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规则的悖论 – 1

跟女孩子骑了一程重型摩托车,渐渐发现,每次她在红灯路口停下来时,动作都很一致:左脚撑地,右脚踩住刹车,——但这样的姿势,如果离合器在空档位,是没有办法直接从静态起步的,所以这段时间,其实是挂在一档,左手要一直捏住离合器。感觉手很累。

相比之下,我的动作则散漫很多。停车时我通常会右脚撑地,离合器挂在空档,左手完全松开,启动时用左脚踩进一档,然后直接前进。——但这种姿势和地形有关,如果停在斜坡上,车子前后溜动,缓一点的坡,可以勉强用脚撑住;陡一点的坡,就需要用右手捏住刹车,而捏久了觉得累,就也切换成右脚踩刹车,左脚踩地的姿势,但此时已经是空档了,启动时需要先换成右脚踩地,未免手忙脚乱。

但女生骑重机的最大问题在于,240kg 的摩托车,倒了是真的扶不起来。而任何车身的不稳、摇晃、倾斜、甚至一阵强风吹来,也都会导致撑不住,而最终倒下。所以,我的那些(勉强用脚撑住、换脚踩地、手忙脚乱)的情景,对她们而言,是完全不允许出现的状况。于是,这种停车时,手一直捏住一档离合的姿势,大概是适用于所有情况的统一最优解?我这种野路子出身,并不知道这样的姿势,是对方长年骑车的自我经验总结,还是经过了一套「女生如何骑重机」的专门学习培训?回头问问去。

另一方面,这种容错率很低的,对远超自己体重的机械驾驭,在骑行过程中,是否在精神上也是一种时刻紧绷的状态,当心自己随时会翻倒?——大概是的。虽然不同人在精神紧绷程度上存在差别,但应该不会像我那样散漫放松。而我也时常会忽视这种差别,停车时发现对方后座行李歪了,顺手扶了一把,却给对方造成了惊吓。

对方骑重机的效果,确实是非常的帅!对车子的驾驭技术也比我好,为了能骑上这么帅的重机,所付出的努力,也肯定比我多。——那么,设身处地,从我个人的角度,换做我是那个体重轻的女生,我是否愿意为了骑重机,而投身到更多的规则和努力之中?


从这个角度分析下去,其实和「女性生存状况」、以及「在日本生活的方式」,其思路上都有些隐喻的成分。当然,首先要批判的是环境因素:

  • 女生、or 力量轻的人,骑重型摩托车更困难,这是摩托车工业体系造成的不公平。
  • 我,对于这种状况的,所有的「我可以选择其它方式」的思考,都存在着自身 privilege 的体现。

在承认这一点的基础上,从文化规训、以及个人选择的维度上,

  • 为了能克服困难骑重机,需要更严格地遵守一些规则。这样的行为,是否会导致在其它维度上,也对「遵守规则」这件事本身,产生习惯性的规训,从而越发偏向「守序」阵营?
  • 守序阵营有什么不好的?为了享受一些更好更嗨的东西,让自己迈入一种,更主动更严格地,遵守一些规则的状态,这件事是否 合理 or 不合理?
  • 我为什么会对「守序」这种东西,有一种默认去抵触的思路?这样真的是正常的吗?除了让自己警省,在国内的极权环境下,「遵守规则」背后往往掩盖着巨大的恶和虚伪,还有什么其它原因吗?

待续。


标题致敬 David Graeber 《规则的悖论》,但目前想写的这些,大概和书里的内容没什么关系。

机场

看到 Richard Russell 在西雅图机场偷着开飞机上天的事件,也被一些女性讨论者,总结成「男蛆偷飞机造成森林大火,被男蛆叫好」,突然意识到自己对这个群体的违和感是什么了。

这些人,在「循规蹈矩」这一方面,其实是被加强了的。无论是在通过参政议政实现女性地位提升,还是在女性群体抱团的过程中,其实都在强化着「要在其它方面循规蹈矩,融入群体,才能用群体的力量去改变」这样的认知。于是,从对性别权利的反思,导向对其它权力结构的反思和批判,这样的过程其实未必存在。而是相反地:我已经努力地在这个框架里,混的很好了,如果性别权益能够提升,就更好了。

我并不想用「激进主义」这样的人群标签,而且说话的人,之前这方面的印象不是特别明显,所以这一次才让我印象深刻。但我确实看着一些人,在这个抱团的过程中,言辞渐渐极端化。不知这个过程,是否像兄弟会一样:你也要说出类似的言语,才能融入这个群体,并以此再吸引他人。

而「粉红女权」的存在,从这个角度上,其实也能说通了。以及一些以讨论求职升职为主要氛围的性别社区……当然,这些存在仍然是可以理解,甚至可以共情的。在已经很艰难的状况下,首先能做的是努力向上爬,这有什么不对吗?我也在反思,是不是「已经在框架中享有 privilege 的男性,才有去挣脱这个框架的 privilege」?但我觉得不是这个样子的。

只是又突然寂寥起来。就像那个最终开着飞机想去看鲸鱼的人,每天对着这片机场时的寂寥。这不是《末路狂花》,而是某种相反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