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在 iPad 上运行 macOS? (with Jump Desktop)

在读了 Will Apple EVER consider macOS for iPads? 后,我觉得我应该分享一下我在 iPad 上使用 macOS 的经验(kind of)。

这是因为我发现,在 iPad 上使用远程桌面应用(在我的情况下,是 Jump Desktop)并且在家里有一台 Mac mini,我就不再需要 MacBook Pro 了。让我解释一下:

我的 iPad 支持蜂窝网络。使用无限的 5G 蜂窝计划(每月 $11.5-16.5)。当我在家时,我使用 Mac mini 和 Studio Display。当我离开家时,我只带 iPad。如果我需要做一些 iPad 无法处理的事情,我可以直接 “Jump” 到家里的 Mac mini。

为什么这个组合比 MacBook 更好?

蜂窝网络

iPad 支持蜂窝网络,它始终保持联网。而 Mac 可能没有这种功能,尤其当我不在家时。

  1. 当我打开邮件/信息应用时,iPad 上的邮件已经全部下载完毕。然而在 Mac 上,我需要先连接到 iPhone 的热点或 Guest Wi-Fi,然后等待邮件下载。这可能需要 30 秒到几分钟。
  2. 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蜂窝网络将 iPad 备份到 iCloud。然而在 Mac 上,除非我带着 USB 硬盘或者连上家里的 Wi-Fi,否则我无法通过 Time Machine 备份 Mac。(不过,我仍然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将 Mac 备份到云端。)
  3. 我还可以通过蜂窝网络备份 Lightroom 照片。使用 USB 3,我可以将所有照片导入 iPad,然后通过 5G 上传到 Lightroom。然后我 Jump 到 Mac mini 上,这些照片已经在 Mac mini 的 Lightroom 中了。Jump 到 Mac 后,我可以做 AI 降噪等处理。完成 AI 去噪后,我可以返回 iPad 的 Lightroom 进行更多操作。
  4. 流媒体、应用体验等。有了蜂窝网络,这些事情都变得更加方便。

娱乐应用

  1. Netflix for iPad(或者其他许多流媒体应用)。在飞行前,我可以在 iPad 上下载一堆节目。Mac 上无法做到这一点。有些流媒体网站甚至无法在 Mac 上播放 4K HDR,但可以在 iPad 应用中做到(比如 Paramount,至少曾经是这样)。
  2. 在 iPad 的 OLED 显示屏上流媒体播放效果更好,而且更方便。它更小、更轻,我可以在观看节目时取下键盘。这比 Vision Pro 还要简单。
  3. 阅读书籍。用 iPad 读书比用 MacBook 更自然。

其他

  1. 触摸屏和 Apple Pencil。Mac 没有这些功能。而且,当我 Jump 到 macOS 时,我还可以使用触摸屏和 Pencil。
  2. 我家里的 Mac mini 连接了许多外设:两个 4TB 的 SSD 和超过 10TB 的硬盘。它还有千兆网速。当我 Jump 到我的 Mac 时,所有这些外设都可以访问。如果不使用远程桌面,我就必须带上这些外设,而这有丢失的风险,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

它比 iPad + MacBook Pro 还好:

  1. iPad 比 MacBook Pro 更轻便。带着 iPad 和 MacBook Pro 一起旅行太重了。
  2. 在旅行中拥有更多设备也很难管理。比如还要给额外的设备充电,我得带更多的线,有时还会忘记给其中一个设备充电。此外,跨两个设备同步也很麻烦。

我使用的具体配置

我使用 Jump Desktop,因为它也支持流式传输扬声器和麦克风。如果你想通过流体协议传输音频,还需要安装 Jump Desktop Connect

SwitchResX

我使用 SwitchResX 来为我的 Mac 添加新的自定义 iPad 分辨率。当我的 iPad Jump 到我的 Mac 时,Mac 可以切换到 iPad 的分辨率以匹配 iPad 的屏幕。

首先,截取你 iPad 的屏幕截图。然后,打开照片应用,读取分辨率。我的 iPad 分辨率为 2420 × 1668:

iPad 截图详细信息

然后,水平方向减去 50 像素。在我的情况下,1668 - 50 = 1618,所以新的分辨率为 2420 × 1618。

在 SwitchResX 中,添加该新分辨率。记得选择缩放分辨率。

给 Mac 添加自定义分辨率

然后保存(Command + S),并重启。在 iPad 上,打开 Jump Desktop,使用这个配置:

Jump Desktop Host Machine 配置

为什么要减去 50 像素?

这是因为默认情况下,Jump 不会使用 Home 指示器区域。如果你想使用 Home 指示器区域,你可以在 iPad 上的 Jump Desktop 设置中启用“外观 - 使用 Home 指示器区域”,并且不用减去这 50 像素。

我发现我不想使用这个区域,因为我的 Mac 的 Dock 在底部。使用这个区域会影响我点击 Mac 的 Dock。

Vision Pro 首发体验

美东时间 2.2 日早上 8:00 自提的设备,本人不佩戴眼镜,因此已经使用了完整两天,这里更新下自己的一些发现。

配置选择

我选择的是 512GB 的版本,主要考虑是 Vision Pro 上的一些软件/游戏可能会有更多的 3D 场景,会更消耗存储空间。但大多数时候又是在 Wi-Fi 环境下使用,所以 1TB 版本又没有那么有必要。

UI 显示效果

本人之前没有使用过其他 VR/AR 类产品(排除 Google Cardboard😂),所以并没有感觉到 Vision Pro 有多么的好。相反,我的感觉是 Vision Pro 的显示效果其实完全无法代替 Studio Display。与其它类型的显示器相比,它有这些特点

清晰度:5K 显示器有着明显锐利的多的画面,并且能肉眼感觉到显示器的色彩空间也更好。目前看来 Vision Pro 的显示清晰度大约相当于 2.5K 的水平,显示效果:高端显示器 >> Vision Pro > 高端投影。仔细观察,我是可以看到 Vision Pro 中的像素的。我的视力也并非完美水平,处于轻微近视,在不配矫正镜片的时候依然能察觉到像素。

HDR 效果:得益于 micro-LED,HDR 效果还是相对突出的,好于显示器和投影,但高光的亮度又比不过 iPhone 的 OLED 或者是 MacBook Pro 的 miniLED。

自适应的渲染:之前的清晰度是我将窗口调整到我平时操作显示器的大小时进行的比较。但 Vision Pro 的窗口是可以调节的,包括远近和大小。此外,眼镜在物理世界里的位移也会影响到显示:当你贴近时,可以看到更清晰的画面。如果说视网膜屏幕是 @2x-@3x,那么 Vision Pro 则是 @1x-@9x(9x是打个比方)。Vision Pro 中的所有系统UI(包括网页上的SVG/文字)都是矢量渲染的,不需要 Zoom In,只需要人走进显示区域,就会发现每一个小字/矢量图都会变的无限清晰。

亮度:感觉达不到 500nits,如果在白天摘下眼镜,会明显感觉到真实世界更亮。但这一点不是特别影响体验。

透视效果

透视的清晰度则是远差于 UI 显示的清晰度,摄像头的分辨率其实不高,看真实世界完全到不了 4K 水平。但可以感觉到其曝光控制非常优秀,画面里没有过曝或者欠曝,是可以戴着它生活的(如吃饭)。但无法使用它阅读小一点的文字(过于模糊,无法阅读;比如食品配料表或者手机上的小字都是看不清的)

透视效果属于能用的水平,在家里时我佩戴并四处走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舒适度和重量

一开始使用 Solo Band 的时候用久了还是挺不舒服的,但我现在换用 Dual Loop 并仔细调整后,发现比刚开始戴的时候舒服了非常多,感觉用个一两小时是没问题的。Dual Loop 有两个地方可以调整,建议多试,太紧或者太松都会导致不舒服。躺着用反而不舒服,比较压脸颊。重量肯定是能感知到的,希望有一天可以做到跟眼镜一样轻。

操控

操控总体而言比较方便,如果Mac的触摸板操控是 10/10 分,iPad 算 9/10 分的话,Vision Pro 现阶段已经能达到 8.5/10 分(除打字外)。滚动非常跟手,滚动是有高刷的感觉的,明显好于 60Hz。但有时候手放在了摄像头看不见的位置(比如桌子下面),这种神奇的体验就没了,然后就会想起:啊,原来是摄像头捕捉的我的手势。

除了捏合 🤌 控制,直接点击按钮也是可以交互的,把窗口“拉近”,然后像iPad那样拿食指直接点空中屏幕就可以操作,对电脑版网站按钮很小的还是很有用的。YouTube 网页版就属于适配的不那么好的网站之一,有一些按钮之间离得近,用点击的方式会更方便。

对于 iPad compatible 应用,操控体验也还不错。非常多软件(包括苹果曾经宣传过支持 Vision Pro 的 Apps),其实都只是 iPad compatible 版。试了 iPad 版的:Lightroom 、Paramount+、Maps 等,会发现 iPad 版的 App 体验已经惊人的好了。最大问题还是 Typing 体验差。细想起来,苹果在 iPad 上加的前台调度、鼠标指针、Apple Pencil 的 Hover 功能,都跟 Vision Pro 的交互惊人的相似,所以支持了以上功能的 iPad Apps 在 Vision Pro 上体验很好。

打字的话现在我最喜欢的方式是用双手食指点键盘。现在已经逐渐习惯了,但还是差于iPhone的小屏幕键盘。蓝牙键盘还有待尝试。

用久了 Vision Pro 后,每当我在现实世界里看到个屏幕觉得离我远/位置不对,就想要 🤌 把它调整下,但却发现不行 😂。感觉这会是未来人下意识的一种手势,类似刘慈欣三体里描述的情形。

软件体验

软件我感觉只做到了苹果的后期 Beta 水平,还算不上正式版。首先就是目前只能输入英文,其他任何语言的输入(比如中文)都不支持,包括键盘和 Siri 语音。其次就是我发现 visionOS 1.0.2 并不支持 iOS 17.2 推出的 iMessage 信息联系人密钥验证。这点其实 Xcode 也已经暗示了:如果在 Xcode 15.2 中将软件的 Minimum Deployment 设置为 17.2,那软件将无法在 visionOS 1.0.2 中运行。因此得出结论:visionOS 1.0.2 = iOS 7.1。这点就可以看出 Apple 发布 Vision Pro 还是很急的,或许是苹果觉得 visionOS 1.1 的 Bug 太多了,所以苹果就没有发布,导致了现在功能不匹配。顺便一提:iOS 17.1 发布时间是 2023 年 10 月 25 日,iOS 17.2 发布时间是 2023 年 12 月 11 日。

IMG_0002 2.jpeg

外接 USB 设备

没有任何外接 USB 的能力,这点比 iPhone 和 iPad 都差。因此 Vision Pro 也不支持 YubiKey 5C NFC,因为既没有 USB 口,也没有 NFC。如果你想登录一个网站但你只配置了 YubiKey,那抱歉,登录不了。当然 Passkey 是支持的。

Mac 扩展屏幕

很多人对扩展 Mac 屏幕很感兴趣。个人觉得扩展屏幕体验还是远差于真正的显示器的。同样价格可以买到比 Vision Pro 显示效果好得多的显示器。但如果你主打的是便携,比如希望在飞机上、酒店里也有显示器,或者希望隐私,比如不想让其他人看到你的屏幕,那它还有点用。

个人感觉 Vision Pro 显示效果是略差于中端 4K 显示器($1000 美元左右)的。延迟也还是有的,具体体验可以参考 iPad 作为扩展屏的延迟。我个人不会拿 Vision Pro 主要作这个用途。

Persona (Beta)

属于能用,但只还原了人脸的 90-95%。已经有点恐怖谷效应了。有总是比没有强的,我觉得我使用它参加视频会议不会特别尴尬。

坐车体验

坐车使用完全不可行,哪怕启用了 Travel Mode,至少小汽车是不行的。首先Vision Pro会错误定位,因为窗户的存在,有时会认为你在快速移动,有时则定位失败。但这个其实好说,属于软件问题,但下一个问题就是物理问题了:就是因为它比较重,在有颠簸车上受加速度影响脸部会异常难受。因此起飞/降落/Taxiing/气流颠簸时都不建议用,小心脸疼。

因此坐车时还是 iPhone/iPad 体验更好。我以后不会在坐车时使用 Vision Pro。

其他缺点

EyeSight 非常鸡肋,亮度很低并且分辨率也很低。iFixit 的拆解也得出了原因,是为了还原眼镜的 3D 效果不得不做出的妥协。眼睛的还原必须是立体的,不然外人将无法知道你在看谁。

总结

我认为 Vision Pro 已经接近成熟了,软件上已经达到了最后一个 Beta 版本的可用性。软件上相对欠缺,但我觉得未来几个月内会迅速弥补上。

Withings Activité Pop 智能手表推荐,睡眠跟踪、运动记录、智能闹钟

这个智能手表与众多现有智能手表不同的是,他拥有实体的指针。在亚马逊上购买正品

记录健康数据

Activité Pop 可以自动的检测走路、跑步、游泳以及睡眠。你根本不需要去进行任何设置,他就能正确的识别出当前的运动类型,包括睡眠记录也是如此。 它可以记录运动时长、步行/跑步距离、运动中消耗的卡路里,还有睡眠总时长、醒来的次数、深睡眠时长、浅睡眠时长。这一切都是自动的。

智能闹钟

Activité Pop 有震动闹钟功能,不仅如此,它还拥有智能唤醒功能,当即将到已经设定的时间,并且它检测到你已经醒来后或者进入浅睡眠时就提前唤醒你。

智能闹钟

超长续航

续航时间长达 8 个月,使用标准纽扣电池。

视频

Eyefi Mobi 立刻让你的相机支持 Wi-Fi

Eyefi Mobi 是一张有 Wi-Fi 功能的 SD 卡。当配置好后,相机每照完一张照片,手机上就能立即显示并分享它。在亚马逊上购买正品

兼容性

兼容绝大多数能安装 SD 卡的相机 比如佳能 5D Mark III、7D Mark II 等机型都不带 Wi-Fi 功能,但是都是 CF/SD 双卡槽,可以将照片同时存进两张卡中。考虑到 Eyefi Mobi 卡的速度以及容量不及 CF 卡。所以我设置在 Eyefi Mobi 卡中存储 JPEG 格式,在 CF 卡中存储 RAW 格式,JPEG 格式更适合手机分享到社交网络,RAW 格式适合后期编辑,十分方便。我在佳能相机中每拍下一张照片都会同时存储 JPEG 和 RAW 格式的照片至两张卡(相机中设置为“同时记录”即可),即使是使用 7D Mark II 的每秒十张连拍也没有丝毫问题,可见这张卡在专业相机上当作副卡是表现不错的,可以快速从手机分享刚刚拍摄的照片。 除此之外,Eyefi Mobi 卡还适合仅有 SD 卡的入门级机型,这些相机没有很快的连拍,这张卡能达到日常需要,也很适合喜欢分享照片的入门级用户。

Eyefi 联动功能

兼容 Eyefi 联动功能的相机可以直接配置 Eyefi 卡的设置,同时还能够保证相机关闭后还能够继续传输文件,通过相机的显示屏显示传送进度,或在机器的菜单中直接看到Eyefi的运行情况。 以佳能相机为例,在安装了 Eyefi 卡后,相机设置中就会有一个新菜单选项:

Eyefi 菜单选项Eyefi 连接信息

易用性

Eyefi Mobi 卡首次使用时,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软件,在软件中输入这张卡的 ID,待配置完成后,将此卡装入相机中照一张照片,你就会发现手机上立刻就出现了这张照片,使用十分方便。在相机中可以查看此卡的传输状态,以及进度。通常这张卡仅在有新照片的时候无线功能才工作,当图片全部传输完成后,无线功能自动关闭,相机续航能力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小提示

  • 如果你的相机是 CF/SD 卡双卡槽,建议你仍然配一个高性能大容量 CF 卡,这样既能达到高速传输,同时还能有 Wi-Fi 功能,而且不用购买容量很大的 Eyefi Mobi 卡,将其当做一枚副卡。而且,请设置“同时记录”,并设置存在 Eyefi Mobi 卡上的照片格式为 JPEG。
  • 如果你仅仅是将其当作副卡,那么你不需要在这张卡上保存全分辨率的照片,可以存储尺寸更小的照片,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手机上的空间占用,使照片更适合分享。(同时,照片中的噪点也少了)
  • 这张卡可以存储任何格式的照片,但是只有 JPEG 格式的照片以及 AVI、MP4、MPG、MTS 和 MOV 格式的视频能够被传输到手机,RAW 格式照片不会被传输到手机。
  • 如果你的相机只安装 Eyefi Mobi 卡,同时很需要 RAW 格式的照片,又需要将照片传输到手机,那么请选择“同时记录 RAW + JPE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