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14 寸 M4 Max MBP, 96 瓦原装充电器不够用

pwinner: 本以为苹果给 14 寸 96 瓦是够用了,毕竟一级能效电脑,直到我装了 Aldente 之后看到了这个:



这个负载是仅外接了 4k 显示屏,并没有使用内置屏幕,如果内置屏幕点亮可能还要多几瓦

至于为什么原装电源不愿意出力跑满还是一头雾水...已经下单了原装 140 瓦充电头

为 MacBook 安上 5G 芯片?你的 iPhone 终于不用开热点了

最近,苹果在基带芯片上的动作真不小。

明年春季,iPhone SE 或将搭载苹果首款自研 5G 芯片。若进展顺利,2026 年第二代支持毫米波的基带芯片将应用于 iPhone 18 和高端 iPad,而代号「Prometheus」的第三代芯片也随之而出。

iPhone 能否凭借自研基带改善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信号短板,我们先按下不表,现在有个更有意思的事情。

前不久,爱范儿发布了一篇讨论 MagSafe 的文章,在你来我往的评论区中,有条评论抛出了一个看似「跑题」的问题:

你们知道 MacBook 最大的刚需是什么吗,是户外没有无线网,急需的 5G!平板电脑都能用 5G,MacBook 为什么不能?

给 MacBook 安装 5G 芯片,不知道为什么,听起来总归有点怪,但事情的发展往往比想象更意外。

一语成谶,彭博社最新的报告揭示,苹果的确打算为 MacBook 系列配备 5G 基带芯片。

让 MacBook 像 iPhone 一样,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似乎正在成为苹果的下一个计划。

一条早有探索的路

既然苹果说要做,那我们就来看看,做这件事,到底有什么好处?

作为一名编辑,我最头疼的莫过于出差时处理工作。一旦需要紧急完成任务,而周围却没有稳定网络,我只能让 iPhone 承担「外挂网线」的角色,牺牲它那本就捉襟见肘的续航,以确保 MacBook 在没有 Wi-Fi 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联网。

显而易见,开头的评论已经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对于经常出差或从事户外工作的用户而言,MacBook 内置信号基带无疑是一件充满安全感的事情。

没有出差或是户外需求的用户,5G 芯片的加入也有其用处。

在现在的流媒体 app 或是游戏 app 中,有句话大家一定不陌生:

正在使用移动网络优化体验。

类似的机制完全可以用在 MacBook 上,用以提升网络的稳定性。

在 Wi-Fi 和 5G 网络的双方加持下,通宵下载什么大文件都不怕网络抽风,一觉醒来任务稳稳当当地跑完,零意外,再也不怕出现第二天起床看见「网络连接已中断」的提示。

最后,也别忘了苹果的最爱——隐私。

公共 Wi-Fi 一直是一个难题,对于我们这种普通用户而言,互联网的防御和威胁是一件潜在但完全有可能的事,如果 MacBook 安装了 5G 基带,能够自行解决网络连接问题,就不必依赖来路不明的热点,从源头降低信息外泄的风险。

对于那些需要严密保护工作信息却又不想每天提心吊胆的用户而言,这无疑多了一层安心的防护。

说了这么多好处,那么问题来了:内置基带这么好,别的厂家不做吗?

正如那句老话,太阳底下无新事,给笔记本电脑安装 5G 基带,并不算是一件多么稀奇的事情,回头看向历史,有不少老牌电脑厂商早就做过。

2005 年,索尼推出 VAIO VGN-T350 系列笔记本电脑。

▲ 索尼 VAIO VGN-T350/L

该系列电脑通过内置的 Cingular EDGE 蜂窝数据模块,允许用户无需外接数据卡或使用手机基带,即可在有移动蜂窝网络信号的地方直接上网。

在此之前,笔记本电脑通常只能通过外置 PCMCIA 数据卡或借助手机蓝牙/数据线连接来实现移动数据访问。

索尼 VAIO VGN-T350 首次将此类蜂窝网络模块直接内置于笔记本内部,从而被广泛视为「首款商业化上市、真正实现了内置蜂窝数据上网的笔记本机型」。

▲ VGN-T300 系列配备了无线局域网与无线广域网(蜂窝网络)指示灯

随后不久,IBM、联想、戴尔与惠普等高端笔记本也纷纷推出带有内置 3G/EDGE/CDMA2000 等模块的笔记本,都将直接连接互联网作为卖点之一。

别的不说,就连苹果也动过心。

2011 年,一台 MacBook 原型机出现在 eBay 网站上,在一番激烈的竞逐后,这台 MacBook 的价格已经升高至 7 万美元。

之所以引来如此多人的关注,是因为这台原型机实在是太过特殊——屏幕的侧边,延伸出来了一条天线。

▲ 带有天线的 MacBook 原型机

随着 7 万美元大关的突破,这台原型机突然从 eBay 上撤下,并没有成交,不过卖家 evilroot 在 MacRumors 发布了更多的信息,以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这台 MacBook 天线版原型机大约生产于 2007 年,具有红色电路板(而正式版本是蓝色),除了外观上显眼的天线外,还有内存盖下方摆放的 SIM 卡卡槽,据推测,这台 MacBook 原型机将支持 3G 网络,在 MacRumors 上,evilroot 对这根天线做了更多描述:

老实说,我认为大部分关于天线看起来不好的东西都是由于我拍摄照片的角度。它看起来相当大。实际上,它非常小,当延伸时,它只从显示屏上突出约2英寸,可能一毫米或两毫米厚。

更有趣的是,天线实际上是用磁铁固定在设备上的——有点像 MagSafe 功能中使用的磁铁,早在 2008 年苹果就为此申请了专利。

▲ 左、中:MacBook 原型机的天线|右:2008 年,苹果申请的天线专利

当然,时代与技术的限制之下,这台 MacBook 只停留在了原型机的程度,没有正式推出。

时至今日,联想 ThinkPad 系列中,还有部分机型提供内置的蜂窝模块,通过 4G 基带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戴尔的 Latitude 系列也有些型号搭载高通 Snapdragon X55 基带,为用户提供无 Wi-Fi 环境下的上网服务,惠普 EliteBook 系列、微软 Surface Pro 系列,都各自有类似的选择。

Mac 加基带,正是好时候

可以说,但凡是主打办公的高端笔记本,曾经都多多少少做过这样的尝试,不过始终没有大面积铺开。

原因也很简单:续航是个大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对于苹果而言,算不上困扰——自从 M 芯片推出以来,凭借高能效的 ARM 架构与系统级集成的 SoC,MacBook 的续航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升。

与我目前用的 i9 16 寸 MacBook Pro 相比,现在 14 寸的 MacBook Pro 都可以轻松将续航翻倍。

在强大的续航支持下,原本束手束脚的使用体验变得随意起来,一颗高度集成于 SoC 中的基带,不再是压力和负担。

再加上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者对电脑的需求开始趋于多样化,每个人拿到 MacBook 的使用场景都不一样——这位可能是放在家中作为代码编辑器,承担主要的工作任务,而另一个人则可能拎着 MacBook 与相机一起在广袤的无人区拍摄银河和星空。

此时,在续航已经大大增强的基础上,让 MacBook 适应更多的使用环境,不是一件错事。

5G 基带出现在 Mac 上,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原因——环境。

虽然苹果没有公布 MacBook 系列的具体销量,但取决于 MacBook 在整个 Mac 产品线中占据绝对的生态优势位置,我们可以从总体的营收数据来窥斑见豹,推测 MacBook 系列在哪个市场卖得最好。

根据 MacroMicro 的数据来看,2024 Q3 数据中,大中华区在苹果营收占比排名第三,为 15.84%,而前两名分别是北美的 43.89% 与欧洲的 26.26%。

▲ 数据与图片来自 @MacroMicro

如果粗略地将营收占比看作用户占比,那么 MacBook 的用户更多集中在北美与欧洲。

而这两个地方,自有国情。

在欧美,商业通讯运营商的大部分套餐有一个巧妙的限制——流量给得很大方,甚至有可能无限制使用,但如果是作为热点使用,则有严格分级的流量上限。

比如 Verizon、T-Mobile、AT&T 的普通套餐,普遍有着热点 10-15GB 的限制,哪怕花大价钱订阅最高套餐,也会在 50G 左右被限速,比如 T-Mobile 的基础套餐,需要选择 75 美元的第三档,才能使用 15GB 的热点流量,想要更多的热点流量,需提高到 90 美元的档位,才能使用 50GB 的热点流量。

▲ 运营商 Verizon 的 55 美元套餐,限制为 60GB 的热点流量

在流媒体兴起的时代,但凡有跟视频沾点边儿的工作需求,这点流量真的不够用。

按照惯例,在文章的结尾,我还是要泼一桶冷水。

毕竟东西唱得再好听,也要落实到消费者手上,才是真的好。

按照苹果的习惯,就算 5G 基带成功推出,我们依然面临一个问题——有非常大的可能,这套方案会使用 eSIM。

eSIM 这个东西,我们就不再浪费笔墨了,iPad Pro 的蜂窝版近在眼前,完全可以作为参考。

不过,无论怎么说,从技术、需求与环境的综合视角来看,苹果想为 MacBook 加上基带这件事,虽然乍一看令人意外,但细细思量,的的确确是在情理之中,堪称苹果的欧·亨利时刻。

2020 年,爱范儿曾经发布过一篇《苹果造芯,拯救 iPhone 信号 | 硬哲学》,详细剖析了苹果自研基带芯片的布局和野心。

2019 年,在苹果与高通和解的当天,英特尔宣布退出 5G 基带芯片市场。

彼时,MagSafe 离开大众视线已经四年有余,神秘的 M1 芯片还没揭开面纱,iPhone 刚刚开启全面屏时代不久。

同年 7 月,英特尔将相关团队与资产打包,以 10 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苹果,至此,苹果走上自研基带芯片的道路。

转眼五年过去,MagSafe 早已回归,M 系列芯片已经迭代到 M4,iPhone 只多了一颗相机控制键。

此时,我们终于听到了苹果基带芯片的脚步,正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方式向我们靠近。

让我有个美满旅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几乎没变化的全新 MacBook Pro,偷偷在这两个地方升了级

请从下图中找出,哪台是上一代 MacBook Pro M3?哪台是新发布的 MacBook Pro M4?

如果你看不出区别,也别怀疑自己,因为事实就是如此,除了新一代顶配机型的 C 口数量有些变化,其他还真就一模一样。

外观没升级,那内部会不会有变化?从 M3 到 M4 会不会是唯一的区别?找到答案最好的办法就是眼见为实,刚好最近 iFixit 在拆解完 iPhone 16 系列、Apple Watch Series 10 系列、iPad Pro 系列以及 Mac mini M4 之后,又对 MacBook M4 动了手。

▲ 图片来自:iFixit

总得来说,苹果在机器可修复性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比如之前在拆解 Mac mini M4 时,iFixit 就发现了它的存储可升级,另外 iPhone 16 和 16 Plus 也用上了电诱导粘合剂脱粘技术,用 9V 低电压电流,流经新的离子液体电池粘合剂,就能让胶水失去粘性,电池可以轻松取下。

按照这种势头,今年应该是苹果产品从里到外升级最多的一年,但 MacBook Pro M4 却成了那个意外。毫不夸张地说,名字的 M4 就是最大的变化。

除此之外,其他的内部设计和上一代产品基本保持了一致,但主板的一些元件排布和散热风扇的尺寸,有了些许不同。

肉眼可见的变化,就在名字里

MacBook 的拆解还是熟悉的配方,从底部背板开始,依次拧下八颗五角钉螺丝,相比于其他需要从屏幕拆的产品来说,从非屏幕区动手有更大的安全保障,避免了力度把握不好而损伤屏幕的风险。

▲ 图片来自:iFixit

取下所有外置螺丝后,并不能直接取下底板,为了加强底板与机身的连接,它们之间还有卡扣结构,需要用点儿巧劲撬一下才能看见机身内部。

▲ 图片来自:iFixit

MacBook 的拆解非常解压,因为拆下背板后,眼见之处就是所有,没有太多隐藏起来的结构和元件,所以可以直接和上代搭载 M3 芯片的机型对比。

▲ 图片来自:iFixit

把两代机型放在一起比较,MacBook Pro M4 Pro 的散热器模组要比 M3 Pro 的更大,仔细对比下你还能看见主板上的 IC(集成电路)布局有些不同,有些在 M3 Pro 上很明显的触点,在 M4 Pro 上成了空白一片,大概率是被集成在了其他区域。

有意思的是,虽然芯片性能升级,但是两者的电池能量没有任何变化,都是 72.6Wh。

▲ 图片来自:iFixit

而 M4 Pro 芯片支持最高 64GB 高速统一内存和高达 273GB/s 的内存带宽,内存带宽相比 M3 Pro 提升多达 75%,达到其他 AI PC 芯片的两倍。

▲ 图片来自:Apple

翻越千山万水,才只是开始

如果你经常看数码产品的拆解,其实不难发现最占机身空间的,不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主板,而是被人吐槽总是不够用的电池。

但想要把这个最占地方的大家伙拆下来,往往不是第一步,有时候为了把电池拆出来,甚至都快把其他的零部件取完了,才能轮到它,而在全新 MacBook Pro 上也不例外。

iFixit 从触控板的柔性电缆作为入手点,并且把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线也一并拔出,不过想要在 MacBook 里拔出一个连接线,不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倒不是说有什么特殊的手法和技术含量,而是你几乎会在每一个需要拔出的接口处,看见一个用螺丝固定的金属保护垫片。

▲ 图片来自:iFixit

触控板和主板的连接就只有这一根柔性电缆,虽说看起来触控板和主板以及电池拆卸的关系不大,但在 MacBook 里,先拆触控板非常重要,等到最后拆卸电池的时候,就会知道为什么得从这里下手。

紧接着,需要把围绕主板和电池周围一整圈的固定螺丝全部都拧下来,当然别忘了,每拔出一个连接线,就会至少有一颗螺丝和一片垫片被一同取下,这个过程不难,但却很耗时,iFixit 这次的拆解视频里有多次大段留白,都是留给了拧螺丝、取垫片和拔电缆的空镜,甚至连旁白都没有。

▲ 图片来自:iFixit

虽说步骤相同,但是拆下的元件却不太一样,如果按照顺时针依次拆卸,大概顺序是角度传感器、音频插孔、麦克风、扬声器、风扇、键盘,以及另一个扬声器。

▲ 图片来自:iFixit

绕了一整圈,最后才轮到 Touch ID 模块,还有背板顶部的显示屏。

▲ 图片来自:iFixit

​围绕主板周围的元件,大部分都是扁平式的单一插口,不过天线很特殊,它不像其他零部件用的大块头连接头,而是由多个小头组成的接头阵列。

▲ 图片来自:iFixit

▲ 图片来自:iFixit

拔下插头后,还不能直接把模组取下,因为它和主机绑定的很紧密,你还得先拧开 9 个 iPhone 底部同款的螺钉后,才能把整个天线从主机上拿下。

到这时,从机身内部顺利取下的部件只有触控板和天线,以及一大堆固定螺丝和保护垫片,所以最重要主板和电池工作,经过了一顿折腾,才刚刚开始。

最重要的,总是最后出场

主板的固定螺丝有能直接看见拧下来的,比如周围的这些 Torx 4 和 Torx 6 螺钉。

▲ 图片来自:iFixit

也有比较隐蔽的,它不像前面那种暴露式的,而是被藏在了黑色小海绵的下方,如果硬扯容易扯烂,除非你拆开之后就没有复原的打算,不然建议最好喷一点异丙醇在上面,能有效降低胶水的粘合力,从而能更轻松地、非暴力地取下黑色保护罩。

▲ 图片来自:iFixit

做完这一切,终于能够把主板移动了,但不是一下子就能把主板撬下,而是要一边撬,一边用镊子移开各种柔性电缆和风扇上的垫圈,是有点麻烦,但也不会太糟心。起码比起前期拔线、拧螺丝的大量看不到任何成果的准备工作,现在已经能看到完工的希望了。

▲ 图片来自:iFixit

在 iFixit 的拆解中,虽说最先拿下的是集成度非常高的主板,但他们没有对主板的结构布局有更多的对比解释,而是选择了继续拆卸电池,原因也很简单,在设备的使用中,电池的消耗和折损一般会快过其他的部件,这也就意味着它需要做到比其他零部件更易于更换的设计。

所以电池拆卸的方便与否,也是 iFixit 给 MacBook Pro M4 打出可修复性分数的重要参考标准。

和传统的、以及大部分的苹果产品一样,电池与机身的连接,还是用了易拉胶。易拉胶只是它的名字,但它的特性在实际使用中被一分为二, 一个是易拉,另一个是易断。

▲ 图片来自:iFixit

经常看拆解视频的朋友应该对「易拉胶易断」这件事儿并不陌生,胶布没有去除干净,需要撬动电池才能将其取下,但是随之会增加安全风险,铝塑外壳的电池是软包装,螺丝刀和起子在撬电池时,容易对其造成损害,所以可修复性的分数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将电池牢牢固定在框架上,苹果还给 MacBook Pro 多加了几条易拉胶,不过不从机身背面拉,而是要反转到正面,从触控板下方的缝隙里才能找到拉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要先拆触控板,都是为最后的工作做的铺垫。

▲ 图片来自:iFixit

为了拆电池,其实已经把配件卸的七七八八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周边的配件,在拆解的过中,iFixit 还发现,MacBook Pro M4 和上一代 M3 一样:

  • 采用了非常多的模块化端口
  • 大多数模块都可以单独更换

无需焊接,不用暴力拆除,按部就班地拧螺丝、拔插口、拉胶条、撬卡扣,所有零部件都能轻松取下。当然,能取下且打开的零部件是大多数,但并不是全部,比如 TouchID 和新的相机按钮就被焊死,放在以前要么只能放弃探究内部构造,要么只能大力出奇迹。

▲ 图片来自:iFixit

不过现在借助 CT 扫描仪,仍然可以在不破坏零件的前提下,把它们内部构造一览无遗。

▲ 图片来自:iFixit

电源键的背部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开关装置,用来闭合电路开启设备,或者断电关机。

▲ 图片来自:iFixit

另一边的圆形模组里藏着一个微型 IC,将组件和 SoC 配对, 靠近组件表面的地方,是一个非常薄的电容传感器,能够测量皮肤上的凹凸,接着将其转换成二维地图信息,以供电脑读取相关数据,也就是指纹识别按键。

MagSafe 端口也同样被焊死,没法正常拆除,不过通过 CT 扫描后,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里面的磁铁等结构。

▲ 图片来自:iFixit

虽然在一些细节上的设计,会让 MacBook Pro M4 的评分受到影响,但总体来讲,这样延续的模块化设计,的确大幅提高了 MacBook 的可修复性。

Google 的模块化手机 Project Ara 当时给了人们不小的震撼,但只是网上的昙花一现,绝大部分人、甚至许多科技圈的从业者都没有见过实机,虽然之后也出现了有摩托罗拉的 Moto Z,用 Moto Mods 把手机变得不只是一台手机。

▲ 图片来自:Google

不过网上叫好,线下却没人叫座,此后模块化似乎成了一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畅想。模块化手机的确没能成功登陆市场,但模块化的理念却离我们很近,在轻易见不到的机身内部,模块化早已「深入机髓」,起码从每一个拆卸完的苹果产品上,都能看到这种趋势。

▲ 图片来自:iFixit

对于厂商来说,降低了制造成本,许多相同的零部件不用重新开模;对于用户而言,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也能降低维修费用,哪里坏了修哪里,不太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

说回这台全新的 MacBook,依靠 M4 芯片它又成了 PC 端的焦点之一,但通过拆解也不难发现,新机的确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如果屏幕前的你刚好打算购入一台苹果笔记本,那你是会遵循买新不买旧的教义购入 MacBook M4?还是会根据实际需求购入 M3?又或者选择更具性价比的 M2 甚至是 Air 机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M4 MacBook Pro 强了多少?我决定让它和王炸顶配 M1 Max 一决高下

今年的新款 MacBook Pro 确实「火出圈」,不过不是因为产品本身挤爆牙膏,而是因为在发布前大半个月就被人开箱「测评」,堪称苹果史上最严重泄露事件。

但真正把产品拿到手上,又发现今年的 MacBook Pro 还是熟悉的配方:最大的更新是芯片,外观几乎无肉眼可见更新,连包装盒都不带换的……

所以这又会是一篇老生常谈的 MacBook Pro 性能测评文章?不全是,除了性能和使用场景,我们还想聊一聊这颗 M4 芯片的特别之处。

跑分好看的 M4 Pro,用起来怎么样?

我们手上的全新 14、16 寸 MacBook Pro 配置为 14 核 CPU 核 20 核 GPU 的满血版 M4 Pro 芯片,运行内存 48GB,存储 2TB 的版本。

所以,M4 Pro 有多强?跑分虽然不代表一切,但是也是一种将性能量化的方式,可以直观的和之前的产品分一个高下。

先说结论:CPU 不管是单核还是多核跑分,都是仅次于 M4 Max 之下的水准,不过 GPU 核心数量的差距摆在这里,GPU Metal 跑分追赶 Max 和 Ultra 系比较吃力,比较接近的水平是 M1 Max。

对比上一代 M3 Pro,M4 Pro 在 CPU 和 GPU 都多了两个核心,CPU 单核提升了 26%,多核甚至提升了 48% , GPU 也有了 40% 的提升。

如果要说 MacBook Pro 上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时刻,恐怕是 3 年前的 M1 Max 亮相,将移动端的 MacBook Pro,拉到了桌面级别生产力。

所以我很好奇,全新的 M4 Pro MacBook Pro 和这座高峰比一比,究竟鹿死谁手?

▲ 隔了 3 代外观几乎一模一样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找来的这台 16 寸的 M1 Max MacBook Pro 运行内存是更高的 64GB,系统版本为 macOS 13,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无法做到所有变量保持一致,因此以下的场景比对仅供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往年只有 Max 机型才独享的「高性能」模式,今年也下放到 Pro 芯片,能够让 MacBook Pro 的风扇以更高速度运行,对以上跑分场景影响不大,在视频和模型渲染的测试中,两台机器的发热也极其克制,风扇没有运转。

实际测试,达芬奇渲染一段 30 分钟 H.265 编码 4K 25 帧的视频,这在日常视频工作中已经属于比较重度的场景,M1 Max 渲染时长 10 分 16 秒,M4 Pro 则花了 14 分 20 秒完成。

而在 Blender 测试中,M4 Pro 反败为胜。即使是用 GPU 渲染,同一个「冰川」场景的单张图像,M4 Pro 仅渲染了 3 分钟出头,而 M1 Max 渲染了 4 分 20 秒。

▲ M4 MacBook Pro 的 Blender 渲染图

原本用上面这台 M1 Max MacBook Pro 的剪辑小伙伴也试用了全新的 14 寸 M4 Pro MacBook Pro,剪了 5 分钟片后他就立马跟我说:感觉电脑快了。

不过一个下午过去,他又表示,其实差别不太大。

在导入素材方面,以往的 M1 Max 在拖入具有非常多文件夹素材的时候,不能很快将素材的预览图显示完成,而 M4 Pro 基本能做到秒速预览。

还有一处提升是视频变速。在 DaVinci 上对素材进行变速处理后,如果设备性能跟不上,一般在时间轴中的实时预览都会出现卡顿,需要先进行渲染才能正常查看变速效果。

而 M4 Pro 和 M1 Max 即使进行了变速,也能大体流畅地在时间轴实时预览,前者效果要比后者更好,更有助于剪辑直接在时间轴调整效果。

至于渲染环节,他也体感和 M1 Max 大差不差,和我们的场景测试结果吻合。

我问了他一个更简单直接的问题:那你会打算换这台来用吗?他思考了一下,觉得没必要,特别是在运行内存不够高的情况下。

看来,苹果还是「等级森严」,要想彻底打败 M1 Max,或许还得看 M5 Pro。

M4 Pro 在少了 12 个 GPU 核心的情况下战了个平局,M4 Max 更能赢得不费吹灰之力。根据苹果官网数据,在 Redshift 3D 渲染环境中,M4 Max 速度是 M1 Max MacBook Pro 的 3 倍以上,重度视频处理也有 1.5 倍的速度提升。

除了处理器性能,新款 MacBook Pro 还有几个对各种生产场景有所影响的变化。

机身的接口都升级成了雷雳 5,数据传输速度高达 120Gb/s,不过即使是雷雳 4 的 40Gb/s 速度,也已经是快到溢出的速度,能够跑满的场景并不多见。

至于电池续航,那自然是 M 系处理器的强项。官网数据 M4 Pro 的续航能够坚持 24 小时,实际测试,7 个小时内渲染了三次视频、一次 Blender,用 AI 生了几张图后,电池还有一半左右的电。

整整一天的续航表现,加上 ARM 芯片不需要插电也能解锁完整的性能释放,你完全可以把 MacBook Pro 带到办公室之外的地方继续狂飙生产力。

为了能让你在各种地方都能自在工作,新款 MacBook Pro 显示屏 HDR 峰值亮度高达 1600 尼特,SDR 内容在明亮光线下也能正常显示,加上新增可选的纳米纹理选项,实测即使在大太阳下,MacBook Pro 上的内容都是肉眼可见清晰,也无惧炫光。

不过,如果办公环境主要是在室内,不管是我,还是视频组的小伙伴,都还是推荐观感更通透的标准显示屏,显示对比度也更高,还能省下 1100 元,拿这笔钱加 400 元又能升级运行内存或者存储空间了。

能打游戏,也能跑 AI

M4 Pro 这么强悍的性能,难道还是只能用来剪视频?下面就进入大家更喜闻乐见的测试环节——游戏。

如果你在社交平台上谈论 Mac 打游戏的可能性,相信很快评论区就会出现这样一张梗图:

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这张图在网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背后的原因或许是因为,不管是苹果还是厂商,还是我们消费者用户,都在加速探索 Mac 打游戏的可能性。

让 Mac 成为游戏本这件事,苹果是认真的。去年的 M3 系列,苹果的升级重点放在了图形性能上,硬件支持加速光追,还给当时的 macOS 配备了游戏模式。

那么,时隔一年的 M4 Pro,游戏表现怎么样?

今年发行的《哈迪斯 2》在近期适配了 Apple Silicon 的原生版本,最高画质能够以每秒 120 帧流运行,显示效果非常惊艳,即使是打斗的场景也没有丝毫卡顿和延迟。

大作《博德之门 3》跑起来就没这么轻松了,3.5K 画质下,MacBook Pro 基本能稳定在 25 帧每秒下运行,不过很快机身就会变成「烤盘」。

经典的 Mac(测试)游戏《古墓丽影:暗影》未适配 ARM 架构,因此 M4 MacBook Pro 需要靠转译运行,机身也很快发烫,玩五分钟就能听到风扇声,但是总体也是流畅, 帧率在 60-80 帧每秒浮动。

而得益于 M3 加入的硬件光追能力,《古墓丽影》的光线效果还不错。

当然,性能已经不是掣肘 Mac 打游戏的主要问题,游戏生态才是更大的短板。

去年我们测试 M3 MacBook Pro 时,200 多款游戏中,只有 50 多款适配了 Mac。今年的数据有所变化,但是比例还是大差不差:游戏库 452 款游戏,只有 109 款支持 Mac,其中 2024 年推出的游戏有 10 款。

明年,《赛博朋克 2077》《刺客信条:影》等人气更高的 3A 大作也将登陆 Mac 平台。

除了图形性能,今年的 M4 系列还有一个重点——AI 性能。根据苹果官方的说法,M4 全系的神经引擎都能提供两倍于 M3 的 AI 算力,并且 M4 Mac 也全系升杯 16GB 运行内存起步。

但神经引擎,或者说 NPU 的性能,并不代表实际体验中的 AI 能力,我们还是需要回到当下的 AI 场景中进行实际体验。

在一些内容创作的场景,不管是 Adobe、DaVinci,还是苹果自己的 Final Cut Pro,其实已经集成了不少 AI 功能。AI 技术也催生了一些从前不存在的编辑效果和流程,比如视频超分。

Topaz AI 就是近几年兴起的编辑平台,能够利用设备的 AI 性能,实现视频分辨率和帧率的提升,以及降噪、消抖的效果。只不过这个软件非常吃性能,大部分电脑渲染速度奇慢。

同一个 4K 50 帧的 10 秒钟视频,提升到 8K 画质并且进行 H.265 转码,M1 Max 用了 7 分 38 秒,M4 Pro 快了半分钟不到,用时 7 分 11 秒。

这个测试也是很少有地让两款机器风扇高速运转,因此我尝试关闭 M4 Pro 的高性能模式进行,风扇声音确实小了很多,但与之对应,生成速度也慢了二十秒左右。

至于在本地部署文生图 AI 模型 Stable Diffusion 的平台 Diffuser,同样的规格、指令,如果只靠神经引擎生图,M4 Pro 用时 9 秒就能完成生图,而 M1 Max 耗时 88 秒,几乎用了 10 倍的时间。

但如果是 GPU + 神经网络引擎双管齐下,M4 Pro 生成反而更慢,用时 13 秒,而 M1 Max 更强的 GPU 性能在这里得以体现,进步神速来到 15 秒。

可以说,在 AI 环境下,M4 Pro 更强的神经引擎确实弥补了图形性能不足的短板,只是当下更常见的是混合场景,图形性能也是重要的一环。

而对于有着更强 GPU 和神经引擎性能的 M4 Max 来说,「AI 电脑」的定义,已经不仅仅只是「用 AI」,甚至包括了「造 AI」:苹果直接注明,M4 Max 的 MacBook Pro 可以与拥有千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进行交互。

第三方本地大模型运行平台 LM Studio 表示,凭借 M4 Max、最高 128GB 运行内存和高达 546GB/s 的内存带宽,MacBook Pro 能够支持本地运行 2000 亿参数的大模型。

虽然在 AI 开发和应用上慢人一步,但苹果对硬件的 AI 性能确实毫不含糊。除了「剪片本」「设计本」「音频本」之外,以后的 MacBook Pro 说不定还能再贴上一个「大模型」本的标签。

 每一步都在正确方向上的 M4

2020 年,苹果宣布 Mac 产品向自研芯片过渡,次年更是推出了 M1 Pro、M1 Max、M1 Ultra 等一系列性能爆表的处理器。2021 年第四季度,Mac 销量创下历史记录。

相比起英特尔向 M1 的飞跃,M2、M3 可以说平淡了不少,性能和产品力提升都在预期之内,所以这两年每次 Mac 更新,评论区都少不了那句「M1 还能再战几年」。

虽然每次都比上一代强那么一点,但如果将 3 代的更新累计起来,你会发现,今年的 M4 系列和 M1 系列对比,仿佛当年 M1 和英特尔的对比。

所以 M4 还有一个新的使命:「拔钉子」,用了 3-4 年,M1 刚好也开始进入换新周期,用户升级到 M4,在各个方面基本都能感受到倍级提升,特别在图形性能的方面。

加上全系 16GB 起步的运行存储加量不加价,这一代 Mac,尤其是入门款,有望成为新的「钉子户」。

只是苹果现在的对手,也不再只有自己。

虽然面对最新的 M4,设计对标 M2 的高通骁龙 X Elite 有点不够看,但这颗芯片更多只是起到一个先锋的作用,未来的高通 X 系 PC 芯片,差距只会和 Apple Silicon 越来越小,今年的手机端芯片已经初见端倪。

未来的高通,一定也会推出自己的「Pro」「Max」「Ultra」系列,开启全面追赶,毕竟从骁龙 8cx Gen 3 到骁龙 X Elite,高通只走了 2 年的时间。苹果 M1 系列吃到至今的红利,也会有到头的一天。

至于「老朋友」英特尔,全新的 Lunar Lake 芯片也证明了 x86 这个传统平台,同样具有实现低能耗高性能的潜力。

而负责造设备的 OEM 厂商,也早已在形态上实现了超越:华为能推出 MacBook Air 还要轻半斤的轻薄本,荣耀甚至能将一块独立显卡塞入 2 千克不到的机身。

从 M4 上,我们能看到苹果的更多想法,试图将 Mac 产品的触角延伸更多方面,而不只是「剪视频」:拉到满级的 AI 性能,甚至能用来当大模型开发机的真·AI PC;流畅运行 3A 大作,音画素质还处于顶级的游戏本……

不止于此,彭博社爆料,2026 年的 M6 MacBook Pro,有望采用全新的轻薄设计,以及 OLED 显示技术。

这看起来确实符合今年的苹果哲学:M4 iPad Pro 成为史上最薄的苹果产品,M4 Mac mini 也瘦身成功,刚好,全都是「M4」。

与此相对, M4 MacBook Pro 的更新显得很平淡,但每一步都踏在了正确的方向上;MacBook Pro 的未来还未至,但 M4 或许就是开启未来的钥匙。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苹果发布 M4 MacBook Pro!全系 16G 内存起步,史上续航最长的 Mac

10 月初,全新的 MacBook Pro 在尚未公开前,直接被几位博主提前开箱上手,堪称苹果自 iPhone 4 以来最严重的产品泄露事件。

原本以为苹果会把发布会提前举办,接住这泼天的流量。结果,苹果跟赌气似的选择跳过发布会,还一天发一件,终于在 iMac 与 Mac mini 之后,全新 MacBook Pro 携 M4 全系列芯片登场。

还是熟悉的配方,这代 MacBook Pro 在外观上并没有太大变化,我们直接将目光先聚焦在今天的重点上——M4 系列芯片。

与 iMac 不同,MacBook Pro 上使用的 M4 芯片均为满血状态,配备 10 核 CPU 与 10 核 GPU,与昨天发布的 Mac mini 对齐。

搭载 M4 标准版芯片的 MacBook Pro 在编辑照片等任务上比配备 M1 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 快 1.8 倍,在 Blender 中执行渲染任务时,速度可达 3.4 倍。

搭载 M4 标准版的 MacBook Pro 另一个变化,就是同样起步就配备 16GB 内存,最高支持 32GB。

面对与日俱增的 AI 需求,电脑对内存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全力押注 AI 的苹果也到了不得不违背「祖宗之法」的时候了。

此前,搭载 M3 芯片的 MacBook Pro 在闭合的情况下,支持一台分辨率最高达 6K (60Hz) 的外接显示器,以及另一台分辨率最高达 5K (60Hz) 的外接显示器。

现在好了, M4 MacBook Pro 开盖也能连两台显示器。

昨天出现在 Mac mini 上的 M4 Pro 继续登场,最多集成 14 核 CPU 与 20 核 GPU 以及 16 核 NPU,M4 Pro 性能与配备 M1 Pro 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 相比,在 Mason Redshift 中渲染场景的性能高达 3 倍。

同时,M4 Pro 对应的起步内存与 M4 芯片也拉开了差距,升级到 24GB,最高支持 48G 内存。

为了 AI,苹果还想了别的办法——搭载了 M4 Pro 的 MacBook Pro 的内存带宽比上一代大幅增加了 75%——这是任何 AI PC 使用的芯片的两倍。

除了前两天已经发布的 M4 标准版与 M4 Pro,最大杯 M4 Max 也终于在今天亮相。

按照惯例,M4 Max 与 M4 Pro 一样分为高低两个配置,低配 14 核 CPU、32 核 GPU、16 核 NPU;高配 16 核 CPU、40 核 GPU 以及 16 核 NPU。

M4 Max 芯片版本的 MacBook Pro 内存从 36GB 起步,最高支持选配 128GB。

M4 Max 的性能也稳步提升,据苹果宣称,M4 Max 在 Maxon Redshift 场景渲染中的性能最高可达 M1 Max 的 3.5 倍,可轻松完成视觉效果、3D 动画和电影配乐等繁重的创意工作量,在 Xcode 中编译代码时,构建性能速度也能高达 2.2 倍。

在人工智能方面,M4 Max 的提升较为明显,可以提供比 M1 Max 快 3 倍以上的神经引擎,配合增大的内存,开发人员可以轻松与具有近 2000 亿个参数的 LLM 交互。

在拓展方面,新 MacBook Pro 也变得更为强大,在 M4 Max 加持下,可以在开盖的情况下,最多外接 4 个额外显示器。

除了核心性能,M4 MacBook Pro 的接口也有所升级。

之前的 M3 MacBook Pro 入门级配备 2 个雷雳 4 接口,现在 M4 MacBook Pro 将从 3 个雷雳 4 接口起步,与更高配置机型看齐,Pro 与 Air 的界限进一步分明;

M4 Pro 与 M4 Max 机型则配备昨天在 Mac mini 上首次出现的雷雳 5 接口,可以实现高达 120 Gb/s 的数据传输速度,吞吐能力是雷雳 4 接口的 2 倍以上。

在新的 MacBook Pro 上,苹果引入了全新的纳米纹理面板,可以在明亮环境中显示高达 1000 尼特的 SDR 内容,并以 1600 尼特的峰值亮度显示 HDR 内容,屏幕旁边的摄像头也升级了——一个支持自动将用户居中的 1200 万像素的摄像头,同时也支持「桌上视角」功能。

最后,苹果宣称新 MacBook Pro 的续航最长可达 24 个小时,并且支持快充,最快只需要 30 分钟就可以充电 50%,续航烦恼进一步得到解决。

苹果向来钟爱于深空灰和银色这类具有光泽感的配色,去年发布的深空黑配色却打破常规,黑得更为深邃,呈现一种强烈而沉稳的金属质感。

以往深空黑色专属于 M3 Pro 与 M3 Max,现在,最便宜的 M4 MacBook Pro 也能享受到这种高级感了。

M4 系列的 MacBook Pro 依然分为 14 和 16 英寸两种规格,其中 14 英寸可选择 M4、M4 Pro、M4 Max 三种性能版本,而 16 英寸可选择 M4 Pro 或 M4 Max 两种性能版本。这样的方案与前代保持一致。

最后,公布一下价格:

14 寸 M4 MacBook Pro :

  • 搭载 M4 芯片起售价为 12999 元
  • 搭载 M4 Pro 芯片的起售价为 16999 元
  • 搭载 M4 Max 芯片的起售价为 26999 元

16 寸 M4 MacBook Pro :

  • 搭载 M4 Pro 芯片的起售价为 19999 元
  • 搭载 M4 Max 芯片的起售价为 27999 元

搭载 M4 系列芯片的 MacBook Pro 将于 11 月 1 日上午 9 点接受预购,11 月 8 日正式发售。

2020 年底,苹果自研的 M1 芯片登场,彼时,大家聊得最多的,还是大数据、云计算和元宇宙。

四年过去,AI 成了目前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话题永远与产品息息相关,作为苹果最专业的便携终端,MacBook Pro 起步内存集体「升杯」,显然已经为迎接 AI 时代做好了准备。

不过,由于国行版本的 AI 功能的暂时缺席,M4 MacBook Pro 更大的意义也许在于,机身终于来到一个相较前代,定位更清晰、结构更合理、功能更齐全的舒适区。

你会选择 M4 MacBook Pro 吗?你觉得哪个版本是性价比之选?

欢迎在评论区给出你的看法。

让我有个美满旅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