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风声OPINION|经济复苏仍需要强力政策,建议直接发钱

CDT 档案卡
标题:经济复苏仍需要强力政策,建议直接发钱
作者:刘远举
发表日期:2024.10.10
来源:风声OPINION
主题归类:中国经济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宣布推出一批新举措,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这个政策的力度超过了市场预期,股市立刻做出了回应。截至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创多项历史纪录,沪指涨8%直接收复3300点,创业板指、科创50、北证50同步创下历史最大涨幅。

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大盘以涨停板开盘,最终收于4.59%,成交量3.5万亿创下历史纪录。

单凭股市无法重振经济,但市场情绪可用

2024年6月,中国上市公司总数5374家,总市值73.62万亿元。截至2023年12月,中国股票交易市场的总市值超过127万亿元人民币。2020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突破4100余家,总市值超过了84万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房地产的总市值现在已高达450万亿人民币。这个估值或许过高,以保守口径估算,中国房地产累计销售额100万亿元,市值在300万亿左右。所以,不管采取何种口径,房地产的资产规模都远大于资本市场。

从人群来看,中国股民现在的开户数量大约有1.8亿,不过实际交易人数,随行情变动。前段时间,还在进行交易的账户只剩22.65%。而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家庭户住房来源统计,有74.1%的城镇家庭户居住在自有住房里,大约6亿人拥有房地产资产。根据人民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拥有2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比例为41.5%,也就是3.6亿家庭有作为资产的第二套房。

这就是说,从资产规模,涉及人群数量,带来的财富效应来说,在中国,股市仍然无法与房地产行业相比。单凭股市,不足以推动更广泛的、更长期的经济连锁反应。

但是,资本市场本身就是经济情绪的放大器,对未来预期的收集器,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能制造出预期。

股市爆火,使得外国资本流入中国,使得中国私人部门,对资本市场出现热切的期望,这是一件好事。

但更重要的是,有更多的政策,把这种热切的期望转化为中长期的行为。长期来看,困扰中国经济的一些基本性、结构性的因素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刺激,以摆脱困难。

经济需要刺激,而且必须是大规模的

9月初,在2024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浦山基金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为提振有效需求,中国必须使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9月21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建议,要推出一揽子刺激加改革的经济振兴方案,带动经济回归扩张性增长轨道。刘世锦建议,以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主筹措资金,在一到两年时间内,形成不低于10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规模。

刺激已是共识。而对于具体如何刺激,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中,消费几乎已是唯一选项了。

首先,随着基础设施的普及,中国在基础设施投资上,已经达到了收益递减的阶段。其次,对中国的经济规模而言,出口很难再次扩张。

从中美贸易战开始,中国对欧美高收入国家的出口份额正在迅速下降,对美出口份额从先前约18%的高位降至当前的约14%。近日,欧盟投票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提议,欧盟可以自由对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反倾销税。

从出口占比来看,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重返20%,高于2019年,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处于高位,达到16%左右,从来没有国家达到过这么高的比重,上升空间很有限了。

2000年,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为46.3%,2007年达到高峰,高至68.0%,随后,随着中国经济体量扩大,出口进入下行通道。但对中国这样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言,出口占比逐渐下降,是正常的,因为中国人的收入越来越高。所以,更重要的还是在于“投资——就业——消费”这样一个内循环。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长线,短期更期待直接“发钱”

刺激消费已是唯一选项,问题是怎么刺激消费。

2024年,中国推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居民消费。但这类消费刺激计划,只是拉动需求,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收入预期,作用有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的十万亿刺激方案,重点补上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并从两大重点领域着手:一是大力度提升新市民在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短期重点是由政府收购滞销住房,转为保障性住房,向新市民提供。二是加快都市圈范围内中小城镇建设,带动中国的第二轮城市化浪潮,形成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基础的高质量可持续现代化城市体系。

在我看来,补公共服务短板,不如直接发放补贴,并让家庭自己安排补贴的用途。

双因素理论将影响工作行为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如工作环境、工资、公司政策等)与工作条件相关,能防止不满但不产生满意感。激励因素(如成就、认同、发展机会等)与工作本身相关,能激发满意感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财政刺激性政策也是如此,政府开支提供公共服务,形成消费。这类消费都是保健型消费,缺乏激励性。

经济刺激本质上是提供获得感,刺激社会心态,刺激投资者预期。但是,均等化地提供公共服务,带来的获得感很少。

所以,重要的是让家庭自主安排获得的补贴的用途。将资金的配置决定权交给家庭部门,能给家庭带来更高的效用。

从社会层面而言,不仅能刺激出更大的社会积极情绪,还能促使社会资源用于生产家庭想要消费的东西。这不仅能在刺激的同时,减缓通货膨胀,还能通过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带来更高的刺激效率。

所以,高效的刺激计划,应该是让家庭自主安排消费。据传,财政部拟发行两万亿特别国债,其中一万亿主要用于刺激消费,部分资金计划用于补贴消费品以旧换新、大型设备升级,部分资金将向两孩或两孩以上家庭提供每孩每月约800元补贴。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内循环的堵点,在于工资不高,分配不均。但基于各种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很难在短时间内,从个体劳动权益角度去推高工资,那么,补贴直接发放到家庭,实质上就是一个“国家谈判”替代“个体谈判”制度。

所以,在市场状况、劳动者权益,无法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的情况,国家谈判,补贴直接发放到家庭,并让家庭自主安排用途,是一个可取的、可长期持续的刺激方式。它针对的正是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

阜成门六号院|即便是牛市来了,中小散户也很难赚到钱

CDT 档案卡
标题:即便是牛市来了,中小散户也很难赚到钱
作者:BJ王明远
发表日期:2024.10.9
来源:微信公众号“阜成门六号院”
主题归类:中国股市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牛市才是中小散户财富流失的最主要通道。所以,越是股市一路高歌,中小散户越要清醒,你眼前的繁荣大概率并不属于你。

最近我国股市行情上涨迅猛,一改两年多来沉闷的局面。当然这是好事,有利于增加投资者的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增加国民的经济信心,不过最近几天各种非理性的声音也都来了:不少大V经济学家或券商研究机构,在那里不负责任地大喊“真牛来了”,鼓动大家抓紧上车;有的投资者也开始飘飘然,重新评估自己的投资能力和运气,按捺不住想往前冲;整个社会也因为股市指数好转这一个小小的信号,对经济大面产生过多的联想,产生了经济拐点已经来到的幻觉。

在这种气氛烘托下,最近十余天,大量散户奋不顾身进入股市。据说,整个国庆假期各个券商都在加班加点给个人投资者开户,9月下旬以来,新增账户估计有600多万,更还有数百万、乃至上千户投资者在排队进场,90后、00后新投资者,尤急甚焉。同时,交易额也出现井喷,8日开盘20分钟就突破1万亿,下午2时突破3万亿,创历史记录,而9月初好几天交易额不足5000亿,这意味着大量个人财富进入股市。

那么个人投资者,尤其是股本低于50万的小投资者,蜂拥进入股票投资市场,是好事还是坏事?小投资者在股市中的一般命运定律是怎样的?在牛市到来的时候,中小投资者的赢面有多大?牛市对于一般散户是不是泼天富贵?作为普通人应该如何选择?

image

对于如何解答这些问题,上海证券交易所每年都会发布统计年鉴,里面有对投资者状况和交易数据的详细披露,给出了最佳答案。笔者爬梳了2007年以来的16部年鉴,从共计1万多页的资料中,提取出以下数据供大家参考,希望有助于中小散户能够更清楚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投资中存在的风险。

1.我国2022年底共有持股账户4638万,其中机构投资者中有12.49万,个人投资者则为4626万,占比达到99.73%。在个人投资者中,将近90%的投资者是股本不超过100万的小散户,其中股本低于10万的投资者构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最大基数,他们达到2305万户,将近全国证券投资者的近一半;账户资本超过300万的散户,我们权且称为专业级投资者,数量不过146万户,仅占股民总数的4%左右。

2.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2016年发布的统计数据,全国股民年龄37%以上低于30岁,69%以上低于40岁;学历方面,47.83%只接受过中等教育,接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的投资者只占25.4%,当然这些年来,股民的学历水平应该有所提高。股本少、年龄低、学历低和抗风险能力差是股民的基本特征。

正由于个人投资者以上特征,决定了他们严重缺乏投资判断能力,又加上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他们对市场的反应过于敏感、交易过于频繁,美国个人投资者年交易次数为15次左右,而中国达60次左右。高换手率严重加剧了市场的波动,中国股市总是在急涨、急跌中跳跃。

3.中小散户虽然贡献绝大数交易,而只分得极少数收益。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最后一次公布的不同类投资者盈利情况为例,2017年个人投资者贡献了82.01%的交易额,但是仅仅获得了股票市场不到9%的盈利(3108亿,而当年A股市场总盈利为34535亿)。反言之,机构投资者仅仅用了不到18%的交易额,就获得了91%以上的利润,二者利润率差达到46倍以上。

image
(个人投资者和法人机构的投资额及利润占比)

在亏损年度,个人投资者的亏损率又远远大于专业投资者。以2016年为例,个人投资者的持股市值只有公司法人投资者的39.4%(5.66万亿V.S.14.34万亿),而亏损额相当于72%(7090亿V.S.9820亿),亏损比是机构投资者的近2倍。散户可谓吃苦在先,享福在后,最大限度承担风险,又最小限度获得收益。

4.牛市周期中,中小投资者异常活跃,反而顶级散户、专业机构比较稳健,谋定而后动,盈利率高。以2014年底至2015年6月的牛市为例,这期间散户共有1.3万亿资金进场,意味着每个小散户增加了3.3万以上的投资,造就了大盘指数不断上升,股市交易额不断上涨的“繁荣局面”,而专业机构进场资金仅有800亿,公司法人反而在抛售套现,总计约1300亿,所以说,前半场的牛市是散户们托起来的。

在6月中旬股市拐点(5178点)到临前后一个月,顶级散户开始成功逃顶,他们累计减持约4000亿以上资产,小散户却仍旧安若无事的继续跟进、接盘,投资在7月底达到峰值,法人机构则在最8月跌倒3000左右点的时候才大踏步进场,接收中小投资者抛售的资产(各投资群体资金流动差异可参见施东辉等人的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the Role of Bubbles and Crashes)。

这种投资策略的差异产生的结果就是,占股民总数不到0.5%的顶级大散以及差不多数量的机构法人,赚走了占总数97.5%的中小散户的钱。显然,散户之前的投资狂欢曲,不过是一个代价高昂的暖场,最终盆满钵满的是坐看风云的大庄们。

image

5.牛市(主要指“疯牛”)是中小散户财富流失的最主要原因,也是说牛市成为证券市场财富转移的最重要渠道。2015年的牛市熊市周期中,1000万资产以上的顶级散户资产增加了76%(从12446亿增加到21977亿),低于30万的小散户资产减少了33%(从13005亿下降至8690亿)。

而在2014年6月之前的两年半中(股市平稳期)的任何18个月内,顶级散户财富增量以及小散户财富减少量,均不超过3%。牛市之前,2015年小散户的市值总量是顶级散户的1.044倍,牛市之后,这个数字陡然下降到0.395倍,到2022年更是下降到0.06倍以下。

6.小散户的本金永远在蒸发。从2008年至2022年,上交所总市值从2.8万余亿增加到50多万亿,增长了17倍还要多,而个人投资者的市值却缩水了近50%,即从最高值的6500.35亿(2010年)跌至3252亿,市场占比从15%以上也降至0.7%。

其中蒸发最严重的是几次股灾。比如,2007年至2008年股灾,全国个人投资者亏损2.19万亿,户均亏损超过7万元;2011年股灾,个人投资者总亏损8759亿,户均近3万元;2015年一年,仅30万资产以下的小散户损失就4000多亿,直接导致当年自然人持股账户减少300余万;2022年底至2024年中的长跌周期中,估计个人投资者损失在4万亿左右,户均约10万元。

7.股市中最赚钱的是资本额1000万以上的顶级散户,其次是专业机构。从2007年至2022年,顶级散户的市值上涨了75倍以上,专业机构市值增长了11倍以上。即便是熊市中,顶级散户和专业机构也能赚到钱。仍以2015年下半年股灾为例,虽然小股民资产接近腰斩,但是顶级散户依然盈利2540亿,专业机构也盈利2523亿。

image
(中小散户和顶级散户、法人机构之间的财富差不断扩大)

8.股市中,受损最严重的是那些低于10万资产的散户,在2007年至2022年的16年时间里,持有的总市值只有7年在上涨,而9年在下跌;专业投资机构却只有3年下跌,13年在上涨。并且小散户永远是大跌小涨,总额是在缩水的,而专业机构、一般法人和头部个人投资者都是小跌大涨,资产一路高涨,两者资产剪刀差越来越大。

9.证券市场分配给散户的利润越来越少。根据2007年以来数据,个人投资者交易额贡献率始终在80%-86%左右,但是盈利占比从2007年的50%以上,下降至2012年的33%、2014年的25%,2017年进一步低于10%,当年股市盈利超过3.4万亿,而散户只分走了3100余亿,公司法人拿走了1.9万亿,专业机构拿走了1.1万亿,散户越来越处于为他人陪跑的状态了。

image
(证券市场中散户的利润比例走势)

综合以上所述,我国股票市场越来越形成了一个两极分化的趋势:这个场域的一端是4100万户中小股民,他们构成了投资者的绝大多数,贡献了大部分交易额,但是拿走了极少数利润;而另一端为数量约12.6万户的专业机构、一般法人,以及34.8万户的1000万资本以上的顶级个人投资者,他们分走了绝大多数收益。并且,这种两极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笔者姑且称之为资本市场上的二元结构。

因此,笔者虽然不是证券行业专家,但是这些大数据依然提醒我们:越是牛市,中小散户越要小心,你眼前的繁荣,90%以上并不属于你,反而大概率是财富流失的渠道,中小投资者的判断力、信息和资本都无法与证券市场的二元结构相抗衡,各种投资行为要三思而后行。

不过笔者也不是诱导大家不相信任何股市利好行情,而只是对这种踩踏式入场的“疯牛”不看好。如果各方能真正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形成健全的证券管理制度,新的产业增长点,以及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有这些底层动力支撑的“慢牛”,才是最有利于弱小的个人投资者的“好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