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第三次接触 VR 环境

小柒第一次进入 VR 环境,是十月份。那时显济约我喝咖啡聊天,他带来了新买的 pico 4 过来玩,并借我玩了一周。期间我带回家,给小柒体验了两天。

那次他体验的项目是拳击运动,感受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与软硬件配合的击打手感。

第二次上手玩,是上周末在附近的商场里,他在一个体验 VR 游戏的空间看了很久。我看他想玩,就让他去找工作人员聊天,搞清楚每个项目的费用、时长,然后自己选定一个去玩。他最后选了一个 ¥68 玩十分钟的模拟厨房的游戏。

其实,他已经很多次在旁观摩别人玩 VR 游戏了。不同的商场里,几乎都能看到那些自助游戏机和这些 VR 体验项目。每次他都会看一阵子,那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世界。尽管,这个真实的世界对他而言也是新的,但那个虚拟现实的空间,是一种连我们这些大人都觉得新鲜的事物,他怎么可能不好奇。

临走前我和他说,我们算笔账:你 ¥68 玩十分钟,如果我花差不多的钱,能一直玩,哪个划算?于是我找显济再次借来他的 pico 4,转了 ¥69.9 给他,买了《爆裂厨房》这款游戏,作为这个春节的新增娱乐项目。

这是第三次接触,他将连续体验至少十天。

今晚,我先给他示范了一次,把新手教程做了一遍。

然后,他靠着自己认识的字阅读任务书,独立完成了新手教程的七套任务。凭着对前期任务教会的那些动作的理解,在后面的过程里,他甚至自己尝试了一些非规定但符合直觉的动作。这很关键,这种举一反三的直觉交互,对产品设计很重要,对将来的人也很重要。

小柒此时六岁,他们这代人的世界观将会和我们八零年代的这批人很不一样。

对于未来的世界,我虽然持着比较悲观的态度吧,但看着他,我还是觉得有希望的。对他,我觉得比较有信心会是个不错的人;对他这代人,我觉得他们会比我们强得多。

现实 vs 虚拟,客观 vs 主观,个体 vs 集体,他和我们所经历的先建立再打碎再重建的过程会不太一样,他会从小就体验、观察和思考这些问题,会有他的理解。当然他会面对更复杂的世界,但任何混乱,都是生机。

读完一本不好看的书,但心里很舒坦

在西西弗里偶遇这本书,随手翻了一下,被设定吸引了,就一下看了前九章。

二十三天后回到书店里把余下的二十二章看完了,满足的同时又觉得很失望。

满足的是,这个下午是我近一年来完整读完了一本书的时刻;失望的是,前半截一直吊着我胃口的摆渡世界的故事,最后居然演变成了俗气的爱情故事和死而复生的怪诞情节。我不喜欢这样的收尾。

但是,迪伦凭着自己的信念从死亡的世界回到人间这段路,这一路的勇气,是我愿意把第三颗星打上来的原因。书里的男女角色我都不怎么喜欢,无辜枉死的三十六岁女士也很莫名其妙,但对于此刻低气压的我而言,我喜欢迪伦一路冲过去的那份勇气和冒险的决心。

对多数人而言,读这本书是浪费时间。但我之所以感觉还行,是因为我太久没有体会到「完成」一件事时「结束」的那一刻了。哪怕这一刻并不欢欣鼓舞,但我完成了。

相对应的,前两天看完的两部片子,让我感到心里非常的舒坦。一个是贾玲的新电影《热辣滚烫YOLO》,另外一个是 Casey 最新的一条 vlog《Sisyphus and the Impossible Dream》。

一方面惊叹于贾玲真的一年瘦下来一百斤,练成了可以和职业拳击运动员打几下的状态;二来佩服于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做的一切努力,一切向生活挥拳而做的事情。她不是瘦了,而是变了一个人,瘦下来只是一个副产品。

Casey 的 vlog 时间跨度长达 17 年。从大腿骨折,到跑进三小时以内,从二十来岁到四十多,一切的付出,就像西西弗斯一次次推石头上山,不仅过程令我震动,结果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希望!

他俩是我 2024 年初的第一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