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n.eko – 一键远程操作的多合一浏览器 Docker,支持 Firefox、Chrome、Edge、vivaldi、VLC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n.eko 是一款多合一的工具,可以本地运行,也可以在 Docker 中运行。

n.eko 满足几乎一切都运行在浏览器里面的需求。因为运维需要,有些内部服务需要透传一下,单纯的服务没问题,但是一些厂商设备没有命令行。只可以用网页操作。这个项目甚至支持远程音,WebRTC 技术,还有登录。

Neko 可以让你在虚拟环境中运行功能齐全的浏览器,可以像在常规浏览器上一样浏览网页、运行程序,所有这些都在且隔离的环境中进行。

另外,还支持多用户同时使用。Neko 这样写着:

借助 Neko,您可以轻松、安全地与其他人共享浏览器的访问,而不必担心维护单独的配置或设置。无论您需要在项目上进行协作、访问共享,还是只是想与朋友或家人共享浏览器的访问权限,Neko 都能轻松实现。

听起来很不错啊:

Neko 也是举办观看派对和互动演示的绝佳工具。凭借其虚拟浏览器功能,Neko 允许您举办可从任何地方访问的观看聚会和演示,而无需亲自聚会。即使您无法亲自见面,也可以轻松地与朋友和同事保持联系。借助 Neko,您可以轻松举办观看聚会或进行互动演示,无论是休闲还是工作。只需邀请您的客人加入虚拟环境,您就可以共享屏幕并与他们实时互动

N.eko 针对不同浏览器提供了不同的镜像:

推荐配置为 1280×720@30、4 核、3gb 内存,当然越搞越好。

docker-compose.yml 文件:

然后 docker-compose up -d 运行即可,使用 IP:8080 访问。

N.eko 甚至还有一个 VLC 版本…可以用来看剧

详细的可阅读文档

利用书签小工具,定制浏览器专属功能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Bookmarklet 本质上只是一次性的 Javascript 代码,不能持续运行、实时监控,固然远不及正式的浏览器,且不论 上的添翼利器,即便是戴着镣铐蹒跚而行的 Safari 插件,当然也比 Bookmarklet 更强大。不过,普通人毕竟不太可能自己开发插件,然而制作一个 Bookmarklet 则很有可能。

易于制作只是一方面,在硬币的另一面,则深深刻印着通用二字。只要不用特别晦涩的代码,几乎所有现代浏览器都可以跑 Bookmarklet,Chrome 和 Edge 自不待言,Vivaldi、Arc 和 Brave 也可以,甚至常常被讥为「当 IE」的 Safari 都能用。我个人还特意先为 Safari 编写 Bookmarklet,由俭入奢易,通常写出来的东西在更先进的浏览器中可以直接运行。如果愿意,就连手机浏览器也可以用 Bookmarklet。

所有设备都能使用 Bookmarklet

在 2024 年重谈 Bookmarklet,还有着现实原因。一方面,Safari 和主流手机浏览器令传统插件生存艰难,这是 Bookmarklet 势在必行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GPT 拆除了代码——至少是简单代码——的门槛,让自制 Bookmarklet 不再显得凡尔赛。此外,即便在插件生态完善的浏览器中,若能借助最新的人工技术随意自制以供己用,也是一种对 Home Made Tool 的呼应。

某种程度上,本文所谓的 Bookmarklet 制作更像是用预拌粉制作蛋糕,技术难度不高,但原材料的压力就随之上升——必须先获得可以运行的 Javascript 代码。这曾经是 Bookmarklet 的阿喀琉斯之踵:既然某人有能力自己写 Javascript,他为何不再接再厉做个浏览器插件(并通过闭源大赚一笔)呢?Bookmarklet 不温不火,自然有这层原因。

好在 GPT 彻底颠覆了编程,至少是简短的代码。Nielsen Norman Group 精辟地指出,人工智能将交互范式从命令式推动到目的式,不少任务无需指挥计算机,只需告诉他你最终想要的效果,通常就能得到不优雅但有效的代码。而控制网页的 Javascript 通常都不会太复杂,非常适合让 GPT 去写,而且如果一次不行,大不了多生成几个回答,就像摇彩蛋一样——而且基本不花钱、不限量。我曾突发奇想把网页搞成灰色,免受花花绿绿图像的干扰,问了 GPT 后马上获得答案。

找 GPT 讨 Javascript 代码

此外,现成 Javascript 代码也是宝贵。例言之,Keyboard Maestro 论坛中有不少用 Javascript 控制网页的讨论,很多其实就是纯 Javascript 套壳,并不囿于 Keyboard Maestro,你可以复制过来当成 Bookmarklet 的素材。

一旦获得 Javascript 代码,之后的工作将势如破竹,各种 Bookmarklet 生成工具一抓一把。在技术上,从 Javascript 到 Bookmarklet 无非是一系列文本替换,把代码修整为超链接的形式。我考虑过编写本地自动化工具,不过也愿意直接用在线服务,最常用的是 Bookmarklet Creator。惟需注意,GPT 生成的代码中有大量双斜杠 // 开头的注释,转换为 Bookmarklet 前需要删除,否则 Bookmarklet 不生效。

用在线工具将 Javascript 转换为 Bookmarklet 注意:如需使用在线服务,建议确保您上传的 Javascript 代码中不包含敏感信息,例如个人信息或 Token。

转换成功的 Bookmarklet 应当以 javascript: 开头,呈现以下格式。

获得 Bookmarklet 的代码(链接),很多不熟悉 Bookmarklet 的人都卡在后续的安装步骤。不同于正式的插件,Bookmarklet 不是独立的按钮,而是一枚书签,使用时通常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或栏——在现代浏览器中,两者往往融合了——中启用,这种操作确实反直觉,毕竟点击一个书签时,第一反应肯定是跳到新页面。好在尝试几次之后,这种操作反而更有优势:连没有插件栏或工具栏概念的移动端浏览器,也能用 Bookmarklet。

安装 Bookmarklet,其实和添加普通网页书签无异。以 Safari 为例,首先随便收藏一个网页(快捷键是 ⌘Command-D,然后在新空白标签页中编辑它,换上 Bookmarklet 的代码。之后,这个书签就成了一颗轻量级的浏览器插件,浏览网页时按下去即可触发 Javascript 代码。

编辑书签并换上 Bookmarklet 代码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页上使用 Bookmarklet?如果你一直显示收藏夹栏,就直接点击其中的 Bookmarklet;如果不习惯持续显示——可能是为了节省屏幕空间——则点击浏览器地址栏或搜索栏,在弹出的收藏夹项目中点 Bookmarklet,若没有看到,则可能需要在 Safari 设置中勾选“Show Favorites”。

在 Safari 浏览器设置中勾选「Show Favorites」

我常常需要裁判文书,而默认的打印效果非常差,夹杂了大量无关元素,而正文反而被压到一边了。最初我写了一段 Javascript 并包装成 Keyboard Maestro 解决此问题,结果同事见后都羡慕不已,于是我顺手做了一个 Bookmarklet 版,不仅不依靠 Keyboard Maestro,连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也没有什么要求,从 Safari、Chrome 到 360 用户都能正常下载裁判文书。

用 Bookmarklet 重新排版裁判文书

熟悉用户自动化的读者,大概也能想到替代方案,然而像 Bookmarklet 这样获于此而得于彼的通用工具,却不多见。在自制 Bookmarklet 难度骤降的当下,诸位也不妨将其作为备用方案。

清理「内容农场」,让 Google 中文搜索再次伟大

如果你习惯使用 Google 搜索中文关键词,想必早已发现,一段时间以来,排在搜索结果前列的总有那么几个东拼西凑、前言不搭后语的垃圾页面:前几天惹了众怒的小 X 知识、小 Y 百科;去年一度肆虐的兰州养生、热备资讯;甚至还包括国内几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那一堆云社区……

这些网站自己不产出内容,却凭借针对性的 SEO,极力提升在搜索引擎中的权重,并从中牟利。不论标题和风格如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内容农场(Content farm)。

🖕

内容农场是什么意思?内容农场从何而来?请问在 Google 搜索时,频繁遇到内容农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瞬间就有好多内容农场出现?大家可能会很惊讶,内容农场怎么会排在 Google 搜索结果第一页呢?但事实就是这样,小编也感到非常惊讶。如何在搜索结果中屏蔽内容农场,相信大家都很好奇要怎么做到。不少同学都很想了解内容农场,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内容农场的详细内容,快来一起看看吧!

内容农场是什么梗?让小编来告诉你

本文的上一段,是一种典型的内容农场文风,俗称「小编体」。其特征是通篇复读同一关键词,围绕热点话题,套用固定格式,车轱辘话扯上千字,以浪费读者时间为己任,往往还伴随着剽窃行为。自媒体平台的营销号们这么做,是为了使文章更容易被搜索,以提高阅读量,榨取更多收入。

将「小编」替换成「网站」,就是所谓的内容农场了:快速产出大量低质内容、不择手段吸引流量、借此牟取暴利的网站。放任甚至鼓励小编体营销号生长的部分国内平台,个人认为应当同样归类为内容农场。

让我们先从「快速产出大量低质内容」说起,点开一家内容农场的主页,往往只能看到少量正常文章,与普通网站无异,但若使用 site: 语法检索全站,Google 很可能会在几毫秒的时间内返回数百万条结果。

这是什么概念?

少数派开张九年有余,几百作者共同创作,迄今只有不到七万篇文章。而一个内容农场站群所掌握的域名数量可能数以千计,如果把每个页面都打印后连起来,内容农场的内容产出速度很可能会超越光速——但这并未推翻狭义相对论,因为其中不传递任何信息。

一二三四五六七位数

此等更新速度,显然不是因为雇了一个集团军的写手团队。内容农场的文章通常直接爬取自其它平台,用自动化程序实现从采集到发布的一整套流程。比较不讲究的,就是聚合下社交网络热门关键词,拼凑生成网页,主动推送至各大搜索引擎,能骗一个是一个;稍微先进点的,会扒下整篇文章,掐头去尾,再加上自己的水印,甚至直接复刻一个李鬼网站;技术力再高一点,可能从 Stack Overflow、GitHub 等外国网站搜刮热门内容,机器翻译后当成自家原创,或者干脆中翻英再翻中,让读者难以找到原文出处。

某机翻 Stack Overflow 的内容农场

辛辛苦苦搭建网站,维护爬虫,还要搭上不少直系亲属,显然不是为了普及百科知识或宣传兰州养生文化,从中榨取到的流量才是重头戏。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农场是屹立数年不倒、一般人根本察觉不了的「每日頭條」。据 SimilarWeb 数据,其在 2021 年 9 月的访问量超过三千万次,每位访客平均浏览 1.9 个网页,90% 的流量均来自站外搜索引擎。即使按最保守估计,仅凭借网站上的 Google AdSense 广告,站长也早就财务反复自由了。

五倍杀少数派

惊天内幕!内容农场总在前列的秘诀

内容农场罪大滔天,搞到网民怨声载道,各路搜索引擎何故视而不见?其中自有玄机。

还是以每日頭條为例,其绝大部分内容都直接抓取自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等致力于构建「生态闭环」的内地网站,而上述平台对通用搜索引擎极其不友好。因此,如果你发表了一篇公众号独占的原创文章,除搜狗外的搜索引擎只能索引到盗文的内容农场。在极端情况下,若原文被和谐,这些网站甚至可能成为唯一参考来源。

换句话说,在 Google 眼中,每日頭條的文章均属原创,而且量大管饱,精品频出,不排第一简直对不起作者。

这 就 是 原 创

内容钻了简中互联网信息孤岛的空子之外,每日頭條堪称一位守法公民。网站布局简洁,加载速度喜人,广告投放克制,文章交叉关联,HTML 头部标签齐全,AMP、响应式设计等对 SEO 有帮助的技术全不落下,哪家搜索引擎会不喜欢这样的好网站呢?当然,Google 在 版权常见问题解答 中明确指出,依据《数字千年版权法案》,所有侵犯版权的网页都会被移除,还提供了 移除向导申诉表单。然而,只有相应的版权拥有者或代理人才能提出申诉,并需要提供详细说明。

本表单具有法律效力哦

不过,千万被侵权的作者中,总有几个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维权的。为了不留隐患,每日頭條早年间主动屏蔽了中国大陆的 IP 地址,专心做港台和其它华人地区的生意,而任何异常行为都可能导致你的 IP 被封禁,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代理、开启浏览器隐身模式、访问频率过高等。此外,每日頭條还将 robots 属性设置为 noarchive,即允许搜索引擎收录但不允许快照。再加上严格的反爬策略,各种网页存档工具都很难获取正文,也让取证成为难事。

大陆 IP 禁止访问

更多的内容农场只是靠更新频率制胜,短时间内冲一波权重,捞够就换皮跑路,君不见小 X 知识的主域名现在就已经挂牌出售了。对于这种没有实质内容,意图操纵搜索排名的网站,Google 的打击力度一直比较大,直接访问 Google 垃圾网页举报工具,如实填写网址和被污染的搜索关键词即可。如果网站还展示了 Google 广告,不妨顺路 报告违反合作规范的情况,没准就把对方的广告联盟账户整没了。

Google 垃圾网页举报工具

净化搜索结果的妙招,地球人都哭了

内容农场往往手握众多域名,一个被降权,套娃立刻上线,-example.com搜索语法 也只能作为临时措施。而 蜻蜓计划 等重返大陆的方案被搁置后,Google 对中文搜索已经基本进入了放养状态,在桌面端优先展示移动版网页都是常有之事。

这两个结果都是移动版网页

短期内,我们很难指望 Google 优化相关算法,也不太可能通过人工手段干预搜索结果。如果你不想切换到其它搜索引擎(当然,其它搜索引擎也不会好到哪去),更实际的方案是设法将内容农场从搜索结果中剔除。

uBlacklist

眼不见为净,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避免搜索结果中出现内容农场。uBlacklist 这款浏览器扩展就能自动屏蔽 Google 搜索页面中出现的低质量结果,支持 ChromeFirefoxSafari 等主流平台。安装后,搜索结果的网址后面就会出现「加入黑名单」按钮,允许你通过域名、标题和正则表达式屏蔽不想看到的站点。例如,规则 /^https:\/\/www\.example\./ 将匹配所有以 https://www.example. 开头的 URL。规则的进阶用法,不妨参阅 MDN 文档对 匹配模式正则表达式 的讲解,uBlacklist 官网也给出了 部分范例

编辑屏蔽规则

成功创建规则后,下次搜索时,uBlacklist 便会帮你隐藏已屏蔽的域名,并在顶部显示屏蔽数量。如果没搜到想要的结果,也可以暂时取消屏蔽,检查是否有误伤,uBlacklist 会高亮展示这些条目。对了,在扩展的选项页中,能够自定义高亮的颜色模式,还可以单独高亮指定搜索结果。例如,规则 @1*://*.sspai.com/* 将以设置的「颜色 1」高亮所有少数派文章,一眼认出优质结果。

不要问我为啥转载比原文排名靠前

uBlacklist 默认仅为 Google 搜索结果启用,你可以在扩展的选项页中手动开启支持必应、DuckDuckGo、Ecosia 和 Startpage 四款搜索引擎,需要同意「存取相关网页数据」的额外权限。同页面还提供更多自定义选项,手动编辑、导入、导出规则,使用 Google 云端硬盘或 Dropbox 云端同步数据等功能。但最实用的,还属「订阅黑名单列表」,让我们在下一段详细道来。

uBlacklist 选项页

内容农场茫茫多,单靠自己添加,怕是得把这当成全职工作才行。这种时候,就有必要借助社区的力量了,一份由全球网友贡献并维护的优质规则列表可以极大地节约我们的时间。

目前,更新最及时、社区最活跃的中文项目是 Google Chinese Results Blocklist,自 2016 年不断完善至今,已覆盖数千网址,提供 精确匹配模糊匹配 两种规则,复制订阅链接后直接添加即可。uBlacklist subscription compilation 是一个较为激进的项目,整合网络上大部分订阅列表,通过 GitHub Actions 自动更新。如果你经常搜索编程关键词,我推荐尝试针对 机翻 Stack OverflowGitHub 采集站的规则列表。也欢迎你参与上述项目,分享遇到的垃圾站点,让更多人受益。

中文搜索结果黑名单项目

用户脚本

如果你正在使用 Tampermonkey 等用户脚本管理器,不妨试试 Google Hit Hider by Domain 这款脚本,支持 Google、百度、必应、DuckDuckGo、Yandex、Yahoo 等主流搜索引擎。其使用方式与 uBlacklist 类似,点击标题后的 block 按钮屏蔽相应域名,可选择最小化为一行灰色摘要或彻底移除。

尽管只是脚本,Google Hit Hider by Domain 却提供了不少定制选项,同样支持导入和导出规则,前文介绍的 Google Chinese Results Blocklist 也提供了相应格式的 配置文件,下载后在工具栏内点击 Import 按钮即可。

Google Hit Hider by Domain 屏蔽效果

主业是去除搜索结果重定向、美化网页样式的知名脚本 AC-baidu 也内置了「自主拦截域名」附加功能,只是需要手动启用,其屏蔽规则格式与 Google Hit Hider by Domain 一致,复制上述列表内容后手动粘贴保存即可。

Ban Bad Websites 脚本不仅能标记低质量博客、下载站等,而且适用于所有网站上的超链接,但要求用户手动编辑源代码修改配置,门槛较高。

翻译垃圾再利用」脚本则可以从机翻 Stack Overflow 的网站自动重定向至原文地址,省时省力。

AC-baidu 屏蔽效果

终结内容农场

只屏蔽搜索结果,有时还是难免一脚踏入陷阱,被某个看似无害的超链接带进内容农场的地盘。「终结内容农场」这款扩展就是对付它们的利器,不论身处何方,它都能在每个指向内容农场的链接前加上醒目的红色感叹号标志,与正常链接区分,并在进入农场前再次贴心提醒。

若依然执迷不悟,不妨点击「查看」按钮,浏览屏蔽多媒体内容和内嵌脚本后的纯净版页面,不让农场主骗取一分钱广告收益。想浏览完整网页,只能通过「解锁」按钮,但必须输入验证码,而且有冷却时间,避免频繁使用失去屏蔽的意义。

Judgment Day

「终结内容农场」扩展自然也支持订阅网络屏蔽列表,除了预设的 标准内容农场清单,在 GitHub 项目资料库,还提供了较为主观的 类内容农场清单、聚焦社交网站账户的 社群内容农场清单、报道罔顾事实的 假新闻网站清单 和谋财害命的 诈骗网站清单 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导入使用。

屏蔽名单的语法在扩展选项页有详细说明,支持正则表达式匹配和通用转换规则。用户还能填写 Google 表单,报告新发现的内容农场或被误杀的正规网站,让扩展更加完善。

「终结内容农场」选项页

除了专用扩展,uBlock OriginAdGuard 等现代广告过滤工具同样支持自定义拦截规则列表,亦可用来屏蔽内容农场。在 Android 设备上,将 内容农场检查器 设为默认浏览器,即可在打开内容农场前收到提示;不过我更推荐使用 FirefoxKiwi Browser 等支持安装扩展的浏览器,再借助上文介绍的方法提升搜索体验。自 iOS 15 开始,移动端 Safari 浏览器也支持安装扩展,目前 uBlacklist 已经适配,相信未来会出现更多实用工具。

uBlock Origin 屏蔽效果

以下就是结语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个人抵制内容农场的最佳方法,是无视它。不点击、不阅读、不分享,不给对方贡献任何流量,唯有令运营者无利可图,才可能甘愿退出。如果你是内容创作者,可以开设属于自己的博客,或者在对搜索引擎友好的平台撰文,好内容不应当是微信公众号独享。

每个人都做力所能及之事,改善严峻的简中互联网环境,才是根绝弊病的治本之道。

以上就是关于内容农场的全部事情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喜欢本文的话,不要忘记点赞分享关注,您的支持就是小编继续前进的动力。更多更快更新精彩内容,尽在【🆂※🅷※🆈 Ⓢⓗⓤⓝⓨⓤ∘🅦🅐🅝🅖】。大家对内容农场又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小编一起讨论哦!

焕新颜,更出彩:Firefox 89 的这些改变值得关注

6 月 1 日,Firefox 89 进入稳定版推送通道,带来了自 2017 年 Firefox Quantum 问世以来最大的界面改动,以及众多细节改进。Mozilla 在博客中写道,设计师们权衡并简化了 Firefox 的交互体验,使其更易于在每台设备上使用,帮助用户提高效率、减少干扰。[1]

这一版本究竟带来了哪些新功能,有何亮点与不足?我们不妨在这篇文章中一探究竟。

注意:本文撰写于 6 月 1 日前,基于 Firefox Nightly 测试版本介绍。

全新的 Proton 设计语言

2017 年发布的 Firefox Quantum 采用了被 Mozilla 称为 Photon 的设计语言,Firefox 89 的界面设计则被命名为仅一字之差的 Proton。这可能与新版的重构思路有关,Firefox 设计团队调研了广大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交互热力图[2],希望在一次大版本更新中重新设计 UI 组件,并解决长期遗留的问题。因此,Firefox 产品高级总监 Mikal Lewis 表示,这次改版更像是在原版的基础上,由数不清的细节改进构成的整体。而最终呈现的效果,却大不相同。

Firefox 88 的工具栏交互热力图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原版设计中,地址栏右侧的几个按钮利用率极低,更不用说二级菜单中的项目了。因此,Mozilla 已经在 Firefox 88 中将「截图」操作转移至右键菜单,89 则更进一步,移除了整个「页面动作」菜单。别担心,里面的老朋友都还在,右键单击标签页,选择发送到其它设备,也是更符合直觉的方法。Mozilla 力推的稍后阅读工具 Pocket 优先级再度提升,于主工具栏上占据一席之地。

Firefox 89 的工具栏设计

当然,不使用 Pocket 的同学大可点击「定制工具栏」,将 Firefox 改造为自己理想中的模样。图标重绘之外,这一功能与以前没多大差别,标题栏、工具栏与书签栏均支持高度自定义。「选项」、「附加组件」更名为更常见的「设置」、「扩展和主题」,从上个版本开始,截图也能添加到工具栏了。将视线转向底部,依然是熟悉的工具栏选项和主题管理。然而,点开密度菜单,问题就来了:我那么大一个紧凑布局呢?

定制工具栏

年初开始测试的 Proton 早期版本中,Mozilla 本打算完全移除 Firefox 的紧凑布局,原因你大概也能猜到:切换入口过深,难以被用户发现。[3]为了确保新版的默认配置适合大多数人,Mozilla 决定将其与普通布局合并,但仍为触屏设备用户保留触控布局。不用说,这一决策激起了社区的强烈抗议,妥协结果是只对新用户隐藏相关选项,并且可以自行配置显示。

如果你全新安装了 Firefox,想试试紧凑布局,只需在地址栏键入 about:config,选择接受风险并继续,然后搜索 browser.compactmode.show,将值切换为 true,即可在「定制工具栏」界面自由切换布局。但这并不代表万事大吉,Proton 的界面元素间距比旧版更宽,紧凑布局也只是略窄于原来的普通布局,对显示面积就是生产力的网页浏览器来说,着实有些倒退。

显示紧凑布局按钮

部分浏览器的工具栏高度对比

抛开些许不快,让我们来看看 Proton 设计语言的整体效果吧。简化工具栏布局、去除分隔线、收窄图标线条等措施多管齐下,Firefox 89 给我留下了更加清爽的印象,设计的一致性也更强。尽管在其它地方竭力减少 UI 层级,塑造扁平化体验,活动标签页却采用了浮动设计,与背景区分,直观明了。此外,后台标签的音频控件已合并至网站图标,不会多占一个位置了。

Firefox 89 的新标签页

菜单也得到了重新梳理,工具栏最右侧的应用程序菜单中,选项前的图标已不见踪迹,排序也有所变化。「我的足迹」被拆分为书签、历史、下载三项;编辑控制成为了工具栏中的独立按钮;定制工具栏等不常用功能统一收纳进「更多工具」;所有按钮均依照用途组织分类。在 Windows 平台,右键菜单由系统样式改为更美观的 Proton 风格;macOS 恰好相反,从带有 Firefox 特色的自定义样式换成了不加修饰的原生风格。

Windows 客户端菜单样式对比

除了桌面客户端,Firefox 移动版应用也迎来同步更新,为全平台换上 Proton 界面设计。Android 客户端将「受同步的标签页」从菜单栏调整至标签管理界面,新增手动同步按钮,使用更方便。Mozilla 还与 WebCompat 合作,允许用户报告无法正常渲染的网页,由志愿者请求网站所有者修复。iOS 客户端同样改进了标签页逻辑,并提升搜索体验,在地址栏添加搜索引擎图标,打开新标签页时自动弹出键盘。比较可惜的是,Android 版 Firefox 重构至今,仍未针对平板设备优化,希望 Mozilla 能在日后带来接近 iPadOS 的体验。

新版 Firefox 移动客户端

不容错过的其它细节改进

一望即知的设计革新之外,Firefox 89 还提供了例行的问题修复及功能改进,我们不妨在本节发掘这些潜藏于水面下的改动。

更严格的隐私保护策略

作为 Firefox 的主打卖点之一,Mozilla 一直在实践个人隐私保护领域的前沿技术。在 Firefox 89 中,隐私浏览模式会强制启用 Total Cookie Protection 特性,阻止所有跨网站 Cookie,包括但不限于跟踪性内容。你也可以在「隐私与安全」设置中启用增强型跟踪保护的严格模式,将它应用到所有窗口。Firefox 89 还带来了第二代 SmartBlock 功能,使用本地组件替换第三方脚本,拦截在线跟踪器的同时,保证网站正常运作。

增强型跟踪保护

macOS 客户端的一大步

Firefox 89 解决了 macOS 客户端的诸多历史问题,在广色域显示器上,网页颜色将不再过饱和;未标记的图像将被视为 sRGB,标记为 sRGB 的图像颜色将与 CSS 匹配;全屏浏览时,将鼠标指针移动至屏幕顶部不会导致标签栏被系统菜单栏遮挡,并提供隐藏工具栏的选项。更振奋人心的是,滑动至页面底端将触发弹性滚动效果,在触控板上两指双击还能缩放聚焦的内容。

智能缩放

新技术助力性能表现

Firefox 89 介绍了一种 Web 表单控件的非本机实现,提供全新的现代设计,改善了网页加载性能。在开发者方面,Firefox 89 已支持 Event Timing API 和 CSS 强制颜色查询,前者允许页面测量从用户首次交互到浏览器实际处理事件的延迟,后者将在操作系统启用高对比度等特殊配色方案时激活,确保更好的无障碍兼容性。

结语

近些年来,Firefox 的几乎每次界面改版,都会招致社区的巨大争议。虽然我同样对 Proton 砍掉紧凑布局感到不满,但 Mozilla 的不断探索却不应被否定。在微软「叛逃」Chromium 阵营后,独立的 Firefox 的存在更显得弥足珍贵,我也由衷希望为自由而生的 Firefox 能越来越好。

Firefox 89 正式版已于 6 月 1 日面向全球用户推送,如果正使用其它浏览器的你也跃跃欲试,可以前往 Firefox 官方网站 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