动态范围或快速移动的物体时,反应更加敏捷、流畅。

除了快门延迟的降低,还有图片格式的悄然更改。

在 HDR 的文章中,我曾写过 iOS 18 支持识别 ISO Gain Map 的消息,这意味着 iPhone 与 Android 手机的照片以 HDR 显示可以互通。

而关键,就在于照片格式。

之前广泛使用的 JPG 图片格式,仅支持 8 位色深,无法充分表示 HDR 图像的广色域和更高的亮度范围,在 iPhone 16 Pro 上,苹果使用了 JPEG-XL 格式,可以将 HDR 显示文件嵌入其中,让支持的设备都可以正确读取这张照片的亮度该如何显示,照片终于迎来跨平台跨厂商地正确显示 HDR 亮度的希望。

此外,JPEG-XL 能够比传统 JPEG 文件减少 30-50% 的文件大小,同时支持无损和有损压缩,并兼具透明度、动画支持和向后兼容性,使其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在线传输、图像存储和高品质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大大提升了传输速度和存储效率。

总结

我可以看出,苹果正在努力让 iPhone 向一个专业的生产力工具靠拢,并引导更多的人使用 iPhone 创造,无论是 4K120 帧的甜品体验,或是帮助用户更轻松调色的摄影风格,都在印证这一点。

但当你开始欣赏这些功能时,就会发现苹果明明可以做得更多,却遮遮掩掩地,总是差一点。

究其原因,手机早已过了那个大跨步前进的时期,哪怕苹果想提供更专业更强大的功能,也不敢一次性把技术储备都给了,不然下一代给什么?

不够顺手的相机控制按键和显得不平衡的影像系统,就是苹果为了探索 iPhone 的未来做出的新尝试。

这个时期的苹果,正处于谨慎又迷茫的交织中,而 iPhone 16 系列,就是这种交织下的产物。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苹果还是应该造汽车

1994 年,苹果推出了旗下第一款数码相机 Quick Take 100,这是一款由柯达设计,日本 Chinon 公司生产的数码相机。

多数人看到这款产品的第一直觉可能就是「这玩意是山寨货吧?除了苹果 logo,根本看不出一点儿果味」,以及「什么?柯达不是因为坚守胶卷市场,错失数码相机市场才破产的吗?」。

其实 1994 年的时候,乔布斯已经离开苹果好几年了,当时他的精力主要在皮克斯动画公司和 NeXT 软件公司上,而当时的苹果正在风雨飘摇前夕,柯达则已经开始了对数码相机的尝试,以及当时胶卷依旧卖得很好。

后来的事情对于大家就耳熟能详了,1996 年乔布斯重回苹果,扶大厦于将倾,柯达沉醉于「卖胶卷相机、卖胶卷,冲洗胶卷,打印照片」的商业闭环而轻视数码相机最终惨淡收场宣布破产。

2024 年,iPhone 16 系列发布前夕,中文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个消息:因为苹果和腾讯针对小程序游戏内绕过 App Store 支付系统充值的行为产生分歧,iPhone 16 系列或许不支持微信。苹果希望腾讯堵住绕开 App Store 支付的路子,因为这样苹果就会少收 30% 的充值抽成。

当然,苹果和腾讯撕破脸的几率微乎其微,在中国,微信和 iPhone 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不会闹得两败俱伤。

然后就是 iPhone 16 系列的发布,一方面这依旧是硬件层面最好的 iPhone,以及是开启苹果 AI 时代的 iPhone,当然现在还不太能用得到那些 AI 功能;另一方面消费者已经对换机兴趣不大,尤其是 iPhone 15 Pro 系列的用户,换机很难得到体验的明显提升。

再往前几个月,关于苹果最大的消息就是苹果内部宣布放弃造车计划,10 年时间,100 亿美元的投入化为乌有,原造车团队重新分流,主要流向 AI 领域的研发。

iPhone 曾经改变了世界,苹果现在只能改变 iPhone

从 2007 年初代 iPhone 发布以来,17 年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变化是由手机硬件厂商、操作系统提供商、3G&4G&5G 网络基础设施,万千大小互联网公司和数十亿智能手机用户的共同努力所推动的。

我们的购物、出行、餐饮、支付和家居等等生活方式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苹果的付出和收益都名列前茅。

但再迟钝的人也已经感觉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故事在几年前已经讲完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有些被互联网过度改造了,我们很多人对手机的依赖也超过了健康的范畴,人们开始反思是否花了太多精力在屏幕上。

也有一些痕迹证明这些,比如微信的更新频率越来越低了,新功能越来越少,这几年淘宝的功能更新更是丝毫不会让人注意到,而人们也不那么着急换手机,2 年前的手机如今依旧流畅,拍照依旧能打,越来越贵的旗舰机固然惊艳,但手上的也还好用。

也就是说,iPhone 在这场移动互联网改变物理世界的大变革中确实居功至伟,依靠 iPhone+iOS+App Store 的商业模式,苹果赚取了智能手机行业里绝大多数的利润,有的时候甚至赚取了超过行业 100% 的利润,因为还有不少手机品牌出现了亏损。

但是纵观 iPhone X 之后的 iPhone,实际上能够给人带来显著体验提升的更新只有 2 个:120Hz 刷新率屏幕和 3X 或者 5X 长焦镜头的加入。

硬要算的话,换 Type-C 接口也算。

然而,这些都是在 Android 阵营早已出现的特性。

另外,这几年几乎所有 iOS 的更新都是锦上添花,用户对 iOS 的要求已经变成了「少点 bug,多点续航」。

真正有新意的,外界期待的 AI 能力,还是借道 OpenAI 的 ChatGPT 实现的。

许多不看财报数据的人可能会吃惊于苹果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源自「服务」,也就是包含了 App Store 抽成,和 Apple Care+ 和 Apple Music 等订阅服务的收入,刚刚过去的 2024 财年第三季度,苹果来自「服务」的收入为 242.1 亿美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 212.1 亿美元大涨 30 亿美元,占比本季度 857.8 亿美元的 28% 之多,另外 iPhone 硬件收入为 376.78 亿美元,二者叠加,就是苹果季度总收入的近乎 3/4。

另外约 1/4 收入由 Mac、iPad 和手表耳机配件组成,这就是苹果目前营收的基本格局。

iOS 封闭生态,iPhone 的良好体验,App Store 应用生态和衍生订阅服务,构成了可能是历史上最佳的商业模式,这种可以说滴水不漏的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 iPhone 本身。

因此,苹果最重要的工作其实就是让已经有 iPhone 的人继续用 iPhone,让没有用 iPhone 的人用上 iPhone,一旦用户数据沉淀在 iOS 和 App Store 体系,并且搭配成了 iPhone、iPad、Mac、Apple Watch 和 AirPods 等硬件和 Apple ID 生态之后,用户脱离生态的成本就会大幅提高。

这一切的核心和载体,就是 iPhone。

只要人类还需要手机,苹果的基业就不会倒塌。

但是如前面所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的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是青铜乃至黑铁时代,iPhone 曾经改变了世界,苹果现在只能改变 iPhone。

乔布斯为何做 iPhone?

答案在《乔布斯传》里,很简单。

在 iPod 业务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乔布斯敏锐地觉察到手机的威胁和弊端,当他看到手机开始带摄像头的时候,就预感到数码相机危矣,那么当手机内置音乐播放器的话,那 iPod 也很快岌岌可危。

至于手机的弊端,那就相当明显了,在乔布斯和苹果同僚看来,当时的手机都是垃圾,他们想要一部自己想用的手机。

于是,就有了 iPhone,以及 iPhone OS。

然后在 iPhone 3G 上搭载了 App Store,到 iPhone 4 上,iPhone OS 改名 iOS,至此,我们熟悉的三件套齐了。

看起来苹果现在的地基建成于 2008 年,但我们其实也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

比如说 1985 年,乔布斯被逐出苹果之后创立了 NeXT 软件公司,这并不算乔布斯成功的创业经历,因为这家公司并没有卖出多少电脑,但是他们开发的操作系统 NeXTStep 影响深远,是第一个基于 Unix 又易用的图形操作系统,也可以看作是 Mac OS X 的前身,以及 iPhone OS 和 iOS 的老祖。

一脉相承。

这是乔布斯为何能做 iPhone。

苹果为什么不造车?

上半年写《小米造车,就是小米最佳的投资方式》时,我们就对比过小米为何造车成功,而苹果为何不造车。

主要原因是小米本质上是一家制造业公司,本身追求广品类大覆盖高性价比,对高利润率没有执念,所以能够投身到低利润率的新造车运动当中,因为造车就是最大的制造业,哪怕是 BBA 和保时捷,利润率也不高。

但是苹果并不是一家制造业公司,它没有工厂,硬件溢价高,服务收入和利润率更是高得离谱。

还是以 2024 财年第三季度为例,苹果营收 857.8 亿美元,净利润 214.5 亿美元,净利润率高达 25%。

作为对比,宝马和奔驰的净利润率一般低于 10%。

并且,资本市场对于汽车企业的市盈率或者市销率都给得很低。

苹果看不到「以 10 万美元的价格每年卖出千万辆的汽车,并且每辆汽车还赚两三万美元」的可能,也没法接受以制造业利润率的方式去赚钱,因为这样极有可能会拉低利润率和市盈率。

类似的,当人习惯了以互联网行业利润率去赚钱的方式之后,就看不上搞硬件卖硬件赚钱的方式了。

毕竟几个设计师加几个程序员做出一个游戏新皮肤,就能让无数人充值一个又一个 648 元,而一款硬件想要赚 648 元可就太难太难了。

这是出于财务上的考虑,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也许苹果内部有很多人想造出一辆划时代的车,但董事会或许只想看到漂亮的财务报表。

不过关于苹果为什么不造车,也可能是苹果还没找到在硬件之外,依靠服务赚钱的路径。

BBA 等车企靠各种硬件预埋,然后付费解锁赚钱,比如什么远程开空调,开通座椅加热,解锁后轮转向,都得给钱。

但这种赚钱方式太不优雅了。

汽车上使用软件也是一个矛盾,一方面智能座舱概念大行其道,汽车内部的屏幕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开车需要专注还是法规要求,即便辅助驾驶功能日渐成熟。

在一辆苹果汽车的车机里装上 iPadOS,然后让司机搓屏幕打游戏?

还是做出一辆完全自动驾驶的苹果汽车,用户付费订阅自动驾驶功能?

前者像是在开玩笑,后者脱离了苹果核心的盈利模式,除非让自动驾驶汽车里的乘客搓车机屏幕打游戏。

那么乘客为什么不直接搓 iPad 呢?

苹果还是应该造车

2007 年的时候,诺基亚在手机市场的市占率接近 40%,正值巅峰,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的。

当 iPhone 发布的时候,其实也只有少部分人看好这款产品,更多人正如诺基亚或者黑莓认为的那样,iPhone 不够耐摔,没有实体键盘,输入效率也不够高……..

如果以职业经理人视角来看,当时 iPod 业务蒸蒸日上,足以让苹果成为一家活得滋润的公司,完全没必要去蹚浑水挑战诺基亚这个巨人。

正如苹果权衡一番,发现「iPhone+iOS+App Store」的商业模式天衣无缝,完全不必另起炉灶造车一样。

前段时间硅谷有一场大讨论,创业加速器和投资公司 Y Combinator 创始人 Paul Graham 写了一篇《Founder Mode(创始人模式)》,指出当下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的弊端,公司想要成就一番伟业,那么就需要「创始人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创始人的直接参与和对公司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控,而非简单的授权和放权。讨论的起因是 Airbnb 创始人 Brian Chesky 的一次演讲,他曾尝试招聘优秀的管理者,通过层级分明的放权来进行公司管理,最终问题越来越多,直到他开始全权接手,公司才重回正轨。

Paul Graham 自然会拿乔布斯作为「创始人模式」的正面案例,来说明具有使命感的创始人是如何不拘一格,忽略层级来带领一家企业改变世界。

如果是「创始人模式」,而非「职业经理人模式」,苹果造车的结局或许有所不同。

乔布斯在决定做 iPhone 的时候,还没有 App Store 的设想,自然也就没有对于苹果超高净利润率的期待。也就是说,创始人往往不会像 CFO 那样拿着计算器精心摆弄数字寻找最优美的排列组合。

创始人更看重愿景,并且坚持实现愿景。

▲特斯拉发电和储能构想

当马斯克接替乔布斯,成为硅谷商业偶像之后,没有人会怀疑「汽车」就是下一个被改变,然后改变世界的品类,这一点很容易预见到,特斯拉、 Google 和苹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尝试把汽车改造成未来的样子。

只不过特斯拉是最成功的那一家,在能源形式、工程制造和自动驾驶等等诸多层面驱动了这场变局,Google 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自动驾驶,这符合 Google 的一贯作风:依靠代码改变物理世界。

至于苹果做到何种程度我们知之甚少,一些蛛丝马迹告诉我们,苹果一开始雄心勃勃,愿景远大,想要打造一辆没有方向盘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但内外现实都不允许这么做;然后又退而求其次,决定做自动驾驶技术,但不一定生产汽车;也有消息说苹果曾接近收购特斯拉,在特斯拉还被称为汽车界的苹果时。

美国可靠信源媒体凑齐的信息基本上就是,每隔两三年,苹果造车团队就会经历一两次更换负责人,以及方向调整,在伟大构想和残酷现实之间左右横跳,合作伙伴也遍布了传统汽车品牌,但最终就是没有一辆属于 Apple Car 问世。

在这一点上,特斯拉就显得坚定且现实,有「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的愿景,也有分阶段实施的「秘密宏图」来指引方向,确定节点,虽然我们经常看到特斯拉新车和新技术发布和交付的跳票,但在方向问题上,特斯拉还没有出现反复。

比如 2006 年马斯克发布的第一章秘密宏图计划是这样的:

  • 制造跑车
  • 用挣到的钱生产价格实惠的车
  • 再用挣到的钱生产价格更实惠的车
  • 在做到上述各项的同时,还提供零排放发电选项

所以我们看到了 Roadster 跑车、Model S/X,Model 3/Y,以及 Solar City 这些特斯拉曾经做成的事情。

2016 年马斯克发布第二章秘密宏图的时候,具体目标就变成储能、自动驾驶技术和 RoboTaxi 等等,也就是特斯拉正在做的事情。

我们可以说马斯克是一个网络乐子人,是说一套做一套的 cheater,但不能否认他是一个有着清晰目标并且坚定执行的实干家。

从国内汽车厂商纷纷跟进大型压铸机,到把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切换到「端到端」,就足以证明,特斯拉做到了引领行业,进而有望改变世界。

如果说特斯拉证明了,投身造车的正确性,那么华为和小米,则证明了造车也未必有恰当时间一说,以及造车过程中的挫折虽是必然但也不可怕。

小米 SU7 出现之前,看好小米造车寥寥无几,主要原因基本上都是说现在市场上太多新能源品牌,一个新手号直接进入淘汰赛硬刚各种满级号,不是找死吗?

结果小米几天就把一整年的产能卖完了。

问界刚开始的 M5 和 M7,平平无奇,销量堪忧,顶着华为的光环也没能大卖,但华为和问界迅速改进,M7 改款加量减价,加上 M9 直接突入高端,让问界销量和均价都双双名列新势力前列。

总而言之,放弃当然可以有无数个理由;但是成功总是源于坚持。

我们不能为了类比,而智力偷懒地把现在「iPhone 硬件+iOS 封闭系统+App Store 抽成」的模式比喻成柯达「胶片相机+胶卷+授权冲印店」的模式,毕竟我们还看不到 XR 等设备颠覆智能手机的可能,但数码相机对于胶片相机的取代是能够遇见的,即便苹果 Quick Take 100 发布的时候,拍照素质在如今看来一塌糊涂,根本没法和胶片画质相提并论。

但如今 30% 的 App Store 抽成,已经面临诸多挑战和质疑,甚至在部分地区部分情形下被推翻了。

无论是从未来主义者对于汽车智能座舱的看好,人类会花更多时间在汽车里,产品经理也会想方设法把我们留在汽车座舱里;还是 Top Gear 主持人杰瑞米・克拉克森这样的老白男油车党认为电动车就像家用电器一样无趣,其实都在说一点,汽车会和手机抢用户时间。

还有就是开头所说的,手机改造世界的任务基本完成了,改造手机意义已经不大,但另一个可能改变世界的物种,被改变得还远远不够,这就是苹果还是应该造车的理由。

在命运的塑料大棚里,每棵被喷了过多农药的白菜心中,都曾经有一个成为无公害有机蔬菜的梦想。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苹果可还有设计哲学?从 iPhone 16 到 Mac,解构三十年苹果设计演变_9.ylog

在 iPhone 16 发布之际,盘点了手机/Mac等产品线的外形演变史,设计哲学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产品理念、技术实力、组织架构也在决定着产品的外形。

03:30 – iPhone 16 设计解析:为什么「胶囊」形状摄像头和新增的按钮是在扶持 Vision Pro?为什么这一代的标准版大概率畅销?

手机设计盘点:为什么说「从 iPhone X 开始,手机的最终形态已经被确定了?」科幻电影中的「黑石」如何影响了 iPhone?

33:30 – 解构 Apple 历代产品设计:从 Mac/Watch 等产品线的外形变化背后,我们看到苹果的变化。Ive 在 2019 年的离去标志苹果设计的黄金年代结束了吗?为什么新一代的设计语言,藏在 HomePod、AirPods Max 和 Vision Pro 的 3D 编织材料里?

本期节目是和 脑放电波 的串台,推荐关注;也是脑放电波 Apple “Privilege”(苹果“特权”)系列的新一期节目,本系列旨在围绕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商业策略,剖析其在产品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隐私(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种种“特权”,帮助你深入理解全球第一市值公司背后的故事,相关节目:苹果供应链迷思 / 苹果广告底层逻辑 / iPhone 15 和它的前任们 / 苹果零售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本期节目的感受与看法。

|登场人物|

  • 主播:托马斯白 – 脑放电波主播,资深科技营销人,前XR创业公司CMO,科技媒体特约作者,养生爱好者; Nixon – 脑放电波主播,XR产品经理,前科技媒体记者,养生爱好者
  • 嘉宾:苏志斌SUiTHiNK – 资深工业设计师,电子行业产品经理,科技企业联合创始人,个人播客 荒野楼阁 WildloG
  • 剪辑制作:Kari,柒

节目中用到的音乐:来自 monkeyman535 的 90’s Rock Style,地址 freesound.org;来自 kjartan_abel 的 Berlin Town,地址 freesound.org;基于 CC BY 4.0 DEED 使用

|拓展阅读|

苏志斌讲解iPhone”无边泳池”及灵动岛苏志斌讲解iPhone 12、我们的标题模仿了李楠的文章 iPhone 可有设计哲学?

脑放电波往期节目精选(搜索关键词可收听)

脑放电波是一档关注科技前沿、品牌营销和个人成长的谈话类节目。每期带给您一个有趣有据的话题,帮您在信息严重过载的现代世界小幅自我迭代。您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或者其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脑放电波”找到并关注。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