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女友要来上海,等我下班后,有哪些可以带她玩的地方?
我假期没有了,白天没法请假,只能晚上出去玩了。 我下班时间是 6 点,现在是定了东方明珠的旋转餐厅,还有一夜不知道如何安排,迪士尼感觉时间不太够? 求 v 友们给点建议
我假期没有了,白天没法请假,只能晚上出去玩了。 我下班时间是 6 点,现在是定了东方明珠的旋转餐厅,还有一夜不知道如何安排,迪士尼感觉时间不太够? 求 v 友们给点建议
3月份去上海参加《拍照的人》线下展时,采访了它的策展人@熊小默 ,以及他的搭档@苏兆阳Sudo 。关于这组作品(五条视频、一套丛书、一个展览)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期间有什么幕后故事?都可以从这条采访视频中有所了解。
推荐搜索观看《拍照的人》系列视频。
点击跳转至 B站 播放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c411u7QJ/
点击跳转至 YouTube 播放视频:https://youtu.be/WHWGLUmo-kM
水土不服,frog 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前些年分别跟另外两家跨国设计集团的中国工作室接触过,他们在国内的思路大体上分为两类:
1、觉得中国设计师很便宜,作为劳力消化因为业务增长但原有团队处理不完的工作;
2、挖中国设计公司的资深人员,连带客户资源一起挖走,靠跨国牌子吃掉国内业务。
对于第一种,必然人员极不稳定,因为国内做得好的那些设计公司和产品公司会比这些跨国公司有更多本土优势。语言、业务量、供应链、圈子,跨国公司除了在行业圈子内牌子响,没什么直接优势。很多甲方其实都不认识这些知名设计公司。每年吸引一些刚毕业的年轻设计师去劳碌一两年,基本上留不住有生力量,全靠一两个上年纪的外国设计师顶着。这种本地工作室会带得很累,看上去是利用了廉价劳力,但也因此一直在日复一日地充当学校的角色,效率始终上不去。加之不少国内的公司都已经能给出远高过他们的薪资了,那还有多少年轻人愿意留下呢?
第二种就更离谱了,如果你已经是比较资深的乙方设计师,手里又有客户资源,还会给他们打工吗?能力和资源都是你自己的,国内的客户现在也并不迷信外国和尚的经,那这套商业模式就没法儿跑得通。更何况现在国内的设计公司,无论是沟通效率、对产品和商业的理解、对市场的熟悉程度以及串联各类资源的能力,都已经把市场上能做的大部分客户都做得差不多了,这些外国公司不大可能分到足够维持运营的业务量。
以上是跨国设计公司在中国碰壁的部分原因,但我前几年从设计公司体系里离开,还是因为这个业态本身的根源问题无解。与其问为什么 frog 关闭上海工作室,不如仔细审视一下设计公司这种业态。正在陆陆续续关闭的,不仅仅是跨国设计公司,许多国内的设计公司也在不断收缩或关门,早有体感的那些优秀公司也在近几年纷纷转型。
设计在未来会越来越重要,这已经被很多公司注意到了,但不会是以卖服务的形式。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1582966/answer/2951740181
虽然已经对自己的年龄不太有感知了,但今年却因为前段时间的一系列事情,而感受到了一股力量在推动着某些事情前进。那是一股巨大的浪潮,一股将会被历史记录的洪流,而我隐隐蹭到一些浪花,感受到了来自三十六岁的礼物:转变的推力。
最开始是从去年八月开始接触 AI 创作,短短半年时间,到今年二月就明显感受到了巨大的进步。如果说前面几年的各种什么元宇宙元年、AR/VR 元年、Web3 元年都还只是一波波热钱推动的热闹的话,那么这一波 AIGC 所带来的冲击,已经不是元年这种概念了。它已经直接冲到了我们的面前,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拓展到各种方面。我向来都是技术进步派,这种变化让我感到兴奋,比起担心、忧虑,我更加希望参与其中,拥抱这一切的变化。
然后,是在一段很长时间令我感到厌烦但必须处理的各种工作之后,突然收到了来自熊小默和苏兆阳的邀请函!他们的线下展终于要开了!先和筱烨商量了一下,得到她的支持后,我果断买了去上海的飞机票,奔赴一处让我得以喘息的「他处」。
我太需要一次「离开」了!
逃离这些令我感到厌烦的、繁复的文书工作,以获得片刻自由呼吸。尤其这是一次我期待已久的见面,与这两位朋友时隔一年的见面,与他们的展览以及这些艺术家们的见面,以及与他们的作品的见面,一次让我可以从世俗中抽离,与自己的见面。
看到大家都在认真地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这非常打动我。
其实在 2015 年的下半年那几个月,我做过一个叫做《搭讪》的设计采访栏目,一共做了七期,采访了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设计师。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就搁置了。大概从前年开始吧,我就隐隐希望把这件事再拾起来。尤其在看到《拍照的人》第一集播出后,更加刺激了我要把这件事重新拾起来的想法。
我要把设计师们和产品的故事挖出来,用纪录片的方式。
结束后我们一起去吃饭,期间我问熊小默为什么想做这件事,他说他要歌颂摄影,不是精英化的摄影师身份或者某些作品,而是摄影这个行为以及那些一直在拍照的人。我说这很动人,因为我也一直想做这件事。
我今年要重新开始做这件事。
正好二月初的时候,迪龙找我聊,关于传播他和曾德钧老师搁置了十年但正在重新制作的那一对特殊的音响。他们最开始只是想写一篇文章,但我建议,应该是一条视频,一条记录了你们共同的作品以及你们的采访的纪录片。于是,这件事终于有了一个开始的契机。
从上海回来后的第一个周一,我去见了刚重组了公司和工作、生活的郑冬平。他把上善设计的工业设计业务解散了,专心在现在的小家电新品牌上,原本的上善收缩成一家品牌设计公司。我跟他说了我想做这个纪录片系列的想法,我想以他为开始,做第一条片子。
他答应了,他的合伙人也觉得很有意义。
在上海的第二天,在雨医生和 Kael 的带领下,参观了即刻。
很羡慕这样有活力的年轻人的公司,并不是说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环境轻松的意思,而是觉得他们有想法就立刻执行的环境,非常激励人。他们告诉我,原本这些位置是空的,但大家因为对这些事情有兴趣,就主动投入精力来做。
我喜欢这种活法。
雨医生一直在向我发出录播客的邀请,她和 Kael 都是我的观众,总说我这样的内容在互联网上独此一家,很难得。前一晚,熊小默和苏兆阳也是这么说我的视频。独特才是最重要的,不存在所有人都喜欢的东西。这也是我所赞赏的。我还有一个理论,是关于把两个领域结合在一起做到自己独门独院的工作才是最好的状态。只是,我目前还不知道可以用播客聊什么。
我想,我也会开始做播客的,但还需要一个契机。
同样在进行工作和生活转变的,还有 yoga 和显卡的B站频道。
两人终于彻底脱离音乐老师的身份,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运营频道上来。我为他们的选择感到高兴,不是因为离开或转移,而是他们明白自己要什么,找到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正在努力付出和尝试。这是最珍贵的!
他们接下来想做的事情,多少也和我想做的方向有不少重叠。这可能就是奇妙之处,当我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事情居然都这么慢慢地靠拢过来了。更妙的是,事情还把朋友们互相串起来了。我希望能串得顺利和成功,这样才不枉费这些认真的人们如此热爱生活。
我的想法甚至引起了另一些朋友的关注,开始问我,这个项目有没有品牌冠名。
虽然事情还八字没一撇,但我很开心有这么多人在支持我。这让我想起以前在一些书和文章里看到的一个说法:如果你想要一个东西或者想做一件事情,不应该藏在心里,而是大方地告诉所有人,这会让更多的机会和帮助向你靠拢,也能驱使你更有动力地去完成。
我其实一直是一个「怀孕没坐稳就不敢说出来」的个性。因此,一直都是默默独自完成一些事情之后,才和大家分享。但也许最近这些事情就是在驱使我,要做出一些改变。
同时还穿插了雷雨的闭社风波!
很难想象,国内还有哪一个大学社团能够这样。一个二十多年的学生话剧社团的新人旧人为了一个团体的存亡,一起跨时空地想办法解决生存问题!
本着不干扰和信任的原则而默默关心社团的老鬼们,在存亡之际,一起发挥大家各自在社会里打拼的经验,组织会议、了解问题、梳理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组织新的人事关系,推动社团改革,确保延续和发展。
话剧人的魂呐!
今晚用在 coffee venodr 写博客的方式过生日,让杠杠帮我拍了两张照片记录一下,快到九点的时候还送了我今天的最后一块蛋糕做生日蛋糕。
面对这两周的经历,我该说什么呢?
“ 地球还是蛮不错的!我应该还能再住 60 年吧!”
我用這條影片回顧了 2023 年裡,對我而言最重要的四件事:
上海三日、父親離世、我的手術、香港四日
但很多感受我沒辦法通過影像或者散文式的語言來表達,它們很複雜,也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它們意味著什麼。於是,我寫了五首詩。這些詩都是我的感受和處境。它們或許很難為外人所理解,但如今的我已經清晰地認識到,人和人之間難以真的互相理解,尤其是那些並未參與你人生的人們,因此,並非所有表達都需要被理解,能按照自己的內心,袒露出來,就可以了。對於詩歌而言,我並不追求共鳴。
播放地址:
B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B421r7xs/
YouTube https://youtu.be/9RnACKm4XhU
這張封面雖然用在了上一篇 blog 中,但其實它本來就是為了給這條視頻做封面,而特意構思出來,在 Midjourney 裡畫的。它所呈現的,是一個被凍在了湖面下的香蕉,一個青澀的香蕉。我站在湖面上,低頭看著湖面,看著它,就像看著自己的處境。
本影片中,亦採用 AI 繪圖工具 Midjourney 製作了 23 張圖像,用於詩和情緒的表達。
第一章:你在橋上看風景
從膠片到數碼,從卡片機到手機,給真實世界切片的權力來到了每一個人手裡。一些人、一些事在和你接觸的過程中,在你的心裡激起了一些漣漪,那一刻的化學反應促使你舉起手機,拍下一些照片和視頻,這存在過但不再存在的一刻,因你而活了下來。
第二章:離去的少年
人與人的關係,是相處出來的。愛、恨、執、怨,皆為充實;唯獨空白,無法驅除。
因緣果報,你無法言說;潺潺流言,你只得不響。
第三章:陌生的天花板
這是你三十六年來第一次住院,也是頭一回做手術。
一棵巨大的樹從天花板上破頂而出,它白色的樹根粗壯有力,厚實的樹根一根根張開,盤踞在一張鋪著綠色床單的、平整的金屬架子床上。你看過一些跟手術相關的畫面,也設計過一些醫療器械,但這個巨大、結實的純白結構直接展現在你的眼前時,你還是受到了一點震撼。醫生、護士、病患,在這個空間里,你只能感受到「問題」和「方案」。性別不是一種凝視關係下的身份,是執行方案過程的所面對的「客觀結構」。
第四章:機翼在反光
朋友們今年都陸續在做出一些轉變:有人結束了設計公司的業務,投身於產品和品牌;有人離開了自己的藝術教育行業,主動擁抱自己的內心;有人帶著相機,一頭扎進了藍色的大海裡。
每人都有一個時機,它到來時,上天會告訴你。
播放地址:
B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B421r7xs/
YouTube https://youtu.be/9RnACKm4XhU
影片編號:Vlog No.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