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三表龙门阵|瑞士卷:如何与黄色新闻共处

CDT 档案卡
标题:瑞士卷:如何与黄色新闻共处
作者:三表龙门阵
发表日期:2024.11.6
来源:三表龙门阵
主题归类:瑞士卷事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先给出一个并不严谨的定义——这里将「简短空洞,摆拍作秀,颠倒黑白,毫无营养的内容」统称为「黄色新闻」。

我们批判「黄色新闻」最立不住脚的点是——贼喊作贼。

从秦朗到瑞士卷,那些做猛烈批判的媒体本身也是「黄色新闻」的制造者与传播者。

他们素来不拒绝、不负责,是play的一环,也能整理衣襟化身誓要主持江湖公道的灭绝师太。

管理部门的定期行动与名媒正派的威吓宏论,似乎效率有限,因为想在拥挤的内容赛道里杀出来,制造「黄色新闻」是以小博大的最佳投资。

严肃新闻的消亡、流量的导向、内容门槛的降低,是学界与从业者分析「新黄色新闻」滋生原因的共识。

再无新论了,这种认知导向的结果是:

呼吁坚持新闻专业主义,遵守行业准则和伦理标准,确保新闻报道是准确、可靠和可信的。

呼吁管理部门加大力度,扼杀不良风气。

呼吁内容平台加强管理,算法也应有价值观。

这大致构成了一个了「不可能三角」。

譬如发布《刚刚!xxxx!》转脸就批判「黄色新闻」,如何让人信服呢?

譬如内容平台既能用扶农助农、作家学者入驻的案例拔高自身的调性,又能将黄色新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用户屏幕上。

我们不应该忽视的是「黄色新闻」从19世纪后期被定义以来,就是拥有最广博的受众,这是市场供需决定的,并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岁月都无可奈何。

对关注度极尽贪婪的追求,与绝大多数内容生产者想产生「效益」的目的互为因果,当传播手段巨变与内容制作门槛降低,对「效益」的追求更加凸显,所谓的公共使命与新闻价值,那是过于精英的追求。

那么对话的「异变」就产生了——精英的喊话根本无法触动对黄色新闻甘之如饴的大众,而大众又觉得吃了「瑞士卷」的亏并没有多大损失,下一个更有趣的、更撩拨人情绪的内容,手指划一划就出现了。

应该学会与「黄色新闻」共处了。

以「瑞士卷」事件为例,如果我不幸刷到了,会很容易辨别出真假,全然不会有兴趣参与讨论,更不会做出点赞、转发等互动行为。

而为此入戏的看客们,消磨了无处释放的、并不值钱的精力,释放了现实生活里的压力与情绪,「黄色新闻」的价值恰恰体现在这地方了。

至此,一个非常健康的分野出现了——严肃内容的受众不以为意(最好是点不感兴趣);真假对「黄色新闻」的受众来说并非考量的第一要素。

正常痛苦或滑稽的是——这个「黄色新闻」被专业主义越界评价了,进而是公权力介入替大众明辨是非了。

「黄色新闻」完成了「公共话题」的转变。

本不该有这样的转变,使得我也要花时间来讲两句。

一个长期研究新媒体叫夏之南的朋友,发了个短视频,怒斥了这种「摆拍」的行为。

一个无奈的事实是,他的观点不过巩固了他自己的受众——没错,我也觉得是假的,咱们三观一样正。

而他本身的目的应该是对消费这个「黄色新闻」的人当头棒喝,以图唤醒。

哪能呢?

恐怕还有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如果「黄色新闻」一往无前,就是能产生更大的「效益」,那你固守的所谓的「三要素」又有什么用呢?

从业者复盘的方向恐怕是——如何在不触怒精英又不触及红线的前提下,安全的制作「黄色新闻」。

毕竟「黄色新闻」也是一种服从性测试,由此是能测算出消费趋向的。

「真实的生活里,没有人头上长着摄像头。」

你以为小孩就能明白的道理,但很多人到老了都不知道。

换个角度想,知道这些的人很难快乐,笑一笑、气一气的成本太高了。

我们还是要和「黄色新闻」友好共处啊。

南方周末|她们想知道,究竟是谁在生二孩?

CDT 档案卡
标题:她们想知道,究竟是谁在生二孩?
作者:南方周末
发表日期:2024.11.7
来源:微信公众号“南方周末”
主题归类:生育率
CDS收藏:人物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file
2024年8月9日,湖北武汉,市民在汉口江滩与 “一家五口” 雕塑合影。(视觉中国 / 图)

两个不同世代的女性决定研究城市里的二孩家庭。

蒋莱生于1970年代末期,是一个“00后”孩子的母亲,在她生育的21世纪初,普婚普育和隔代养育是社会主流,过了28岁还未结婚的会被称为“剩女”,不生育则被视为自私,或是生理有缺陷。

沈洋生于1980年代中期,是一位二孩妈妈。在她生育的2019年,上海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仅为0.6,女性平均初育年龄为31.66岁,她也成为家族同辈中唯一生育了下一代的人。生育已经成为一件需要勇气的事——这意味着高额的养育成本和大量的时间投入。母职惩罚、生育损伤和不婚不育的声音齐头并进。

file
蒋莱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filev
沈洋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

她们的研究从2015年初开始。彼时全面二孩政策尚未放开,单独二孩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正在做女性领导力研究的蒋莱发现,无论政界、商界还是学术界,女性总是受困于中下层,难以晋升,她们身上始终绕不开的话题,是生育和育儿。她和沈洋都很好奇:生育二孩及多孩的女性都是哪些人?她们为什么生?生育后,对她们在职场上的影响有哪些?

这项研究持续了六七年,她们访谈了四十余位城市中产女性,她们大多接受过优质的高等教育,其中半数以上是二孩及多孩妈妈。这些女性都曾是职场妈妈,其后或由于育儿压力,或出于个人原因,一部分人回归了家庭。

这些女性生育二孩的原因各种各样——恐惧“失独”、“希望孩子有个陪伴”和“避孕失败”是她们最常提及的。让沈洋惊异的是,“过去看西方的文献,那些愿意生二孩的女性可能是由于丈夫参与更多,但是我做了访谈之后发现,爸爸参与育儿的比例普遍偏低,受访者生二孩的理由与丈夫是否参与育儿关系不大——这背后受到很深的父权制的影响。”

蒋莱和沈洋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比如二孩随母姓的家庭,女方家庭通常对小家庭在经济上、育儿安排上付出得比男方家庭更多,这可以说是在父权制背景下,由于女方家庭提出了反传统要求而进行的过度补偿。这些发现被蒋莱和沈洋集结成书《新生育时代》,于近日出版。

有意思的是,研究进行期间,沈洋也从一位尚未生育的女性,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五年前,目睹丈夫的家务劳动投入,她生下第一个孩子,决定生育二孩,是因为她在工作上感觉碰到瓶颈,“想生个孩子转移一下注意力。”但更重要的是,与她笔下的受访者一样,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陪伴,“等我和丈夫百年之后,她们可以携手迈入我们没有机会经历、也没有能力预测的未来。”

我们的对话从城市中产妈妈生育二孩的原因开始,谈到了她们日常需要的支持体系、心中理想丈夫的模样,也谈到二孩实践中的具体困难、母职惩罚,以及多孩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

就像她们在书中所写的一样,“在对生育女性的要求远远超过支持的转型时代,在家庭友好、妇女友好、生育友好文化任重而道远的阶段,探讨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反思两性角色与父职母职的差别,不仅能推动性别平等的加速发展,也为生育带来新的理解视角。”

1.“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

南方人物周刊:既然女性既要主外,又要主内,你们也在书中指出,目前国内0-3岁的托育机构普遍缺失,她们为什么还想生二孩?

沈洋:很多受访者都提到了害怕失独,觉得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其中一个受访者的丈夫参加了同事的追悼会后被触动,决定生二孩。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她们觉得生两个孩子可以互相有个陪伴,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也有好处。

蒋莱:意外怀孕的也不少,但避孕也与权力关系有关。我们的受访者主要是高学历女性,照理说能了解到足够的避孕知识,“意外怀孕”可能也体现了女性在性关系中的不自主。

南方人物周刊:你们在书中写,其实在生育二孩的决策中,妈妈反而发挥了强大的能动性,这是为什么?如何体现?

沈洋:体现在谁先提出生二孩的需求。我们二十几位受访者(二孩妈妈)中,生二孩更多是妈妈提出来的。

她们想生二孩也有时代红利的原因,在房价便宜时早早买下首套或多套房,经济上比较富足;很多女性在体制内工作,比较稳定,不会因为生育二孩受影响,再加上她们在工作上可能也得不到太多的成就感。比如一位叫作颜文婷的受访者在工作上非常努力,但因为各种因素,在晋升上一直受阻,所以她当时很沮丧,想再生个孩子获得一些成就感。

蒋莱:体制是双向的,它提供了稳定,但体制内部也不是性别中立的,女性职业发展会遇到更多困难。我做女性领导力研究的时候比较过政界、商业界和学术界,发现在商业界,女性晋升发展的机会是最大的,但她们很少有考虑二孩的。

南方人物周刊:这是不是也能解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拥抱体制,或者说默认女性最好的工作是做老师?

蒋莱: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做老师,其实还是希望她既有一份工作,又能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我的一些学生也是这样。我学生的情况很好玩,有一些想法的女大学生把不婚不育挂在嘴边,观点好像很超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研究生和进一步深造的女博士的婚育压力很大,家里常常会催。

沈洋:我自己接触的学生没什么婚恋焦虑,有认识的博士生准备非婚生育,父母也很支持,她准备博士开题后就生孩子。

蒋莱:父母能够理解非婚生育,在经济上予以支持,这是非常少数的。

沈洋:但我最近和学生做不婚不育的未婚青年研究时,好几个女生都提到了非婚生育的想法,她们说是受到社交媒体上一位律师的影响,觉得这样生下的孩子还能跟自己姓。

image
2024年7月13日,北京北海公园,穿古装的游客在拍摄写真。(视觉中国 / 图)

2.娘家的支持

南方人物周刊: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点是,受访者颜文婷决定生二孩前,先问了她的母亲是否愿意继续带二孩,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才放心地怀孕。这种现象在你们的受访者中是不是很常见?

蒋莱:能否得到娘家(社会资本)的支持,是这些女性决定生二孩很重要的因素。

南方人物周刊:那丈夫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所补偿?

蒋莱:丈夫的角色总体都比较弱化。由丈夫提出想生二孩的,他们在家庭中的角色都可有可无;反对生二孩的丈夫,也有什么都不管的。至于补偿,一些二孩家庭第一个孩子都是由姥姥带的,二孩往往由奶奶带,但这不能算是丈夫的补偿。

沈洋:也有丈夫的家庭出资买学区房的。二孩出生后,一些不想要二孩的丈夫还是增加了投入,开始增加育儿时间。书中有一位女律师的例子,后来丈夫变成了全职爸爸。

南方人物周刊:在这些女性眼中,好丈夫是什么样的?

蒋莱:我们的受访者大多还是有很深的传统观念,认为丈夫不失业、不家暴、不出轨就能接受。

沈洋:我们也有一个受访者说她结婚后考察了老公几年,确定对方能带孩子、比较顾家才肯生。

蒋莱:我观察身边人,愿意生二孩的都是丈夫一孩时表现还不错。我对我配偶的表现是不满意的,当时他没太进入角色,所以后来他说生二孩,我没同意。

沈洋:很多实证研究都发现,如果丈夫参与育儿更多,女性生育的意愿会更高。前几天我还在和一个朋友聊天,她结婚5年了还没生,她丈夫工作很忙,所以她对于生孩子之后的生活很没信心。女性是否愿意生,与丈夫给不给力肯定是有关系的,但在我们的被访者中不明显。

南方人物周刊:如果不依靠隔代养育,二孩家庭的夫妻一般怎么带娃?

蒋莱:夫妻双方都工作的话,就是靠外包,就算是有人全职带娃,也带不过来两个小孩。

南方人物周刊:沈洋老师生了两个小孩,生完二孩后,和过去只养育一个小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怎么协调?

沈洋:很不一样,现在基本没有个人休闲时间。我们主要的关注还是放在老大身上,当时决定生老二时,老大很多事情已经能自理了,我们也不鸡娃,很多兴趣班她都不愿意参加,所以在养育和教育的压力都不大的情况下,我们决定生二孩。现在家里的育儿嫂是管老二的,老大我们自己管。

但最近老大被选上了网球队,一周要上三节课,我们人手不够,我妈每个星期会来一两天帮我们带一下。

南方人物周刊:为什么没有干脆请双方的父母帮忙?

沈洋:如果让父母来带,我和老公预见到会产生很多代际冲突,我们都不太认可上一代的育儿方式,所以生第一个小孩时就决定外包。我妈现在每周来一两次,我们都经常有冲突,没办法和解。

蒋莱:我们那个时候还是挺费劲的,当时隔代照顾是主流,我想请钟点工,公婆其实是不太高兴的,好像削弱了他们的作用一样。后来小孩两岁送托班,我很想下午4点去接他,但我5点才下班。后来我考上在职博士,一个师姐建议我送全托幼儿园,她的小孩就是这么过来的。

但当时也遭到家里人的反对。小孩送到全托后,每周的接送也都是我在做,丈夫提供的是经济方面的支持,我们买的婚房,靠近我妈妈家,渐渐地矛盾也是很多。这些问题都是随着小孩一点点长大慢慢冒出来的,没有人告诉你,所以我们在书里写,生娃是个“黑社会”。

image
2024年10月28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北贾璧乡北贾璧村,小朋友在柿子架下玩耍。(视觉中国 / 图)

3.母职惩罚

南方人物周刊:你们研究最初是想了解生育二孩及多孩对这些女性职业的影响,这些影响还包括哪些?

蒋莱:我们当下社会各行各业对工作时间的要求都非常高,即使是体制内的工作或老师,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从而获得上升的机会。这样看的话,生育对女性绝对是负面的影响,不利于职业发展。但也有女性生育后,职业向上走的。

沈洋:我们的论文归纳了生育二孩的女性的四种职业发展类型:职业上升型,这些女性只占被访者中的1/4,大部分是从原生家庭中获得了很多育儿和家务支持;职业回弹型,这些女性在生育二孩之后经历了职业中断,但在跳槽或重新工作之后经历了职位/收入的恢复或上升;职业中断型,这些女性经历了工作时间和收入的双重减少;职业停滞型,这些女性大多在公共部门工作,缺乏上升流动的空间。

南方人物周刊:经历职业停滞或中断的女性对这一处境的态度是怎样的?

沈洋:其实不只是职业发展,母亲们对生活满意度的衡量有多个维度,孩子是否健康、是否有休闲时间同样是她们很在意的。比如我们的受访者苏晓洁,虽然由于带小孩等原因频频转换职业赛道,由医院和外企最终跳槽到社区医院成为街道医生,收入减少了2/3。但她现在上下班非常规律,不用加班和出差,也有个人的休闲时间,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

南方人物周刊:你们也在书中提到,在访谈过苏晓洁后,也开始反思是否要用母职惩罚的概念衡量所有女性。

蒋莱:沈老师这个观点其实已经超越时代了,现在的问题是,母职惩罚是否被充分且广泛地认识到。

沈洋:互联网上有关母职惩罚的讨论已经很多了,尤其是女性,她们都认识到生孩子对工作肯定是有影响的。

南方人物周刊:能不能解释一下母职惩罚?

沈洋:母职惩罚主要指女性由于生育在职场上面临收入下降、事业受阻。

蒋莱:中央民族大学的杨菊华老师提出过一个叫作性别税的概念——是在谈职业女性生育后面临的职场困境,但未婚未育的女性就可以在职场上免除这种困境吗?其实并不会。现在的女性求职者恨不得拿着一张不婚不育的证明去找工作,但招聘方在相同资质的求职者面前,还是会倾向于男性——这就是杨菊华称之为性别税的原因。

4.二孩跟谁姓?

南方人物周刊:当二孩真的生出来,姓氏成了一个需要协商的问题。你们在研究中发现,小孩冠母亲姓氏的前提往往是女方家庭付出了同等甚至更多的经济、照护方面的责任?

沈洋:其实无论跟不跟母姓,女方家庭都付出得更多,只不过这由此能促成一些家庭的孩子随母姓,但前提条件是需要丈夫及其原生家庭同意孩子随母姓。我也发现,由于随母姓,女方会在经济和育儿方面过度补偿,比如自愿带孩子更多。

不同家庭随母姓的动机不同,比如有的是女方父亲提出来——一位受访者的父亲是大学教授,希望女儿的第二个孩子跟自己姓,而这个小家庭一开始和现在住的房子都是女方家里提供的,女方每个月还会给男方父母打钱。

南方人物周刊:你们怎么想到和受访者聊冠姓权这件事?

沈洋:这属于我的个人爱好。上海的独生子女家庭,二孩随母姓的情况越来越多了。我妈的姐妹们也常有这样的讨论。后来双独政策放开后,我父母对我的期待就是生两个,第二个孩子姓沈。

南方人物周刊:你生二孩时,孩子跟谁姓?

沈洋:如果孩子不跟我姓,我是不会生的。其实生一孩时,我也和老公协商过。这也反映了,孩子是不是理所应当就应该随父姓?生第一个小孩时,我和丈夫达成一致,随他的姓。到了二孩时,怀孕前我们就说好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都要跟我姓。一些比较传统的家庭可能觉得如果生儿子,姓氏还是要跟男方,不然男方的姓氏传不下去了,但我们家就是把这些情况都提前说好,我老公的父母也愿意。

image
2022年8月27日,上海闵行文化公园,市民带着孩子体验露营。(视觉中国 / 图)

5.多孩政策的放开,可能会加剧男孩偏好

南方人物周刊:书中我很喜欢的一个章节是关于母女关系的,其中高嘉萱与其母亲的故事很动人。或有意或无意,高嘉萱成为母亲后复刻了母亲在她成长过程中的“鸡娃”模式。你们在书中写一开始并未想涉及母女关系的议题,但被高嘉萱的讲述触动到了,她最打动你们的部分是什么?在你们的生命经验中,是否有类似的体验?

蒋莱:看高嘉萱的访谈资料时,总能从她身上看到她妈妈的影子,所以后来我问她愿不愿意聊聊她妈妈,她欣然接受。后来访谈,她讲述她妈妈的故事时,对我触动很大,我妈妈和婆婆跟她妈妈是同代人,都经历过上山下乡。上一代的女性真的很苦,她们生于多子女家庭,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更多的家庭投资和关注,等到自己成了母亲,对女儿也会有复杂的情感——既很爱女儿,又要求她在传统性别分工的角色上做得好。

所以写高嘉萱的故事,也是对我已经离世的母亲的致敬,有很多话是我当时不明白、没有机会和她讲的。我非常能共情高嘉萱,我和妈妈的关系就像高嘉萱和她母亲一样复杂:有很深的联结,也有很强的冲突。她既为我骄傲,又希望我样样都好,对我生活的某些部分永远不满意。

沈洋:我的经历和蒋老师、高嘉萱挺不一样的,但母女关系这一章写得很深,也是最触动我的。我妈妈在婚姻中一直比较弱势,在我看来也不怎么上进,是我不想成为的人。我记得自己和她讨论过为什么要生我的话题,她说不生的话会被人看不起。生完我后,她立刻去上班了,说带孩子多难啊,还是上班轻松。我觉得她很坦诚。

南方人物周刊:书中还有一位受访者吕小滢,曾经目睹母亲追男宝的过程,早早明白要生男孩。像吕小滢这样想生男孩的家庭是否较以往有所减少?追男宝的过程中,一般是男的想要还是女的想要?

沈洋:男性女性都想要。书中来自南昌的女生张乐非常热忱地想生男宝,也是父权制的坚定维护者。

蒋莱:上海好很多,但有些地方“追”男宝的现象还是很严重。

南方人物周刊:多孩政策的放开可能会加剧这个现象吗?

沈洋:是的,2019年,我们国家的人口出生性别比约为110:100,到了2022年就上升到111.1:100。政策放开了,刚好给了一些有男孩偏好的人机会。

蒋莱:这其实是一个女性选择权的问题。我记得给云南某个女干部培训班上课时,和这些体制内就业的女性聊天,她们都说一孩政策的时候没办法——只有一个女孩也都接受了,否则会丢掉工作。现在政策放开了,肯定要生二孩。问题是,政策允许的话,我们就应该生二孩吗?

南方人物周刊:从2022年起,多地政府开始出台育儿补贴政策,比如浙江省规定,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对三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家庭给予育儿津贴、托育费用补助。这会影响大家的生育决策吗?

蒋莱:该影响的都影响过了。大城市影响不到,对二三线城市而言,没有这些政策,大家也会生的。

沈洋:但至少可以缓解我们的经济压力,二宝刚出生时对牛奶蛋白过敏,只能吃特殊配方的奶粉,很贵,一开始是有一些经济压力的。

蒋莱:去掉大城市的话,生育率是不低的,在一些中小城市,二孩是标配。

沈洋:全国范围来看,生育主力依旧是生育过的女性。目前每年的出生人口中,54%是生育二孩及以上的,但上海就不一样,上海(户籍人口)的二孩率大概是24%,三孩比例是1.86%——这也是我们找三孩家庭样本比较困难的原因。

南方人物周刊:最后一个问题,你们对于未婚但想进入异性恋婚姻的女性有什么建议?

沈洋:了解你男朋友的性别观念,观察他和原生家庭是怎么互动的,比如是不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家里谁在做家务。直接和对方聊聊他对女权的看法,对未来家庭的想象和安排。这些回答中如果有一些是你完全不能忍受的点,就不要继续了。有什么诉求及时沟通,不要一个人承担。还有就是,也不要害怕离婚。

萝严肃|继续支持杨笠,支持女性脱口秀,做出我们的选择

CDT 档案卡
标题:继续支持杨笠,支持女性脱口秀,做出我们的选择
作者:萝严肃
发表日期:2024.10.24
来源:萝严肃
主题归类:杨笠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杨笠有个京东商务忽然又被撤换已经是上周的事情了。当时没有立刻写,其实有个原因是,就杨笠被抵制被黑这些,前几年已经至少写了四次……也三四年过去了,怎么舆情一点没好转,感觉破防男还又变多了啊!

10月14日京东发布了跟一批脱口秀演员的合作的短视频,其中包括杨笠。

image

(部分)男网友立刻表示要抵制京东,退京东plus会员、到京东开发票、从京东金融里取钱等等。

image

于是京东取消了和杨笠的合作,并发出了这则看似语焉不详的道歉信,实际上是表态以后永不合作杨笠。

image

后来网传称京东金融出现挤兑遭遇监管进驻甚至需要拆借资金。京东辟谣称完全失实。

image

有男的欢庆京东取消了杨笠的合作,就会有女性因为支持杨笠也退订京东会员,并从此以后把京东视作一个厌女企业。

image

京东的创办人刘强东在已婚有孩子的状况下,2018年9月于美国明尼苏达涉“一级强奸”被捕。四个月后女方提起民事诉讼,指控刘强东强奸,并将京东公司列为被告。四年后本案以和解告终。

image

此外还要再说一下,刘强东悉尼的豪宅内也曾发生过一起性侵犯罪。

2015年12月26日,刘强东在他自己在澳大利亚悉尼的顶层公寓举行派对。在派对后,一名派对上被灌醉的女性被另一派对客人XU LONGWEI带回其酒店房间性侵。XU被判七项罪名成立。刘强东没有被控任何罪行或不当行为。刘强东曾通过律师申请不公布他的身份,理由是可能让他的婚姻和生意受损。法官虽然一开始同意,但后来推翻了这些命令。媒体随后在2018年7月公布了刘强东的名字。

当一个企业的创始人有如此形象时,网络上从未掀起“抵制京东”的大规模声浪,没有大规模退会员,没有开发票抗议,没有金融产品取钱。

而现在,一个女脱口秀女演员讲过“男的普通自信”的段子,接了京东的商务,一旦有男性用号召“抵制京东”,京东就如此在意他们的想法。

这里又需要引入一下抵制杨笠的往事回顾。

2021年部分男网友曾经试图冲击杨笠的卫生巾商务活动,且这种冲击一并针对了品牌和产品,很多男性冲入品牌直播间留下各种月经羞辱词汇:“没有男人,姐妹们用什么卫生巾。”“为什么要穿卫生巾,要自信流出来。”这种粗鄙的言行激发了女性网友对杨笠更强烈的捍卫,主动到品牌官博和客服处留言,要求必须留住杨笠的合作,最终杨笠在活动当晚出现在卫生巾品牌直播间,事后发了一条鼓励女性的长微博。(具体过程见→“杨笠加油”,就是我们此刻的“姐妹来了”

image

(△2021年杨笠风波后的长微博)

在争议中选择站在谁的一边,就是一家企业的立场。

我现在回忆为了杨笠不断给卫生巾品牌官博转发留言的那一天,虽然结果是好的,但过程是非常焦虑和不确定的。哪怕是卫生巾这样完完全全只有女性消费者的商品,都没有能在男性抵制开始时就明确表态,例如“今晚杨笠会来直播间,不会取消杨笠的活动”这些。

就因为这样含糊不清,到了杨笠晚上出现在直播间那一刻,大家的心才算是落了地。当时连保护杨笠的卫生巾商务都要这么提心吊胆。

相比之下,京东如此干脆就表示以后永远拉黑杨笠。我只能说,抵制京东,现在,总该开始了。

尽管对于(部分)男性糟糕的素养早有准备,但上网还是经常为他们具体的言论而震惊。

他们需要的代言人是家暴犯蒋劲夫。

image

他们以为刘强东是“自己人”。

image

因为什么定义为“自己人”?在明尼苏达涉“一级强奸”被捕过?

(部分)男性口口声声“世界上没有性别矛盾归根到底只有阶级矛盾”,这回怎么忘了刘强东是资本家,他跟基层男性快递员有阶级矛盾?

需要复习一下刘强东的“兄弟”演变史吗?

2017年11月6日,刘强东:“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兄弟们再不用冒着烈日、寒风、风雪、雾霾对世界的伤害,走在大街上送货。” 

2018年5月16日,刘强东:“永远不会因为技术的迭代更新开除任何一个兄弟”。

2022年11月22日,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所有成功都离不开兄弟们的努力和坚持……我一直在思考应该为兄弟们做点什么……不管是外包还是自有的,都是我们的兄弟。” 

2023年12月11日,刘强东:“希望兄弟们绝不躺平。” 

2024年5月,刘强东:“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顺便想说,刘强东每一次谈员工,直说“兄弟”,他是不需要女员工吗?他不会忘了京东是自己和初恋女友龚小京联手创立的吧?“京东”的是龚小京的“京”和刘强东的“东”,“京”在前“东”在后。

冲击杨笠商务的部分男性终极目标甚至是想把女性赶出职场,女性坐办公室当高管就是戳了他们心肺管子,女性在他们的语言里就是低人一等的,理解女性的男性会被开除出男人队伍。

image

这是刘强东和incel男的赛博兄弟会。龚小京女士不学郭德纲收走自己那个“京”字可真是大度。

而杨笠的商务被京东换掉之后,网络上对于杨笠的攻击反而愈演愈烈,网络猎巫也不仅仅针对杨笠,而是针对所有持女性立场的女脱口秀演员。

杨笠自嘲发过的自拍丑图被他们拿来人身攻击杨笠长得丑。——so what?她又不靠脸吃饭?再说发自己丑图是个挺厉害的态度啊,凭什么女的非得一发就是全妆精修图啊?咱就不能记录一下自己也有丑图吗?

image

凡是讲过女性脱口秀话题的,都会被列入“名单”,一律打成不好笑只会说性别。

image

在恋综里和杨笠讨论时说女嘉宾应该理解男嘉宾奋斗的邓紫棋,被列入“好女人”典范,邓紫棋和邓紫棋的歌迷看了都要说一声晦气。

image

(△中华民族女性最优秀的传统美德,该不会指的就是三从四德吧?)

回顾一下杨笠邓紫棋的讨论,起因是《同一屋檐下》里男嘉宾总说“我是为了你奋斗”,但这种态度生活里带来的就是女性为男性提供后援和情绪支持,男性奋斗真正有利的是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杨笠说:“男生的精力就就这么一点是吗,奋斗用多大劲?”

image

你看,很多男人的世界观就是这样的:我是男人,我要奋斗,我可累了,女人应该支持我,我就配这么多支持。

有些男的不爱听“普通自信”,是因为真心觉得自己一点不普通。“普通”这样的形容就让他们感到冒犯。波伏瓦有云:“最平庸的男性面对女人也自以为是半神。”

而男人一旦说,他们准备用“普信”来攻击女人,女人甚至都不会感到这有什么攻击点。每一个女人都希望自己能做到普通自信,终止内耗。

我们女的,学会爱自己真的是很难的。哪怕是最美丽的女明星都会担心肚子上多长一寸肉。哪怕是女博士也时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到时候社会攻击女人读书没用自己从专业上还要反复自省。就算是看起来最快乐的女孩,你问她有没有自我贬低过,那肯定是有的,你问她是不是被骂了先找自己的问题,那不可能不找,最健康的是找找找发现真的没问题要么算了。

男的,哪怕有一天过过这样的日子吗。《喜剧之王》总冠军付航的决赛段子说什么怎样都有人爱,我只会想啊你们都会有人爱的,男宝故事就是这样的。

都几年了男的还在为普信段子跳脚,我只会想是啊,因为我们女的到现在也不可能对自己完全那么理直气壮地自恋起来。要么按“好女人”标准每天觉得自己不好,要么知道我必须把书读烂才能避免走上那条路。没有一条,是轻轻松松相信自己就会被爱的路。

做自己就有人爱。不,我们女的做自己,就要做好被骂被厌恶被惩罚被排挤的准备,女人做自己必须以持之以恒的勇气承受住攻击才能换回更广阔的自由。

就连讲脱口秀这件事。男的调侃女朋友爱美拜金愚蠢不认路,这是正常的。女脱口秀演员越来越多开始讲述自己的处境,从节目里到节目外,都有人说她们太窄了,太重复了。

image

请问那些男脱口秀演员,那么多人高高兴兴说自己学历低,他们不窄不重复吗?他们为什么说自己学历低不读书都能当笑料啊?

我最近在线下听到一个女孩说自己学历也不高。只不过原来是连学校都没考上,后来复读才考到一个不怎么好的学校。她复读的动力是,如果考不上学校就要在老家被迫嫁人了。

这就是区别。

以上所有都是讲了太多遍的事情我甚至都讲疲了。但是现在让我震惊的是就这么点事,全网越来越多胡搅蛮缠的狗屁逻辑。

有的说现在社会就是割裂的,所以女的可以冒犯男的,男的反过来也可以冒犯女的。——可是女性说的是自己被歧视的处境,男性没有这样的处境。男性冒犯女性说的全是长久以来的厌女攻击,女的不美活该被骂,女的爱美那就是女的虚荣,女的什么都不懂……你倒是给我来个高级冒犯啊,你想得出来吗?

还有各种财经媒体积极在那总结杨笠是品牌杀手,女性主义没有商业价值。——成龙代言一个品牌黄一个品牌,现在拍一个电影扑一个,我建议先总结成龙。杨笠的商务微博数据很好,被有些男的抵制了只会让她的数据更好。女性贡献消费力的时候,你们说的是“女人爱花钱女人不理智”,男的买一个厌女游戏开始吹捧“男性消费力”了。

就连浏览海外媒体和社交网络,满眼看到的全是胡言乱语,联合早报用的标题也是脱口秀“女拳”。那些平时倡导进步平等价值的男人,上半年借着胖猫事件批判中国捞女太多了,下半年针对杨笠事件假装理中客说太偏激了不行。新闻里这么多严重性别暴力事件,怎么不说谋杀、殴打、虐待、贩卖女性的男人偏激?

关注了一个男博主讲什么时代需要改革都说挺好。忽然来一句,现在根本没有月经羞耻不用讲月经羞耻段子。你是男的,你来月经吗?你都不来月经你怎么知道我们来月经买卫生巾是怎么被社会规训,有没有羞耻??

性别平等也是最基本的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这很难理解吗?

这一周多以来我最讨厌的就是假装客观哀叹一句“所有人都对立了”。这不是真正客观的描述。事实是,过去大家在社交网络上随意转发辱女段子,“黑木耳”甚至是一个网络流行词,留几手这种靠嘴臭骂女人的都能当网红。

是女性比过去更觉悟了,更能察觉到歧视了,更愿意发声了,开始往前走了。而另一方面男性甚至比上一代更厌女更迂腐对女性有更多侮辱和攻击行为。这不是“对立”二字可以概括的。

但是,世界是这样,我会面对。那些人抵制杨笠展现出了惊人的团结,那我们也只能以更多团结去维护女性说话的权利。女性主义如何实践都可以再讨论,我甚至可以说杨笠也不是每个段子我都同意。可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护说话的女人,我们要保护我们自己说话的空间。

继续支持杨笠,继续支持女性脱口秀,继续支持女人站出来讲话。在这个糟糕的世界,以更多耐心、更多勇气、更多团结,做出我们的选择。

image

image

十二生肖 · Midjourney · 戏剧角色设计

在网上看过很多人用 AI 画十二生肖主题的系列画,但大多数我都觉得太套路了,要么只是生成一只动物,要么是套上一些所谓的古风服装,强行「国风」一把。我觉得,既然工具本身已经有很强的生成能力了,那么,创作者就应该更多地表达观念。没有观念的全自动生成出来的东西,再好看,也是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这种现象,最典型的就是那些长着网红脸的 AI 美女图。好看,但无味,因为缺少人味儿。

人味儿来自什么?最重要的两个点是:有缺陷,有观念

缺陷是因为人的不完美,不能样样都要,那么就得有取舍,而取舍的依据是什么呢?那就是观念。观念和审美,本质上是我们经年累月的经历中,所积累下来的看待世界的偏见。这里说的「偏见」不是贬义词,而是在说,人无法客观,而观念与审美就是在主观中沉淀下来一系列判断依据。我们就是用这样的依据来取舍,这些选择就形成了创作的结果。

即便是回溯到人类此前的所有历史中,艺术家们的创作,也是基于自己的「偏见」来选择创作的工具、技艺、载体和题材的。没有偏见,就没有作品。

因此,我想尝试创作一套有「戏剧感」的十二生肖。

戏剧感,一方面来自这些生肖不能只是动物,或者套了动物头套的人,而是得有个性与故事的角色,角色的人物小传可以从它们的神情、服饰、妆容等呈现出来;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的冲突感,这里说的不是观念不同的冲突,而是来自文化和故事背景中,衍生出来的角色的生命力,它会把你带入到某种场景里,它们的妆容和服饰或许不是那么常规、习以为常的文化惯性中的表达,但它们在场景和故事中,是合理的。

以下就是我的创作尝试:

如果你喜欢,可以自行下载原图。

如果你要转载,或者二次创作,请附上这篇 blog 的链接:suithink.me/?p=11457

我大致分享一下,这十二个角色的构思吧。

【鼠牛虎】这一组,是想把【生肖】与【西服】做一个融合,但我希望它们有更多的变化和区别,就分别在色彩、气质上做一些差异化描述。最后出来的三个角色,能感觉到是来自同一出剧的人物,饱受欺凌的鼠,正直优雅的牛、权势凌人的虎,故事就由此可以展开了。

【兔】通常是软弱和被欺负的对象。我希望创作一只勇敢、独立的兔小姐,于是让她走在一个昏暗的街道里,身着红色皮夹克,眼神坚定地朝着镜头。在很多文化意象中,兔子、皮衣和地下文化的组合,是谄媚的,是挑逗的,或者是色情和暴力的。但我不希望是这样,我想她可以是地下世界的英雄。她是这个系列中的第一位女性角色。

【龙】在中国的文化里,高高在上的霸权。于是我想,首先在颜色上我就不要那种红黄黑的东西,我不要皇权和武力的表达,我要它是个君子。作为君子的龙,需要同时具备威严和素雅。威严在于其妆容造型和气质眼神,素雅在于整体的色彩倾向和服饰风格。所以,这头金龙虽然相貌霸气,但眼神柔和坚定,白发之下是金线白袍,不怒自威。

【蛇】是邪恶的,多数文化中,它们都是这样的形象。这是第二位女性,我希望赋予她高雅的气质,和中立的角色身份。她在诸国纷争中,不倾向任何一方。但保持中立,需要的不仅仅是态度,也需要武力和经济。所以,她应该是一位既有贵气又有智慧的女性领主。在她紫色的服饰之中,使用了羽毛的元素,与蛇类那种光滑、阴暗的视觉元素做一点调和。

【马羊猴】这一组是相对现代的角色。【马】通常是黑色或褐色的,虽然也有白马,但在印象中,说起马就是黑色的动物。所以我想给她穿一身干练的白色风衣,即符合马这种动物在人类文化中的形象,又能在色彩搭配上突出她的质感。值得一提的是,我选择了一个侧面的视角,因为马的轮廓,侧面是最美的;并且,我在 prompt 中加入了长辫的描述,黑色布料的造型很妙,因此这个角色是目前没在网上出现过的全新的马人形象。她也是这组当中的第三位女性。【羊】的种类实在是多,不同种类的羊,出来的气质也都不太一样。经过不同的组合尝试,我最终选择了 Goat 这种羊。我想要一个有点脾气和痞气的大叔,他平时就坐在街道头的店铺门外,跟老板聊天,街上一旦出了什么事情,他一定会出手。因此,他的皮衣和眼镜都是有点讲究的。不过你看得出来,他并不是那种有钱人,他的讲究是一种对待自我的态度。

【猴】很特别,一方面是猴的种类也很多,另一方面是,猴子在绝大多数文化中都是活泼闹腾的男性形象。我非要她是女性,但她不会是个乖训的家伙。最后我之所以觉得,滇金丝猴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在于它的毛色和毛发的形态,橙色到白色的过度让角色有一种温和的基调,但向外肆意张开的样子又很有流浪不羁的气质。服饰上我选了裙子和围巾。但在色彩上我动了一点心思,暖色系的猴和皮衣加长裙,得有一些色彩上的对冲,来建立她的个性和态度。因此,围巾是绿色的,也有相当的体量感。

【鸡狗猪】中的【鸡】是在【骄傲大公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表达。首先,鸡的种类很多,但白色羽毛的,通常是 white Plymouth Rock。为了增加戏剧冲突,我希望他穿着镶满了珠宝的绿色三件套西装。神气,就是要神气!【狗】就更多种类了,我最开始也尝试了不同的品种,因为拿不准什么样的形象是更合适的。后来我意识到,不同的狗,它们自身的气质差别就很大,所以不存在一种狗能表达狗这件事。于是,重点就变成了,我想要表达什么,那就选择什么狗。我希望这是第五位女性。恰好,筱烨以前的 Daisy 就是一只金毛,一个可爱热情受街坊邻里欢迎的小女孩。那就金毛寻回犬吧!在这个设定的基础上,我增加了双麻花辫和白色校服的描述,最后就有了这个金毛小女孩。

最后的【猪】我有两个想法,一个是十二生肖中男女比例对半开,所以我希望她是女生;另一个是,我想她可以非现实一些。前面的十一位都是比较写实的感觉,但写实的猪,和女性结合,在观感上,很容易让人产品某些厌女、性别对立的联想。我不希望这位可爱的女性角色被贬损。于是,我给她增加了金色皮毛质感的设定,穿上温暖的粉红色外套,带着白围巾站在雪地里。这是一位温柔的女性,但她的防风镜会告诉你,她可不是傻白甜,在雪天的山里行走,缺少她的交通工具,哪怕是楼上的虎先生,也寸步难行。温柔也是有力量的。

下载高清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