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芬太尼毒王"张智栋从古巴引渡至美国后被起诉 曾是北大西语专业学生

20/11/2025 - 00:33

美国司法部周三(11月19日)表示,一名在古巴被捕并于十月底被引渡至美国的中国公民因涉嫌贩运可卡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和芬太尼,已在美国遭到起诉。

据司法部通报,这名名叫张智栋(Zhi Dong Zhang)、绰号“王哥”的男子在纽约和佐治亚州面临指控,罪名若成立,他可能被判终身监禁。

维基百科称,张智栋曾被错误音译为“张志东”。他出生于1987年,籍贯北京。高中就读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文科班,2006年高考考入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2010年毕业后,他前往墨西哥谋生。最初他在中资企业担任翻译。2015年偶然结识当地一名贩毒集团的中层头目。张的语言能力和商业头脑给对方留下印象,以每月5万美元的报酬邀请他加入团伙负责“物流管理”,从此开始了贩毒生涯。

司法部副部长托德·布兰奇(Todd Blanche)在声明中表示:“被告被指控领导了一个全球网络,将大量可卡因、芬太尼和甲基苯丙胺运入我们的社区,并为此洗钱数百万美元。”

张智栋目前已被临时羁押,等待审判。

他于2024年10月在墨西哥被捕,美方随即要求将其引渡,但他在被软禁期间于今年7月逃往古巴。

他被指控向锡那罗亚(Sinaloa)和哈利斯科新生代贩毒集团(Jalisco Nueva Generación)供货。华盛顿方面认为,这两个集团是芬太尼走私入境美国的主要责任者,并已于今年2月将它们列为“外国恐怖组织”。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压力下,为解决导致美国数千人死亡的芬太尼危机,墨西哥在左翼总统克劳迪娅·谢因鲍姆(Claudia Sheinbaum)的推动下加大了反毒行动力度。美国缉毒局(DEA)指出,墨西哥贩毒集团是美国合成毒品危机的“核心”。此外,华盛顿还指责中国出口用于生产芬太尼的化学原料,这些原料最终流入美国市场。

Newly Discovered Bach Pieces Are the Fruits of Decades of Detective Work

A pair of organ works that scholars believe were written by a teenage Johann Sebastian Bach were premiered in Leipzig this week and added to the composer’s official catalog.

© Jens Schlueter/Agence France-Presse, via Bach Archive/AFP Via Getty Image

The two pieces were premiered by Ton Koopman and given their own numbers in the catalog of Bach’s works: BWV 1178 and BWV 1179.

由于政府停摆 美国10月就业报告将永远不会公布

19/11/2025 - 22:19

美国政府统计部门周三表示,美国10月就业状况官方报告将不会发布,因为预算僵局导致数据无法收集,

美国劳工部下属统计局发布了更新后的发布时间表,其中显示该报告已被标注为“取消”。这意味着,由于联邦政府在10月1日至11月12日期间的 43天“停摆”,10月的失业率数据将永远无法得知。美国政府此前已警告过这种情况可能发生。

由于缺乏预算,负责调查失业率的统计人员被迫休假,因此相关调查无法开展。统计局解释称,这些数据 “无法事后补采”。

不过,市场高度关注的 10月新增就业人数 预计会与11月数据一起公布。然而,这份报告要到 12月16日 才会发布,也就是说,它将晚于美国央行——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 的下一次例会。

政府停摆还导致 9月就业报告 的发布被推迟,该报告将于周四公布。

最新的官方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就业增长几乎陷入停滞,促使美联储连续两次降息以支撑经济活动。接下来的政策方向则更加不确定。由于缺乏官方数据,决策者难以准确判断美国经济的真实状况,信息缺口令他们左右为难。

一些央行官员担心在经济并未真正疲软的情况下,过度放任通胀上行。统计局周三发布的新日程对投资者预测未来利率走势产生了影响。在美联储上一次会议之后,大多数投资者仍预计12月会再次降息。但如今这一预期已大幅退潮,只剩下少数投资者仍相信12月会降息。

中日交锋 是否需要顾及外交礼仪

20/11/2025 - 00:10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在日本国会就“台湾有事”进行的答辩引发的中日紧张连日来持续升级。事件一发生就在网络上“炸开了锅”,与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的“砍头论”关系重大。现在又出现了中国外交部官员两手插兜“傲视”日本官员的场面,似乎给这起不幸福的事件平添了一点喜剧感。

高市早苗答辩次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不顾外交官身份,在社交平台暗示“对于擅自闯入的肮脏的头颅,只能毫不犹豫地斩断。”引爆日本舆论愤怒。就这样,把本应关乎“国家立场”的重大问题演变成严重的“外交礼仪”。在外交层面,“失礼”通常被国际上视为是一件很严重的事。

薛剑作为中国外交官,对日本首相发言不满难道找不到其他更恰当的词汇可以表达吗?他的“斩首论”在日本社会引起的反感可谓巨大,被指为“恐怖威胁”,而这话出自堂堂外交官之口,对中国的形象有害无益。日本随后而来的抗议也很强硬,要求中方出面解释并采取应对措施,日本执政党和在野党几乎异口同声,中方如不采取相应行动,日本政府应将薛剑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若如此,薛剑将被驱逐出境。

薛剑在社交网络的轻率表态,把国家立场的表述转化为一场外交礼仪之争,社交网络不少人把薛剑的形象与让人耳熟能详的“战狼外交”联系起来。北京则对薛剑“斩首论”避而不谈,只是在日本如何破坏中日关系上下功夫,要求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收回涉及“台湾有事”的那段原话,并且开始采取报复行动,劝阻中国人不要去日本旅游,许多中国航空公司遵照当局旨意开始退票。每当中日关系紧张,中方总是先从打击日本旅游业着手,因为中国有许许多多喜欢去日本旅游的人。

于是日本派出外交部亚洲大洋洲局长金井正彰前往中国解释,希望缓和事态,显然双方谈不拢,这从金井正彰走出中国外交部,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手插裤兜,傲慢地目送日方官员可窥一斑。中方官员的举止和姿态被指是有意“塑造”的,刘劲松身着外交官很少穿的灰色中山装,手插裤兜,一幅“抗日”形象。

这幅画面把中日之争的要点都差一点淹没了,外界看到的是一幅中方外交官员,对上门解释的彬彬有礼的日方外交官傲视的画面。有评论称,这种做派无济于事,但破坏性极大,社交媒体上有不少人质疑,难道这就是中国外交官的形象,这派头不就是鲁迅当年讽刺过的阿Q的做派吗?

北京的官媒无疑欣赏自己外交官的表现,央视旗下的“玉渊谭天”周二在微博发布中国官员手插裤兜与日方官员走出外交部的照片和视频,视频字幕称:“日本官员低头听中方讲话,频频点头,表情严肃”。前『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也在微博发了相关视频,旁边配上“哈哈大笑”的表情,不过,评论区翻车了。

一名网友说:“这个没意义,纯属自嗨”,另一名批评说:“老胡有鲁迅人物的风范,阿Q再世”;还有网友批评“我们的司长两手插兜,应该不符合外交礼仪吧。”还有人讽刺中国官员活学活用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并贴出金正恩双手插兜与中国总理李强谈话的照片。

日本官房长官木原稔周三 对媒体表示, 18日在北京举行金井正彰与刘劲松的会谈后,中方未与日方协调就播出金井似乎向刘鞠躬的画面一事,已向中方提出交涉,

原来两人谈的并不愉快,根据日本外务省18日晚发出的文告,两人当天的会谈针锋相对,气氛一点不轻松。中方最主要的要求是撤回高市早苗针对台湾有事的言论,而日方则再次强烈抗议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言论“极其不适当”,要求中方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针对中方发布一系列中国游客赴日提醒,日方反驳日本国内的治安绝对没有恶化,并要求中方确保在华日本公民安全;而且日方不会撤回高市早苗相关言论,但日本政府对中国的立场没有改变。

“双手插兜”那一幕算不算作是中国官方的某种正式姿态?总之,中方对日本的压力步步升级,根据日本多家媒体报道,中国政府19日开始停止办理日本水产品进口手续,据悉,中方并没有直接向日方通报停止进口,而是使用了“未完成检查的部分暂停进口”的理由,对此,日本朝野都要求政府冷静应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三则称,“当前形势下,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