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衣者褚|时至今日,我们居然还要担心孩子是否吃得饱

CDT 档案卡
标题:时至今日,我们居然还要担心孩子是否吃得饱
作者:褚朝新
发表日期:2025.1.6
来源:微信公众号“衣者褚”
主题归类:营养餐补助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过去的这一年,关于孩子们的事情最揪人的心。我们关注,却不见明显的好转。

2024年6月25日,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在《国务院关于2023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 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披露:在审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时,重点审计了13省159 县2021 年至2023 年 8 月补助资金 231.37 亿元,

部分补助资金管理使用较为混乱,有的被直接挪用,66县将19.51 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基层“三保”等支出。66个县为了还债挪用了孩子们的营养餐补助近20亿,平均下来一个县就是2900万左右。

审计署还发现,有41县和1533 所学校等通过压低供餐标准、虚构采购业务等变相截留挤占2.7 亿元,有5个县教育部门与中标供应商合谋,通过供应商分红、捐赠等方式套取4216.02 万元,用于发放福利等。147家供应商和部分学校食堂等供餐单位违规经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供餐。

审计署披露挪用事件后,我曾作文《从孩子们的嘴里夺食,罪大恶极》说:这种人神共愤的事情,应该点名道姓曝光才对。不点名道姓,我们就很难知道是哪些孩子的吃饭钱被这些畜生不如的东西挪用了,家长们就很难有针对性的给孩子们补餐加营养,普通民众也就跟难参与到监督和公共谴责中来,违法违纪的官员们承受的法纪压力和道德压力就微乎其微。

我当时就曾预言:干了坏事而不受到谴责和制裁,他们将来还会继续把罪恶之手伸向孩子们。

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了一个结果:2024年12月22日上午,审计署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审计整改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审计方面,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40.39亿元,完善制度248项,处理处分1200人。针对直接挪用问题,66县已原渠道归还、支付拖欠补助等19.51亿元。针对变相挤占问题,41县和1533所学校已通过原渠道归还或上缴财政后重新安排等整改问题涉及资金2.7亿元。对部分供餐单位违规经营问题:121县已处理处罚相关学校负责人237名,解除与147家违规食材供应商的合同等,追回资金或罚款等4.2亿元……审计署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林海还披露,8省已经追责问责徇私枉法的供餐监管部门和学校工作人员等380多人。

可是,审计署的通报还是没有公布具体是哪些县挪用挤占了孩子们的吃饭钱,也没有公布哪些官员和具体的责任人受到了何种的问责和处罚。

我不懂啊,为什么要保护那些丧尽天良的人?正如夏天所预料的,不点名道姓、不公布具体的地方,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是很难有压力的,类似的事情肯定还会层出不穷。

一个星期后,也就是2024年12月19日,辽宁本溪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五里甸子镇学校的一群家长反映:学校食堂提供给孩子的饭菜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而且那些蔬菜上还带有牙印和米粒,这些食物原本是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打算带回去喂狗,后来因为发现饭菜不足,就将桶里的剩菜拿回来给孩子们食用。

img

12月27日,针对“辽宁本溪一学校食堂被指疑似给学生吃垃圾桶剩菜”事件,国务院食安办27日联合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约谈辽宁省本溪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约谈指出:辽宁本溪发生的学校食堂舆情事件,暴露出学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陪餐制度流于形式、食堂管理存在明显漏洞等问题,性质极为恶劣,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学校管理水平和食品安全工作的信心。

约谈的措辞貌似严厉,可是事情发生已有半个多月了,国务院食安办约谈本溪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已近十天,至今没有看到当地有任何官员被问责的消息。

时至今日,我们还得担心我们的孩子吃不吃得饱、吃不吃得好。对那些从孩子碗里抢饭吃的恶人与坏人,仅仅是含糊其辞的通报,根本起不到惩戒的作用;对把孩子不当人的畜生,仅仅是无关痒痛的约谈,根本无法有效保护我们的孩子。

孩子们吃口干净卫生的饱饭,怎么就这么难?丧尽天良的畜生们挪用孩子们的吃饭补贴、把倒进垃圾桶的剩菜又倒出来给孩子们吃,怎么就不能让天下人知道他们到底是谁,为什么就不能公开有效严惩一批?

如今的很多事情,我们步步退让,但在孩子能不能吃饱饭、吃好饭的问题上真的不能再退让了,我们必须站出来再次追问:到底是哪些人干了这些缺德事,他们到底受到了何种惩戒与处罚?

这件事,不能就这么忽悠过去。昨日本溪市的政协会开幕,今日人大会开幕,我们此时正好可以问一问,连孩子是否吃得饱饭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看看本溪那些在会场正襟危坐的人羞不羞?

2025年1月7日

【重温】扶霜|白纸革命:不能忘却的新疆,和一点思考

CDT 档案卡
标题:白纸革命:不能忘却的新疆,和一点思考
作者:扶霜
发表日期:2022.11.29
来源:Matters
主题归类:新疆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不是每一个维吾尔人都是恐怖分子,也不是每一个汉族人都是瞎子。既然我们有眼睛,就应该多看看新疆的遭遇。如果媒体被扼住了喉咙,至少各位能使用键盘;如果出版社不能发行,那就去听去看去记录,去发问,去发声。这场大火本应将新疆的遭遇烧给我们所有人看,所以我不愿它再次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从11月24日乌鲁木齐天山区吉祥苑小区燃起的这场大火,已经烧了五天五夜,中国各地民众手举白纸抗议不断,警力一再增援。但就如我设置的本文封面一样,“乌鲁木齐中路”,这块位于上海的路牌,在政府裁撤之后反而引来了更多的声援。是啊,他们连一块路牌都怕,从此后全中国的“乌鲁木齐”,或都将成为敏感词被重点监视(依然是开玩笑的,但万一呢?)

然而,我想请各位注意的是,因大火而不幸去世的遇难者中,流传最广是一位母亲和她四个孩子的照片,且来源为一条英文推特,非国内媒体报道。而对于这一家人背后的故事,我也是在今天才看到CNN记者对于这一家人的视频报道,如果说国内媒体依旧局限于新疆的“敏感性”而无法采编新闻,那么我们自己呢?除了为逝者默哀的声浪,为何我们不多问一句:他们是怎样的一家人?孩子的父亲在哪里?在乌鲁木齐当地是否还有亲属可为他们料理后事?

我们不能只看到新疆今年封控超过一百天这件事。

或者说,如果我们没能问出更多的问题,是否是我们这些汉族人还没能注意到,新疆,在7.5事件以来到底在遭受怎样的待遇?如果说这五天来白纸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当初在乌鲁木齐的深夜走出小区的人们,他们的身影为何很快就被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等给渐渐冲散?我们不光要继续追问被抓走的学生和勇敢的抗议者,我们更要问:“新疆的人们呢?”

因为我们在新疆议题上缺席太久了,我的朋友们。就如同端传媒报道香港的人们也站出来支持大陆,“政治风险更大了,但‘至少种下了希望’。”政治风险更大的不仅仅是香港,也包括新疆。如果说,新疆的非汉族人们去大陆其他省市要被问询出行目的,要被没收护照,不能自由出国,菜市场卖肉的,刀要用铁链拴在桌上……如果我们作为汉族人,到现在还不准备问问这一切的发生到底是为了什么,持续了多久,是否造成了问题的话,我们就真的是一点都不尊重自己,因为我们不尊重人,尊重新疆每一个活生生的人。

如有读者此时质问道,“你知道维吾尔人驾车冲向天安门,在昆明火车站捅人,还有当年的7.5的恐怖吗?当初死的怎么不是你啊?”我会回答说:“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提问,这篇文章不会完整。”我们中国大陆人,若是有机会出国旅游,想必乘坐公共交通的时候心里多少都会咯噔一下:诶,我安检口呢?当我们疑虑着是否错过了安检口,跟随着人流哒一下交通卡,随即就能上车时,才能反应过来:哦,没有这种东西。

我不知道多少人在想到国外地铁不用安检的时候,会觉得方便且快速,又有多少人会在国内乘坐地铁时,打开水杯喝一口,打开小包看一眼,有时候拖着行李箱却要被迫搬运上传送台,心里多少有点埋怨。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如此习惯于被当作一个“潜在的犯罪分子”,然后将自己本应被保护得死紧的隐私大敞,去自证一个“不必要却非得要”的清白。而只是坐地铁也就罢了,新疆人连进出商场都要出示身份证,整一个地区,除了汉人,每个人从生下来起就要被当作一个“潜在的犯罪分子”,而这样的时光,他们过了十年多了。朋友们,我不知道是新疆的警察太过羸弱,还是新疆的法律和我们大陆不一样,抓捕犯罪嫌疑人,审判犯罪分子,明明就是警察和法律的事,却偏偏要用这么一个方法来折磨这么多人。是对警察的能力不自信吗?还是对法律的不信任呢?这五天来,我想大家对前者有目共睹,对后者,嗯,倒是可以理解。

但不是每一个维吾尔人都是恐怖分子,也不是每一个汉族人都是瞎子。既然我们有眼睛,就应该多看看新疆的遭遇。如果媒体被扼住了喉咙,至少各位能使用键盘;如果出版社不能发行,那就去听去看去记录,去发问,去发声。这场大火本应将新疆的遭遇烧给我们所有人看,所以我不愿它再次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我知道,即使是真的为了这场大火而上街的人,心中多少也对疆独、新疆再教育营和新疆棉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如果说为了不承认是自己的错误,而将原因归咎于”部分居民自防自救能力差“的政府粉饰过一次太平,那为什么此前所有的”太平盛世“,就真如他们所说呢?

还有那些底层的声音。

相比起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抗议活动多发生在985211的校园和一二三线城市内,更多的大学专科院校和小城市小乡村,他们也同样受着“清零政策”之苦,例如那些听从复工复产种了粮食蔬果,到现在烂在地里也卖不出去的“他们”,例如面临着更为封闭和一言堂的行政系统的“他们”,同样遭受着抑郁之苦的“他们”,我该从哪里听到“他们”的声音?是抖音,是快手,还是小红书?这几天,我明显感觉能刷到的微博数量不如从前,社交媒体给我推荐的视频图片也都是一派岁月静好,至多是某些网友正在享受网络赌球的快感,使得我有一种错觉,可能某一时刻我已经戴上了Evelyn(《瞬息全宇宙》)的耳机,两手一按,在多个空间中来回撕扯我的脑子。

除此之外,国内的宣传口也明显开始拐弯,不仅是开始报道核酸企业日进斗金,同时开始国务院发文,大力惩治层层加码,核酸造假。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开始将“资本家”和这三年的苦难划上等号,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又觉得既然官方发文了,那我们就有希望。在此我诚挚地奉劝各位:不要看中共说了什么,要看中共做了什么

资本家可没这个能力指挥各地防疫,资本家也没这个能力给自己批营业执照。既然这个公司能在数次违法的情况下继续存在,显然不是资本家的能力大过天,而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有趣的是,大陆的官僚系统,可比作干掉的“丝瓜络”,处处是缝,一点儿不硬,吸了水多少有用,没了水就是垃圾。

Lola|在世间跳跃

CDT 档案卡
标题:在世间跳跃
作者:Lola
发表日期:2025.1.6
来源:Matters
主题归类:新闻审查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只要在跳跃间,只要知道有这个出口,就永远不会感到失落。

2019 年年末开始的新冠大流行,至今已过去五年。当初中国在“清零政策”下,一切都停摆。我也不得不重新思考我的人生,假使如愿结束了这场人祸,我还会继续回到媒体广告业工作,恢复我原先的生活吗。答案是再也回不去了,被中断就是被中断了,没有什么可以恢复如初的。

而原先在媒体工作,虽擅长,但不停遭受内容审查,也使我感到厌倦了。我当初选择上新闻学院,努力学习,顺利进入社会,想要的并不是这种东西,并不是为了提心吊胆地书写每一个字。

于是在停摆时,我除了写作,还开始学日语,并想象另一种生活。

人就是这样的,当头脑中一种尖锐的想象开启,并具体落地之后,就会打开一千扇的门。来到东京的九个月,我的思想剧烈变化,我想过很多,由此放弃很多,而后再重拾一些,不断地增减,盈亏,变成了今天的我。

我有了很多思考的时间,思考自己的命运,过去和未来,思考自己和社会的关系,甚至思考短短两年内 AI 带来的一切,以及若干年以后,我将站在历史何处。

我发现自己只是满足于“想象”,并且为不间断的思考感到兴奋,我热衷于创造文字,无中生有,虽然我也试着画画和做东西——来到日本以后我开始做手工编织。但它们都是辅助的表达方式,我想要创造只能在脑海中被指认的,我已经被文学的罗网给网住了,或者说它带来了广阔天地,让我无法拒绝这种吸引。

以前学新闻理论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新闻”,这个词当它被说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客观上地远离了“事实”,“新闻文本”并不等同于“事实”,我们只能确保,让它无限接近于“事实”。

我觉得这像极了人生,像极了你和某种理想的关系。你无法确保自己实现了某个理想,因为当你抵达时,你会发现自己想要的并不是它。

有的人会就此放弃,然后甘愿选择社会所需要他们担任的位置,转动,转动,漫长数十年的时光。但有少数人,他们的人生和选择,会像“新闻”和“事实”那样,采取无限接近的办法。生命求索到这里,看起来好像还不是它,那就再往前走一点,往自己心里所设想的那条路前进,哪怕永远在路上,永远无法抵达,也会在求索中获得相应的平静。

这也很像哲学,哲学和宗教的区别就是,它并不存在“一”,让你能够定在这里,它寻找的“一”,永远在路上。此后的人生可能会让你有若干次的欣喜,但都不是实现目标、抵达终点,这条路上没有所谓的“成功“,而只是“接近了”,找到了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我们接受,我们触摸和学习它的纹理,以此辨别为何它不是我们要找的那一个。

我很早之前就学会了,要在世间不断地跳跃,才不会使自己陷入无聊的境地。我主要形容的是工作,是上班,如果上班这件事无可更改,就是这么回事,并不存在一个好的“上班”(虽然我们会用“工作”这个词对它进行一些装饰,让它稍微变得有意义,但大部分时候我们提起的都只有“上班”),那么我可以在它们之间跳跃,不停更换,像一只捕鱼技巧高超的渔猫。

但上班和上班之间,似乎也存在更想上的班,和更不想上的班,于是这种跳跃有了意义。也算是在不断接近只想要的那一个。只要在跳跃间,只要知道有这个出口,就永远不会感到失落。

2025 年 1 月 6 日

不讲女德FistsUnchained|中国农村外来媳妇发疯简史

img

2010年初,晋中盆地。

卜女士从榆次区的一间房屋内走出,消失在冬日灰蒙蒙的天色里。

彼时,她刚从大学里以立学硕士的身份毕业,却错过了博士考试:

因为她的身份证过期了。

接踵而至的精神崩溃,击垮了这个女孩。

她家人很快发现她失踪了,急忙报警,贴遍了寻人启事,却再也听不到她的消息。

CDT 档案卡
标题:中国农村外来媳妇发疯简史
作者:理饿
发表日期:2025.1.8
来源:微信公众号“不讲女德FistsUnchained”
主题归类:人口拐卖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十三年后,卜女士被寻亲志愿者找到。

她衣衫褴褛,眼神空洞:

身边是两个年幼的孩子。

如果不是张某的侄女主动联系寻亲志愿者,或许卜女士仍会被困在那个闭塞的小山村。

张某是和顺县青城镇石叠村的村民,被人称作:

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

据他所说,多年前一个冬夜,他在村头的桥洞下发现了瑟瑟发抖的卜女士,出于好心将其带回了家。

当地警方在通报中轻描淡写地定义这段关系为:

收留。

这倒显得一切合情合理,就像无数乡村怪诞故事的惯用说法,却不知它与拐卖、囚禁、性侵如何划上等号。

她究竟是如何出现在这里?说法不一。

一个叫郭某的老人声称,十多年前看见她在村子附近转悠。

后来的几天,张某把她领回家,再没人关心她是哪里人,也没人提出要给她办什么手续。

据说她常独自外出买零食,似乎:

行动自由。

只是这所谓的自由,在生了两个孩子之后,谁也不清楚是否还剩下那么一丁点。

张某家是一栋破旧的砖瓦房,院门终年敞开,仿佛昭示着主人的坦荡。

可张某的侄女在直播中理直气壮地质问网友,她(卜女士)也有清醒的时候,

她清醒的时候为什么不走?

言语间,充满了对婶婶的轻蔑和不屑。

而张某侄女口中的办过酒席,更像是一场无人见证的荒诞仪式。

医院的体检报告显示,卜女士的身体:

长期营养不良。

十三年,足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懵懂少年,也足以将一个意气风发的女硕士消磨成形容枯槁的妇人。

卜女士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她的身体一般,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干涸?

两个孩子是黑户,在出生证明一栏赫然写着:

非婚生育。

他们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入学读书,更无法享受医疗保障。

他们的身份,如同他们母亲的遭遇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1

冬日的丰县,灰蒙蒙的天色下,低矮的平房里弥漫着柴火和煤炭的混杂气味。

时间指向2022年1月27日,一段视频在互联网上悄然出现。

昏暗的镜头中,一位中年女子神色呆滞,说话含糊不清:

她的脖颈被铁链禁锢。

她被锁在破败的屋子里,孩子们在角落里时不时探出脑袋。

官方通报最初叫她杨某侠,可后来又演变为了小花梅。

但这个名字看上去并不重要,因为在最初的官方通报中,她只是一个:

患有精神疾病的合法妻子。

后来才慢慢有人发现,结婚证上的照片与视频中那张不知在何时黯淡下去的脸全然不同。

董志民,那个房屋的男主人,也是一时间成为话题中心。

他被宣扬为:

英雄父亲。

理由很简单,他有八个孩子。

并且,他也得到了:

当地的一些政策照顾。

在此之前,董志民或许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民,直到那条黑暗潮湿的铁链暴露在灯光下,他的形象才被聚焦、放大,甚至变得荒诞。

欢口镇董集村坐落在苏北平原上,冰冷的风穿过光秃秃的树干,卷走田地里的最后一点温度。

这里的人习惯了朴素的生活:

却也习惯了闭嘴。

可当那段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后,沉默与置若罔闻变得异常刺眼。

自发的网友们像轰鸣的洪流般涌入,翻阅零散的线索,试图找出小花梅的来历。

人们看照片、查口音,在断断续续的信息中推测她的过去。

他们希望为她拼出一个完整而真实的身份。

在官方不断改口的通报里,她从杨某侠到小花梅,又被加上很多标签,云南籍、患精神疾病,还有:

被多次拐卖。

这一场舆论漩涡中,每一次发布都显得小心翼翼,但每一次都又激起新一轮疑问。

就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被层层撕开,愈合不了,也无法停止流血。

董志民家中的那条铁链,似乎不仅拴住了她的身体,也锁住了网友们的目光。

这个冬天,互联网的热闹氛围被压抑的愤怒和不安所浸染。

人们担忧的,早已不是小花梅的个案,而是那些可能深埋在乡间小路、偏远山村里的无声故事。

各地的记者和网友赶到董集村,试图探寻真相:

但他们常常被拒之门外。

政府部门在巨大压力下成立了调查组,给出了一个调查结果。她的确来自云南,确曾被多次拐卖。

结论看似明朗,却又无比晦暗。

因为在此之后,仍有太多问题悬而未决:她究竟几岁?为什么会成为董家的妻子?八个孩子的命运又会走向何方?

这个冬季过去后,似乎一切归于沉寂。

董集村还是那个村,黄土与冷风如常,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飘散着同样的炊烟。

只不过,在那间破败房屋的角落里,多年以后,人们是否还能记得那道带着铁锈味的锁链?

又是否会有人问起,那个曾被叫做小花梅的女人,现在过得怎样?

在苏北平原昏黄的落日之下,寒风卷起农田里残余的秸秆,也吹散了坊间无数的喧嚣。

就像一场迟迟未醒的噩梦,人们想要遗忘,却又无法真正释怀。

因为有太多底层的声音,在夜里依旧徘徊不去,等待着下一个冷风凛冽的日出。

丰县的冷漠与推诿,与和顺县的收留说辞,并没有本质区别。

人们习惯了沉默,偶尔露出几分不可理喻的理解:

这是家里事,外人别搀和。

2

山东德州禹城,2019年,一个叫方洋洋的女孩出嫁到张家,两年后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临死时身高一米七四:

体重不过六十斤。

她患有轻度精神疾病,可旁人似乎只记得她是:

儿媳、没生孩子。

所谓的家,给了她不多的吃食,却给了她更多的责骂与惩罚。

等案发之时,村委会、妇联恐怕也只能说:

不知道。

否则,为何没有行动呢?

一个人就这样在漠视中走完短暂生命,荒谬得像是一则写坏了的寓言。

农历新年,张庄村处在沉闷的冬末气息里。

空气中飘着烟花的硝味,有人拿着鞭炮在空地上试放,声响忽远忽近。

屋檐下,稻草垛挨着破旧的土墙,冷风吹过,发出飕飕的声响。

方洋洋刚满二十二岁。

她躺在炕上,裹着褪了色的棉被,骨瘦如柴的身子撑不住那层破旧棉絮的分量,呼吸断断续续。

她是这个院子里最年轻的女性,却也是最沉默寡言的存在。

往年村里人去赶集,见到她或许会摇头,说她看着就没精气神儿。

方洋洋低着头,不答。

她轻度智力障碍,偶尔也只是露出疑惑的神情。

窗外是密集的鞭炮声,振聋发聩。

窗内是一片死寂。

只有她时断时续的呼吸,勉强证明着生命依然存在。

直到2019年1月31日,这道微弱的呼吸声彻底消失了。

方洋洋不是被拐卖的,她来自隔壁镇。

婚前,她体重一百六十斤,圆滚滚的脸蛋儿常被人调侃:

有福相。

婚后她体重骤降至六十斤,整个人枯瘦如柴。那时,他们结婚

不到三年。

她嫁入张庄村张家后,与公婆同住。

这里依旧保留着许多传统观念,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在村子里似乎是理所当然。

张家父母看她不顺眼,原因很简单:

婚事花了不少钱,她却没能怀上孩子。

这被他们视为罪不可恕。

他们开始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不满:

用棍子殴打,用责骂宣泄。

方洋洋的丈夫张丙,也用同样的方式教训她,他喜欢通过打方洋洋来:

撒气。

张庄镇在外人看来并不偏僻,县里通往镇上的公路修得还算平整。

然而,一走进村里,那些尘土飞扬的土路和老式院落,就像把人带回了过去的某个年代。

似乎这里的人们,很多观念和做法,也停留在那里。

冬天,气温在零度以下,方洋洋也经常被:

罚站在院子里。

寒风生硬得像一把细锯,来回切割她的体温。

站不住时,她可能想过回屋。但木棍在那里,她也只能选择继续站着。

那一天,张家父母,张吉林和刘兰英,下手特别狠。

夜里,方洋洋在炕上奄奄一息。

不久后,方洋洋的心跳已经停止。

翻看她身上的青紫淤痕,那些见惯了生死的医生想必也会忍不住皱起眉头。

法医鉴定她是:

重度营养不良。

再叠加外力钝器击打,造成: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而亡。

一条人命,就这样在张庄村的鞭炮声中消失了。

案件曝光后,周围舆论哗然。

很多人初听判决时,心里直冒火:

虐待罪,最高不过三年。

大家都在问,一条人命,就这么几年的刑?

最终,案件被发回重审。

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起诉张吉林和刘兰英,张丙则依旧是虐待罪。

新判决里,张吉林被判十一年,刘兰英六年,张丙一年八个月缓刑三年。

这个结果虽然稍显公道,但终究没法把方洋洋救回。

人们常叹,为什么不早点发现?为什么他们那么狠心?

谁也说不清那些淡漠和恐惧的来由。

也许是因为这儿几百年来都相信:

家务事不要外传。

也许是因为传宗接代在这里是亘古不变的铁律。

方洋洋的葬礼静悄悄地办了,没人再提她的名字。

张庄村的冬天还是一样的冷,雪花落在那口干涸的水井边,很快就化成黑泥。

新年的喧嚣仿佛只存在于远方。

电视里播放的拜年节目、县城广场上零星的灯展,都和这个萧瑟村庄隔着一道无形的墙。

没有人会记得,方洋洋的那个新年夜,鞭炮声就像一首嘈杂的送别曲,送走了她短暂却痛苦的生命。

人们关心的是下一桩喜事:

哪家办酒席,哪家娶媳妇,哪家生了儿子。

可方洋洋留给世界的,似乎只是一声无人回应的叹息。

还有无数个与她相似的年轻女性,她们躲在灰暗的院墙后面,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

有人重男轻女,有人借口传宗接代,亦或是嫌弃智力不如人。

可这一切,究竟是真的理所当然,还是荒诞得令人心惊。

漫长的冬日仍在继续。

鞭炮声渐渐停歇后,只剩下风吹过田野的回音。

那沉默,恰似一面倒映着人性与偏见的深渊。

而方洋洋在死后,也没有安宁。她被家里安排了:

冥婚。

3

九月的辉县,天还没凉透,地里偶尔能听到几声麻雀的叫唤。

收割机轰隆隆地在地里穿梭,卷起成团的尘土。

这里的人,都知道那一桩旧事。

35年前,村里的李某花了1000块钱,从人贩子手里买了一个媳妇。

后来,她一直被叫作:

喂。

没人在意她叫什么,仿佛她生来就该没名字。

村里的口音同她的口音,好像两条平行的沟渠,从不交汇。

她年轻时被拐,多次逃跑,每次都遭毒打,听力也因此损伤。

更荒诞的是,她还:

丢了一个小孩,至今生死不知。

因为耳朵不好,也始终没学会普通话。

从此,听不懂、说不明的孤独就跟在她脚边,缠着一辈子。

偶尔,她会跑到门口坐着,望着路,不知她眼前浮现的是哪一座远山哪一条瀑布。

小李一直听不懂母亲喃喃自语的几句话,却没想到这可能是母亲回家唯一的线索。

自打记事起,她就知道:

母亲的身份尴尬。

人贩子在1985年把喂拐到河南时,喂还很年轻。

但关于她更早的那些事,村里没人问过,也没人会问。

小李坐着,用手机翻看视频。

在抖音上,一个叫峰萧萧的布依族青年的视频引起了她的注意。

她发现,峰萧萧发布的视频里:

有着和母亲极为相似的音调。

她赶忙向峰萧萧求救。

峰萧萧听过之后发现,这似乎就是他们老家的布依语。

他顾不上别的,又拉了几个老乡一起辨认喂的口音。

布依语里有好几种土语,年轻人往往只知道一两种,年纪大些的或许还懂得更多,但能分辨第三土语区的人少之又少。

可他们像拼地图一样,你一句我一句,来来回回地比对、筛选。

有人断言,听音调,该是黔西南那边。

视频反复发在群里,群里的回复越来越长。

有些人指点口音差异,有些人挖出老照片,有些人直接打电话回乡下找长辈问讯。

好像他们都很着急,生怕再拖下去,喂就会在时光里彻底失去这一点家乡的印记。

玉米地里的麻雀似乎对凡尘琐事并不关心,啄完地上的碎玉米粒就各自散去。

偶尔有几根玉米秆断在路边,碾出一股辛辣的气味。

日子在等待和忙碌中一天天过去。

终于,大家找到了她的家,联系到了她的家人。

黔西南的山峰峻峭,云雾盘旋,布依族村寨零星散落。

村里的人好奇且热情,拉她去吃酒、赴宴、聊天。

她的双亲也盼着能多看她两眼。

在这场有点嘈杂又动人的团圆里,每个人都在努力让三十五年的断裂弥合。

可到底,断裂就是断裂,回不去的:

就是真的回不去了。

十几天后,德良和女儿:

不得不回到河南。

走之前,她跟年迈的母亲约定:今年过年,我们回来。

这是她脱口而出的诺言,带着火热的期待。

她不知道,上天从来吝啬给予完满,母亲就在这年腊月里:

猝不及防地去世了。

在第三十六个年头,德良找回了故土和亲人,却也在一瞬间痛失了母亲。

这个来得太快的团圆,如同夜里昙花一现。

我们也许只能站在故事的外缘,讶异、唏嘘,又空留下遥远的叹息。

她用三十五年,回到起点——却发现,老屋依旧存在,可母亲却不在了。

青黄的玉米地里,曾经散落着无数失散的命运。

有些人找到了路,有些人还在试探。

远处,一只麻雀落在枯枝上,抖了抖羽毛,又一次飞走了。

这个村庄、这些人,这些穿过了时光的拐卖与寻亲,就这样在烟尘和尘土里,继续。

4

好像每个乡村都藏着这样一处阴影:

一座简陋的砖房、一张破旧的土炕,一个女人莫名其妙地出现,绵长岁月里,她们生了孩子,也失了自由。

偶尔有人惊呼,但总有更多人不以为然。

官方通报中,那些语焉不详的措辞,轻飘飘地落在纸面:

收留、家庭纠纷、自行外出……

似乎一切都合乎逻辑,却又处处泄露荒诞的气息。

正如榆次失踪的硕士毕业生,足以证明她不算被囚禁的说辞居然是:

常去买零食。

有人问,她们究竟为什么留在那儿,为什么不逃?

有人则说,或许她们就没得选,或许精神上的压制远比身体的禁锢可怕得多。

更加讽刺的是,每次舆论沸腾后,涉事村子仍是原来的模样。

山坡和土路没有变化,人们照旧日升而作,日落而息。

问起当年,都会说:

啊,是有那么个人,可后来没声了。

这一切,就好像春耕秋收一样平常。

乡村有其独特的静谧,但某些静,或许是另一种残酷。

那些没有围墙的院子,看似大门敞开,却锁住了外人无法探究的秘密。

有人疑惑,为何这么多年,村庄里那么多人进进出出,却无人出声。

也有人问,贴在墙上的寻人启事,为何越贴越旧。

多年后的一份简短通报,能否抚平十三年的蹉跎。

他们都说,那是一种收留。

可谁会主动被收留一辈子,丢下自己的故乡与过往。

现如今,卜某离开的这十三年终被划下句点。

小花梅的铁链被解开,董志民吃了官司:

方洋洋却再也无法醒来。

那些空白的档案,或许还在某处尘封。

下一个失踪的名字会不会再次惊动舆论?

谁也说不准。

作者|理饿

2025年1月6日

【CDT关注】歪脑|高耀洁去世一周年: 民间防艾人士今何在

CDT 档案卡
标题:高耀洁去世一周年: 民间防艾人士今何在
作者:丹木
发表日期:2024.12.30
来源:歪脑
主题归类:高耀洁
CDS收藏:人物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CDT编者按:2023年12月,有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之称的高耀洁医生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95岁。2024年12月30日,自由亚洲电台旗下的中文新闻杂志歪脑(WhyNot)采访了与高耀洁有过交往的防艾公益人士,回顾他们近年来所遭受的压力和人生轨迹。文章作者为丹木。本文是节选,点击这里访问歪脑阅读原文。CDT转载保存过多篇来自歪脑的文章,点击此处查看。

2023年12月10日,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医生去世。12月19日,她的葬礼在纽约近郊芬克利夫公墓举行,约200人冒雨参加了葬礼,其中包括她的亲属、与她一同从事艾滋病公益或晚年照料帮助过她的志愿者、人权律师、学者、媒体人、她治愈过的患者家属等。

这个出生在山东曹县、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并缠足的地主女儿,熬过了战乱和文化大革命,成为在河南颇有声望的妇科医生,1996年,已经退休的高耀洁在一次会诊中发现患者由于输血感染艾滋病,意识到血库可能被污染,从此走上揭露中国艾滋病血祸、防艾和救助艾滋遗孤的道路。

当人们在纪念和缅怀高耀洁时,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她揭露这场公共卫生灾难后受到的打压:她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儿女遭到株连,最终不得不在耄耋之年出走美国,再也不能回到故土。

本文采访了几位从世纪之交开始参与艾滋病公益、并与高耀洁有过交往的人,他们所遭受的压力以及之后的人生轨迹,也是中国社会环境变化的缩影。

胡佳的防艾经历:软禁、毒打、被旅游

高耀洁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一位外媒记者试图寻找胡佳——这位从艾滋病公益事业开始逐渐走上异议之路的人权活动家,是高耀洁生前最器重的工作伙伴和晚辈之一。

然而胡佳迟迟没有回复,他沉浸在极度悲伤之中。不仅仅因为高耀洁的去世,更因为他处在国保严密的监控下,无法亲身向这位平生最尊敬的前辈道别。

胡佳与高耀洁最初相识,是在2001年。那一年,胡佳偶然了解到艾滋病正在河南农村蔓延,于是从环保志愿者转向艾滋病工作。年底,他和同伴通过电台募集到保暖衣物等物资,准备捐赠给艾滋村的贫困家庭。

运送物资的卡车被大雪困住,胡佳和同伴在12月24日乘火车先行到达河南。白天,他们在漯河市下车,探访艾滋病人,胡佳第一次见到骨瘦如柴、濒临死亡的艾滋病感染者。“我握着他的手,有一瞬间感觉自己变成了那个垂死的人,透过他的眼睛,看见了站在床前的我,”——胡佳至今仍忘不掉那一幕。午夜,胡佳和朋友们走在上蔡县街头,他们看见一辆送葬的车,车上一身白衣的女人无声地哭泣,宛如幽灵。

圣诞节当天,警察突袭了他们入住的宾馆,将他们软禁四天,并销毁了照相机的全部胶卷。

和警察一起来的,还有一名当地负责艾滋病防治的官员。被软禁的几天里,警察和官员轮番恐吓他们,毫不掩饰对记者和NGO的厌恶与恐惧。“真的是‘金句’频出”,胡佳嘲讽道。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这些政府官员的话:“非政府组织就是反政府组织……我们防火防盗防记者”。他们勒令志愿者把物资交给政府分发,因为“必须让老百姓感谢共产党”。

[…]

村民成刚:“在我眼里,每个生命都是刻骨铭心的悲剧”

记者找到了曾经协助胡佳等人的村民成刚,他介入艾滋病救助工作,是因为他的第一任妻子也感染了艾滋病,感染者和家属通过正常渠道向当地卫生部门官员反映,官员只是说:“谁让你们去卖血?”

成刚不愿回忆前妻的死亡,记者提及艾滋病时,他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防有人听到。他甚至记不清一些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份,“巴不得丢掉那些记忆”,他说。

为了替患者和孤儿寻求帮助,成刚带着微薄的打工收入去寻找媒体,但没有媒体愿意报道,他又找到了北京的NGO,此后,他成为了NGO在河南的合作伙伴。成刚负责协助志愿者进村,救助艾滋孤儿,并写下艾滋病村的真实情况,其中一部分甚至在中国疾控中心下属的媒体发表。

这些工作为他惹来了麻烦,一次,他用笔名发表的作品被当地官员看到,官员到村里来打听,成刚假装什么也不知道,问道:“找到这个人怎么办?”官员答道:“抓了撂监狱里去!”成刚吓得赶紧逃离,“鞋子都跑掉了”。为了逃避骚扰和追捕,他露宿过田野、坟地,一度跑到北京,借住在NGO工作的朋友家。

后来,成刚写下的故事被集结成书。他统计了本村2000-2005年死于艾滋病的298人的姓名、性别、死亡时间和年龄,详细记录了部分人为了盖房子、娶妻卖血,最终死于艾滋病的故事,他写道:“对于国家,他们也许是数字,可是在我眼里,每个生命都是刻骨铭心的悲剧。”

这本书注定无法在中国正式出版,只能由公益机构印刷,储存在民间社会研究机构传知行的仓库里。然而,2014年,传知行被查抄、关闭时,这些书也作为“非法出版物”被没收。

如今,时过境迁,成刚也不再“对抗政府”。他开了一家店铺,重新结婚生子,成为了小康之家。他仍然关注着过去并肩战斗的人们,除此之外,他不再过多关注公共事务。

[…]

李喜阁也已经销声匿迹很久,她曾经是中国最著名的艾滋病感染者之一,频繁地参加上访、应NGO和北京高校邀请赴北京讲学,甚至在2005年12月世界艾滋病日期间,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栏目和北京新闻台“人生热线”节目。2006年,她到卫生部上访,被原籍公安局刑拘,取保候审后仍被软禁。

img

李喜阁(右)与高耀洁的合影(爱知行网站)

2009年后,网上关于她的消息越来越少,现在也几乎没有人能够联系到她。根据多个信息来源提供的消息,她与政府的关系有所缓和,回归了平静的生活。

胡佳有时候会想念李喜阁的二女儿琳琳,当年,他曾经认琳琳做干女儿,李喜阁带女儿到北京治病、上访时,胡佳的母亲主动提出邀请她们到家里吃饭,毫无恐惧与歧视。“琳琳已经是成年的大姑娘了,不知道结婚了没有,”他自言自语,当他提到琳琳或许只能和艾滋病感染者结婚时,语气又充满了遗憾。

李丹:寻找温和的空间

img

李丹(左一)与高耀洁的合照(受访者提供)

随着河南农村艾滋病问题逐渐解决,以及中国政府对民间组织的不断骚扰,当年关注艾滋病议题的志愿者们四散天涯,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选择了淡出社会活动,有人将议题转向人权和民主化问题,也有人选择更加温和的公益活动。

李丹曾经是与胡佳一同工作的志愿者,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硕士阶段研究太阳物理,2004年,他决定放弃学位,成为全职志愿者,创办了NGO“东珍纳兰”,东珍的北京办公室与亚洲促进会合作成立了“惟谦艾滋法律中心”,协助艾滋病患者维权,并开展引入国外防艾经验、高校艾滋巡讲等工作。河南办公室则致力于救助艾滋孤儿,在商丘市开设了东珍艾滋孤儿救助学校。

2008年惟谦的一份特刊记录了东珍孤儿学校遭到骚扰的情况:商丘市本地活动家因协助开办学校、接受外媒采访而被以“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的罪名刑拘,当地政府“每天派便衣警察跟踪员工出行、派人深夜闯入东珍员工宿舍进行恐吓骚扰……由便衣警察或雇佣村民对员工进行抢劫和殴打。”由于当地政府的压力,学校最终停止运营。

河南工作结束后,李丹开始致力于对高危群体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但在2011年,他发现这个议题很难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于是转型从事文化工作,尝试开办公共空间、举办活动,为NGO和文化领域工作者提供连结的机会。

李丹本人保持着温和的作风,但2014年后,随着国内空间收紧,他的事业还是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公民社会的人不是出国,就是坐牢”,他说。2019年,他的公共空间关门大吉。他觉得,现在看来,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至少不必在疫情期间浪费房租苦熬。

时至今日,李丹仍在国内的审查体系之下从事文化策展工作,致力于举办女性艺术展和国际文化交流。不过,由于网络环境的变化,即使是这样的活动,也难以避免“小粉红”的攻击。2023年底,他的活动被小粉红视为“煽动性别对立”和“勾结境外势力”,遭到一场严重的网络暴力。

(节选)

【404文库】行政法实务|五年前的今天,一份可以载入史册的训诫书诞生了

CDT 档案卡
标题:五年前的今天,一份可以载入史册的训诫书诞生了
作者:行政法实务
发表日期:2025.1.3
来源:微信公众号“行政法实务”
主题归类:李文亮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训诫书是指由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做出训诫罚的行政处罚的一种法律文书,训诫罚亦称申诫罚、精神罚,是指行政处罚主体对违法行为人所作的谴责与告诫,防止其继续违法的一种处罚措施。

这种极为常见的法律文书,在2020年1月3日之前,还从没有一份引起过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9年12月30日,李文亮医生在武大班级群“吹哨”,上传了一份带“SARS冠状病毒”字样的检验报告及视频。当晚,消息传遍整个武汉医生圈。

image

image

消息发出后的第三天,即在2020年1月1日,武汉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帖称,8名散布谣言者被依法查处。

image

2020年1月3日,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中南路街派出所对李文亮在微信群发表有关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7例SARS的不实言论作出了训诫。

image

训诫书是这样记载的:

你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社会秩序。你的行为已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违反了治安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是一种违法行为!

公安机关希望你积极配合工作,听从民警的规劝,至此中止违法行为。你能做到吗?

答:能

我们希望你冷静下来好好反思,并郑重告诫你:如果你固执己见,不思悔改,继续进行违法活动,你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你听明白了吗?

答:明白

这份训诫书在网上曝光后,迅速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哨音被制止,世界性灾难降临了。

2020年2月1日,李文亮通过微博宣布自己确诊感染新冠病毒,5天后去世。他的微博也由此定格在2月1日这天,但是下面的评论没有一天间断过。

2020年2月7日,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2020年3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追授李文亮“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20年3月19日晚,武汉警方通报李文亮事件处理情况,决定撤销对李文亮的训诫书,并向李文亮家属致歉。对李文亮医生被训诫一案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image

image

2020年4月2日,李文亮被评定为烈士。

image

《史记 · 医者李文亮列传》

李文亮者,辽西人也。少时,文亮不喜人情世故,遂立志负笈南方。将及弱冠,金榜题名,入国立武汉大学,修杏林悬壶之术。

珞珈山下,长江之畔,学海七年,学业大成。文亮乃往南方,执业厦门。凡三年,复回鄂府武汉,入中心医院,操明目之技,兢兢业业,惠人多矣。

己亥岁末,文亮示警于同学群内:吾院收治七例病人,疑患恶疾萨斯,皆源华南海鲜市井者。顷之,警示泄于网。有司曰:此谣也,当惩。文亮遂困,先遭中心医院监察科约谈,复遭辖区派出所训诫。

未几,执业中遇一病患,文亮为病毒所袭,始干咳,旋发热,疑为病毒性肺炎,卧床矣。

数日后,廷公开议之,有院士名南山者,乃医界翘楚也,语国人曰:此似萨斯,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可人人相传,已有多名医者中招,敢不慎欤!

举国皆恐。顷刻,群情惊惧,口罩热销,人人蒙面,处处禁足。当此时也,鄂府武汉封城,隔断出入;四海之内,农村堵塞道路,城市关闭小区,全民动员,共防新冠病毒。然为时稍迟,五百万鄂众已迁徙回乡过年,庚子新春佳节,遂成传播之势于天下,家中渡劫至元宵节。

然新冠病毒羽翼已成,灭之难矣。举全国之力,借科技之能,倾中西之技,仍呈僵持之态。

至此,世人方知文亮示警之功,被训诫之冤,誉之为“吹哨人”。此时,文亮正挣扎于病榻。有访员相询,文亮曰:真相比平反更重要,健康的社会不应只有一个声音。

恰在此举国战“疫”之攻坚时刻,文亮病情转重,危在旦夕。消息传出,网民皆唏嘘流泪,一夜数惊。更有数以百万计网民,彻夜不眠,在线守候祈祷,冀望诚心感动上苍,文亮转危为安。然万众用尽移山心力,仍难留文亮。庚子年正月十四凌晨,文亮逝矣。元宵佳节当前,真心英雄不在;新冠病毒未灭,“吹哨之人”已逝,悲夫!

初,文亮遭有司训诫,训诫书曰:若不思悔改,违法不已,必有严惩。文亮答:明白。是非颠倒,有甚于此者乎?

太史公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道不仁,为众人抱薪者常常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常常困厄于荆棘。又云,情深不寿。不仁之天地,谓谁也?医者文亮,情深之人乎?为众人抱薪者乎?

法律圆桌|2024年法治大事记:法治中国不在宏大叙事,而在细节雕琢

CDT 档案卡
标题:2024年法治大事记:法治中国不在宏大叙事,而在细节雕琢
作者:赵宏 陈碧
发表日期:2025.1.2
来源:微信公众号“法律圆桌”
主题归类:法治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距离我们第一档普法栏目“法治的细节”开播迄今已经过去整整7年,栏目几经波折却也留下了法治组小伙伴们最经典的普法作品,那句“法治中国不在宏大叙事,而在细节雕琢”的Slogan也因为同名畅销书而深入人心。

转战“法治理想国”后,我们重拟“在行动中追逐理想,在理想中获得力量”作为新栏目标语,也表达出重新开始的信念。

2024年过去,我们书写过的法律评论不少,在这些具体案件的讨论中,我们时常感受法治的挫败,却也总能重获信心。想起徐震宇老师在《正当法律程序的早期发展》后记里的那句,“我们都是脆弱的凡人,在世间努力去做一点点美好和正义的事,有时成功,有时失败”,这何尝不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所以在2025年到来时,对过去一年我们关注过的重要法治事件做个回顾,也再次表达追逐法治理想国的信心,还是法治之光常说的那句,惟愿法律人的努力可以让“正义如滔滔江水滚滚而来”。

image

一月

被骂牲口的城管和“无买卖就无伤害”的营商环境

image

2024年伊始,一段河北省邢台市某裁缝店主与城管人员发生口角的视频传遍全网。视频中城管首先是要求裁缝店主拆除贴在玻璃门上的广告,裁缝店主告知,因为此前已被通知不能在玻璃窗和门上张贴广告,自己就将广告做成标牌悬挂在屋顶。但执法人员认为,挂在屋内的广告还是能被看到,仍旧要求店主配合摘除。店主反复强调,如果没有广告,自己的生意将无人问津,而城管所说的门头只是标明了营业执照,根本无法标示出店里的经营范围。在数次申辩无用,执法人员依然强行要求裁缝店主摘除店内那张作为标牌的纸张后,店主忍无可忍地骂出,“我今天就不摘,就要把这个牲口揪出来”。

其实此前也发生过不少同类案件。云南某商家在开业时在门口摆放花篮,执法人员被认为属于占道经营;海南某地一超市经营者的孩子在店铺门前的桌子上写作业,执法人员将桌椅没收,这些案件中,执法人员的理据都是所谓“市容市貌”。但此类案件频发其实已说明,所谓“市容整治”因为界限模糊、标准未定,已渐渐沦为一种口袋罪,也为实践中行政机关尤其是城管部门粗暴执法、僵化执法,甚至选择性执法提供了正当性庇护。

此外,邢台裁缝店视频同样折射出当下很多地方营商环境的镜像:一方面各地在今年密集性出台各种提升营商环境的政策;但另一方面,不仅诸多与营商环境塑造互相抵牾的制度性障碍难以被摈弃清除,实践中也屡屡可见执法人员对小至小商贩,大到都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的刁难。所以,如果当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并未落实于具体的立法和执法,地方经济大概就真的只能如店主在视频里负气时所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两败俱伤。

三月

邯郸少年杀人案: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恶魔?

image

2024年3月,邯郸市三名初中学生杀害同班同学的消息引爆全网。因为被害者和加害者都是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加之三名未成年人的作案手段相当残忍,在杀害年仅13岁的同班同学后将其埋尸于家附近的塑料大棚内,所以案件曝出也再次引发公众和法学界人士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思考。

面对近年频发的未成年人犯罪,2021年《刑法修正案(十一)》下调了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对于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如果实施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行为,同时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对于特定犯罪,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就应当负刑事责任。而本案在曝光后,最高检几乎是光速核准了对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追诉。也就在刚刚过去的12月30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作出一审判决,其中被告人张某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被告人李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被告人马某某依法不予刑事处罚,但由相关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依法决定对马某某进行专门矫治教育。案件的主犯可说得到了重判。

邯郸少年杀人案引发的热议,不仅在于这又一起未成年人恶性杀人案件,还在于本案中的施害人和受害人无一例外都是留守儿童,故本案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如何重新审视现行教育模式和城市管理制度的缺失,如何确保孩子学到如何真正的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如何确保那些未成年孩子在成长的最关键时刻,不会被迫与父母分离,能够获得正常的情感关爱和引导教育,而不至再成为一起起恶性案件的加害者和受害者。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之觞,也需要所有人的关注,毕竟我们要创造出什么样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孩子的未来。

四月

禁售冥币纸钱?到底是迷信还是民俗?

image

2024年清明将至,南通市民政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名下发一则通告引发全网热议。这则名为《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通告》指出,全市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制造、销售冥币纸钱、纸扎实物等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否则要被处罚甚至承治安处罚责任。

南通市通告的上位法依据首先在于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第17条“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但何为“封建迷信”,法律并无统一定义,即使是《殡葬管理条例》也对此未做任何解释。而且,迷信和民俗往往难以界分,有些活动和行为即使最初带有迷信的色彩,但伴随时间演进也早已成为民俗民情。焚烧冥币纸钱也与此类似。也正因为焚烧冥币纸钱、纸扎实物更多代表的是习俗和文化,代表的是公众绵延千年的祭奠仪式,南通市的这纸禁令才会引发如此的舆情喧嚣。如果只是为倡导文明祭祀,扭转不良风尚,政府完全可通过鼓励、指导、宣传、建议、奖励等柔性方式达成目标,而简单粗暴地禁止公众焚烧冥币,甚至一刀切地处罚制造、销售冥币的商户,除了使法律规定与大众认知互相悖离,还会导致对于信仰自由在内的私人生活的粗暴干预。

五月

青海一法院庭审疑似被微信“远程遥控”:司法如何能现场唱双簧?

image

2024年5月12日,一则青海省天峻县法院庭审案引爆媒体。事发当日,该县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涉嫌寻衅滋事的发回重审案件。在休庭后,辩护律师路经审判席时发现主审法院的电脑界面显示,此案原二审法官,海西州中级人民法院刑庭庭长和天峻县人民法院院长似在利用微信群实时遥控指挥法院庭审。当律师发现此事并拍照取证后,即遭到十多个法警围堵。又在律师要求出庭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无果后,律师报警。警察出警后依法扣押、封存了合议庭成员使用的电脑主机。这则新闻在网络迅速发酵并被律师群体大量转发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于5月13日迅速做出回应,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该则通告将引发舆情的责任全部推至案涉律师身上。

根据《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上级法院的干涉。所以上下级法院之间,并非如行政机关一样属于领导关系,而是监督关系。之所以规定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是监督而非领导关系,又在于对“法官依法独立公正履行审判职责”以及“两审终审制”这些诉讼基本原则的维护。如果在下级法院庭审时,上级法院可以随时在线发布指令,并主导案件的审理,二审基本上就已经缩减为一审,两审终审制也将毫无意义。所以这则案件引发的问题就在于:法院自己是否真正将“法官依法独立公正履行审判职责”、“两审终审制”和“审级独立”这些诉讼的核心法则奉为圭臬,并真正贯彻落实于个案审判中?

七月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值得肯定,也让人有更多期待

image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在2023年9月首次公布于中国人大网,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就引起巨大喧嚣。在2023年9月30日征求意见截止前,共有99375人在中国人大网上留下125962条意见,由此创下近三年法律修改参与人数之最。2024年7月,该草案二审结束,中国人大网也将二审稿全文公布于网上,并再次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在二审稿中,曾引发巨大争论的一审稿第34条第(二)(三)项“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被修改成,“在公共场所或者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宣扬、美化侵略战争、侵略行为的服饰、标志,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此外,一审稿有关生物信息提取,以及“侮辱、谩骂警察”属于妨碍警察执行公务等条款,在二审稿中同样被大幅修改和删除。这些都值得特别肯定。二审稿的修改说明,民众关切立法修改,且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表达意见,而官方又对此作出积极回应,这本身就已是法治的进步。但二审稿中未被涉及的问题同样不少:例如总则中缺少对违法未完成状态(未遂、预备等)减轻或不予处罚的规定,缺乏对主观故意过失的要求,作为最重处罚类型的行政拘留未被纳入听证范围,甚至是除未成年人外,被处罚人违法记录的封存乃至消除等问题,二审稿同样没有涉及。这多少还是令人遗憾,也让我们对之后的再审怀有更多期待。

七月

油罐车混装食用油: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毒奶粉?

image

2024年7月,《新京报》曝出一则耸人听闻的新闻。一些油罐车在卸完煤制油后,未对储存罐进行任何清洗就直接装上食用油继续运输。煤制油中包含大量化工液残留,在混入食用油后对人体所造成的侵害不言而喻。

本案连央视网评论都说,这已经远非一般的食品安全事故,其本质就是投毒。从刑法角度,“形同投毒”的混用油罐的行为的确已构成《刑法》第144条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又根据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在运输、储存等过程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也按照刑法中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论罚,而此罪最高甚至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此次油罐混用案的出现已不再是简单的食品安全事故,其对公众健康的漠视已严重挑战公众底线。对于这类案件的处理,法律当然需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对于涉事的当事人,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也当然应受到法律的严惩。但这个极端案件的发生,同样需要我们反思行政监管责任的缺失,在追究肇事者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同时,也需要彻查在此过程中那些疏于监管,甚至是被利益俘获而放任违法发生的行政机关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希望彻查能带来真正的改变和行动,也希望“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毒奶粉”只是网友戏言,而不会再继续成为公众心中无法消散的阴霾。

七月

中国人民大学性骚扰事件,为何不能仅仅是师德问题?

image

2024年7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王迪在网络平台实名举报博导王贵元性骚扰。7月22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举报情况属实,涉事教师被开除党籍,撤销教授职称,解除聘用关系,并将问题线索依法反映给有关机关。事情曝光一天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人民大学的快速响应和重视程度,体现出学校对于师德师风失范问题的零容忍。

本案快速解决依赖于两个条件:第一,举报人提供了录音和聊天记录作为证据,这为调查提供了基础,不至陷入师生各执一词的“罗生门”;第二,网友纷纷转发并声援受害人,要求学校给予公正处理,所以围观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过去几年,性骚扰问题获得公众广泛关注,高校和职场作为性骚扰发生的重灾区也都进行了相应的规范建构。人民大学在通报中称,性骚扰攸关“师德师风”和“育人环境”,但高校性骚扰绝不仅仅是师德伦理问题,它已经延展为人格权的法律问题,因此也会涉及包括民事侵权、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责任。人民大学对这一事件的迅速处理反映出,随着社会公众对性骚扰问题的讨论,人们对性骚扰的认识更加清晰,对性骚扰的容忍度也在不断降低,而明确的反性骚扰立场也将带来职场关系和两性关系的改变。

令人欣喜的是,本案中的受害人在网络公布案件事实后,几乎再无人指责被性骚扰的一方未作出强烈的反抗。公众不再苛求“完美受害人”何尝不是近年女性主义叙事不断获得表达的胜利。也因为对女性权利保护观念的高扬,今年12月在山西曝出女硕士因精神异常离家被某村村民带至家中,并与其生育子女的新闻后,当地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并对涉案人员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在一个高度折叠的社会,女性主题总是丰富又复杂,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走在了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路上。

九月

做法事被控诈骗:个人有迷信的权利吗?

image

2024年9月,一起因“做法事”而被控诈骗的案件在广东湛江市坡头区法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称,陈某贵、陈某华在湛江市区从事封建迷信活动,并通过虚构做法事为逝者招魂超度而骗取他人财物共计86800元。庭审中,“做法事为逝者招魂、超度”与“不做法事会使逝者魂不附体、影响子孙”等,是否属于诈骗罪中的“虚构事实”,成为控辩双方论证的焦点。

根据我国刑法,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包括:诈骗者有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进而作出财产处分的欺骗行为;欺骗行为必须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了财产;诈骗者取得了财产,而被骗者则遭受了财产损失。如果仅依据迄今已曝出的案件事实,即案件所涉及的被害人也都表示并不完全相信封建迷信的说法,聘请被告人“做法事”,也只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达成的市场交易,那么本案似乎就不构成诈骗,因其欠缺当事人因行为人的诈骗行为而“陷入错误认识”这一核心要件。

本案之所以引发公众关注也在于,封建迷信和民俗民风往往难以界分。有些活动和行为,即使最初带有迷信的色彩,伴随时间演进,也已成为民俗民风。如果将基于民俗民风的“封建迷信”活动都作为诈骗行为予以刑事打击,刑法就彻底突破了其理应谨守的谦抑性。《刑法》适用的复杂,还因为其背后存在一个始终悬而未决又充满争议的问题:公民有迷信的权利吗?即使公民为封建迷信所惑,从事一些愚昧且未开化的行为,国家有干预的权力甚至义务吗?这些干预权力的界限又在哪里?

十月

如何看待《民营经济促进法》:平等对待就是最好的保护?

image

2024年10月10日,《民营经营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布,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全文共九章七十七条,围绕民营企业的平等对待、促进发展、规范经营和保护权益展开。为民营经济立法,本身就是法治建设的大事,这也说明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意见稿的第七章,尤其谈及权益保护。规定包括企业的名誉权、荣誉权以及经营者的个人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等权益不受侵犯;限制人身自由和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必须严格遵守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进行;禁止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规范异地执法行为。

正是这些常识性的宣告,引发公众热议,而宣示性立法也说明,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已经到了需要重申基本信念的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部立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现实问题,将直接决定市场的信心。所以,对于“促进法”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促进的目标本身不会落空,实实在在地解决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仅仅是宣示态度,并不能给市场带来真正信心。而且,民营经济所需要的也并非法律上的优待,而只是平等对待,即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的经营,法律尽可能明确,少捕慎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理预期。

十二月

“远洋捕捞”接连被痛批,为何仍屡禁不止?

image

2024年12月16日,国务院举行了以“加快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的专题学习会,披露2025年国家将开展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稳预期强信心。在这次学习会后,“国务院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禁止远洋捕捞、跨境执法”等词条再次上了热搜。这无疑释放出国家要对近年频发“远洋捕捞”等违法执法现象进行严厉整治的信号。

近年来,公安机关异地抓捕民营企业家,查封、冻结,甚至划转外地企业家及其个人财产的案件时有发生。其中部分案件因为明显有逐利执法之嫌,且跨越了刑事案件的地域管辖,因此被坊间戏称为“远洋捕捞”。远洋捕捞的首要原因同样是趋利性执法。公安机关在没有明确刑事管辖基础的情况下跨区甚至跨省进行刑事立案,无非就是因为此类案件可能涉及没收数额巨大的违法所得,或者判处数额巨大的罚金。从被曝出的案件看,实施“远洋捕捞”的刑事司法机关大多来自内陆和边远地区,而被捕捞的大多又是江浙沪广东福建的民营企业,所涉及的案由主要为网络传销和网络赌博案件。这就是杭州九堡派出所甚至发布通告称,“外地公安不得非法入企办案……如发现杭州市以外的公安机关,在没有本地民警陪同下,非法入企办案的,请立即110报警”。远洋捕捞的泛滥甚至在年末演变为,执法部门跨省抓捕海棠文学城的耽美作品作者,迫使这些作者为免牢狱之灾四处筹钱,以应对高额惩罚和争取缓刑。

为抑制“远洋捕捞”和趋利性执法,国务院和各部委同样出台了不少文件,例如公安部2021年就发布了《公安机关禁止逐利性执法“七项规定”》,今年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甚至不惜以重复常识的方式强调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保护。从现有规范来说,针对“远洋捕捞”和小过重罚等趋利性执法的规范不可谓不细致不周全。但如果上述规范仍无法获得执法机关的遵守,那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升营商环境的目标仍旧会流于口号和宣言。民营企业保护最终依赖的,是国家公权力机关的自我约束,真正的市场信心也将来自于此。

image

回顾法治事业的2024,仍然是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或许跟之前比,它没那么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但我们的认真和坚持,我们的努力和呐喊,证明了历史没有垃圾时间。个体努力确实有限,但也不能忽视我们同样是历史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有一种历史终结的幻觉,就是觉得赶上了大时代才会精彩,似乎一切改变会在某个时刻戛然而止,而忽视了自己正在经历以及即将经历的。

来吧,朋友们,不管它是大时代还是小时代,2025已经成为此时此刻。我们创造的,就是我们所在的时代。法治理想在,阵地在,我们都在。

玖奌杂货铺|假的,假的,全是假的

CDT 档案卡
标题:假的,假的,全是假的
作者:敏敏郡主
发表日期:2025.1.4
来源:微信公众号“玖奌杂货铺”
主题归类:精俄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雨后春笋般开张的俄罗斯商品馆,据说毛利高达50%,最快3月就能回本。只是,有些俄罗斯商品馆里面的商品几乎没有一件是来自俄罗斯的,大都是来自中国。

假的,假的,全是假的,假到连俄罗斯人都看不下去了。有个俄罗斯人在上海逛俄罗斯商品馆,发现里面卖的商品压根就不是来自俄罗斯,吐槽了几句,被赶了出来。

另一家俄罗斯商品馆更绝,看到有俄罗斯人来了,直接就关灯了。

风靡一时的所谓“俄罗斯进口商品”,早在几个月以前就被爆出过各种问题。四川广元,有人吃了“俄罗斯进口奶粉”以后,血糖直接飙升。经当地警方调查,这个所谓的“俄罗斯进口奶粉”,其实就是一个郑州小伙在一间安置房里生产出来的,用洗澡盆把植脂末和麦芽糊精混合到一起,搅拌搅拌就进行分装销售。

就这些连奶粉都算不上,要多恶心有多恶心的玩意,全国各地发货,日进斗金。通过销售“俄罗斯进口奶粉”,这位郑州小伙买了新房豪车,娶了美女媳妇。

更早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俄罗斯车臣人的河南人,取名“保尔-柯察铁”,说几句河南腔的乌拉,就轻松收获三十多万粉丝,顺便再带带货,赚的是盆满钵满的。

比“保尔-柯察铁”更牛的是一个名叫“娜娜”的“俄罗斯女子”,在网络上喊几声乌拉,使劲地夸中国好,半年时间竟收获200多万粉丝,带货带到断货。

只是,后来被发现,这个“娜娜”也是一个中国人,扮成俄罗斯美女。

尽管接二连三的上当,但遍地开花的俄罗斯商品馆来了,依然有不少人趋之若鹜。

其实,稍微用大脑思考一下,就能察觉其中的蹊跷:俄罗斯的轻工业远远不如中国发达,哪有那么多的食品可以出口到中国来?那些俄罗斯大列巴(面包),保质期本来就很短,等到从俄罗斯运到中国来,还不变质吗?

是什么人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当呢?这样的人值得同情吗?

网上有人对此提出疑问:如此赤裸裸的挂羊头卖狗肉,这么长时间,为什么就没有人揭穿他们呢?

一开始,我也有这样的疑问。等到我有一天,逛街时来到一家俄罗斯商品馆,看到里面的人来人往时,我一下子想明白了原因,因为我在那一刻想起了下面这个视频:游戏机里有抓大白鹅的游戏,就有俄粉受不了了,要求撤掉。

我还想起了司马南在一次视频中声色俱厉的“格杀勿论”。司马南说,影响中俄关系的人,应该格杀勿论。

image

想起这些画面时,我就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寒颤,赶紧跑开了。想想看,如果我去告诉他们,这俄罗斯商品馆里的,几乎都是中国生产的,不是什么俄罗斯商品,会有多少人信呢?老板会恨我,说不定店里面的顾客也不会饶过我,万一冲出来几个彪悍的俄粉,说我是在诋毁“俄罗斯商品”,是在破坏中俄关系,即使没有“格杀勿论”,揍我一顿,我该如何是好?

据说,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做过一次调查,在受访者中,有约六成对俄罗斯印象“非常积极”或“比较积极”,而对美国和日本印象“比较消极”或“非常消极”的超过50%。

image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民众对俄罗斯好感度最高。

既然有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存在,那被一些不良商家盯上,被“收割”,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水木网络法学|劳东燕:我的2024,学会重新出发

CDT 档案卡
标题:劳东燕:我的2024,学会重新出发
作者:劳东燕
发表日期:2025.1.1
来源:微信公众号“水木网络法学”
主题归类:劳东燕
CDS收藏:人物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作者简介:劳东燕,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于我而言,2024年是自我疗愈的一年,也是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出发的一年。经历心境破败的2022与2023,终于算是恢复了一些元气。

在我既往的人生中,2022年称得上是转折性的一年,彻底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对很多事情都不再心存幻想。回想起来,那种一厢情愿的幻想,曾经是我职业生涯中努力的内在动力,也让我对未来有着一种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转瞬之间,内心世界中先前构筑起来的一切都土崩瓦解,让我产生强烈的意义幻灭感。

幸运的是,一直到这个年龄才面临意义的幻灭感,在此之前,我一直活得天真而积极。不幸的是,到这个年龄还要经历意义的幻灭感,纠结于选择从此下场还是重新出发,需要展开对自我的拯救。我已不再年轻,但又没到足够老的年龄,确实不甘心在躺平与名为豁达实为犬儒的油腻中过完余生。

2024年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多伦多度过的,用的是攒了八年的学术休假。此前迫不及待地想换个环境,实在是因为状态差到除了勉为其难地处理完手头的教学事务,根本就没有心力做其他的事情包括学术研究,内心里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

换环境本身是作为自我疗愈的组成部分。在多伦多的一年,我过的是深居简出的生活,每天是两点一线或三点一线,几乎没有什么社交,也没兴致去游山玩水。所幸的是,状态有所恢复,心境也逐渐从灰暗破败中走了出来。开始能勉强地找到做事的意义,按捺住不时冒出的焦躁与沮丧,也写了几篇学术论文,算是对这出访的一年有所交待。

除了自我疗愈,过去的2024年,也是重新认识自己的一年。

就自己的职业发展来说,从一切很顺到几乎事事受挫,表面原因似乎是我在公共领域表达了一些与主流相背离的意见,实质则是由于不合于时代的主旋律。我并没有变,只是时代的基调变了。

当时代的基调与个人的价值结构不相契合,那种格格不入的摩擦,让人不可避免地陷于钝性的疼痛与无奈之中。疼痛并不尖锐,无奈也还不至于到绝望的程度,但由于过程漫长,很容易消磨个人的意志。身在局中,这样一种持久而看似终点漫漫的消耗,会让沉沦产生莫大的吸引力:选择沉沦不再坚守自我,就能迅速消除格格不入的痛苦,类似于在唐诘诃德与风车的战斗中,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不如索性就缴械放弃。

问题在于,我无法说服自己去放弃。于是,仅仅为了让自己不被改变,便需要花费很多的心力。也因此,当我在澎湃新闻编写的《人世苍莽》一书中读到这样的话:“看见一个人为了拒绝灵魂堕落的命运,需要冒多大的危险,以及一个人要有怎样的勇气、决心和运气,才能保留住身上好的人性“,觉得特别地心有戚戚焉。

在日常生活中,我称得上是低调谦逊的人,在网上给人的印象则颇为不同。在过去的2024年,有两位朋友直言不讳地向我指出这一点,一位是熟交多年的朋友,另一位则是初次见面的朋友,他做过多年的统战工作,在相人方面应该是颇有经验。

老实说,在此之前,我并未意识到生活中与网络上的两种形象之间存在差异。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网络上,我都努力保持真诚,并没有刻意去装什么人设,更不会虚与委蛇说一些自己并不认同的套话假话。两种形象之间,究竟哪一种才更似真实的自己?似乎两种都是真实的自己,只是代表不同的面向。

在很多年里,遇到各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我都习惯于首先求诸于己,反思自己是不是有做得不对或不好的地方。这样的反思习惯,一直到前些年看到柳青在三八节所发文章中的一段话,大意是女性在工作中做过度的反思不容易建立充分的自信,才有意识地做出一些调整。我并不缺乏自信,但确实也发现,低调谦逊容易让他人低估自身的实力(尤其是女性经常显得自信心不足),并且在一些人眼中低调谦逊就是软弱可欺的代名词。所以,如今的我可能更偏向于不同的立场,就像衩姐在一篇公号文所说的:“非必要不反思,反思自己通常只是给别人留出得寸进尺的空间。“

不过,两种形象之间的差异,让我忍不住地反思,究竟是天生的个性使然,还是主要因为身为女性,知道高调张扬的形象在这个社会中不受欢迎,所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地自我规训,培养出低调谦逊的特性,以使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格格不入,同时尽量少受不必要的伤害。扪心自问,年轻时确实没有那么强大的心性,能够做到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不在意周围的人否喜欢自己。

过去的2024年,我经历了比之前更高程度的有组织网暴。不可否认,这样的网暴会对我形成一些干扰,但并没有预想得那么严重。一些事情在没有经历之前,往往觉得挺可怕,经历之后会发觉也不过如此,然后发现自己身上原来还有挺可贵的品质,那就是比较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的发现着实让人惊喜,也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经历上一次的网暴之后,如今在网上被很多人追着骂,我已经能做到波澜不惊,几乎不会影响到我的心情,更谈不上伤害。这种时候我会发现,原来自己抗骂的能力还挺强,人的潜力真是无限。可以确定的是,下一次同等程度的网暴不可能再伤害到我。网暴言论,如果自己能做到不走心不纠结,就可以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过去的2024年,更是重新出发的一年。

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纯粹的学者,我对社会治理更感兴趣,相应的研究也都希望嵌合在良法善治的框架中来进行。法律是经世济用的学科,我难以从纯学术研究中获得足够的乐趣与动力。因为做事需要意义感,当意义感丧失时,我也就会严重缺乏做事的动力。如果努力根本没有意义,为什么还要努力?我忍不住地产生这样的疑问。

从2004年博士毕业从事教职以来,从来没有哪个年份像2022与2023年一样,让我丧失做学术研究的动力。大概有一年半多的时间,我陷在焦躁、沮丧与抑郁的情绪之中,完全没有心情去看专业书籍,更没有心思去写学术论文。

2022年勉为其难完成的关于买卖妇女犯罪的论文,原本在要求交稿的时间到来之际我已决意放弃。一位我敬重的亦兄亦友的师长的敦劝让我改变了主意。

他以罕见的严肃态度对我说:东燕,你不应该把这篇论文当作一次普通的约稿,丰县的铁链女事件一定会成为历史性的事件,中国刑法学界需要在与之相关的收买被拐卖妇女罪的问题上进行表态,你要不提交这篇论文的话,未来回溯这起事件的始末,会认为刑法学界的主流观点是认为该罪的立法论与法益论没有问题。在最后的时刻,我终于还是交出了论文。

这篇论文几乎是当时的我用尽最后的心力才完成的。之后至少又有一年的时间,由于内在的动力丧失,状态变得越来越差。改变的契机是从写作网络暴力的论文开始,当时我已到多伦多大学访学,环境的变化让我得以静下心来完成《网络暴力刑法治理的基本立场》一文。之后,研究状态有所恢复,后续写了几篇关于非法经营罪的系列论文。

一直以来,我对刑法基础理论的研究更感兴趣,因为更具理论上的挑战性,也更能展现我在研究能力上的优势。调整研究的主题,转而关注更为现实也更加具体的问题,并且在写法上偏重于实务运用,是在重新寻找意义感的过程中做出的自我定位:不能影响大的方面,能影响一两个具体案件的处理也是好的。

在非法经营罪的系列论文发表之后,有律师和我说,他在相关的案件辩护中用了我文中的论证理由。还有一位上海法官和我说,他们最近判决一个非法经营的案件,与我文中的观点相同,也是认为非法经营罪存在未遂状态,对涉案被告人做了从宽的处罚。

迄今为止都很难说,我真正走出了之前那种灰暗破败的心境。但是,试着学会以历史的眼光看待自己,并且放弃对现实成效的执着之后,我确实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解脱。无论如何,如果想要避免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还是应该选择继续做出努力,在能够努力的地方做出必要的努力。做出努力本身,就是在博取一份改变的希望。

过去的一年,最大的欣慰便在于,与法学圈之外的交往,让我发现不同领域的人们对社会有着相似的关心,并且仍在以不同的方式做出自己的努力;那些散落在各处的星星点点的微光,正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最后,以吴晓波在跨年演讲中的一段话来结束对2024年的总结,这段话让我在读完之后瞬间热泪盈眶:

有的时候,这个世界充满了恶意,但不妨碍我们仍然保持善良;

有的时候,这个世界被粗鄙包围,小丑的笑声荡漾在每个角落,但不妨碍我们仍然拥有独立思想的勇气;

有的时候,这个世界的戾气会令人窒息和绝望,但不妨碍我们仍然向往明天的阳光;

有的时候,这个世界只会给有力者以掌声,但不妨碍我们仍然坚信道德的信仰和民间的力量;

有的时候,我们会有无力感,无论你怎么努力,都可能一无所获,但不妨碍我们仍然日进一寸,功不唐捐;

有的时候,平凡懦弱如你我,也会倔强得像一个西西弗。

2025年1月1日

完稿于京西寓所

阅后即瞎|写给2025:墙破之处,就是旷野

CDT 档案卡
标题:写给2025:墙破之处,就是旷野
作者:木蹊
发表日期:2025.1.1
来源:微信公众号“阅后即瞎”
主题归类:中国经济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01

每到“辞旧迎新”之际,一些回顾/展望的文章就会刷屏。

但“时效"又总是一时的。

如果你翻翻2023年热门的专家预测,投行研判,大V年度演讲。

大概会从去年的热泪盈眶,变成现在的尴尬一笑。

当然,比你更尴尬的,是那些专家。

比如林毅夫老师2015年预测2020年我国可能跻身高收入国家。

到了2024年,他把这个预测推迟到了2025年,为了保险起见,又多加了一句“如果2025年没有实现,那么(就)2026年”。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屏幕前的你,高收入了吗?

image

02

不管有没有高收入,乐观向上的氛围,是要洋溢出来的。

新的一年,我们要跳出预测看预测,跳出专家看江湖。

当年明朝的嘉靖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喜欢用青词(祭神的文书)向上天祈福。

于是,善于投机的严嵩,就开始找枪手写青词。

恰好,他的儿子严世蕃又特别会写青词。

后来这父子两人,一个权倾朝野,一个富可敌国。

苏格兰哲学家卡莱尔说:

我们的要务不是辨明朦胧的远方,而是专注清晰的眼前。

当然,中文还有更简洁的表达:

活在当下。

专家的专,有时候不在于对未来预测,而在于对当下的把控,尤其是对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这,也是一种能力。

所以普通人和“个别专家”之间,真的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个差距,叫良心。

image

03

有良心的活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认识几个企业高管,虽然年薪是一般人的数倍,但闲下来的的时候,还会去美团众包、闲鱼兼职。

开车奔驰宝马去拉顺风车,也是常有的事。

没办法,收入高、房贷也高,孩子的教育费用也高。

资本市场挥金如土,生活中节衣缩食。

被寒气传递到的人,总是哪里有钱就在哪里赚一点,哪里能省就省一点。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白天是办公室里带着十几个小青年的管理。

下班后也会披上“黄马褂”,去闹市口送外卖。

可能你会疑惑:不至于吧?

本来确实不至于,但他偏偏染上了A股,而且思路手法和“上海爷叔”如出一辙。

这就成了:至于且必要。

南方周末2025的新年献词标题叫《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

献词不比严世藩写得差。

但华丽辞藻,往往颠倒了现实的悲欢。

有没有一种可能,日益进化算法,正在定义普通人的活法?

从你掏出手机付款的那一刻,你的隐私,你的活法,就在被算法跟踪、引导、定义。

image

04

过去一年,我也接了几单顺风车。

最难忘的一单,是接到一个医美手术失败的女大学生,和她的姐姐。

女大学生大一时在小红书上被各种医美博主种草,也希望通过科技改善自己气质。

在“种草贴”中,找到了一家大学附近的医美医院。

第一次打针之后,效果不明显,医生忽悠加钱做个更好的。

做了更好的之后,脸部出现了大面积红疮、浮肿,医生说之前签了协议,是有一定概率的……

女孩为了美,选择了继续,但她已经没有了钱,又不好意思和父母开口要,更不好意思和朋友提。

在整容医生的怂恿下,她选择了:

网贷。

今天,可以借网贷的窗口已经遍布各大互联网app。

从微博到高德,从百度到美团,很好号称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厂,终究是抵不住金融高息的诱惑。

女孩不知不觉就撸出了十几万,而且年息高达20%以上。

最后因无力偿还以及被催债公司恐吓,只能向姐姐先坦白…….

那天的车,就是送姐妹俩去整容医院“维权协商”的。

人世间,有着很多靓丽光鲜的诱惑,也有很多种草打卡的软文。

但当你掀开袍子后,就会发现:

袍子下面写满了罪恶和残忍。

image

05

今年的罗振宇跨年演讲,叫“来自未来的好消息”。

很多朋友转给我看的时候,我在健身房举铁。

过去几年,高频次的更新和伏案工作,让我的身体产生了一些异化——有了小肚子,头发也越掉越多。

作为一个天秤座,实在是难以接受,于是强迫自己走上了健身之路。

今天看了罗振宇演讲的文字稿,里面有句话倒是和我呼应上了:

“过去的十年,我就是靠着每顿少吃一口饭,每天多走一段路,减掉了80斤。”

凡墙皆是门。

过去一年,为了提升文章的信息量和长期价值。

我深入调研了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国17个城市的产业、经济、民生,走访了60多家企业,其中有一半是上市公司。

希望通过调研中,能够真正感受时代的发展脉络,给到更公正客观的点评。

过去一年,为了对法治和社会治理的理解,我参与了一些具体的司法实践,也准备在2025年正式申请律师执业(对,我有证)。

2025年,我计划出国考察4个以上的国家,走访调研超过70家企业,把去年冒出来小肚子彻底减掉,尝试学习一门新的乐器和技能,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和专利代理师。

新年一个归零的日子,但2024的心愿和遗憾,未必会随着新的日历而翻篇。

想要改写未来,就要有经营现在的雄心壮志。

什么是来自未来的好消息?

敢于面对过去的自己,在独处和寂寞中,完成更好的自己。

墙破之处,就是旷野。

成长是一场孤独的旅行,祝你新年快乐!

image

徐潜川|2024年,关于黄雪琴案,我发过的朋友圈

CDT 档案卡
标题:2024年,关于黄雪琴案,我发过的朋友圈
作者:徐潜川
发表日期:2024.12.31
来源:微信公众号“徐潜川”
主题归类:黄雪琴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CDT编辑注:“徐潜川”是女权活动家、独立记者黄雪琴代理律师徐凯的微信公众号。徐凯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曾担任《财经》杂志法治记者,主要报道有《娄烦矿渣山不能承受之重》《器官黑市》《维稳机器》《王立军“遗产”》等,其中《器官黑市》获腾讯网“2012年度调查报道奖”和《南方周末》“年度致敬”。

如下: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以上。

馬世研|伊朗解除互联网限制

CDT 档案卡
标题:伊朗解除互联网限制
作者:馬世研
发表日期:2024.12.24
来源:微信公众号“馬世研”
主题归类:伊朗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 (Masoud Pezeshkian) 领导的改革派政府,解除了对 WhatsApp 和 Google Play 的禁令。这是伊朗放松互联网限制的第一步。

据伊朗媒体报道,总统周二在一次高层会议上,克服了强硬派的阻力,为这个8500万人口的国家放松了管制。

伊朗电信部长萨塔尔·哈希米 (Sattar Hashemi) 在 X 上写道:“今天,我们通过展示团结迈出了解除互联网限制的第一步。”他说,这条道路将会继续走下去。

img

伊朗总统佩泽什基安出席高层会议

就在前几天,佩泽什基安拒绝执行强硬派议会批准的“头巾法”。这项法案试图对不遵守着装规范的女性施以更加严厉的惩罚。

改革派政府还悄悄恢复了数十名大学教授的职务,他们早前因为“异端思想”而被学校开除。还有一些被勒令退学的大学生也返回了校园。

佩泽什基安还解除了伊朗球王阿里·代伊的禁令。代伊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伊朗足球运动员。2022 年 9 月,伊朗库尔德族妇女马赫萨·阿米尼因涉嫌违反严格的伊斯兰着装规定,在警方拘留期间不幸身亡,代伊因为声援伊朗妇女、参与抗议活动而被没收护照,并被禁止参与任何足球相关活动。

佩泽什基安在高层会议上说,没有人民的支持,国家就无法对抗外国敌人。他对情报部门的高级官员发出含蓄的警告,“如果人民站在我们这一边,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我们,我们也不会遇到问题。我们必须让人民站在我们这一边,把人民的问题视为我们自己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

img

没有戴头巾的伊朗年轻女性

前两天,伊朗再次出现停电和能源短缺,司法部门立即指示执法机构及时遏制可能发生的骚乱。然而,佩泽什基安试图安抚伊朗社会的不满情绪,他要在社会中培育希望,认为纾解比控制更为重要。

随着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意外垮台,伊朗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国内外压力。许多人预计,伊朗政权可能重蹈叙利亚覆辙,成为中东下一个“内爆”的国家。

为了抵御这场危机,佩泽什基安采取了改革措施。历史证明,在一个没有先进管控技术的国家,危机时刻加强控制只会适得其反。

佩泽什基安在今年七月赢得总统大选,他在竞选中承诺要改善经济和社会条件,尤其注重放宽女性着装限制、放宽互联网限制。

相比之下,俄罗斯正在加紧封锁互联网。油管在俄罗斯已基本被屏蔽。俄罗斯互联网公司推出了自己的视频网站,还邀请一些博主举行了隆重的启动派对。这些举动的背后有一个响亮的关键词,叫:互联网主权。

【年终专题】校车引导员,外籍教师,散步的市民,日裔学生……2024年度人物:无差别袭击案受害者

CDT编者按:2024年即将过去,中国数字时代为读者整理了年终专题,共7篇,包括年度每日一语、年度404文章、年度报告汇、年度敏感词、年度播客、年度视频和年度人物。本文是年终专题第7篇《2024年度人物》。

CDT 档案卡
标题:【年终专题】校车引导员,外籍教师,散步的市民,日裔学生……2024年度人物:无差别袭击案受害者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12.28
主题归类:无差别袭击案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骑电动车送货的外卖员,在校门口排队过马路的小学生,用身体阻拦凶手的校车引导员,受邀访华的美国教授,在妈妈的陪伴下去学校的中日混血男孩,锻炼身体的普通市民…… 2024年,他们成为无差别袭击案的受害者。在中国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各地恶性案件频发。在许多起案件中,高速运转的审查机器压制了讯息的传播,让基本的知情权成为一种奢侈;而在墙内媒体报道的事件中,人们的愤怒、困惑和对真相的追寻也不得不止步于"蓝底白字"的官方通报——接着,报道被删除,目击者和家属被噤声,加害者的经历和动机无从查证,个体受害者面目模糊,甚至连悼念也不被允许。

中国数字时代(CDT)梳理了今年已知的无差别袭击案中受害者的信息。由于审查的限制,只有少数案件能确认受害者的姓名、年龄、职业背景等具体情况;在其余案件中,CDT根据官方通报、新闻报道以及社交媒体上的视频和文字等信源进行查证,尽力做到准确记录事件发生地点、时间和受害者身份。

据CDT查证,今年中国各地25起无差别袭击案至少造成86人死亡,181人受伤。有至少四起案件未通报具体伤亡人数。

本文将"无差别袭击"定义为在公共场合有预谋地针对不特定受害者的袭击案。来源包括官方通报、机构媒体报道和社交媒体信息,不包括经官方确认的仇杀、打架斗殴、交通事故等,亦不包括中国公民在海外的袭击案件。

文末附有 CDT 查证过的2024年中国大陆无差别袭击案件清单和遇难者纪念墙。

——————————————————————

学生

在各地发生的案件中,针对学生的至少有9起,其中8起事件有警方通报,但绝大部分未提及受害者身份,一些通报弱化了事发地在学校附近的事实,仅有一起通报写明受害者包括未成年人;一起事件无官方通报。截至目前,这9起事件均没有后续媒体报道。

11月19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永安小学附近,39岁男子在小学生排队入校时驾车冲撞人群。官方通报称伤者已送往医院救治,但未提及人数和身份。媒体无后续报道。微信公众号"鸡蛋bot"写道

事故发生的时间,正是永安小学孩子们入校的时间。学生们会在校门口排好队统一入校,所以校门前人很多。"车就是冲到人最多的地方撞的。"目击者表示,随后,撞人的车主被保安和家长打出来,警察现场就把人抓了。上述目击者表示,该小学学生人数不少,一个年级有十多个班,学校周边有多个居民小区,校门口的路上下学时人流很密集。

[…] 倒了十多个孩子,还有几名保安也被撞倒了。

这篇文章被多个平台删除,CDT已将其收录于404文库

11月16日,江苏省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内,21岁男子持刀造成8死17伤。警方通报称,嫌疑人徐某金是学院的毕业生,"因考试不合格未拿到毕业证书以及对实习报酬不满"而回校行凶。网络流传徐某金的遗书,称自己一天工作16个小时,被实习的工厂拖欠工资。CDT收录的新浪微博网友评论称"现在社会就是一个高压锅,一点就炸。" 有人将国内发生的无差别袭击案与美国对比:"前些年还天天笑话美帝,现在。" 还有人说:"贫富两极化太严重,生活压力过大,失业率连续升高,加上现在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很暴躁。"

微信公众号"建设性意见"写道

现在的社会情况是,10把壶只有8个盖子,无论你怎么腾挪遮掩,总有两把壶是罩不住的。用这样的壶来喝茶,就总会有热水倾洒烫到手的时候。重点是先承认那2把茶壶没有盖子,然后一起努力把缺的两个盖子做出来。然后还要认真反思找到这两个盖子遗失损坏的原因,避免下回再次出现,而不是闭着眼责怪隔壁同行搞破坏才丢了盖子。

这篇文章已被删除,CDT已将其收录于404文库。警方无后续通报,媒体无后续报道。

10月28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校附近,50岁男子持刀砍伤两名成年人和三名小学生,警方通报写明有三名未成年人受伤——这是9起相关案件中,唯一一份写明有未成年人受害的警方通报。事发地中关村三小是北京最著名的小学之一。前时政记者储朝新在微信公众号"衣者朝新"上写道

过去,我们常常简单地把这些事情总结为底层人互戕互害,可是,如今事情已经在起变化,中关村三小,不是底层人家的孩子可以进去读的,受害人已经不是底层民众……

文章已被删除,CDT 收录于404文库。警方无后续通报,媒体无后续报道。

10月8日,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校门口,60岁男子持刀刺伤三人。警方通报称袭击致"三名群众受伤",未提及受害者身份和年龄。财新的报道则写明两名伤者为小学生,并指出赵某曾因持刀伤害前女友而入狱服刑,这是为数不多写明嫌疑人和受害者身份的报道。另有安徽媒体大皖新闻报道,第三名伤者为女性,现场有家长试图制止袭击。大皖新闻记者联系警方采访时,民警表示"建议以官方通报信息为准"。警方无后续通报,媒体无后续报道。

9月3日,山东泰安东平县佛山中学附近,一校车冲上校门外人行道,致11死13伤。司机被警方带走,官方通报将事件称为"道路交通事故",称事件是车辆"失控"导致。陕西媒体《华商报》旗下大风新闻报道,受害者大多是学生;佛山中学否认司机和学校师生有矛盾,并要求记者"联系当地宣传部门"。据澎湃新闻报道,该校车隶属东平县东原公共交通有限公司,3月刚刚新增校车业务。警方无后续通报,媒体无后续报道。

5月20日,江西省贵溪市文坊镇一45岁女性持刀闯入明德小学,致两死10伤。接受BBC采访的学生家长表示,他的孩子已安全回家,但学校"学校没有通知我们任何事情,并把一切都隐藏了起来"。警方通报称,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案件在侦办过程中。通报未写明受害者身份,但网络视频和截图显示,现场有多名儿童倒地。

3月8日,湖南长沙市41岁女子驾车加速闯红灯撞向斑马线上的行人,然后迅速离开现场。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行车记录仪视频显示,当时几名身穿校服的学生正在过马路,至少一名学生倒地。警情通报写道,事件导致两人受伤,无生命危险,肇事者已被控制,事故原因正在调查。通报中未提及受害者身份和年龄。除转载警情通报外,无机构媒体参与报道。有自媒体写道,该女子在现场声称她的行为是"报复社会"。警方无后续通报,媒体无后续报道。

3月4日,湖南衡阳祁东县河州镇一男子持刀闯入三友小学食堂,造成两名女生一死一伤,该校校长在与凶手搏斗时手部被划伤。据沈阳晚报旗下的"指尖新闻"报道,嫌疑人40岁左右,去年就曾持刀进入三友小学行凶,导致两名小学生受伤,曾被警方抓捕后获释。文章提到,案发时学校保安并不在岗。文章末尾写道,当地官方对案件三缄其口

指尖客户端记者拨通了尾号为110的祁东县河洲派出所的电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刚开始还表示那里是派出所,而当记者表明身份,并提出想要了解3月4日凶杀案的情况后,对方又否认那个电话是派出所电话,但电话里另一名男子称,让记者去河洲镇了解情况。

随后,指尖客户端记者又拨通了祁东县河洲镇何帅镇长的电话,何镇长得知记者想要了解的情况后,表示需要通过宣传部的批准,才能接受记者的采访。

3月12日上午,指尖客户端记者多次拨打三友小学雷校长的电话,他均未接听。记者通过短信就凶杀案的相关情况提出相关问题后,雷校长并未否认命案的发生,只是让记者到宣传部了解情况。

祁东县教育局陈善东局长也未接听记者的电话,也没有回应记者的采访短信。记者随后联系上祁东县宣传部,一名刘姓部长表示不清楚此事,将了解情况后再回复。

目前这篇报道已被删除。转载过该文章的公众号"Just Law"已被封号官方未通报案情,媒体无后续报道。

3月1日,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安居苑小区南侧,46岁男子驾车冲撞行人,致两人死亡,6人重伤。警方通报称,嫌疑人被当场抓获,案件在进一步调查。通报未提及受害者身份。央视新闻此前报道称,事发地在德城区第三实验小学附近,10余名儿童被撞伤。警方无后续通报,媒体无后续报道。

普通民众

11月11日,广东珠海体育中心内,62岁男子樊某驾车冲撞人群,导致35死43伤。这是近十年中国已知伤亡人数最多的袭击事件。事件相关讨论受到严格审查,事故现场的视频、图片以及相关帖文接连被屏蔽。截至目前,CDT 收录的相关文章至少有10篇已被404。在新浪微博上,"#珠海体育中心""#珠海汽车撞人"等多个话题相继遭到封禁。而事发第二天,中国国际航展在珠海如期举办,"#珠海航展一只蝴蝶落在海军小姐姐腰间"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因此评论:"蝼蚁之命,轻于蝴蝶。"

据机构媒体和社媒信息,珠海撞人事件受害者多数是在体育场内锻炼身体的普通市民,他们大多是当地几个中老年"健步团"的成员。公众号"水瓶纪元"在一篇文章中记录了部分遇害者的信息

美丽珠海队喜欢在健步的时候播放节奏感极强的老歌,四十多岁的陈先生是负责背音响的队员之一,大家会排成整齐的队伍,三个人一排,间隔一米五,脚步对齐,在"快乐开朗的节奏里往前走"。

[…] 陈先生介绍,美丽珠海队当晚有四十多个正式队员,穿着统一的红色衣服,那天也有二三十个穿自己衣服的市民跟在队伍后面一起走。大家同在一个两百人左右的微信群里,如果遇上下雨或者放假,都会在群里通知。群员不一定每天来,也有人十天或者半个月才来一次。

陈先生并不完全清楚去世的队员的名单,很多队员之间也只是简单打过照面,每晚锻炼结束,就各自回家。他知道的有:徒步队队长,大家叫他"秀哥",男,六十五岁左右,珠海市社保局退休员工,"看起来身体很好",每天早上都会去香山湖跑步。有时候早上起床看微信,"他的微信步数已经一万多步"。

队员朱某星,陈先生叫他"朱哥",六十多岁,去年十月份才第一次加入徒步团。每晚快到锻炼时分,朱哥都会给他发信息,"吃完晚饭没有,我准备出发了",然后两人约定在某个地方见面。朱哥当晚就站在他的后面的后面,被撞后倒下的时候脸朝地,陈先生返回叫医生来看他,"医生说,没得搞了,没得搞了"。朱哥生前在一个保险公司工作,当过几年的领导,"人很随和",他曾经讲过自己为什么来参加徒步团,"人年纪大了,想要身体健康",退休的生活里,朱哥也爱打麻将,"但都打很小,通常只有五块钱输赢"。

一位微信名叫"妈咪宝贝"的队员,是美丽珠海队微信群的群主,她五十多岁,河南平顶山市人。当天因为穿着便服,站在队伍的后面。"个子不是很高,有点瘦,人长得很漂亮",人很热心,有些人五六天不来徒步,她都会发信息关心对方,再吆喝人来徒步。

这篇文章已被404。

img

掉在地上的徒步团旗帜

img

公众号“水瓶纪元”绘制的事发当晚几个徒步团的位置

还有一名佚名网友写下了母亲在袭击中受重伤入院的经历,文章截图在微博和微信均受到审查。文章写道

事情发生的时候,我爸我妈都在场,我爸正在内圈的跑道跑步,车是绕着跑道外圈,开了一两圈, 无差别的集中撞向所有人,他看到车撞向人群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徒步队的音响声音很大,后面的人在尖叫,前面的人听不到,所以都没逃掉。我想受伤的人肯定大于几百人,除了身体受伤的,在场目睹一切的那些人肯定都会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 网上流传的视频实在是让我放心不下,所以我当晚凌晨两点多到达了珠海。回去的路上我爸跟我说,让我直接回家,去了医院也没用,人在ICU里面,我们进不去。我爸一夜没睡,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带我来了医院,ICU门口是另一个女孩在哭泣,她的妈妈昨晚也被撞了,我们都在焦急的等待。顺便一提,那个女孩说她今天跟单位请假,公司的人都不知道昨晚珠海发生了什么。 […] 今天一整天都是在等,中途推去做CT的时候,我终于见到她了,我看到她躺在病床上,光头,戴着呼吸罩,头上肿了一个大包,手是肿的发白的, 其他地方遮住了我看不到,事故前一天她还发朋友圈去横琴花海玩,还发了好看的自拍,仅仅一天时间,就变成了这样。那个时候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等到下午,医生把家属叫进房间里,头内部损伤, 内脏损伤,腹部积血(应该大概是这样,我听不懂医生说的话,也看不懂电脑上的图片。)还有全身多处骨折。医生询问我爸,做了手术也不会醒过来,是否做手术,不做手术今晚就会去世,做了手术中途可能去世,如果做成功了是以植物人的状态多撑几天。医生的意思其实就是没得救了,但是你要是想做手术也可以试一试。而且是同时做两台手术,做完腹部的,立马做脑部的,医生说他们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我的大舅在这种心痛时刻还要黑色幽默一下,他说,做吧,就当为医学做贡献了,给你们增添实操案例。但是没有人笑,我已经站在后面静悄悄的被眼泪淹没。

事件发生十几个小时了,没有警察,也没有媒体跟进受害者后续,没有统计伤亡数据,网上能搜到的相关新闻也寥寥无几,(也可能是我太心急了,我急于想要知道结果)。

珠海警方在11月12日先后警情通报写道:"经查,近年樊某与前妻因离婚后财产分割纠纷,先后到基层人民法院和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樊某不服判决结果提起再审。目前,案件正在再审审理过程中。" 同日,习近平指示要求依法严惩凶手,"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强风险源头防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严防发生极端案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BBC记者在珠海现场报道时遭遇不明身份的男子阻拦,男子几次试图用手挡住镜头,并推搡记者。记者询问他的身份时,男子回答:"我是中国公民。"

img

一男子在珠海体育场附近阻挡BBC记者采访

有网传截图称珠海公安后来更新的通报中删去了嫌疑人婚姻状况相关信息,但CDT查阅珠海公安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未发现新版公告。截至目前,事件无后续通报和媒体报道。

9月30日,上海松江区松汇中心超市内,37岁男子持刀导致3死18伤。官方通报称,嫌疑人"因个人经济纠纷,来沪泄愤实施上述行为"。公众号"每日乐评"写道,嫌疑人因被前老板拖欠工资,赴上海寻人讨薪未果,生活陷入困境,遂实施无差别袭击。该文章已被删除无后续通报或媒体报道。

8月31日,广西防城港53岁男子持刀导致5死1伤,死者包括两名老人和三名儿童。9月5日,官方通报称嫌疑人已畏罪自杀,未提及受害者身份和年龄。无后续通报或媒体报道。

8月25日,湖南宜章一六镇和岩泉镇交界处,一年轻男子持刀砍伤多人后被抓获,媒体报道称伤者多为老年村民。具体伤亡人数未公布。事件无官方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8月13日,广东中山百得厨卫工厂内29岁男子驾车碰撞人群,8人受伤。警方通报称嫌疑人被抓获。据《潇湘晨报》报道,一网民自称是目击者,表示嫌疑人是该公司保安,被开除后沟通无果进行开车报复;记者联络采访后,该网民表示百得厨卫高层要求删评论;另有百得厨卫的工作人员称不接受采访,随后挂断记者电话。无后续通报或媒体报道。

7月27日,湖南长沙开福区月湖街道,55岁男子驾驶机动车撞人,致8死5伤,嫌疑人被抓获。澎湃新闻报道,嫌疑人作案动机可能是拆迁纠纷。无后续通报或媒体报道。

7月4日,沈阳铁西区兴工南街阳光花园小区内,一64岁男性居民持刀致3死1伤,嫌疑人被抓获。无后续通报或媒体报道。

6月19日,上海一地铁站内一54岁男子持刀致3人受伤,嫌疑人被抓获。无后续通报或媒体报道。

5月20日,湖南郴州苏仙区公园,35岁男子持刀闯入人群,造成3死2伤,嫌疑人已被抓获。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5月7日,云南镇雄泼机镇人民医院城南院区,40岁男子持刀导致2死21伤,后被抓获。红星新闻报道,现场有三名男子试图制止犯罪。警方通报未说明受害者身份。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4月14日,江西抚州一辆汽车加速闯红灯,撞向对向车道,造成1死5伤,报道称现场有三辆车被撞翻。警方通报称51岁的男子已被控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3月12日,广州市越秀区一49岁男子驾车冲撞行人和电动自行车,造成11人受伤。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2月9日至10日农历新年期间,山东日照市莒县洛河镇宅科村一男子造成多人死伤,至今没有官方通报。据墙外媒体报道,至少有21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医生和两名警察。作案动机未经证实。11日,一则落款为"日照市委政法委"的文件在社交媒体上流传,题为《关于建立社会矛盾风险隐患日报告制度的紧急通知》,要求排查失业人员、无人看管的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婚姻以及投资失败者、暴力倾向者等16类可能引发极端突发事件的人群。文件被多家墙外媒体引用。CDT无法独立核实其真实性。

案件发生后,"莒县""洛河镇宅科村""山东日照"等词汇成为敏感词。据CDT敏感词库记录,微博将"莒县"一词设为禁搜,仅可见V用户发言,搜索"洛河镇宅科村"仅显示1条相关微博;凤凰网、网易将相关文章下架;在抖音搜索"莒县""山东日照"时,系统不再自动补全搜索词汇和短语,但"山东"的自动补全结果中仍可见网民在搜索相关信息。截至目前,事件无官方通报,无墙内媒体报道。2月15日,有网民在央视报道美国枪击事件的评论区询问莒县凶杀案细节,CDT记录审查和抗争事件的月度视频中收录了相关截图。

外籍人士

9月18日,深圳日本人学校附近,44岁男子刺死一名10岁的日本籍儿童,当天正值"九一八事变"93周年纪念日。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嫌疑人非广东省人,案发时住在东莞,此前求职无果对社会感到不满,认为刺伤日本人会引发强烈的反响,可能会获得一些人的支持,并通过网络搜索得到日本人学校地址。

遇害男童的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中国人。

img

深圳市民悼念遇害日本籍男童

当天的警方通报未提及受害者国籍和学校,未透露嫌疑人动机。次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这是"个案","在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发生",称相信"个别案件不会影响中日两国交往与合作"。大部分机构媒体对暴力行为提出谴责,社交媒体则呈现两极化。从19日下午开始,许多深圳市民聚集在学校门口,为遇害男生献上鲜花和卡片表达纪念。但校门口的"深圳日本人学校"牌匾却被人用一扇屏风遮住,只留下了"深圳"二字。有人在纸条上写道"孩子,对不起,请安息",落款是"一个深圳妈妈"。

CDT 测试发现,至少有12篇相关文章被404。公众号"深圳客"的文章《想给那个日本孩子说声对不起!》被404后短暂恢复,最终再被删除,腾讯给出的原因是:接相关投诉,此内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文章写道

对手无寸铁的孩童行凶,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意识形态下,都是违反人类底线的穷凶极恶,理应得到严惩。

[…] "918"当天,深圳上空警报长鸣,勿忘历史。但是对于穷凶极恶的暴徒而言,这样的警报可能也激发了极端的恶意。选择在这一天对上学的日本孩童下手,背后极端情绪让人胆寒。 […] 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让人震惊。它震慑的不仅是日本人,也可能包括那些愿意继续在中国投资、工作和长期生活的外国人。

一篇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文章署名为小山纯平,可能是遇害男童父亲写的公开信从这封信中,人们第一次知道男孩名叫航平。信中写道

航平非常喜欢昆虫和爬行动物,是个拥有独特眼力,能发现任何小生物的孩子。他拥有比任何人都更为温柔的心灵。从小就喜欢画画,是一个对语言很有天赋的孩子,能够流利地使用日语和中文。

他一直对随我前往深圳的安排感到犹豫不决。由于偏食,他一开始很难适应当地的饮食,但最近,他喜欢上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食物,并且迷上了刚刚开始的篮球运动。

他如此突然地离开了我们,我完全没有料到。现在,我的内心充满了困惑和无尽的悲痛。我再也无法看到他如何成长,如何成为大人。无法保护他,这将成为我一生都无法释怀的悔恨。

航平既是日本人,也是中国人。他的母亲是中国人,曾在日本生活了近十年;他的父亲是一个已经在中国度过了将近一半人生的日本人。航平本人三岁前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中国妻子的家中度过的。无论外界如何报导,他拥有日本和中国两国根源的事实不会改变。

信中还写道:"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在另一篇被删除的文章中,微信公众号"打冷"写道

深圳有一句响亮的口号,是"来了,就是深圳人",无论这个孩子的国籍是哪里,他既然生活和求学于深圳,他就是深圳的孩子。一个城市无力保证孩子们安全地上学,那这个城市所有的发展,都是无效的。

这个城市有再多的高楼,有再高的经济成绩,不能保护弱小,不能保障上学路上的所有孩子,这个城市,就是失败的城市。

深圳日本人学校所在的蛇口,是当代中国极具开放象征的地方: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在蛇口打响;中国的第一批外资企业,在蛇口诞生;蛇口,也是深圳这个沿海城市仅有的、外国人集中居住的社区。

这样一起针对外籍人士的极端仇恨事件,发生在蛇口,更加让人胆战心惊、心有余悸的是,它既然可以发生在蛇口,它就有可能发生在中国所有地方。

公众号"张3丰的世界"写道

看到有人送花的照片。在苏州,有人送花,现在深圳又有人送花。仅仅是送花似似乎是不够的,但是除此之外,好像也不能做什么。

很遗憾的是,那些送花的照片中,学校的名字被遮盖了。保安勤恳努力,不断拿走人们摆放的鲜花。

"深圳日本人学校",仅剩下"深圳"两个字。这让这个词有点孤单,它失去所指,也失去了情感的依托。

献花的人还会来。看不到下面那些字,它们的花就是献给"深圳"。这实际上恰恰构成一种批评。深圳必须变得丰富,能够接纳,能够倾听——更重要的是能够表达。

这篇文章同样被404。

就在深圳日本男童遇害前不久,6月24日,苏州也发生了一起针对日本学童的袭击案,受害者是一对日本侨民母子,以及在日本人学校校车上担任引导员的中国女性胡友平。当天下午,在校车到达公交站台时,一名52岁的中国男子突然挥刀刺伤正在等车的母子,然后试图登上校车。54岁的校车引导员胡友平用身体阻止袭击者,并和一位路人合力将袭击者制服。胡友平受重伤不治身亡,日本母子送医后无生命危险。日本共同社报道,行凶的周姓男子没有工作,也没有家人,近期从外地来到苏州,感到被孤立,此次袭击事件可能是一起无差别行凶。目前这篇文章在共同社网站上已不可见。

img

胡友平。图源:网络

据媒体报道,胡友平是淮安市茭陵村人,20岁时来到苏州纱厂成为纺织女工,后在苏州结婚生子,之后去其他工厂继续打工。2016年春,胡友平失业,开始做家政工,还曾做过微商,但疫情期间效益不佳,改做各种外包工,遇害一年前应聘上苏州日本人学校的校车引导员,这份工作的月薪是3000多元。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为胡友平降半旗致哀。微博网友评论:"作为一个普通苏州市民,向这个勇敢而善良的阿姨致敬。听闻她不幸离世,心情沉重,愿阿姨一路走好。"

微博用户夏星繁悼念胡友平的文章被删除。文章写道:

她叫胡友平,友是友好的友,平是和平的平。她出生于1969年7月,殁于2024年6月,终年55岁。在江苏苏州「6-24」持刀袭击日本人学校校车事件中,身为校车中国籍女司乘,她勇敢尽职,以自己弱小的身躯,挡住歹徒的刀,勇敢救下公交站台处的一对日本母子,同时挽救了一车儿童的生命。

[…] 针对勇斗歹徒不幸受重伤的中国籍女性工作人员,社媒上有极端网民评论说:「那是日本校车,她救的是日本人,凭啥见义勇为了?」并诅咒她「一路走好」。

此类言论在社媒,尤其短视频平台获得网民山呼海啸般的支持, 呈摧枯拉朽之势。而介绍日本人学校、外国人学校真相的言论根本插不上话。这就是当前社媒环境的基本现实。当然也有广大网民在自己账号上表达对中国籍工作人员伤情的关心。

[…]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胡友平见义勇为的一些细节。歹徒行凶时, 是意图上车捅人的。胡友平先是拉住歹徒,又从身后抱住歹徒, 歹徒反手将其刺伤,致其倒地后又继续追刺。如果不是胡友平, 将不仅仅是车站处日本母子受轻伤,而有可能是一车儿童的群死群伤。

胡友平是一位普通的苏州市民,她所从事的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却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为一起可能给社会酿成大祸的极端事件踩下了刹车。苏州、江苏乃至全国,日资和其他外资企业及上下游产业的员工都应当对她说一声谢谢。她用一条命挽回了社会的颜面。长远来看,她拯救了许多人的工作,保住了大规模的税收。

当然,在事件发生的那一刻,胡友平女士肯定不会想这些宏大叙事的东西,她的心里只有自己的职责。日本驻华大使馆在悼词中说她以一己之力从歹徒手中保护了无辜的妇幼。千钧一发之际, 她只关心日本母子和车上儿童的安危,却唯独忘记了自己。而她自身又何尝不是无辜妇幼中的一员呢。

曾与胡友平一起做过保洁员的同事接受《南方周末》采访,称胡友平是那种"好说好笑、不会生气"的人,性格开朗,做事细心,也负责任。凤凰网记者前往她工作生活了35年的苏州姑苏区、她的老家江苏淮安茭陵村、她遇难的新地中心公交站台、她被抢救的苏大二附院,以及她最终的告别地苏州市殡仪馆,尝试记录下每个人所认识的胡友平。

img

凤凰网对胡友平的报道

胡友平遇害后近一个月,微信公众号"往事与随想"写道

一个刺杀美国前总统现总统候选人的枪手,事发第二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信息。但越是如此,联想到胡友平,心里越是不舒服,所以忍不住要说几句。

24号到现在,22天过去了,我们凶手的名字都不知道,为什么?!

如果说敏感,这个世界上恐怕很难有比刺杀特朗普更敏感的事情了,人家都能公布,我们有什么不能公布的?

如果说调查需要时间,人家当天就能公布基础信息,第二天就能公布这么多信息,22天还有什么事情调查不清楚的?

如果说是因为无能,行,我们也接受,你告诉名字年龄籍贯等基础信息,其它交给媒体,还有广大网民,我们自己来行不行?

没有任何理由不告诉我们。唯一的理由就是:十多亿人的知情权,连个屁都不是。

这篇文章同样被删除。截至目前,官方无后续通报,媒体无后续报道。

也是在6月,几名外籍游客在吉林遇袭。6月10日,一名55岁男子在吉林北山公园持刀袭击四名外籍游客和一名试图阻止其行凶的中国人。四名外籍游客均为美国艾奥瓦州康奈尔学院的教师,应吉林一所高校邀请赴华授课,并在当地观光。据《纽约时报》报道,其中三人是美国公民,另一人是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的印度公民。四人无生命危险,接受治疗后已返回美国。被刺中腹部的中国游客后续状况无媒体报道。警方通报称,伤者均无生命危险。

官方通报称,嫌疑人"与一名外籍人士发生碰撞",遂持刀行凶。事发后,微博话题"#吉林北山公园外国人#"遭屏蔽,"#吉林北山公园#"同样受到审查,搜索结果仅显示加V用户所发的信息,部分官媒开启精选评论。CDT搜集的微博网友评论

烈之驹:为何这个行凶者会随身携带刀具,这很奇怪!

结构性碎片:耦发|民间反美。

Joewong要凍檸走冰:U形锁终究还是进化成匕首。

第二天,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多次强调这是起"偶发事件",并表态"不会对中美人文交流正常开展造成影响"。

在一篇被删除的文章中,微信公众号"麟阁经略"写道

如果真的是当代"义和拳"在无差别对外国人泄愤,那将是一件可悲的事。对四位喜欢中国文化、一起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国际友人下手,只能体现粉蛆的无知、狭隘、卑劣,比拿U型锁的蔡洋还要恶劣一百倍不止。

这世上有些人,怀揣着不知从哪里习得的仇恨,把自己生活中的不满,宣泄到和自己完全没有交集的无辜者身上,还自以为这是正义、血性。

这或许并不仅仅是个独立的随机性事件,而是长期在仇恨氛围影响下的集中爆发。穿和服被打、微博扬言炸德国使馆、太阳图案被当成日本国旗、读外国诗歌被保安骂崇洋媚外….太多类似事件被姑息,让那些大脑缺失、毫无教养的民粹人士认为这就是一种默许。

附: 2024年中国大陆无差别袭击案件清单

(CDT编辑注:清单中的"无差别袭击"指的是在公共场合有预谋地针对不特定受害者的袭击案,下列案件来源包括官方通报、机构媒体报道和社交媒体信息,不包括经官方确认的仇杀、打架斗殴、交通事故等,亦不包括中国公民在海外的袭击案件。)

2月9日,山东日照市莒县洛河镇宅科村一男子造成多人死伤。案件至今无官方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3月1日,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安居苑小区南侧,德城区第三实验小学附近,46岁男子驾车冲撞行人,官方通报称事件致两人死亡,6人重伤。央视新闻曾报道,有10余名儿童被撞伤。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3月4日,湖南衡阳祁东县河州镇一男子持刀闯入三友小学食堂,造成两名女生一死一伤,该校校长在与凶手搏斗时手部被划伤。案件至今无官方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3月8日,湖南长沙市41岁女子驾车加速闯红灯撞向斑马线上的行人,受害人数未公布。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行车记录仪视频显示,当时几名身穿校服的学生正在过马路,至少一名学生倒地。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3月12日,广州市越秀区一49岁男子驾车冲撞行人和电动自行车,造成11人受伤。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4月14日,江西抚州一辆汽车加速闯红灯,撞向对向车道,造成1死5伤。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5月7日,云南镇雄泼机镇人民医院城南院区,40岁男子持刀导致2死21伤。红星新闻报道,现场有三名男子试图制止犯罪。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5月20日,江西省贵溪市文坊镇一45岁女性持刀闯入明德小学,致两死10伤。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5月20日,湖南郴州苏仙区公园,35岁男子持刀闯入人群,造成3死2伤。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6月10日,55岁男子在吉林北山公园持刀刺伤四名外籍游客和一名试图阻止其行凶的中国游客。四名外籍游客均为美国艾奥瓦州康奈尔学院的教师,应吉林一所高校邀请赴华授课。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6月19日,上海一地铁站内一54岁男子持刀致3人受伤。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6月24日,苏州日本人学校校车砍人案,52岁男子持刀致一死两伤。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日本共同社报道,行凶的周姓男子没有工作,也没有家人,近期从外地来到苏州,感到被孤立,认为此次袭击事件可能是一起无差别行凶。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7月4日,沈阳铁西区兴工南街阳光花园小区内,一64岁男性居民持刀致3死1伤。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7月27日,湖南长沙开福区月湖街道,55岁男子驾驶机动车撞人,致8死5伤。澎湃新闻报道作案动机可能涉及拆迁纠纷。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8月13日,广东中山百得厨卫工厂内29岁男子驾车碰撞人群,8人受伤。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8月25日,湖南宜章一六镇和岩泉镇交界处,一年轻男子持刀砍伤多人后被抓获,媒体报道称伤者多为老年村民。具体伤亡人数未公布。事件无官方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8月31日,广西防城港53岁男子持刀导致5死1伤,死者包括两名老人和三名儿童。9月5日,官方通报称嫌疑人已畏罪自杀,未提及受害者身份和年龄。事件无后续媒体报道。

9月3日,山东泰安东平县佛山中学附近,一校车冲上校门外人行道,致11死13伤。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9月18日,深圳日本人学校附近,44岁男子刺死日本籍儿童。当天正值"九一八事变"93周年纪念日。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嫌疑人非广东省人,案发时住在东莞,此前求职无果对社会感到不满,认为刺伤日本人会引发强烈的反响,可能会获得一些人的支持,并通过网络搜索得到日本人学校地址。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9月30日,上海松江区松汇中心超市内,37岁男子持刀致3死18伤。官方通报称,嫌疑人"因个人经济纠纷,来沪泄愤实施上述行为"。公众号"每日乐评"写道,嫌疑人因被前老板拖欠工资,赴上海寻人讨薪未果,生活陷入困境,遂实施无差别袭击。该文章已被删除。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10月8日,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校门口,60岁男子持刀刺伤三人,其中两人为小学生。警方通报称袭击致"三名群众受伤",未提及受害者身份和年龄。财新的报道则写明两名伤者为小学生,并指出赵某曾因持刀伤害前女友而入狱服刑。另据大皖新闻报道,第三名伤者为女性,现场有家长试图制止袭击。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10月28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校附近,50岁男子持刀砍伤两名成年人和三名小学生。警方通报写明有三名未成年人受伤——这是9起相关案件中,唯一一份写明有未成年人受害的警方通报。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11月11日,广东珠海体育中心内,62岁男子樊某驾车冲撞人群,导致35死43伤。据机构媒体和社媒信息,珠海撞人事件受害者多数是在体育场内锻炼身体的普通市民,他们大多是当地几个中老年"健步团"的成员。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11月16日,江苏省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内,21岁男子持刀造成8死17伤。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11月19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永安小学附近,39岁男子在小学生排队入校时驾车冲撞人群。官方通报未提及受害者人数和身份。据自媒体"鸡蛋bot"报道,多名学生和保安受伤。事件无后续通报,无后续媒体报道。

2024年中国大陆无差别袭击案遇难者纪念墙

刑辩中坚|郭睿:锡林浩特法院与辣椒水

CDT 档案卡
标题:郭睿:锡林浩特法院与辣椒水
作者:郭睿
发表日期:2024.12.25
来源:微信公众号“刑辩中坚”
主题归类:依法治国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昨天夜里还是头皮手掌疼,眼睛不适,洗了也没用,睡不着干脆爬起来把白天的经历写一写。视线模糊,之前练就的半盲打技术派上用场。

12月25号,圣诞节,早上八点半在酒店吃完早饭,保洁大姐问我,你是做什么的,我说我是律师。她好奇,接着问,那你一会儿去哪里工作呀,我说,我去锡林浩特市法院“工作”。我其实是去旁听庭审,我想大姐可能不清楚“旁听庭审”是什么意思,又急着走,所以简单笼统解释为“工作”。

以为跟之前一样顺利,没想到是我天真了。

想去旁听的案件是学力星球案,起源是2023年2月初,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来北京“远洋捕捞”民营企业,跨省抓捕学力星球公司创始人任博等,年轻的90后创业者,妻子付冕一直为他喊冤。

这是一审第三次开庭,前两次庭审都来了,写了旁听记。

image

▲锡林浩特市法院

8点38分,叫了车,大约8点50到锡林浩特市法院吧。像之前那样直接去了大楼左侧的审判庭入口,看到辩护人胡健律师和李延朝律师在门外,跟我说这边今天进不了,得去旁边中间安检门。前两次都是扫微信上的律师一码通就能进,虽然觉得奇怪,还是过去了。

01. “按我的规则”

到了一看,安检正在排长队。疑似听到争执声,走到排队处,看到上次来旁听认识的杨晓律师在和法警理论,大意是因为法警说电子产品不能带进去,要从包里拿出来存到储物柜,杨晓疑问,为什么以前就能带手机电脑,这次就不行,我也表达了类似疑问,你们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前两次庭审,除了第一天在楼上审判庭旁听,其余我都在一楼视频室旁听,时不时用电脑处理其他案件工作,出去接其他法官电话,毫无障碍,整体感觉法警对我们是友善的。后来听说这次连审判庭的旁听席都撤了,此时并不知道。

和法警表达,为何此次有这么大变化,我们只是进视频室旁听。

image

▲安检长队

听到男法警说,“进来一位女同志”,大概是因为他们配备了女法警,已可以开始安检。杨晓走进去,我正好在她身后,我们俩都按照要求把双肩包过了安检机。

背包过安检后,被要求交出全部电子产品时,我们继续问法律依据。一位体态略胖的圆脸男法警过来,当面打电话给领导,请他下来解释。等待的间隙,杨晓律师打电话给12368,接通了内蒙高院,问锡林浩特市法院的纪检督察电话,对方说打区号加12368,本地法院会告诉我们,杨晓照做,打通后,电话那头却支支吾吾不肯说号码。

沟通中,领导来了,一位中年男性,自称是法警的队长,来跟我们说,规定就是这样,电子产品都不能带。我们说,请拿出法律依据,也引用了最高法的种种规定,哪一条都没说不让带电子产品进法院。

队长说他没有给我们解释的义务。另一侧的王兴未和冷慧两位律师也和法警交涉,里侧一位法警说,你们在机场坐飞机不也得安检嘛。回应,机场安检也是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你们禁止带电子产品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沟通中,我听到队长说,“旁听的话就按我们的规则安检,不旁听的话就出去。”

来旁听的人跟他确认“你确定是你的规则,不是法律的规则?”队长强硬回应,“对,就按我的规则。”有人回应,“你说错了,不应该按你的规则,而是按法律的规则,你这句话应该收回。”

安检口渐渐没其他人了,只余下两侧我们几个,还有站满的法警。

image

▲法院开庭公告

02. “把他们都清出去”

沟通僵持中,我听到有人喊,“把他们都清出去”。大约十几位法警一拥而上,围住了我和杨晓律师,圆脸男法警来抢我手机,我手机放在腰部位置,队长抓了一下没抓走,我顺势塞进羽绒服口袋,拉上拉链,他倒是没把口袋拉开。后来知道,杨晓的手机和律师证都被抢走。

此时一众法警对我们连推带架,我感觉好似双脚离地,头撞到了门上,前面有人开门,后面有人推,几秒钟间,我跟杨晓就被推到了安检大门外,一同被推出来还有王兴未和冷慧。

此前李庆铎律师已经站在门外,原以为他作为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能进法庭,不知道为什么又回来。我被推到门外,刚站定,就看到李庆铎又被大约十来位法警围住,看样子是抢手机,心想他是男生,怕是要挨打,于是走过去,我可能喊了“不要打人”,记不清了。心想能帮忙挡一下也行,我是女生,应该不会对我下死手吧。

当然,是我又天真了。

刚过去站到李庆铎旁边,我身体四周被法警们紧贴着,无法动弹,突然感到自己眼睛被什么东西喷了,从右边来,不明液体附在眼皮同时进入眼睛,双眼立刻睁不开,空气中充满呛人辣味,心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辣椒水吧。

后来回忆,应该是某位(或某几位)法警从右侧对我眼睛喷辣椒水,且避开了我的框架眼镜。推测喷了不止一下,不然无法解释全脸都肿,头皮和脖子一直疼。

李庆铎说他是从左侧被喷,眼镜都被喷满了。顺序似乎是他在先,我在后。前前后后几秒钟。

根据我对警械的有限了解,警方应该是在制止严重暴力行为且情况紧急时才能使用,且需要“经警告无效”。我在大门外人群中无法动作,没有任何法警事先发出警告,我毫无心理准备。

image

▲后来才知道辣椒水的全名是催泪喷射器,知识增加了。

正中眼睛,我瞬间弯下腰,剧痛袭来,丧失行动力,眼睛根本无法睁开。疼痛中,心想,我会不会就此瞎了。本能找水冲洗,不管什么水,先洗了再说。瓶装水倒完毫无用处,一直疼。混乱中我听到不止我一个人被喷辣椒水,听到冷慧律师打报警电话。我此刻只想找水,是不是打车去医院,却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03. 疼得绝望,第一次体会

没有法警或法院的工作人员出来看看问一声,没有人带我们去找自来水。

过了不知多久,感觉到已经进去的李帅欣和殷志浩两位律师走出来,还有金磊律师,我和他们所有人都是上次旁听时认识的,身边任何提供帮助的人都是我的救命稻草。

听到殷律师拨打120,我被李帅欣或杨晓带到了法院侧门边的房间,等警察和救护车来。我问身边的人,有没有自来水能冲洗,实在是无法忍受。又是不知多久,我被带到一间男厕所,进去就是呛人的烟味,眼睛和嗓子更疼,但是已经顾不上,一边咳,一边用冷水冲脸。

我无法让眼皮抬起,自来水也无法进入眼睛,就这么徒劳洗着。

仅有冷水接触眼皮的瞬间是缓解的,一秒钟都不到,好希望有一把花洒落下冰水,持续浇满整个脑袋。

终于等到救护车,一位男医生(后来知道是护工)走入厕所,我问他,医生,有没有什么东西给我处理下。他说没有,去医院吧。

此时警察也到了,做了简单记录,让我们先去医院。我被人牵着,跌跌撞撞向外走,又一次撞到了门,此后牵我的李帅欣律师提醒我所有的门和墙,我伸出一只手挡在自己身前。

残障是一种处境,此刻我是痛苦的盲人。

离开洗手间前,杨晓塞给我一把纸,是从墙上抽下来的粗糙的纸,我放在水龙头下吸水,抓在手里,走出法院到救护车上的几步路,纸团变成冰团,拿冰团敷眼睛,让我感觉好受一点点。

但是救护车上气温高,冰纸团融化,温热,敷眼睛甚至加重痛苦,我感觉不到眼泪流出,于是把湿热的纸团堵住流个不停的鼻涕。

image

▲在救护车上,好惨

我断断续续问,医生,车上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处理。男护工回答,没有,到眼科医院急诊吧。

听到旁边人拍视频,我心想,一定肿到毁容,真是影响颜值形象。王兴未愤怒地表达法警的暴力执法,“锡林浩特法警,你威猛啊”。后来知道,他是看到我被喷辣椒水,要去看某位法警警号,那位法警转身,拿出辣椒水瞄准他眼睛,“我让你问警号”。

每一秒都难熬。我疼得绝望,在救护车上跺脚。瞬间理解了那些被刑讯逼供的当事人,此刻如果有人说签笔录就能缓解痛苦,不管什么内容我都签。

早上出门时还痛经,这会儿早就忘记了。眼睛太疼了。我默念四姨教我的佛号,试图让自己进入正念状态,试图让自己从剧痛中抽离。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如果佛祖基督安拉或者哪位神明能救我于此刻水火,无比感恩。

04. 终于到医院,得救了

终于到医院了。被牵下车,踉跄走到大厅,随车护工带我去到一位女医生那里,说医生她最严重,先给她看。医生问,你们挂号了吗。这句话又让我陷入崩溃,本以为得救了,我根本无法忍受挂号那几分钟。我求医生,能不能先不挂号,坚持不住了。但是不知道有没有把这句话完整说出来。

如果旁边没人,我很想倒地翻滚嚎叫释放痛苦。公共场所,我用最后的力气控制自己,要脸。

李帅欣问我带身份证没,我想不起来,打开包没找到,我掏出兜里的律师证,说上面有身份证号,他说这就行,拿走了。

后来知道还有冷慧和殷志浩两位律师帮我们垫付了医药费。

医生终于开始管我,让我坐下来,检查眼睛,下巴放到支架上,她让我睁开眼睛,我说睁不开,她说你不睁开我怎么检查,我说睁不开。她拿出棉签或者什么,撑开眼皮,看了,说角膜应该没事。我长出一口气,虽然还是在剧痛中,但起码应该不会瞎了。

医生对一个女护士说,带她去旁边房间冲洗,“拿两瓶”。一位女护士让我坐下,拿一个小漏斗让我紧贴脸部,拿牙签撑开眼皮,应该是生理盐水吧,缓缓流入眼睛又流走,过程中依然难受,我攥紧手里的纸团,告诉自己,马上结束了。冲完一只,是另一只。

太好了,虽然眼睛还是睁不开,但是我感觉到了希望。我站起来,下一位进来处理,是李庆铎或者王兴未。我还是不知道身边的事情。

杨晓牵着我去卫生间冲脸,眼内的疼痛已经缓解了,只剩下脸、头皮、耳朵、脖子、手,这些暴露在空气中的皮肤。到了女卫生间,我对她说,要确定开冷水,千万不要热水。她打开试了,说没有热水。我兴奋,生平第一次在冬天赞美冷水。

然后脱下羽绒服,洗脸。不知道洗了多久,居然能试探着睁开眼。看到白色瓷盆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不会瞎了,太幸福了。

杨晓带我回到大厅,李帅欣跟我说医生开了两种药,怎么用怎么用。我又感觉到疼,于是又回到洗手间冲洗,好在我可以独立行走了。

每一个照顾我的人都是天使。

如此反复三四次,胸前衬衫湿透。还好我多带一件衣服在宾馆,真明智。

我的病历上写着,双眼结膜充血,双眼眼周区烧伤,处置第一项是化学伤结膜囊冲洗。后来听王兴未说他的诊断里有角膜上皮损伤

感觉缓解,点了眼药水,拿出手机,大约是十点四十,看到铺天盖地的信息,第一时间收到诸多师友、所里同事、法律界同行关心慰问支持,深深感谢。

濒死体验结束,我回到了人间。

05. 笔录及其他

之后是去派出所做笔录,两间询问室,分别一次两人。冷慧是报警人,他和杨晓先做笔录。等到十二点多才出来。我们说很饿,民警说你们先去吃饭,下午再来。

等着做笔录时,我和身边的律师朋友聊天说,虽然很惨,但还好我们是五个人,我们互相看见,可以倾诉,可以表达遭受暴力后的创伤,而那些蒙冤的被指居被留置的当事人,被刑讯逼供的时候得多绝望。更多遭遇暴力无法讲述的人,得多绝望。

在医院以为大大缓解了,后来发现,温度变化会眼睛疼,从室外进入室内会疼,流泪。头皮和手心手背一阵阵疼,时而缓解,时而又来。医生开的眼药凝胶一天用四次,我恨不得用十次,但是不敢不遵医嘱。

胳膊也疼,可能是枕到了头发,头发上还是沾满辣椒水,不知道怎么处理,只能复查时问问医生。右侧眼镜鼻托不知什么时候掉了,也要去修。

派出所的民警态度友善,说一定认真调查。做完笔录拿到接警回执已经是晚上六点半,锡林浩特的天空已经黑透,气温零下二十度。

一整天过去,关于法警对我们喷辣椒水以及抢夺手机证件,锡林浩特市法院没有任何说明,也没人联系我们。

image

▲做笔录的五位律师,图糊了 左起:我、王兴未、李庆铎、冷慧、杨晓

END

附上警械使用条例,感谢后方师友同事同行诸多声援支持,再次感谢。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第十一条 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的需要,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警械。

第四十九条 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1号)]

第二条 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警械,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

第四条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

第七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一)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二)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

(四)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

(五)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

(六)袭击人民警察的;

(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第十四条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员警察所属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条例》[法发〔2012〕23号]

第二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

第十四条 遇有脱逃、拦劫囚车、抢夺枪支或者其他暴力行为的紧急情况,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后果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武器。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法发[2009]61号)

第九十五条 违反规定保管、使用枪支、弹药、警械等特殊物品,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刑事审判警务保障规则》(法发[2009]46号)

第四条 司法警察在执行警务保障任务中,配备、使用警械和武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在警务保障工作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经警告无效,司法警察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使用警械:

(一)被告人、罪犯脱逃的;

(二)被告人、罪犯或其他人员企图袭击审判人员、公诉人、辩护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的;

(三)围堵、攻击执行警务保障任务的司法警察的;

(四)强行冲越司法警察为履行警务保障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

(五)其他危害法庭秩序、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司法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用装备配备标准》(法发[2006]8号)

各级人民法院对警用装备要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及使用制度,防止警用装备丢失、损毁,严格禁止非警务人员使用警械具,严格禁止司法警察违法使用警械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6〕20号]

第六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有殴打、虐待或者唆使、放纵他人殴打、虐待等行为,以及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适用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的规定予以赔偿。

郭睿

南开大学毕业,十年中英文媒体时政、法治记者,作品多次获奖。现刑辩律师。电话:13264032783

七志士|天下奇闻:法院对律师用上了辣椒水,事涉知名“远洋捕捞”案

CDT 档案卡
标题:天下奇闻:法院对律师用上了辣椒水,事涉知名“远洋捕捞”案
作者:七志士
发表日期:2024.12.24
来源:微信公众号“七志士”
主题归类:远洋捕捞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2024年12月25日,内蒙锡林浩特法院,律师被法警喷辣椒水

01起因:学历星球案

2024年12月25日,学历星球案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法院第三次开庭。

上午9点左右,案件代理人李庆铎律师(北京和颐律师事务所),旁听的郭睿律师(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北京愿法律师事务所),在尝试进入锡林浩特法院时,遭遇法警暴力对待。三位律师因为质疑法院不允许律师携带电子设备的合法性,被法警用辣椒水攻击面部,导致三位律师眼睛严重受伤,被紧急送往医院急救。

据现场律师传回的消息,法警要求所有律师接受人身检查,禁止律师携带包、电脑、手机进入法院。律师要求法警出具书面文件规定,遭到法警包围;有律师试图用手机拍摄取证时,被法警将非法暴力抢夺收集。冲突升级后,法警对李庆铎、郭睿、王兴未三位律师“上手段”,用对付暴力犯罪的方式攻击了三位手无寸铁的律师。

创造本次用辣椒水对付律师的“传奇事件”的锡林浩特法院,是著名的“学历星球”案审理单位。

根据媒体“新黄河”的报道,“学历星球”案从一立案就面临巨大的社会争议。

2023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公安局阿尔善分局民警以学力星球运营行为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前往北京将北京学力星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学力星球”)的部分员工抓捕。5月20日至24日,学力星球实控人任某及数名员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一案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后于6月12日第二次开庭。

image

按照学力星球的介绍,该平台是一座“视频图书馆”,注册用户每刷10个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即可读完一本书。同时,学力星球设立7个等级的会员卡代理销售制度,公司代理商或个人销售会员卡,即可获得不同比例的销售提成。而正是这种多等级的经营模式,让学力星球陷入传销指控。对此,涉案嫌疑人任博及其代理律师辩称,学力星球依靠的是一种把蛋糕做大的“创新性营销模式”。

在第一次开庭期间,涉案家属在法庭内拉起横幅,质疑警方笔录涉嫌造假,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和争议。再加上此次开庭,又遭遇律师被喷辣椒水事件,让人不禁联想:法院不惜公然违法对律师“用刑”,破坏法律共同体精神,是不是过于心虚?

02 法治:当法院开始不讲理

按照老百姓的朴素理解,法院是摆事实、讲道理的地方,法院是裁判不是运动员。而律师,更是“法治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讲理绝不动手,应该是法院和律师共同认可并遵守的底线。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近年来法院越来越有亲自下场动手的趋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二章第七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一)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二)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

(四)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

(五)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

(六)袭击人民警察的;

(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问锡林浩特法院:律师请求出示禁止携带电脑、手机入庭的法律依据,无论其申请是否正当、合理,何至于对其动用辣椒水刺眼?律师作为最知法懂法的一群人,触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哪一条规定?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在此不得不建议以后律师出庭按下图着装:

image

03底色:“远洋捕捞”背后的财政困境

根据开源数据,“学历星球”是一起典型的跨省“远洋捕捞”案件。

锡林郭勒盟公安局跨越千里从内蒙到北京,在没有立案手续的情况下,对学历星球涉案当事人及公司进行“提前”侦查,行事作风不像人民警察,更像商业间谍。在将涉案当事人任博、赵亮(学历星球创始人)非法羁押后,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反复威胁、利诱,核心目的就是要让两人认罪、退钱。

根据“新黄河”记者的调查报道,当涉案当事人任博家属对锡林郭勒盟公安局的违法侦查办案不满以致于在法庭上“拉横幅”之后,记者多次致电联系锡林郭勒盟公安局阿尔善分局的负责人,但阿尔山分局一直拒绝与记者联系、沟通。

image

“远洋捕捞”背后,是地方政府财政的普遍困境,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随着地产行业的崩盘和中美关系的下行,地方罚没收入的增长远超GDP。我们有理由相信,阿尔善地区想必也遭遇了同样的财政危机,所以在案件侦查期间,便冻结了学历星球未结算广告费400余万元。

同时,在“罚没”成为地方政府创收的强有力工具的背景下,“拿下”或“搞掉”一个企业,往往会被当地做成创收成功案例。在“学历星球”案中,阿尔善分局曾发布“破获特大网络传销案”文章,炫耀从北京远洋捕捞的战绩。

与“学历星球”存在业务往来的公司也难逃劫难。在成功“拿下”学历星球后,阿尔善公安曾先后找到快手、创智汇广告等公司,以涉传资金为由,冻结、划扣未结算的广告费共计200多万元。

这些依靠罚没创收的地方政府及办案人员丝毫不关心,“远洋捕捞”的创收逻辑背后,是万千个被搞到家破人亡的企业家,亿万个失去工作和谋生手段的家庭,以及濒临崩盘的公权信誉危机。这一行为如不得到及时纠正,势必将引发更大的社会危机。

“学历星球”案终局将走向何方,值得每一个关心家国命运的中国公民关注。

【404文库】鸡蛋bot|多位律师旁听刑案被法警喷辣椒水?当事人:法警禁止带手机,拍摄取证遭暴力执法

CDT 档案卡
标题:多位律师旁听刑案被法警喷辣椒水?当事人:法警禁止带手机,拍摄取证遭暴力执法
作者:卫子游
发表日期:2024.12.25
来源:微信公众号“鸡蛋bot”
主题归类:依法治国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12月25日,网传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法院一刑案庭审现场,多位旁听律师疑遭法警喷辣椒水等“暴力执法”,引发广泛关注。

25日10时许,笔者联系到两位受伤的旁听律师。据其讲述,今日上午9点左右,因法院安检、携带电子设备等问题,旁听律师与锡林浩特市法院法警进行交涉。随后,有现场律师拍摄取证,却遭法警抢夺手机。期间,法警对四位旁听律师采取了喷辣椒水等措施。

旁听律师李普(化名)称,他从外地赶至锡林浩特,参与旁听锡林浩特市法院一起备受争议的刑案庭审。“今天法院安排了两个通道,一是律师通道,一是旁听人员通道,两个通道都需安检。最开始,法警要求所有律师必须安检,被辩护人拒绝。后来主审法官下来沟通,律师才进入法庭。”

当李普和其他旁听律师试图进入法院时,却被法警告知,“所有旁听人员都需存包、存手机、不得携带任何(电子)物品进入法庭。”

旁听律师要求法警出示相关依据,“来了一个法警队的领导,说根据他们的规定,律师也得安检,不允许携带包、手机。一律师要求出具书面文件规定,对方拒绝。”

img

李普称,现场的旁听律师遂使用手机拍摄取证,随即遭到数名法警抢夺手机。“我和王某某律师正要制止法警的违法行为,也被法警围起来。之后,我们四个人(旁听律师)在安检大厅被法警轰出来。”

期间,连同李普在内的四位律师被锡林浩特市法院法警采取了喷辣椒水等措施,“有三位律师是最严重的,都是左右眼(被喷辣椒水)。还有两位律师手机被抢了。”

北京律师蓝泉(化名)也是上述被喷辣椒水的当事人之一。其表示,“整个事件(喷辣椒水)发生的非常之突然。”

“我们在跟法警理论能否带电子产品的问题。”随后,蓝泉遭到法警驱离,期间被喷数次辣椒水,“应该是喷了很多下辣椒水,我当时眼睛就睁不开了,非常非常痛苦,痛苦到绝望那种感觉。现在整个头皮、脖子、手腕,所有裸露在外面的皮肤都非常疼。”

蓝泉和李普表示,事发后,她们已对锡林浩特市法院法警对旁听律师暴力执法一事报警,锡林浩特市希日塔拉派出所已处警处置,“110出警后先将律师送往医院治疗,现在去派出所,要去做笔录了。”

另据网传视频显示,另一位涉事旁听律师王某某称,他在质疑法警执法行为正当性时,被喷了辣椒水,“我过去要看警号时,法警就直接一甩手说,让你看警号,然后就朝我脸上喷辣椒水,我眼睛睁不开。”

image

对此,笔者致电锡林浩特市法院咨询此事。法院值班室一接线人员表示,其尚不清楚此事,因相关刑事案件正在审理中,故不便透露更多情况。但其称,按照相关规定,律师人员进入法院无需安检,“免检。”

司法实践中,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刑事案件,一般允许旁听人员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进入法庭。我国相关法律亦未对此作出禁止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进一步规范庭审秩序保障诉讼权利的通知》中表示:“对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一般允许携带进入法庭,但仅限于记录、法规查询、证据展示等辅助性诉讼事务使用,并要求当事人等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将手机等设备调成静音状态且不得开启录音录像功能。对重大敏感案件和依法不公开开庭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禁止携带电子设备进入法庭,采取屏蔽网络信号等必要技术措施,防止庭审活动信息被不当传播,确有使用必要的,需经人民法院准许。”

据悉,上述刑案即是此前备受关注的“学力星球案”。据新黄河报道,2023年2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阿尔善分局民警以学力星球运营行为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前往北京将北京学力星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学力星球”)的部分员工抓捕。今年5月20日至24日,学力星球实控人任某及数名员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一案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后于6月12日第二次开庭。

12月25日,该案进行一审第三次开庭。

法度Law|“李宜雪”被诊断为精神疾病,社区将其送诊,律师:不符合规定

CDT 档案卡
标题:“李宜雪”被诊断为精神疾病,社区将其送诊,律师:不符合规定
作者:郑鱼
发表日期:2024.12.22
来源:微信公众号“法度Law”
主题归类:被精神病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12月22日,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等两部门发布通报,说明网传“李宜雪”失联相关情况。

通报称,12月21日,北京安定医院作出鉴定意见:被鉴定人李宜雪诊断为强迫性障碍、人格障碍,实施违法行为时辨认、控制能力完整,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鉴于李宜雪当前病情状况,12月22日街道社区依法依规将其送诊。

img

通报称,2024年3月11日,湖南网民罗某某向南昌市西湖区筷子巷派出所报警,称2023年11月以来,李宜雪在网络直播时多次侮辱、诽谤其本人和家人。

2024年4月1日,经筷子巷派出所调解,李宜雪向罗某某道歉并作出书面保证。事后,罗某某再次向公安机关报警,称李宜雪仍在网络上对其进行侮辱。筷子巷派出所遂多次传唤李宜雪,李宜雪均拒绝接受传唤。

11月8日,筷子巷派出所办案民警依法开具传唤证,前往李宜雪住处将其传唤至派出所进行询问,李宜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法,并主动写出申请,要求聘请北京权威机构对自己的精神状况和行为能力进行司法鉴定。

11月20日,筷子巷派出所依法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提请委托。11月26日,北京安定医院受理委托,医院专家于12月13日上午来到南昌,筷子巷派出所联系李宜雪,其称不在家,后电话关机。

当日22时40分,李宜雪主动联系社区民警称在家,民警立即到其家中,告知专家已到,请其到派出所进行鉴定,李宜雪表示不愿去派出所,要求在本人家中鉴定。经告知其父亲李某,筷子巷派出所5名民警(其中女民警1名)、1名社区干部(女)陪同北京安定医院3名专家(其中女性专家2名),于当日23时45分至次日0时55分,在李宜雪家中对其进行鉴定,依法依规全过程录音录像。

12月14日1时26分至2时26分,北京安定医院专家在筷子巷派出所就李宜雪的精神状况对其父亲李某进行了谈话问询。12月14日,李宜雪在抖音平台发布两条视频(一条说筷子巷派出所所长带10余人直闯其家,破坏门口摄像头,另一条是向网友求救,说救救我,他们太可怕了,十几个男的对付我),后未再更新动态,引发大量网民关注。

2024年12月17日,南昌市西湖区融媒体中心通报称,近日,该中心接到网友反映,西湖区南浦街道居民李宜雪“与外界失去联系”。经向南浦街道核实,街道也接到网友类似问询。出于对李宜雪的关心,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自12月14日起每日上门了解情况,李宜雪一直在家中,其父亲和工作人员也与她通了电话,不存在网友反映的问题。

12月21日,北京安定医院作出鉴定意见:被鉴定人李宜雪诊断为强迫性障碍、人格障碍,实施违法行为时辨认、控制能力完整,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强迫性障碍俗称强迫症,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难题,位于人的个性核心,并影响其行为模式和对他人的待人方式。患者的行为方式通常与正常人有显著偏离,并深陷在病态行为中。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对人际关系的执着占有和担忧、可疑或偏执、过度的情绪波动、反社会行为、冲动性和对注意力的过度追求等。

通报称,鉴于李宜雪当前病情状况,12月22日街道社区依法依规将其送诊。

另据报道,2022年4月22日,李宜雪被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丁公路派出所以肇事肇祸为由,强制送入江西省精神病院。出院后,李宜雪以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为由起诉江西省精神病医院,并开始在网上曝光自己遭“丁公路派出所辅警猥亵”一事,引发全网关注。

据此案件,街道社区是否有权将李宜雪送诊?

北京市京哲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副书记龚华律师向法度Law表示,根据《精神卫生法》规定,强制送精神病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 精神障碍:患者必须被诊断为患有精神障碍。

  2. 暴力或自伤行为:患者必须存在可能伤害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

  3. 监护人同意:如果患者的监护人不同意送患者住院治疗,就不能强行进行住院治疗。

另外,如果患者或其监护人对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可以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如果再次诊断或鉴定表明患者确实需要住院治疗,且存在上述危害行为或危险,医疗机构才可以实施住院治疗。

法律规定旨在平衡保障公众安全和保护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确保只有在患者处于危险或可能危害他人安全时,才采取强制性的医疗措施。我认为,街道社区送李宜雪到精神病院强制治疗,涉嫌违法,应及时予以纠正。

北青网法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瀛和律师事务所胡青春律师向法度Law表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将精神病患者强制送医治疗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刑事司法程序中的强制医疗,其法律依据是《刑法》《刑事诉讼法》,此种情况主要针对涉嫌犯罪的嫌疑人或被告人,因其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经鉴定为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不对其强制医疗可能继续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公检法等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可以对涉案精神病人实施强制医疗程序。

另一种情形是非刑事司法程序中的送医治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一)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二)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第三十一条则规定,精神障碍患者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一项情形的,经其监护人同意,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不同意的,医疗机构不得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

那么,居委会在何种条件下才能实施强制送医呢?

根据《精神卫生法》第三十六条,只有精神障碍患者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在其监护人不履行送医治疗义务时,患者所在单位、村委会、居委会才有权介入,将患者送医,为其办理住院治疗手续,目前,综合各种报道和信息来看,李宜雪并不符合强制送医进行治疗的条件。

【重温】国际特赦组织|一个新疆汉族人的告白:那是我永远回不去的故乡

CDT编辑注:原文2020年5月19日发表于“国际特赦组织”中文官方网站。

img

Amnesty International

采集十指指纹、双眼虹膜、DNA,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片里的情节,我从未想过会这么快发生在自己身上。

我来自新疆,汉族人,尽管考上大学后离开,我每年都会回去一两次看望亲友,新疆永远是我的家乡。两三年前的冬天,当我被通知要回新疆办理“第三代身份证”采集生物信息时,我深切感到新疆是我身上不可抹去的一个印记。

办理那天人很多,但只有三位警察办公。我进去时,负责拍照的警察不停地跟一位烫了头发的中年女性说,“你把头发压一压,太高了,我这照不全”,那位中年女性说,“我已经压了半小时了,要不你帮我p 一下吧”,警察无奈地将电脑屏幕给她看,“都快p 成光头了,还是照不全啊!”全场哄笑。

CDT 档案卡
标题:一个新疆汉族人的告白:那是我永远回不去的故乡
作者:佚名
发表日期:2020.5.19
来源:国际特赦组织
主题归类:新疆
CDS收藏:老大哥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但我至今记得在众人的哄笑中感受到的荒诞,对于生活在新疆的人来说,这一切改变越来越习以为常。

每个来排队的人都是从照相开始的,可是每个照相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好不容易过了照相关,采集指纹的机器总是识别不出指纹,每过一阵它都会大喊“请同时按捺左右手拇指”,然后用维语再大喊一遍。负责采集指纹和虹膜的警察时不时提醒按指纹的人,“你的手太干了”。采集虹膜的时候,她会说“看红点”,拿着虹膜机器的人往里看,果然有个红点。有一次,她跟被采集虹膜的人说,“你的眼睛怎么是歪的呀?”全场又哄笑。

最后一步是采集DNA,在手指上扎出血,沾在写着你身份证信息的试纸卡片上,警察在结束的时候轻声一句“好了”,你就可以用棉签捂着手指出来了。

所谓的“第三代身份证“我最后并没有拿到,也许只是把我召回来采集生物信息的幌子。

但我至今记得,在基层工作人员的无奈与众人的哄笑中感受到的荒诞,相似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上演,像是对监控公民这个宏大目标的消解,而对于生活在新疆的人来说,被消解掉的更是个体的警惕——即这一切改变越来越习以为常。

新疆——中国最安全的地方

不只一位亲友跟我说,新疆是中国最安全的地方。这甚至是有些新疆人引以为傲的成就。

这几年,每回一次新疆,我感受到的氛围都要收紧一些,受到的管制都要更多一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进到任何一座建筑中:餐厅、商城、电影院、医院、超市等等都需要通过安检,一道检查包,一道过人,还要刷身份证。所以亲戚们经常开玩笑说,在新疆,没有身份证你连小区都出不了。

有一年冬天,我和家人去加油站,因为加油站只能允许司机一个人进入,其他乘客要下车步行到出口等加完油之后再上车。我只好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寒冬里走下车,走到出口瑟瑟发抖等车开出来。

十九大期间,乌鲁木齐街上有很多专门检查手机的警察,如果发现你的手机上发过什么“反党言论”,就会受到处置。

体制内的朋友,工作也变得如履薄冰,每个单位都重点盯防那些不抽烟不喝酒的少数民族,认为他们“有问题”。一位在国企工作的朋友,成了“访惠聚”的成员,被安排住在少数民族家中,和他们同吃同住,“培养民族感情”,一起“学习”,甚至连过年也不能回家。

img

Amnesty International

当我向家人、朋友表示对这些措施的不理解时,往往获得的回答只是一声叹息,“这就是新疆啊”。有时候我觉得我离开那里已经太久了,所以这一系列大家习以为常的管制才让我无法忍受。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限

刚离开新疆的那些年,我都在逃避这个印记,因为在新疆之外,这个印记意味着意想不到的麻烦、污名,同时也是“偏远、落后”的代名词。但是在新疆,汉族算是享有一定特权的个体。对少数民族的生活,我没有切身体验,却都看在眼里。

春节回家过年时发现,非本地的少数民族出火车站必须有单位持介绍信,或亲属写保证书才能出站。每隔两百米,就有一辆警车;每个单位都被分配了不同数量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他们是从南疆来的,每个单位必须给他们安排工作。表现不佳的,将被送去某个地方“学习”。

一位朋友告诉我,十九大前后,他们单位很多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突然消失了,朋友、家人、同时都不知道ta 去了哪里,直到几天后才传出消息,说这些人已经被抓,至于为什么被抓,原因五花八门:不配合安检,发表过不当言论,以及此前有案底的不管有无再犯,都一律被抓。而所谓的案底,并不仅是那些犯过政治错误的人,曾经有偷盗、抢劫等犯罪记录,或曾留过“不符合政策”的大胡子的少数民族,都因为十九大被抓了起来。

在这充满偏见的社会结构之下,我们之间的关系如此不平等。我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个制度的受益者,同时也天然带着那些偏见与歧视

在生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没有歧视少数民族。还记得小学时,我和两位维吾尔族男生特别要好,他们比我强壮很多,每天放了学就教我翻双杠,我们每天分享同一袋零食,喝同一瓶水。但偶然得知一位高中同学(汉族)的专业是维吾尔语。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要学维语?那有什么用?” 从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生长在这充满偏见的社会结构之下,我们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如此不平等。我作为一个汉族,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个制度的受益者,同时也天然带着那些偏见与歧视。

许多年以来,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所展现出来的新疆人,都是以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为主要形象的,在每年三月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少数民族一定会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亮相,这种单一刻板的形象让人们失去了了解这个民族真实生存状况的可能,看不到他们的困境和真实的社会地位。

就像是我身边的长辈都非常喜欢新疆舞,但他们似乎从未把那些跳新疆舞的维吾尔族和身边存在着的维吾尔族联系起来。 一位在工厂工作的亲戚无意间提到厂里的少数民族学技术太慢,觉得他们没有汉族人聪明,另一位在大型资源型国企工作的朋友说,他们的单位根本没有少数民族,也不打算招聘,还有一位同学跟我提到,她坐火车最讨厌“遇到维族”,因为他们“又吵又臭又脏”。

“牺牲一代人”

有一年我心血来潮想要回母校看看,发现母校的围墙上,都用铁丝网围了起来,也许不了解的人,会把它当成一所监狱。我看着这个我曾经学习多年的地方,心里感到悲哀极了。现在的那一批学生,会不会把铁丝网当成理所当然呢?当他们毕业,长大,去到其它地方,看到那些没有铁丝网、没有围墙的学校和建筑,他们是会感到自在和自由,还是会大骂那里不在意人们的“安全”呢?

这几年,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对新疆几乎一无所知。那里的文化,那里的历史,那里发生过的一切似乎都在一点一点的消失。

现在新疆所实行的政策,就是要“牺牲一代人”,而牺牲的这一代人,包括少数民族和汉族。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命运的共同体。

我曾在火车上遇到过一位在新疆政府部门工作的人,他很直白地告诉我,现在新疆所实行的政策,就是要“牺牲一代人”,而牺牲的这一代人,包括少数民族和汉族。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命运的共同体。

对于大多数新疆的汉族人来说,最实际的自救方式,大概就是沿着这条漫长的体制爬啊爬,其中一些,可以爬出新疆,爬到其他地方,然后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掩藏起自己的口音,了解当地的人情世故,融入那里的文化。

对于新疆的少数民族来说,很多人甚至没有条件选择这条路。对被“牺牲一代人”的我们来说,或许只可以借着那些零碎的片段来拼凑记忆中的故乡,那是我们回不去的新疆。

朱令我们在一起|清华大学在朱令案中的冷血与无耻,我如何成了救助朱令的长期志愿者

CDT 档案卡
标题:清华大学在朱令案中的冷血与无耻,我如何成了救助朱令的长期志愿者
作者:张黎利
发表日期:2024.12.20
来源:微信公众号“朱令我们在一起”
主题归类:朱令案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CDT编辑注:朱令铊中毒事件是发生于1994至1995年的一宗案件。1994年11月底,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的本科生朱令(本名朱令令)出现铊中毒症状,最后得助于互联网才得到确诊和救治,但留下永久后遗症,此后几十年生活无法自理,直到2023年逝世,一直依靠父母照顾。1995年5月,北京警方对朱令案进行调查,但相关证据丢失。警方传唤了嫌疑人孙维(朱令的同班同学),但未将其逮捕。朱令案于1998年结案。近年来,朱令案频繁引发社会关注,清华校友、帮助朱令的志愿者张黎利在本文中透露,过去几个月先后有七家媒体对朱令的父母进行了采访,但是采访的内容被禁止播出。

这是我个人油管频道《闲人老张》最近一期视频的字幕,供无法看视频的网友们参考。为了文章能顺利发出,关键人名做了处理,希望文章能通过审核且存活得久一点。


大家好我是闲人老张

今天想谈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就是发生在1992年的清华大学投毒案

也就是朱令被投毒案

我的老观众可能都知道

过去十几年以来

我一直是帮助朱令的志愿者之一

有一个专门帮助朱令和朱令家人的

华霖救助基金

我是这个基金的发起人理事

也是帮助朱令的微信公众号

《朱令我们在一起》的唯一的一个管理员

img

朱令照片。图源:网络

呃再过几天呢

12月22号

就是朱令去世一周年的日子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面

关于朱令的消息

在中国的互联网上

已经被禁止得

越来越严了

是禁止广泛讨论和转发的

过去几个月

先后有七家媒体

对朱令的父母进行了采访

但是采访的内容都被禁止播出了

而且

国内另外几个长期关注朱令的微信公众号

比如说

《帮助朱令》微信公众号

的管理员

也被多次请去喝茶

现在也没法正常更新了

我的微信公众号

《朱令我们在一起》

更新起来也非常麻烦

嗯常被删帖

或者是被限流

而且有的时候

审核也非常复杂

我改一个字可能要等一个小时左右

所以今天我聊的内容

就不在公众号里面发布了

我觉得可能更适合在油管这种

不受限制的自媒体上面发布

所以今天的内容

我就放在自己的个人频道里面了

今天我想讲的

并不是朱令案的来龙去脉

因为这个互联网上到处都是信息

我想讲一下

我作为一个和朱令同年级的清

华大学生是如何成为了一个志愿者

我为什么一直在坚持做这件事

我参与这件事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清华大学校方在朱令案中

扮演了一个多么不光彩的角色

首先我想澄清一点

我并不是在朱令案以后的

第一批志愿者

在案发当时

第一时间给朱令提供帮助的

是北大的贝志诚

那第一位志愿者

对案情进行反思

并开始追寻真相的志愿者

是朱令的同班同学童宇峰

他创建了一个

专门记录朱令案的网站

叫做《风中的木头》

这个网站至今还存在

第二波救助朱令的志愿者

是2005年

当朱令案在天涯上

成为热点之后

在北美的何清女士

还有一位李女士

她们在海外成立了

海外的救助朱令基金

他们是第二批志愿者

我开始关注朱令案

已经是2013年了

是第三批的志愿者

那2013年的4月份

复旦大学发生了一起投毒案

一个复旦医学院的研究生

给同寝室的室友下毒

造成室友死亡

这个案件当月就破获了

但是随着这个破获呢

清华的朱令被投毒案

又重新被媒体提起来了

我也是在2013年

才第一次听说朱令的名字

我现在还记得那天的情况

就是我听到了朱令名字以后

我就追到这个论坛上去

天涯论坛上去看帖

从下午下班一直看到了半夜

在我自己办公室里面看到最后

我手脚冰凉

背上全是冷汗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除了朱令本人

其余的绝大部分故事里的人物

都是我非常熟悉的

那首先就是贝志诚

因为当年呢我在清华里面

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个

不上晚自习的人

所以我经常晚上呢

就到我们从宿舍楼的另一层

和另一个班的

这个一些不上晚自习的人一块

就是打游戏啊

或者看他们玩游戏啊之类的

那那个时候呢

贝志诚也是经常从北大来清华

看我们玩游戏的

所以那个时候跟贝志诚有过几面之缘

但是其实这个案件里面

让我更惊讶的一个一点呢

是案件的唯一的嫌疑人孙某

孙某是我实验中学

初中三年的同桌

我还记得

跟孙某第一回见面的时候

第一堂课

我们上的是英语课

在上英语课之前

孙某问我说你小学

学过没学过英语

我那时候要面子

我就说学过

然后孙某就在纸上写了一个单词

问说这个单词你认识吗

我看了一眼

我说不认识

然后孙某当时就哈哈哈大笑

这是我们第一回见面

后来我知道那个单词写的是not

not也就是说我其实是英语的not

我都不认识

因为当时很没面子嘛

后来呢

在初中三年期间

我们俩一直是同桌啊

我的学习反正一直是不怎么样

直到初三下半学期我开始努力

勉强又上到了实验中学的高中

但是孙某在中考的时候

报考了北京四中

所以到高中以后她就去四中了

高中以后我们就再也没见过

后来在92年我们都考了清华

我上的是计算机系

孙某上的是化学系

在大一的时候

入校的时候我们应该见过一面

然后后来在清华里面就再也没见过

直到快清华快毕业的时候

我们又见了一面

那个时候

在我们的宿舍楼外面吧

孙某当时穿的一件红的夹克

因为她从初中

就特别喜欢穿一件红的小夹克

我看见她就跟他聊了几句

当时就问我说马上要毕业了

你准备去哪啊

孙某跟我说他准备出国

她问我

我说我可能在国内先混几年吧

聊了两三句话就走掉了这就是

我印象里的孙某

对孙某的印象

没想到再次看到孙某的名字

已经是在天涯的论坛里面了

而且

孙某是作为案件的唯一嫌疑人存在的

这个是让我非常非常诧异的一点

再接着再看天涯的帖子呢

让我更诧异的呢

就是

孙某那个时候的男朋友或者是老公

是清华计算机系的谢某某

谢某某我也认识

谢某某的宿舍跟我可能就隔几个房间

所以当时我就觉得

怎么这件事里面所有的这些人

除了朱令本人之外我都认识

我就隐隐地觉得

这件事可能跟自己有些关系

然后当天晚上呢

我回家就做了一个噩梦

梦里面呢

我梦见自己在清华的三教

也就是那个一个特别大的阶梯教室

我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突然有一天去上晚自习

就坐三教的阶梯教室最后一排

在那正坐着呢

正要掏出书来呢

孙某过来了

孙某跟我笑了一下

然后在桌上放了两块糖就走了

然后我呢就嘴馋嘛

我就把糖拿起来给吃了

刚刚把糖吃掉

我就吓醒了

惊醒然后直接背后全是冷汗

这个就是我对朱令案的第一次的知情

的情况

那个时候是4月份

正好是清华的校庆期间

我在那个周末

去学校跟我们同班同学聚会

就谈到了朱令这件事

有一位在学校留校当老师的同班同学

就说

他知道朱令案

而且他说据他所知

清华在朱令案上能做的都做了

没有什么对不起朱令的

当时我就很怀疑

因为如果清华该做的都做了

为什么像我这样

跟朱令同一年级的学生

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而是在10年以后我们才听说

这个时候我就开始起疑了

紧跟着

我又参加了一个

清华企业家校友的聚会

在这个聚会上面

我就提出了我自己的疑问

而且我也建议说

大家都是做企业的

积德行善

最好咱们大家凑一些钱

给朱令做一些生活费用

我觉得以咱们校友的名义

去送过去

因为那个时候我看报道

知道

朱令他家里这个医疗费还是比较缺的

所以在那次集会上

我差不多募了10万块钱左右吧

具体多少我记不清楚了

会后呢我又通过一位律师朋友

找到了朱令的家人

我就带着现金去朱令家拜访

朱令家

是在北京方庄的一个老楼里面

是一个很小的一个三居室

还是四居室啊

就是进

门有一个很昏暗的很小的一个门厅

然后门厅左边有一个小房间

就是朱令的房间

我当时进去的时候

朱令在床上昏睡着

床旁边立了一个特别大的氧气瓶

我就在这个很昏暗的小客厅里

跟朱令的父亲吴叔叔

还有她的母亲朱阿姨开始聊天

了解朱令的情况

我了解的情况是这样

从1995年到2013年

18年里面

都是朱令的父母在照顾朱令

没有护工

但是那个时候

他们的年纪已经比较大了

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

而且不管是在医疗费用上

还是住房条件上

都已经快坚持不下去了

吴叔叔当时说

他们想去上海找一个亲戚

在那附近找一个能长期住的病房

最好有两个房间

一个大房间是朱令的病房和看护病房

旁边一个小房间

是叔叔阿姨轮流睡觉的地方

我当时就做了很详细的记录

然后那天

我们也谈到了

叔叔阿姨最大的担心

叔叔阿姨他们当时就说

如果哪一天他们走了

以后谁来照顾主令

我们差不多聊了一个小时吧

从朱令家这个昏暗的客厅出来

我下到楼底下以后

我当时就觉得应该为这件事做点什么

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

叔叔阿姨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

坚持不懈照顾了女儿18年了

我觉得这种付出实在让人感动

我觉得只有父母对子女

才能有这样无私和长期的付出

子女对父母可能都做不到

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跟叔叔阿姨聊天的时候

我进一步

确认了清华在这件事上肯定是有责任的

我当时的怀疑可能是有道理的

我放下对清华的这个怀疑

我先把

刚才聊天里面和叔叔阿姨谈到的这个

访谈的情况

写了一个文字稿

发到了我们那个校友群里面

就是给那些捐钱的人看

同时呢

叔叔提到的这个上海疗养院

两个房间这个情况

我也在校友群里面开始问

有没有人能提供这样的条件

这就是我第一次去拜访朱令家的情况

那再往后呢

因为那是2013年4月份

到4月底的时候

朱令这件事就进一步成为网络热点了

有人在美国白宫的网站上发起请愿

说要求把嫌疑人孙某从美国驱逐出境

而且这个请愿

在几天之内

签字人数就超过10万了

所以到2013年5月份

大量的记者就开始去朱令家采访

紧跟着呢

就惊动了这个当年的北京市公安局

所以公安局就在朱令家门前

安排了警员

不再允许记者上门了

也不再允许访客了

同时

公安局的副局长

带队到朱令家探访

为了稳定舆情

对朱令进行了一些安排

当时安排朱令到北京友谊医院

进行了20多位专家的会诊

同时公安局和卫生局又协调

制定了安置方案

安置方案就是按照我写的那篇文章

里面叔叔的要求

安排了一大一小两个房间

在北京市小汤山医院

安排了两个房间

大的房间是朱令

和护理人员住

小的房间是叔叔阿姨轮流睡觉

这样的话朱令一家

就被保护起来了

也可以说被隔离起来了

因为记者就很难再进行采访了

但是我作为志愿者

还是能去医院探访的

每回探访

都需要审批

我觉得医疗条件还是挺不错的

可是有一个问题

就是在他们刚刚住进去的时候

医疗费用到底由谁来出

还没有结论

我们算了一下

每年的医疗费用可能要70万左右

在朱令成为媒体热点的期间

可能网友捐了接近100万

但是我觉得

这种通过媒体热度造成的捐款

不持久而且

叔叔阿姨也比较担心

将来他们离开以后

朱令谁来照顾

即使把网友捐的钱全留给一个亲戚

可能这个亲戚由于个人原因

也不可能长时间的去照顾朱令

所以那个时候我就产生了一个想法

就是说只有一个组织

才能长期有效的去对朱令进行救助

包括进行这个医疗费用

包括生活费用的募捐

所以呢就是几经波折吧

最后

终于在北京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底下

挂靠成立了华霖救助基金

本来基金的名字想叫朱令救助基金

因为基金所有的募来的款项

都是用于救助朱令和他家人的

但是因为这个名字当年太敏感了

审批的时候没有审批下来

所以改名叫做华霖救助基金

中华的华

甘霖的霖

基金

也设立了章程和管理制度

就是基金的发起人理事(之一)

此后的一年

直到公安局

完全承担朱令的所有的费用之前

我们可能进行了两三次

的捐款

那个时候

我已经知道

清华在朱令案里面责任重大

清华造的孽

我觉得应该是清华的校友来帮助清华

同时我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对清华在朱令案里面的责任

进行了自己的整理

在2014年5月份

也就是说我介入这件事一年之后

我在一个公众号里面写了一篇文章

专门谈清华在这个案件里的责任

但是这篇文章写出来以后

很快文章就不能访问了

而且我也没有公众号的访问权限了

这个公众号直到2020年

我才重新拿回管理权限

公众号的名字叫做清华那些事儿

里面只有一篇文章

就是当年我写的这篇文章

那下面

我就念一下

当年我写的这篇

调查清华在朱令案里责任

的文章同时我会加入一些评论

好那下面我开始念

文章的题目叫做自强不息的清华

请停下来

等等灵魂

写于朱令被投毒20年之际

自强不息

如果大家知道

清华大学的校训叫做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但是通过我的调查

我认为在朱令案里面

清华绝对没有厚德载物

所以我的标题把厚德载物去掉了

叫做自强不息的精华

我下面开始念

作为和朱令同一届的清华学生

我直到毕业10年后

才听说了她在宿舍被投毒致残

的可怕经历

从那时起

除了对校友的同情之外

我一直对母校清华大学

在这起校园投毒案中的责任和问题

感到不安

2013年春天

朱令案再次成为社会热点之后

校庆聚会上听

到的一句评论“清华能做的都做了”

终于使我下定决心开始了自己的调查

到今天调查已经持续了一年

在此将调查结果和个人观点列出

供关心此事的校友们参考

括弧注一

每个观点下方的事实罗列中

隐去了清华校方员工的姓名

仅以职务名或清华校方代称

注二所列事实

均来自于自己的访谈

和亲眼所见的文字材料

并无网络摘抄

好下面说观点一

观点一朱令的病没有及时治疗

清华负有部分责任

1995年3月9日

朱令第二次住院

神经内科主任李舜伟接诊

李舜伟怀疑为铊中毒

并当即打电话

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职业病研究所的专家联系

并让患者携带门诊记录

立即前往该职业病研究所请专家查看

事后李舜伟在门诊记录中写道

张寿林教授来电

称急性铊或砷中毒

需考虑可请朝阳医院查尿铊含量

请免疫科会诊

1995年3月15日

应李舜伟要求

清华校方提供朱令接触化学品清单

排除接触铊的可能性

当时提供清单如下

我这个文章里面有当时的这个

提供的这个药品的扫描件

我认为正是这份清单

使医生排除了铊中毒的可能性

导致朱令的病情发生了不可逆的恶化

这是我的观点一

那观点二

清华在证据丢失造成无法侦破问题上

有重大责任

1995年4月28日

朱令被确诊为两次铊中毒

怀疑宿舍内投毒

当晚9点

朱令父母联系学校要求报案

4月29日凌晨

朱令家人再次联系清华校方

要求立即迁出同宿舍同学保护现场

查封朱令在学校的物品以待化验

清华校方表示反对

认为迁出同学有困难

并告知朱令班的女生

五一期间要去旅游

问题不大

4月29日下午

清华保卫处报案

1995年4月29日至5月7日期间

宿舍失窃

重要证物丢失

警方取走部分剩余物品

分析其余物品封存后

要求清华校方保留

至于清华这个失窃案

大家可以在互联网上查到详细的内容

我的这个报告里面只是我的简短结论

所以我在里没有提

我接着念

1998年11月17日

警方要求清华保存封存物品

被发现再次部分丢失

扫描附件是第二次丢失物品清单

和清华的情况材料说明

如果第一次失窃案不发生

案子当年可能就不会证据不足

如果第二次失窃案不发生

随着科技进步

十几年前无法化验的物品

也许能重新成为案件的关键证据

但是接连两起离奇的失窃案

终于时案件所需证物丢失殆尽

而两起窃案均发生在清华校方

已经明确了解案情的严重性之后

清华的管理水平可见一斑

这个是我当年写的

我这里面补充一些当年没有写的情况

第二次失窃案发生之后

清华化学系的反应是

可能是被打扫卫生的人给偷了

我这文章里面附了这个清单

从这清单里可以看到

基本上

这回已经把所有的相关的证据

全都丢失掉了

最后的解决方案

是清华大学化学系

向朱令家赔了3,000块钱了事

再补充一点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

是2014年

在2018年

华裔专家贺敏将

当年朱令中毒时的长发

进行了质谱检测

可以清晰的看出反复中毒20余次

而且中毒出现了两次峰值

这些在当年没有条件进行的检查

如果要是当年的证物不丢失

实际上是很容易查出来的

因为在水杯这种上物品上面

去检查这个铊的残余

是非常成熟的技术

可惜当年这两个失窃案

使得所有的证物都丢失了

即使是在2018年科技有了发展

这个案件也没法侦破了

我认为造成这个案件无法侦破

清华是最大的责任人

我接着念我的文章

观点三在治疗和救助朱令方面

清华难称积极

一1995年朱令治疗费用50多万元

根据公费医疗政策

国家和清华共同承担

这里面

我补充一些当时文章里面写的细节

就是作为清华学生

朱令是可以享受公费医疗的

她在校期间费用是由清华承担的

但是在1996年

就是朱令住院一年之后

清华就停止继续支付医疗费用

而且开始反复催促吴叔叔和周阿姨

给朱令办理退学手续

办理退学手续

就意味着医疗费用没有人来承担了

那个时候

承受着精神和经济双重压力的

叔叔阿姨

实在无奈

只能连续给清华校领导写陈情信

在1997年3月25日的陈情信里面

那时候已经写到第五封了

他们再一次表达了最迫切的几点请求

第一是请求清华保留朱令的学籍

二是

请求继续支持朱令治疗康复的费用

三是请求安排照顾朱令的生

直到朱令能够生活自理

或者案件水落石出

但是清华从来没有给过反馈

直到1997年4月28号

在化学系

朱令他们班同学毕业前夕

清华终于给出了回应

安排了一次

校方和朱令家属的见面座谈会

参与的双方

校方是来自于校办

总务处保卫处

教务处及学生部的行政领导们

还有化学系的代表是副主任薛某某

那朱令一家

到场的是这个朱令的母亲朱明新

和朱令的舅舅朱三三

在这次会上呢

朱令家又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但是清华校方的回答是非常坚决

原话如下第一

关于学籍

国家有规定

朱令的学籍已不能保留

学校考虑

若朱令病愈

有医生证明

可重新考虑复学

今后朱令与学校是校友关系

第二关于费用

家属建议设基金支付费用

对学校来说是天文数字

学校经济紧张

爱莫能助

有学籍有费用

无学籍无费用

那这次座谈会之后

清华逼朱令退学

其实就是断了朱令的所有的医药费

来源

不好听的说法

就是

把在自己校内被投毒受害的受害人

推出了学校

让这个受害人自生自灭

所以调查写到这里的时候

我深深感到了清华的冷血与无情

刚才这段是我后面的补充材料

那我接着念我的文章

1997年11月20日

北京市相关部门

要求清华提供40万元救助款

清华最终同意提供20万

并和朱令家人

签订一次性困难补助协议书

剩余20万

由北京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提供

这里面我也做一些补充说

明就是当时朱令家每个月的医疗费

至少是六七千

所以尽管叔叔阿姨非常节省

但是还是钱非常不够

叔叔阿姨

就写信给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

恳请校方先行支付朱令的治疗费用

维持康复治疗

但是校长秘书拒绝签字接收

所以他们送信

校长秘书不收

那叔叔阿姨只好在97年9月3号

以挂号信的方式

把这封信寄给了当时的清华党委书记

寄出以后也一直没有回音

直到一年以后才有回音

那一年以后为什么有回音呢

是这样并不是清华良心发现

而是接到了市里的命令

首先 1998年8月

公安局公布这个处理结果

那原话是这样

经过中央领导批示

经过北京政法委强某同志批准

北京市公安局文保处结办此案

这里面有一句话

根据中央领导同事批示

妥善处理

做好双方家属工作

所以对于朱令案

除了结办之外

就是要做这个安抚工作了

这个时候

北京市要求提供这个补偿方案

清华才参与了

补偿方案

那我接着说一下后面的细节

1998年9月22日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张某某突然出面

联系朱令家属开会

会面

朱令的父亲吴叔叔和舅舅朱叔叔出席

会上张再兴表示

学校决定一次性解决

给20万补助

还专门说了一句

我们对朱令是特殊的照顾

但同时强调

一次性补助和司法程序相矛盾

不能一并进行

朱令的母亲朱阿姨回忆

当时的言下之意就是很清楚

不是因为他们的责任

而是一种道义上的选择

问接受不

接受接受的话就是签一个协议

这事就了了

清华以后就都不管了

如果要告清华的话

那就告我们随时准备应诉

再说一下这40万的

为什么是20万

20万

市政府本来决定是一次性补偿40万

这个40万市政府要求清华全都出

但是清华并不同意

拖了一个月

所以最后教委也没办法

从外面找来了另外的20万

到10月份

北京市的教委书记说这件事落实了

那那20万是哪来的

就是北京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也就是2013年我挂靠成立华霖救助基金的

地方

好我接着往下念

1998至2012年15年间

清华校方没有再和朱令家人联系

清华校方

没有任何人和朱令家打过电话

写过信什么都没有

就是对朱令不闻不问

朱令事件再次成为社会热点后

2013年9月6日

清华校友总会总干事

校长办公室主任和公安局人员

一起拜访了朱令父亲

2013年9月10日

清华校方两位管理人员

再次到医院探视朱令的父亲

这里面补充说明一下

其实从2013年5月到9月

我一直在协调校友会的人

跟朱令父母联系

希望他们重新建立联系

那这两回会面

和我本人的推动作用

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2013年9月25日

清华校长和两位管理人员及一位校友

前往医院探视朱令及家人

校友当场给了朱令父亲10万元现金

那这个呢

我也补充说明一下

就是在9月25号的前一天

这个校友会的老师给我打电话

说这个

第二天陈校长要去见朱令的父亲

让我带着基金会募来的剩下的钱

一块前往

那那个时候呢

我这个比较年轻嘛

就觉得为什么校长去见

要我拿着我们

在校友里面募来的钱去

所以呢

我就没去

但是十年以后

我反过来想

其实这个是清华和朱令家人

和解的关键的一步

因为从朱令案发生之后到现在了

几十年了

只有一位校长愿意冒一些风险

去见朱令的家人

那个时候

我没觉得这个事情有多了不起

但是现在看

当时的陈校长

是清华唯一一个

愿意去为这件事

冒一点仕途上的风险的人

那呃

后面的结果呢

就是

因为我没去

所以

校友会又叫了另一位清华企业家

姓梅是一个律师事务所的梅律师

梅律师到了现场以后

陪同校长一块看了吴叔叔

临走的时候呢

梅律师拿出了10万元现金

交给了吴叔叔

校长离开之后呢

当天下午

一位律师就给吴叔叔打了电话

吴叔叔很兴奋

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那位律师

那位律师就马上在微博上发了文章

说清华要承担责任

然后准备启动追凶

写了一篇哗众取宠的文章

这篇文章

应该是把前面所有的努力都断送了

因为清华一看

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再继续了

风险太大

在这之后

我再去想推进这件事的时候

清华已经没有任何反馈了

我再也推不动了

没有任何一个清华校方的人员

会出来见朱令的父母了

我通过内部打听到的消息

他们说一位

领导的原话是从今以后

清华死猪不怕开水烫

这是幕后的信息

接着念此后截止至2014年5月15日

清华方面没有和朱令家人联系

就是到我10年前写这篇文章的时候

下面我念

观点4清华校方一直在回避责任

首先

在朱令被确诊为铊中毒并报案之后

清华在是否存在铊的说法上前后矛盾

1995年5月

北京电视台电脑医生的记者采访时

问是否有铊

校方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双方因此发生争执

1995年5月

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

清华化学系副主任说

朱令所做的实验

其他学生都做

而且作为本科生

她绝无可能接触到含铊物质

那我这边再补充说明一下

化学系的这个薛某某

他当时的原话是

从朱令的在校学习环境中看

是绝不可能接触到含铊物质的

她做的实验其他学生也在做

接着又强调

而且作为本科生

她绝不可能接触到含铊物质

接着念

在案件侦破过程中

警方找到了

清华大学购买铊盐的明确证据

这块我说一下补充材料

那这个时候呢

朱令案已经从清华派出所

上报到了北京市公安局14处

由民警李树森负责侦破

李树森同志非常尽责

工作非常细致

他一口气从北京查到了石家庄

调查了2,000多人

落实了200多个单位

最后落实到清华

查到了清华购买化学品

铊盐的发票和介绍信

1996年11月

清华校风称不是清华没有铊

是化学系没有铊

工物系有铊

我再提供一下补充材料

那公安这时候再去联系清华

得知化

学系的李某某童某某两位教授

做实验要用铊

学校确实购买过

因为公安已经出示了发票和介绍信

这个时候

我们搜索这个SCI科学索引的数据库

可以发现

1996年 清华大学在荷兰学术期刊

《分析化学学报》上

发表过一篇涉及铊盐的论文

第一作者和第三作者

正好就是清华的童某某和李某某

两位教授

根据化学学科实验研究发表

写作的一般周期

可以推算

相关实验工作正好就在1994-1995年

朱令中毒期间

1997年3月

清华校方承认化学系有的仪器有铊

由本科生搞科研接触铊

那这个时候清华承认了

童某某和李某某的实验室中

除了有几名研究生之外

还有唯一的一个本科生孙某参与

也就是说

在朱令身边的人之中

孙某是唯一一个

能合理合法接触到铊的学生

那我接着念

其次

清华的最终结论是自己没有责任

和国家教委对此事的认知不同

1997年4月28日

清华总务处处长称

清华对化学药品的管理很好

没有问题

1997年6月26日

清华大学副书记表示清华是否有责任

我们反省过

一朱令没有接触过铊盐

管理上按照管理毒品的规定做了

三及时报案了

凡是公安局要求做的都做了

中间被盗

不能简单说谁有责任

到现在学校没有责任

关于责任问题要有法律依据

我接着念

1997年7月28日

国家教委发布的

关于加强学校实验室化学

危险品管理工作的通知中

明文指出

1995年5月和1997年 5月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先后发生了两起学

生铊盐中毒事件

除人为作案之外

铊盐未按剧毒品管理是其重要原因

这其实是北京市教委官方

给北大和清华的两起铊中毒案的

官方定性第一

这两起都是投毒

第二毒源是哪来的

都是两个大学实验室来的

所以说

对剧毒化学用品管理不善

是重要原因

但是这是教委对这这个事情的定性

和清华的定性不一样

清华至今没有改过

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定性

清华至今没承认过

在这件事上有任何责任

我接着念我的文章

一年来的调查访谈过程并不复杂

但其中的一些发现却让我震惊

第一清华校园过去20年来

发生的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少

但从未听说过

清华承认过自身的管理责任

反倒看到了清华状告死亡学生

家长闹事的新闻

这里我补充说明一下

当年我查到的新闻啊

有一位在清华校园内

非正常死亡的学生

他的名字叫做杨闻韶

木易杨闻天祥的闻

韶关的韶

1991年2月25日出生于湖南岳阳

2008年 以岳阳市理科状元的成绩

考入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010年4月29日

上游泳课时发生意外

当时任课老师不在场

只有一名本科在读学生作为助教

这个助教

在杨同学溺水打捞上来之后

在一边只知道哭

两个巡视员去打急救电话

施救电话先是打给了校医院

说没有救护车

然后打999

过了10分钟救护车人员赶到

但是杨闻韶已经瞳孔扩散

停止呼吸

这是一起典型的严重的教学责任事故

但是没有新闻

游泳馆照常使用

清华没有向杨闻韶的父母道歉

而且

清华把杨闻韶的父母

所在的单位

告上了法庭

说他们父母无理取闹

这件事情

在互联网上也是被大量删帖

但是我保留了当年的记录

我这里有杨闻韶父母写的

关于杨闻韶如何淹死的一封信

我一直保留着

虽然中国的互联网上已经没有了

好吧我接着念

第二清华绝大多数学生

对这些非正常死亡事件知之甚少

我的很多同学和我一样

在毕业十多年后

才从媒体上

得知了当年发生在身边的朱令惨案

而调查中

采访的清华在校生

和近几年的毕业生中

大多数没听过朱令事件

也不知道其他的学生命案

我想这种对命案的轻描淡写

正是这类事件不断发生的根源之一

我们当年上大学的时候

清华每年死的人很多啊

就是我记得当时有一个说法

一每年自杀四个

但是现在我回想起来

每年自杀4个

这么多年下来

这里面都是自杀吗

这里面难道只有朱令跟杨闻韶

是出现了这种意外情况吗

这里面有没有他杀

有没有其他一些事情

清华应该承担责任的

但是这些非正常死亡事件

我们都没有看到过新闻

我们也从来没有听说过

清华承担过任何责任

我相信在清华永远伟光正的光环之下

清华园里面游荡着不止一个冤魂

不止一个学生的冤魂

我接着念

清华是我人生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有了孩子以后

我经常带他到校园游玩

当他问起时

我曾毫不犹豫的回答他对

清华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曾经我希望在清华读书

能成为我和儿子的共同经历

现在我相信

一个能尊重儿子生命

能以身作则

教会他如何承担责任的学校

才是选择的底线

母校清华

在建设世界一流名校的道路上

慢些走吧

请停下来等等灵魂

2014年5月20日

我其实曾经非常以这个清华母校为傲

在2001年

2011年清华成立百年基金的时候

那时候清华成立一个百年

叫做新百年发展基金

那年我捐了三份钱

一份是以自己的名字

一份是以我两个儿子的名字

我捐了三份

使得我们父子三人

全都出现在了

这个新百年基金的

初始捐赠人名册上

那个时候我太希望自己的孩子

至少其中一个孩子能跟我成为校友

但是2014年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

我对清华已经深深的失望

我对清华的冷血

推卸责任非常的不满

清华的校训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我经过一年的调查

我看到了这么多的事实

清华的厚德载物是不存在的

所以我在文章里面把厚德载物去掉了

那这只是我十年以前写文章的时候

对清华的认知

从2014年到现在

又是十多年过去了

清华在朱令案上的新的作为

我已经不能用失望来描述了

我认为突破了

突破了最基本的底线

我只能用深深的以清华校方为耻

来描述我的感情

如果现在让我写清华的校训

那就

不仅仅只是厚德载物去掉

剩下自强不息了

如果我现在给清华写校训

那应该是厚颜无耻

死不悔改

过两天就是朱令的忌日

我会在朱令的忌日之后

给大家详细说一下

清华在这后面的十年里又干了什么

他为什么当得起厚颜无耻

死不悔改这八个字

今天就到这


朱令忌日之后,会做第二集视频节目,说一下清华大学2014年之后在朱令事件中的无耻行径,敬请期待

剥洋葱people|余华英案重审二审,她们在新闻直播间举牌寻亲

CDT 档案卡
标题:余华英案重审二审,她们在新闻直播间举牌寻亲
作者:罗艳
发表日期:2024.12.21
来源:微信公众号“剥洋葱people”
主题归类:人口拐卖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在这场全国瞩目的庭审现场外,寻亲父母们汇聚于此,比起关注余华英案的结果,他们还有个更重要的目的——在媒体记者的新闻直播间举牌,期盼自己的寻亲信息被传播得更广更远。

文丨新京报记者 罗艳

12月19日,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周围,涌动着一抹流动的“红”。上百名被拐孩子的父母举着红色寻亲牌,在此或踱步、或驻足。

夏学平就是其中一员,她身着一件印有儿子李正宽幼年照片的白色T恤,手举一块红底寻亲牌,牌上用黄、白、黑三种颜色的字体记录了李正宽的个人情况和失踪信息。

这天上午,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以下简称余华英案)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二审开庭。在这场全国瞩目的庭审现场外,寻亲父母们汇聚于此,比起关注余华英案的结果,他们还有个更重要的目的——在媒体记者的新闻直播间举牌,期盼自己的寻亲信息被传播得更广更远。

img

2024年12月19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外,聚集着众多举牌寻亲的父母。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01 举牌寻亲的母亲们

12月19日早上九时许,夏学平的丈夫开了半小时面包车,把她送到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门前。此时,那里已围了不少和她一样前来寻亲的人。

另一位举牌寻亲的妈妈肖英妹,是前一晚从老家毕节市织金县赶到贵阳的。19日早晨5点多,她便和姐姐坐地铁出发了,7点3分,法院外湿冷的空气逼得她直打颤。

夏学平并不认识在场的其他寻亲者,但相同的经历使得大家总有话可讲。父母们眼眶湿湿的,斥责人贩子罪行,互诉对孩子的牵挂。夏学平心痛又心酸,“我们聊自家孩子丢了多少年,为什么别人能找回来,我们运气那么差,还没有找到。”

夏学平夫妻俩都是安顺人,在贵阳市南明区甲秀新村(甲秀楼)经营着一间杂货店。1998年7月31日上午10点左右,4岁的儿子李正宽在店门口丢失。

孩子失踪后,她走街串巷地发传单、贴寻人启事,带着材料参加贵州省内外的寻亲会和认亲会。最近两三年,她从别的寻亲者那里学到可以在直播间举牌寻亲的法子。

几天前,夏学平刷到杨妞花发的抖音视频,得知余华英案又将开庭的消息,“要赶紧去散发(寻亲)信息。”

在法院外围,一些前来报道的媒体记者将话筒和摄像头对准了举牌寻亲者,一位一位地访问。夏学平不识字,她不知道来的都是哪些媒体,也不懂何为新闻直播间,但她可以确定的是,记者的镜头能让别人看到自己,“我就想上(镜头)那儿去散发信息,早一点儿找到丢失26年的儿子。”

务农为生的肖英妹也不识字,她分不清哪些是志愿者,哪些是媒体记者,看到镜头了,她就走过去,举起寻亲牌。

这是肖英妹第一次到法院外的新闻直播间举牌寻亲。受限于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她的寻子脚步没有踏出过贵州,但贵州各地的寻亲会,她去过不下十次,跟着当地寻亲志愿者团队,辗转遵义、兴义、凯里……

12月19日,她拿着那块“寻儿王涛龙26年”的牌子,哪个镜头前的人多,她就凑过去,排队接受采访,一直到中午12点多才离场。

img

肖英妹的寻亲牌。受访者供图

据肖英妹观察,当天起码有一百人到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门口举牌寻亲,有人站在记者身边,还有人自己打开手机直播。

夏学平徘徊了6个小时,她安安静静地举着牌子,有时盯着说话的记者和受访者,有时呆呆地望望别处。下午2点多,随着人群渐渐分散和离开,夏学平发现了一位正在独自直播的男记者,她走到那位男记者身后,获得了十来分钟的“独家曝光”机会。

02 26年寻子路

夏学平的表达能力有些吃力,但聊起儿子丢失前的情形,她总能准确流畅地叙述。

1998年7月31日那天,她外出,当天上午10点左右,丈夫对4岁的儿子李正宽说:“小宽,你看着门店,我去拿个东西就来。”短短几分钟后,儿子就找不见了。

夏学平和丈夫立马报警,得知情况的亲戚、朋友、邻居全都帮忙找孩子,几十号人几乎把村里和车站的边边角角都找遍了,依旧没发现李正宽的踪迹。

夏学平曾告诉过儿子不要跟陌生人离开,但孩子还是丢了,在寻亲的过程中,她听说“人贩子会开着中巴车,直接把小孩抱上车就走,有的父母买水果时转个身就看不到孩子了”。

img

夏学平的寻子信息。受访者供图

同样是1998年,彼时,肖英妹一家住在贵阳市花溪中曹司尖山村。当年5月7日上午,5岁的王涛龙和三位小伙伴去中曹司桥下玩耍,到中午11点左右,小伙伴们陆续回家,却迟迟不见王涛龙的身影。一位小伙伴曾提及,是他家的亲戚杨某接走了王涛龙。

肖英妹说,警方调查后表示没有证据证明是杨某拐走了孩子,后来杨某搬走,儿子至今杳无音信。

王涛龙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26年来,全家都在寻找王涛龙,然而,除了到公安机关采血,跟着志愿者或其他寻亲者参加贵州省内的认亲会,这个农村家庭再没有别的办法。后来,肖英妹在晚辈们的帮助下开通了抖音账号,发布寻子信息。

李正宽丢失后,夏学平生下一对龙凤胎,但她从未放弃过寻找李正宽。她常常接到别的寻亲父母打来的电话,“要不要去散发信息?”二十多年来,他们去过福建、广东、湖南等地寻找孩子。

李正宽的弟弟和妹妹为了支持母亲寻子,也会在网上发布消息,而夏学平本人只能靠着一双腿,“走到哪里算哪里,拿着个牌子到处走,有时候走到巷子里会发一点儿传单,巴不得孩子看到了能回忆起来,联系我们。”她总隐隐感觉,就快找到李正宽了,现实却是始终没找到。

有一回,夏学平接到一名年轻男子来电,对方表示是通过新闻直播间的举牌信息找来的,但核对了出生年月后,才发现他并不是李正宽,夏学平失落之余,提醒对方赶紧去做信息采集,希望他能早日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每当看到别家寻亲成功,夏学平都会选择独自在家的夜晚,大哭一场。做生意忙的时候,她会短暂忘记儿子被拐走这件事,可一旦停下来,李正宽又从她心里蹦出来。她害怕家里人担心自己,很少外露对李正宽的思念,“我难过一下,慢慢就压下去了。”

img

王涛龙(左)幼时与姐姐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03 “晓得他还活着就知足了”

“我不太好意思跟人家争。”通常,夏学平会走到人少的镜头前举起寻亲牌。以前举牌的时候,她总忍不住流眼泪,如今时间久了,她慢慢也就习惯追着镜头跑。但余华英案重审二审开庭前一晚,她还是哭了,“我一想到这个事情就伤心,人贩子太坏了。”

如果李正宽没有被拐,夏学平和丈夫不会再生育。生下龙凤胎后,家里的经济压力增大,与此同时,四处寻找李正宽的头几年,生意被搁置,夫妻俩不得不借了几万块维持生活运转和支撑寻子开销。

“有时候脑袋会空白。”夏学平说,她已经不能生气了,否则身体会不舒服。

王涛龙被拐后,肖英妹形容自己天天以泪洗面。三年前,肖英妹丈夫因寻子无果,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虽然有医务人员定期上门给他开药和打针,但他无法再踏上寻子之途。

得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维持死刑判决,夏学平有点儿激动,“这是应有的惩罚,我恨不得踢(人贩子)几脚,人贩子让我们的家庭破碎,我们不知道孩子在外面好不好。”

29年前,余华英把5岁的杨妞花从贵州拐走,卖到河北邯郸。两年前,寻亲成功的杨妞花报了案,余华英落网。

据新华社报道,经审理查明,上诉人余华英于1993年至2003年期间分别伙同龚显良、王加文为谋取非法利益,长期在贵州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流窜作案,物色儿童进行拐卖,得手后将被拐儿童带至河北省邯郸市,通过他人介绍,寻找收买人进行买卖,以此获利,其间,共拐卖儿童17名。

2024年10月25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重审一审公开宣判,认定被告人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宣判后,余华英及部分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服,提出上诉。

12月19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余华英拐卖儿童上诉案,并于当日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对余华英的死刑裁定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该案重审二审开庭前一天,杨妞花的代理律师王文广通过抖音发布了一条短视频,画面里,杨妞花被媒体记者和仍在苦苦寻亲的举牌父母们围住,采访过程中,她把身旁的寻亲牌推到镜头前。王文广写道:杨妞花用自己的热度帮助寻亲家长扩散被拐孩子的信息,愿天下无拐不再遥远。

寻亲父母们期盼着通过余华英案的巨大影响和广泛关注,找到自己的孩子。庭审期间,肖英妹和其他人一起喊着“杨妞花加油”,为其鼓劲,也给自己打气。

夏学平说,她会一直怀着找到李正宽的希望,到新闻直播间举牌寻亲,期待李正宽看到的那一天。“他回不回来都没关系,回来肯定最好,不回来也不勉强,有困难我们就帮助一点儿,活得好我们也放心一些,我们只要知道他还在,就可以了。”

在和新京报记者的交谈中,肖英妹有时候会感叹“找不到了”,而后又坚定地说,“还会继续找下去。”她多次表达,寻找儿子不是为了给自己养老送终,“晓得他还活着就知足了。”

水瓶纪元|海棠作者被捕,耽美创作频繁涉刑出路何在?

image

起初,海棠文学城上多位耽美作者的停更和失联是悄无声息的。各种小道消息在微博隐秘地流传,直到当事作者和家属出面证实,事件才终于搬上台面。自今年6月以来,安徽警方以涉嫌淫秽物品牟利罪,跨省抓捕了50多位作者。她们不得不奔波于派出所和法院,四处借钱筹款,以应对可能面临的高额罚款,并积极争取缓刑。

12月17日,笔者获悉头部作者“云间”由于积极退赃,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另一位作者“一蟹”,因为涉案金额在25万元以下,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五个月,缓刑两年;部分未能筹集到资金退赃的作者,被判处了更长的刑期,如“辞奺”被判刑五年零六个月。所有涉事作者都留下了案底。

CDT 档案卡
标题:海棠作者被捕,耽美创作频繁涉刑出路何在?
作者:紫雨林
发表日期:2024.12.19
来源:微信公众号“水瓶纪元”
主题归类:LGBTQ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此前数月,坊间恶意的猜测和时刻悬置在头顶的审判之剑,让作者与家属们不约而同地保持缄默,有意回避各家媒体的关心和追问。

过去几年间,国内各网络文学平台逐步收紧审查制度,使耽美作者们被迫翻越墙外赛博流浪,而如今,服务器在台湾的海棠文学城作为国内耽美作者的创作飞地已不再安全。色情淫秽和言论自由的界限,究竟该如何划分?女性情欲的书写又该往何处安放?

销号、删文、闭站,海棠作者失联风波

海棠文学城出事了。

6月20号,作者小竹正在网站连载耽美小说。她看到读者反馈说无法正常充值,也联系不上经销商。所谓“经销商”,其实就是淘宝店铺的客服,读者充值一般是在淘宝店铺,少数是微信直充。头部作者“云间”也迟迟没有更新,耽美圈内人都知道,“云间”在写作上十分勤奋,一年365天都不会断更。接连的异常事件,让小竹心生警觉。已经写作近3年的她,深知自己身处灰色地带,不可掉以轻心。

根据网络资料,海棠文学城_(下文简称“海棠”)成立于2015年,是隶属于台湾龙马文化出版社的网络文学平台,内容以女性向的耽美和R18(指“18禁”,表示出版物的成人取向,年龄未满18岁者不适宜观看)_内容为主。由于近些年来,耽美文学在国内平台频繁遭遇审查,更有“脖子以下不能写”的规定,网站服务器架设于台湾的海棠文学城便成为了规避内容审查的飞地,吸引了大量耽美作者转向该平台创作。写文在圈内俗称“产粮”,而“太太”则是读者们对“产粮”作者的敬称。

小竹开始找其她作者交流,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当晚12点多,小竹辗转得知,有作者已经被警察抓捕。据说安徽警方成立了专案组,跨省抓捕了很多人,并且抓捕还在继续。

“我当时听得冷汗都下来了”,小竹连夜给海棠编辑发邮件,要求注销账号、删除所有文章。她焦虑到睡不着觉,每隔一小时,就会突然醒过来,害怕听到敲门声和电话铃声。“我不知道自己到底会不会被‘选中’,特别害怕。为了这么一件事,留下案底,心里挺不能接受的。”

起初,编辑以损害读者权益为由,拒绝删除小说,“读者会闹的”。按照常规程序,作者注销账号后,小说还会继续保留三年,提供给已经付费的读者阅读。编辑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后来的确有读者在网上抱怨作者跑路一事,“退钱退钱退钱,生气了”、“感觉我像小丑”。

但在特殊时期,所有小说都会变成作者们的“罪证”,有带来牢狱之灾的隐患。小竹顾不上别的了,只能以利益交换。“我的账号里还有几万块钱,全都归你们了,快点放我走!”编辑才终于松口。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小竹和朋友们私下奔走相告,提醒身边的作者抓紧“跑路”。部分作者相信了她们,纷纷发邮件申请销号、删文。6月21号,海棠闭站锁文,但对外只说是进行为期5天的升级维护。作者们被捕的消息被紧紧捂住,外界依旧风平浪静。

image

海棠闭站公告(图_网络)

多数读者都以为是常规维护,没有细究原因。直到6月26号,海棠闭站延期了,才有读者察觉到些许异常。豆瓣小组里有人提到:“云间太太可能是海棠出事被抓了”。

读者晨晨是耽美小说迷,已经入坑近十年,自称“杂食党”,什么类型的故事都爱看。当晚,她上微博广场搜索海棠,看到有爆料者称,海棠的经销商失联很可能是因为“进局子了”,作者们的流水情况也会随之暴露,“稿费过万的作者最好都快点跑”。

image

事件发酵早期关于海棠闭站的网络传言。(图_网络)

由于信息闭塞,谣言也不胫而走。有人相信长期正常运营的海棠,不可能出事,一定是作者“私印”才被抓(私印指在中国内地印刷耽美实体出版物并售卖盈利);还有人猜测作者们存在偷税漏税、洗钱等行为,或者怀疑海棠存在政治立场问题。

6月20号,安徽警方以涉嫌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上门抓捕了十几个作者,其中包含“云间”、“辞奺”、“一蟹”和“Momo”等人。

与此同时,海棠在国内最大的两个经销商王某某、温某也遭到抓捕。笔者在安徽省绩溪县人民法院官网,检索到了相关开庭公告,两人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起诉。

image

安徽省绩溪县人民法院开庭公告(图_官网截图)

“她们是同一天被抓的,而且警察掌握了作者们的所有信息,明显是提前盯上作者们了”,晨晨推测。6月29号,海棠重新开站,但所有文章都被锁住,无法查看。出事的消息传出后,曾有作者发邮件向海棠确认抓捕事件的真实性,但编辑没有透露任何情况。因此,部分作者基于对编辑的信任,或者尚存侥幸心理,解锁了小说,继续更新。

image

海棠重新开站后的页面,【】为锁文状态。(图_网站截图)

“筏喻”便是其中的作者之一。开站后,她积极“产粮”,很快冲到了网站榜单前列。因为作者减少了很多,在这个时期写作,能获得翻倍的流量和收入,小竹补充道。

7月底,第二批抓捕开始了。警方很快注意到“顶风作案”的“筏喻”,上门找到了她。而同期涉案金额较低的作者,都是被电话传唤。

从派出所保释出来后,“筏喻”悔恨不已。她在微博公开提醒,“当初信心满满的我,换来的是手铐与负债累累”、“不要再继续错下去了!请尽快注销!” 海棠事件才开始引起大范围关注。在此之前,作者们担心公开提醒,会被警察认定为通风报信,遭到追责,只敢私下传递消息。

image

image

“筏喻”在微博的公开提醒

image

image

得到确定消息后,更多作者发邮件申请彻底删除文章、注销账号。(图_网络)

发表《直播也能挽救用品店吗?》、《想离婚却被疯批老公欺负了》的作者“啊若”曾向海棠发送邮件,申请注销账号,但编辑在注销账号的同时,也将文章解锁上榜了。“不好说是无意的,还是故意的”,晨晨评价道。

“我真的好痛苦……原来我就差那么一点点(就可以免于传唤抓捕)”,“啊若”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原本考上了公务员岗位,“似乎一条崭新的、光明的大道就这么衔接到我摇摇欲坠、陈腐的人生道路”,她在微博倾诉道。

image

“啊若”在微博自述

对于海棠的种种做法,许多读者忿忿不平,指责海棠“不做人”、“害人精”。小竹猜测,海棠不希望作者都跑了,影响网站盈利。对此,笔者曾发邮件联系海棠询问相关事项,但并未获得回复。

关于耽美作者的处境,有网友打了个比方:“这种灰色地带的作者,注定像被城管追逐的小贩一样,抱着作品一路跑一路丢。这种追逐我已经经历了六年,有时觉得世界好像就这样吧,有时觉得万一哪天一阵风就把纸吹到脸上了呢。”

自证与筹款,涉案作者或面临高额罚金

截至目前,大约有50多位作者遭到抓捕。12月中旬,部分作者的判决结果陆续确定。据小竹透露,由于作者们未直接贩卖小说,也没有定价权,“属于给网站打工的”,在案件中被认定为从犯,在量刑中得以降档处理。涉案金额在25万元以下的作者,基本都能缓刑。如“一蟹”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五个月,缓刑两年。

而头部作者“云间”由于积极退赃,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部分未能筹集到资金退赃的作者,被判处了更长的刑期,如“辞奺”被判刑五年零六个月。所有涉事作者都留下了案底。

image

海棠头部作者“云间”的判决书摘录。(图_网络)

此前,为了争取减刑和缓刑,涉事作者们大多在积极退还“赃款”,也就是多年来赚取的稿费。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0年发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一条规定:对于以牟利为目的,实施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违法所得、社会危害性等情节,依法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罚金数额一般在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一个13万流水的作者,罚金按一倍算,就是26万,再加上律师费、(前往安徽应诉的)往返路费……真的是天文数字了。这还是流水小的”。读者晨晨忍不住感叹,“她们只是一群二十多岁的、生存艰难的女性,她们又不是印钞机……”

因此,部分作者在取保候审后,仍为筹款不得不继续投入写作。她们跟以晋江为代表的大陆网站签约,写“清水文”(指没有R18情节的内容)、开放约稿,但稿费仍是杯水车薪。自8月以来,已有十几位作者在微博公开筹款。为了避免诈骗嫌疑,她们还附上了逮捕或取保告知书、医院检查报告和居住环境等照片。

据“云间”的妹妹在微博讲述,“云间”在海棠写文近十年,共计千万字,被读者戏称为“无情的码字机”。她一心扑在写作上,没有养育孩子,只有4条宠物狗。为了退赃和缴纳罚金,4个月以来,家人都在借钱、筹钱,但依旧弥补不了资金缺口,才不得不上网向读者求助。

image

“云间”妹妹在微博筹款。

公开资料显示,“云间”著有《兄友弟恭》、《离婚申请》等多部耽美小说。《离婚申请》讲述一对同性伴侣历经变故破镜重圆的故事,主角“双重人格攻”和“没落少年受”的设定收获了许多读者的喜爱。2021年,《离婚申请》被授权改编为漫画作品。

晨晨补充,由于“云间”是海棠的头部作者,面临的处罚也更为严重,但好在读者数量众多,大家积极打赏,终于解决了资金难题。微博发文第二天,“云间”的妹妹关闭了打赏通道。

只是,并非所有作者都能顺利筹到所需资金。作为“幸存者”的小竹,将手头的活期存款都借给了出事的作者,“(稿费)都是‘不义之财’,不如拿去帮帮她们,(被处罚)不是她们应得的”,但她也坦言,“应该还是凑不齐的”。

而“Momo”的家庭也无法提供助力。“Momo”在微博自白,父母在未成年的时候,生下她后便撒手不管,她一直跟奶奶相依为命。被警察带走的时候,“Momo”还在便血,后来检查发现是肿瘤,好在是良性。预感到可能会面临罚款,她曾打算趁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商量借钱的事,但得到的回复是,“(你)不如死在里面算了”。“每每提及都会忍不住哭出声来”,“Momo”在微博倾诉道。

image

“Momo”住院做手术(图_微博)

同样身处窘境的,还有作者“张嘴吃肉”,涉案情况与“Momo”相近。她是“单机作者”,没有与其她作者建立联系,此前也没有听到任何风声,因而未能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小竹解释,大多作者都明白海棠处于灰色地带,因此平时会尽量避免留下痕迹:不出版实体书、不开通微博、也不建立作者或读者群,以免被追踪、举报。

“张嘴吃肉”在微博自述,她曾做过胃全切手术,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同时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因此只能写文谋生。她的母亲在工厂里做保洁,父亲则是夜班保安。家里一直有养鸡,有很大的鸡粪味。因为家境,她感到自卑,从小就不敢邀请朋友来家里玩。

“我确实文笔不好,只能依靠勤奋来获得读者青睐。但这几年的勤奋换来的却是如今的滔天悔恨。”她在帖文中坦言,在预料到灰暗的命运后,自己曾一度尝试自杀,但被母亲拦了下来。“越贫穷越努力,越努力越不幸,负向反馈,恶性循环”,读者在微博评论区,点出了不少耽美作者面临的经济困局。

image

海棠作者“张嘴吃肉”在微博筹款

安徽省绩溪县人民法院官网显示,自11月以来,陆续有10位作者进入庭审程序,每周都有1-2个案件开庭。笔录、开庭,让作者们不得不多次在两地往返,从重庆、浙江、福建、云南等地,前往安徽。

为何安徽警方能突破属地属人原则,跨境逮捕全国各地的涉案作者?对此,律师黄思敏解释:“互联网时代,和传统社会的传播形态并不一样,这使得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为犯罪地,所以有时候会有跨区域的执法和抓捕。当然,目前也有各地“趋利执法”的情况,趋利执法的情况在经济类刑事案件里更多一些。”

笔者从知情人处获取到涉事作者的判决书内容,其中部分细节在耽美圈内引起了热议。判决书显示,证人汪毅骏无意间通过广告链接跳转到海棠文学城,发现网站里均为色情小说,于是向警方举报。巧合的是,该名证人与隶属于绩溪县公安局一位职员重名。一份绩溪县交警执勤岗亭升级改造采购项目成交结果公告显示,采购人代表为汪毅骏。不过,笔者暂未能验证,两人存在何种关联。

image

海棠涉事作者判决书的“证人证言”部分的摘录

image

绩溪县交警执勤岗亭升级改造采购项目成交结果公告(图_官网截图)

image

2023宣城市乒乓球协会的资料显示,职员汪毅骏隶属于绩溪县公安局。(图_网站截图)

对此,黄思敏律师同样认为,目前的身份信息不足以做出推断。不过她也指出,警察假装成读者、消费者来固定证据,是司法案件中常见的手段,也就是钓鱼执法。

在入坑十几年的读者陈桐看来,作者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她希望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她们一把。目前为止,她已经打赏了约三千元,还借给一位经济困难的作者三万元。

有些网友嘲笑打赏的读者轻信她人,“以后老了会被忽悠去买保健品”。作为回应,核心读者们建立了一个“保健品爱好者”小组,专门用来更新、讨论海棠事件。

image

豆瓣“保健品爱好者”小组页面

“买保健品也挺好的”,陈桐表示无所谓。“用我的钱,为我想要的世界投票”,这是她一直以来的观点。她还曾资助过一位女高中生,每个月给100元,资助了2年。那是一次网络联合资助,还有另外5位网友参与其中。她们都希望那名女生能顺利读完高中,考上大学。

面对内部纷争和网络质疑,涉案作者大多主动噤声

与同温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上汹涌而来的质疑声。

分歧先是在海棠耽美作者圈内部产生了。“一蟹”是第一批被抓捕的作者,著有《合法共妻》、《逢星》等小说,微博粉丝数约九千。事发后,她曾私下提醒一些作者,后来聊天记录被截图发到网上,反倒引来同行的质疑和谩骂。据她在微博讲述:“那一段时间骂我的人不计其数,说我自印获利牵连平台,牵连其他作者,贪心不足,说我活该”。她遭到一些反对者的抵制,对方疑似使用了多个账号来辱骂她,称她诈骗。

在小竹看来,当危机发生但信息却不透明的情况下,作者圈内难免会滋生互相怀疑的氛围。“海棠是2015年就有的,到现在快十年了都没出事,大家都不敢相信一点预告也没有,(警方)突然就开始抓人了。这时候只有‘一蟹’站出来了,很多人确实觉得可信度不够。而且这是赚钱的途径,(作者们)本能地不愿相信海棠出事了”,小竹说出自己的猜测,尝试分析内部纷争的起因。

那段时间,“一蟹”因身体不适住院,后来仍要面对无休止的网络谩骂,一气之下,她向警方举报,称攻击她的同行作者“屠厌”也用“黄文”获利不少。小竹认为,“一蟹”此举只是为了警告屠厌,彼此不要再继续内讧消耗。后续警方也并没有抓捕“屠厌”。

image

同为海棠作者的“一蟹”曾举报“屠厌”(图_微博)

舆论风暴进一步酝酿在“番茄小作文”事件中。8月4号,作者“番茄”发布微博长文,讲述自己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生活贫困,高三一度处于抑郁状态。“家里没有卫生间,在房子的左边搭了一个木棉瓦顶的棚子洗澡用,风大点就能塌,有一道黑漆漆的防水门帘子,里面铺着横七竖八的砖头和木板,这边踩,那头翘,我怀疑大人们洗澡还得学跳舞”。

靠写文赚钱后,她觉得一度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可能,贷款买房,她和妈妈终于有了家。没想到却因海棠事件被捕,“(看守所)里面没有窗户,我分不清白天黑夜……整个人能活动的范围小得可怜,肩膀腰背全身上下都痛。我不怎么更换姿势,因为无论怎么样都难受。”

image

“番茄”的微博长文摘录

该帖文一经发布,就获得广泛关注,转发近2万次。“我当时哭得稀里哗啦的”,小竹和许多人在感动之下,给“番茄”的微博账号进行打赏。打赏增加的同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部分网友质疑“番茄”编造故事,要求她拿出相关证据。对此,“番茄”没有给出合理的回应,而是直接清空微博,希望以此平息争议。结果适得其反,有些读者称她为“删博跑路”,气得发帖辱骂。

小竹一度也不理解,为什么“番茄”不愿拿出取保候审决定书来自证。直到后来,她跟“番茄”交谈,才意识到她的精神状态很差,对方甚至说,“大不了就跟妈妈一起跳楼”。“在那个状态下,谁也不可能去做什么公关,有什么完美的回应”,小竹说。

质疑后续演变为,感到受骗的打赏者们专门建立了维权群,收集证据向警察报案称“番茄”非法集资和诈骗。维权群一度有两百多人,部分人后面收到了“番茄”的退款,有群员则反映维权群主从未有过打赏记录。

image

image

维权群内的讨论

警方最终没有立案,反劝他们不要再刺激“番茄”。小竹认为,在那篇帖文里,“番茄”只是讲述了自己的处境,并未直接诱导打赏,“就像给主播打赏(都是自愿的)”。无论如何,耽美海棠圈内不信任的种子就此种下了。此后出面筹款的涉事作者也不时遭到质疑,还有人坚持认为“番茄吃了其她作者的‘断头饭’”。

海棠头部作者“云间”的妹妹在筹款一周后,也因疑似被举报,其微博主页目前显示为禁言状态。诸多争议下,其她作者纷纷将微博昵称改为“XX已老实”、“XX不会倒”、“XX想努力活着”,表达知错悔过的态度,以避免被牵连进舆论争议的风险中。

image

海棠作者“云间”妹妹的微博遭到禁言

10月下旬,笔者陆续向12位涉事作者发出私信联系,均无得到回应。竹子在跟涉事作者们进一步沟通后,转告笔者称,其实大家都收到了联系私信,出于安全顾虑,才选择保持沉默。“因为害怕交流的话题会涉及到女权或者其它敏感议题,公开后又会引来很多人骂她们,或者对判刑有影响……海棠出事后,蹭流量的太多了……”

未知的风险,让圈子内部弥漫着不安。相比对外发声,展现自己的困境,她们更愿意保持缄默。“出来筹钱,就是她们敢冒的最大风险了。之前的媒体记者,她们也都没有回复。她们真的很害怕……”晨晨解释道。

筹款微博的评论区里,也不时有读者提醒大家不要“上升讨论”,以免给作者们带来麻烦。“讨论变得奢侈、遥远,好像已经没有必要了。人们开始自觉挤压自己的生存空间,再听话一点,再沉默一点……跟18年比,一切都更糟了”,晨晨忍不住感叹。

耽美创作频繁涉黄判刑,“写小黄书比强奸判得还重”

2018年,耽美小说作者“天一”因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被安徽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判决结果出来后,在网络引发了不少争议。网友直言,“写小黄书比强奸判得还重”。

image

《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而按照最高法在2004年发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刊物两百件以上,实际被点击数达到一万次以上,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即可认定为淫秽物品牟利罪。数量或数额达到规定标准五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达到规定标准二十五倍以上的,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对照“天一案”中,制作7000册、获利15万元来看,的确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判决符合法律依据。但争议点在于:20年前的法律,是否还适用于现在?

2019年,新京报曾发表《耽美小说“天一案”中的罪与罚》,彼时已有不少法学界人士呼吁量刑数额标准需要与时俱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冀莹在采访中表示,当法律出现滞后性,不能满足现实生活需要的时候,应在司法解释中对数额规定进行及时更新,提高认定标准,以在将来的审判中获得实质公正,并赢得民众认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也表示,案件整体量刑过重,与公众的朴素情感相抵触。他建议,在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破格减轻”。

而在海棠案中,所涉“淫秽物品”的“社会危害性”标准模糊,实质上无法准确估量影响。因为涉案作者们的“违法所得”直接来源于读者,可是读者并不认为自己“受害”了。晨晨表示:“(她们)不是‘罪不至此’,而是‘我始终都不认为她们有一丁点罪’”。“法条可以代言我们吗?警察和法官可以代替,作为读者的我们‘受害’吗?一场除了被告,无人受害的犯罪,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罪行?”晨晨不解地反问。

罗翔在《论淫秽物品犯罪的惩罚根据与认定标准》中指出,刑事立法综合了道德主义、家长主义、自由主义等多种理论,而道德主义是最古老的理由,不容忽视。“淫秽物品会导致个体堕落,败坏社会道德,进而导致社会瓦解。”其中的冒犯原则,就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主要考虑因素,即淫秽物品无端挑动他人性欲,引发性兴奋或性羞耻感,这是对他人的深度冒犯。

黄思敏律师向笔者补充道:“按照现有的刑法规定来看,淫秽物品的危害性,体现在侵害了国家对文化出版物品的管理秩序和社会的善良风俗。”

但社会学家、性学家李银河,曾于2012年在其博客《声援耽美网站作者》一文中提出反对意见:“淫秽品法在当今世界已经是一条活着的恐龙”,“这是一个仅仅属于欧洲中世纪和中国文化革命时期道德标准的过时的法律”;“因为淫秽品是言论,是人类想象力的产物,它不是行动。它有受到宪法中关于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条款保护的权利,不可以被违宪的判刑。”

黄思敏同样认为,如何定义“淫秽”,并不单单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涉及道德、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色情淫秽和言论自由之间存在张力,其中的界限值得探究。

不过,黄思敏提醒,淫秽物品牟利罪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尤其是涉及性犯罪的影像。“关于这些性暴力影像,台湾和香港都有专门的立法,日本也是,和《跟踪骚扰法》之类的法律是结合起来的。但是大陆没有这个,所以关于网络以及影像的性暴力犯罪,目前仍放在‘淫秽物品牟利’的框架下来处理。”

而这也是小竹感到不公的原因,“(性犯罪影像)是有真人露面的,因为的确有女性被偷拍了,但我们这里没有一个真实的人受到伤害,只是女性写给女性的性幻想,却用同一条法律来判……”

另外,也有不少网友强调国内实行读物分级的重要性。公众号@NJU核真录 曾查找相关法律规定,相比内地,港澳台地区对色情刊物采用了成年人和少年儿童不同的标准。从文书内容来看,成年人保留部分使用此类物品的权利,而对儿童和少年实行额外的严格保护措施以防止其接触。

image

公众号@NJU核真录 整理的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有关淫秽物品的量刑条款。

就叫熊太行也行|人大教授:听说你国女大生毕业就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地生孩子

上一篇推送也被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投诉了,不知道会留多久。

img

CDT 档案卡
标题:人大教授:听说你国女大生毕业就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地生孩子
作者:熊太行
发表日期:2024.12.17
来源:微信公众号“就叫熊太行也行”
主题归类:生育率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投诉理由还是侵害商誉。

那我们就来复原一下“人大重阳”组织的那场活动,王宪举“教授”为什么会问哈萨克斯坦国务顾问那个如何让女大学生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生娃的问题。

先看看王宪举的原问题:

“我们国家现在女同志是不愿意结婚,不要小孩,家长也好,领导也好,你动员她,劝她,她不听。所以,我就奇怪,哈萨克斯坦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你们在政策上、措施上、优惠待遇等等方面,甚至我听说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就生孩子,一个一个地生。她们怎么能够这么相信你们的话,老老实实的,服服帖帖地就这么生孩子,早生、多生。”

img

卡林先生是中国的客人,王宪举是接待一方的工作人员,而且长期在体制内工作,肯定不会是故意给外宾一个下不来台,他之所以会用“老老实实”“服服帖帖”这样“生动活泼”的话来提问,就是卖一个老来俏,希望听众觉得他很幽默。

其实这个话很轻佻,咱们细细品一下。

“家长也好,领导也好,你动员她,劝她,她不听。”

这话说明了中国已经没办法了,束手无策了。这话就算是真的也不能这么说的,说这话很丢人的。

“甚至我听说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就生孩子,一个一个地生。”

对哈萨克斯坦女生婚育的描述,即使是事实,也非常不礼貌。

比如,比如啊,如果王宪举去访问美国,美国教授说:“听说你们中国的女大学生毕业后就生孩子,一个一个地生。”

王宪举教授一定会义正辞严地说:“一派胡言,我们国家一向重视女性权益,尊重女性,女同志是工作中的半边天。”

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妇女被描述为生育机器,都是特别不得体的,都是有悖于现代文明的。

所以,王宪举可能心是好的,但他的嘴一定是瓢的。

他说的这句话,让卡林先生就特别不乐意,赶紧重申了哈萨克斯坦对女性权益的尊重。

王宪举几句轻佻之言,客人不乐意也就罢了,让中国人民大学陷入舆论危机、公关危机,是绝对的麻烦制造者。

他为什么敢这么说?如果是绍伊古、佩斯科夫来,他会这么问吗?会说“听说你们俄罗斯女的一毕业就生孩子,还特别喜欢做代孕”吗?

当然不敢,吓死他也不敢。

人为什么会有轻佻之言,因为他对对方没有那么紧绷,没太把对方当回事。

很多俄语口的人,对俄联邦非常恭敬,对前苏联的其他国家,尤其是落后一点的国家,难免有轻慢之心。这种分别心其实是特别要不得的。

你看看王宪举在环球网上写的随笔就知道了:

这些国家的所见所闻让我眼前一亮,当地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的变化让人大有刮目相看之感。比如,哈萨克斯坦新首都阿斯塔纳是中亚最年轻且现代化水平颇高的城市;在内战中千疮百孔的杜尚别如今已是高楼林立,现代化建筑令人目不暇接;乌兹别克斯坦具有中亚传统文化风格的名胜古迹保存完好,吸引国际游客蜂拥而至;被称为“白色大理石之城”的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拥有密集的白色大理石贴面建筑,使人感觉清爽、整齐和有序;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名胜古迹集中,伊塞克湖更是不愧为“中亚明珠”。

他看五个斯坦,都是这种风景优美、能歌善舞的视角。

以自己为诸夏,别人为蛮夷;

以自己为大国,别人为小邦;

以自己为先进,别人为落后;

以自己为大棋,别人为耗材。

就会有“为什么你国女大生毕业就生孩子,服服帖帖”的提问。

所以,千万别觉得这是一个老记者善于提问,活跃气氛,这不是。王宪举生于1954年,知青出身,15岁就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去了北大荒。

后来工农兵学员进了二外俄语。

他的成就主要就是翻译俄罗斯的人物传记,新闻业务这块不瓷实,而且非常陈旧,早就落后于这个时代四十年了。

王宪举的代表作,叫做《与亚太地区合作的门户——访符拉迪沃斯托克》。

我们中国人一般不用这个名字,那个城市对我们来说,就叫海参崴,永远的海参崴。

而且,他没有政治敏感性,不得体,爱给自己加戏,这个最要命。

上一个这样的人外号叫“亚洲钢”。

这样的老人家,安心抱孙子就很好。

我大胆猜一下,可能就是他儿媳妇怎么劝都不肯生,一直没抱上孙子,所以才坚持跑到人大重阳去搞个研究员和教授干干。

虽然变成了生机勃勃的老年人,挣钱不少,但对不愿意生育的年轻女同志的怨念,暗搓搓藏在心里,苦得很。

img

人大重阳的负责同志啊,你们要好好照顾老同志的心理状态,像心里太悲伤的、心头有块垒的,就不要拉到外事活动上来了,你看造成舆情了不是?

搞政治学研究,有个问题是要明白权力从哪里来,因何起作用。

当他开始希望让所有的女性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的时候,应该首先问问自己。

“我(我们)能命令她们吗?我命令她们、控制她们的理由是什么,我是养了她们,还是给她们解决了上大学的所有学费,是保障了她们所有的后顾之忧,还是给了她们住房和工作?如果这些我什么都没做,我又有什么立场,去让她们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呢?”

他明白是怎么回事,他揣着明白装糊涂。

你当教授的不体面,我们这些校友就帮你体面。

王教授,你告诉我,怎么让你这样的老同志,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地回家抱孙子,不再给我们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制造麻烦了呢?

你要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帮你想办法。

张3丰的世界|书店的葬礼最动人

img

昨天唐建光老师来书店喝茶,再次对我开书店提出了质疑。

在他看来,办活动、卖书,也许能让书店存活下去,但是对个人来说,花那么多时间,是否值得呢?

“你最近写了什么?”他发出这样的诘问。

CDT 档案卡
标题:书店的葬礼最动人
作者:张3丰
发表日期:2024.12.17
来源:微信公众号“张3丰的世界”
主题归类:公民社会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我辩解道:写得少也许是好事,写多了可能就封啦。

但是我知道,这辩解很无力。

其实,我是发自内心喜欢书店的事情。

昨天晚上一个小朋友来书店听讲座,向杨斌教授提了好几个问题。后来她告诉我:“张老师,我是xx的女儿。”她爸爸是书店的会员,前段时间一直在美国游玩。

小女生在美国上学,她还顺便转达了几位美国朋友给我的问候。她是在华盛顿季风书店认识的他们。“因为季风,我就想搬到华盛顿去。”

相关阅读:

【新生空间】季风微读圈|从上海到华盛顿,季风书园异域重生
【404文库】季风书园|让我们用清晰的声音喊出我们的不满

这样的事情,就让我坚信,书店本身是很有价值的,这个世界仍然有一些人需要书店,在那里他们感受到一些特别的希望——剩下的,就是做一些事,让书店能够存活下去。

这很难。在2024年的冬天,很多行业都难,书店也许更难。

上海唐宁书店最近关门了。书店老板发了个视频,控诉业主方不遵守合约,不和书店续租了。最新的消息是,业主方发了一个声明,说书店已经好几个月没交房租了。

记者去书店采访,书店给的解释是,如果续约,接下来会办一系列活动,也许能挣到交房租的钱。

坦白说,我认为这想法很天真,办活动,不亏钱就不错了。真相就是,仅仅是房租就能让一个书店关门。

南宁言雀书店,是一家女性主义书店,开业才6个月,就宣布清仓,低价甩卖库存书。

这个书店的老板是一个网络作家,勤奋更新公众号。她说,开书店本来是“追寻自由”,结果发现却是给自己的一个牢笼。连房租都挣不到,只能宣布放弃。

我也有同样的困惑。不管是书店还是咖啡馆,都提供了自由的感觉,那是对顾客而言。对店主来说,踏踏实实经营,最终会发现自己陷入到无穷多的琐事之中。书店合伙人有一次警告我,让我找一个助理,让我解放出来写作——我的反应却是,请不起。

言雀书店宣布倒闭清仓一个月,“三天卖掉159本书”。这很繁荣、热闹,但是却是在葬礼上。一个书店总是在死去的时候,才能吸引到读者。

成都晚读书店,在今年夏天再一次失去了自己的店铺。主理人“大橙子”,最近在自己的小红书账号上帮父亲卖橙子。父亲很焦虑,橙子短期内销售不出去,只能低价处理给批发商(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大橙子”说,自己去年帮父亲“卖橙子”,有一部分其实是自己买下来送人了。我好像也吃过他送的橙子。他是一个善良、单纯的年轻人,可能这就是他选择开书店的理由。他曾经在大书店做过采购经理,懂得书店的运营,但是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好的生存办法。

关于书店的消息,总是让人伤心。有的甚至让人气愤,昨天我就听说一个,不过暂时无法写出。\
《书店日历》里有一部分内容就是“消失的书店”,书评人绿茶为它们画了插画。这有点像遗像,不过却没有人悲伤——死去的书店,总是最好的。

现在的书店就是一个悖论:很多人都认为它有价值,但是却无法存活;书店死去,曾经的读者会伤心,而书店老板则会获益,他将重获自由。

前天我让店员奔奔下单布置圣诞树,去年圣诞节时我在纽约,而今年我要在书店,祝大家圣诞快乐。

最后是一个广告:要买《独立书店日历》的可以联系我,最后一批,售价仍然是128元(包邮)。

img

【网络民议】阿强同志|性少数议题事关民生问题

CDT 档案卡
标题:性少数议题事关民生问题
作者:阿强同志
发表日期:2024.12.17
来源:微信公众号“阿强同志”
主题归类:LGBTQ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同性恋及性少数议题是一个事关2亿人的民生问题(7000万性少数+1.4亿家长=2.1亿老百姓)。这个群体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尊严贫困”问题,而新时代的社会治理,我认为需要从解决“物质贫困”到解决“尊严贫困”过渡,让人人活出尊严感,尊严感是人能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少数议题与以下民生息息相关,也是重要需求待解决(水平有限,仅列出部份,欢迎有识之士继续补充)。

1. 家庭与婚姻

  • 婚姻权利:目前同性伴侣无法结婚,影响他们的财产继承、医疗决策权、子女抚养权等合法权益。
  • 老人养老:许多LGBT人士在年老时可能缺乏配偶和子女的支持,面临养老保障的压力和不安全感。
  • 父母与子女关系:传统观念对父母影响深远,同性恋群体常面临来自家人的压力,包括催婚、生育和家庭期望,产生家庭矛盾和亲子关系问题。

2. 医疗与健康

  • 心理健康:因为社会歧视和偏见,LGBT人群中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比例较高,需要心理健康支持,现有的研究显示,因为父母不接纳,造成的抑郁症高5.9倍,尝试自杀率高8.4倍。
  • 性健康教育:缺乏针对LGBT群体的性教育和健康资源,导致艾滋病防治等问题在该群体中的高发率,影响了社群的健康。
  • 配偶医疗决策权:在重大医疗事件(如手术、重病治疗等)中,配偶具有法定的优先决策权,而同性伴侣或其他关系人则需特别授权才能参与决策。同性伴侣在无法合法结婚的情况下,缺乏病危探视和医疗决策权。

3. 教育

  • 校园歧视与欺凌:同性恋学生常面临同侪的歧视和校园欺凌,影响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
  • 教师支持:整体来说目前缺乏对教师的性别多样性教育培训,导致教育系统难以有效应对性别少数学生的需求。
  • 教材与课程设置:教材中目前缺乏性别多样性的讨论,强化性别刻板印象。

4. 社会保障

  • 住房与福利:同性伴侣无法共享住房公积金,也难以共同申请保障性住房。
  • 购房资格:在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等限购城市),已婚人士购买住房时,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购买更多的住房,而单身人士可能面临更严格的限制。一些地方规定已婚人士可以享受更高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而单身人士的贷款额度可能较低。
  • 养老与保险:无法享受配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
  • 失业与社会支持:公开出柜的人士在求职和工作中可能遭遇歧视,失去经济安全感。

5. 劳工权益与就业

  • 职场歧视:LGBT人士在招聘、升职和福利中可能遭遇隐性或显性歧视。
  • 职场出柜压力:担心性取向被公开导致职业发展受阻或被孤立。
  • 多元包容文化:少数公司开展LGBT友好政策,但整体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仍有不足。

6. 法律保护

  • 反歧视立法:缺乏具体保护LGBT人群的反歧视条款,在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面临权利缺失。
  • 家庭暴力与安全:一些LGBT青少年因性取向遭受家暴或“矫正治疗”,法律保护薄弱。
  • 伴侣权益:同性伴侣在子女收养、医疗决策、遗产继承等方面的权利缺失。
  • 法定继承顺位:同性伴侣无法作为法定继承人,只能通过遗嘱继承,并且可能面临额外的继承税费。

7. 税收与经济优惠

  •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已婚人士可以在赡养老人、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专项附加扣除中,按夫妻共同负担比例进行申报,享受更灵活的税收优惠。单身人士只能按个人名义申报,额度可能更有限。
  • 夫妻财产的税收优惠:在夫妻之间转让房产,通常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而同性伴侣是非婚姻关系的转让则需要缴纳相关税款。

8. 公共服务与政策

  • 人口与生育政策:LGBT群体在不结婚的情况下,难以享受生育相关的政策支持,在领养孩子时会被区别对待。
  • 社区支持:社会对同性恋议题接受度较低,许多同性恋者难以融入社区生活,孤独感强。
  • 家庭观念宣传:现行宣传仍然以传统异性婚姻为中心,缺乏对多元家庭模式的尊重与支持。

9. 文化与社会认同

  • 传统文化压力:家庭观念中的“传宗接代”和“孝道”要求,成为同性恋群体面临的巨大心理和社会压力。
  • 公众态度: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偏见和污名化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
  • 社群支持:LGBT公共空间和文化活动受限,社会参与度低,造成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性少数议题是涉及到健康、教育、法律、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民生问题。需要通过推动反歧视立法、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公众接受度等措施,使我们的社会成为更加包容、和谐,美好的社会。

以下评论由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摘自微信:

尖尖:在倾斜的天平面前,冷漠地说出:不支持与不反对,本身就是一种歧视。在不公面前没有中立。

兔兔:我们的社会应该成为更加包容、和谐,美好的社会。

小浩:应该立法保护性小数群体

贰黍:同志文艺作品保护,电影,书籍,音乐,绘画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与展示

zodiac:还有进入直婚后的配偶和子女

ZunxianYang:在關注性少數者的權利的時候,除了性少數者本人及其直系親屬,還有被迫進入異性婚姻的同性戀者、被迫進入有性婚姻的無性戀者、同妻、同夫、無性戀者法律上的配偶以及他們可能生下的孩子等。他們的權利(知情權、婚姻自主權等)都不可無視!

康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少数群体也是中国的公民本就不应该歧视。歧视、恐同本身就是一种愚蠢愚昧,落后野蛮无知没有人性!少数群体也有人权,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制面前人人平等,应该尊重!支持立法,保护权益!给予歧视、恐同社会、单位、学校、个体、公司等法律制裁!

直到听见有人说:在大街上看到异性恋可以牵手搭肩接吻,可是当看到一对同性伴侣在做亲密行为的时候,人们就会投去异样的目光……为什么啊???我们都是人……在学校里性别气质与生理性别不符合的人就会被人嘲笑,而且学生很喜欢拿性取向去作为取笑一个人的标签,而国家在这方面有没有想过要出台怎样的条例法律法规落实性教育,性别平等教育来禁止这方面的歧视呢?大家同样生活在阳光下,为什么我们性少数群体就不能像异性恋一样大大方方的生活?享受平等的权利,平等的对待,我也想和我的同性伴侣登记结婚,然后成立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可以?

王小矿:看到评论区有些留言想回应下:所谓“直婚”,就是骗婚,没啥好洗白的。当然现选择“直婚”的同性恋群体的确是被迫的,但这不是歧视受害者欺骗别人成为加害者的理由和借口。如果阿强说的这些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当然选择“直婚”的一定会减少,但也不见得会消失。短时间之内,外部条件无法有大的扭转,自我成长和改变也是必须的。

【网络民议】“怎么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让女人生孩子,直白的说就是怎么给女人脖子套铁链”

CDT 档案卡
标题:【网络民议】“怎么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让女人生孩子,直白的说就是怎么给女人脖子套铁链”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12.18
主题归类:生育率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CDT编辑注: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学者王宪举在公开场合询问哈萨克斯坦官员“如何让女大学生多生孩子”,引发网民怒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务顾问叶尔兰·卡林11月22日到访人民大学,以“哈萨克斯坦的改革和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主题发表演讲,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微信公众号“人大重阳”发布的一篇文章详细记录了演讲互动部分,其中包括王宪举的提问和卡林的回答。目前人大重阳已经将这篇文章删除。CDT已将文章保存至404文库。以下帖子来自微博和小红书。

@边雀投江:公众号原文已经悄无声息地删除了,从现场提问,到审稿,到发布,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些话有问题,全场“会心一笑”。甚至被声讨之后,直到现在闷头装死毫无回应。王宪举教授能怎么样,自罚三杯都算不上吧。助力留存一份,人大和王宪举都应该服服帖帖被钉上耻辱柱。

“我们国家现在女同志是不愿意结婚,不要小孩,家长也好,领导也好,你动员她,劝她,她不听。所以,我就奇怪,哈萨克斯坦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你们在政策上、措施上、优惠待遇等等方面,甚至我听说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就生孩子,一个一个地生。她们怎么能够这么相信你们的话,老老实实的,服服帖帖的就这么生孩子,早生、多生,谢谢你!”

——王宪举,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img

@边雀投江:看到了哈方回应,也在这条下存个档

img

以下评论由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摘自微博、小红书:

陈生大王:哈方的回复太打脸了:1,不要强迫妇女生育,不要替她选择。2,保护妇女权益,3,国家的石油天然气收入会给每一个小孩分红,该账户只能用来解决住房或者教育问题。

麦卡PU10P:这个问题最糟的还不是它本身的内容和措辞,而是它得到的哈萨克斯坦那边的文明回答,进一步把这个问题反衬得落后了十倍不止。两位王教授你们真的是,be careful what you ask for

梦露_202308:人问这个问题就是想说,怎么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让女人生孩子,直白的说就是怎么给女人脖子套铁链。

总是在放空看窗外:妥妥纳粹配种言论

史海勾陈2:人是有尊严的,怎么能强迫人的自由意志,强迫人去做不愿意的事儿呢,那样人与牲口何异

江湖边远:建国后的诸多运动已经把人的尊严与自由意志都消灭掉了。

神气飞天猪:只能用沐猴而冠来形容这种提问……

丁叁胖凉凉: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现在可谓是学术界的卧龙凤雏了

BlackHandsnake-:试试这条微博多久会无

网络暴民_发疯版:我寻思这也不是封建社会啊,咋能从一个教授嘴里讲出这种话

墨墨-心中的星星:已经恶心到台面上毫不避讳了

米粒娇糖:我将如国家爱女一样爱国

哥特指纹:这种人研究了一辈子,死活不明白为啥女人不愿意伺候他了

AAA洋芋批发商刘姐:真贻笑大方了

我是超级鸢尾猫猫:老登尸位素餐坐在位置上不挪屁股[微笑]我怕我生的孩子长到22岁没岗位在家啃老啊[微笑]他们这种人赶紧滚蛋我就敢生了。

甜诚兔兔茶:以前强制带环流产不也是这这样吗,他说的已经很直接了

FIowind:王:你们用的什么铁链啊?你们的妇女怎么不跑啊? 哈方:我们解决孩子教育问题和住房问题。

是蝌蚪酱_:卸载微博之后很久没看,总觉得这里是非太多,没想到外面的世界如此离谱

ianlinglaw:不得不说,提问者比回答者的文明程度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穷则独善其身67:保存 完全不拿我们当一个完整的人看待 女性一定要多读书 健身多看看这个世界 能远离就远离 这样子的 不要心有任何幻想 会有人救你 真真一女三吃 大家加油

工作真的好烦人:真的气笑了,这就是我们的教授啊,这就是所谓的男女平等?

海拉鲁香蕉批发:我很震惊,一阵恶寒

农场主对黑人奴隶的诉求是,要他们老老实实使劲干活。

牧民对自己圈养的牛羊的愿望是,多怀多生,壮大族群。

而当代我国顶尖大学的高知,在国际大会上对我国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倡导”是,服服帖帖早生多生,一毕业就生 有时候真的很佩服韩女。

更让我恶心绝望的是,外国女性的鄙夷,和国人男女的笑容。你们究竟想让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变成什么样??????? #女性 #国际形象 #女性生育权 #生育率 #生育率下降

二编,新增了哈萨克斯坦代表的回答

三编,哔我帖子,我修改再发!!!!

四编,这是有多怕啊

五编,给我们的发言人打了码,所以本文不涉及任何暴露隐私,嘲讽谩骂人身攻击他人的行为,我写的初衷就是希望女孩子们能够更有自我意识,对当前社会的生育态度能有更清晰的认识,无论生与不生,我都希望这是女生自己深思熟虑后做出的不后悔的决定,女性永远是生育话题的第一性。

盛开的白兰树下:还不如研究怎么让男性产子呢

plokij:为什么不生啊,这简单,第一因为有你这样的人,第二怕生出你这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