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汉 L 适合入手吗?

inas: 之前想买个 15 万左右的纯电,看到汉 L ev 最低配又心动了
1.701 公里:不经常高速,最低都能跑 500 吧
2.激光雷达:个人对智家无感,头上的是真丑,宁愿三目方案
3.充电速度很厉害:暂时没有车位,附近有快充站,很合适
4.前备箱很大 160L ,不知道是不是电动的,最近露营真是没地方放东西了
5.厂家置换 1.5+国补 1.5 大概可以减 3 万,19.5w 应该可以落地
6.怀挡喜欢+1
槽点:
1.据说后备箱不及老款,后驱,周末去看下
2.外观+内饰,再简洁点就好了,颜色不多还是看看实车
3.车太大快 3 米的轴距,据说 5.6 米的转弯半径

【CDT周报】第213期:“雷军,我还是你的粉丝,你必须给说法”

上期周报:【CDT周报】第212期:地震之前,中国建造;楼塌之后,外国设计

过去两周中国数字时代【404文库】新增文章4篇,【每日一语】新增网语4条,【大事记】收录热点事件2件,刊登读者投稿3篇,投稿请点此

编者的话:

3月29日—4月5日,这一周。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电动车在安徽省铜陵高速公路段发生严重事故。车辆在启用NOA智能辅助驾驶、并以116公里时速行驶时,意外遇到道路施工区域并失控,车辆撞上混凝土护栏后迅速起火燃烧,导致车内3名女大学生遇难。事发后,遇难者家属宋女士公开发声,直指事故车辆安全性问题,称由于车辆无法打开车门,导致了逃生受阻。紧接着,另一位遇难者家属王女士也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包括“为何车辆在撞击护栏后会发生自燃?”、“小米仅仅是把车子拉到北京去做鉴定了”以及“小米方面至今没有向家属进行任何形式的慰问”等,对小米方面的处理方式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与批评。出乎意料的是,这起车祸事件在网络上形成了截然对立的舆论阵营,双方对于雷军及小米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争论愈演愈烈。

file

例如,有网民认为“当今所有的智能驾驶系统均存在安全风险,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但也有网民认为“这仅仅是驾驶员对于辅助驾驶功能的使用不当”;再比如,有网民认为“小米雷军、华为余承东等均过度吹嘘了智驾神话,因此需要为用户生命实测的意外买单”,但也有网民认为“发生车祸应该先定责后维权,而不是采取特斯拉模式”。但不论如何,小米还是在此次事故引发的舆论中步入至暗时刻,4月1日小米股价大跌,市值单日蒸发超700亿港元。当天小米创始人雷军也终于在微博做出回应,承诺不会回避问题,将用行动给出答案。就在上个月,雷军在全国两会上风头正盛,他说小米仅用三年时间就造出了SU7,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今年发布了高配版SU7Ultra(电机在北京生产)。他还一语双关地强调“我要特别感谢北京这片沃土,正是这片沃土孕育了小米”。

file

有网友指出,中国总是非常容易出现对技术对个人的极致化宣传和崇拜。明明自动驾驶在全球范围内仍是一个尚未攻克的巨大难题,但在中国,它就成了华为口中的“高阶智驾、遥遥领先”,成了比亚迪口中的“天神之眼、全民智驾”,成了吉利口中的“千里浩瀚、极致安全”,成了蔚来口中的“软硬兼备、神玑自研”…所有宣传都将智驾技术包装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营造出了一种建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宗教信仰。也难怪遇难者家属会在网上说“雷军,我还是你的粉丝,你必须给说法”,人们不是为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买单,而是为一个人、一种意识形态乃至情绪买单。就在去年,网上流传雷军是“爽文第一男主”网络段子,段子说“雷军181cm,不掉头发,高考700分,老婆是初恋,大学第一桶金赚100万,在最落魄的时候,卡里只有冰冷的40亿”。引得雷军接连辟谣“我听到浑身都不舒服”。

file

但事实上,雷军一直是在以类似爽文男主这种“完美人设”来提高小米的产品力,并且他与董明珠有所不同(董明珠因专横跋扈、喜怒无常却得到了“习近平新皮肤”的称号),雷军他以“反精英”真诚人设在年轻人圈子中大肆圈粉、大获成功,成为了许多人的偶像。但关键问题在于,当个人IP与品牌高度捆绑后,前者的企业家形象是否能够等同于产品质量?又该如何防范被流量反噬的风险呢?从结果来看,小米汽车自然是难以承受公众普遍的“雷布斯”预期,而雷军也就不可避免会有形象受损的“赛博污点”。有网友指出,此次事故的结果只可能是撼动小米,却撼不动中国的大行业政策,因为各种电车新势力就是被政策催熟的果子,“科技向善”是无法靠行业自觉来完成的,而整个行业“智驾”的开关不由雷军所掌握。

file

清明节前夕,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之子、“太子党”内的自由派人士胡德华,于3月3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胡德华的死讯在中文互联网上遭到了全面审查,中国数字时代注意到,有多篇微信悼念文章被删除,就连网易、搜狐、凤凰网、腾讯网发布的讣闻也全都404。胡德华是一位坚定的改革派,秉持自由、开放与市场经济的理念,被普遍视为中共自由派人物。他也曾是改革派杂志《炎黄春秋》副社长,该杂志在2016年停刊(因遭到组织清洗而停刊以示“玉碎”)。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曾为《炎黄春秋》题词 “炎黄春秋,办得不错”,但最终习近平还是把父亲喜爱的这份杂志亲手逼死。

file

2018年,毛泽东前秘书李锐在病床上公开批评习近平“我那个时候不晓得他文化程度那么低,你们知道吧?他小学程度。”这个名场面也让他成为了一个知名的辱包meme。但其实在5年前,胡德华就已经在“直球辱包了”,他在《炎黄春秋》2013年一场内部聚会上分析强硬派回潮的原因时表示“目前这一拨当权的红二代所受到教育非常有限”。有人称,胡德华的这个发言让当局非常恼火,并派人传达了“不可妄议中央”要求。4月6日,胡德华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蓝厅举行。在墙内中文互联网上,他成为了又一个无法公开悼念的人。有网友无奈感叹,“去年李克强,今年胡德华”。而纪念李克强,就是在感慨”十年间苦苦支撑却节节败退的自己”,纪念胡德华,“也就是在怀念胡耀邦,感恩党内罕有的好人与良心”。

file

一周荐读:

2025年3月,中国数字时代搜集整理了过去一个月(2025.3.2—2025.3.29)期间反映国内热点事件的网络视频,以时间为序进行混剪制作了本月月度视频——《三月之声(2025)》。我们谨以此片向《四月之声》致敬。本项目也将持续更新,直到《四月之声》及同类影片在中国解禁。

Deepseek标志着第三次转型的开端。韦伯指出:“随着中国监控国家进入第三次演变,这项技术开始从单纯提供决策支持,转向真正代表中共行事(即下棋)。”此外,他表示,第三次转型不仅局限于中国国内,AI技术的发展还可能助力中共监控全球。

胡耀邦之子胡德华于2025年3月30日晚不幸病逝,享年77岁。朋友圈里,人们纷纷表达哀思,但我们知道,缅怀胡德华其实是因为感激胡耀邦。

2025年4月1日—5日,距离李文亮医生去世已1835—1839天。这位在武汉新冠疫情期间因为说出真话成为悲剧英雄的普通眼科医生并没有被民众遗忘,为公共安全与健康充当“吹哨人”成为他闪亮的墓志铭

一周关注:

3月31日,当Speed在成都直播时,一位cos装扮的女孩(游戏《蔚蓝档案》中的角色)出现在镜头前对他说:“我是种族主义者,我恨黑人,我是黑人杀手,但是我喜欢你的女朋友,因为你的女朋友是白人,我爱她。”她的话让Speed听后一脸的不可置信,随即扭头进入车内并表示“这太地狱了,她在说什么啊?”

欢迎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号开启留言的推送下方留言,参与和该推送话题相关的讨论。请注意:对本账号开启留言的推送,微信公众号的“自动精选留言”新功能将对所有用户自动精选留言和回复,这意味着您的所有评论应将自动公开可见。如果您的评论没有显示,并非美国大使馆的行为。

人们必须理性,才能制造出理性的土壤。人和土壤,两者不是谁成就了谁,而是相辅相成,是互相成就。有多少人愿意买单,就会有多少人前赴后继地制造他们想要的内容。市场从不缺逐利者,缺的是思考者。小米su7这次的车祸事件,在网络上呈现了一种相反的状态,真正理性的探讨非常少,要么争吵,要么谩骂,互相攻击。你能看到的是,两个阵营在开战,而不是两种态度在理论。

一周惊奇:

做过工程的都知道。很多工程都要经过层层转包。每一层都要雁过拔毛,而真正做事的人反而挣的少甚至还要亏本,只能降低质量才能有的赚。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豆腐渣的原因。而现在,在集采中仿佛有看到了同样的套路,低价中标,更低的价格转包,生产不出来怎么办?偷工减料呗,所以这次为啥这两个公司会因产品质量问题被罚。

郭珍明:我这个案件,是中国第一例“擅自摄制电影案”,它在法学上的讨论空间非常大,这个案子影响肯定会很大。我会继续走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这些程序。当然我是个普通的艺术工作者,你也知道,我们这种人很艰难,罚款我交不起,律师和诉讼费用对我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2025年3月20日,《2025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正式上线发布。这份分区表原本应是《2024年期刊分区表》。按照惯例,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通常在每年年底发布,但2024年的分区表发布时间却几经推迟,最终调整为2025年,以《2025年期刊分区表》的形式面世。分区结果公布后,一些传统国际知名期刊(如《Nano Letters》)意外降至二区。与此同时,本土期刊升区势头迅猛。

一周讽刺:

坟头草盛:读个小说也是不容易,被限流了,说暴露敏感部位。#孩子们这并不好笑 #尖叫扭曲阴暗地爬行 #无奖竞猜 #好怪再看一眼 #忍不住想笑 #有点离谱但 #搞笑 #我这狗屎版的笑点

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我们相信,让消费者了解食物的来源,为生态农业从业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我们的食物体系才能做到健康、美味、可持续。

站在21世纪的长河边回望这段历史,苏联特色精神病的幽灵好像仍未消散,历史依旧在重演。但是,有一个最根本的事实是:当权力开始害怕思考,它自己就变成了真正的精神病人。任何自诩掌握绝对真理的权力,终将在疯狂的追逐游戏中,走向自我解构与分裂的历史终结。

一周声音:

文章的消失并不都是悲壮地牺牲。每篇文章被消失的原因都不太相同,有的是发布之前就知道它有自己的寿命,每活多一分钟,多一个人阅读,它的使命得以延伸。而有一些,从没想过会被消失,直到被处理了才知道,就这······也触及到了一些企业、团体、甚至更大机构的利益——因此也消失得更加彻底。

人人都知道,中国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内需,问题就在于如何促进?最近政府密集出台了各种措施,比如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洋洋洒洒列了30条,促进工资增长、促进生活消费、强化信贷支持等等,其中第7条也提到“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这句特别重要,但如果我没猜错,这就是顺带提一句,因为已经结束了,如我们所知,今年只涨了20元/月。要靠这个提振消费实在力不从心,大概只能提升一下盐的消费量,如很多网友说的:“太多了,吃不完,吃不完。”

为什么要搞财政转移支付?对东部地区是否公平?我国存在一定的税收横向失衡,大量税源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了东部地区,转移支付正是补偿的体现。作为税收主力的增值税按照生产地征收,企业所得税则按照总部原则征收,制造业发达、总部经济突出的东部地区最受益。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大国一盘棋之下,很多贡献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中国有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和财政大省,也有粮食大省、能源大省和电力大省。

从社会人性上来说,也正是因为发展到了瓶颈期,所以管理者才试图抓得更紧、管控更多。但这其实是一个悖论——越抓紧,其实发展越受到阻滞。当一个社会以“不控制就没有安全感”为基调时,发展进步就一定会停滞下来,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这一点。如果想要依靠“多管管”就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那么结果注定只能是恰恰相反。

当八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中国走向市场化之后,仿佛一夜之间,我们就拥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市场自己有力量。我们的命运就这样被拯救了,直到现在。那些没有挨过饿的人,请不要继续抱着那种“全知全能”的政府可以帮你搞定一切的想法,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存在,全知全能而且总想对你好。市场经济,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市场经济再加上被法律所约束的政府调控,就是我们目前所能达到的最美好状态。

一周故事:

据中国地震台网,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消息显示,截至当地时间30日午间,本次强烈地震已在全国造成1700人死亡、3400人受伤,另有约300人失踪。地震后,叶琦在朋友圈写道:一场地震,震碎了昔日的美好景象,有些东西,当它改变了,就会令人格外怀念。文字下面,他配了三张地震之前,角湾市场的照片。他的店铺门前,行人来来往往。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清明节谈论的死亡与悼念相连,关乎亲密的家人、尊敬的长者或思念的朋友。今天这个故事,则与1500余位陌生人无人善后的离世有关。过去近10年,台湾首位特殊清洁员卢致宏,亲眼目睹并处理了这些死亡现场。许多逝者是被社会所遗忘的人,生前深居简出,活得犹如空气,死后只以散发出的气味宣示自己的存在。

天气渐暖,又到了春季马拉松赛事的爆发期。据不完全统计,在刚刚过去的两个周末里,全国各个地方至少有20场马拉松比赛在同时进行,吸引了超过30万人参加。跑步没有门槛,但跑马拉松有。想要跑一场马拉松,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也变得越来越贵。难在超低的中签率——同时报名八九个马拉松比赛,可能一场都抽不中。所以一旦抽中,立刻全副武装……

作为 SU7 车主,且经历过类似改道 NOA 接管的感受。

SuanCaiYv: 我是 su7Max 车主,我提车三周,也算是新手。事故令人惋惜,但是事故之后,我立刻想起来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

半个月前,我从上海开车去南京,刚提车一周整。晚上十点高速,前面改道施工,高德没有提示(对这点后来回想不理解)我和副驾的朋友聊天,放音乐,开着 NOA 领航辅助(分心了,第一大致命点)。

突然车辆急刹,从 120 降到 80 ,同时车辆自主变道到中间车道,提醒:请立即接管!请立即接管!我才反应过来,发现我所在的最左侧车道正在施工,放了反光柱,而我也没有开远光(第二大致命点),反光柱从最左侧引导到中间车道左侧,而车子贴着反光柱成功把我带到了正确的道。幸亏:

一后面没车,二中间车道没车。路况算空旷,不然要么是追尾要么是剐蹭侧撞。

这算是 NOA 救了我一次,类似的在我提车第一天我就直接上高速了,那天是白天,改道施工,改道到逆向车道。和事故里很像。NOA 也是立即刹车变道,但是车流多,NOA 没法主动变道(小米的 NOA 非常保守,变道非常慢)于是我被动接管并变道。好在是白天➕车流大,大家速度都不快。

回到事故,我想起来我提车那天,交付特地告诉我机械门把手怎么开,并告知我出现意外怎么呼救(就在头顶),而我也在使用智驾之前通过小米的考试(每个用户智驾开始使用之前必须考试,这是小米强制性的,跟人不跟车)。所以从头到尾都不信任智驾。这起事故到底算是车的责任还是司机责任呢?

我从来不觉得小米有大肆宣传智驾,并且任何小米官方人员,交付还是销售全部都明确告诉你(最起码我经历的都是)智驾是辅助,人必须及时接管,而小米的智驾学堂会明确告诉你哪些状况智驾会不可用,其中就包括我遇到的和这起事故里的情况。而我们车主群都知道小米智驾很烂,没有车主敢完全信任。

剩下的就是颇受争议的话题,我不想引发争论,只是借助这件事谈谈我的经历和感受。另外在深夜高速救了我的,也许正是被大家所喷的激光雷达,毕竟人眼看不到的改道,我不觉得摄像头也能看到。

小米 SU7 事故初步报道官方为何选择公布秒级日志而非毫秒级?

Felixchen1062: 内容节选自小米官方发布:
{
同时,我们的专项组也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

我们将目前所知并提交给警方的信息,摘要公布如下:

3 月 29 日 22:27:17 NOA 激活,车速 116km/h

3 月 29 日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3 月 29 日 22:36:48 NOA 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3 月 29 日 22:44:24 NOA 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3 月 29 日 22:44:25 NOA 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 22.0625 度,制动踏板开度 31%

3 月 29 日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 1.0625 度,制动踏板开度 38%

3 月 29 日 22:44:26-28 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3 月 29 日 22:44:28 车端 Ecall 触发

3 月 29 日 22:44:39 车端 Ecall 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 120 急救服务

3 月 29 日 22:45:06 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3 月 29 日 22:47:15 调配 120 成功

3 月 29 日约 23 时许 120 抵达现场
}

对以上内容我有个设想: 是否存在在事故初步报道阶段择选择性报道事实的可能? 作为程序员我绝对不相信日志等级只到秒级, 明明就连方向盘转角都是小数点后四位的数据了

100km 每小时的时速,如果选择只公布到秒级,可操作和想象空间很大. 目前大家都说智驾被接管后 2 秒撞车, 这能否算是被误导了
打个比方, 如果 24 秒 80 发现有问题, 结合人的反应时间是 0.3 秒,如果 25 秒半接管, 那也就是总共不到一秒, 那如果撞车在 26 秒 20 也是有可能的吧

小米公布了一系列的事实: 主驾驶并非购车车主; 事故发生前十几分钟有分心报警; 秒级日志; 方向盘转角而不是轮上转角

我能理解现在属于事故早期阶段调查取证比较困难, 但总体认为这封披露的初步报道有"说对自己有利的"嫌疑

顺便问一下大家, 道路施工限速路段 , NOA 未能降低至道路限速是不是车企应该改进的方向, 甚至更进一步直接要求退出 NOA 人为接管

如果需要司机全程关注路况随时接管,智能辅助驾驶到底有什么用?

fbxshit:

看了 SU7 的事故有一种感觉,现在天天吹的所谓智能驾驶,如果为了避免严重事故,需要司机随时集中精力关注路况,全程不能分散注意力,有任何紧急情况随时接管,那么请问大家为什么要开所谓智驾功能?全程自己开不好吗?是因为方向盘自己动可以防止手酸吗?

现阶段开 L2 智能辅助驾驶,司机得到的好处在哪里?得到这些好处的代价是不是总体更低的安全性?毕竟有紧急情况还有个接管的过程,可能就是差那么 1 秒钟,本来全程人类司机驾驶可以处理的情况,换到接管智驾的情况却无法正确处理?

关于*米**7 的这起事故,对于 电动车 和 智能驾驶 有没有顾虑?

FlytoSirius:

刚看到*米**7 这起事故,三个年轻人的生命,智驾,碰撞引发爆燃,家属网络发声,官方各种删帖和控评...

由此,对于电动车和智能驾驶技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任何“顾忌”,比如:

这样的新技术有没有经过充足的检验 ? 是如何检验的? 检验的方法自身是否有被广泛的认可? 检验过程中是否是 有意趋向于使新技术通过验证 ? ...

我有这样的顾虑是因为汽车底层技术,包括电池驱动和智能驾驶这种核心技术需要很高的可靠性,我也知道有些国家为了所谓“国家利益”会将 “新技术的推广与快速占据全球市场份额” 置于远高于 “安全性,可靠性,客观的检验过程” 之上。

但一旦出现小概率的安全事故,这些国家习惯于使用各种 “信息封锁”, “私了” 等手段压制问题的传播,而不是倾向于对话和解决问题。

小米 SU7 高速碰撞爆燃报告

woodfizky:
报告内外的几点情况:
·官方没有说起火原因,没说起火点和电池的情况。
·逝者家属称车门锁死(存疑,无证据),但是车门是否锁死或无法打开,官方没有确认,也没有否认。
·关于消防和救护车,官方报告与逝者家属的说法有冲突。

本人刚拿到驾照,没怎么开过车,所以有些事情不确定:
如果驾驶员接管,车辆退出智驾,且转向+踩 30%制动踏板,AEB 是否会不生效?
还是说 SU7 的 AEB 就是有瑕疵,转向或者踩刹车会不灵敏/不生效?

题外话:
个人看到知乎、B 站都有很多视频或评论在说,平台在压热度,应该是有很大的 OTA 力度。
V 友就别参与了,这里没有 OTA ,子弹也还在飞,请先尽量分析事故原因,先别急着发泄情绪或者站队。

为什么智驾要在碰撞前退出?

elevioux:

刚看到小米高速的事故想到:照理说检测到碰撞的可能性,至少应该降级成传统主动刹车之类的机制才对?为什么是这样的逻辑?真的是为了撇清责任?还是技术上/逻辑上行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