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小鹏「煮酒论续航」:能打的只有我和特斯拉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蔚小理」三家类似于魏蜀吴,理想目前状况最好,加上李想本人此前热衷于在微博上进行文字创作,点评天下大势,理想自然像魏国。蔚来不好打嘴仗,常说做好自己的事儿,通常处于防守地位,那当然像吴国,况且李斌这几年对外和处事风格有所转变,愈发成熟,也像东吴从孙策到孙权的过渡。

小鹏像蜀国,大概就是说小鹏搞新能源,那是相当正统,只搞纯电,醉心智驾,不像其他家携增程以取市场,靠油箱以致千里。

另外,演义里「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是曹操说给刘备听的,但是现实里,小鹏还是很喜欢说类似的话,比如智驾层面,小鹏表示,就我和华为能算第一梯队。

接着,在昨天,小鹏又表示,在三电(电池,电机,电控)领域,能和我打的就只有特斯拉。

这叫啥,这叫「两句话证明我是新能源正统,承特家三电之余烈,同华为智驾之威能,铸产品于南国,输技术往西欧」。

关键是,小鹏做的这些事,大家都认,但不怎么买。

小鹏也不太着急,既然做到了你认,那缺的就是说到你买,于是,就有了昨天的一场沟通会,讲小鹏如何和特斯拉一样,10 度电跑 100 公里。

开宗明义:能耗水平,是检验续航能力的唯一标准

大家不买新能源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还是续航焦虑,「跑三百公里没电了找不到充电站」是所有电车用户头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了缓解焦虑,有的加大电池,有的加个油箱,有的搞换电。

正统电车不搞这些,特斯拉 Model 3,就 60 度电池,也很能跑。小鹏也一样,刚发布的 P7+,也是 60 度电池,车长 5 米多,重量接近 2 吨,和特斯拉 Model 3 一样的电耗水平。

小鹏没明说,但言下之意就是要是我搞一个更小更轻的车,电耗水平肯定比特斯拉 Model 3 还要好一截。

电车之所以比同尺寸油车重上半吨左右,主要还是因为加了大电池,电池越大,续航越长,电池越大,重量越大,重量越大,续航越短,差点儿就成了「电池越大,续航越短」的悖论了。

带着电池重量跑的电车,确实始终有电池越大,电耗越高的问题,所以小鹏的理解是,想要电车续航长,堆电池是最低技术水平的方法,系统化解决能耗难题才是正确突破口,小鹏绝不做高成本、高重量、高能耗的产品。

一句话就是「能耗水平,是检验续航能力的唯一标准」。

道理还是很好懂的,电车成本主要在电池,60 度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那可比 100 度三元锂电池的成本低太多了,加上更小电池带来的更低重量更低能耗,电费也能省一些。

毕竟买小鹏的人大概是买大 G 群体的反方向:在乎价格,在乎用车成本。

四大准则,抠出多出来的 136.5 公里续航

前不久发布的纯电大 G 搭载了 122 度电的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里程为 571 公里。

小鹏 P7+ 长续航 Max 版本搭载了 60.7 度电池,CLTC 续航里程为 602 公里。也就是说,理论上来说,小鹏 P7+ 以前者一半还不到的电池电量,达成了更高的续航里程。

这里不是为了拉一踩一,毕竟纯电大 G 定位是越野车,方盒子造型,重量为 3 吨,还有四个电机,几乎没有为省电做太多的工作,定位不一样。

拿二者对比,只是拿两个极端方向做对比,不考虑省电的车,和全为省电考虑的车,电耗水平千差万别。

小鹏 P7+ 省电的第一个准则:车身设计和制造工艺。

之前小米 SU7 发布会上,小米大讲特讲了那个 9100 吨锁模力压铸机,其实小鹏厂里还有个更大的家伙:小鹏 P7+ 基于 16000 吨超级压铸设备打造,首次实现国内大铸件及钢侧围的车身量产。全新工艺让车身减少 2000 个焊点,集成零件 167 个,实现 30kg 的减重。

这些工作带来了 8 公里的续航提升。

然后在车身设计上,经过 20 处风阻优化,通过 600 次 3000 小时仿真优化以及三轮风洞试验,以及内置主动进气格栅、气动尾翼等空气动力学套件的加持,最终做到 Cd 0.206 的风阻系数。

设计优化,带来 23.3 公里的续航提升。

另外,小鹏 P7+ 首发了 Formula E 低滚阻橡胶配方轮胎,有效提升续航效率 5%,这里又把续航里程增加了 9 公里。

小鹏 P7+ 省电的第二个准则:三电管理

虽然说是电池、电机和电控三电,但它们不是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三电管理好不好,电耗水平天差地别。

小鹏 P7+ 在这块做了大量工作:

  • 国内首发搭载 AI 智能配电功能,低压能耗降低 17%
  • 全系标配的 800V 电驱系统,采用主动油冷润滑技术,电机损耗减少 17%
  • 全新 SiC 碳化硅功率模块,拥有理论最高 99.5% 的效率表现
  • 全新 SoC 电池解析技术,电能释放更强

以上四点在三电管理上的优化,总计让小鹏 P7+ 获得 33.6 公里的续航提升。

小鹏 P7+ 省电的第三个准则:X-HP3.0 智能热管理系统

和三电管理类似,热管理也是在各个环节各个场景里面一点点一个个地抠出续航出来,比如在高速场景,通过智能调节热管理系统,合理利用自然风量以减少热管理制冷量,实现乘员舱与动力舱高效的热交换,从而降低动力电池能耗。

在高温场景,做到智能补偿,实现 0.5 摄氏度级别的温控识别水平;在低温场景,能做到主动循环保温,优化能量循环路线,充分利用余热减少热损失。

电车空调也是耗电大户,这里也可以通过 AI 节能模式,精准控制内外循环比例来降低功耗。

在热管理这块的优化,小鹏 P7+ 又获得了 45 公里的续航提升。

小鹏 P7+ 省电的第四个准则:驾驶控制

这里的驾驶控制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司机主动驾驶,二是智能辅助驾驶。

在司机完全接管,主动驾驶的时候,可以通过高效动力标定与精准动能回收,能降低 20% 的动能损耗。

在智能辅助驾驶时,小鹏 P7+ 首次搭载的 AI 鹰眼视觉智驾方案也可以将总系统功耗做到行业领先水平。

依靠这两个层面的驾驶控制,小鹏 P7+ 再获得了 17.6 公里的续航提升。

也许这里小鹏说的通过四大准则上的优化和改进抠出来的 136.5 公里续航提升是实验室数据,但也展示了电车提升续航两种思路的差异:大电池不是唯一解,电量重量和性能需求之间还有一个最优解。60 度电池,单电机,参数上不一定好看,但买车和用车成本肯定会低。

在命运的塑料大棚里,每棵被喷了过多农药的白菜心中,都曾经有一个成为无公害有机蔬菜的梦想。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马斯克宣布特斯拉廉价车型明年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将普及更多城市

特斯拉的财报会,也是马斯克的故事会。

特斯拉 2024 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会在凌晨举行,马斯克依旧用那听起来磕磕巴巴、若有所思的表达,构建了他以及特斯拉今后的「宏伟蓝图」。

总得来说,特斯拉的 Q3 战绩不错,起码在纸面数据上,能给投资人和股东一个交代:

第三财季营收 251.8 亿美元,同比增长 8%;
汽车总收入 200.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
净收入(GAAP)为 21.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
电动车总交付量 462890 辆,同比增长 6%。

而且,在多项数据上,特斯拉很争气地高于预期,再一次用数据打脸了那些不看好甚至唱衰特斯拉的分析师:第三财季毛利率 19.8%,分析师预期 16.8%; 第三财季经营利润 27.2 亿美元,分析师预期 19.6 亿美元; 第三财季自由现金流 27.4 亿美元,分析师预期 16.1 亿美元。

▲ 图片来自:Google

这次财报会除了报告战果,展望未来,马斯克还在一问一答中,透露了非常多关于特斯拉与 AI 的消息。

北美电动汽车王

马斯克对上个季度的业务还是很满意的,首先是在整个欧洲汽车行业呈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特斯拉的订单量在欧洲创下历史交付量纪录;另外就在财报会的前一天,特斯拉全球第 700 万辆电动车正式下线。

特斯拉的第一个 100 万辆用了 12 年,第七个 100 万辆,仅用了 7 个月。

Model 3 和 Model Y 的销量虽有波动,但在整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排行中,一直都处于「遥遥领先」的第一梯队,让马斯克和特斯拉更高兴的是,即使 Cybertruck 在全球推广受阻,但它在三季度已经成了美国第三大畅销的电动车型,仅次于 Model 3 和 Y。

美国卖得最好的前三名电动车,全是特斯拉。

当然,马斯克在总结上个季度的同时,也不忘了画好之后的大饼,趁着这次表现还不错,顺势说出了自己和特斯拉下个季度的目标。

马斯克希望带着特斯拉,在明年把汽车产量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长 20%-30% 左右。这不管对后方的工厂,还是对一线的销售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对于特斯拉来说,特别是在最大的中国市场,他们除了要闭门造车,更要开眼看同行。不得不承认特斯拉的每一款车,或者说特斯拉这个品牌,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对比榜单,也没有从卖的最好的车企名单中离开过。

但是竞争愈发激烈的国内市场,到明年的战况只会愈演愈烈,特立独行的特斯拉若想达到 20%-30% 这个目标,要做的准备还有很多。

另外,关于特斯拉的廉价车型,马斯克在这次的财报会上有了更多正面的回应:我们正在开发更便宜的车型。

不过他很快补充说,制造低成本汽车所需的工作量非常高,比起建设一座工厂造出一辆能跑的汽车,从汽车中获得 20% 的成本这件事儿,要比前者困难得多。

虽然困难重重,特斯拉也在这款车型上连续放了好几次鸽子,不过目前整个项目已经在准备阶段,我们有可能会在 2025 年上半年看到这款车。

特斯拉的 AI 大旗,车只是 Play 的一环

特斯拉是一家机器人公司。

这个说法,逐渐从调侃和预言,走向了现实。Q3 提升的除了造车卖车的拿手好戏,还有特斯拉自己的人工智能训练计算能力,第三季度他们的人工智能训练计算能力提高了 75% 以上。

马斯克称,由于目前他你们没有对 AI 训练以及算力的约束,所以,他们将继续扩大对 AI 的训练,提升 AI 的能力,依次来满足 FSD 和 Optimus 的需求。

根据特斯拉的官方数据,到上季度为止,FSD 累计行驶里程超过 20 亿英里。值得一提的是,Optimus 用的 Dojo 超级计算机和 FSD 芯片、摄像头,都和汽车的完全一样,并且还与电动车共用 AI 系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拥有了完全 FSD 能力的特斯拉电动车,可以和机器人 Optimus 划等号:都不需要人操控,都需要算力,都有对突发事件的判断能力,当然也都饱受争议。

Optimus 在 Cybercab 的发布会上也一同亮相,和现场观众互动问答,成为专业调酒师,甚至和到场嘉宾划拳,马斯克也在今天的财报会上再次提及了这些细节,他认为 Optimus 已经非常像人类了,而且他非常自信地表示:「我们拥有最先进的 AI 机器人。我们更是唯一一家真正具备量产机器人所有所需要素的公司」。

不过,马斯克还是提到了目前在 AI 面前遇到的一些问题。他认为现实世界 AI 的本质与大模型不同,因为生活中有大量的实时信息,特斯拉的车上有 7-9 个摄像头,因此会每时每刻都在诞生需要处理的新信息。

而难点就在于,汽车需要以非常小的计算能力,来处理这些以千兆为单位产生的字节信息。不过马斯克称,这仍然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来尽可能地完善机器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就像人开车一样,重复的动作越多,越熟悉,让一些动作和思考成为吸管和潜意识,大脑就能腾出更多的空间处理其他事情。

而特斯拉也正是通过 XAI 的新业务,对特斯拉电动车、FSD 和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进行了有利补充。虽然也有人在财报会上对 XAI 和特斯拉的关系提出了质疑,但在马斯克看来,AI 和 XAI 对特斯拉有帮助,并将继续对特斯拉有帮助。

有些车企有顶级的设计团队,有些车企有顶级的营销策略,这都是各家的杀手锏,而对于马斯克来说,拥有一个世界级的 AI 团队,是今后特斯拉和其他业务发展的基石。

明年的特斯拉,在待办里多了几项重要安排:

  • 2025 年上半年,实惠经济车型上线;
  • 2025 年内,在美国德州加州将推出打车服务;
  • 2026 年 Cybercab 量产并投入市场。

「画饼大王」马斯克在今天凌晨的信誓旦旦,到底有多少会实现?有多少会跳票?有多少会昙花一现?下个季度我们再来见分晓。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特斯拉发布会上惊艳的社牛人形机器人,原来是真人远程遥控的?

短短几天内,马斯克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的模样。

特斯拉无人驾驶 Cybercab、Robovan 首秀、TeslaBot(特斯拉机器人,前身为 Optimus)蹦迪跳舞,以及完成「筷子夹星舰」等壮举……股市投资者或许很冷静,但在吃瓜群众看来——

如果钢铁侠在现实中有名字,那只能是 Elon Musk。

作为人形机器人爱好者,其中最让我感到诧异还是 TeslaBot 在发布会现场与观众的惊艳互动 。

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狱,回过神的网友们却发现,在全世界大出风头的 TeslaBot 看似行动对话流畅自如,却似乎是有真人在幕后远程操控。

莫非,人形机器人的尽头还是离不开真人?

惊艳的机器人,只是一场金属「木偶秀」?

与远观的 Cybercab 相比,现场可即时互动的 TeslaBot 支撑起了现场热度的半壁江山。

马斯克在发布会上宣称,TeslaBot 将会是有史以来(潜力)最大的产品——任何种类。

他希望与会者能够亲眼看到 TeslaBot 的全新升级版本,而不是通过特斯拉工厂内部拍摄的预录视频来了解。「Optimus 机器人将会在你们中间行走,请友好相待。」

看到人形机器人就猛踹几脚,终究只存在于极端的实验测试。面对一个仿若真人的人形机器人,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还是上前「打个招呼」。

特斯拉官方派出的 TeslaBot 直接化身社交恐怖分子,点燃了发布会现场的气氛。

和全球知名科技博主 @MKBHD 玩起你画我猜,猜对了,TeslaBot 还会烘托气氛地和博主隔空击掌。这聪明程度让人直犯嘀咕,这真不是穿着皮套的真人。

谁说机器人不能猜拳呢?

伴随着现场动感的 DJ 起舞,TeslaBot 兴趣盎然地玩起了石头剪刀布。

如果周围没有一些负责监视 TeslaBot 的特斯拉工作人员,可能这个 TeslaBot 套件卫衣,就像是被抛到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样,着实让人分不清。

E 人属性大开的 TeslaBot 非常自来熟,和现场观众拉家常,一种偶遇老朋友的亲切感溢出屏幕。

当被问及机器人最难做的是什么?它思考了几秒钟,用最人性化的语言回应道「每天试着学习如何像你们一样做人。」

人类最稀缺的情绪价值,它也能给到位。

TeslaBot 和现场观众一起唱起了生日歌,在拍合照时,甚至还会自觉举起点赞大拇指,使得自己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类。

TeslaBot 在劲歌热舞中起舞也是真的,大秀唱跳魅力。

如果现场观众渴了,怎么办,别急,戴着牛仔帽的 TeslaBot 服务员现场为你服务,打开供应鸡尾酒的开关,斟满酒递给与会者,动作一气呵成。

一些现场观众在 X 平台调侃道:「至少 Optimus 在 iPad 上没有要求 25% 的小费」。

当然,随着传播热度的不断攀升,TeslaBot 过于惊艳的表现,也因此遭到了现场许多博主和网友们铺天盖地的质疑。

曾与 TeslaBot 亲密互动的 @MKBHD 率先开炮:

昨晚观看了特斯拉 Optimus 机器人的演示,这可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出色的机器人技术和大型语言模型展示,要么就是大部分由人类远程操控。看起来没有中间地带。

与会者 Robert Scoble 也表示,他了解到人类正在「远程协助」这些机器人。后来澄清说,一名工程师告诉他机器人使用 AI 走路。外媒 Electrek 则援引摩根士丹利分析师 Adam Jonas 的话表示,这些机器人依赖于远程操作(人工干预)。

相对实锤的是, 在 X 网友 @zhen9436 拍摄的视频中,当 TeslaBot 被问及是否被遥控时,它先是岔开了话题,但在网友的反复追问之下,TeslaBot 亲口承认自己得到了人类的协助,而非完全实现自主控制。

去过发布会现场的科技投资博主 CyberCat 在播客中也谈到,他曾经问过现场的特斯拉工作人员,这些机器人是否是远程控制的,对方的回答是「一定程度上是的」。

并且,他也透露了发布会现场的一些细节。

例如,每个 TeslaBot 都是有编号的。周围都会有工作人员围着,不让观众接触机器人的身体,比如不能碰拳。CyberCat 更是自称在现场会有种游乐园的感觉。

对于这场疑似披着机器人外衣的金属「木偶秀」,舆论也撕裂成两派。

包括特斯拉内容创作者 @jeremyjudkins_ 在内的其他人,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我只是希望特斯拉能在这个活动上更加开放和真诚,因为他们完全没有透露这些机器人是由人类操控的。」

另一方则认为,特斯拉只声称这些机器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能够实现这种低时延遥控,本身也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

更何况,马斯克也并未说过,现场的人形机器人是完全自主操控的。

截至发稿前,网上舆论纷纷扰扰,特斯拉官方和马斯克本人一片岁月静好,尚未就此事作出回应。一时间,沉默是对这场事件发酵风波最好的注脚。

80 亿人,未来都会需要一个机器人

这场略带争议的风波,让我不禁想起特斯拉另一起争议事件。

今年 1 月份,马斯克在 X 平台向外界发布了一段 TeslaBot 叠衣服的视频。

视频中,TeslaBot 优雅地从筐子里取出衬衫,铺在桌面上,然后老练地叠出了一件整齐的衬衫,整个过程流畅丝滑,仿佛下一秒机器人就能走进家庭生活。

不过,在视频画面的角落里,网友依稀发现了一只疑似与 TeslaBot 动作同步的机械臂。于是网友猜测这一系列叠衣动作也是受到了遥控操作的影响。

随着质疑声浪的高涨,马斯克也站出来承认,TeslaBot 当时确实还做不到这一点。

但他也开了一张口头支票——未来肯定能在任何环境下(桌子不需要完全固定,篮子里也不需要只有一件衣服)完全自主地实现独立自主操作。

实际上,在机器人训练中使用动作捕捉服和远程操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包括前不久,由 OpenAI 押注的 挪威机器人公司 1X 也发布了全新一代家务机器人 NEO 的原型。

穿着人类的衣服,超静音的运作、弯腰提包、主动召唤主人并给予拥抱,也被不少网友质疑衣服里或许藏着一个真人。1X 公司 CEO Bernt Børnich 后续也揭秘了 NEO 背后的技术细节。

1X 团队致力于开发一款能够吸收广泛世界知识的机器人原型。他们通过在真实家庭环境中收集数据,来训练机器人掌握多种家务技能。

随着人类与 NEO 的互动增加,NEO 的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加速提升。

不过,专门为 1X 团队拍摄纪录片的 Jason Carman 也透露,虽然「NEO」需要远程操作,但 1X 团队已经能够实现端到端的自主操作。

这种高科技「木偶戏」的原理也很简单:

  1. 动作捕捉与映射:使用动作捕捉设备(如 VR 头戴设备、RGB 摄像头等)捕捉操作者的动作。将捕捉到的动作数据映射到机器人的关节和肢体上,使机器人能够模仿人类的动作。
  2. 实时控制与反馈:通过网络将操作者的动作数据实时传输给机器人。机器人通过传感器反馈当前状态(如位置、速度、力等)给操作者,使操作者能够进行精确控制。
  3. 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使用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技术训练机器人,使其能够从人类操作者的演示中学习复杂的动作和任务。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和模拟环境,提升机器人的自主操作能力。
  4. 远程操作系统:远程操作系统通常包括一个用户界面,操作者可以通过该界面监控和控制机器人。系统还需要处理网络延迟和数据同步问题,以确保远程操作的流畅性和可靠性。

前一阵,特斯拉高薪招聘 TeslaBot 数据收集操作员的消息也透露出一些关键信息。

招聘广告中提到,TeslaBot 的数据收集操作员每小时工资是 25 至 48 美元,对身高有要求,不过,工作内容也很辛苦,身穿动作捕捉服,戴着 VR 设备,负重,每天步行 7 小时以上等等。

利用 VR,TeslaBot 的确可以 1:1 地复刻映射人类操作员的动作,也就是说,人类操作员可以第一视角远程操控人形机器人。

再往前些,早在去年 5 月份,特斯拉公布的一段视频也更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使用动捕服一比一遥控 TeslaBot。

基于这些摆在桌面上的前置因素,网友们此起彼伏的质疑,也并非空穴来风。

很遗憾,直到现在,在没有「重锤」的情况下,TeslaBot 是否为人类远程操控仍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然而,TeslaBot 这些年来的进步有目共睹。在本次 TeslaBot 出圈的发布会视频中,下一代流畅丝滑的手部或许是最值得关注的细节。

瞧瞧这灵活丝滑的程度,几乎和真人手指相差无几了。

实际上,英伟达高级科学家 Jim Fan 也曾描述过 TeslaBot 训练的潜在优势:

「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操作者戴着 VR 眼镜和手套。设置软件以实现第一人称视频流输入和精确控制流输出,同时保持极低延迟,这是非常不平凡的。人类对自己动作和机器人动作之间,即使是最小的延迟也非常敏感。」

马斯克表示, TeslaBot 将在今年年底前开始执行「有用的任务」,并可能在「明年年底前」对外销售。

它可以是老师,照顾你的孩子,它可以遛狗,修剪草坪,买杂货,做你的朋友,提供饮料,无论你能想到什么,它都会做到。

此前,他也曾预测 TeslaBot 有一天的售价会低至 20000 美元,每年售出 1 亿台,未来地球上 80 亿人都会想要一个 TeslaBot,而 TeslaBot 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彻底改变世界。

有趣的是,特斯拉举办的这次发布会活动主题被定为「We, Robot」,也大有致敬之前电影《iRobot》之意。《iRobot》导演 Alex Proyas 在看完发布会后,也在 X 平台隔空调侃马斯克:

「嘿,埃隆,请问我可以把我的设计拿回来吗?」

只是,电影「I robot」的故事背景设定在 2035 年,那是一个地球上每十五人就拥有一台机器人的时代。机器工人、机器助理无处不在。

它们甚至渗入家庭生活,担当起保姆,护理的责任。

而还记得 TeslaBot 首次在特斯拉 AI Day 活动亮相时,还只是由几个演员穿着机器人皮套上台表演。一转眼, TeslaBot 也已经三岁了。

而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未来已不再遥远,也许无需等到 2035 年,我们将更快看到人类未来的模样。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忘川边的但丁|比马斯克“筷子夹火箭”更稳的,是那个社会的预期

CDT 档案卡
标题:比马斯克“筷子夹火箭”更稳的,是那个社会的预期
作者: 小西cicero
发表日期:2024.10.14
来源:微信公众号“忘川边的但丁”
主题归类:社会契约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那种比技术本身重要的多的东西。

各位好,今天头条接了一个推广,听不不错的书,大家可以看看。

次条我想写个随笔。

昨晚全程围观了马斯克“筷子夹火箭”的壮举。

file

当地时间10月13日上午8时30分许(北京时间13日晚8时30分许),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发射升空,这是“星舰”第五次试飞,首次尝试用发射塔的机械臂(也被称为“筷子”)在半空中捕获助推器以实现回收并取得成功。

整个过程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惊艳和科幻了,我有一种感觉,自己是在见证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一步。

一个明朝人听闻泰西有个叫哥伦布的人发现了新大陆会是什么感觉呢?

一个生活在特殊时代的中国人听闻了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有时什么感觉呢?

历史,就这样正在我们的眼前发生。它在大洋彼岸,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它终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几年前还有人嘲笑马斯克的星舰计划发一个爆炸一个,但现在我估计不会有人这么说了。再过上若干年,等到马斯克真的实现了登陆火星的梦想的时候,可能又会是同样一批人,会对西洋科技的这份“变怪神奇”大惊小怪,搞出什么“登(陆)火(星)造假论”出来,一如他们今天相信“登月是假的”“西方科技革命是从永乐大典上抄的”一样。

不奇怪,因为唯有如此,这些人的认知才能完成自洽。

其实就马斯克这个人来说,我觉得他这辈子本身也是挺神奇的故事。

2002年,马斯克刚31岁的时候,他已经财务自由了,可是他却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去实践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把人送上火星。

那一年,他投资1亿美元创办了SpaceX公司,专门制造和发射先进火箭。

但是,这么高精尖产业是有门槛的。

2006年,SpaceX首次发射,5秒过后,火箭失控坠落;

2007年,第二次发射,火箭升空,5分钟过后解体爆炸;

2008年,第三次发射,火箭分离故障,又失败了;

也就是说,短短三年间,马斯克造的火箭,三次发射三次失败,一年一爆,跟过年放烟花似的。1亿美元的投资,眼睛一闭一睁全没了。

但是马斯克本人居然没有气馁,或者更确切的说,他的投资人居然没有气馁。2008年正赶上金融危机,最穷困的时候马斯克把房子、车子、私人飞机……一切能变卖的资产全卖了。从亿万富豪变成亿万负豪,但他却依然能融到资,筹到钱。

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复刻的故事。

而且美国股市在咱们看来也很奇葩,2010年的时候,马斯克的特斯拉在纳斯达克上市,此前的十年间和此后的十年间,特斯拉其实一直在亏损。但它的股价却一直在上涨,十年内股价涨幅近6000%。

一直到2020年,特斯拉真正开始盈利,马斯克才真正迎来了他事业的黄金期,最近他那酷炫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的首秀你看了吗?同样的惊艳无比。

img

我觉得马斯克的这个成功的故事背后,有另外一种东西在推动他“成事”,那就是稳定的预期。

无论民营载人火箭、还是电动汽车、无人驾驶,都是一种需要长期、大规模投资才能做成的项目。如果没有对这些项目稳定的预期,预判到这些研发获得的成果可以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护,如果投资者需要担心这些研发会在进行到一半时被禁止、没收或者征用。那么调动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需要长投的产业,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是民间资本不能被汇聚起来做大事,而是只有在预期稳定的情况下,在财产和知识产权得到有效尊重的前提下,才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其实让我想起了大航海时代,很多人觉得哥伦布非常勇敢,居然愿意亲身赴险于万里波涛之外。向中世纪人们认为不可逾越、乃至是世界尽头的大西洋进发。去看看海那边到底有什么。

但我觉得这个过程当中真正关键的,并不是哥伦布个人的勇气,或者赞助他的卡斯提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的远见卓识,亦或者欧洲当时的航海技术有多么发达(严格的说,欧洲当时的航海技术与中东乃至远东的技术尚且各有千秋,甚至有些难分伯仲)。

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哥伦布和女王之间签订的那份契约——这份名为《格林纳达条约》的契约规定,

第一,女王和其丈夫将封哥伦布为海军上将,他的继承人将世袭他的这一职务和所享有的一切特权;

第二,女王和国王委任哥伦布为他所发现和占有的所有岛屿和陆地的总督和首席行政长官;

第三,在哥伦布的管辖范围内,通过购买、交换和其他方式获得的所有商品(珍珠、宝石、黄金、白银、香料或其他物品)在扣除各种费用后,他将拥有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上交国王。、

img

也就是说,当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的时候,他与伊莎贝拉女王的关系不是传统的君臣关系,而是非常现代的契约关系。哥伦布相信女王会认账,在自己“创业”成功之后分给他应得的那一份,女王也相信哥伦布的信用。双方都对对方的履约形成了稳定的预期,所以才会有了这次伟大的探索。

所以,是契约带来的预期,成就了哥伦布,和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乃至欧洲的辉煌。

而这样的预期,在同时代的其他中世纪文明中是难以发生的。因为在其他文明中,皇权与皇权下的百姓还是遵循着赢者可以通吃一切,包括践踏规则和双方达成契约本身的暴力逻辑。

也因如此,在那种中世纪社会中,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很难基于稳定预期给一个民间创业者的长期创业项目提供这样一个稳定投资。因为君主是口含天宪的,而哥伦布这样的民间创业者的权益在必要时时可能被践踏或征用。因此后者无法相信前者许诺的契约,而前者也会想方设法不让后者离开自己的权力可及的控制范围内。

这就是明清在官办的郑和下西洋之后,非但没有开启大航海,反而开始漫长海禁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撑起哥伦布伟大探险的,不是勇气、甚至不是单纯的科技、而是稳定的预期,和支撑这种稳定预期的契约和虽然正在成型中、但已经开始发挥效力的王在法律下的法制精神。

同理,我们也可以说,马斯克昨天的“筷子夹火箭“”确实夹的很稳,但比他夹得更稳,或者说让他夹得如此之稳的,其实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中更深层的某些东西。

比如,最浅显的一种,一个稳定的预期。

全文完

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特斯拉 Cybercab 来了,意味着马斯克不再「造车」

去年 4 月,特斯拉发布了一个长达 41 页的 PDF——Master Plan Part 3 – Sustainable Energy for All of Earth。

这份文件详尽阐述了他们的秘密宏图计划第三部分:旨在通过摆脱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并转向可再生能源,为自己和后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当时,特斯拉在文件中透露了 3 款新车型:

  • 使用 53kWh 的铁锂电池包的入门小车
  • 使用 100kWh 高镍正极电池包的小型厢式车
  • 使用 300kWh 铁锂电池包的大型巴士

今天,特斯拉公布了其中的两款车型,Cybercab 和 Robovan,以及他们的 Robotaxi 无人驾驶出租车计划。

这场发布会的选址颇具深意——洛杉矶华纳兄弟影视拍摄基地,《银翼杀手 2049》、《西部世界》、《终结者》等众多著名科幻电影均诞生于此。马斯克选择这个充满科幻色彩的地方,似乎在暗示其产品会和这些电影一样,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充满创新和未来感的新时代。

实际上,马斯克对于这场发布会的期待由来已久,两年前,他曾向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一百年后,人们仍将铭记这一刻。」

在他看来,今天的这场发布会,将载入史册。

把「无人驾驶」刻在基因里

马斯克曾经透露,Cybercab 是双门双座的紧凑型电动车,外观和 Cybertruck 极为相似——不锈钢的外包围,且棱角分明。今天的发布会也证明了马斯克的爆料并没有夸大其词,因为 Cybercab 真就长这样。

说 Cybercab 来自未来其实也不为过,因为它的设计理念相较于现行的轿车还是有点超前了。这一点不光在外观上有所体现,进入车内我们也能看到许多「电影画面」。

从外面看,Cybercab 和《回到未来》里那辆可以穿越时空的跑车 DMC-12 有几分相似,大胆且富有个性的流线型车身,用亮眼的不锈钢包围,并且也用上了传言中的「飞翼门」。

来到车内,我本以为 Model 3 的内饰已经足够毛坯了,但谁曾想到 Cybercab 的极简风格更加夸张:它没有方向盘,也没有脚踏板和后视镜,一切以「人」为操作中心的部件都被拿掉,车内只有两个乘客位,还有一块中控大屏,就再无其他配件。

Cybercab 的另一个特点是没有充电孔,马斯克称他们将在 Cybercab 上使用感应充电,这和当时 Apple Car 的想法一致。

除此之外,特斯拉还为 Cybercab 设计了一整套车内自动清洁设备,从座椅洗尘到主屏幕除污,都有相应的机器人自主完成,无需真人介入。

总之 Cybercab 就是一辆彻头彻尾的无人汽车。

今晚亮相的还有另一个「大家伙」—— Robovan,一辆无人驾驶的小型巴士。

Robovan 的前脸有点像钢铁侠的面具,它一次性可以搭载 20 人,每人每英里的出行成本只有 5-10 美分,还可以用来运输一些大件货物。

关于 Cybercab 和 Robovan 这两台无人驾驶电动车,马斯克在发布会上介绍的并不多,他的演讲重心,还是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理念和可行性的问题。

马斯克认为,目前汽车的驾驶员就如同电梯刚出现时的电梯操作员,而自动驾驶汽车就像现代电梯,则是汽车发展的下一个阶段。

他在发布会上说,自动驾驶汽车给用户最直观的好处在于省钱。目前,路面上的车每英里的运行成本约为 2 美元,而 Cybercab 的出现,可以把成本降低到 0.3-0.4 美元/英里,在未来,这个数字极有可能会来到 0.2 美元/英里。

成本降低的背后还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供应链的完善和产量的攀升,每辆 Cybercab 的制造成本能降低到 3 万美元以下;二来也节省了司机的成本,今后一个人就能实现一支车队的线上管理。

另外,马斯克还提到 Cybercab 比人开车更安全,因为目前特斯拉有数百万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计算机正在学习不同的路面状况和驾驶习惯,也就是说,相当于电脑正在过着数百万人的生活,学习着数百万司机的驾驶经验:

它(Cybercab)自然会比人类(驾驶)安全 10 倍、20 倍、30 倍。

而且,无人驾驶另一个更安全的原因也很简单:它不用休息,不会疲劳,且能够一直学习和更新,也不会有情绪。

马斯克说城里人其实很需要无人驾驶汽车,一方面对于开车的人而言,找停车位真的很麻烦,也会花去很多时间;另一方面,无人驾驶使人们更自由,可以随意支配在车上的时间,而不是花在开车和堵车的过程中。

Cybercab 上划时代的新功能,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 2017 年 Model 3 的问世,当时董车会收到了特斯拉的邀请,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新媒体前往美国参加特斯拉 Model 3 的发布会和全球首发体验。

那一年,新能源汽车还没完全普及开来,国内新能源的市场还没进入「百家争鸣」的场面。因此 Model 3 不管是从设计语言上,还是功能集成度上,都带来了极大的热度。特别是座舱内极简化的设计,在当时的时间点看来,真的有种「遇见未来」的感觉。

Cybercab 的设计很超前,畅想很美好,马斯克乐观地估计,在 2026 到 2027 年左右,他们的无人驾驶汽车就能全面铺开。

消失的「2.5 万美元小车」

路透社的谎言,正在让他们走向衰落。

 

Reuters is lying again, and dying.

今年 4 月,马斯克用最激烈的言辞,驳斥了路透社的一篇独家报道,只因后者曝光的信息,深深打击了所有特斯拉股东和粉丝们的信心。

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已经取消了入门车型的研发工作,全力转向 Robotaxi 业务。甚至还有一份内部信息显示,一位特斯拉的项目经理曾建议工程部门的员工,暂时不要将停止研发这件事告知供应商。

在公众心中,马斯克对于这个项目也不够坚定。在马斯克的传记里,沃尔特 · 艾萨克森是这样写的:马斯克在 2022 年暂停了入门车型的研发,理由是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会让汽车变得「无关紧要」。

这让路透社的曝光显得无比真实。

▲《埃隆·马斯克传》中描绘的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

路透社的这篇报道发表后,特斯拉股价下跌超过 6%,尽管在马斯克「辟谣」后,特斯拉收复了部分失地,但截至上周五收盘,特斯拉的股价仍旧下跌了 3.6%。

不要小看一辆 2.5 万美元的小车,在外界看来,它是特斯拉目前最重要的增长点

2022 年 10 月,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中提到了这辆小车,他表示,虽然推出日期仍未明确,但开发工作已在进行,而且这是团队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 特斯拉入门车型假想图

在马斯克口中,新车的成本只有 Model 3 的一半,2.5 万美元的售价会让它成为特斯拉最畅销的车型,其产量甚至会高于特斯拉所有汽车产品的总和,因此,这辆车一直都被视作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必杀技」。要知道,价格过高,一直是纯电车难以在美国市场普及的重要原因。

凯利蓝皮书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年初,美国电动汽车的平均售价为 52314 美元,普通家庭难以承受。正因如此,售价低廉的入门级特斯拉成为了「全村的希望」。

然而,比亚迪用售价不到 1 万美元的海鸥,给世界来了一点小小的震撼。

再者来说,即便特斯拉按照原计划推进入门车型,新车也要等到 2025 年下半年才能上市,远远落后于市场节奏。特斯拉之所以迟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马斯克的一个关键决策:他选择将研发资源倾向了当时跳票已久的 Cybertruck。

但从马斯克如今的计划来看,特斯拉已经没有额外的精力和产能投入到这辆入门级小车当中。另一方面,该入门级小车原本肩负的使命,也完全能够由今天发布的两辆 Robotaxi 接任。在特斯拉的设想中,「Robotaxi+FSD」的方案,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通勤需求。

等特斯拉推出了不需要驾驶员监管的 FSD,我们就不再需要公交车了。

马斯克表示,无人驾驶的特斯拉可以通过和公交车差不多的成本,把人们从起点送到终点。

但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Cybercab 和 Robovan 只是一个载体,另一个关键的环节,是特斯拉的软件能力。

Autopilot 是一切的起点

马斯克选在 10 月 10 日(美东时间)办发布会,说不定也是暗藏深意的——二进制的 1010,正好是十进制的 10。而基于 Mobileye EyeQ3 平台的初代 Autopilot 正式亮相的时间,恰好是 10 年前的 10 月 9 日。

更加鲜为人知的是,从 2013 年 10 月 Autopilot 招到第一名员工 DrewGray,到次年正式发布,初代 Autopilot 的研发经历了不到 1 年的时间。当时,特斯拉在官方文本中这样介绍 Autopilot:

全新的硬件并不是为了无人驾驶设计的,真正的无人驾驶还要数年才能到来。而 Autopilot 希望把驾驶员们从最无聊和危险的路况中解放出来。

▲激活了初代 Autopilot 的 Model S

很快又过了一年,特斯拉在 2015 年 10 月开始向全球车主陆续推送 V7.0 版本的软件更新,Autopilot 的主要功能得以解锁。人们体验到了这种新奇的驾驶方式之后,很快就对其产生了信任。

但就在短短 7 个月后,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段没有完全封闭的高速公路上,一辆开启了 Autopilot 的 Model S 撞上了一辆正在拐弯的卡车,特斯拉驾驶员当场丧生。

▲发生事故的特斯拉 Model S

这起事故,普遍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第一起自动驾驶致死事故,引起了广泛报道。Mobileye 当时表示,涉及到对横向行驶车辆的处理,不属于这一代 AEB 的设计目标,Mobileye 计划在 2018 年 EyeQ4 芯片投产后,再对这一场景进行优化。

显然,特斯拉没办法一直等下去,这起事故让特斯拉决定组建工程团队,将自动驾驶这一「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

这才有了今天的 FSD。

两个月前,特斯拉开始广泛推送 FSD v12.5,该版本最大的亮点,就是能够更早、更自然地执行变道,同时还整合了城市和高速公路,甚至具备了自主驶出停车场,在无标线道路上行驶的能力。

▲FSD v12.5 自主驶出停车场

马斯克在今天的发布会上透露,特斯拉将在明年于得州和加州推出完全无人监管的 FSD。

最后是大家最关心的 FSD 入华的问题。

今年 4 月,一架来自美国的湾流 G550 公务机经过 9 个小时的飞行,落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隔 11 个月,马斯克再次来到中国。

路透社当时报道称,马斯克的这次「意外之行」,主要是为了促成特斯拉 FSD 在中国的正式落地。果不其然,马斯克来华不久后,FSD 购买页面的介绍信息就从原来的「稍后推出」,变成了「即将推出」。

FSD 入华几无悬念,就等一个具体的时间。

马斯克曾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FSD 将在 v12.5 或者 12.6 这两个版本进入中国、欧洲,以及其他国家。当然,具体时间马斯克说了也不算。

好消息是,在中汽协会技术部最新的文件中,特斯拉的 Model 3 和 Model Y 均已通过国家汽车数据安全要求,各地已陆续解除禁停禁行。

这意味着特斯拉满足了国内最权威的标准和要求,也表明相关部门对特斯拉的数据安全表现的认可。

全能「擎天柱」,花手摇的有那味儿了

去年底,特斯拉发布了最新一代的人形机器人——TeslaBot Gen 2。相比于上一代,它机动性更强,精准度更高,灵活性也更好,当然也减轻了不少;步行速度提升 30%,手腕灵活度也升级为了 11-Dof,能够做出更多复杂动作。

直到今年 4 月,特斯拉官方称,已经有两台第二代 TeslaBot 在工厂中进行处理电池相关任务,预计 2025 年年底将有数千台 TeslaBot 在特斯拉工厂执行任务,2026 年将开始交付给外部客户。

之后,虽然 TeslaBot Gen 2 的传言还在,但却没有看见过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项目上的最新进展了。在今天的发布会里,我们终于等到了它的最新消息。

马斯克在发布会介绍,TeslaBot 在未来的价格会进一步降低,可能会在 2-3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4 -20 万),相当于一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

发布会上,TeslaBot 还来了一场表演秀,动作比较流畅,比起前些年动作普遍僵硬的人形机器人,它已经非常接近真人。

马斯克说,TeslaBot 在以后基本上能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家教、宠物铲屎官、家庭保姆、赛博酒保(现场吧台后面提供饮料的就是 TeslaBot,还和嘉宾玩起了猜拳游戏)等等。

AI 是让机器人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有了 AI 的加持,机器人也就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它能根据过去的相关经验推理出如何最优地执行相似的任务,而不是从零开始,这种零样本学习能力也是机器人获得真正智能的关键。

从 TeslaBot 的表现来看,它在逐步具备这种类人的综合能力,只是和真正的商用,以及市场和社会对齐的接受程度,还远不及马斯克畅享的那样美好。

特斯拉,造的不仅仅是车

车企的本质趋势是走向衰亡。

得知苹果放弃造车后,马斯克发了一个「致敬」、「点烟」的惬意表情包,随后道出了他眼中的「车企的本质」。

马斯克不希望特斯拉是一家局限于汽车的企业。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他向股东描绘了一幅通过创新技术来重塑未来出行方式的蓝图——实际上就是给股东们画了一张大饼。他称:

Robotaxi 将为公司市值带来 5 到 10 万亿美元的增长,加之人形机器人 TeslaBot 的贡献,最终特斯拉总市值将达到眼下苹果的 10 倍,超过 30 万亿美元。

诚然,Cybercab 和 Robovan 的潜力令人瞩目,但其商业化进程却步履蹒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挑战、成本考量和运营难题。

此外,特斯拉面临的监管和市场挑战同样严峻,这并非特斯拉所能左右的。深水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 Gene Munster 曾指出,州政府的批准是影响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推出时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去年年底,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公司 Cruise 遭遇了严重的运营和声誉危机,他们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旧金山卷入了一起交通事故,导致一人受重伤,进而引发了一连串的负面事件。在随后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Cruise 陷入了停摆、裁员的困境,甚至其创始人 Kyle Vogt 也辞去了 CEO 一职。

▲Cruise 的 Robotaxi

今天凌晨,得知特斯拉要发布 Robotaxi 的 Kyle,在 X 上发布了一篇长文。凭借自己在 Robotaxi 领域的丰富经验,Kyle 向马斯克给出了 15 条「小贴士」,包括拥堵管理、碰撞检测、连接中断、传感器清洁等。同时,他感慨道:

特斯拉的活动即将举行,很多人都在问我的想法。我真心希望他们能让 Robotaxi 运作起来。自动驾驶是消除车祸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我们迫切需要它。

对于特斯拉而言,汽车制造只是其宏伟蓝图的冰山一角,他们真正的目标,远远超过了一家汽车制造商的范畴。

马斯克也许会将 Robotaxi 发展成一种高度智能化、去中心化、平台化的出行解决方案,超越传统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模式。Robotaxi 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成为人类与机器共存的新世界的一部分,推动人类社会向智能化、共享化和无缝化的方向发展。

作家 Tim Urban 在 Cybercab 的发布前夕曾在 X 上发文,人们的出行方式曾在 2000 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直到上世纪 70 年代左右,自行车、火车、地铁、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才逐渐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从一开始的「钢铁怪物」,变成了你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交通方式以及出行工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工业革命息息相关。科学技术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变,不仅扭转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影响了所有人和世界的关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余晖,一直照到今天。

遗传学博士 Jonatan Pallesen 则是用更形象的折线图,展示出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而现在,AI 技术的发展和铺开,极有可能让我们处在下一个技术爆炸的历史拐点,可能它还没能对大家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但起码从所有科技巨头都加班加点地入局 AI 的大动作就能看出,人工智能在未来有无限潜力,并且将会甚至已经或多或少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马斯克也毫不掩饰地表示:

未来 50 年内,所有的交通方式都将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Cybercab 可能就是能让我们最直接感知到的科技变化,我们的出行方式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再一次革新。虽然自动驾驶,或者说满街跑的都是没有驾驶员的汽车这件事儿,离我们还很遥远,但说不定在若干年后回头看看,当时的我们就刚好处在这个科技发展的拐点。

马斯克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特斯拉的秘密宏图计划:The path to a fully sustainable energy future for Earth。意为「通往地球完全可持续能源的未来之路」。

造车只是他们的第一步,特斯拉真正要做的,是利用可再生能源、AI 与机器人,成为一家能够改变世界的公司。

*本文由李华和肖凡博共同撰写。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