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剑客写字的地方|他们自诩正义的行为,在古代属于犯罪

CDT 档案卡
标题:他们自诩正义的行为,在古代属于犯罪
作者:送青人
发表日期:2024.10.28
来源:微信公众号“剑客写字的地方”
主题归类:举报文化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img

有个孙子把爷爷举报到了民警那里,说爷爷的床头柜里藏着罂粟果子。其实那是爷爷的朋友10多年前给的,一直没用过,丢在床头柜里。

其实想想也肯定没用过,10多年前的东西,用过早没了。而且这也不应该叫“举报”,“告密”更合适。

但孙子完全不顾及这些,一手举报,把爷爷整的内心拔凉。有意思的是当地民警还特意赶到学校里,给这位“孙子”,发了张奖状。

一时间无语加懵逼,古代有个词叫“亲亲相隐”,在百科里是这么介绍的:出于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对自己的亲人有所袒护、隐瞒,不检举亲人的罪行,在古代进而被延伸为了另一种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属于犯罪”,反之则要论罪。

床头的罂粟不可怕,长在心头的,那才没救了。

img

我当然不是把百度百科里的内容奉为圭臬,我只是想说,某些东西,连百度的品行都不如。什么叫“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那是生而为人必须具备的人性啊,没这玩意儿连人都不算,居然还拿出来宣传,不知道有什么好宣传的。

“正义”至上,甚至不惜牺牲亲情?真正的正义、真正的人性之美,绝对不能少了分寸、温度和善意。

禁止毒品,人人有责。我也这般认为,但注意,“人人”有责,只跟人有关。

而且罂粟是在一些中药店、或者合法合规的药店真能买到的东西,你实在看不惯,或者想为禁毒出份力,偷偷帮你爷爷挖个坑埋掉拉倒,犯得着举报自己的亲人吗?

img

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出现,上次也是一个“孙子”,马路上拦住警车举报爷爷在菜园里种植罂粟,警察都被他整激动了,光天化日之下还有此等嚣张之事,前头带路。

然后把战战兢兢的老人找来一看,哪里是什么罂粟,分明就是草本植物虞美人,虽然也算罂粟的亲戚,但那玩意儿是国家允许种植的,半点不违法。

事情的结局是闹剧一场,可想来还是相当恐怖的。虞美人和罂粟都是罂粟属的植物,民警都要找专业的人来分辨半天,普通人买错种子也是有可能的。然后,被自己的亲孙子送进大牢,轻则5年以下,重则想都不敢想……

严谨的法律固然不可或缺,但理应与善意同行。不然,冷漠的“正义”加持之下,人心、亲情的裂缝只会越撕越大,甚至草木皆兵。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写稿子这么久,被举报的删文不计其数,有时候一些人把文章举报到删了还不行,不解气,于是要加我来骂。上来就直接表明来意的,我大不了拉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也懒得跟他们争论。但还有一类人极其可怕,他假装善意,鱼目混珠,就潜藏在你的“好友”列表中,窥伺你的一言一行。

比如这位,加我之后,说要送我茶叶,还好我婉拒了。估计举报了一段时间没见到成效,直接图穷匕见,自称“网警”。

img

img

这手段,在战争年代一定能混得风生水起,今天是敌军,明天是战友,周末双休,骑墙两边都不帮。

当然,我不是他爷爷,他也不是我孙子,我和这样的网民素未谋面,他爱举报就举报,是他的自由。和那些真正的孙子举报爷爷相比,显然还是后者更为可怕。

后者是基盘,前者则建立在其之上。当孙子都要举报爷爷了,互不相识的人们才会道路以目。

虽然从宏观、法律的角度,我无法展开来斥责那些“孙子举报爷爷有罂粟”的大义灭亲行为。但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我还是要说一句——这样的孙子,真特么有猫病。

地球公民金建国|不会唱国歌就是间谍吗?

CDT 档案卡
标题:不会唱国歌就是间谍吗?
作者: 地球公民金建国
发表日期:2024.10.14
来源:微信公众号“地球公民金建国”
主题归类:行走的五十万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file

有个博主发帖说,她因为刷到一个爱国采访,于是上班时就效仿着采访了自己的同事,结果不采访不知道,一采访吓一跳,该同事不仅对日本哪年投降、香港何时回归一无所知,甚至连新中国的成立日期都答错了,国歌也只会一两句。

因为这位同事是其大学同学兼好友,她有些拿捏不准,于是求助网友,同事是不是间谍,该不该举报。帖子下面有一万多条评论给她分析支招,也不知道这位博主最终举报了没有,如果举报了,那可真是冤枉了好人。

并不是说相识多年、知根知底就一定可以排除间谍的嫌疑,而是世界上没有这么业余的间谍。

间谍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职业,除了需要在情报收集、行动隐蔽以及安全规避等技能方面的专业化之外,对文化适应能力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不仅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源流、政治背景以及社会结构,还需具备超越自身文化的视角,能够敏锐地洞察和尊重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或冲突。

比如在中国当间谍,为了更具有欺骗性,别说国歌了,古代史、近代史与当代史可能都是必修课,不说了如指掌,水平起码应该在普通人之上。除此之外,还得时刻保持敏感度,以免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族情感的行为,上述那位实诚的同事就是反面教材。如果有必要,甚至得积极迎合主流价值观,以达到隐藏自我的目的。

从这种意义上而言,真要抓间谍的话,也应该重点关注有“爱国”倾向的群体,而非那些一眼就能辨别出的“反贼”,毕竟最具威胁的敌人往往也最会伪装。

再说了,一个间谍天天待在办公室996,能得到什么有价值的情报,难道是为了窃取牛马养殖技术?

当然,这并非个例,近几年很流行用这种“对暗号”的形式来抓间谍,比如某些国家象征、历史事件甚至名梗和名台词都可以被当作识别工具,19年就有媒体报道过,有人因不知道“宫廷玉液酒”的下一句而被打成了境外势力。

img

这当然是很荒唐的,因为该台词的出处——小品《打工奇遇记》,是1996年春晚的节目,距今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清晰记得,哪怕这句台词再怎么家喻户晓,也不能因为大多数人记得,而去给遗忘的少数人扣上间谍的帽子,这是典型的暴民政治。更何况,不是每个人都看春晚,都对小品感兴趣,那个年代,很多地区甚至连电视机都还未普及。

换言之,明明有多种合理的解释,人们偏偏选择以间谍来为一个人盖棺论定,这不仅仅是认知的极化,更是一种用“正确的集体记忆”实现集体内部自我净化的手段。

所谓“集体内部的自我净化”通常是指,一个集体为了内部的团结与统一,通过自我审查、排斥异己、强化共识等方式,主动清除或纠正那些被认为与集体目标、价值观或规范不符的个体或思想,使其快速淘汰,以保持集体的“纯洁性”。

同时,对于那些符合集体标准的行为和观点,集体可能会给予奖励,而对于不符合的则可能会施加惩罚,以进一步强化内部净化的过程。特别是在一些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这样的倾向更容易形成,也更加顽固与激进。

因此,当一个人不会唱国歌、不记得建国日期、不知道“宫廷玉液酒”的下一句时,意味着他不具备多数人所拥有的“正确的集体记忆”,是污染集体纯洁性、需要被净化的杂质,尤其是在该集体面临外部威胁与压力的情况下,这种“杂质”往往会被粗暴地归类到外部势力的阵营,给予其声讨、网暴甚至举报、封号的惩罚。

对于个体而言,这样的过程通常是无意识的,很难察觉到逻辑与证据上存在的问题,哪怕察觉到,也可能会被自我审查机制所过滤,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寻求认同和归属感,而这又反过来强化了集体的无意识,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创造了土壤与环境。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抓间谍的时候总是喜欢以国歌、建国日等事物为判断标准,明明国旗内涵、建国历史以及抗战历史等也同样意义非凡,甚至相比于记住一个日期,了解整个历史进程更具有爱国教育意义,也更能激发民族情感。

根本原因在于,前者文本量小、学习成本低,哪怕是群氓也能轻易掌握,属于真正的“多数人的集体记忆”,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能团结起更多的人。而后者则需要一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门槛,注定无法成为排斥异己的趁手工具,毕竟自己都没有掌握,怎么能以此去要求别人呢?

所以说,不会唱国歌、不记得建国日并不是什么值得上纲上线的事,最多只能算作公民责任与义务的范畴,再严厉的批评也不过是缺乏常识与国家认同,无法与间谍划上等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