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网络民议】明明是反社会的献忠事件,怎么成了酒驾?

CDT 档案卡
标题:【网络民议】明明是反社会的献忠事件,怎么成了酒驾?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10.24
来源:网络
主题归类:报复社会
主题归类:献忠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10月23日晚,山东青岛市北区人民路悦荟广场附近,一辆水泥罐车故意横冲直撞,连撞多辆汽车,疑似报复社会。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肇事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拍摄视频,并大喊“共产党不让我活了,我要杀人”,他还在视频中透露,此前被警察“从派出所带回了家”。

现场画面显示,这辆水泥罐车逆向停在了悦荟广场人民路入口,附近的一些公交车、小汽车、电瓶车均严重受损。有目击人士称至少有五十多辆车被撞,但这一数字无法证实。最终,司机孙某某没有进行反抗,被两名警察带离了现场。

filev
filev
filev
filev
filev
filev

当晚,山东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就此事件发布警情通报,称“事故造成3人留院治疗,均无生命危险。搅拌车司机涉嫌醉酒驾驶。”但通报中未提及事故规模、司机的作案动机,从文字描述上看,似乎也有大事化小之嫌,其内容真实性也遭到不少网民怀疑。

filev

而部分官媒在转发此通报时,还加上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提醒,疑强调这是起普通的“醉酒驾驶事故”,而非“报复社会事件”。

file

后据许多网民的反馈,“青岛水泥罐车与多辆车相撞”的有关视频在墙内平台被清理,其中司机在车内拍摄的画面更是被严厉删除,检索关键词仅能看到少量的事故现场画面。

file
file

综合已有的信息来看,这显然是一起典型的“献忠事件”,但随后的官方通报及互联网审查,模糊了该事件的性质,也剥夺了广大民众的知情权。有网友批评这位司机是“找准了问题原因,但找错了报复对象”,也有网友对于司机反复强调的“共产党不让我活了”表示好奇,认为还原事件全貌很必要。

以下为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摘自微博、推特网友评论:

zhngdxingz68904:共产党不让你活你倒是杀共产党啊。

1nyhr:这次起码原因找对了,下次被害对象也要找对。

BesnowCloud:把自己的绝望变成无辜百姓的灾难,这不仅是错上加错,更是懦弱的表现!

dafeiyu159:这里面说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派出所把他带回家,然后让他滚蛋。
然后才引发这个人上街报复社会的行为。

witchertrois:献忠越来越多了,冤有头债有主,隔壁左拐是政府啊。

RileyShann6330:为什么不敢去找不让你活的人?

Greatwoods22:社會性矛盾日益尖銳,政府不從根本上解決,只想著維穩封鎖消息,終將愈演愈烈的爆發。

BesnowCloud:真正的抗争应该是直面压迫者,而不是让那些和你一样受苦的普通人承受你自己的怨恨。

liwen78991820:这种恶性事件国内严格封锁却在外网流传,纸包不住火。

ConradFree16:近几年来,坐10次车里面有6次司机都在边开边骂街,偶有敞开骂政府骂某人的,坐车上很担心他们会随时献忠,每次都尽量给其安慰以稳定情绪。

fengchuiji77185:B站看了眼,有人发上去了~~过了十分钟被审核全部删除了。

RedPrinnyX:留院观察的那三个,怕又是在抢救尸体吧?

US5188:这是把事情压下来了、把司机塑造成酒驾、嗨、意料之中吧?

Tonyliu395995:明明是反社会的献忠事件,要包装成酒驾。 // MakeIsNotWhite:同理可知,以往通报的醉酒驾驶大概可能也都是这种情况。

InSonofbreach:“马勒戈壁,共产党不让我活了”➡️ “他就是喝多了”,掩耳盗铃。

Eghduhfhfqq:酒后吐真言。

Q_Q0609:文学素养还得是学习警情通报,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

端传媒夺得香港摄影记者协会《前线·焦点2023》五奖

端传媒摄影组

2023年6月30日,维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六周年”庆祝活动,现场有本地特色大型花牌配合26条传统舞龙,市民带同国旗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6月30日,维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六周年”庆祝活动,现场有本地特色大型花牌配合26条传统舞龙,市民带同国旗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香港摄影记者协会举办的《前线‧焦点 2023》新闻摄影比赛,于2024年6月1日晚公布得奖名单,端传媒夺得五个奖项。

端传媒摄影记者陈焯煇凭《演习台湾,战争阴影下的连场预演》获得图片故事组冠军。台湾,一座长期被战争阴影笼罩的岛屿,随著2022年乌俄战争爆发,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中国政府展开环台军演,台湾政府与民众的国防意识逐渐攀升。进入2023年,整座岛屿举办各式演习,以应对两岸紧张局势。摄影记者一年间走访台北、台南、金门、马祖等地,捕捉不同演习活动的画面,进入民防训练场地,拍摄两岸对峙下台湾的备战情形。

端传媒摄影记者林振东凭《歌舞升平》,夺得图片故事组季军,2023年的香港,在官方叙事中,终于走出了三年大疫和政治乱局,落实“爱国者治港”,香港正从“由乱入治”进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整年下来,香港政府先后宣布亲自筹办“你好香港”、“开心香港”、“香港夜缤纷”等活动,以求大家每晚多消费共创繁华。摄影师以影像纪录这个烟花特别多的2023年。

另外,摄影记者林振东亦凭一辑中国烟草的“囚徒”的图片故事获得系列照片优异奖。该系列以影像纪录整个烟草生产链条上最脆弱的烟农,吸烟流行并未惠及他们,一张张在艰苦沉闷劳作中的沧桑脸容,配合烟民的吞云吐雾,共同构建中国烟草行业的现实。

此外,摄影记者陈焯煇于高雄拍摄缺雨而干旱的池塘,获自然与环境组优异奖。摄影记者林振东亦凭同志配偶居住权案案主李亦豪的人物照﹐夺得人物组优异奖。

本次比赛的2023年度图片,由路透社摄影记者萧文超所拍摄,尊子在烈日下手持雨伞却不遮荫,有一种乐于接受一切的感觉,气氛积极,故最后选出路透社萧文超拍摄的尊子人物相片作为2023年的年度图片。

路透社摄影记者萧文超,镜头下笔名“尊子”漫画家的人像照片获评为2023年的年度图片。
路透社摄影记者萧文超,镜头下笔名“尊子”漫画家的人像照片获评为2023年的年度图片。

今届比赛一共收到84名参赛者,合共1000张相片及56辑图片故事,参赛人数及作品较去年相若。《前线.焦点》新闻摄影比赛为一年一度全港最大型的新闻摄影比赛,最早于1993年开始举办,为本港同类比赛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今届评判主要来自新闻摄影界及学术界持份者。包括:香港摄影记者协会主席郑子峰、 摄影记者郭浩忠、资深摄影记者陈木南、摄影媒体《显影》创办人刘东佩、WMA总监林亦凌、光影作坊主席罗淑敏与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专业应用副教授潘蔚林。

【图片故事组】冠军 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7日,新北市八里,汉光演习,联合反登陆作战演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7日,新北市八里,汉光演习,联合反登陆作战演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南,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南,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北,汉光演习期间,军警进行桥梁阻绝、封锁及检管暨万华地区守备作战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北,汉光演习期间,军警进行桥梁阻绝、封锁及检管暨万华地区守备作战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0日,马祖,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0日,马祖,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9日,台北,市民在公园参加民防训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9日,台北,市民在公园参加民防训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6月15日,基隆,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6月15日,基隆,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南,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南,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0日,马祖,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0日,马祖,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9日,台北,市民在公园参加民防训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9日,台北,市民在公园参加民防训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9月21日,新竹,“壮阔台湾联盟”参与国家防灾日演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9月21日,新竹,“壮阔台湾联盟”参与国家防灾日演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9日,台北,市民在公园参加民防训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9日,台北,市民在公园参加民防训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25日,金门烈屿乡,对岸为厦门市。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25日,金门烈屿乡,对岸为厦门市。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南,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南,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2日,台北,亲子防灾暨民防意识推广园游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2日,台北,亲子防灾暨民防意识推广园游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3月10日,新竹,一个公园内展示一架退役的战机。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3月10日,新竹,一个公园内展示一架退役的战机。摄:陈焯煇/端传媒

【图片故事组】季军 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7月30日, “潮玩夜市Chill Night Market”在九龙城亚皆老街球场举行,大会安排多场潮汕文化表演。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7月30日, “潮玩夜市Chill Night Market”在九龙城亚皆老街球场举行,大会安排多场潮汕文化表演。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6月12日,两只近18米高的黄色橡皮鸭(Rubber Duck)在维港中西区海滨长廊中环段展出,吸引大量市民到场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6月12日,两只近18米高的黄色橡皮鸭(Rubber Duck)在维港中西区海滨长廊中环段展出,吸引大量市民到场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9月29日,“大坑舞火龙”在维园表演,吸引大批市民观赏。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9月29日,“大坑舞火龙”在维园表演,吸引大批市民观赏。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6月30日,维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六周年”庆祝活动,现场有本地特色大型花牌配合26条传统舞龙,市民带同国旗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6月30日,维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六周年”庆祝活动,现场有本地特色大型花牌配合26条传统舞龙,市民带同国旗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7月1日,渔民团体联会“由治及兴新阶段 一国两制新航程”七一渔船巡游。。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7月1日,渔民团体联会“由治及兴新阶段 一国两制新航程”七一渔船巡游。。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5月26日,“佛诞浴佛蔬食文化嘉年华2023”维园举行,现场活动包括人间佛教文化廊、蔬食飨宴及释迦族巡游等。。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5月26日,“佛诞浴佛蔬食文化嘉年华2023”维园举行,现场活动包括人间佛教文化廊、蔬食飨宴及释迦族巡游等。。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7月22日,香港旅发局在湾仔海滨举行“乐聚维港嘉年华”。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7月22日,香港旅发局在湾仔海滨举行“乐聚维港嘉年华”。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9月27日,湾仔海滨举行 “海滨艺游坊”,大卖香港百年老经典情怀,提供怀旧美食,亦有怀旧工作坊,体验占卜风水命理、麻雀雕刻等。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9月27日,湾仔海滨举行 “海滨艺游坊”,大卖香港百年老经典情怀,提供怀旧美食,亦有怀旧工作坊,体验占卜风水命理、麻雀雕刻等。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12月18日,第57届工展会,一连24天在香港维园举行,今年口号是“品牌万千,缤纷耀工展”。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12月18日,第57届工展会,一连24天在香港维园举行,今年口号是“品牌万千,缤纷耀工展”。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9月29日,因疫情停办3年的“大坑舞火龙”复办,并到维园表演,吸引大批市民观赏。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9月29日,因疫情停办3年的“大坑舞火龙”复办,并到维园表演,吸引大批市民观赏。摄:林振东/端传媒

【图片故事组】优异 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一位年轻的女工人正在采收烟叶。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一位年轻的女工人正在采收烟叶。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0日﹐中国云南山区中,烟农郭建在烟叶工场打工一整天后,与工人们一起抽烟休息。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0日﹐中国云南山区中,烟农郭建在烟叶工场打工一整天后,与工人们一起抽烟休息。摄:林振东/端传媒
2017年12月6日,深圳城中村一个猪肉档档贩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17年12月6日,深圳城中村一个猪肉档档贩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将烤干后的烟叶包扎,之后卖到烟商。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将烤干后的烟叶包扎,之后卖到烟商。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采收烟叶后运去烤烟工场。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采收烟叶后运去烤烟工场。摄:林振东/端传媒
2018年9月11日﹐中国深圳一间卖烟的店架。摄:林振东/端传媒
2018年9月11日﹐中国深圳一间卖烟的店架。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0日﹐中国云南,烟农将烟草挂进烤房中烤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0日﹐中国云南,烟农将烟草挂进烤房中烤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昆明,南屏步行街的年轻人们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昆明,南屏步行街的年轻人们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3日﹐中国云南昆明高铁站外的吸烟区, 烟灰缸内堆满烟头。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3日﹐中国云南昆明高铁站外的吸烟区, 烟灰缸内堆满烟头。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烟农们将烤干后的烟叶取下。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烟农们将烤干后的烟叶取下。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烟草工场的工人们午餐后躺在地上午睡。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烟草工场的工人们午餐后躺在地上午睡。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29日,中国北京西站高铁月台,一名乘客登上开往河北的高铁前,抽最后一口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29日,中国北京西站高铁月台,一名乘客登上开往河北的高铁前,抽最后一口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人物组】优异 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10月7日,同志配偶居住权案案主李亦豪在家中﹐忆起因抑郁自杀身亡的丈夫吴翰林。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10月7日,同志配偶居住权案案主李亦豪在家中﹐忆起因抑郁自杀身亡的丈夫吴翰林。摄:林振东/端传媒

【自然与环境组】优异 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日,高雄,台湾南部地区降雨不如理想,一群鸟飞过一个干旱了的池塘。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日,高雄,台湾南部地区降雨不如理想,一群鸟飞过一个干旱了的池塘。摄:陈焯煇/端传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投票喇!输入Email即可免费接收英国大选资讯

「英国大选将于7月4日举行,你准备好了吗?」

2024年5月22日,在伦敦唐宁街10号外,英国首相辛伟诚向媒体发表讲话,宣布将于7月4日举行大选。摄:Toby Melville/Reuters/达志影像
2024年5月22日,在伦敦唐宁街10号外,英国首相辛伟诚向媒体发表讲话,宣布将于7月4日举行大选。摄:Toby Melville/Reuters/达志影像

喂喂喂,投票喇!

英国首相辛伟诚早前出人意表地宣告大选将于7月4日举行。届时下议院的650个席位将全部改选,在大选中获得下议院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通常会被英国君主邀请组建政府,并被任命为首相。根据近日民调,保守党14年的执政很可能终结,下一位入主唐宁街的,很可能是工党党魁施纪贤(Keir Starmer)。

今届大选,超过10万名拿著BN(O) 护照签证入境的移英港人,只要在6月18日前登记选民,就可以用英联邦公民的身分,跟英国公民一起投票,决定英国的未来。但英国的议会政制由于历史悠久,层级又多,一点都不好懂:选票一打开比手臂还长,小党一大堆,也少有统一资讯源。到底谁说过甚么,谁又为香港议题做过甚么?谁对英国政治﹑经济未来的想像和你最相近?

如果想了解的话,就可以注册接收端传媒英国大选限定新闻信,在邮箱里收到关于大选的懒人包,以及各种资讯、报道与分析!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2024台湾新闻摄影大赛 端传媒夺六奖

端传媒摄影组

2023年7月30日,台北,跨性别女性小宇。22 岁的台湾大学生小宇,在步入成年的那一刻起,独自在心里做了个重要决定:成为一名跨性别女性,也就是从男性变成女性。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30日,台北,跨性别女性小宇。22 岁的台湾大学生小宇,在步入成年的那一刻起,独自在心里做了个重要决定:成为一名跨性别女性,也就是从男性变成女性。摄:陈焯煇/端传媒

台湾新闻摄影协会“2024台湾新闻摄影大赛”公布得奖名单,端传媒获得六个奖项。

端传媒摄影记者林振东凭一辑中国烟草的“囚徒”的图片故事获得系列照片冠军。该系列以影像纪录整个烟草生产链条上最脆弱的烟农,吸烟流行并未惠及他们,一张张在艰苦沉闷劳作中的沧桑脸容,配合烟民的吞云吐雾,共同构建中国烟草行业的现实。

端传媒摄影记者陈焯煇凭一辑台湾原住民拳击青年的图片故事,获得系列照片季军,亦凭一名年轻跨性别人士的肖像,夺得肖像类冠军,同时凭一名经历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人物肖像,获肖像类优选奖。另外,他于高雄拍摄缺雨而干旱的池塘,获自然环境与科技类优选奖。

此外,端传媒摄影记者黎家威则获网路影音新闻类季军,影片拍摄一名香港严重智障儿与母亲的日常,展示他们所面对的生活困境和母子间的感情 。

本届台湾新闻摄影大奖由五位评审评选,包括:影像工作者连慧玲、资深影像工作者黄子明、电影及纪录片导演黄建亮、岭东科技大学视觉传达系助理教授吴政璋、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王雅伦。

【系列照片冠军】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一位年轻的女工人正在采收烟叶。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一位年轻的女工人正在采收烟叶。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0日﹐中国云南山区中,烟农郭建在烟叶工场打工一整天后,与工人们一起抽烟休息。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0日﹐中国云南山区中,烟农郭建在烟叶工场打工一整天后,与工人们一起抽烟休息。摄:林振东/端传媒
2017年12月6日,深圳城中村一个猪肉档档贩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17年12月6日,深圳城中村一个猪肉档档贩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将烤干后的烟叶包扎,之后卖到烟商。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将烤干后的烟叶包扎,之后卖到烟商。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采收烟叶后运去烤烟工场。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采收烟叶后运去烤烟工场。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3日﹐中国云南昆明高铁站外的吸烟区, 烟灰缸内堆满烟头。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3日﹐中国云南昆明高铁站外的吸烟区, 烟灰缸内堆满烟头。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昆明,南屏步行街的年轻人们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昆明,南屏步行街的年轻人们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烟草工场的工人们午餐后躺在地上午睡。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烟草工场的工人们午餐后躺在地上午睡。摄:林振东/端传媒

【系列照片季军】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9月10日,新北南靖部落,原住民孩子与部落内的狗。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9月10日,新北南靖部落,原住民孩子与部落内的狗。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3日,新竹,全中运期间,一名原住民拳击选手准备上台比赛。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3日,新竹,全中运期间,一名原住民拳击选手准备上台比赛。摄:陈焯煇/端传媒
新北南靖部落。摄:陈焯煇/端传媒
新北南靖部落。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20日,新北,原住民拳击选手在对打练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20日,新北,原住民拳击选手在对打练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7月16日,新北,两名原住民孩子在家内弹唱。
2022年7月16日,新北,两名原住民孩子在家内弹唱。
2022年8月27日,新北南靖部落,孩子在丰年祭期间牵手跳舞。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8月27日,新北南靖部落,孩子在丰年祭期间牵手跳舞。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22日,新北,原住民拳击选手在练习时汗流夹背。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22日,新北,原住民拳击选手在练习时汗流夹背。摄:陈焯煇/端传媒
新北南靖部落。摄:陈焯煇/端传媒
新北南靖部落。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20日,新北,一名原住民青年与其拳击教练相拥。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20日,新北,一名原住民青年与其拳击教练相拥。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8日,新北,原住民拳击选手练习后躺在地上休息。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8日,新北,原住民拳击选手练习后躺在地上休息。摄:陈焯煇/端传媒

【肖像类优选】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14日,景美人权园区,陈钦生在曾囚困他的牢狱内。 陈钦生绰号“生哥”,是一位出身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的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政治受难者,出狱后积极从事人权运动与人权教育至今。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14日,景美人权园区,陈钦生在曾囚困他的牢狱内。 陈钦生绰号“生哥”,是一位出身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的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政治受难者,出狱后积极从事人权运动与人权教育至今。摄:陈焯煇/端传媒

【自然环境与科技类优选】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日,高雄,台湾南部地区降雨不如理想,一群鸟飞过一个干旱了的池塘。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日,高雄,台湾南部地区降雨不如理想,一群鸟飞过一个干旱了的池塘。摄:陈焯煇/端传媒

【网路影音新闻类季军】黎家威/端传媒

支持华语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限时特惠,畅读会员月付9折| 畅读会员年付8折|尊享会员7折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加州端小聚预告:自己的新闻自己做,看到你身边的世界,端传媒北美报导分享

「期待和生活在加州的朋友、读者、创造者建立直接的联系,了解大家的个体和社群新闻需求,一起看到更复杂也更真实的北美社会。」

端传媒

图:Mantha Mok / 端传媒

时间来到2024年,新闻里的世界和世界上的新闻都在极化。身在加州,也许对这种拉扯格外熟悉——种族议题、移民身份、劳工经济、性别政治,更不必说永远缠绕著我们的中美关系。除了在日常实践和观察中熟悉理解不断崩塌的世界,我们也需要更加可信、贴地的媒体报导我们身边的新闻,还有看似遥远但也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新闻。

端传媒的北美报导正处在这样重要的媒介生态位,我们想要在华语新闻景观中,搭建出及时、可信,服务于华语社群的新闻制作和传播生态。过去一年来,我们为此做了诸多尝试:我们从地面和网络追踪流动在华语社群志中的人群 、信息 、媒介、语言,理解华人的政治期待、经济需求和私人欲望如何在此时此刻的北美生长、变化和妥协,也通过我们的报导来连结北美、中港台乃至更大世界的议题。

这次在湾区文化沙龙和洛杉矶文化沙龙,端传媒的总编宁卉和资深编辑杨静,会来和大家分享她们和同事操作北美选题的具体方法和视角, 也期待和生活在加州的朋友、读者、创造者建立直接的联系,了解大家的个体和社群新闻需求,也借助大家的经验和视角,看到更复杂也更真实的北美社会。

自己的新闻自己做,欢迎对华语媒体、华语信息生态感兴趣的你前来,我们一同讨论,相互分享,一步步做出和我们相关的新闻,有价值的新闻。

📌时间与地点:
湾区,2024年6月9日,周日,5-8PM(Los Altos)
洛杉矶,2024年6月15日,周六,6-8PM(San Gabriel)

📌分享:
宁卉,端传媒总编辑,新闻播客“端闻”主持人
杨静,端传媒资深编辑,新闻播客“端闻”主持人

📌报名:
湾区报名点击此处
洛杉矶报名点击此处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在以哈炮火和反战浪潮中,普立兹新闻摄影奖公布

「普立兹奖委员会特别表扬采访以哈冲突的记者在艰难处境下报导,非常多记者更在过程中殉职。」

特约撰稿人难分

2023年12月5日,以色列袭击了学校后,一名巴勒斯坦女孩在医院在担架上尖叫。摄: Ibraheem Abu Mustafa/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2月5日,以色列袭击了学校后,一名巴勒斯坦女孩在医院在担架上尖叫。摄: Ibraheem Abu Mustafa/Reuters/Pulitzerprize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自去年10月爆发后,反战声浪在美国持续升级。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声援巴勒斯坦的学生,于4月17日占领校园,在草坪上搭建起称为“加沙团结营地”数十个营篷,要求校方从以色列撤资。

警方先后两次进入校园清场,共计超过230人被捕,部分参与学生被停课,引起国际关注,反战示威,从哥大蔓延至美国及世界各地多所学校。各地媒体和学生记者投入报导抗争活动。哥大改以网上为主的混合式授课,当局派警员驻守,校方周一(6日)宣布,把大型毕业礼取消。

同一天,新闻业界最高殊荣“普立兹奖2024”公布得奖名单,该奖项正好由哥大统筹。据新闻学院 Poynter 网站 指出,原来在校园内举行的评审环节,因示威关系,改于借用美联社纽约办公室进行。

今年,路透社摄影团队凭加沙冲突报导夺得“突发新闻摄影奖”,而美联社美洲难民潮的图片则得到“特写新闻摄影奖”。

长达7个月的以哈战争,同样于周一迎来转机,哈马斯接受停火协议,以色列却认为提议未达到以方要求,继续在加沙的军事行动。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驾驶一辆以色列军车在加沙街道上巡逻。摄:Ahmed Zakot/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驾驶一辆以色列军车在加沙街道上巡逻。摄:Ahmed Zakot/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南部阿什凯隆,一名妇女在躲避哈马斯火箭袭击后前往邻居家。摄:Amir Cohen/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南部阿什凯隆,一名妇女在躲避哈马斯火箭袭击后前往邻居家。摄:Amir Cohen/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南部斯德洛特的防空洞外,尸体散落满地。摄:Ammar Awad/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南部斯德洛特的防空洞外,尸体散落满地。摄:Ammar Awad/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26日,在一场葬礼上,遇害者的朋友和家人在火箭警报声中寻找掩护。摄:Evelyn Hockstein/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26日,在一场葬礼上,遇害者的朋友和家人在火箭警报声中寻找掩护。摄:Evelyn Hockstein/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9日,从以色列阿什凯隆市看到,以色列的铁穹反飞弹系统拦截了从加沙发射的火箭。摄:Amir Cohen/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9日,从以色列阿什凯隆市看到,以色列的铁穹反飞弹系统拦截了从加沙发射的火箭。摄:Amir Cohen/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31日,以色列空袭加沙走廊后,巴勒斯坦人在寻找伤亡人员。摄:Anas Al-Sharif/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31日,以色列空袭加沙走廊后,巴勒斯坦人在寻找伤亡人员。摄:Anas Al-Sharif/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11日,一名巴勒斯坦男子在加沙走廊抬出一名已故妇女的尸体。摄:Ibraheem Abu Mustafa/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11日,一名巴勒斯坦男子在加沙走廊抬出一名已故妇女的尸体。摄:Ibraheem Abu Mustafa/Reuters/Pulitzerprize

路透社夺“突发新闻摄影奖”

大会形容路透社报导,“这些影像来得原始且及时,记录了去年10月7日起,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撃,及以哈战争最初几个星期的情况。”

以色列妇人神情悲伤地站在邻居的家中,房子被哈马斯火箭袭撃至破烂不堪;“铁穹”飞弹防御系统划过天际造成的光轨;巴勒斯坦难民营地面被以军炸出大洞,满地铁枝和瓦砾。

去年10月7日,哈马斯武装份子袭撃以色列开始,造成1200人身亡。以色列其后发动报复式袭撃,加沙走廊至少34000人死亡,包括儿童,230万人流离失所。世界粮食计划署指出,加沙近半人口,处于饥荒状态。

得奖团队成员包括摄影师 Mohammed Salem、Ahmed Zakot、 Amir Cohen、Ammar Awad、 Evelyn Hockstein、Anas al-Shareef、Ibraheem Abu Mustafa、Ronen Zvulun和特约摄影师Yasser Qudih。

其中 Salem 拍摄加沙妇女拥抱5岁姪女尸首的照片,同时夺得世界新闻摄影“年度图片”奖项。

路透社总编辑 Alessandra Galloni 称,团队中许多摄影师,本身亦痛失家园和亲友,冒住生命危险报导。她提到,去年10月,该社视觉摄影师 Issam Abdullah,在黎巴嫩边境采访时,死于以色列军队坦克炮火之下。

2023年10月17日,在加沙南部纳赛尔医院的停尸房,一名女士正抱著她五岁侄女的的尸体。摄:Mohammed Salem/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17日,在加沙南部纳赛尔医院的停尸房,一名女士正抱著她五岁侄女的的尸体。摄:Mohammed Salem/Reuters/Pulitzerprize

大会特别表扬:采访以哈战争记者

这年,普立兹奖委员会特别表扬采访以哈冲突的新闻工作者,指他们在艰难处境下报导,有非常多记者在采访现场中殉职。

“突发新闻摄影奖”以外,还有两个奖项颁发给相关报导。《纽约时报》团队,报导10月7日哈马斯袭撃、以色列情报失误、以色列造成大量伤亡的军事回应,摘下“国际新闻报导奖”。

美国作者和记者 Nathan Thrall, 用详尽亲密的笔触,撰写于以列色占领下,巴勒斯坦西岸人民生活的《Abed Salama 的一天:剖析耶路撒冷悲剧》,则夺得“一般非虚构书籍奖”。

2023年11月22日,以色列军队在加沙走廊进行军事行动,摄: Ronen Zvulun/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1月22日,以色列军队在加沙走廊进行军事行动,摄: Ronen Zvulun/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1月26日,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中被劫持为人质后获释,她在以色列乘坐的巴士上向祝福者挥手致意。摄:Amir Cohen/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1月26日,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中被劫持为人质后获释,她在以色列乘坐的巴士上向祝福者挥手致意。摄:Amir Cohen/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1月10日,在加沙中部,巴勒斯坦人步行离开加沙地带,前往南部寻求庇护。摄:Ibraheem Abu Mustafa/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1月10日,在加沙中部,巴勒斯坦人步行离开加沙地带,前往南部寻求庇护。摄:Ibraheem Abu Mustafa/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1月6日,砲兵部队从以色列内蒂沃特向加沙地带发射砲弹,一名士兵躲在掩护下。摄:Amir Cohen/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1月6日,砲兵部队从以色列内蒂沃特向加沙地带发射砲弹,一名士兵躲在掩护下。摄:Amir Cohen/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25日,一名男子抱著他的两个侄子,正在寻找以色列袭击加沙一栋住宅楼的受害者。摄:Yasser Qudih/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25日,一名男子抱著他的两个侄子,正在寻找以色列袭击加沙一栋住宅楼的受害者。摄:Yasser Qudih/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24日,在加沙纳赛尔医院,一名空袭幸存者躺在遇难者的尸体上。摄:Mohammed Salam/Reuters/Pulitzerprize
2023年10月24日,在加沙纳赛尔医院,一名空袭幸存者躺在遇难者的尸体上。摄:Mohammed Salam/Reuters/Pulitzerprize

美联社夺“特写新闻摄影奖”

美联社团队凭美洲移民潮报导勇夺“特写新闻摄影奖”。该社加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新闻总监 Eduardo Castillo 表示:“移民不只是数字,更关乎人,他们离开自己国家的故事,背后原因”。

美墨边界,妇人伏在地上,将幼儿递过带刺的铁丝网;夜色之中,大批移民挤身在墨西哥货运火车上,一路向北开往美国边界;移民用灌木和树叶搭建而成的临时营地休息;路轨旁,委内瑞拉女士听到丈夫的话掩面大笑,他摘了几棵路边野花送赠给她。

团队花了2023年整年采访,聚焦在这场全球性移民故事里,人性的一面。照片记录了移民在漫长旅途上的经历,内心的焦虑、心碎,还有短暂的快乐和希望。大会形容:“这些照片让人动容,记录了前所未见的大批移民,从哥伦比亚到美国边界的艰辛旅程。”

得奖团队成员包括摄影 师Greg Bull、 Eric Gay、Fernando Llano、Marco Ugarte 、Eduardo Verdugo、特约摄影师Christian Chavez、Felix Marquez 和 Ivan Valencia ,当中六人来自加丁美洲,两人来自美国。

普立兹奖于1917年创立,以美国报纸出版商约瑟夫普立兹命名,他捐赠遗产,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新闻学院,创立新闻奖项。普立兹奖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新闻业界最具威权性的奖项。

2023年5月9日,海地难民涉水从哥伦比亚穿越达连峡前往巴拿马,希望抵达美国。摄:Ivan Valencia/AP/Pulitzerprize
2023年5月9日,海地难民涉水从哥伦比亚穿越达连峡前往巴拿马,希望抵达美国。摄:Ivan Valencia/AP/Pulitzerprize
2023年9月20日,一名委内瑞拉难民拿著解鲜花,与丈夫一同沿著铁路线等待,希望登上墨西哥韦韦托卡向北行驶的货运列车。摄:Eduardo Verdugo/AP/Pulitzerprize
2023年9月20日,一名委内瑞拉难民拿著解鲜花,与丈夫一同沿著铁路线等待,希望登上墨西哥韦韦托卡向北行驶的货运列车。摄:Eduardo Verdugo/AP/Pulitzerprize
2023年7月23日,墨西哥的难民乘坐拖拉机前往美国,被墨西哥国民警卫队成员拘留。摄:Felix Marquez/AP/Pulitzerprize
2023年7月23日,墨西哥的难民乘坐拖拉机前往美国,被墨西哥国民警卫队成员拘留。摄:Felix Marquez/AP/Pulitzerprize
2023年9月23日,墨西哥难民在晚间乘坐北行货运列车。摄:Marco Ugarte/AP/Pulitzerprize
2023年9月23日,墨西哥难民在晚间乘坐北行货运列车。摄:Marco Ugarte/AP/Pulitzerprize

美联社执行编辑 Julie Pace 说道:“我们利用专业和足迹遍及全球的摄影师,报导变化迅速的重要故事。跨国移民潮是过去几年本社的重点报导,普立兹奖对美联社肯定,尤其令人振奋。”

美联社拉丁美洲故事与摄影执行总监 Ricardo Mazalán 认为,需要身处多国的摄影师合力报导,怀著同理心,才能把捕捉亲密的时刻。摄影师 Bull 称:“我想感谢在路上遇到的移民,在生命里困难时候,愿意让我们与他们待在一起,信任我们来诉说他们的故事。”

过去5年,超过1000万移民抵达美国边境,许多来自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这两个国家从前并非热门的移民来源地。美联社于拉丁美洲、美墨边界的摄影师,持续报导这些地区的贫穷、暴力、迫害、天灾等驱使移民离开本国的原因。

2023年5月13日,委内瑞拉难民在墨西哥的格兰德河用布覆盖自己发短信。摄:Fernando Llano/AP/Pulitzerprize
2023年5月13日,委内瑞拉难民在墨西哥的格兰德河用布覆盖自己发短信。摄:Fernando Llano/AP/Pulitzerprize
2023年9月21日,从墨西哥进入美国的移民沿著格兰德河穿过铁丝网。摄:Eric Gay/AP/Pulitzerprize
2023年9月21日,从墨西哥进入美国的移民沿著格兰德河穿过铁丝网。摄:Eric Gay/AP/Pulitzerprize
2023年5月12日,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城市圣地牙哥的难民等待庇护,领取墦地义工分发的衣物。摄:Gregory Bull/AP/Pulitzerprize
2023年5月12日,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城市圣地牙哥的难民等待庇护,领取墦地义工分发的衣物。摄:Gregory Bull/AP/Pulitzerprize
2023年5月9日,移民乘坐充气床垫从墨西哥马塔莫罗斯穿越布拉沃河进入美国。摄:Fernando Llano/AP/Pulitzerprize
2023年5月9日,移民乘坐充气床垫从墨西哥马塔莫罗斯穿越布拉沃河进入美国。摄:Fernando Llano/AP/Pulitzerprize
2023年5月10日,难民在越过边境后在美国加州雅库巴的临时露营地睡觉,等待申请庇护。摄: Gregory Bull/AP/Pulitzerprize
2023年5月10日,难民在越过边境后在美国加州雅库巴的临时露营地睡觉,等待申请庇护。摄: Gregory Bull/AP/Pulitzerprize
2023年3月29日,来自墨西哥华雷斯城的难民穿过格兰德河进入美国。摄:Christian Chavez/AP/Pulitzerprize
2023年3月29日,来自墨西哥华雷斯城的难民穿过格兰德河进入美国。摄:Christian Chavez/AP/Pulitzerprize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