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再次缺席重要场合

自3月11日中国人大会议结束以来,便消失于公众视野的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再次缺席4月8日和9日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

港媒星岛日报指出,此一高规格会议,通常政治局委员都会出席。但央视新闻联播的画面显示,坐在台下第一排的包括军委副主席张又侠,独缺另一名军委副主席何卫东。

何卫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地位排名第三,仅次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和张又侠,并身兼政治局委员。他在全国人大闭幕会后即不曾公开露面,长达近1个月。

在此之前,何卫东还缺席4月2日中央军委领导集体参加的第43年度北京义务植树活动,引发外界诸多揣测。根据分析,如果证实何卫东正在接受调查,他将成为现任中央军委中第3位失势的成员。

美国智库詹姆斯顿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前香港《南华早报》编辑林和立告诉自由亚洲电台,何卫东接连缺席数个重要场合,“看来的确出了问题”。此外,这次情况与2023年以来解放军的人事震荡不同,显示中国最高领导人兼军委主席习近平的地位出现动摇。

最后一次露面

据官方公开资料,何卫东曾于2007年6月任驻福建31集团军参谋长,2008年7月,任31集团军副军长。2013年7月,任江苏省军区司令。2014年3月,任上海警备区司令。2015年2月,任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警备区司令。2016年7月任中共西部战区副司令兼陆军司令,2019年12月曾任东部战区司令。2022年10月,任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共军委副主席。

【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再次缺席重要场合】
“神隐”近一个月的中央军委副主席 #何卫东,再次缺席日前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美国智库詹姆斯顿基金会资深研究员 #林和立 表示,这次情况与2023年以来解放军的人事震荡不同,显示中国最高领导人 #习近平 的地位出现动摇。 pic.twitter.com/bvcDb0qW8z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April 11, 2025

中国大陆官方媒体报道显示,何卫东参加了3月召开的两会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并在3月11日出现在今年全国人大闭幕会的主席台上。这是目前他在公开场合的最后一次露面。

3月17日《反分裂国家法》实施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出席并讲话,军方出席人员有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刘振立,东部战区司令林向阳在会上发言。被视为负责对台军事工作的中共军委副主席何卫东未出席,引发关注。

对比2020年5月29日《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的出席阵容,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出席并发表讲话,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出席,时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在座谈会上发言。

前中国海军航空兵部中校参谋姚诚对自由亚洲电台分析:“按道理,这是对台会议,何卫东是军委中负责对台事务的,他应该出席,缺席确实不正常。”

相关报道

中国围台军演升级 国安人士:何卫东操作军事恫吓

解放军高层人事异动引关注 四名上将缺席晋衔仪式引猜测

习近平权力似已不如军委副主席张又侠

近一年来,从火箭军到航天科工集团,已有数名军队及军工系统高层人员被调查,使得2025年两会军方代表团较2023年的出席人数减少14人,均因贪腐被查或被免职。

林和立分析指出,表面上,清洗解放军高层的行动由习近平发起,目的是巩固他在军中的权威,确保军队高度忠诚。第一波的前国防部长魏凤和、李尚福等多名落马官员也都是习近平一手提拔的人。

但最近,出现另一个方向,也就是党政军其他势力开始把习近平重用的人,包括何卫东、前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还有东部战区司令员林向阳等人解除职务或接受调查。

在这一连串的事件背后,林和立认为,习近平的权力,“好像已经不如军委第一副主席张又侠”, 看起来甚至像是 “习近平已经失去了任命跟调动解放军高层将领的权力。”

林和立向本台解释,习近平在福建任职长达17年(1985-2002),期间与当地前第31集团军保持很好的关系,而何卫东、苗华和林向阳等三人都曾在该集团军服役。这次他们因反腐败和纪律问题接受调查,显然是来自习近平的政敌。换句话说,习近平的权力在二十大达到巅峰,但近几年,特别是自2022年新冠疫情后,开始出现权力旁落的迹象。

自2012年底习近平担任中共总书记以来,一批来自第31集团军的军官迅速升职。何卫东就是一路调职、升职的一员;在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上,何卫东也被认为是习近平在中央军委中安插的6名亲信之一。

不过,今年3月13日,旅居美国的前中国媒体人赵兰健在社群媒体平台X上爆料称:中共20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在11日的人大会议结束后,返回大楼时被当场带走。目前,北京和上海的住所均遭到抄查,形势极为紧张。

随后,美国媒体华盛顿时报(Washington Times)3月25日引述美国国防官员掌握到的情报报道指出,何卫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层政治清洗的最新受害者。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3月27日的回应则是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经济问题与对美关系致习近平权力削弱

林和立认为,习近平在党政军中的威信,不仅与军队发展和管理有关,还受到经济和民生问题的影响,比如中美贸易战是否冲击中国的制造业和就业机会,以及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变化。“很明显,习近平已经失去一般干部的支持和尊重,所以他的权力萎缩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林和立同时表示,“目前谁掌握军队最高权力—是张又侠还是习近平,仍不十分明确。”他指出,张习两人的关系相当微妙。由于父亲一辈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关系,张又侠被习近平提拔为解放军第二号人物,但最近两人不知为何互看不顺眼。

尽管如此,林和立认为,权力斗争依然是习近平的强项。他强调,目前局势混乱,且信息不透明,尚看不出有哪位新人或派系能真正挑战习近平的地位,也看不出张又侠有意取代习近平。

因此,他推测习近平仍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连任第4个5年任期的总书记,继续掌权直到2032年。

届时,收复台湾的计划将是习近平不得不面对的课题,而中国的攻台时程也可能得以延至2027年底二十一大召开期间,或是最迟2032年。

林和立进一步表示,中共对台的计划外界难以洞察,但“唯一确定的是,2023年到现在,军队高层人事不断变动,大大影响了解放军的作战能力。”林向阳、何卫东等人均曾规划对台行动的主力之一,这一次如果被整肃,定然会对中国对台部署起到关键性作用。

林和立说,因此评论界认为,尽管中国在发展高新武器方面好像非常成功,但要发动对台或在南海的大规模战役的可能性仍不是太大,毕竟那些将领们的主要关注点,最终是他们家人的安全和拥有的财产。

责编:李亚千

© AFP

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

中国发布赴美留学预警:做好安全风险评估

4月9日,中国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提醒民众前往美国有关州学习时,做好安全风险评估。

该预警表示,美国俄亥俄州近期通过的高等教育法案,包含涉华消极条款,对中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施加限制,因此提醒学生增强防范意识。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也在同一天对赴美游客发布风险提示:由于中美经贸关系恶化以及美国内安全形势,中国游客应充分评估赴美旅游风险,谨慎前往。

美国俄亥俄州3月中旬通过的高等教育法案,规定州级单位机构不得接受来自中国或任何代表中国政府的团体的礼物、捐赠或捐助。此外,任何大学或学院与中国机构建立新的学术或研究合作时,都必须将这一发展告知校长。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4)等报道,虽然上述法案允许中国学生入学,且中国校友仍然可以捐款,但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尼科尔斯(Christopher McKnight Nichols)表示,法案可能会阻止学生和教职员工前往州立大学学习。

俄亥俄州最新通过的高等教育法案于3月28日送交俄亥俄州州长签署,预计90天后生效。除了上述内容,该法案还要求大学开设美国公民素养课程,修习美国宪法和有关资本主义的必读著作;并要求消除校园内所有促进多元、公平和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的活动、禁止教师罢工,并在特定争议话题上,限制教授的教学方式。

责编:李亚千

© 中国教育部网站截图

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1号留学预警。

美中贸易战可能性增 欧盟面临中国魅力攻势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公布新的全球关税计划,严重冲击全球各大经济体,身为第三大经济体的欧盟,却面临来自中国的积极魅力攻势。

4月10日中国商务部公布,商务部长王文涛8日和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视频会谈内容,王文涛在会谈时指出,“双方同意尽快启动磋商,深入讨论市场准入相关问题,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营商环境,并立即展开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以及讨论中欧汽车产业投资合作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总理李强在4月8日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李强称中国和欧盟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并强调中国将继续扩大开放,”同包括欧盟在内的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分享发展机遇“。

不过,根据冯德莱恩办公室发布的声明,不同于李强在对话中专注批评美国的政策,冯德莱恩的回应更着眼于全球贸易体系的改革,呼吁中国和欧盟一起负责任的推动自由、公平、的贸易竞争环境。

中国政府在特朗普宣布新关税之前,就试图与欧盟国家重新构建新的贸易格局。葡萄牙、法国外长以及西班牙首相等官员在3月底相继访华,谈论贸易、安全等问题。

但是,欧盟专家对中国积极拉拢欧盟及其区域内企业的成效不仅有所保留,他们也指出,在美国新关税下,大量无法出口美国的中国产品最后是否销往欧洲,已成为欧盟的首要担忧。

法国智库蒙田研究院(Institut Montaigne)亚洲中心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以文字回覆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的魅力攻势更多的是象征性的,而非实质性的。北京尚未解决中欧关系的核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贸易不平衡,以及中国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支持。这两个问题对欧洲来说至关重要”。

相关报道

中美贸易战升级 中国吁美企促特朗普回头

美国输华肉类许可证受限 美中贸易战或升级?

美中贸易战升级 中国防范经济孤立

中国拉拢欧盟企业成效存疑

目前,美国对来自欧盟的钢铁、铝和汽车征收25%关税,并从周三起对欧盟所有商品征收20%的税。据路透社报道,新关税将影响欧盟约70%的对美出口,去年总额为5320亿欧元(5850亿美元)。欧盟计划在本周出台反制措施,对28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首批清单可能包括美国产的肉类、谷物、葡萄酒、木材、服装、口香糖、牙线、吸尘器和卫生纸等商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张健曾在3月25日在《环球时报》撰文指出,在美国发动贸易战并削弱对外安全保障的背景下,欧洲应摒弃之前的“去风险”心态,发现中国的投资和贸易机遇,有助于欧盟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安全目标。

在中国试图拉拢欧盟的作为中,中国最高情报机构在3月25日首次向外国人解读《反间谍法》特别引人关注。根据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的消息,3月25日举办的《反间谍法》宣介会旨在向德国驻华外交官和商会代表介绍该法律的立法背景、主要精神和执法原则,以提高外资与中国合作的信心与发展动能。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格尔格(Holger Görg)告诉自由亚洲电台,“中国显然试图通过提高透明度,让中国成为更具吸引力的经商地点。因为欧盟和其他国家确实有试图摆脱中国、减少对中国依赖的趋势”。

但格尔格同时表示,“仅仅提高一点透明度并不能改变反间谍法存在且有害的事实” 。他说,“企业在中国投资面临很多其他阻碍。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得到解决,才能再来讨论这个法律,提高一点透明度从而让企业更愿意进入中国”。

但中欧贸易与投资的障碍远不止反间谍法带来的不安那么简单。尽管北京高度重视与欧盟的关系,但中国在与欧盟的贸易谈判上,并未作出特别让步。

据《南华早报》报道,欧盟曾希望就中国对法国白兰地征收关税发表意见,但遭北京拒绝,直到被告知此举可能影响谢夫乔维奇访华,才同意让欧盟官员发起此一外交照会。

3月底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Maroš Šefčovič)的访华一行, 透过软硬兼施的做法,希望借此解决中国市场准入不公平等问题做为修复中欧贸易关系的基石,也引发舆论关注。

根据当时欧盟委员会的声明,谢夫乔维奇的主要目的是试图:“促进欧盟与中国之间更平衡和合作的贸易关系”,“探索如何将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与欧盟的优先事项和政策目标对接”。

这一说法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今年初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及欧盟大使会议上的演说立场一致。不仅释放出与中国接触的空间和必要性、期待借此找到符合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也语带保留表示必须采取防御性贸易措施,以应对中国市场的扭曲。

格尔格强调,美国与欧盟在对中国的认知还是有所差别的。相较于美国非常明确地认定中国是敌人,欧盟则视中国为竞争对手,并且多次指责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受到更多限制,但“如果有措施能解决这种不平衡,我认为欧盟将倾向于视中国为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针对美国的新关税措施,中国宣布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并将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相关做法,将多家美国实体或企业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或不可靠实体清单,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以及暂停美国两家企业的禽肉产品、1家企业的高粱以及3家企业的禽肉骨粉输华资质等。

美国总统特兰普在4月7日上午宣布,中国若未在4月8日撤除34%报复性关税,他将在既有基础下再对中国产品施加50%关税。

责编: 李亚千

© REUTERS

美中贸易战可能性增加,中国试图拉拢欧盟

美国再次取消中国小额包裹免税待遇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除了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新关税,包括对中国商品在既有20%关税基础下,加征34%的税外,还签署行政命令,再次取消中国和香港小额进口商品的免税待遇。

命令指出,自5月2日起,来自中国和香港价值800美元或以下的商品进入美国,将被征收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该税率将在6月1日后提高至每件50美元。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也将考虑是否把规则扩展至澳门。

特朗普多次以贸易逆差为由,主张透过关税扭转美国大量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的现状,籍此增加本国企业的制造。他上任两个月后,美国宣布对主要贸易伙伴实施互惠性关税,并取消来自中国的小额进口免税待遇,试图进一步阻止来自中国的商品流入美国。

不过,美国企业研究所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撰文警告,跨国公司总能找到应对方法;此外,建立适当的系统确切执行上述规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额包裹仍可能透过其他国家,或是辗转从中国进入美国。因此,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可能要等到减税措施落实后,也就是2026年才会稳定下来,并出现效果。

据路透社、香港《南华早报》等报道,特朗普新的行政命令填补了低价值包裹免税进入美国的贸易漏洞,但美国政府为了合规所需的支出,也可能会超过取消豁免所带来的税收收入。此外,Temu、Shein等中国零售平台也将做出因应,例如将商品批量运至海外仓库,再通过当地的供应链分发等商业模式。

【美国取消中国小额进口免税待遇】
4月2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并自5月2日起取消中国和香港小额进口免税,关税初为30%或每件25美元,6月1日起升至50美元。 此举填补贸易漏洞,但可能增加美国消费者成本,Temu、Shein等平台则调整供应链应对。 pic.twitter.com/WJM1gHnQ4o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April 3, 2025

小额包裹与美国芬太尼毒品危机

美国取消中国和香港小额进口商品的免税待遇,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阻止芬太尼毒品流入美国。特朗普总统签署的行政命令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化学公司提供补贴,并通过其他方式激励这些公司出口芬太尼及相关前体化学品,许多公司将非法物质隐藏在合法贸易流通中。

针对特朗普的新措施,如同前述专家的担忧,代表加州的民主党众议员桑切斯 (Linda Sánchez)认为只取消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豁免力度还不够,需要适用于所有贸易伙伴。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否则,我们将玩一场打地鼠游戏,因为坏人和芬太尼走私者会将他们的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继续利用这个漏洞。”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死于芬太尼过量的人数逐年增加,从2015年6千多人,增至2022年7万多人,是3年前3万多人的两倍多。此一趋势直至2024年10月才有所减缓至5万多人。

近年来,通过免税途径进入美国的包裹数量激增,去年达到近14亿件。目前,进入美国的所有包裹中,9成以上为小额包裹,其中约6成来自中国。

相关报道

叫停中国小包裹关税豁免 特朗普新规影响多大?

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征34%关税 中国商务部:坚决反对

美国对台征32%关税 台湾行政院︰强烈不合理 将与美严正交涉

特朗普上台后,自2月4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并取消“小额豁免”规定。但该政策实施不到几天,特朗普又在2月7日签署行政命令,暂时保留中国低价包裹的免税待遇,直到建立起完善且高效的收税系统。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坎达瓦尔(Amit Khandelwal)以文字回复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他的研究显示,在美国,(以邮政编码来区分的)低收入住宅区是低价货物的主要受益者,且多数小额包裹来自中国。“现在如果对这些货物征收约50%的关税,将增加所有消费者的成本,尤其是低收入者的负担。此外,如果取消美国关税法第321条规定(即小额包裹免税待遇),还可能被征收额外的海关行政费用。”

美国的贸易新措施不仅可能导致美国人民支付更多费用,对供应链的冲击也将超乎想象。物流业者担心,接下来还会进一步全面取消来自其他国家的小额包裹免税待遇。

美国物流公司KINIMATIC的资深副总裁寇尔斯(Mike Coers)对本台指出,“如果这一政策持续下去,价格将上涨,可选性将下降,许多品牌可能会完全倒闭。但幸存下来的公司不会是最大的或最富有的,而是适应能力最强的。”

责编:李亚千

© REUTERS

包裹从卡车上卸下,放在传送带上进行分类。

特朗普宣布实施对等关税 对中国征收34%重磅关税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他的“解放日”贸易计划,作为美国向其他国家购买大量商品和服务的补偿措施。

“我将签署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行政命令,对世界各国实施互惠关税,这意味着他们对我们征收多少关税,我们就对他们征收多少关税。非常简单,再简单不过了。”特朗普说。

根据他在记者会上的宣布,美国将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34%的税,对来自欧盟的进口商品征收20%的税,对来自韩国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税,对来自日本的进口商品征收24%的税,以及对来自台湾的进口商品征收32%的税。

特朗普还宣布,将对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设立一个最低10%的关税标准。

在记者会上,特朗普指责其他国家在贸易上剥削美国,强调他推动的保护主义政策是重振国内制造业和增加就业的必要手段;记者会现场,他特别邀请一名来自密西根州底特律市的汽车工人,上台赞扬特朗普的关税措施。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上周发布声明,支持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将“结束几十年来摧毁工人阶级社区的自由贸易灾难”;据CNN报道,由于工厂被转移到墨西哥和加拿大,该组织失去了数千个工作岗位。

不过,并非所有产业都将因此获益,尤其是尚未能找到如何脱离中国制造的美国企业。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橙县的小型家电公司NewAir的首席执行官比卢姆(Bobby Bloom)告诉自由亚洲电台,他在记者会当天还再次致信给特朗普,提请他关注关税对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该公司不得不主要仰赖中国的供应商。“就像我在信中提到的,如果我们在过去60天内进口100万美元,那么该产品的成本就上涨了20万美元,”比卢姆说。而这还不包括特朗普即将宣布的额外关税,“都将是在我们目前的45%的基础上再加码”。

比卢姆表示,“我们也有从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进口一些产品,现在如果这些产品也要征收关税,那么我们还得设法弥补这些额外的成本。”他告诉本台,实际上支付关税的并非中国等被课税的供应商,而是美国企业,新的关税措施已严重影响到他公司的现金流动。

尽管他曾投票给特朗普,但是比卢姆指出,在美国经营像是像许多迷你冰箱、便携式制冰机等的小公司,不可能有能力负担在美国开辟工厂,只能仰赖从其他国家进口再做稍为修改,以服务美国的消费市场;而当前他们主营的商品的供应商,绝大多数来自中国。

相关报道

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征34%关税 中国商务部:坚决反对

美国对台征32%关税 台湾行政院︰强烈不合理 将与美严正交涉

特朗普要求中国出售TikTok以换取“减一点关税”

美国近年来一直试图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自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开始,就试图透过征收关税来降低自中国的进口,寻求双边贸易的平衡。

2024年,美国与中国的商品贸易总额估计为5824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额为1435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2.9%(42 亿美元); 美国从中国的商品进口总额为4389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 2.8%(121 亿美元)。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供应链的教授Christopher Tang 对本台指出,在10%的关税基础下、对中国在已实施关税再加34%、对印度征收26%、越南46%、加上美墨加贸易关系的改变,新宣布的计划将关闭中国制造商,把零部件发送到这些国家组装、更改制造产地、避开美国关税的很多扇后门。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官方媒体周一称,中国正寻求与日本和韩国共同应对美国关税措施。不过,日本和韩国官员表示,尚未决定与北京协调行动,但表示两国最近在周末举行的三方会谈中讨论了贸易问题,这是五年来的首次此类对话。

责编:李亚千

© RFA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华盛顿特区白宫玫瑰园就关税问题发表讲话。

自由亚洲电台起诉美国政府 要求恢复拨款

美国政府在3月15日停止拨款给自由亚洲电台(RFA),引发该电台是否能继续报道中国和其他专制国家的疑问。

周四,为生活在亚洲专制政权下民众,传播未经审查新闻的自由亚洲电台,向法院正式提起诉讼,要求恢复本月早些时候突然被冻结的国会授权资金。

自由亚洲电台于 2025 年 3 月 27 日提起诉讼。
自由亚洲电台于 2025 年 3 月 27 日提起诉讼。
(RFA)

该诉讼称,美国全球媒体署 (USAGM)拒绝撥款给自由亚洲电台的行为违反了联邦法律,包括美国宪法,因为只有国会才拥有決定联邦支出的权力。

该诉讼由Munger, Tolles & Olson LLP律师事务所和非营利性组织“Democracy Forward”代表自由亚洲电台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提出。

自由亚洲电台可能关闭的消息传出时,让中国官媒欢呼雀跃,一名中共控制的媒体记者更称这是“極好的消息(EXCELLENT NEWS)”。

自由亚洲电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贝表示,此次资金被终止是“非法的”。她在新闻稿中指出,“自由亚洲电台仍然致力于履行国会赋予的使命,即为抵制中国共产党和亚洲其他独裁政权的宣传提供声音。”

2023 年 1 月 31 日,自由亚洲电台缅甸语记者 Wai Mar Htun 在华盛顿向自由亚洲电台总部发表讲话。
2023 年 1 月 31 日,自由亚洲电台缅甸语记者 Wai Mar Htun 在华盛顿向自由亚洲电台总部发表讲话。
(Gemunu Amarasinghe/RFA)

“此时此刻,他们可能庆祝自由亚洲电台被断了资金,但我们有信心能够成功阻止这一非法终止我们资金的行为,”她说。

这起诉讼的对象还包括美国全球媒体署代理首席执行官莫拉莱斯(Victor Morales)、莫拉莱斯的特别顾问莱克(Kari Lake)、美国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沃特(Russell Vought)以及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

因为3月15日临时宣布的拨款终止,自由亚洲电台大多数驻华盛顿员工被迫留职停薪。

这个突如其来的宣布,始于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14日深夜发布的行政命令,该命令要求削减美国全球媒体署的“非法定”部门。美国全球媒体署是负责为自由亚洲电台和其他独立全球新闻机构转发预算的联邦机构;该机构的特别顾问莱克随后表示,这一行动是必要的,因为该机构“已腐坏到无可挽回的地步(irretrievably broken)”。

自由亚洲电台华盛顿总部的一间藏语播音室。
自由亚洲电台华盛顿总部的一间藏语播音室。
(Charlie Dharapak/RFA)

记者“面临监禁风险”

自由亚洲电台是美国国会,受到1989年在中国北京发生的天安门广场屠杀事件震撼后,在两党支持下通过国会法案于1996年成立。

它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方式,每周以九种语言向亚洲那些新闻自由程度极低或根本没有新闻自由的国家,如朝鲜、中国、缅甸和越南等地区的数百万人提供独立的新闻和信息。

周四的诉讼引用了自由亚洲电台在多个重要事件上的“突破性”报道,包括中国政府在中国西北部新疆地区,对维吾尔族的暴行、中国共产党掩盖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的事实、试图消除藏族文化和语言、以及缅甸内战等。

诉讼指出,因为美国全球媒体署终止资助的做法,“自由亚洲电台的运营实际上已经停摆,根本无法执行原本被赋予的法定任务。”

文件中写道:“(自由亚洲电台的)记者——这些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对自由新闻不友善的国家提供可靠且无偏见新闻的人——可能很快会失去自由亚洲电台的支持和保护,甚至还将面临更大的风险--监禁和身体伤害。”

诉讼声明,自由亚洲电台已经暂停了超过200名美国本土员工,也就是其所有在美员工的75%的工作;并终止或暂停了93%的国际和本土自由职业记者的合同。

诉讼还指出,数十名持工作签证在美国工作的记者,可能也会遭到停职或解雇,接着就可能被迫返回他们的祖国,“其中一些人将因为他们从事的新闻工作,而面临立即被逮捕和拘留的风险。”

自由亚洲电台(RFA)正针对,阻止美国全球媒体署(USAGM)及其他被告扣押国会对其拨款,申请临时禁令。RFA认为,它应当获得国会对其原本编列到2025年9月30日的拨款-- 3500万美元。

特朗普政府削减由美国国会资助的新闻机构,包括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以及通过联邦拨款资助的组织,如自由亚洲电台(RFA)和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的举措,已经引发了一系列诉讼。

本周二,美国地方法院批准了自由欧洲电台(RFE/RL)的临时禁令请求,禁止美国全球媒体署(USAGM)片面终止对RFE/RL的资助。

法官认为,美国全球媒体署的决定缺乏正当性,并认为在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挑战该机构决定的同时,强行关闭该电台将造成 “无法弥补的损害。”

责编:李亚千

© Gemunu Amarasinghe/RFA

3 月 18 日,位于华盛顿的自由亚洲电台(RFA)总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