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疫情之下一个澳洲留学生的痛与怨

疫情之下一个澳洲留学生的痛与怨

今天是来自中国的澳洲留学生无法入境的第 577 天,也是所有澳洲留学生无法入境的第 529 天。

意料之外的肺炎

记不得是 2019 年末还是 2020 年初的一天早晨,还在香港旅游的我正坐在港铁车厢里望着指示灯出神,坐在身边的香港炮友突然把手机递给我,屏幕里是一则新闻:「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我赶忙掏出自己的手机翻找,看到一句「目前尚未发现人传人证据」,复述着安慰对方和自己。炮友说道:

「谁知道呢,当年 SARS 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没想到一切正应了他说的。接下来的几天,随着新闻的措辞越发严重,香港街头的杂货铺和药妆店几乎都开始把口罩摆到门口,价格也越标越高。几天后,从香港回到家乡县城的我第一反应就是打开淘宝囤积 N95 口罩。爸妈听闻我下单口罩也觉得我杞人忧天、「不花钱难受」,那时大陆这边的大多数人还觉得一切都在控制之中。直到月底,所有人都不得不在官方承认疫情后开始面对现实。

意料之外的封关

在那个月剩下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躲在家里忧心忡忡,尽力避免所有出门活动。那时的我正盘算着赶紧过完年就回墨尔本、远离风暴中心——中国,却没想到在 2 月 1 号苹果日报发来一则通知:「澳洲总理宣布即日起禁止来自中国内地的人员入境」

自此,包括我在内,所有来自中国的澳洲留学生都陷入了回不了澳洲的困境。禁令一出,我周围的留学生反应不一。有的果断订票、毫不犹豫地前往泰国、马来西亚等第三国打算绕过禁令,也有的态度乐观、坐等疫情好转澳洲解禁。

说实话,我本是悲观的前者,想要立即订票前往泰国。然而这时候最大的阻力却不再是澳洲政策,而成了父母的一万个不放心。我的父母对我向来是「圈养」的,说得好听叫保护欲,说得难听是控制欲。虽然此时的我已经独自在国外生活过一年,但父母依旧不放心我在疫情下只身前往第三国,即使有同学可以结伴同行,即使彼时中国的疫情远比国外严重,即使初中时全家就已经一同去泰国旅游过。

无奈,父母的不放心到底是无敌的理由。我家在那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都争执不断,而我也因此错过了最后的返澳机会。3 月 19 日,澳洲总理莫里森宣布禁止所有非公民和非永久居民入境。至此,澳洲进入了全面边境封锁,我和几乎来自所有国家的国际学生都被澳洲拒之门外。这项禁令直到现在也仍未解除,而早早行动前往第三国的学生已经成功入境。

爸妈用「不放心」的万能理由最终害得我生活一团糟,这种事不是第一次,想必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的。

要说对父母的怨气,我直到现在想起也依旧难以平复。即使如今中国疫情的控制远好过国外,全球也终将面对「人类要与 COVID-19 共存」的未来,所以我也不会庆幸自己当初没能从第三国冲进澳洲。

在国外会不会感染 COVID-19 是件虚无缥缈的概率事件,但我如今实实在在地落入了要么在中国网课毕业不知澳洲工签与工作何时何处,要么苦等澳洲解封不知猴年马月的困境。如今谈及这些,爸妈只会为自己开脱说「谁能想到这场疫情意料之外的久呢?」,而我也只能劝慰自己「事到如今再谈这些又能怎样」,毕竟人很难整天生活在悔恨的情绪中。

意料之外的画饼

自从边境封锁政策一出,澳洲就开始「反复横跳」:外有总理和教育部长的留学生回国计划二人转,内有各州州境封锁又解封的死循环。

长久以来,澳洲大学为了同时维持本地学生较低的学费和盈利,留学生们一直是最肥的「现金奶牛」,我所在的 Monash 国际学生学费几乎年年都涨。而如今边境封锁,许多新留学生们不再将澳洲作为首选留学目的地。因此大学们也最先感受到压力,最大现金奶牛突然消瘦、营收一落千丈,甚至裁员潮也随之而来。于是没多久,几所大学赶紧联合教育部长给留学生们打强心剂,宣布开展留学生包机返澳试点计划。

然而这项从封关伊始就被提出的返澳计划,随着澳洲国内疫情的上下波动,持续难产。每逢教育部长出来喊话「协助留学生入境」没几天,总理莫里森就出来回话「短期内没有让留学生回澳的条件和计划」。仿佛命中注定一样,每当之前宣布的计划实施时间临近,就会有哪个州的疫情再度爆发导致计划推迟。

与英美等主流西方国家不同,澳洲国内的疫情防控策略是只要某州出现 10 人左右的新增感染,就立即对该州采取封城和州境封锁措施。尽管这样类似中国的清零策略配合严格的国境封锁政策理应防控力加满,但澳洲民众糟糕的配合度、政府漏洞百出的政策执行和紧缺的疫苗供应总能让疫情死灰复燃,甚至大爆发。

到目前为止,仅有北领地查尔斯达尔文大学的 70 名学生实际通过包机返澳试点计划成功落地

返澳计划的试点地随着反复的爆发和封城一变再变,预计时间也一拖再拖,从 2020 年 7 月2021 年,再到如今 2021 年无望、推迟预估到 2022 年。而此前澳洲媒体和新加坡政府披露的「澳洲—新加坡旅行泡泡」计划也因为澳洲本地疫情又一轮爆发最终流产。

如今看来,返澳试点计划倒更像是教育机构和留学中介们每逢开学要收学费时就画出来哄留学生乖乖交学费的大饼。无论这些饼到底有没有下锅,最初一批受到影响的中国留学生们几乎都已经在这反反复复的苦等中网课毕业,留下一堆带不走的行李闹剧般地结束了自己在澳洲的留学生活。

莫里森领导的联盟党政府用实际行动坐实了国际学生对澳大利亚来说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 ATM 机本质。

意料之外的留学体验

澳洲到底为什么会成为热门留学目的地?低门槛?好看的大学排名?相比英美等国更简单的移民难度?前两者众所周知,论学术澳洲恐怕从来不会是首选。我自己也一向不否认选择澳洲硕士课程就是因为糟糕的三本学历和 GPA 导致我没有太多选择。我当初的首选——加拿大的申请门槛远高出澳洲一截,而英国因为毕业难留也不做考虑,澳洲的诱人之处就在于上述三者兼备。

然而在如今全球 COVID-19 疫情爆发的情况再看,澳洲留学项目本就已经水到不行,境外网课更是让留学生们连那一点体验国外生活的机会也消失殆尽,而澳洲作为移民国家的优点也早已经雪上加霜。

疫情之下一个澳洲留学生的痛与怨
疫情之下一个澳洲留学生的痛与怨
数据来源:澳大利亚内政部及移民局历史网页存档

如今的澳洲移民,189 独立技术移民邀请发放量大幅缩水、名存实亡,190 州担保技术移民跟着 189 一起卷:获邀分数水涨船高,PTE 8 炸(对应 IELTS 四项小分全部 ≥8.0)几乎成了标配。除此之外的移民路径几乎只剩下投资移民用钱砸,或者通过 491 签证前往澳洲边远大农村奉献青春给土地

对比其他国家,此前最先限制入境的美国早已经放宽禁令允许大量留学生直接入境,甚至还有加拿大受疫情影响决定大量「特赦」、发放永久居民身份、放宽移民门槛。如此对比之下,实在让人想不明白新留学生们选择澳洲留学还能图什么。

澳洲是我爱过也恨着的地方

在疫情之前,我一直感谢澳洲和 Monash University 给了我这样一个学渣改头换面、好好学习重新做人的机会。我也会推荐和我一样的「学渣」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澳洲。

我爱过这片土地,时至今日每当我在 TikTok 看见墨尔本的电车、在手机相册翻到那些大海、回想起州立图书馆门口每周例行的难民游行都会怀念不已。然而越是怀念,也越难忽视这一任政府的不负责任:国际学生每年为澳洲大学、房地产租赁市场带来极大的营收,联邦政府却在疫情之下置所有国际学生于不顾。

这样的澳洲,至少这样政府领导下的澳洲,真的还有来留学的必要吗?

Monash MIT 经验谈 #1:第一学期

Monash MIT 经验谈 #1:第一学期

转眼已经在家读完 Master of IT 的第三学期,每学期的选课都仿佛一次赌博,Google 搜索「Monash IT 选课」满眼都是培训机构公众号年年复用的废话文章。想想不如做一个 MIT 经验记录,总结自己也方便后来者。因为这个话题的时间跨度较长,所以可能会分多篇进行介绍,这是本系列正文的第一篇,具体介绍第一学期。

前文提过,除了最后一学年的毕业必修科目,MIT 课程总共有六门必修课。第一学期的四门科目全部都是专业必修课,没得商量。澳洲的授课型硕士的本质其实是为过去完全没有学过相关专业的无背景人士提供一个快速学习和转行的渠道,所以第一学期的这四门课也相当于专业背景快速入门。

科目

FIT9131: Programming foundations in Java

顾名思义,这门课是学习 Java 编程基础。这门课的评价比较两极化,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人来说这是好好从零开始学习编程的机会,但对于使用过其他语言的人来说可能会过于轻松。

FIT9131 包含两个作业,类型基本相同,都是通过基础的 Java 编程实现作业要求的程序,搞懂上课内容多动脑基本就能做出。因为两次作业都有面试,所以如果作业中有向同学请教来的部分,就务必需要搞懂,否则面试一问三不知可能会很难堪。

而 FIT9131 的考试主要还是围绕概念的理解和代码能力,所以同样是需要吃透教学内容,几乎没有什么走捷径的技巧和注意点可言。

如果你有编程基础

虽然 MGA 的学长学姐们在迎新周会告诉你 Java 有点难,但对于哪怕有过一点面向对象编程经验的人来说 FIT9131 的教学范围可以说是非常浅薄。FIT9131 使用 BlueJ 作为 IDE,这是一款面向教学的 IDE(和实际的专业编程环境相当脱节)。这科重点大多集中在对类和对象的理解,主要学习内容是类、对象与成员的关系和各种结构控制。相比国内大学 C 语言课程动不动教你指针考你算法,FIT9131 的 Java 直到学期结束都几乎没有讲解 Java 包、抽象类、接口、枚举等概念,实在相当阳春。

当然也不是说不用好好学习,跟着 FIT9131 系统性地学习一遍 Java 其实也是对自身知识的查漏补缺,只是 FIT9131 的教学内容作为专业基础实在有些划水,甚至与之后选修课中需要用到的 Java 内容存在很大脱节。如果后期想好好学习其他课程或者从事开发工作,还是要跳出教学范围自己在课外多花精力额外学习不少东西的。

如果你没有相关基础

对于没有任何编程经验的同学,这门课的学习可能需要花点功夫。而 FIT9131 的教学内容几乎是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部分,所以即使你未来准备转向其他语言,在这门课上消耗的脑细胞也不会是白白浪费。

此外我也遇见一些来自文科背景的同学对于编程学习相当吃劲,加上第一学期刚开始接触英语的专业教学环境导致部分术语可能很难理解,手头备一本中文 Java 入门书籍可能也会更加方便,例如《明解 Java》

FIT9132: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s

相比 FIT9131,FIT9132 数据库这门务实很多,虽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我此前除了 phpMyAdmin 以外几乎没有任何数据库操作经验。FIT9132 使用课程教学组提供的 Oracle 数据库和 Oracle 自家的 SQL Developer 作为 IDE,开篇以概念为主,首先几周主要学习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步骤和规范,然后才开始学习和实操 SQL 语句,最后再学一些 PL/SQL 作为进阶。

FIT9132 包括两次作业,第一次作业以数据库设计为主,主要覆盖 UML 数据库建模图、数据库规范化等,只要搞懂教学内容、多问老师,基本都能解决;第二次作业侧重 SQL 和 PL/SQL 语句的编写,难度跨越较大,尤其是涉及到 SQL 子句和 PL/SQL 的部分,建议尽早开始作业。

FIT9132 这门课与 FIT9131 同样都是理论与实践相对联系密切的领域,所以考试准备其实也类似,除了搞懂每一个教学内容、熟练自己的语句编写能力,其他没有太多捷径或者注意点。

就个人而言,考虑到我此前可以说完全没有数据库经验,这门课对我来说并不算轻松,加上遇到一位比较划水的 tutor,做第二次作业时甚至有点心情爆炸。

FIT9134: 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operating systems

FIT9134 与前两门课不同,其 lecture 内容与 tutorial 内容相对割裂,这门课的 lecture 主要围绕计算机架构和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展开,而 tutorial 内容是 Linux 系统和其 bash 命令行的各种基本使用。

FIT9134 没有考核作业,但每次的 tutorial 都计入考核项目,每节课考核要点包括任务的完成以及 tutor 的随机提问,这也使得大家在考试周之前都把这门课的重点放在如何平安度过每周一次的试炼。为了避免每周的胆战心惊,你也可以在课前向其他 tutorial 在你之前的同学提前打听本周的教学内容,提前准备好再去上课。

此外这门课也最大程度地展现出在 Monash 你选到的不同 tutor 很可能直接决定你的上课体验以及科目成绩。我 FIT9134 的 tutor 同时也是这门课的 lecturer —— Andy Cheng。Andy 作为这门课的 lecturer,在 tutorial 中的讲解是非常详细且优秀的,但他在学生中的口碑也是出了名的严格和刁钻,同样的教学内容 Andy 可能讲得比其他 tutor 更加细致,但 Andy 的考核也让人更加提心吊胆。只是从我个人来说,因为折腾过不少 VPS,所以 Linux 的基础操作还算比较熟悉,能碰巧选到 Andy 的课还是挺不错的。

和日常考核不同,FIT9134 的考试更加侧重 lecture 中的理论,所以考试之前非常需要提前回顾这些此前一直被忽视的理论知识,加上这些理论知识因为平时很少用到所以非常容易遗忘,务必需要认真准备。

FIT9135: Data communication

从这门课开始,Monash 已经开始展示自己文不对题的起名技巧。FIT9135 的名字叫 Data communication,但内容实则是网络基础。课程主要围绕计算机网络通信的 OSI 分层模型和各网络层常见的通信协议展开讲解,理论知识尤其多。繁多的概念和理论讲解也导致这门课和 FIT9134 的 lecture 并列 MIT 第一学期最佳催眠素材。

但问题是即使再催眠,这门课的考核内容包括 lecture quiz,这意味着你还是需要好好听讲或者对教材 PDF 练就一手熟练的 Command + F 大法的。FIT9135 还包括两次作业考核。第一次作业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撰写 technical report 基本较水,多上网查文献结合上课内容随便发挥基本不成问题;第二部分通过软件进行 Wi-Fi 热点信号评估,基本和 tutorial 时教的一致。第二次作业在 CORE 网络模拟器中进行网络架设和查错,需要对几层常用的网络层级理解到位。

这门课的考试与 FIT9134 类似,需要你对课堂所讲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精心准备。

一些感言

相比之后的学期,第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其实可以算是非常休闲的。但并不能因为课程任务轻松就松懈,如果上课内容不理解透彻会对后面的作业完成造成很大的麻烦。我认识的人中也不乏弄到要去校外补习班抢救甚至最后挂课重修的案例,说实话不管前者还是后者都相当没必要。

Monash MIT 经验谈 #0:选课介绍和工具

Monash MIT 经验谈 #0:选课介绍和工具

转眼已经在家读完 Master of IT 的第三学期,每学期的选课都仿佛一次赌博,Google 搜索「Monash IT 选课」满眼都是培训机构公众号年年复用的废话文章。想想不如做一个 MIT 经验记录,总结自己也方便后来者。因为这个话题的时间跨度较长,所以可能会分多篇进行介绍,这是本系列的前言,算作基本介绍。

虽说是选课,但其实 Monash 的选课包括两个部分:

  1. Web Enrolment System (WES) 注册你这学年要读的科目。
  2. Allocate+ 选择你这学期各科目的上课时间。

在 Monash,你就读的课程(也就是专业名称)叫 course,而你学习的每一个科目叫做 unit。课程规定了你要学习并通过哪些课程、共计多少学分方可取得学位(类似于国内大学的培养计划),而你可以在 handbook 和 course map 给定的框架之下自由选择你想读的科目,这也就让同样是 IT 专业的同学能够拥有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向,例如开发方向、AI 方向、数据方向、安全方向等。至于学费,其实也是根据你当前学期注册的科目学分和学校几乎每年涨价一次的学分单价计算得来。

WES 选课

通常来说 Monash 的课程手册中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根据选择范围不同又分为专业核心选修课、同院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这四类科目并不一定在每个课程中都有,尤其是研究生课程本来就只有四个学期,从未来发展角度来说即使有任意选修课,用来读其他院系的课程也未必划算。

必修课

就我所读的 MIT 课程来说,除去最后一学年的毕业科目,总共有六门必修课。前四门科目是第一学期必须按没得商量,后两门则可以自己判断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解决。虽说每门都是躲不掉的科目,但涉及选课和科目安排还是有一些技巧,具体科目注意事项会在后几篇中介绍。

选修课

我是在 2019 年第二学期入读,所以我的选修应该一直遵循 2019 Handbook。这也是目前学校选课较坑的一点,即使到了 2020 年,我的专业核心科目也需要从 2019 年课程手册中的核心科目列表选择,即使其中不少科目已经被砍。这也直接导致我失去了注册「算法与数据结构」的机会,因为原本的 FIT5211「算法与数据结构」在 2020 年并入原本的必修课 FIT9134「计算机架构与操作系统」,而在 2019 S2 已经修完 FIT9134 的我既无法选择已经不存在的 FIT5211 也无法再读一遍 FIT9134,活生生错过最重要的计算机专业基础。

注意事项

  • 每学年都需要在 WES 注册新学年的修读科目,所以一定要注意学校的注册时间,超过正常选课期进行选课需要额外缴纳延迟费,要是超过延迟选课期则可能直接影响下学期的学业继续。
  • WES 系统在学期开始后的两周左右时间里依然修改选课信息,也就是说你如果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对课程感到不满意,依然可以尽快换课,但需要注意系统截止时间。此外,退课时间应该以学校的 census date 为准,超过该日期后尽管 WES 系统依然允许退课,但成绩单可能会记录信息且不会全额退款。

Allocate+ 排课

排课是每学期的大难题。同很多澳洲大学一样,Monash 允许学生通过 Allocate+ 系统自主选择参加各科目的不同课时,也就将排课的权力与自由部分下放到学生手中。如果使用得当,你完全可以排出一周只上三天课的快乐课表。

但这样的自由也变相增加了烦恼,毕竟没有人想上早上八点的课,这就导致下午的课变得异常抢手。各门科目的课时交叉重叠也导致如何排出自己满意的课表也成了一场难度异常的时间管理技能考验。这里主要列出三点可以注意:

  • 尽早注册,尽早排课。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严重拖延症患者。然而众所周知,你比别人越早开始抢课,你的可选课时就越多。
  • 尽早填写课时偏好。Allocate+ 在开放选课之前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开放填写课时偏好,并且邮件通知。尽管 Allocate+ 按照偏好给你自动安排的课表往往充满玄学,但还是值得尝试一下的,反正正式开放排课后你还能随便改。
  • 善用工具。当我第一次使用 Allocate+ 时就发现其实已经有校友写过一个不错的 Monash 排课辅助工具,它能够通过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帮你列举出符合你要求的课表组合。尽管这个工具并不能帮你黑进系统、逆天改命,但在时间管理能力捉襟见底的时候还是相当具有启发性。我和很多同学交谈后发现这个工具的知名度并不算高,所以这里推荐一波。

课表订阅

我见过不少人只会打印 Allocate+ 导出的 PDF 课表、甚至是通过人脑记住每周课表,然而其实 Monash 一直有提供官方的日历订阅功能。通过订阅 Monash 的日历链接,你可以直接将你的 Allocate+ 课表导入 Google 日历或 iOS 内建日历等各种日历客户端,并且能够自动更新,十分方便。

此外也有校友推出过一款 iCallate 能够将 Allocate+ 的课表导出为 ICS 文件,同样实现了导入到任何日历客户端的功能。相比 Monash 官方的日历订阅,这位校友的作品支持将日程标题自定为更易读的科目代码或名称、将原本上课地点不说人话的编号转换成人话等功能,但缺点是不支持自动更新。

总结

相比国内大学,国外大学各方面都表现出更多的自由。无论是选课还是排课都表现出极大的自由度,学校也不再按照班级进行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管理。这些自由本身也要求每个学生要做到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负责的态度。例如选课、退课这些学业事项的截止日期,以及自由的科目选择也默认了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清晰的规划。所以不少从国内带来的观念还是需要转变的。

澳洲留学生搬钱指南

澳洲留学生搬钱指南

租房、银行开户、手机签约是每个留学生必经的新手任务。这类文章一搜一大把,但一一翻过只会发现都是些留学营销号们洗了又洗的废话。除了在澳洲银行开户,你还需要面对把国内账户余额流转到澳洲的难题。支付宝「上银汇款」之类的渠道固然方便,但手续费也给得心疼。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吗?

还是汇款,但是免费

跨境汇款是最基本且常见的做法。留学生在境外银行开户后,只要有境外账户的 SWIFT 和 BSB code 等信息,几乎任何一家国内银行都可以进行购汇和跨境汇款的操作。

但即便同样是汇款,各家银行对于跨境汇款收取的手续费和电报费也不统一,普遍从单笔 ¥50 到 ¥100 多不等。在这之中,有两家银行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渠道。

无门槛的免费:境内中行免费转账澳洲中行

国内几家大型国有银行大多有汇款到自家海外分行免手续费的优惠,而中国银行目前就是这其中唯一一家有在澳洲开展个人存款业务的。

最近几年来,中国银行每年都会在官网发布《转账汇款大优惠》(2021 年公告)。依据这项优惠,所有客户通过手机银行渠道向境外中行汇款都可以享受手续费及电讯费免费的优惠。留学生或家长可以提前在国内中行开户,并在留学生抵达澳洲前往澳洲中行办理免费的学生版「长城环球通双币借记卡」后,通过手机银行进行免费汇款。

尽管活动期限标定为一年,但按照往年情形,这项优惠会在每年年末或新年年初时续命一年,相当稳定。

优点:

  • 免费

缺点:

  • 用户指出,中行系统后台对电子渠道跨境汇款有隐性次数限制:同一客户一年内通过电子渠道跨境汇款到同一账户超过 4 次可能导致系统拒绝交易并提示用户前往柜台办理。(这个政策没有在任何公开渠道注明,但工作人员大多知情。)

注意:

  • 通过中行电子渠道跨境汇款需要「手机交易码 + 动态口令」验证:在境内账户开户时需要选择「中银 e 令」(动态密码器)作为认证方式。如果是子女使用自己的境内中行账户进行转账操作,务必在出境时携带动态密码器和预留手机号的 SIM 卡并开通国际漫游。
  • 中国公民在澳洲中行开户需要提供国内身份证,留学生务必携带身份证出境。

富人的极速免费全球搬砖:汇丰「环球转账」

中行的境外分行汇款尽管免费,但却要时时担心当年的汇款次数会不会触发系统限制。考虑到澳洲留学生不少出身富贵家庭,如果你家庭资产充裕,汇丰银行的「环球转账」会是一个更舒适的选择。

和别的妖艳贱货不同,汇丰是家自诩 Global Banking 的跨国银行,通过全球各地的分行机构,汇丰自有一套「环球转账」网络。如果你是汇丰 Premier(卓越理财)客户,在几乎所有跨境汇款都需要等待 1-2 个工作日到账时间的现下,汇丰自有的转账网络允许你在全球各地的汇丰分行同名或家庭关联账户间快速转账。

这听上去非常快活,但享受快活的条件是在满足汇丰卓越理财门槛。「环球转账」只对 Premier 客户免费开放*。在汇丰中国,卓越理财需要 50 万人民币的资产门槛**,或是你在其他国家的汇丰银行达到 Premier 门槛匹配全球 Premier 客户身份。

优点:

  • 免费
  • 极速到账

缺点:

  • 高门槛(卓越理财:50 万人民币)

注意:

  • 因银监会要求,汇丰中国可能存在骚操作可以要求无门槛开通「个人综合银行账户」,但那是没有「环球转账」权限的,汇丰中国近年推出的 II 类人民币结算账户「汇丰易存」也同样,所以没钱就别做梦。

*:Advance(运筹理财)客户使用「环球转账」需支付每笔 ¥50 手续费。
**:运筹理财需要 10 万人民币的资产门槛。

着急用钱,直接取现

无论跨境汇款便宜与否,除非你是汇丰 Premier 客户,否则至少 1 个工作日的到账时间都会是你逃不掉的噩梦。当你急需用钱的时候,一张境外取现免手续费的借记卡会成为你的救命稻草,这可以保证你总能在 ATM 毫不心疼地立即取到现金。

ATM 取现手续费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 国内发卡行收取的境外取现手续费
  • 境外 ATM 收单机构(银行或 ATM 公司)手续费

这两部分手续费都是有办法避开的。例如 ANZ 和 NAB 这澳洲四大行中的两家在自家 ATM 上都对银联卡取现免除机构手续费。而发卡行的手续费同样可以避免。

野鸡银行的套路:借记神卡

除非是较高等级的贵宾客户,国内主流银行几乎都会对境外取现业务收取手续费。而不少地方性商业银行会选择免除境外取现手续费作为卖点,由此吸引特定新客户,这类借记卡被称作「借记神卡」。例如江浙沪地区就有上海银行这种非上海分行发卡免境外取现手续费的骚操作。

因为全国各地的地方性银行数量庞大,很难在这里一一列举。要找到你国内所在地附近有网点的免手续费银行,「快易理财」是个好网站,他们整理了国内各家发卡银行的境外 ATM 取现手续费澳洲 ATM 机构手续费的汇总表格,非常详尽。根据表格,你可以找到最近免手续费的地方银行办一张这样的「借记神卡」。

优点:

  • 无需等待到账
  • 可以实现免费

缺点:

  • 国家外汇管理局限额: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境外 ATM 取现单独设有额度限制。个人持境内银行卡每人每年在境外提取现金不得超过等值 10 万元人民币,若超年度额度,本年及次年将被暂停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人民币、外币卡境外提现每卡每日额度统一为等值 1 万元人民币。

注意:

  • 很多信用卡也有境外取现免手续费权益,但我并不推荐你轻易使用。与平时刷卡消费不同,信用卡取现没有免息期。用这些信用卡取现尽管没有手续费,但会立即从取现日开始按天计息。

何必汇,何必取,直接刷

既然都已经出国,虽然未必有方便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但在刷卡支付普及率极高的国外,何不直接刷国内卡支付?

这个问题不难想到,但答案也摆在眼前:在国内垄断的银联在境外 POS 机届刷不开。即使银联一直宣传「一卡在手,走遍全球」,但只要出境旅游过的用户都会知道这是在放屁。比如在澳洲,除了亚洲超市、奶茶店这类甚至可以用支付宝付款的华人消费场所和像 Woolworth 这样的大型连锁商户支持银联卡付款,你很难有信心只拿着银联卡去街角的咖啡店买杯咖啡、吃顿 brunch。

因为境内人民币结算业务长期被银联垄断,市面上常见的借记卡也自然都是银联标。说到国内的 Visa/MasterCard,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也是得办信用卡才能拥有,这让很多没有工作的学生只能望而却步。即使美国运通于 2020 年 6 月 13 日获准在中国大陆开展银行卡清算业务,Visa/MasterCard 的审批也依旧遥遥无期。

那么作为没有收入的留学生,我们还有办法拥有境内的 Visa/MasterCard 吗?

答案是有的,还不止一种渠道。

标准答案:学生信用卡

尽管早年学生信用卡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雪藏期,但从 2015 年起,因为校园贷恶性事件频发,银监会逐渐放开各家银行发行学生信用卡,作为正规军重新进入高校信贷市场。(历史回顾)几年过去,现在的学生信用卡虽不如当年滥发时期昌盛,但也成了不小的市场规模,而这其中就有不少卡种是 Visa/MasterCard 标识的外币国际卡。

如果你目前是即将出国但还尚未毕业的国内在校大学生,就可以趁在校期间申请学生信用卡。学生信用卡通常没有额度或额度较低,部分银行允许学生提交父母签署的《第二还款源承诺书》来申请额度。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毕业后立即申请「毕业转卡」来获得与社会人无异的常规信用卡。

因为目前市面上的学生信用卡少说也有十几种,很难也没有精力在这里实时跟踪,选卡和申请办法推荐参考圈内知名学生信用卡带路人老王整理的《大学生信用卡申请姿势》

优点:

  • 自由刷遍境外
  • 独立自主的财务管理

缺点:

  • 额度较低,甚至为零:与借记卡不同,信用卡溢存款没有利息且不能随意取现。如果申请到手的卡片额度为零,则需要先还款再消费,比较影响用卡体验。
  • 被银行标记学生身份:如果你是一个怀揣梦想的 DLB*,被银行标记为学生会影响你当前学籍毕业前的骚操作申卡行为。

注意:

  • 无论有无父母作为第二还款源,学生信用卡的债务人主体为持卡人自身,因此学生信用卡会被录入征信系统。诚实可贵,信用无价。即使没有收入来源,作为信用卡持卡人需要自己承担财务风险,避免逾期产生不良信用记录。

*:DLB,指「大老板」,也可指「大撸屄」。

番茄炒蛋的「罪魁祸首」:父母的副卡

还记得招行当年那盘番茄炒蛋吗?老实说广告挺让我感动,虽然闹得一地鸡毛。然而无论跨时区番茄炒蛋教学让人感到智商被侮辱还是感动,都鲜有人注意到广告宣传的主体——招行留学信用卡

这张卡是一张只能作为副卡申请的卡种,目标群体是广大留学生父母。和一般的信用卡(主卡)不同,副卡是由主卡持卡人为自己的直系亲属申请并交由直系亲属使用,消费和取现债务均由主卡持卡人承担。

尽管招行留学信用卡可能搞得不少对信用卡不了解的人以为只有留学信用卡可以作为副卡申请,但其实几乎所有银行都允许将绝大多数信用卡卡种作为副卡申请。从实用角度来说,权益比招行留学信用卡更好的卡片比比皆是,父母完全不必拘泥于留学信用卡的名号,而是应该依据自己和留学子女实际用得到的权益选择卡片申请。

如果你的父母已经持有某家银行的信用卡,可以请他为你申请一张 Visa/MasterCard 的外币国际副卡。

优点:

  • 自由刷遍境外
  • 申请门槛低
  • 财务风险低:债务由父母承担。

缺点:

  • 父母管理消费额度:其实这也可以算作一个优点,父母管理财务不至于让你年纪轻轻成为卡奴。
  • 没有隐私:消费记录透明,父母可以设置消费短信提醒,查看消费金额和商户名称。

信贷恐惧症的选择:中行长城跨境通国际借记卡

如果父母和你恰巧都对信用卡极度不信任,那么中行的「长城跨境通国际借记卡」会是一个可靠的选择。

在那个银联还不成熟的远古时期,中国其实有过 Visa/MasterCard 借记卡,甚至连如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双标卡都存在过借记卡版本,尽管 Visa/MasterCard 借记卡后来逐渐销声匿迹,但其实也一直悄悄存在着,只是因为办理门槛较高、银行网点少等原因导致一直默默无闻。

现如今,虽然获得一张国内发行的 Visa/MasterCard 的主要渠道都是信用卡产品,但近几年出现了一些不再难以申请的国际借记卡产品,例如中行这张。

因为没有申请门槛、无需担心征信,中行跨境通也被不少国内学生用于海淘和境外数字消费。对于留学生而言,配合前文提及的境内中行借记卡,这张卡可以让你直接刷卡消费卡内澳元、更加灵活地管理中行外汇储蓄。

关于「长城跨境通国际借记卡」的申请办法,博主 poplite 有一篇详细介绍并一直在持续更新。

优点:

  • 自由刷遍境外
  • 无申请门槛:甚至可以在线申请。
  • 无财务风险

缺点:

  • 年费:和一般信用卡动辄有效期内免年费或是可以刷够次数免除当年年费不同,你能申请到的跨境通卡种均有人民币 ¥10-50 不等的年费。
  • 购汇流程繁琐:因为 Visa/MasterCard 在中国大陆没有人民币结算许可,几乎所有中国发行的 Visa/MasterCard 都需要先购汇存入账户才可消费(可以通过手机银行操作)。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