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中国甘肃一幼儿园逾200名幼儿铅中毒,八人被刑拘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中国甘肃一幼儿园逾200名幼儿铅中毒,八人被刑拘

DAVID PIERSON, BERRY WANG
本月,中国西北部一家幼儿园200多名儿童因食用受铅污染的食物入院治疗,这一食品安全丑闻引发了公众强烈不满,人们还对当地官员保护儿童健康能力提出了质疑。
甘肃省天水市警方已经拘留了这家民办幼儿园的八名相关人员,包括园长和一名投资人。中国官方媒体周二报道,警方发现,幼儿园厨师使用从网上购买的不可食用的颜料来装饰孩子们吃的包点和发糕。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天水市公安局局长郭庆祥表示,调查显示,该幼儿园试图利用色彩鲜艳的食品照片进行营销,以增加招生人数。这些食品包括被做成鲜黄色玉米棒形状的香肠包,以及分层呈青绿色和粉红色的红枣发糕。
官方媒体发布的幼儿园监控视频显示,厨房工作人员向一碗面粉中添加了鲜黄色的粉末颜料。
广告
调查人员发现,这些香肠包和红枣糕样本中铅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每公斤0.5毫克)的2000多倍。
对于当地官员是否愿意正视这一丑闻,外界似乎持怀疑态度。据官方媒体报道,关于中毒事件的说法最早于7月1日出现,但一些家长抱怨天水当地医院没有对他们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检测和诊断。这促使一些家庭前往300多公里以东的西安市为孩子进行检测,并确诊为铅中毒。
截至周一,该园所有251名儿童均已接受检测(尽管官方媒体没有透露具体检测地点)。据官方媒体报道,其中233名儿童被发现血液铅含量异常高。一些儿童仍在住院治疗。
调查人员上周四突击搜查了该幼儿园,并查获了园方储存的颜料粉。
据官方媒体报道,培心幼儿园于2022年6月获得办学资质,并于同年8月底开始招生。
食品安全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敏感话题。但与十多年前相比,情况已经有所改善,当时诸如三聚氰胺奶粉和回收地沟油等丑闻频频见诸报端。
2006年,天水市也曾发生铅中毒事件,当时超过200人血液中铅水平超标。官方一直未公布中毒原因,但附近一家铅锌冶炼厂被指控非法向该地区排放废料。
广告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中国为何没有批评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中国为何没有批评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

DAVID PIERSON, BERRY WANG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涵盖范围广泛的法案,旨在延长减税政策并削减社会保障项目。国会预算办公室报告称,这项措施将导致美国国债在未来十年内增加至少3.4万亿美元。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涵盖范围广泛的法案,旨在延长减税政策并削减社会保障项目。国会预算办公室报告称,这项措施将导致美国国债在未来十年内增加至少3.4万亿美元。 Kenny Holston/The New York Times
作为过去20年美国债务的最大持有国之一,中国从不回避对美国财政行为的批评。
就像父母训斥孩子透支信用卡一样,中国在2013年美国债务上限僵局期间向华盛顿施压,要求其保护中国资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更是直指美国人的挥霍无度是罪魁祸首。
但当美国国会议员就一项由特朗普总统支持、预计到2034年将使联邦债务激增逾3万亿美元的庞大国内法案进行辩论并最终通过时,中国却基本上不置一词——尽管该法案可能对中国持有的美国资产构成长期风险。
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黄亚生表示,中国对持有美债的主要担忧长期以来一直集中在美元的价值,以及美国是否会违约这两个层面。
广告
“这两个担忧如今都更加现实,”他说。“美元持续贬值已经拖累中国持债价值。至于另一个担忧,我个人不信任本届政府会恪守法治原则与债务义务。”
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国会辩论时强调了该法案的争议性,以及美国民主制度在体现民意方面似乎失效。报道将辩论描述为一场“政治马戏”,中国的评论人士则称投票突显了美国“日益加剧的两极分化”。
但中国官员尚未公开批评特朗普政府,沉默背后可能存在其他考量。
避免贸易战是优先事项
在双方贸易战的脆弱休战状态下,中国可能认为没有必要通过公开批评该法案来激怒特朗普,此前双方曾互征高额关税。
双方已同意取消部分对抗性措施,并继续朝达成协议努力。双方甚至可能正在为特朗普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会晤创造条件
北京正试图重振经济增长,难以承受一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相比之下,国债持有问题并不是当务之急。更紧迫的是关税问题,以及特朗普政府试图说服其他国家限制对华贸易的努力。
广告
“中国仍在努力维持与美国之间脆弱的贸易停火,”研究公司Trivium的分析师乔·马祖尔表示。“批评特朗普的标志性立法可能会激怒他,破坏近期达成的外交共识。”
为什么要阻止敌人犯错呢?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该法案非但不会推动美国经济增长,还可能把华盛顿推向财政悬崖,削弱其与北京竞争的能力。
“特朗普成功的几率充其量也只能说是不确定,”上海的国际关系学者沈丁立表示。他还表示,该法案通过削弱美国实力,“可能会间接帮助中国再次强大”。
美国的危机与混乱正好印证了习近平对当前世界局势的核心判断——东升西降。中国强调特朗普政府疏远美国盟友和伙伴,并无视全球规范
在社交媒体上,一个热门标签写道:“大而美法案将让1700万人失去医保”。网民们也为埃隆·马斯克的言论欢呼,他称该法案“疯狂”。
广告
相比之下,中国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提高债务水平部分是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和向发展中国家贷款——这些支出旨在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中国同样也在应对不断增长的债务问题,这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借贷。
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家姚洋对中国是否会因特朗普的法案带来的混乱而受益表示怀疑。他表示,只要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就可以继续借贷多年。
“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也不是随意就可以被替代的。那连带的美元的霸主地位,也不是随意可以替代掉,”他说。
中国受美国债务的影响较小
北京长期诟病华盛顿滥发货币满足国内需求,却无视美元贬值,以及因此带来的海外持有美债资产的缩水。
广告
但中国也在逐步减持美债——从十多年前1.3万亿美元的峰值降至目前的约7500亿美元,转而投资于黄金等其他资产。
中国也致力于削弱其所谓的“美元霸权”,即美元作为世界主要贸易货币的地位。
位于北京的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表示,美元的这一地位加剧了世界对美国消费者的依赖,使得中国这样的主要出口国在面对关税威胁时“更为被动”。
“美国正在利用美元和巨额赤字融资来维持其全球霸权,”他说。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中国称美国袭击伊朗损害自身信誉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中国称美国袭击伊朗损害自身信誉

DAVID PIERSON, BERRY WANG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周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安理会紧急会议上讲话。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周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安理会紧急会议上讲话。 Michael M. Santiago/Getty Images
中国说,美国在与伊朗政府谈判期间打击伊朗的核设施损害了美国作为一个全球大国的声誉和外交名声。
“伊朗受到了伤害,但同样受损的,还有美国自身的信誉——无论是作为一个国家,还是作为任何国际谈判的参与方,”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周日在中国的国家电视台上说。
在争夺全球叙事话语权的战斗中,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将美国描绘为战争贩子和破坏稳定的力量,同时将自己表现为倡导和平与公正的负责任的全球领导者。
傅聪在联合国安理会周日举行的紧急会议上说,中国谴责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正在与俄罗斯和巴基斯坦一道起草一项联合国决议,呼吁停火,保护平民安全,启动和平谈判。
广告
中国官媒周一发的报道呼应了傅聪对美国的批评,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指责美国加剧了中东地区的暴力冲突。
“中东局势的恶化清楚地提醒我们,强权政治和军事干预只会带来混乱和不稳定,”文章称。
中共小报《环球时报》在周一的一篇社评中说,美国打击伊朗核设施削弱了“国际安全秩序的基础”。
在中国受到严格审查的互联网论坛上,用户们留下了愤怒评论,称伊朗被骗了,以为自己正在与美国进行核协议的谈判,放松了警惕,结果成为美国轰炸的目标。
中国的这些说法掩盖了一个更为复杂的现实。中国一直是伊朗最重要的外交和经济支持者之一。它几乎包揽了伊朗所有的出口石油,这帮助维系了残暴的伊朗政权继续掌权,并为伊朗在海外的恐怖主义代理(包括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分子)提供支持。
随着对更广泛冲突的担忧加剧,中国将如何使用自己对伊朗的影响力还有待观察。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周日敦促中国劝说伊朗,不要执行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威胁,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水道之一。
“中国肯定会反对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说,因为中国需要得到伊朗的石油。但中国只会按照自己的条件和自己的时间表来那样做,他暗示。
“但是,与美国讨论这件事,或按照美国的要求向伊朗施压不合适,甚至会适得其反,”他补充道。
广告
在周一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如果伊朗封锁海峡,中国将采取什么措施时,他避而不答,只是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努力,推动冲突降级”。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习近平与特朗普打交道的艺术:精准施压、争取回旋时间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新闻分析

习近平与特朗普打交道的艺术:精准施压、争取回旋时间

DAVID PIERSON, BERRY WANG
王文涛(右)周二来到伦敦兰卡斯特宫,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
王文涛(右)周二来到伦敦兰卡斯特宫,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 Chris J. Ratcliffe/Bloomberg
如果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写一本名为《与特朗普打交道的艺术》的书的话,里面很可能会提到为了施加最大的压力,要利用这位美国总统的最大弱点,然后用争取来的时间巩固自身优势。
自特朗普总统在4月宣布提高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试图迫使它进口更多美国商品,减少对美出口以来,这似乎是中国政府一直采取的策略。中国没有屈服,反而动用了一个杀手锏——控制美国依赖的关键矿产,把美国的注意力转移到没完没了的谈判而非具体结果上。
分析人士称,刚在伦敦结束的谈判以及上个月在日内瓦的谈判上,中国都让美国陷入了围绕模糊程序议程的谈判——例如伦敦谈判的结果是为未来的谈判制定了“框架协议”。这让中国得以避开解决一些更棘手的争端,例如美国政府指责中国不公平地补贴产业、向海外倾销商品,以及限制外国公司在华经营能力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非常乐于这种跟美国发生经济冲突后,搞几轮外交再回到原状的循环,”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席恩(Jonathan Czin)说,他曾在中央情报局分析中国政治。
广告
“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使美国始终无法在解决根本问题——即中国非市场政策的不公平性——上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席恩补充道。
中国在与美国的经济对话中长期以来常让美国感到挫败,这些对话往往无果而终。批评人士认为,这种接触形式让中国政府能转移来自美国的压力,同时继续按照自身规划发展本国经济和制造业。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2017年在北京。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2017年在北京。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稀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主导着全球稀土以及相关物项磁铁的供应,这些磁铁用于汽车、飞机、机器人和半导体等产品。为报复特朗普政府的关税,中国政府暂停了稀土出口。就在两国就恢复稀土出口进行谈判的同时,中国也在打击稀土走私出境,以进一步加强对稀土的控制。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正在幕后采取越来越多的措施,以牢牢控制战略物资的出口,”曾在美国国防部担任情报顾问的克尔斯滕·阿斯达尔说,她现在是专门提供中国事务咨询的阿斯达尔顾问公司的主管。
这样“北京可以根据政治条件非常精确和及时地收紧或放松出口控制,这表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将反复拿其作为筹码,”她补充道。
目前尚不清楚中美两国在伦敦举行会谈后究竟达成了哪些协议,据说会谈气氛相当紧张。
广告
特朗普周三在自己的社交媒体网页上用全大写字母发帖称,“大量磁铁以及所有必要的稀土都将预先由中国提供。”
但中国并未明确表示稀土货物会像以前那样发往美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此事时只是说,中国“已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的合规申请,并将持续加强合规申请的审批工作”。
中国可能正在采取模棱两可的政策,已保持出口限制的威胁,将其作为筹码,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王跃生说。
中国最著名的稀土磁铁工厂由金力永磁运营。
中国最著名的稀土磁铁工厂由金力永磁运营。 Keith Bradsher/The New York Times
这“不是完全放宽,也不是像以前那样完全禁止,”他说。“这是一个中间态,让中国能相对来说更主动地采取行动”,如果美国“压制中国”的话。
尽管中国在稀土方面拥有优势,但习近平的策略并非没有风险。特朗普是个难以预测的人,如果他对谈判越来越不满,或认定中国仍在拖延稀土出口的话,他可能会决定再次动用关税,或对中国采取其他惩罚性措施。
中国的经济不如第一次贸易战时那么强劲。作为主要经济引擎的出口已经放缓,而即便是特朗普提到的对中国产品征收55%的关税仍将造成打击。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在努力摆脱危机。而中国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电动汽车也已受到产能过剩和惨烈价格战的打击。
广告
中国政府周一公布了指导意见,要求在教育、养老、托育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虽然没有多少具体细节,但这是政府担心中国经济低迷正在给普通民众造成影响的可能迹象。
尽管如此,习近平押注的是自己在一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中能比特朗普撑更长时间,因为特朗普易受美国民众的不满情绪影响,中国的分析人士说。
“国内政治是美国的‘软肋’,”上海的国际关系学者沈丁立说。

Joy Dong自香港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David Pierson报道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与文化交互。他从事新闻工作已超过20年。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