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CDT关注】“其实,看到看不到,结局都会到来”(外二篇)

《404档案馆》讲述中国审查与反审查的故事,同时以文字、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发布。播客节目可在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potify 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404档案馆”进行收听,视频节目可在Youtube“中国数字时代· 404档案馆”频道收看。

欢迎来到404档案馆,在这里,我们一起穿越中国数字高墙

中国数字时代长期关注中国大陆的审查与抗争,但是我们也留意到墙内墙外也并非泾渭分明。一方面,中共大外宣遍及全球,另一方面包括华人在内的全球民众也在戮力捍卫自由。为此,我们设立“CDT关注”栏目,旨在发掘并助推中国境外网络中反抗中共专制的努力,尤其是华人世界勇敢的声音和行动。

一、中国媒体人董郁玉因“间谍罪”判刑七年,家属声明中文翻译

img

北京一法院11月29日以间谍罪判处媒体人董郁玉七年监禁。现年62岁的董郁玉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曾任官媒《光明日报》资深编辑,在一些文章中对当局提出批评,曾获得多项新闻奖。他还曾为外媒撰稿,并在美国和日本的高校访学。2022年,董在北京与一位日本外交官会面时被捕,而后者被短暂拘留后获释。

董郁玉的家人在英文声明中表示,法庭在判决中将董与日本前驻华大使垂秀夫以及另一名日本外交官的接触作为他与间谍组织特工会面的证据;判决书仅在法庭上宣读,未交给董的律师和家人。这份判决是对董多年来撰文批评政府的惩罚,也是对“每一位致力于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普通中国公民的沉重打击”。

CDT将家属声明翻译为中文,该声明写道:

今天的判决不仅是对董郁玉及其家人的重大不公,也是对每一位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中国记者以及每一位致力于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普通中国公民的沉重打击。

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判处董郁玉七年徒刑,向世界昭示了中国司法体系的彻底破产。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间谍罪对董郁玉定罪,而这一罪名要求检方必须证明被告在明知的情况下为“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行事。
……
随着董郁玉被定罪,每一位中国公民在与日本大使馆或可能任何其他外国大使馆及其外交官接触时,是否都需要意识到中国政府可能会将这些使馆视为“间谍组织”?中国公民也应清楚,外国外交官在中国法律的定义下有可能被认定为“间谍组织”的代理人。

每一个理智的中国公民都应该对这种推理感到愤怒。所有希望与中国及其人民进行有意义交流的外国人也应感到不安。
……
董郁玉正因其在新闻工作中展现的独立性而遭受迫害。在被拘押之前,董郁玉就因发表文章而多次承受巨大压力,我们认为此次针对他的指控只是进一步加深迫害的借口。

董郁玉还因为其与外界保持原则性接触而成为攻击目标。他曾获得日本和美国多所大学的奖学金,其中包括享有盛誉的哈佛大学尼曼奖学金,但这些经历却受到中国当局的高度关注。这些当局暗示,这些奖学金是外国政府对董郁玉“服务”的回报。中国互联网上的水军甚至把尼曼奖学金当作“美国间谍”的证据,还列出历届中国籍尼曼学者的名单,呼吁当局逮捕他们。

这些指控完全荒谬。然而,这些指控连同今天的判决,为成千上万曾在海外参与学术或职业交流的中国学者和专业人士敲响了警钟。任何这样的奖学金现在都可能被中国法院认定为外国势力的“报酬”,并作为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证据。
……
尽管今天的判决丝毫无损于董郁玉在国际社会中知晓他工作价值的人的声誉,但中国国内的宣传无疑会误导他的同胞,而董郁玉为他们奋斗了一生。他现在将在国内被污名化为“叛国者”,而不是被视为一名始终为建设更美好中国社会而奋斗的人。对董郁玉爱国之情的无端攻击是不可接受的,我们将全力支持董郁玉对判决的上诉。

二、颜纯钩|国家失义政府失能,社会失序百姓失魂——一个没有凝聚力的国家没有未来

连日来中国爆发了多起无差别杀人事件

11月26日,香港作家颜纯钩在自己的Facebook专页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总结了这些悲剧频发的四个深层次的原因:“国家失义、政府失能、社会失序、百姓失魂”并指出“中国民间的怨气正在快速上升,满地干柴只等一粒火星”。

CDT在此节选,请访问颜纯钩Facebook专页阅读全文

中国数字时代节选了该文的部分内容,作者写道:

CDT 档案卡
标题:【CDT关注】“其实,看到看不到,结局都会到来”(外二篇)
来源:董郁玉家属
来源:颜纯钩
来源:莽莽
主题归类:间谍
主题归类:时代的一粒沙
主题归类:中产阶级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家已基本失义。国家的道义是什么?国家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是带领国民走上共同富裕和平等自由的发展道路,舍此国家对国民没有任何意义。但今日中国,国家只是中共一小撮贪官污吏奴役国人的工具,人民供养中共,让中共压迫和剥削人民,人民要解决中共面临的所有问题,中共永不解决人民面临的所有问题。

国家失去它赖以存在的意义,这是中共的绝症。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一开始就是中共的私产,中国的财富不属于中国人,中国的管治中国人无权过问,「人民」在国号中不具备任何实质含义。国家与人民之间应有的从属关系被颠倒了,国已不国,民则难以为民。

第二个深层次原因是政府已严重失能。政府的职能是有效管理国家,以正确的国策带引国人发展经济,提高生活品质,开拓广阔的前景,但当政府自己制造各种难题,面对难题又失去正确处置的能力,政治经济每况愈下,内外难题堆积成山,所有难题最终都落实到人民身上,令他们的生活日益不堪。

第三个深层次原因是社会失序,这是国家失义和政府失能的必然结果。正常社会的运转,有一套可行的传统逻辑,有法规和社会良知作道德底线,政府有自律,民间有信任,上下级有规矩,官与民之间有共识,人与人之间有友善和同理心,但这一套约定俗成行之有效的秩序,却因中共自己长期的破坏而迅速瓦解。

第四个深层次原因是百姓失魂。一个民族有千年传统文化,一个国家也应有正向的意识形态,中共国的精神内核,是从马列主义正装革命导入,毛泽东将之与中国封建帝王思想捏合出来的「四不像」。时至今日,马列毛思想已不足以解释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文明,中共的洗脑灌输越发显得离地和空洞可笑,马列主义不可行(行不通),资本主义不可走,普世价值不可说,封建主义不可留,中国人的灵魂,早已处于四分五裂不成体统的悲惨境地。

国家失义,政府失能,社会失序,百姓失魂,大陆正处于一种空前的离散状态,从社会底层开始,一种肉眼可见的崩解正在发生。历史不可违逆,人力不能回天,无差别杀人事件只是个别人的发泄,从下跪到躺平,从自杀到杀人,从个体到群体,从经济到政治,从偶发到遍地开花,这一条路没有多长。

稍有常识的人都看到结局,中共也看到了,其实,看到看不到,结局都会到来。

三、莽莽|中国人的下沉年代:破产的城市精英与失败的人生重启

11月22日,独立中文杂志《莽莽》发布了题为《中国人的下沉年代:破产的城市精英与失败的人生重启》的报道,作者为Xiaochuan。文章记录了中国的中产阶级在经历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腾飞后,如何面对裁员潮、内卷和不确定的未来。

请访问《莽莽》的网站阅读全文

几位受访者中,有人背上沉重的房贷后被公司裁员,有人卖掉房子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求职环境中屡受打击,有人历尽辛苦拿到新的offer却收到HR发来的“霸王条款”。

在经济紧缩和外资撤离中国的背景下,劳动者面对企业的议价权日益缩小。信息的不透明更让普通人难以对经济走势做出准确判断,成了被“时代的灰尘”击中的人。

以下为文章的节选内容:

毫无预兆的失业彻底打乱了李嘉明的规划。在原本的人生畅想中,作为毕业于某知名985高校的工科学霸,拥有一份在互联网大企业的光鲜工作, 在一线城市买房、买车,将来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自己和太太每年有一到两次的国外旅行,是李嘉明规划中的完美人生轨迹。

但遗憾的是,现实捆绑着他坠向了完全相反的轨道。

2020年9月,李嘉明所在的南方某一线城市房价罕见地出现了多年来的第一次松动,彼时的他,以为自己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于是毫不犹豫地掏空了夫妻二人以及父母、岳父母的钱包,以单价每平米12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上车”(注:中国互联网术语,买到房统称为‘上车’)了一套87平米的三居室。这套房子位于李嘉明公司附近,为了拥有它,他们首付了425万元人民币,接下来每月需偿还2.2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还贷时间30年。

出生于1991年的李嘉明,2016年硕士毕业后,便搭乘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东风,进入一家总部位于某东部沿海省份的互联网公司当程序员,初入职场的他,年到手工资便有30万元人民币。当时,中国政府尚未出台层层管控措施去限制资本的“无序扩张”,因此两年后,李嘉明成功跳槽到发展如日中天的另一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并和当时还是女朋友的太太一块搬到了这家企业总部所在的一座南方城市,工资相较最初毕业时,也涨了一倍,达到了近60万元人民币。

李嘉明一直以为这种节节高升会是人生的常态,直到裁员到来。

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并没有迎来市场期待的强力复苏,反而一路下滑。虽然官方一直强调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处于收缩区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疲软,经济陷入通缩。房地产熄火,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引爆了存在多年的地方债危机。为了缓解财务困境,有些地方政府对企业进行税务倒查,甚至出现了“远洋捕捞”式的异地执法。营商环境持续恶化,给民营企业生存造成了威胁,经济进入恶性循环。这更是直接导致了大量民营企业缩减规模、降本增效, 甚至在政策和市场双重挤压下直接破产,随之而来的裁员、失业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当今社会的常态。

【404文库】“不要躲,每一个人都是守门人”(外二篇)

CDT 档案卡
标题:【404文库】“不要躲,每一个人都是守门人”(外二篇)
来源:青年志Youthology有病要讀書plus竹不倒

主题归类:无差别杀人事件《经济参考报》记者安徽被打事件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404档案馆》讲述中国审查与反审查的故事,同时以文字、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发布。播客节目可在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potify 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404档案馆”进行收听,视频节目可在Youtube“中国数字时代· 404档案馆”频道收看。

欢迎来到404档案馆,在这里,我们一起穿越中国数字高墙

尽管中国的言论审查和舆论管控日趋严峻,国家对公民的监控也无处不在,但我们依然可以看那些不服从的个体,顶着被删号、被约谈、甚至被监禁的风险,对不公义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数字时代在“404文库”栏目中长期收录这些被当局审查机制删除的声音。如果您也不希望这些声音就这样消失,请随手将它们转发给您可以转发的任何人。

在本期的【404文库】栏目中,我们将选读过去一周中引起舆论关注的三篇404文章。

一、青年志Youthology|李厚辰:无差别伤害事件,只能用“经济下行”来解释吗?

11月中下旬,在中国各地出现了多起无差别伤人极端事件。面对这一情况,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发布了一篇由媒体人李厚辰撰写的文章,对这些无差别伤害事件进行反思。该文很快便被删除。

作者写道:

对于最近的案件,必须承认一点,我们几乎什么都不知道。所有信息都来自于官方公告,但公告对事件只存在“定性”,而不存在“挖掘”。

过去的社会事件,尚有调查记者深度挖掘,勾勒出犯罪者的完整生活轨迹与成长环境。例如“吴谢宇弑母案”和“鲁荣渔2682号惨案”(也称“太平洋大逃杀案”),都通过调查记者的深度报道,揭示了大量细节。这些细节虽然未必能直接给出社会问题的答案,却为理解极端事件的发生及其背后的可能成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如今大众很难再看到这样的报道。

因此,公众可以知晓的信息非常有限,有限到甚至难以确定其动机。

即使是有自白书的案件,公众距离真相仍然遥远。那么那些没有自白书的案件呢?现状是,很多坏事接连发生,但为何发生?一个笼统的解释是,经济下行与社会矛盾加剧导致了这些问题。这种解释看上去“绝对正确”,却无助于当下的行动,因为它将问题的解决寄托于一个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的目标:经济复苏。

无差别伤害事件,只能用“经济下行”来解释吗?又或者,在经济复苏之前,我们还可以具备哪些理解的视角?

无差别攻击是社会困境浮出海面的冰山,冰山之下是根深蒂固的顽疾。我们当然可以放弃理解个案,将无差别袭击视为当前重大社会问题中“必然涌现”的极端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这恐怕也是唯一的解释路径。
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的答案似乎是经济繁荣、分配合理、福利体系健全。但遗憾的是,这也是最无助的答案。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对这个问题抱有深深的忧虑和悲观,因为我意识到,在无差别攻击事件的背后,是一个规模更为庞大且绝望的中年人群体。

我们对“冰山一角”都缺乏深入的了解,更遑论提出针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有效对策。但这并不令人意外。纵观历史,有许多问题在短期内注定无法解决。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远多于答案,这也正是我的疑虑所在:公众和社会层面掌握的信息实在太少,而透明度才是一切解决方案的基础。

这或许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地方。问题本身固然严重,但它也可能被更大的社会问题所掩盖或限制,进而陷入无解的恶性循环。

二、有病要讀書plus|现在你娃校门口的保安越多,说明你的社会地位越高

微信公众号“有病要讀書plus”作者同样发布文章对愈发频发的社会伤害事件中缺乏深度报道进行质疑,但文章也被审查。

文中写道:

有段子说,现在你娃校门口的保安越多,

说明你的社会地位越高,

这种地狱级笑话,我是笑不出来的。

无差别袭击陌生人的新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

让你根本无心评论,

只能陷入恐惧、无力和悲痛中。

没有更复杂的道理了。

任何关心这个社会的人,

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成因是什么,

也知道等待社会的是什么。

无需再强调常识了,

你防不住一个决意不想活的人。

严刑峻法、各种机构媒体喊话“零容忍”,

或许会吓退一些人,

降低暴力发生的几率和破坏程度,

但一个幻灭了、魔障了、放弃了的人,

没有任何系统可以预防。

社会从来就是如此脆弱。

人类社会得以正常运行,

建立在所有人绝对的理性预期之上,

你每天出门上路,你会默认每个人会红灯停、绿灯行,

你骂那些暴徒凶手是变态,是恶魔,是畜生,

你心里很爽,但是毫无用处,

你把凶手非人化,是例外的人渣和变态,呼吁杀罚惩戒,

社会不但甩弃了责任,沉醉于情绪宣泄和道德快感,

更是再一次放弃了保护自身安全的机会,

除了严肃地理解和研究人的动机,别无他途。

要深度报道!要深度报道!要深度报道!

很残酷的是,人们真正的心理底线,

并不是出于社会公义的“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而是“(我)已经挣了这么多钱,挤进了一线城市中产社区,

为什么(在我身上)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人们用脚投票,为了下一代的安全甘愿继续埋首于生活的重压,

做奶粉难民、疫苗难民、空气难民。

人们也会集体诵念那段著名的经文:

“起初他们追杀xxxx,我没有说话;

接着他们追杀xxxx,我没有说话;

后来他们追杀xxxx,我没有说话……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这样念诵的时候,仿佛大家真的开始反思“我没有说话”这件事。

但其实不是,大部分人的重音落在最后那句:

“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拉响警报?

守门人怎么不见了?

一场公共危机的发生,

必定是每一个环节的层层失守,

最终无人可以自外其间。

无论你身在何处,

在这个系统里,

不要躲,每一个人都是守门人。

三、竹不倒|记者被打,是让人恐惧的开始!

“经济参考报”两名记者在安徽调查高铁建筑材料造假的问题,结果遭遇了袭击,手机被抢,一名记者的右手受伤。一名现场负责人对着镜头,嚣张的说道,手机是他扣的,打记者是他的下属。记者以为自己被打了,手机也被抢了,总该让自己走了吧?对方称:逮到现场了,我能让你们走吗?明目张胆的恐吓,威胁。这句话,极其可怕。打完了,手机也抢走了,还不让别人走?要干什么,非法拘禁?继续伤害?

上面这段文字来自微信公众号“竹不倒”发布的遭到404的文章《记者被打,是让人恐惧的开始!》,该文继续写道:

如果新闻工作者的安全不能保障,谁还敢去挖掘那些隐藏的真相呢?一石惊起千层浪。事情刚传出风声,立刻就冲上了热搜。

要知道,“经济参考报”是新华社旗下的媒体,所以很多声援两位调查记者的其他媒体,也都强调了这个关键词,“新华社主管主办的《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程子龙在安徽被打了……”

这当然没说错,但难道“不是新华社旗下媒体的记者被打了,就可以不关注不处理了吗?”

或许大量的媒体并不是想表达“新华社的记者你们都敢打”这个意思,他们只是希望加上那几个字,能尽快引起网上人们的关注,获得舆论支持,帮助记者的同时,严惩袭击记者的人。

这是合理的,但这样并不好。多来上几次,有的人就会把其他报社的记者被打,理解成“还可以接受”,或者“并不可怕的事情”。

那么后果就是,记者、调查记者的数量继续减少,就算不减少,他们能做的事情也会继续减少。

至少他们不会再去惹中铁了。

所以别看这一顿袭击毒打记者的事情曝光上了热搜,或许也会得到比较好的处理,但是有些人杀鸡儆猴的效果已经达到了。打人嘛,也没有造成什么恶劣的实质性伤害,处罚会有,但绝不会是那种痛彻心扉的处罚。

可记者被打了是事实,更多的记者只能被迫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就像媒体说的,他们可是新华社的记者,他们都被打了,那普通媒体的记者还可能敢调查这类事件吗?

尤其是南方系的媒体,说不定被打完,还要被网上那些无脑的人骂两句“境外势力,活该被打”。

以上是本期选读的三篇404文章。文章全文见中国数字时代网站。这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

中国数字时代 CDT 致力于记录和传播中文互联网上被审查的信息,以及人们与审查对抗的努力。欢迎大家通过电报(Telegram)平台 向我们投稿,为记录和对抗中国网络审查作出你的贡献!

cdtimg

了解更多投稿信息,请阅读中国数字时代征稿说明

欢迎读者访问 CDT播客CDT视频 收听/观看更多相关内容。

更好的问题,总是在交流之后才出现的

前两天,我收到 AAAny 的 Wenbo 发来的邮件,问我是否有兴趣注册他们的 APP 体验。我一看就乐了,立马截图发给汉洋和轶轩,开玩笑地问道:「我是不是应该告诉他,我早就注册了?」

这个叫做 AAAny 的新问答社区是汉洋他们团队,从 redit 等社区平台的使用中,萌生的对于「Ask Anyone Anything」的重新思考,所做出的产品。我其实几个月前,就在一次和他俩吃饭之后就注册好了。但是一直因为忙,我担心不能及时回复别人的提问,就一直没好意思发起一场主题活动。中途有看到可达和 JT 发起的问答,很感兴趣,也想试试看,但也因为对时间的担心就止住了念头。正好借着这次 Wenbo 的邮件,跟汉洋他俩聊了一会儿后,我就趁着夜色正浓,冲动还在,就立马编辑了两段自我介绍,发起了分别以「工业设计师」和「设计类视频创作者」为主题的两场活动。

点击进入「工业设计师 SUiTHiNK AmA~

点击进入「设计类视频博主 苏志斌 AmA!

当天也是高效,一连开了三个会。中途用各种碎片时间,一一回答了 AAAny 上的提问。晚上赶回家陪筱烨过生日的路上,我一看已经回复过的内容,好家伙,累计的输出量都赶上我平时写两三篇文章了。

碎片化地高密度输出,也是可以产生一些好内容的。

在使用了一天后,当晚,我和汉洋、轶轩聊了聊感受。汉洋问我感觉 AAAny 和知乎之间有什么区别?我打了一个比方:

知乎的问答是一种广场上的广播。一个问题对应一个完整的回答,虽然我可以不断修改回答,但是你修改后的内容很难再被之前看过的人再次看到。评论区就是一些人在外围窃窃私语,它们和主回答之间很难形成交流互动。它是有层级的、单向的信息传播。

但是 AAAny 给我的感觉,是老城区的街头沙龙。任何对话都是水平方向的,没有任何层级关系,就和大家在街头聊天一样。你看到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就可以直接加入;别人对你们正在谈论的感兴趣,也可以随时参与进来。它不是广播的形式,是集会和交流的空间。

有意思的事情在于,我们往往需要遇到好问题,才能写出一个好的回答。

然而,好的问题通常并不是我们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你会在持续的提问和持续的回复之间渐渐发现,那些更本质和更有趣的问题。这是知乎解决不了的。好的问题如果都由运营和编辑来提出,那么知乎的运营压力会爆炸;如果都由用户提出,那么一定伴随着海量毫无意义的垃圾问题,这对真正的好问题是一种掩盖。

因此,持续的对话和前后文关系的保留,就很重要。同时也得确保,来自对话后段出现的好问题/好回答,能够被之前关心这个话题的人看到,也能被后来的观众发现。

运营这样的社区,需要真正会采访的记者。

点击进入「工业设计师 SUiTHiNK AmA~

点击进入「设计类视频博主 苏志斌 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