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4日已列管的七种稀土基础上,商务部再将五种稀土及其衍生磁材纳入出口许可管制范围,新规同样于11月8日生效。 • 关键影响:通过扩大许可证管理范围,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强化对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权。
10月9日
限制电池制造设备出口。
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份长长的电池制造材料清单,自11月8日起,未经特别许可不得出口。
• 关键影响:此举将增强中国对全球电动汽车制造商——它们是电池的重要买家——及电力企业——需依赖中国技术建设为太阳能或风能供电网络配套的大型储能装置——的议价能力。
10月9日
禁止出口金刚石线锯及类似设备。
中国商务部宣布,自11月8日起,停止出口超硬材料,包括金刚石线锯等用于制造半导体晶圆和太阳能晶圆的设备。
• 关键影响:此举有望巩固中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主导地位,并维护其在太阳能晶圆(光伏组件核心)领域占据全球98%市场份额的优势。
10月9日
管控境外生产的稀土磁铁贸易。
中国商务部宣布,自12月1日起,任何跨境磁铁运输——若其中所含的中国稀土价值占比达到或超过0.1%,均须事先获其批准。此外,凡是使用源自中国的稀土技术在境外生产的磁铁,跨国转运时也必须获得许可。
这项规定的措辞极为模糊,以便能够适用于更广泛的产品范围——不仅包括磁铁,还可能涵盖几乎所有含有微量稀土成分的境外制品,从电动机到汽车座椅皆在其列。申请许可须提交包含产品细节及用途的完整资料,涉及军事用途的申请“原则上”不予批准。
• 关键影响: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立场偏向俄罗斯,此项规定可能被用来阻止他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或限制其他国家发展自身军工业。
10月14日
暂停向欧洲出口安世半导体计算机芯片。
总部位于荷兰、于2018年被中资财团收购的安世半导体宣布该公司已接到指令,停止从中国对外出口半导体。随后,大众等欧洲汽车制造商出现芯片短缺。 • 关键影响:此举发生在荷兰政府接管安世半导体之后,再次显示中国能够通过出口管制手段影响全球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