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押沙龙yashl|这个时代超越琼瑶了吗?

CDT 档案卡
标题:这个时代超越琼瑶了吗?
作者:押沙龙yashl
发表日期:2024.12.5
来源:押沙龙yashl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01

前天晚上被韩国的事情惊着了,不停地刷新闻,看事情怎么发展。一直到尹锡悦宣布收回命令,才放心去睡觉。

第二天看到琼瑶女士去世的消息,如果换在平日,肯定会伤感一阵。毕竟人到中年,就容易怀旧。但当时不行,满脑子还是被韩国的新闻占据着,所以只是略微诧异了一下。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但真的是极受震动。也许是事有凑巧,我上个月刚刚读过韩江的《少年来了》,还写过一篇玻璃躯体里的坚硬宝石。当时看到新闻,第一个念头就是:难道那些血都白流了吗?难道又走回那个循环了吗?难道真的是这样吗?虽然跟我没有直接关系,但确实有点崩溃的感觉。

当然,最后证明我是多虑了。有些力量,比我这个悲观主义者想象的更为强大。现在大致尘埃落定,也就有心思想点别的了——比如琼瑶女士。本来我应该写一篇关于韩国的文章,但想来想去还是算了,写也写不好,徒乱人意。

所以,还是写写琼瑶女士吧。

这两个话题看上去没有什么关联,甚至截然相反。一个属于公域的、辽阔的世界,一个属于私域的、情爱的世界。但是,人的心灵不都是穿越于这两极之间吗?

02

我初中的时候读过很多琼瑶的书,至少有十几本。一个小男孩读这么多琼瑶的书,听上去有点很古怪。但是没办法。那个时候没那么多书可供挑选,我又有阅读的癖好,拿到什么就读什么,所以前前后后读了很多。

不知道现在读起来会是什么感受,但当时觉得不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聚散两依依》、《燃烧吧,火鸟!》、《聚散两依依》,还有一个书名我忘记了,内容好像是女主角的傻弟弟把男主角打坏了,把我气得要死。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彩霞满天》,我记得里面写到特别穷的一对情侣,只能买一份果汁,两个人分着喝。虽然自己当时可能比他们还穷,但意识不到,觉得他们还挺可怜的。

image

我能读到琼瑶小说,是因为当时她的书特别特别流行,满大街都是。现在的孩子可能完全无法理解它们的吸引力了。这就是时代的变迁。这就像邓丽君的歌。我岁数小一点,已经错过了邓丽君的歌。我听着只觉得甜的发腻,但是比我大上十岁的人,听她的歌是可以感动得掉眼泪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以前从没有那样的歌啊。大家听的都是义正词严的正能量歌曲,忽然出来了邓丽君的歌。那就不是单纯地听歌了,而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原来人是可以发嗲的,人是可以甜蜜蜜的,人是可以你情我爱的。那不是不要脸,而是正常的,甚至可以拿出来唱的!发现这一点,是可以让人掉眼泪的。

琼瑶的小说也有类似的效果。至少在我的记忆里,以前没有那样的小说。以前我读到小说,一定要有中心思想,要宏大,要高远,要能总结出点什么。哪怕当时的先锋小说(我记得当时已经有先锋小说了),也是如此。也‍正因为这样,琼瑶小说才让大家如此着魔。

琼瑶小说的主题‍是“爱情至上”。现在网上有个琼瑶梗,“你虽然失掉了一条腿,但是她失掉的可是爱情呀!”现在的孩子‍觉得很好笑,“三观不正”。时过境迁以后,我也会觉得有点好笑。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年轻人是相信这个的。就算他们觉得自己未必做得到,但也认为这终究是正确的、美好的。

那么琼瑶的书到底好不好?她说的“爱情至上”那套东西到底对不对?

如果站在此时此刻,我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但是针对我小时候那个具体时代而言,我觉得那些小说是好的,是有益的。即便今天回过头来看,我还是这么认为。

这就像邓丽君的甜歌,我并不喜欢。但是当时代单调乏味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些甜甜的东西就是好的。同样,当时代粗粝荒芜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琼瑶女士的小说也就是好的。它让读者相信人生里有美好的东西,相信人活在世界上是为了彼此相爱,而不是为了彼此相恨。

说到底,一个沉迷于琼瑶小说的世界,肯定比一个沉迷于敌我斗争的世界更正常,更文明,也更适于普通人生活。

03

很多人都说琼瑶小说虚假肤浅,虽然不想冒犯逝者,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些话也有道理。任何一个成熟的阅读者,都不可能认为琼瑶女士的小说有多高的文学性。

但是,一个社会整体的心智性情,往往是由那些通俗的大众读物来决定的,而不是由那些深刻的学术读物来决定的。就像现代我们所处社会的整体心智性情,恐怕也更多地由抖音和小红书来决定,而不是由豆瓣年度高分书籍来决定。

如果把琼瑶小说跟现在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穿越古代做王爷之类的比较,那我觉得真不好说是进步。

当年王朔老师批评“四大俗”,很多文化人也说港台是“文化沙漠”,我当时岁数虽小,但听了也不以为然,因为这完全违反我的直觉。我当时明显感觉到自己周围才是文化沙漠,大家几乎都有文化饥渴症,随便一个什么电视剧都能“万人空巷”,这不是文化沙漠又是什么呢?我们怎么好意思说人家是文化沙漠,而我们是文化草原呢?

邓丽君、罗大佑、崔健是启蒙者。其实,琼瑶、三毛、柏杨也是启蒙者。当然,回过头来看,琼瑶、三毛、柏杨他们的书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经不住时代的考验。我前些年重读三毛和柏杨,就大失所望,觉得跟我记忆中完全不同。但是没办法,它们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一个封闭、焦渴、干涸的文化环境急不可耐地抓住了它们。

image

我记忆里一度以为三毛是张爱玲级别的作家,但后来重读,真是大失所望

而且,它们即便没那么好,但大方向却没有问题。我们可以说琼瑶小说虚幻浅薄,但虚幻里有爱的底子;我们可以说三毛的散文矫情自恋,但矫情里有自由的底子;我们也可以说柏杨的杂文偏激幼稚,但偏激里有进步的底子。

而这些东西,都是那个时代极其匮乏的。

04

那么现代呢?

琼瑶、三毛、柏杨,当然都是我们要超越的阶段。但是这个时代超越了吗?我觉得真的很难讲。

也许是我有时代滤镜,或者个人偏见,我总觉得当下时代在走向保守。很多年轻人似乎还没有年轻过,就已经老了。

比如现在网络舆论里,往往觉得收彩礼才是正常的,觉得门当户对才是正确的,觉得“有情饮水饱”是荒谬的。当然,我不能说这些想法一定不对,但我总觉得,这不是少年恋爱时应该有的心性。

现实当然是严酷的。漫长的时间可能会打磨掉人的棱角,消磨掉人的激情,但是人毕竟应该先长出棱角,先生出激情来。年轻时的恋爱就应该是忘我的、燃烧的,哪怕火焰随着时间流逝不再炽热,它依旧能发出余热来温暖我们的人生。可如果恋爱一开始就是如此现实,如此半死不活,如此摆出二婚般的利害算计,那么它怎么能够给人生提供那份温暖呢?

我很不理解。

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琼瑶、三毛之类的书有点轻蔑,觉得夸张做作,里面很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但是看看如今的网络,我又觉得那里有一些我们轻蔑不起的东西。

就像余秋雨老师,我也拿他的文章开涮过,但是看看现在那些杀气腾腾的网文,却又觉得余秋雨老师即便再矫饰,也是文明化的矫饰。我曾以为去掉那份矫饰,可以留下更纯粹的文明,可没想到去掉矫饰后,也可以露出暴戾凶蛮来。

同样,对于琼瑶女士,我现在也多了一份敬意。爱毕竟是美好的,是值得赞美的。在一个如此匮乏爱的年代,她曾经让那么多人明白这一点,也算是很了不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