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表单校验时机探索
动机
在我接手 App 这波需求迭代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却没有在设计规范里提到过(其实原本也没啥设计规范…)。那就是:表单的校验时机。
工作中我发现每个保存到数据库的表单都会有至少一个校验规则,最常见的是字数,其他的有类似格式(邮箱、数量)、上下限(价格、库存数)等。而表单的校验时机通常是在三种方式内选择:
- 输入中校验;
- 失焦后校验;
- 提交时校验。
由于接手时并没有规范或者指引帮助我如何判断使用哪种,工期紧张也没有足够时间去探索,我只能拍脑袋地大部分都采取了「失焦后校验」的方法。
后面我发现这其中的差异还是挺耐人寻味的,有必要探索三者之间的各自优劣势和适用场景,于是乎就有了这篇文章。
三种校验时机的差异
输入中校验
效果:输入过程中(即文本有更改时)校验并反馈报错文案。
优点:实时反馈,出错后立即提示。
缺点:容易误判。即未完成输入就提示出错。
适用场景:
1. 纯前端能满足校验需求时;
2. 校验规则较严苛时,如一个表单多条校验规则,或中途某个错误字符直接影响到表单提交时。
修正错误的成本:低 ★
在手机的的「键盘控件」内重新键入内容即可完成修正。
失焦后校验
效果:失去焦点后校验并反馈报错文案。
优点:输入过程中无干扰,在输入完成后再反馈报错文案。
缺点:失焦后才知道结果,修正成本高。
适用场景:
1. 纯前端能满足校验需求时;
2. 用户对输入框内容格式有预期时,如邮箱、手机号等。
修正错误的成本:高 ★★
需要先「失焦」,再回到原本的输入框「重新聚焦」,并通过「键盘控件」修正。
提交时检验
效果:提交表单时校验并反馈报错文案,通常会伴随着使用 Toast 提示。
优点:后端校验时,不影响性能&体验。
缺点:报错反馈很不及时。
适用场景:
1. 大部分需要后端校验的表单。
修正错误的成本:较高 ★★★
需要先「提交表单」,再「找到」出错的的输入框,并「重新聚焦」原本的输入框,通过「键盘控件」修正。
至此,上面列出了三种校验方式的各自优劣势,对比后不难得出结论。
结论
推荐优先使用「输入中校验」的规则。
原因:
1. 反馈最及时;
2. 修正错误的成本最低;
3. 对研发工作量和 App 性能无影响(前端校验时)。
理论支撑:
“理想情况下,所有验证都应该是内联的…”
“…在字段完成后立即修复错误对用户的交互成本最低…”
—— 来自 Nielsen Norman Group 的《如何反馈表单中的错误:10 条设计指南》
通过这次的对比,我决定了之后都将「输入中校验」作为主要的校验方式,当然这种方式也有一些不适用的场景,此时就需要换一种校验方式。举例一些常见的不适合用「输入中校验」的表单:
- 容易误判的表单,如校验邮箱、电话、网址的格式时;
- 设置了数量下限时,如公司业务里的 B2B 商品设置了起批量时;
- 需要后端校验时,如需查重或对比数量上下限时。
其他感悟
对需要后端检验的表单态度
因为涉及到后端检验,意味着需要网络,那就会出现加载中/超时/加载失败/加载成功 的情况,所以这种表单一般是失焦后或提交时检验,这对输入体验会相对友好一些。
但也有例外,比如 Twitter 账号在重命名时,就使用的是输入中校验。可能是因为 Twitter 用户量庞大,特别容易重名。提交后检验反而效率更低。
输入前的体验设计
常言道好的体验设计能减少用户出错,在表单输入之前,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多种方式明示暗示文本框的填写规则。
一、输入框长度
输入框长度能过暗示文本框的预期填入内容。比如在填地址和邮编时,通常地址我们会预留比较宽的输入框给用户填写,而邮编则可以相应缩减,因为这两个类型的字段,预期填写的文本长度是有明显不同的。
参考资料:整齐划一?不如错落有致。| Ant Design 4.0 系列分享
二、实时字数显示
在输入框旁边实时展示当前字数和上限是也是比较常见的做法。
优点:避免出错;让用户对表单的规则有一个预期。
缺点:页面出现过多此类提示会使页面臃肿,反而会增加视觉&认知负荷。
所以我对这个做法的态度是:每个表单都会有文字输入的上限,超过上限时也一定会禁止提交、出现提示。但是否将字数提示常驻展示,取决于「用户对长度是否有预期」。
比如在一些备注、描述、说明等大段文字里,用户可能会输入到大段文本,但又对这些输入框的上限没有预期,那我这里判断到是需要出现实时字数提示的。而像比如填写姓名、添加标签这种,字数上限只是一个兜底的判断逻辑,不需要特意暴露出来。
另外可以根据存量数据来决定是否展示实时字数提示。比如让后端同事帮忙导出在数据库里的数据,能知道用户在这个输入框里一般会填写多少个字,如果大部分情况都是接近字数上限的,意味着用户在这个输入框会输入较多的文本,此时就需要展示当前字数上限,甚至或者调整校验规则。这是我在上一家公司(千聊)里做过的事情。
三、占位符(Placeholder)
无论是 NNGROUP 还是 Shopify UX,都对占位符文本持有比较谨慎的态度,甚至会用到 Harmful、Avoid 等贬义词。他们主要批判的是用占位符代替标签的做法,我们在使用时避免这种用法就好了。
实际上占位符和标签共同使用时没什么毛病,占位符确实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用来提示要输入内容的类型和名称,只是不要用来展示重要内容和代替掉标签就好了。合理使用也是减少用户出错的方式之一。
四、常驻帮助文本(Help text)
帮助文本可以视为占位符的进阶版,具体效果在输入框附近常驻一段简短、必要的说明内容,帮助商家了解输入框所要求的格式,或输入后的内容会怎么处理。甚至还可以链接到 FAQ,有丰富的用法。
一条原则
在文本有上限的输入框里,我们会面临一个选择是:超过字数后是否允许输入?
我在这里的建议是允许继续输入,同时会出现报错的反馈,告知规则。因为翻查了很多 UX 资料,都建议在设计中要避免「打断了用户行为」。下面放出两种方法的优劣对比,各位看官理性抉择:
超上限后允许继续输入
效果:输入的文本超过该文本框校验规则上限时,出现报错反馈,同时也可以继续输入文本。
优点:反馈及时,原因清晰。
缺点:🤔…
到达上限后禁止输入
效果:输入的文本到达该文本框校验规则的上限时,禁止输入更多的文字了。
优点:🤔…
缺点:没有反馈,不知道错误原因。
这么看下来,就体验而言是「超出上限后允许继续输入」要好很多。而且这种方法还照顾到一个场景是:允许用户在输入中发现超出长度后,把当前的单词输入完整后再去删减其他内容。
当然毫无疑问,到达上限后直接不允许输入是对设计和研发来说最省力的做法。这种做法下不用反馈,也就不需要做反馈时机的决策、反馈的文案及多语言、文本的适配、反馈后的布局适配…
我有一段经历是项目工期巨紧张,规范也没相关的指引。当时有很多比制定文本输入规则还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于是乎我就都一拍脑袋用了「达上限后禁止输入」的方法。
后面与其他方式对比发现这种做法应该是体验比较差的做法了。像现在我把规范做法加进 App 设计的指引里面之后,就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使用「允许继续输入,在输入中反馈」的方式实现。
结语
以上内容就是目前来说我对文本框校验规则的一些认识,包含了各种校验时机的对比,输入前的体验设计,以及不打断用户操作的原则。
这次的总结是我挺久之前就想干的事情了,因为平常工作中一直遇到这种问题,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设计指引能够参考,现在自己写下来这篇笔记之后,之后的设计方案会考虑得更周全,说服力也更强了(希望是吧)…
同时再浅挖一个坑:之后要探索下表单提交按钮相关知识,比如说什么时候要禁用按钮,什么时候是允许点击但报错等等,这个应该还要复杂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