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骁龙芯片轻薄本一周体验:性能华丽蜕变,AI 功能亮眼

笔记本,特别是轻薄本,其实可以称为一种天生「自带矛盾属性」的产品:

  • 形态必须轻薄便携
  • 续航必须持久耐用
  • 性能必须称手够用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一个「不可能三角」,为此必须有所妥协。

于是,我们看到的传统轻薄本,大多都能优秀地控制重量和厚度,较好地延长电池续航,但性能往往要作出牺牲,导致这类产品被贴上「美丽不抗揍」的标签。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事情,过去二十年里,微软已经带领着 Windows 向这个不可能任务冲锋了好几次,但效果依旧不尽如人意。

直到 2024 年,在 Gen AI 和芯片制程崛起的浪潮中,我们看到了一批搭载骁龙 X Elite 芯片的 AIPC 上市,荣耀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就是其中之一。

深度体验骁龙芯片的笔记本电脑后,我隐隐觉得,这个「不可能三角」已开始发生变化。

不一样的芯片,更好的体验

好轻。

这就是我把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从箱中取出后的第一印象。

我之前使用的是一款 13 英寸的轻薄笔记本,但在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面前,重量完全相形见绌。

而打开电脑,我的双眼完全被这块 3120 x 2080 高像素屏幕吸引,颜色饱满而通透,观感用「心旷神怡」来形容最好不过。

但很快我又不禁担心,这么轻薄的机身,想必电池容量不会很大,能支撑这块一眼就很「高能」的大屏幕吗?

以及这颗在 PC 产品中有点陌生的骁龙芯片,真的可靠吗?

实践出真知,我把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当作工作的主力机器,发现这台机器给我的答案早已不是「能不能用」的问题,而是更高维度的「好不好用」。

日常,我每天都需要完成早报的写作,过程会打开 20-30 个 Chrome 浏览器标签来找新闻,需要挂着飞书、企业微信等工作应用,还会用到美图秀秀、剪映等工具进行媒体素材的编辑。

而在进行了 6 个小时的早报写作之后,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还会剩余大约 40% 的电量,几乎一整天高强度工作都不需要插电源。

这种在 PC 轻薄本上少见的长续航,正是源于骁龙 X Elite 的低功耗。

如果说传统 x86 电脑是传统燃油轿车,那么骁龙 X Elite 就是以全新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的新能源车型,更注重功效和性能的平衡,在相应的层级,也能提供绝对领先的日常性能。

常规的 Windows 笔记本,在我平时开这么多 Chrome 浏览器标签页的情况下,风扇早就已经狂转,而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也只是温热。

也因良好的功耗控制,搭载骁龙 X Elite 的笔记本不需要和传统笔记本一样,只有外接电源才能解锁完整的性能释放,而是随时随地都能满血运行,这也源于 X Elite 采用了全新的技术架构,为 PC 行业开创了新的可能性。

这也是为什么包括 Magic Book Art 14 骁龙版在内的骁龙 X Elite 笔记本都能做得更轻薄,依靠骁龙在移动端的积累,芯片的集成度更高,在保证持续性能输出的同时,功效绝活儿一骑绝尘,更省电、更清凉自然不需要靠大电池堆续航,所以能省下不少机身空间。

如果说能效是骁龙平台的一贯优势,那么性能上的突破, 则是骁龙 X Elite 带来的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的惊喜。

我尝试使用原生开发的 Davinci Resolve 剪辑一个 2 小时的 4K 视频片段,剪辑、调色都非常流畅,时间轴预览也是「指哪打哪」。

至于应用兼容性的问题,不少海内外的日常应用都推出了原生支持骁龙 X Elite 的版本,此外骁龙 X Elite 也能实现很高效的转译,使用起来和传统 Windows 笔记本无异。

所以在使用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的过程中,我经常忘记自己在使用一款和以往有所不同的笔记本,只是单纯感觉到,这个笔记本真的「好用」。

但高通的目标不仅仅只是给常规的笔记本打造一颗「好用」的芯片,而是想要开创计算设备的下一个时代。

为 AI PC 铺平道路

除了性能表现不俗的 CPU 和 GPU,骁龙 X Elite 还极具前瞻性地配备了一个领先行业的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为驱动人工智能做好准备。

强大的硬件性能打下了实现可能性的地基,厂商的开发能力和 windows 套件的搭配同样重要,荣耀和微软得以在其上建起高楼,为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配备了一套实用的 AI 工具。

比起还需要单独进入网站或者下载使用的第三方 AI 助手,YOYO 直接集成在了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的系统中,还以浮窗的形式直接常驻屏幕一侧,方便快速唤起使用。

在日常写稿的时候,我会经常参考生成式 AI 对一些产品、概念的理解,通常会更贴近消费者的视角,也比较深入浅出。

或者一些比较长的英文文章,用翻译器看太麻烦,机翻也不通顺,直接让 YOYO 看完之后提供中文基本信息摘要效率更高。

除了 YOYO 智能助手,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还配备了一个智能工作台,其中的「魔法 AI 会议」功能,堪称开会神器。

即使是多人发言的访谈类场景,魔法 AI 会议也能分辨出不同的发言人,并进行转文字。

当然,在会议之后,也能对会议内容进行快速的文字摘要。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点是,这个摘要并非单纯输出总结,还会在每一个议题后,附上相关的原话进行参考。

魔法 AI 会议的能力不仅限于智能生成会议内容,还能直接在底层优化会议效果。

作为一款为移动办公设计的笔记本,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已经考虑到了用户在户外远程会议的可能性,基于骁龙 X Elite 的底层基础,设备自带 AI 双向降噪功能,不仅会对用户自己的语音进行 AI 智能处理,也会优化对方的语音。

而除了荣耀的 AI 套件,骁龙 X Elite 作为微软亲自认证的 AI PC 芯片,Windows 11 也为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提供更多 AI 功能。

「影随人动」就是其中之一。即使开会或者视频通话的过程中人动设备不动,也能实现自动追踪,始终让用户处于取景框中心。

骁龙 X Elite 强大的 AI 性能,还能助力用户在设备本地快速进行图片智能处理,不仅能自动抠图,也能用于消除画面中的元素,速度和效果都有点超出预期。

2024 年,所有的厂商都在绞尽脑汁,如何让 AI 和产品进行有机结合,AI PC 就是计算机行业正在探索的未来。

理想中的 AI PC,应该能调用在线和端侧的 AI 能力:云端的 AI 提供更丰富的生成式内容,而本地的 AI 更加重要,在设备端直接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体验。

武装了高速神经引擎的骁龙 X Elite,正是为了驱动端侧 AI 而生,也就是提前为 AI PC 的愿景铺平了道路。

骁龙 PC 元年,也是 AIPC 元年

2017 年,高通将骁龙 835 芯片带到了电脑上,联合微软和设备厂商,推出了多款骁龙芯笔记本,希望能成为桌面计算领域的搅局者。但因为尚属 Windows on Snapdragon 品类的发展早期,生态、应用、用户基础等都处于初期,当时的骁龙本并没有发挥其全部优势,无法真正满足更高要求的桌面计算性能。

随着高通在端侧计算领域不断发力,加之 AI 时代的到来,2023 年,高通正式推出了全新的骁龙 X Elite,采用完全自研的 Oryon CPU,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到我手上的这个骁龙 X Elite 芯片,一扫过去性能羸弱的阴霾,完全将 Arm 高效的能耗比优势发挥出来,还能转译大部份未适配日常软件。

可以说,曾经的骁龙本,我们或许会纠结它是否「足够可靠」,担心兼容或者性能问题,体验不能算上佳,最后只能把它放在「第二设备」的位置,主要用于外出等少数场合,而难堪主力机的大用。

而骁龙 X Elite 加持的设备,轻度、中度的使用场景完全如鱼得水,能覆盖大部份人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足够成为用户的主力首选设备。

骁龙芯片对 AI 的强力支持,则打通了设备的上限,设备不仅能顺利完成任务,更能又好又快做好工作。即使从未接触过 AI 的用户,也能很快上手骁龙本中的智能工具。

骁龙 X Elite 不是为一种「颠覆性」AI 设备而生的处理器,它更像是在对的时间为我们熟悉的设备形态进行一次全新赋能,就像 YOYO 对 AI PC 的定义:融合了先进人工智能的高性能个人电脑。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骁龙 X Elite 笔记本是否就是「AI PC」的标准答案,但凭借强大的性能基础、易用的 AI 体验,加之骁龙自家的跨端技术组合,这款设备为行业展示了更多可能,并真正惠及更多人,在 AI 时代,让 PC 焕发了新生。

在几年后我们回过头,会发现 2024 年可能就是骁龙 PC 的元年,也是 AIPC 的元年。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舱驾一体,中央超算,至尊版骁龙汽车平台想把汽车的未来「集中」起来

在《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中,玩家想要打出高额伤害,就需要积攒「棍势」,然后打出重击,但「棍势」不是凭空获得,需要玩家在游戏里命中攻击,蓄力和闪身才能获得。

老话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俗话说就是「开大得先积攒能量」。

今年的高通骁龙峰会 2024 就有一种高通攒出了四段「棍势」然后打出的感觉,首日的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发布足够炸场,性能飙升;汽车平台则首次成为骁龙峰会的重磅主题之一,第一天刚说完「Snapdragon Everywhere」,次日就推出了全新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 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让骁龙越跑越快,跑向无处不在。

一言蔽之,高通对汽车市场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同时当下汽车市场的变局,刚好让高通再遇良机,就像当年高通随着功能手机转向智能手机的历史转变而成为科技巨头那样。

一芯双平台,高通的野心不止座舱

自骁龙汽车 602A 平台和骁龙汽车 820A 平台(也就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骁龙座舱平台)开始,高通开始进入并站稳汽车车机领域,当时智能座舱概念还不清晰,大多采用 Android 系统的车机还可以被认作是一个对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更高的车载平板。

稍微关注这一年来汽车发布会的人就会明显感知到,骁龙 8295 出现在发布会上的频率越来越高,而这是骁龙第四代的座舱产品,它就像骁龙 8 系移动芯片出现在手机发布会的一样。

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一种智能联网设备,不管是座舱的影音娱乐设备,还是诸多舒适性配置,都有赖于强大的座舱芯片来驱动座舱内的数个屏幕,数十个扬声器。

在安全稳定可靠之外,座舱系统的流畅与否亦是汽车产品力的重要指标,而座舱芯片是否强大,直接关系到座舱系统的流畅度。

如此背景下,在座舱芯片上已然处于领先位置的高通,推出了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来支持先进的数字化体验。

骁龙 8 至尊版移动芯片依靠高通自研的 Oryon CPU 架构实现了相比于上代产品巨大的性能飞跃,超大核的主频更是达到了移动芯片未曾触及的 4.32GHz 。同样的,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 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也采用了一样的高通 Oryon CPU 架构,相较于上一代产品,实现了 3 倍的 CPU 性能提升,同样的,GPU 性能也实现了 3 倍的性能提升,而 Hexagon NPU 实现的 AI 性能提升则高达 12 倍。

之所以把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 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放在一起说,是因为这两个平台可以分开,汽车厂商可以用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打造顶级的座舱体验,也可以用 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实现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也可以在同一块 SoC 上同时运行数字座舱和智能驾驶功能。

所以作为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的两个组成部分(另外两个部分是骁龙汽车智联平台和骁龙车对云服务),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 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当然,强大依然是这两个平台的第一标签,以骁龙至尊版座舱平台为例,Oryon CPU 架构能够支持多个虚拟环境和多样化的跨域应用,因为座舱系统往往会同时运行多个应用,比如导航、娱乐和通信,并且都处于台前常驻,而 Oryon CPU 架构能够保证多个应用程序同时流畅且无延迟的运行。

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中集成的 Hexagon NPU 是各模块中性能提升最多的,AI 算力是前代骁龙 8295 的 12 倍,这意味着它能够在本地处理数十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而不必等云端大模型的反馈。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经常有新手司机问汽车屏幕上的故障灯或者故障警报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这种事儿问大语言模型就行了,一些大语言模型会根据车辆维修手册进行训练,AI 助手会检索和解读这些故障灯和故障警报的意思,给出处理和维修建议。

相信不少人也注意到了,以往汽车里面也就两个屏幕,仪表屏和中控屏,但是现在汽车里面的屏幕数量正在飞速增加,除了基础的仪表屏和中控屏,还有副驾屏,后排娱乐屏;如果是 6 座车,很可能后排娱乐屏就得配四个,说不定还有投影大屏和扶手处的小控制屏,数量多之外,分辨率都从 1080P 奔着 4K、8K 的趋势去了。

不光是分辨率高了,现在汽车座舱系统的动效也越来越炫酷,能上 3D 动效就不用 2D,能高帧率动画就不搞 PPT 动画,不光一个屏幕动,所有屏幕都在动,甚至在今年骁龙峰会上,做游戏和游戏引擎的 EPIC 也来登台了,以后的座舱系统,还会用到虚幻引擎来做渲染,好看是好看了,芯片压力大啊。

比屏幕更多的是扬声器,现在国产新能源卷配置,20 多万的车,也配 20 多个扬声器,加上座舱内语音交互频率高,但是乘客很可能有几个,而且座舱内放音乐,座舱外还有路噪风噪,也对声音的处理提出了挑战。

综上要求,一般车机芯片看了都要罢工,不过既然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号称强大,不光是要搞定上面的挑战,也要给未来留出冗余。

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 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配备面向汽车应用设计的 Adreno GPU,拥有独立于 NPU 的专用图形处理器,前面说的 3D 动效和界面,还有高帧率高分辨率实时光追游戏等等都没问题。

而新平台中负责将内容传输到车辆屏幕的显示处理单元(DPU)能够支持 16 个 4K 像素的屏幕,也能混合处理不同层级和类型的数据,包括视频、图形渲染以及摄像头内容,让各种信息有序连贯呈现。

全新座舱平台支持分区音频体验,通过定位乘客的车内位置,并根据座位了解乘客需求,让车内的每个人都拥有自己专属的工作或娱乐区域。另外,新平台专用的 AI 音频处理器能够让座舱系统在各种语言、方言和背景噪音中进行高级唤醒词检测。

如果说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的进化,是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座舱平台领域的领先地位,那么 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则是高通的野心所在:智能座舱在手,再图智能驾驶。

和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支持如此多的屏幕类似,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也支持超过 40 个传感器,包括车外多个 1600 万像素的摄像头,以及面向乘客的 360 度全景红外摄像头,并利用神经网络实现这些传感器数据的低级别融合(指原始数据的融合,优点是数据噪声小,缺点是数据量大),然后对物体和轨迹进行稳定性检测、分类和预测。

智能驾驶的难点之一在于车辆行驶的情况极其复杂,黑夜环境、逆光环境和雨雪雾天气会影响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感知,所以 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特别支持多模态传感器数据流,提升不同外部条件之下的图像效果,另外,手机相机有 HDR 功能,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也有高动态范围的曝光设置来应对复杂光照环境,清晰识别物体、标识和车道标记。

激光雷达抗干扰能力强,但是获得的点云数据分辨率不够高,当然,激光雷达也朝着高分辨传感器的方向快速发展,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采用了异构架构,也配有专用的处理器,能够处理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或更低级别的数据,并实现与同一 SoC 上其他传感器的低级别融合,而不会将数据集中在单个内核中进行高负载处理。

之前有不少博主分享过「哨兵模式」的优点和烦恼,比如能够持续记录车辆环境信息,对一些恶意划车、意外剐蹭的情况留下证据追责,但是这个模式耗电量着实不小,开一天就是五六度电,在公共停车场长开的话,相当于每月要花近 100 元电费来订阅这个服务,并且还会影响车辆续航。

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有希望让这个功能变得又省心又省电,因为它的设计可以将智能电源管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平衡功耗,实现始终在线的低功耗安全监测。

另外,自特斯拉 FSD V12 版本把端到端推到行业台前,目前业界主流智驾方案都已经或者即将迁移到这个高效但神秘的技术路线当中。对于 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来说,支持端到端架构是必然的,更重要的是,给端到端以及其他智驾路线留出安全冗余:内置的安全岛控制器和硬件架构可以实现隔离和无干扰运行;主控制域的 TrustZone 则被用于专门管理一些关键变量,比如转向指令或者刹车请求。

过往已经有不少智驾厂商基于 Snapdragon Ride SoC 或者 Flex SoC 等芯片做出了智驾方案,而在这次骁龙峰会上,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厂商之一的梅赛德斯奔驰,和史上最快突破 100 万辆销量的新能源品牌理想,都宣布了将会在其未来的量产车型中采用至尊版骁龙汽车平台,这也算是这款新平台的初战告捷。

一芯不止二用,至尊版骁龙汽车平台为何能分能合?

如开头所言,骁龙攒出「棍势」并打出爆炸效果之前,已经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了,而行业变革的节奏,与之也暗暗契合。

自骁龙 602A 平台诞生,骁龙的座舱平台已历十年四代;Snapdragon Ride 平台诞生也有四年,Snapdragon Ride Flex 则是汽车行业首款同时支持数字座舱和 ADAS 的可扩展系列 SoC,提供从入门级到超级计算级别的可扩展性能。

这段时间恰好是汽车行业变革最为猛烈的十年。

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固然是趋势,但变化并非只有好处,比如在这个过程中,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越来越多,从传统的引擎控制系统、安全气囊、防抱死系统、电动助力转向、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再到智能仪表、娱乐影音系统、辅助驾驶系统;还有电动汽车上的电驱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充电系统,以及蓬勃发展的车载网关、T-BOX 和自动驾驶系统等等。

传统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大多是分布式的,多一个功能或者模块,就可能多一个电子控制单元(ECU),最终电子控制单元(ECU)数量可能达到上百个之多,然后通过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一种高速稳定串行通信协议)和 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一种低速低成本的串行通信协议)总线连接在一起。

随着 ECU 越来越多,整个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稳定,弊端逐渐显现:

  • 算力分散无法高效利用,每个控制器芯片算力都有冗余,但各自为政,效率低下
  • 线束成本及重量劣势,ECU 多意味着线束多,甚至可达 2km 长,20-30 公斤重的程度
  • 无法支持高带宽车内通信:总线负载大,容易信号丢帧,总线堵塞
  • 系统集成及 OTA 维护困难:各个 ECU 开发主要由各 Tier1 提供给主机厂,主机厂由内部团队进行集成整合,后期在线升级难度大

然后为了解决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的诸多问题,不少车企开始改进架构,进入了基于功能域控制器的架构。

所谓基于功能域控制器的架构,就是化零为整,把功能相似但分散的 ECU 功能,整合到比单个 ECU 更强的硬件平台上,称为「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 Unit,DCU)。

平台化、高集成度、高性能和良好的兼容性,以及丰富的硬件接口资源以及强大的软件功能特性,让域控制器能够独挡多面,简化了电子电气架构,也降低了开发和制造成本。

一般而言,域控制器主要有五种:动力域(Power Train)、底盘域(Chassis)、车身域(Body/Comfort)、座舱域(Cockpit/Infotainment)、自动驾驶域(ADAS)。

也有汽车企业会进一步集中域控制器,整合成「车控域控制器(VDC,Vehicle Domain Controller)、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C,ADAS\AD Domain Controller)、智能座舱域控制器(CDC,Cockpit Domain Controller)」的三域架构。

我们可以把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的进化归结为「各自为政」,到「诸侯分封」再到「中央超算+区域控制」的趋势。

这也是为什么全新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 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可分亦可合的原因之一,不同汽车厂商造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不同,技术路线选择不同,对汽车的域控制器定义不同,所以需要灵活的技术方案,来应对复杂的客户需求。

当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 Snapdragon Ride 至尊版平台分开的时候,各自负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CDC,Cockpit Domain Controller)和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C,ADAS\AD Domain Controller),是目前行业的主流方案。

也正如前面所说,平台化和高集成度是趋势,三域划分即便足够简单,但也可朝着舱驾一体的方向大胆迈进,这就是高通在骁龙汽车平台里埋下一芯双平台的意义所在,汽车中央超算的概念,和手机芯片集中成 SoC,把 CPU 、 GPU 、 NPU 和基带等等集中到一起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更为复杂。

中央超算内含两个平台,不仅仅是要一芯二用,还很可能需要运行好几个操作系统,这就需要平台采用异构架构,应对不同的系统或者应用,而保证性能最大化。

至尊版骁龙汽车平台还采用了高通技术公司的全面软件栈,通过 Type-1 安全管理程序支持硬件虚拟化,该管理程序支持多个拥有独特操作系统的客户虚拟机,可以不受干扰并且同时独立运行。

在万物皆可 OTA 的时代,至尊版的骁龙汽车双平台自然也要为行业向软件定义汽车的转型而打造,保证统一软件框架实现可升级性,也要方便汽车制造商通过基于云的工作台加速功能开发,简化软件开发流程以实现持续改进,并加快新特性和新服务的上市时间。

简言之,骁龙带来的至尊版汽车双平台能让座舱和智驾系统升级快,改错快,加功能也快。

当至尊版汽车平台出现在骁龙峰会上的时候,其实 “水到渠成” 的感觉会大于 “初来乍到”,骁龙不止于手机平板和电脑,也不止于 VR 和 AR,汽车这个曾经古老而迟缓的行业正面临着百年变局,骁龙是这场变局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也想变成这场变局的风向标之一。

在命运的塑料大棚里,每棵被喷了过多农药的白菜心中,都曾经有一个成为无公害有机蔬菜的梦想。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高通骁龙 8 至尊版发布,主频超 4GHz,Benchmark 6 多核破 1 万

高通的骁龙旗舰芯片这几年的命名几经变更,比如前几年突然出现的骁龙 888,主要图一个吉利,后面变成了骁龙 8 Gen1、Gen2、Gen3,到了今年骁龙移动芯片的命名开始和 PC 端命名接近,英文名 Snapdragon 8 Elite,中文名骁龙 8 至尊版。

取这个名字不光要勇气,其实也需要一点底气,不过从这一代骁龙 8 系旗舰芯片的账面表现来说,说是至尊问题也不大。

Oryon CPU 架构初来移动端,全大核,跑分强

以往的移动端芯片设计许多用到了 big LITTLE 架构,即大小核架构,由此还可以派生出「超大小」架构,用超大核和大核(性能核心)负责重载任务,比如大型游戏,用小核(能效核心)负责轻型任务,比如聊天和网页浏览等。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移动端芯片的小核数量一直减少,骁龙 8 Gen2 有 3 个小核,到了骁龙 8 Gen3 变成了 2 个小核,今年的骁龙 8 至尊版干脆直接取消小核,变成了全大核架构,2 个超大核心配合 6 个大核心。

去年高通把自研的 Oryon CPU 架构带到了骁龙 X Elite 上,今年第二代高通 Oryon CPU 架构来到了骁龙 8 至尊版上,这也是这次这款旗舰芯片架构变化,以及性能暴增的主要原因。

首先就是骁龙 8 至尊版超大核的主频达到了惊人的 4.32GHz,这样的主频出现在移动端芯片上确实让人意外,毕竟这样的数字一般是出现在桌面芯片上。

哪怕是另外的 6 个大核,其主频也达到了 3.53GHz。

在这样的架构加持下,骁龙 8 至尊版的试验机型在 Benchmark 6 的跑分中能够获得单核超 3200,多核超 10000 的上佳成绩。

作为对比,上代骁龙 8 Gen3 在 Benchmark 官方网站上的典型成绩是单核 2213,多核 7466。

上上代骁龙 8 Gen 2 的 Benchmark 6 典型成绩则为单核 2036,多核 5697。

所以说这次骁龙 8 至尊版的 CPU 性能是挤爆牙膏一点儿问题也没有,按照高通的说法,骁龙 8 至尊版的单核性能和多核性能相较于上代都提升了 45%,同时能耗也降低了 40% 以上。

另外为了适应 AI 时代的需要,这代 Oryon CPU 的内存架构也有巨大的升级,每个 CPU 丛集都有 12MB 的 L2 缓存,另外超大核和大核的 L1 缓存也比之前有所增加,同时骁龙 8 至尊版也支持目前最先进的 LPDDR5x 内存。

捆绑虚幻 5 引擎,GPU 也变强了

我们知道游戏性能表现是 CPU 和 GPU 一起合力的结果,所以这一次 CPU 的性能提升自然也会提升游戏性能表现,高通举的例子是在虚幻引擎的 Chaos Physics 系统,这是一个旨在赋能下一代游戏的模拟工具,在这个工具中可以在终端侧实时模拟所有必要的游戏物理系统。因为这代骁龙 8 至尊版的 CPU 性能加强,它支持在这个模拟工具中超过 1000 个物体碰撞和破坏的场景,并且时延低于 5 毫秒。

和 CPU 架构更新类似,骁龙 8 至尊版也首次引入了 Adreno GPU 切片架构,让 GPU 性能提升了 40%,功耗也降低了 40%。

高通也演示了运行虚幻 5 引擎的 Nanite 方案的视频,目前仅有骁龙平台支持这个功能,借助这个功能,理论上游戏开发者可以在移动游戏里渲染出电影级别的 3D 环境。

在过往,我们看到了骁龙旗舰芯片在游戏上的诸多特性,一边是为了降低能耗保证基础画质体验的特性,比如可变分辨率,和智能插帧等等,另一边是为了提高画质上限,比如移动端的光线追踪等等。

这一次高通和虚幻 5 引擎在发布会上的强绑定,似乎透露出让移动游戏体验逼近主机级或者 PC 级游戏的野心,而在发布会 Keynote 上出现的《永劫无间手游版》和《剑侠情缘网络版三无界版》等游戏,也倾向于让移动游戏和 PC 平台的玩法与数据接近,甚至互通。

AI 与影像,逐渐融合,逐渐强大

去年骁龙 8 Gen3 发布的时候,AI 部分的演示集中在了端侧大语言模型的文生文,还有 Stable Diffusion 文生图,源头都是文字。

到了今年,因为 AI Agent 概念的火爆,所以 AI 应用也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多模态化趋势,而不再是文生一切。

因为 AI 任务非常多样,所以骁龙 8 至尊版的 AI 引擎也得到了升级,Oryon CPU 主要负责时延敏感型的任务,以及进行 AI 任务的分配,比如把任务分配到传感器中枢去。

Hexagon NPU 是高通 AI 引擎的中心,高通给 NPU 里的标量和向量加速器增加了额外的内核,现在向量加速器有 6 个核心,标量加速器有 8 个核心,张量处理器也得到了加强,这让 NPU 的整体推理速度提升了 45%,面对 AI 多任务需求,高通也增强了并发功能,可以让 AI 和计算机视觉负载可以在 NPU 内存中共存。

CPU、GPU 和 NPU 都得到了巨大的性能提升之后,那么高通的目的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在终端侧能够运行多模态 AI 助手,运行多个 AI 模型,包括 LMM(多模态大模型)、LLM(大语言模型)、LVM(视觉大模型)、ASR(自动语音识别)等等。

举个例子,之前用户使用语音助手,总感觉语音助手反应慢半拍,但是现在的旗舰手机语音助手的交互更灵敏更像真人,几乎没有延迟。这背后就是技术的进步。

之前的语音助手需要把语音转换成文字,让 AI 模型理解文字,整理成文本,然后大语言模型处理文本,再把回答生成文本,文本再转换成语音输出给用户。

现在的一些 AI 助手可以直接理解语音,无需把语音转换成文本,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

除了对文本和语音的理解能力加强,现在在骁龙 8 至尊版的加持下,AI 助手也可以在终端侧直接用摄像头理解看到的内容,比如用相机对准收据,AI 助手就能理解收据内容,推理出信息结果,帮助用户计算付款信息,如何和朋友分担账单等等。

除了摄像头和麦克风这样明显的传感器之外,其他的传感器也能实时了解周遭环境,综合起来根据用户的具体喜好和情况来创建用户个人神经网络,从而实现更贴合用户习惯,更洞察用户潜在需求的效果。

骁龙 8 至尊版的 ISP(图形信息处理器)得到了增强:全新的 AI ISP 和在底层和 NPU 协作,大大提升像素吞吐量,达到了每秒 43 亿像素,骁龙 8 至尊版支持 3 个 4800 万像素的相机同时进行 30fps 的视频拍摄。

另外,因为 Hexagon NPU 可以和内存直连,这个直连技术也让 NPU 能够直接访问 ISP 上的原始 RAW 数据,从而实现对 4K 60fps 拍摄中的实时 AI 辅助增强,实现各种 AI 效果。

将 AI 算法直接引入图像和视频处理管线之后能够获得各种各样的 AI 功能和效果,比如无限语义分割(Limitless Segmentation),支持对图片进行超过 250 层语义识别和分割,对照片的所有部分进行专门的调整和改善。

一些实际的 AI 视频效果包括 AI 补光,哪怕是在视频会议中处于严重背光环境,用户也可以添加虚拟光源,保证脸部画面清晰。另外一个刚需功能就是 AI 视频魔法消除,现在已经有不少手机支持 AI 照片消除,把照片里的不必要杂乱元素擦除,而在 AI 视频魔法消除中,用户可以在视频里选择需要擦除的对象,从而在整个视频里保证画面的干净,而这一切都在骁龙 8 至尊版终端侧实现,无需云端计算。

 

2024 年手机行业出现了复苏迹象,AI 手机概念也有可能迎来转折点,去年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不太可用的文生文和文生图演示,而今年我们则看到了更多具体的,能用到并且有用的服务,这一切又刚好迎来了高通骁龙 8 至尊版的性能大提升,以及 Android 阵营的集体设计转向,还有整体发布节奏的提前。

竞争激烈的结果就是,产品力上没法挤牙膏,用户的选择也更多了。

在命运的塑料大棚里,每棵被喷了过多农药的白菜心中,都曾经有一个成为无公害有机蔬菜的梦想。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曝英特尔有望获 50 亿美元投资,高通收购或难进行

继高通有意进行收购的重磅消息传出后,英特尔接下来的一举一动成为了行业近期最关心的热点。

今天这家半导体巨头有新的消息传出: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提出向英特尔投资 50 亿美元的股权类投资。

上述人士透露,这笔投资的传闻正是在高通向英特尔发出收购提议后不久后出现的,英特尔高管目前正在权衡阿波罗的提议。

目前,关于这笔谈判中的投资详情都未最终确定,不仅投资的规模可能会发生变化,谈判也可能会告吹。双方都拒绝对这则消息发表评论。

这位有意救英特尔于水火的「太阳神」阿波罗何许人也?据介绍,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专门从事另类投资,投资策略包括信贷、私募股权和实物资产等多种类别。

阿波罗现在以保险、收购和信贷策略闻名,但彭博社报道,这家公司在上世纪起步之初,主要的业务就是不良投资——对遇到财务困难的公司进行投资,在公司复苏后获取回报。

这不是阿波罗第一次向英特尔伸出援手。就在今年六月,英特尔以 110 亿美元向阿波罗旗下的基金和附属公司出售了英特尔爱尔兰工厂母公司 49% 的股权,这家名为 Fab 34 的工厂专门生产先进的 Intel 4 和 Intel 3 制程的英特尔酷睿处理器。

▲ 现 Fab 34 已成为阿波罗英特尔合资企业

这笔交易属于英特尔正在实施的「Smart Capital」战略一部分,旨在缓解英特尔的财务压力,以加速实施公司的战略安排。

英特尔 CEO 帕特・基辛格近几年一直在制定一系列耗资巨大的转型计划,企图引入新产品、技术和外部客户,但收效甚微。自他上任并宣布「英特尔 2.0」以来,这家半导体巨头股价下滑将近 60%,市值蒸发数百亿美元。

在今年二季度交出盈利表现不佳的业绩报告后,本月基辛格再次发布了声明,阐述了公司接下来即将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加速布局未来,力度之大堪称英特尔 「四十多年来最重要的转型」

一并宣布的还有一个好消息:英特尔和 Amazon 云服务部门 AWS 达成合作,将为其生产 AI 芯片。要知道,英特尔可不是大多数厂商生产 AI 芯片的首选。

在发布了自救计划、传出被高通收购之际,阿波罗向火烧眉毛的英特尔伸出援手,明显就是看好英特尔有复苏的能力,送来「及时雨」助攻一波。

不仅阿波罗押注英特尔打赢翻身仗,其实在 9 月 16 日基辛格发布声明后,英特尔的股价连涨两天,涨幅都在 6% 以上

关于高通有意收购英特尔一事,这几天也有不少新的信息可供参考。

分析师郭明錤认为,如果收购发生,其实对高通来说会是「一场灾难」

收购英特尔,主要有助于高通进一步发展 AI PC 芯片业务,但微软对 Windows on ARM 的重视表明,高通在 PC 市场的增长只是早晚问题

▲ 微软最新的 Surface Pro 和 Surface Laptop 消费版都搭载了高通骁龙 X 芯片

至于服务器领域,英特尔擅长的传统服务器市场其实对高通来说吸引力有限,而更具有前景的 AI 服务器市场,英特尔自己都在奋力追赶。

况且,高通市值约 1900 亿美元,即使忽略收购溢价、其他成本、后续管理费用等等额外支出,想要收购 930 亿美元的英特尔,也会造成巨大的财务压力,并且会立即影响高通的盈利能力。

而美国科技行业近年来越来越严格的反垄断调查,无疑会给这项收购带来不小的阻力。

郭明錤最后补充,据他了解,高通收购英特尔的动机并不强烈,并且有传言称高通是因为某些外力不可抗拒因素的压力,才去谨慎并被动评估并购英特尔的可行性。

其实郭明錤这个分析也指出了英特尔当今的困局:曾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 PC 芯片,竞争对手已经渐渐追上;而新兴的 AI 领域,自己已经落后于人。

▲号称「绝对击败高通」的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V(Lunar Lake)处理器即将在本周发货

基辛格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不然也不会在 3 年前就宣布了转型计划。

只是这家巨头盘踞半导体领域长达 20 年,积重难变。

接下来,除了阿波罗考虑雪中送炭,美国政府给英特尔画的 85 亿美元拨款大饼也有望陆续到账,能不能抓住这些救命稻草,就要看英特尔自己的造化了。

高通收购传闻引爆行业将近两天后,基辛格终于在今日凌晨现身社交平台,但只是引了一段《马可福音》: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

而在这条推文评论区,有一位网友这样留言:

上帝救不了英特尔,但你可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联想携手英特尔高通 AMD 和微软,试图重塑 AIPC 的新世代体验

在 IFA2024 正式启幕之前,英特尔正式发布了采用新一代低功耗移动平台架构 Lunar Lake 的「酷睿 Ultra 200V」处理器。至此,高通、AMD、英特尔芯片平台都准备好去拥抱微软的 Copilot+ PC 标准。

既然食材都准备好了,硬菜也是时候端上桌了。

紧接着,在联想创新世界 2024(Innovation World 2024)大会上,联想正式发布了一系列 AI PC 产品,芯片平台覆盖了英特尔、高通还有 AMD。

爱范儿在德国柏林的发布会现场,亲眼见证了这个前所未见的 AIPC 阵容,相当浩大且来势汹汹。

ThinkBook Auto Twist:全球首款自动旋转屏 AI PC

本届联想创新世界大会的主舞台之上,早早就放置了一众搭载英特尔、高通、AMD 芯片的 AIPC 产品。

但舞台上还有一个涂装鲜明的 Lenovo logo 立柱,正等待着全场最抢眼的产品。

它便是 ThinkBook Auto Twist AI PC,一款具备自动旋转屏幕的 AIPC 概念机。

它试图用这块自动化的屏幕,来重新定义用户与智能终端之间,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互动方式。

在屏幕的转轴处,联想的工程师在当中放置了一个小巧的电机模组,当中包含了三个小型化的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构来放大扭矩,从而灵活地驱动整块屏幕。

它可以自动旋转和倾斜显示屏,为用户提供一种不受限制的、不杂乱的体验。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契机让推动联想造出这个概念验证机呢?联想的工作人员告诉爱范儿,是因为有了 AI。

Twist 内置了联想的 AI 大模型,笔记本自带的麦克风可以实时聆听你的语音指令。它给我的第一印象会有点像极越 01 这部车,在车外就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打开车门。

在笔记本盖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语音直接让笔记本自己打开屏幕;也可以在屏幕打开的情况下,用语音来让笔记本自己盖上屏幕。

当然,它也可以围绕纵向的 Y 轴实现 360° 的旋转,屏幕可以自己转动到「平板模式」,将屏幕转向背面,然后再直接盖上,让笔记本变成一块熟悉的 Windows 触控平板。

既然有了 AI 大模型,那么这个自动旋转屏幕更多是为了改变交互方式而存在,它能够聆听指令,能够自主地变换到用户所需的形态,甚至是实现主动响应,在视频通话/在线会议的时候做到自动追踪你的人脸,让发言者时刻保持在画面中心。

就现场体验而言,它的确很新颖,也足够吸引眼球。

但目前来说,这个 ThinkBook Auto Twist 依然是一个「概念机」的状态,暂时没有一个可以预期的量产时间。但这样的创新形态,其实也代表着联想在 AIPC 时代渴求创新的决心。

考虑到这个量产机上手的成熟度已经很高,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看到量产的产品。ThinkBook Auto Twist 的产品团队显然对此充满了信心。

只不过联想产品团队还需要继续发掘能凸显它形态优势的使用场景和应用生态,我认为那将会是 Auto Twist 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关键一步。

联想 × Intel 共创的 Aura Edition:业界独一无二

AI 大模型的到来,让多年持续低迷的 PC 行业看到了新的机会。而新时代的 AIPC,也有了新的定义和产品形态。

不难发现,在联想发布的一众 AIPC 新品当中,唯有搭载英特尔 Lunar Lake 芯片的产品可以直接通过产品命名来得以区分。

因为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后缀:「Aura Edition」。

这里的 Aura 象征着 AI 新时代的到来,也传达了 AIPC 更具个性化的意味。

在多年一起制造 PC 产品之后,联想已经和英特尔达成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基于这样的合作关系,早在大约两年前,双方就已经开始重新思考:在 AI 时代到来之后,新的 PC 能够给用户带来哪些独特的新体验。

为此,联想和英特尔进一步加深了合作关系,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双方均派遣员工和技术专家进驻,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研发资源来进行开发。最核心的目的,是基于英特尔的 Lunar Lake 芯片,打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崭新电脑体验。

最终,联想 Aura Edition 就是双方共创的产品成果。

可见,Aura 系列产品均由 Lunar Lake 芯片驱动,也就是刚刚发布的 Ultra 200V 系列芯片,它获得了英特尔有史以来「最快的 CPU 核心」、「最好的集显」以及「最佳的 AI 性能」。

在 GPU 性能提升 50%,NPU 提供最高 67 TOPS 算力的同时,其整体功耗,仅有前代 Meteor Lake 的一半。

于是,无论是 YOGA Slim 7i 还是新的 ThinkPad X1 Carbon,都具备轻薄的产品特性,并且在极致轻薄的机身当中,满足用户对卓越性能和长效续航这样「既要又要」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敏捷的处理效率和摆脱充电焦虑的长效续航,是 Aura Edition 这类 AIPC 给到消费者最直观的革新印象。

除了在硬件端实现高集成度的定制化设计,Aura Edition 也在软件端做了相当多的定制化独占功能。

包括 SmartMode、SmartShare 和 SmartCare,这些都是针对目前用户在使用 PC 时所出现的一些痛点,而提供的「智慧」式解决方案。

英特尔执行副总裁 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 在发布会后告诉爱范儿,虽然 AURA edition 的 Smart Share 能力是基于通用的 Intel Unison 应用能力,但联想在这个基础上联合英特尔,实现了领创式的全新交互能力。

其中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我们可以将手机向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边框轻轻地敲一下,电脑和手机就可以完成互联,激活「SmartShare」功能,实现智能手机和 AIPC 之间的无缝图像共享。

相较于以往需要通过连线或者插卡的方式,甚至是用「文件传输助手」来完成照片和视频的传输,联想的 SmartShare 可以比较便利高效地解决 PC 和手机互联的问题。

皆因 SmartShare 这个「碰一碰」的交互方式其实是基于传感器的整体感知,电脑上所配备的硬件传感器会经过 AI 算法来协调感知,包括物理方式传递的震动,还有蓝牙的配对「握手」,从而可以让笔记本知晓智能手机何时触碰到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进而通过 WiFi 网络完成数据连接。

就现场体验的配对成功率来说,SmartShare 的感知能力非常高效灵敏,PC 不会对未配对过的手机产生反应,即便已配对的手机就在旁边。

得益于对物理震动的感知,所以 SmartCare 完全不挑 iOS 或 Android 设备,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在 PC 上可以直接看到手机上的媒体内容,直接可以将照片/视频拖进诸如 PS、LR、PR 等应用当中。

第一次体验这个功能的时候,我会比较好奇,为什么联想不考虑置入一个 NFC 模块来完成手机和电脑的交互连接?

带着这个问题,我在现场和联想的工程师交流之后了解到,这部电脑本身就已经内置了足够多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配合 AI 大模型的能力就可以完成「触碰感知」,无需额外配置一个 NFC 模块了。

另外,若是使用 NFC 模块的话,会比较难去满足「适配通用性」的要求,「用手机敲一敲电脑边框」这个动作,相对比较直观而且基于物理方式,可以快速适配主流的 iOS 和 Android 系统连接,响应速度也更加快。

Aura Edition 还配备了 SmartModes 功能,用户可以按照当前工况所需去选择预设的智能模式,除了可定制的模式以外,还包括了:

  • 屏蔽模式:提供隐私警报和隐私保护等安全增强功能,确保数据保护。
    注意力模式:通过阻止分散注意力的网站和管理通知,帮助用户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 协作模式:通过弱光增强和背景模糊等功能优化视频通话设置,改善虚拟会议体验。
  • 健康模式:通过提醒用户休息、改善姿势和减少眼睛疲劳的功能,促进数字健康。
  • 电源模式:可以快速访问电源设置,以帮助优化电池寿命和性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充电间隔时间。

在不同的模式下,芯片会切换至合适的性能策略,并且调节诸如屏幕等元器件来适应续航需要,通过系统级调节通知提醒和应用能力,同时端侧 AI 模型也会去学习用户习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合适的提醒。

按照联想的定义,Aura 的 SmartModes 会越用越聪明,越用越流畅。

最后的 SmartCare 是通过联想的 Premier Support Plus 服务,提供 7×24 堪称全年无休的实时支持。用户可以通过视频、语音或文本聊天的方式与联想技术人员联系,以解决故障和问题。

Michelle 认为,虽然 OEM 厂商们现在都能够使用到英特尔相同的芯片,但要如何去使用它去实践创新才能区分出不同的厂商。而 Aura Edition 展示了联想在 AIPC 时代创新的和投资决心。

而联想推出 Aura Edition 的目的,就是想要用这些个性化定制功能来改变用户与 AIPC 交互的方式,这可能会是一个循序渐进比较缓慢的过程,但最终目的依然是让用户与 AIPC 相处的每一刻,都能感觉到更加高效和愉悦。

AMD 卷起 50TOPS 的 NPU,性能续航全都要

联想在 2024 创新世界大会发布的 AIPC 阵容当中,有数款产品都采用了 AMD 最新的 Ryzen AI 处理器,均采用了第三代 Ryzen AI 技术,将 NPU 性能卷到了领先的 50TOPS。

可以看到,联想 ThinkPad T14s AMD Gen 6 便是 x86 AIPC 的代表作之一。

它由新一代 AMD Ryzen AI PRO 与新的 Radeon 集成显卡驱动,同时 NPU 提供了 50TOPS 的性能表现,和前几代产品相比,其 AI 性能提升了 3 倍。

这套基准性能这意味着它能够高效处理一些复杂的任务,例如 4K 视频编辑或者 3D 模型渲染,甚至用它来打打游戏,也是毫无压力。

AMD 表示,其性能是 Apple M3 的 1.7 倍以上。

在坐拥较优性能的前提下,搭载 AMD Ryzen AI 9 处理器的 ThinkPad T14s AMD Gen 6 还实现了 17 小时的续航表现,这有望改变大众对 x86 轻薄 PC 的固有印象,大家也不用在应用兼容性和可靠性之间做出选择,可以直接既要性能,又要续航,更要轻薄便携了。

而且高通 Copilot+ PC 独占期即将结束,搭载英特尔最新酷睿 Ultra 200V 系列、AMD 最新锐龙 AI 300 系列处理器的笔记本,最快将于今年 11 月开始,可以使用到 Copilot+ AI 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AIPC。

8 核心的骁龙 X 芯片,让 AIPC 的入门门槛更低一些

骁龙 X 处理器的出现,曾被微软看作是「打败 MacBook」的赌注和「重振 Windows on ARM」的希望。

得益于 10 核心的 X Elite 和 10 核心的 X Plus 芯片,Windows on ARM 生态从未如此繁荣,微软也将 Copilot+ AI 功能作为骁龙 X 芯片的独占功能。

可以说,在今年 11 月之前,骁龙 X 芯片就是体验完整 Copilot+ PC 的唯一选择。但想用打开更多市场份额的话,降低用户选购设备时的入门门槛,是必由之路。

在联想 2024 创新世界大会正式举办的前一天,高通也在德国柏林发布了骁龙 X Plus 8 核平台,来进一步降低 AIPC(Copilot+ PC)的入门成本。

虽然 8 核心平台缩减了 CPU 核心数,降低了极限性能,但依然保证了 NPU 具备 45TOPS 的算力,这意味着搭载 8 核心 X Plus 的电脑也将会支持完整的 Copilot+ 功能。

所以,对于选择基于 ARM 的入门级 AIPC 的消费者来说,联想最新发布的两款 Copilot+PC 都搭载了骁龙 X Plus 处理器。超薄的 IdeaPad Slim 5x 只有 16.9 毫米的厚度,而重量仅为 1.5 公斤;全新的 IdeaPad 5x 二合一是可翻转笔记本电脑,特别的形态具备更多的功能性。

更重要的是,在确保流畅的前提下,这两款 Copilot+PC 都具备超长的续航表现,在轻度办公、开会的工况下可以实现长达 10 小时的续航,似乎出门上班都不用带充电器了。

高通计算部门高级副总裁 Kedar Kondap 表示,「通过新的骁龙 X Plus 8 核,将覆盖更广泛的价格段,为用户带来具有 Copilot+体验的下一代 AIPC。」

对于消费者来说固然是一件好事,这代表着新世代的 AI 功能,不再被锁定在旗舰设备的价位上,消费者将会有更多灵活的可选项,用更低的入门级价格来抢先体验到轻盈且高效的 AIPC 产品。

重视用户体验的创新,不止于硬件,更在于软件

联想创新世界大会结束之后,爱范儿等多家媒体有幸和联想智能设备业务集团 (IDG) 总裁 Luca Rossi ,Intel 执行副总裁、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总经理 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 坐在圆桌之上,探讨一些关于 AIPC 的问题。

无论是 Aura edition 的横空出世,还是推出自动旋转屏幕 ThinkBook Auto Twist 等多个举动,都在彰显着联想在 AIPC 时代浪潮到来之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Luca 认为,现在 PC 行业的复杂性比以前多了不少,包括 PC 制造商和芯片制造商,都需要发展一个新的「肌肉」——那就是软件方面的能力。

以往,PC 制造商总是被定义为 OEM 的角色,在软件方面的定义能力非常孱弱,但如今为了应对 AI 和创新体验,联想决心在软件方面进行大量投资。

Luca 提到联想 AIPC 的愿景,是让每台 PC 都变得个性化:

在未来 1 到 2 年内,你将拥有一台 AIPC,无论是否 Aura 版,它都将内置一个基础模型。这个模型可能是一个小型的基础模型,参数在 20 亿到 70 亿之间,具体取决于多个供应商。它带有大量的个性化功能,未来将不再是「每台 PC 都是一样的」。

于是,联想在海外也正式发布了 Creator Zone 软件套件,它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生成和编辑图像,由经过精细优化的 Stable Diffusion 3.0 AI 模型提供支持。

加入了 Stability AI 最新的图像生成模型 Stable Diffusion 3.0,并针对联想 AIPC 进行了优化,提供文本生成图像、草图生成图像、图像生成图像以及高级图像编辑的能力。

实际体验时会发现,Creator Zone 生成的图片会有着比较精美的细节处理,连湖水里的倒影都能够精细地刻画出来。

联想 Creator Zone 预计将于 10 月在配备独立 GPU 的联想 Yoga 设备之中(例如 Yoga Pro 9i),作为可选下载推出,未来该应用也将扩展支持到更多的联想 AIPC 设备,无需订阅就可以免费使用。

其实在今年 4 月份的时候,联想已经在 TechWorld 上发布了面向中国消费市场的 AIPC 个人智能体「联想小天」,其中还有十余款联想小天核心应用,包括 AI 画师、AI PPT、文档总结、智会分身等。

其中,「AI 画师」支持快速文生图以及深度编辑,通过联想小天可快速调用这一应用生成相应画面,同时在图形训练和图生图等方面也有极致的创作表现。

在不久的将来,联想也会推出一个可能被称之为「Gaming Zone」的软件套件,目的是在游戏场景下用一些 AI 的方法来增强用户的体验。

例如一些辅助功能,或者是玩完游戏的时候 AIPC 会智能地意识到用户刚才是有几个表现特别优秀的时刻,于是 AIPC 帮你自动地录了屏,并帮你生成好了一段剪辑过的「高光时刻」。

有了这些精细化的 AI 工具类应用,联想的 AIPC 产品已经具备品牌自身的辨识度和差异化卖点,从而有望加快 AIPC 产品的更替与普及。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在 TechWorld 上曾经直言:「到 2026 年,按照联想严格定义的 AIPC,渗透率可能达 50%-60%。大多数人的下一代 PC 将是 AIPC,没有 AI 功能大家都不爱用。」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联想正携手英特尔,AMD,高通,微软和 Stability AI 等合作伙伴,挖掘人工智能革命的巨大潜力,让 AI For ALL,也让 AI For You。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