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高薪兼职是假、骗人贷款是真 起底“免费培训”背后套路

央视新闻

“零成本、高收入、保就业”,如今不少网络课程打着这些诱人的卖点,宣称能提供“免费培训”,帮助学员掌握技能、稳定就业。然而,一旦消费者深入参与,他们才会发现,所谓的“免费培训”背后隐藏着层层套路,免费课程最终化为了泡影。

网络培训零成本高收入保就业?

暗藏套路

大学生小蔡为了补贴生活费,学习之余常做些兼职。前不久,她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则“兼职网络配音”广告。

小蔡:说可以兼职配音,零基础按单结算,然后我就去私聊他。

零基础可"免费培训" 新手也能轻松赚钱

联系到培训方后,一位助教老师向她发来一份兼职接单表,其中详细标注了广告、动漫、游戏等各类网络配音的报酬。即使是新手,每分钟也能获得两百到三百元的广告配音收入。

这位助教老师还表示,即便小蔡没有配音经验也没关系,他们会提供“免费线上培训”。

助教老师随后表示,已经帮小蔡申请了一堂免费网络直播课。小蔡告诉记者,直播课除简单讲解配音入门知识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介绍如何利用配音变现。

展示学员"工资单" 兼职十天收入上万

培训老师还展示了多张工资表单,称这些都是学员兼职配音的报酬。记者看到,其中一张工资单显示,学员十天的兼职工资,少的几百元,多的上万元。

小蔡:用他们学员的薪资诱惑我说,你看他们都挣了多少钱,他说得特别好,说你肯定能接到兼职单子。

看似轻松可得的兼职收入,让小蔡十分心动。但随着直播课临近尾声,培训老师却表示,要想接到更多优质兼职任务,最好报名参加“精品全能班”。该班课程原价6760元,直播期间下单立减1000元,到手价5760元,且只有六个名额。

小蔡:我说老师不是不收费吗,怎么那个老师说收费。他说学习精品班是收费的,而且现在只有六个名额。我说我没有钱怎么办,他说可以分期付款。

免费背后有玄机 可分期付款承诺保底收入

为了消除小蔡的疑虑,助教老师提出可以分期付款,每月480元,且保证每月“保底收入”至少600元,足以支付课程费用。

小蔡:他说肯定能保底600块钱,绝对能交上一期480元的学费。我这才信了他,然后签了合同。

然而,在支付了第一个月的480元学费后,小蔡发现所谓的精品课程只是一些画质模糊、录制好的视频内容。学习一段时间后,她尝试接单,但收到的配音订单根本没有带来任何收入。

因实际情况与承诺严重不符,小蔡提出退课。

小蔡:后来我就说我不上了,这个课不适合我,质量太差了。然后他们说退不了,如果说要强制退的话,需要交违约金2000块钱。

原本承诺的“免费培训”和“兼职保底”最终成了泡影,小蔡不仅没有赚到兼职收入,反而背负了每月480元的分期贷款,想退课还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

退课要交高额违约金

培训合同是否有效?

调查中记者发现,像小蔡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浙江的小王也交了近千元参加了类似培训,但同样没有接到任何兼职订单,想退课时也被告知需要交违约金。

小王:那么多人抢一个单子,你根本就接不了,所以就不想学了,就想跟他说退课,然后他说课都已经发给你了,你要退的话要支付违约金。

涉事公司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记者注意到,小蔡和小王的课程销售协议,培训机构均显示为四川霖诚飞耀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查询,记者发现该公司“因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同时,该公司在全国12315投诉平台涉诉143条,问题多为“虚假宣传,诱导订立不平等合同”,近日被消协组织列为典型案例。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这样的一个协议条款属于典型的格式条款,它是有利于经营者的,剥夺了消费者合法的权利,甚至还有一些剥夺了你维权的权利,剥夺了你退费的权利等,这些都属于霸王条款。霸王条款是格式条款中的一种,不管是按照民法典也好,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好,都是无效的。

网络培训投诉频发 警惕“零基础赚高薪”噱头

近年来,网络培训行业的投诉频发,仅在黑猫投诉平台,过去一年就收到网络培训类投诉27884件,月均投诉量2300多件,问题集中在“不予退款”“虚假宣传”和“诱导消费”等方面。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副主任 郭耀宗:当前一些技能培训机构打着“零基础高薪兼职”的噱头,吸引消费者报名,引发了大量的消费纠纷。机构鼓吹“先学后付”“兼职还贷”等概念,实质上是诱导消费者办理分期贷款。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对这种“先学后付”的模式进行监管,特别是防控“培训贷”风险。

机构用“三招”

半年吸引数千人高价买课

免费培训套路层出不穷,不少消费者都被这类宣传误导,吃亏上当。近日北京查处了一起AI应用培训的案件,发现培训机构仅用了“三招”,半年内就吸引数千人高价买课。

免费直播课“圈粉” 引出收费进阶课

AI技术赋能的短视频制作、文案创作等新兴领域培训,在网络上备受追捧,执法人员透露,涉案企业先通过短视频和社交平台发布免费AI培训直播广告,引导消费者进入私域直播间,隐蔽开展营销活动。

执法人员提供的直播录屏显示,两个多小时的直播过程中,营销人员几乎一直在分享AI基础操作知识,直到课程即将结束才引出他们收费的进阶课。

虚构兼职赚钱案例 诱导学员报名高价课程

直播过程中,营销人员大肆分享虚构的兼职赚钱案例,诱导学员报名高价培训课程。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八支队 刘江:经核查这些案例都是虚构的,有些是当事人伪造的,有些是当事人从网上搜来的。

为吸引学员付费 机构称“100%中奖”

最后,为了吸引学员付费,培训机构还通过“100%中奖”的诱惑增加紧迫感。

AI培训直播视频:但凡是有抽奖机会的同学都是100%的中奖,特等奖是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价值12000元。

但实际上,所谓的“特等奖”根本无人中奖,执法人员调查发现,后台设置的中奖概率为0%。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八支队 袁明:所谓的特等奖,中奖概率经过他们后台的设置是0%,也就是说不可能有学员抽到这部特等奖的苹果手机。

涉事公司因虚假宣传等问题 罚款50万元

最终,这家网络培训企业因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被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处罚,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罚款50万元。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八支队 刘江:对于学习课程后的高额回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任何技能的提升和收益的获取,都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不存在任何轻松获利的捷径,不要被虚假的高收益所诱惑。

网络编辑:明非

游客成袋带走茶卡盐湖铺路盐? 景区最新回应:不建议这样做

央视新闻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海西州乌兰县,近年来,凭借独特的美景,成为很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近日,有网友拍到了一段视频,几位游客竟然用塑料袋,将茶卡盐湖路边的盐装袋带走,此举引发公众质疑。有网友认为,这些行为不符合景区规定。这段视频是真的吗?景区是什么态度?

网传的视频中,几名游客蹲在路边,将铺路的盐装入塑料袋中。工作人员表示,这段视频属实,之前也发生过游客将盐带走的情况。一些游客会捡拾几颗盐晶体留作纪念,但用塑料袋大量装盐带走的情况比较罕见。 

茶卡盐湖景区工作人员 沈煜:茶卡盐湖是自然形成,这样的奇特景观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大家会觉得很稀奇,所以会把它带回去作为纪念,这样的人其实只是占到极少数的部分。 

景区表示,铺路的盐是从盐湖中采挖的原盐,之所以用来铺路,是为了丰富场景,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

茶卡盐湖景区工作人员 沈煜:会去提醒游客,不建议把盐带走。其实我们一直都有巡查人员全域巡查,看到这种行为会做温馨提示。从生态文明保护、文明旅游的角度告诉大家,把盐晶体留在茶卡盐湖,装点湖面。

 

原盐含有杂质 不符合卫生健康标准

游客成袋装盐带走的行为引发关注后,一些网友对这些铺路盐的成分及用途展开了讨论。有网友认为可以直接食用,也有人表示,这些盐中含有毒物质,不能吃。那么,这些盐究竟含有什么成分,是否可以食用?

茶卡盐湖景区的盐桥,就是网传视频中游客们成袋装盐走的地方。记者在现场随手抓一把盐,可以看到盐中,有石子、头发和很多其他杂质。

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孔会民:这个盐产品的主要成分还是氯化钠,氯化钠的含量也能到97.5%以上。虽然从含量上来说,是满足国家食品食用盐要求的,但是我们从卫生条件上来说,它是因为铺在道路两旁的,人来人往存在卫生安全隐患,不建议食用。

工作人员表示,铺路的盐含有较多杂质,不符合卫生健康标准,不能食用。游客如果想要盐湖产的食用盐,可以在景区购买,每人也可凭套票免费领取一包。

 

文明出游 带走美好记忆 留下美丽风景

景区负责人表示,茶卡盐湖盐储量约4.5亿吨,虽然个别游客捡盐带走的现象不会对盐湖造成显著影响,但不建议游客这样做。

浙江杭州游客 黄彬彬:我是不太赞成,把旅游目的地的东西带回去,或者是把自己身上的东西留在旅游目的地。人走过景点留下回忆、留下记忆,还有自己的很多影像照片,这就足够了。 

茶卡盐湖景区工作人员 沈煜:我们会加强文化馆的建设,吸引游客前往我们的盐湖文化馆,深入了解盐湖文化。同时加强区域整体巡查,广播全面覆盖,提示大家尽量把美景留在这里。

网络编辑:明非

全国夏粮收购超1亿吨

央视新闻

2025年夏粮旺季收购进入收尾阶段。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累计收购小麦超1亿吨,收购进展整体顺利。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罗守全介绍,今年小麦收购呈现三个特点。

收购进度快。今年小麦上市时间早,旺季收购较往年提前一周左右。收购工作开展以来,农民售粮踊跃,大多采取即收即卖方式,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截至目前,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累计收购小麦10016万吨。

托市范围广。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在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地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储粮集团严格执行收购政策,适时增设收购库点,加强人员、设备等要素保障,不断提升现场服务水平。目前,已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1300万吨,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市场运行稳。在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下,粮食加工、贸易、储备等企业有序购销,小麦价格总体平稳,优质优价特征明显。随着中秋、国庆临近,面粉消费即将进入传统旺季,小麦市场购销将进一步活跃。

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持续跟踪夏粮收购进展,强化市场监测预警,狠抓调控措施落实,全力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确保夏粮旺季收购圆满收官。

 

网络编辑:明非

中美双方将在西班牙会谈,讨论美单边关税措施、TikTok等问题

央视新闻

9月1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在西班牙举行会谈事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美方消息称,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将在西班牙马德里与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举行会谈,请问商务部可否确认该消息?

答:经中美双方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9月14日至17日率团赴西班牙与美方举行会谈。双方将讨论美单边关税措施、滥用出口管制及TikTok等经贸问题。

网络编辑:明非

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完成反馈

央视新闻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截至今天(13日)下午,已分别向山西、内蒙古、山东、陕西、宁夏等5省(区),以及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家中央企业反馈督察情况。此次督察从今年5月28日开始进驻。

总体看,此次被督察的省份和中央企业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同时,督察也发现一些突出问题:

一些省区“两高”项目盲目上马问题仍然存在,部分敏感区域生态保护治理成效还不稳固,违法捕猎贩卖野生鸟类多发频发,“挖湖造景”问题整改不力。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四水四定”要求落实不到位,污染防治攻坚战存在短板。

一些中央企业没有真正发挥在生态环保领域的示范带头作用,生态环保主体责任落得不实,体制机制不完善,能耗管控不到位,落后设备淘汰滞后,生态环保监测数据弄虚作假。

督察要求,各省份和中央企业在45个工作日内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上报党中央、国务院。

网络编辑:明非

山河如愿,英雄回家!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纪实

央视新闻

山河如愿,英雄回家。今天上午,第十二批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搭乘空军运-20,抵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怀抱。桃仙机场举行隆重的迎回仪式,迎接烈士回家。

中国空军运-20和4架歼-20战机,组成“箭”型编队,飞过桃仙机场上空,这也是大国重器“双20”连续第四次以同框列阵的方式,接迎革命先烈回国。

机场方面用民航界的最高级别礼仪“过水门”,致敬志愿军英烈。

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75年前的秋天,一群年轻的战士背上行囊、告别至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义无反顾地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和平和尊严。

近年来,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突破战争遗骸DNA提取、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等关键技术难题,已经为2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确认了身份。让先烈们真正从回国到回家,从无名到有名。

“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如今,这些最可爱的人终于魂归祖国,为国捐躯的英烈,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网络编辑:明非

山东济宁兖州区通报一学校部分师生腹痛呕吐,138人在院留观均为轻症

央视新闻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通报:9月12日上午,兖州区朝阳学校部分师生陆续出现腹痛、呕吐等不适症状,学校第一时间将师生送医诊断治疗。截至9月12日22时,在院留观治疗138人,均为轻症。

事情发生后,兖州区立即成立由教育、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处置工作组,组织开展诊治、原因调查等工作。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总台记者 王成林)

网络编辑:明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