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国庆假期,不要再拍普通照片了!

前些天,我的朋友圈被 Live Photo 刷屏了。

微信支持发布 Live Photo 后,我的社交圈立刻分成了两派:一派兴高采烈地分享生活中的动人瞬间,另一派则在感叹为什么自己发不出来,也看不了。

一时间,Live Photo 成了朋友圈里的热门话题。

其实微博很早就支持发布 Live Photo,却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从今年开始,抖音、小红书这样的当红社媒平台陆续可以发布和观看 Live Photo 后,这个功能才开始正式进入大家的视线,并随着微信这样的国民级应用的支持,真正引爆。

趁着 Live Photo 推出十周年之际,我们来聊聊这个玩意儿为什么这么招人喜欢,Live Photo 又在国庆假期中,有哪些新鲜玩法。

为什么 Live Photo 备受青睐?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有一种独特的「魔法照片」,常见于报纸、杂志或相册中。

与普通照片不同,这些照片中的人物不仅会移动、挥手,还能做出各种表情,甚至与人互动,赋予了影像一种神奇的动态生命力。

而 Live Photo 则将这种魔法般的动态照片带到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想要将「魔法照片」搬到屏幕上,手机可谓是时刻准备着——当你打开 Live Photo 模式时,相机其实已经悄然开始记录摄像头里看到的一切,并为你随时按下快门做准备。

在按下快门的瞬间,iPhone 会拍摄一张高分辨率的静态照片,并与快门前 1.5 秒和快门后 1.5 秒的影像合并,从而生成一个包含照片和短视频的动态图像文件,在相册中可以随时回顾拍摄时的动态瞬间。

这种短暂的动态呈现,赋予了每张照片更生动的情感表达,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画面中的细微动作和声音,回忆起当时的氛围和情景,仿佛重现了那个瞬间。

就像你吹灭生日蜡烛时,照片不再只是一块插着蜡烛的蛋糕,还刻录了刚刚结束许愿,缓慢睁开眼睛的你,蜡烛微微闪烁、烛光映照在脸上,轻轻一吹,火苗缓缓熄灭的过程。

每个微小的动作和情感都被完整保存,像是把记忆延展成了一个小故事。

此外,Live Photo 备受欢迎,也离不开它的生命力。

随着修图和调色软件的不断进步,许多人在拍完照片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先「修一修」,调整光影、去掉瑕疵,然后再去分享。

这种追求更美好、更理想的自己本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都希望展示最完美的一面,这种现象可以从「印象管理理论」中找到解释。

印象管理理论指出,人们会通过精心调整自己的外在形象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常常精修照片,以期展现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形象,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正面反馈。

但完美这件事,实在是太过于有距离感了——毕竟,生命的魅力或许就源于那些微小的缺憾和不完美。

当照片的原始生命力被长期修饰,就不可避免地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丧失了温暖和真实的细节,久而久之,「精装修朋友圈」、「预制朋友圈」等词汇应运而生,专门形容那些经过反复美化、缺乏真实感的照片。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对这类精心雕琢的影像感到疲惫,反而渴望那些带有真实情感和不完美的小片段,才真正能打动人心。

与静态照片不同,Live Photo 捕捉的是一个动态的瞬间——不仅仅是一帧画面,还有那一刻的动作、表情和声音。

这种动态的生命力,即使经过修改,也难以完全消失,它让照片看起来更加真实、生动。

正是这种「活」的影像,满足了人们对自然与纯粹生命力的渴望。

保持真实,但花样不少

作为 iPhone 原生相机中默认开启的功能,用户很少察觉到它的存在,只是惊喜地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照片会先播放一段内容,再定格呈现。

这是 Live Photo 的一大特点:系统会自动从这段短短几秒的影像中挑选出「最佳」瞬间,以提高成片率。

不过,系统偶尔也会翻车,选到了不合适的照片作为封面,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入相册中编辑 Live Photo,自行选择更合适的画面作为封面。

但由于手机算力的限制,iPhone 还无法将 Live Photo 中的每一张图都进行精妙的计算,这就带来了另一个好处——Live Photo 中其他帧画面没有算法的干扰,呈现出接近纯粹光学成像的效果。

也就是说,你可以借助 Live Photo,得到一张完全没有 HDR 提亮以及过度锐化的照片。

除此之外,Live Photo 在形态上,也有更多可能:在相册的左上角,有一个 Live Photo 图标,当你点开后会看到 Live Photo 的不同呈现形态。

除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帧外,还可以将画面循环播放或是来回播放,或是彻底将照片设置为一张静态图片,而其中的「长曝光」,是更具创造力的功能。

上面提到过,Live Photo 实际上记录了你按下快门前后的时间,而将这段时间中的所有画面堆叠到一起,就通过类似于「堆栈」的方法来达成长曝光的效果。

在这个效果下,你的照片中将不再是水花飞溅的一秒,而是连绵成丝绸状的水面;也不再凝固烟花瞬间的惊心动魄,而是从绽放到极致的绚烂。

不过,想要用好 Live Photo 的长曝光功能,有一个前提——你的手要稳住,否则,你得到的只是一张晃动又模糊的照片。

除了凝固时间,Live Photo 还可以在第三方软件的帮助下,开发出新的玩法。

很多时候,我们在一个场景中记录了多个瞬间,但一张张发出又影响观感,可以将多张 Live Photo 拼在一起,同时呈现给大家。

具体操作如下:

  1. 打开美图秀秀;
  2. 选择视频剪辑;
  3. 在相册中选择自己拍摄的 Live Photo;
  4. 点击开始编辑坐车的拼图标志;
  5.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拼图方案,并点击右上角的下一步;
  6. 点击右上角保存键的右边省略号,选择 Live 实况,调整参数后保存即可。

Live Photo 的背后,浓缩的是人类近两百年的探索

在今年的 Made by Google 大会上,Pixel 9 携 Gemini 登场,Google 在计算摄影之后,凭借 AI 再次引领手机影像的方向。

有了理念,才能有坚定的方向,Google 的理念很简单:

照片是回忆。

于是才有了 Reimagine 这样的功能,哪怕是顶着谣言与混乱的风险,Google 也允许你通过 AI 随意地修改照片,生成出脑海中的景物,而不是真正发生过的某时某刻。

与 Google 相比,苹果对影像相当保守,相机软件工程副总裁 Jon McCormack 在采访中说道:

苹果公司对照片的定义有自己的观点——照片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孩子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或是父母咽下的最后一口气,都是切实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

所以,在 Pixel 迅速支持 AI 生成后,苹果只是保守地让 Apple intelligence 提供一个消除功能,并且在宣传口径中,都统一为消除与主体无关的事物,而不是画面主体中某个曾经存在于你生活中的人。

Live Photo,兼具动态与真实性,正是苹果对「照片是真实」这一观点的另一种诠释。

▲ 黑客帝国中,对于真实的定义的疑问

其实在 Live Photo 的十年中,苹果以外的厂商也陆续推出了系统级别的 Live Photo,只是受制于格式、方式的不统一,还没有像 iPhone 的 Live Photo 一样广为流传。

今年,先是 OPPO Reno 12 允许用户将拍摄的 Live Photo 上传到小红书,再到微信朋友圈支持 iPhone 发布 Live Photo,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种介于照片和视频之间的媒介,借此希望与世界建立更生动的联系。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用户对影像的认知,还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推进。

最近,vivo 的产品经理韩伯啸在微博上回应了网友的提问,确认 Android 将在年底前统一支持微信发布 Live Photo,进一步打破平台壁垒,为更多用户提供动态记录的机会。

记录一个片段这件事,也许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实际上相当了不起。

从 19 世纪初,影像技术诞生开始,人类就找到了能够客观记录静态画面的方法,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才出现了价格昂贵的胶片连续拍摄静态画面来组成动态片段,直到 1997 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时,能够记录片段的魔法照片依然只存在于幻想中。

又过了近二十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才真正实现了随手拿起手机、轻轻按下快门,就能将一段时间浓缩进照片中,把魔法世界变为现实。

可以说,人们用了快两百年的时间,才推动影像走到这一步。

因此,正值国庆假期,如果你的手机支持 Live Photo,千万别浪费了它,哪怕暂时无法分享,依然可以保留这些生动的片段,为未来的自己做好回忆准备。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正在一点点发生转变的三十六岁

虽然已经对自己的年龄不太有感知了,但今年却因为前段时间的一系列事情,而感受到了一股力量在推动着某些事情前进。那是一股巨大的浪潮,一股将会被历史记录的洪流,而我隐隐蹭到一些浪花,感受到了来自三十六岁的礼物:转变的推力。

最开始是从去年八月开始接触 AI 创作,短短半年时间,到今年二月就明显感受到了巨大的进步。如果说前面几年的各种什么元宇宙元年、AR/VR 元年、Web3 元年都还只是一波波热钱推动的热闹的话,那么这一波 AIGC 所带来的冲击,已经不是元年这种概念了。它已经直接冲到了我们的面前,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拓展到各种方面。我向来都是技术进步派,这种变化让我感到兴奋,比起担心、忧虑,我更加希望参与其中,拥抱这一切的变化。

然后,是在一段很长时间令我感到厌烦但必须处理的各种工作之后,突然收到了来自熊小默苏兆阳的邀请函!他们的线下展终于要开了!先和筱烨商量了一下,得到她的支持后,我果断买了去上海的飞机票,奔赴一处让我得以喘息的「他处」。

我太需要一次「离开」了!

逃离这些令我感到厌烦的、繁复的文书工作,以获得片刻自由呼吸。尤其这是一次我期待已久的见面,与这两位朋友时隔一年的见面,与他们的展览以及这些艺术家们的见面,以及与他们的作品的见面,一次让我可以从世俗中抽离,与自己的见面。

第三晚,回深圳前去现场 say bye,却遇到了启发我做视频的 Flypig
作品代有强烈私人情绪的林洽
多年观众和网友,前锤子产品经理,杰里开
新认识的朋友,很棒的小泽zz6

看到大家都在认真地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这非常打动我。

其实在 2015 年的下半年那几个月,我做过一个叫做《搭讪》的设计采访栏目,一共做了七期,采访了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设计师。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就搁置了。大概从前年开始吧,我就隐隐希望把这件事再拾起来。尤其在看到《拍照的人》第一集播出后,更加刺激了我要把这件事重新拾起来的想法。

我要把设计师们和产品的故事挖出来,用纪录片的方式。

左起:苏兆阳、熊小默、苏志斌
第一晚留到最后的人:熊小默、苏兆阳、akira 以及所有参展艺术家和朋友们
全画幅相机取景器里的苏志斌和熊小默
苏兆阳送的非卖品:《拍照的人》泡泡骚

结束后我们一起去吃饭,期间我问熊小默为什么想做这件事,他说他要歌颂摄影,不是精英化的摄影师身份或者某些作品,而是摄影这个行为以及那些一直在拍照的人。我说这很动人,因为我也一直想做这件事。

我今年要重新开始做这件事。

正好二月初的时候,迪龙找我聊,关于传播他和曾德钧老师搁置了十年但正在重新制作的那一对特殊的音响。他们最开始只是想写一篇文章,但我建议,应该是一条视频,一条记录了你们共同的作品以及你们的采访的纪录片。于是,这件事终于有了一个开始的契机。

郑冬平和他的设计师们在讨论设计方案
郑冬平办公室一角

从上海回来后的第一个周一,我去见了刚重组了公司和工作、生活的郑冬平。他把上善设计的工业设计业务解散了,专心在现在的小家电新品牌上,原本的上善收缩成一家品牌设计公司。我跟他说了我想做这个纪录片系列的想法,我想以他为开始,做第一条片子。

他答应了,他的合伙人也觉得很有意义。

即刻公司的大门,可见即刻和小宇宙的logo
来过小宇宙录音室的主播们
相当专业的小宇宙录音室

在上海的第二天,在雨医生和 Kael 的带领下,参观了即刻。

很羡慕这样有活力的年轻人的公司,并不是说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环境轻松的意思,而是觉得他们有想法就立刻执行的环境,非常激励人。他们告诉我,原本这些位置是空的,但大家因为对这些事情有兴趣,就主动投入精力来做。

我喜欢这种活法。

雨医生一直在向我发出录播客的邀请,她和 Kael 都是我的观众,总说我这样的内容在互联网上独此一家,很难得。前一晚,熊小默和苏兆阳也是这么说我的视频。独特才是最重要的,不存在所有人都喜欢的东西。这也是我所赞赏的。我还有一个理论,是关于把两个领域结合在一起做到自己独门独院的工作才是最好的状态。只是,我目前还不知道可以用播客聊什么。

我想,我也会开始做播客的,但还需要一个契机。

左起:苏志斌、yoga、显卡

同样在进行工作和生活转变的,还有 yoga 和显卡的B站频道

两人终于彻底脱离音乐老师的身份,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运营频道上来。我为他们的选择感到高兴,不是因为离开或转移,而是他们明白自己要什么,找到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正在努力付出和尝试。这是最珍贵的!

他们接下来想做的事情,多少也和我想做的方向有不少重叠。这可能就是奇妙之处,当我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事情居然都这么慢慢地靠拢过来了。更妙的是,事情还把朋友们互相串起来了。我希望能串得顺利和成功,这样才不枉费这些认真的人们如此热爱生活。

头一回有品牌方主动给我的合作打分,是索尼

我的想法甚至引起了另一些朋友的关注,开始问我,这个项目有没有品牌冠名。

虽然事情还八字没一撇,但我很开心有这么多人在支持我。这让我想起以前在一些书和文章里看到的一个说法:如果你想要一个东西或者想做一件事情,不应该藏在心里,而是大方地告诉所有人,这会让更多的机会和帮助向你靠拢,也能驱使你更有动力地去完成。

我其实一直是一个「怀孕没坐稳就不敢说出来」的个性。因此,一直都是默默独自完成一些事情之后,才和大家分享。但也许最近这些事情就是在驱使我,要做出一些改变。

同时还穿插了雷雨的闭社风波!

突如其来的闭社通知!
紧急召开的跨度达二十届人的会议
没停止过的群内讨论和时空联动

很难想象,国内还有哪一个大学社团能够这样。一个二十多年的学生话剧社团的新人旧人为了一个团体的存亡,一起跨时空地想办法解决生存问题!

本着不干扰和信任的原则而默默关心社团的老鬼们,在存亡之际,一起发挥大家各自在社会里打拼的经验,组织会议、了解问题、梳理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组织新的人事关系,推动社团改革,确保延续和发展。

话剧人的魂呐!

筱烨送我的生日礼物:给我平时吸眼泪的手帕
vendor 的咖啡师拍的我
杠杠镜头里的我,大家说显得很乖巧

今晚用在 coffee venodr 写博客的方式过生日,让杠杠帮我拍了两张照片记录一下,快到九点的时候还送了我今天的最后一块蛋糕做生日蛋糕。

面对这两周的经历,我该说什么呢?

“ 地球还是蛮不错的!我应该还能再住 60 年吧!”

用三星Galaxy S20拍照

到今天为止刚好使用了三星S20手机整整一周,在上一篇快速问答里我说过我觉得S20手机拍照跟S10比没太大区别,直到最近发现了新增的那颗6400w像素镜头的打开方法。

S20与S10都是三颗摄像头,其中S10的1600W像素的超广角变成了1200W像素,1200W像素的广角一样(不确定光圈是否一样),而S10的1200W像素长焦镜头换成了6400W像素的长焦镜头。今天主要说这颗镜头。

手动开启这颗镜头的方法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b5d30f87-efd9-4fa7-8095-ac7a23dc7d1b/20200327_230502.jpg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96f549fb-df42-45e5-ba31-0c8b3e927b35/20200327_230434.jpg

打开相机app,自动模式下软件顶端有个相片比例的按钮,点下去后最左端有个64MP的选项,选这个就可以直接用这颗镜头

关于这颗6400万像素镜头有几点要知道:

  1. 默认情况是不开的,可以用上述方法手动选择,某些场景会触发程序选择这颗镜头。
  2. >1倍变焦时可能会触发这颗镜头,根据官网描述,S20与S20+都是“混合变焦”,我的理解就是用6400w像素进行裁剪,只有ultra这款手机写了10倍光学变焦,这个从拆机视频里也可以确认。
  3. <1倍变焦时应该触发的是超广角那颗镜头,这里就不讨论了。
  4. 画面比较杂乱复杂的时候可能会提示你选择这颗镜头。
  5. 官网页面介绍说这颗镜头是长焦镜头,但实际上与1200w主镜头视角相当。
  6. 手动选择这颗镜头后,相机app界面上的变焦按钮消失了,但仍然可以使用双指在取景屏幕上进行缩放变焦,其实也就是裁剪画面而已。
  7. 这颗镜头自动模式下拍一张相片的文件体积大约13~14MB,相片分辨率为9248X6936。
  8. 使用这颗镜头时无法连拍。
  9. 可以选择保存RAW格式相片,但仅专业模式下才可以保存,专业模式下无法单独选择这颗镜头。
  10. 选择这颗镜头后无法套滤镜拍摄,也无法拍摄动图。

素质如何?

我自己觉得相当够用,看下面两张图,上面一张是原图,下面一张是局部放大,都做了缩图,原始文件太大了,其余没做任何处理。也可以下载原图自己看。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23cfa32e-c4fe-46aa-8a73-225d27b3518e/20200323_142645.jpg

原始文件链接

更多相片

这几天一直使用这颗镜头拍,还是有些问题,主要有两个:

  1. 不能连拍,尤其是街头抓拍,需要更多的运气;
  2. 可能是现在软件的优化问题,目前不管什么模式下点击快门都会有很大的延迟,非常困扰,拍静态还好,稍微运动一点的就无法判断到底该何时按下快门,有时候你感觉要按了,但其实已经晚了。

下面的相片都有后处理。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bb5a3198-cad1-41bd-b737-0e3636e13ee5/FIMO_1585225583591.jpg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0f187876-24de-4da2-a730-c68f1bd8f096/FIMO_1584977700815.jpg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0e891461-330a-40b1-afac-fcfbfd1f12e0/FIMO_1584977712793.jpg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3223e1a1-94e0-4387-be0a-bc5480ad29e0/FIMO_1584979468744.jpg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9e573b38-1585-4fbd-905d-4ca49b4596bd/FIMO_1584979482250.jpg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98a8be13-6244-4b64-9e68-3f807f132722/FIMO_158522572592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