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地球公民金建国|评科普文章《女性生孩子的四大好处》

CDT 档案卡
标题:评科普文章《女性生孩子的四大好处》
作者:地球公民金建国
发表日期:2024.11.2
来源:微信公众号“地球公民金建国”
主题归类:生育率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前两天,国家卫健委旗下的公众号“健康中国”发表了一篇科普文章,介绍了女性生孩子的四大好处,包括缓解痛经、减少子宫肌瘤和巧克力瘤的发生概率、降低癌症风险以及让女性变得更聪明。

img

最后一条甚至登上了热搜,号称是对“一孕傻三年”的辟谣。

如果没记错的话,就在几年前,官媒还曾宣传过“一孕傻三年”是有科学依据的。现在突然改变说法,难不成是在这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别说,还真有。

“202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女性在怀孕期间可能会出现特定脑区域的体积变化,尤其是在调控情绪和社会行为的区域,这种变化可能与提升情感能力、同理心和社交能力相关,从而改善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联系。[1]

另一项2023年的研究表明,怀孕期间和产后,女性的大脑会经历神经可塑性变化,尤其是在与母性行为相关的脑区,如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这些变化可能增强母亲对孩子需求的敏感度,提高情感理解和社交互动能力。[2]

而今年的一项研究则表明,怀孕和分娩后,母亲体内的激素(如催产素和雌激素)水平会显著变化,这些激素也会影响大脑的功能和结构。特别是被称为“爱的激素”的催产素,能够促进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增强母亲的照顾行为。[3]”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研究仅仅是支持女性在经过生育后,所谓的“母性”会增加,并没有提到女性会因为生育而变得更聪明,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类似的不严谨在这篇文章中随处可见。比如文章说“孕育可以缓解痛经”,但实际上,大多数关于生育与痛经的研究都属于观察性研究,这类研究能够揭示相关性,但无法证明因果关系。

换句话说,某些女性在生育后痛经确实减轻了,但不能确定生育是导致这一变化的唯一原因,还可能与生活习惯、精神压力以及健康状况有关。

而且,受限于样本数量与多样性,类似研究的普适性往往是存疑的,何况目前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也有部分研究显示,生育后痛经没有显著改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加重。

同样的,在这篇文章介绍生育的另外两大好处时,也或多或少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只选择对结论有利的研究且无视这些研究的局限性与置信度。

更严重的问题是,作为一篇科普文章,对事物的介绍应该力求全面,而不是只说好处不说坏处,搞得好像生育行为成了没有副作用的灵丹妙药一样。

当然,根据进化论的原理,雌性的生育应该只会给其自身带来好处,起码不应该出现什么明显的副作用,毕竟某种繁衍行为一旦给物种带来生存劣势,很可能会被自然选择淘汰掉。

一位因为生育的负面效应而失去竞争优势的母亲必然会导致其子女的存活率大幅下降,进而使得她的基因在一代代的遗传中走向消亡。

但人类却很不一样,从学会直立行走开始,女性的生育风险就大大增加了,比如分娩疼痛和难产、生育间隔变长、脊椎和下肢压力增加等等。

img

按理来说,这样的弱点本应在漫长的演化中被其他优势基因所取代,但也正是人类的特殊之处,包括社会成员的相互支持、适应性优势、可积累的育儿经验等,大大降低了这种生育风险对种族繁衍的负面影响,使其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被现代人类女性所继承。

如今,随着各学科的发展,生育对女性潜在的不利一面也被更多的揭示,比如产后抑郁症、包括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在内的身体健康问题、社会与经济压力所导致的心理问题等,而这些都是影响女性生育决策的重要因素,是应该被作为生育主体的女性所知晓的,她们有这个权利。

至于这篇所谓的科普文章为何只报喜不报忧,其实在一开头就说明原因了——“孕产妇和家人应该更多关注生育带来的正面价值。”

很明显,这不是一篇遵循科普原则、以科普为目的的文章,而是为了配合最近频频出台的各项鼓励生育的政策所炮制的另类宣传。

不是说不能宣传,要宣传就用专门的宣传渠道,而不是假借科学之名来搞伪科普,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且不说女性的生育意愿低下究竟是不是生育风险所直接造成的,就算是,那也应该先解决这些风险,而非通过掩人耳目的方式传播充满误导性的“知识”。

目前,该文已被发布者删除,不知是因为评论区翻车了,还是出于科普工作者的良心发现,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好事。

相关文献:

[1]:Kim, P., et al. (2022). Brain Structur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Barrett, J., et al. (2023). Neural Changes in Pregnancy and Motherhood: A Review.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3]:Uvnäs-Moberg, K. (2024). The Role of Oxytocin in Maternal Behavior: Insights from Neuroscienc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律侠普法|生育问题启动抽样调查:让年轻小伙敢结婚,让年轻女人敢怀孕

CDT 档案卡
标题:生育问题启动抽样调查:让年轻小伙敢结婚,让年轻女人敢怀孕
作者:臧启玉律侠
发表日期:2024.10.22
来源:微信公众号“律侠普法”
主题归类:生育率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相关阅读:马与人说|你被街道办催孕了吗?

file

女人正在家里做饭,意外接到社区的电话,询问最近有没有生孩子的想法,然后又问了经期具体是哪天,女人越琢磨越感觉不太对头,就在网上说起这事,认为这是侵犯个人隐私权。

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当生育成为政策的时候,个人的事情就变成国家的事情,为国家生孩子成为硬性任务,女人就是生育工具,哪里还管你什么隐私。

我在去宁国县古村落白茅坑的路上,看到竖立巨副宣传标语,要求居民全面落实三孩政策。那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偏僻村落,本地的年轻人都走光了,剩下的只是老弱病残,这就有点勉为其难了,活脱脱的就像一个笑话。

短短十来年的时间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十年前为了生个二胎东躲西藏,十年后不生孩子好像做了亏心事一样。

努力促生孩子已经成为权力者绞尽脑汁的事情,官方已经表态,彻底查清当前年轻人不生孩子的根本原因,把提高生育率当作重要研究课题来抓。

它们开了大会,走访很多地方,最终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满纸荒唐言,不提辛酸泪,花费那么多钱,还不如炒两个菜请我喝杯酒,几句话就把事情说清了。

第一、生活压力过大。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普通人的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当前社会贫富分化到了巅峰极限,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手里是没有钱的,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富裕幸福的生活,只是继承我们的劳碌贫困,不生孩子就是基本的人性善良,当生存环境恶化的时候,强大的动物选择迁徙,弱小的动物选择停止繁殖,基本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第二、文明意识提高。传统生孩子传宗接代的观念已经被淘汰了,家族观念的本我意识已经被文明的自我理念取代,现代年青人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自由轻松的生活方式,通过血缘关系甚至拿孩子对人身进行约束的方法已经不管用了,未来的单身青年会越来越多,说到根本上这是对社会现状的无声反抗。

第三、婚姻观念淡化。人类社会原本没有婚姻制度,母系社会没有父亲,也就没有家庭组织,婚姻家庭的出现是统治者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必将有消失的过程。目前在大城市已经出现同居生活方式,男女双方没有婚姻束缚,纯粹是感情的结合,感情破裂自然分手,这种生活更符合人类的自然属性。

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都有区别,未来最值得炫耀的不是社会地位,不是权力大小,不是存款多少,而是谁活的轻松潇洒快乐。

生育和家庭是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相对于生孩子是人类自然选择的结果,不生孩子更是理性选择的决定,政策如果不能充分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无论多么高级的会议都是没有作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