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What’s It Like to Deal With Brutal U.S. Tariffs? Ask Malaysia.
© Amrita Chandrada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What’s It Like to Deal With Brutal U.S. Tariffs? Ask Malaysia.
With New 40% Tariff, Trump Takes Aim at U.S. Dependence on China’s Factories
Before Trump, Indonesia Had Another Trade Headache: China
Before Trump, Indonesia Had Another Trade Headache: China
© Ulet Ifansast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更好的镜腿(几乎成品)

1、调整了转轴和镜框之间的「夹角」;

2、调整了镜腿向内收束的趋势,配合调整转轴限位。
每一次优化,都更接近原理。
下一步,就可以设计成任何形式了。
红伞伞白杆杆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别人都在用 AI 做各式各样的美少女…
我却用 AI 养蘑菇 而且是毒蘑菇!


上面照片里的模型,是我用 Tirpo AI 文生 3D 后,下载到本地再在 Rhino 里针对打印调整过部分结构所得到的。打印的耗材就是拓竹官方的 PLA 红色,然后再用儿子的儿童马克笔上色。因为是水性颜料,所以来来回回上了好几道,但幸好效果还可以。
我开始还觉得画得挺潦草,但私下给几波互相不认识的朋友看过后,都觉得不错,尤其是其中一位还是常年在一线亲自做手板的老设计师,我才觉得这值得记录一下。不过我还是觉得,因为这个形体细节足够多,所以稍微涂涂色就看着还行,真要是简练一些的造型,拿笔涂我大概是涂不好的




但社区里别人分享的 AI 美少女,做出来呢,也还行… 只要别细看结构 什么四根手指啊、三根绥带啊、两端对不齐的签子啊… 其实咋一看的效果也确实足够好了,毕竟是虚构的漫画角色,你说头身比例奇怪,好像也是合理范围内。
有个朋友说可以做个奇幻精怪故事集,嗯,我觉得这是个有意思的主题!我先摸索一下工作流,说不定可以跟 3DFiti 结合一起玩。
哈佛与中国:从双赢互利到白宫的“眼中钉”
哈佛与中国:从双赢互利到白宫的“眼中钉”




液态玻璃意味着透明 iPhone 将争夺 AI+AR 的主动权|设以观复 vol.17

很多人把这次苹果 WWDC25 发布的液态玻璃界面,当作一次 UI 的新风格更新来看。界面变得更模糊了,更柔和了,也更「高科技感」了,但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它看起来好不好看,其实可能错过了一些更关键的东西。
因为这一次,苹果的改变并不仅仅发生在界面上,它背后所传递的,是一套新的交互前提。而这套前提,可能关系到未来十年我们如何使用手机,甚至 —— 我们是否还继续使用手机。
这期视频不是为了追热点,而是想带你冷静地拆解这套语言背后的逻辑:它是如何从视觉层出发,向平台层推进的?它和我们以为的「透明手机」之间,真的有联系吗?而眼镜设备仍未普及的这几年,我们到底应该关注什么?
如果这些问题你也在想,那就点进来看看吧。
播放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z3Bz8Ev2/
本期关联播客:https://suithink.me/2025/07/07/13ylog/
既然这 10 年间的所有线索(等边三摄、Face ID、Lidar、Liquid Glass)都指向空间计算,那显然 iPhone 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触到的第一台空间计算设备。最便捷最普及的空间计算设备,才是让 AI(不止LLM)真正普及到每一个人手上的基础设施。
液态玻璃意味着透明 iPhone 将争夺 AI+AR 的主动权_13.ylog

苹果真的只是在给 UI 换皮吗?
WWDC25 上发布的「液态玻璃」,看起来只是一次 UI 升级,但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苹果要在这个时间点,推出这样一套动态、半透明的视觉语言?
为什么它要在 iPhone 上实现这种「液态玻璃」的设计?
难道它背后还有更大的目标 —— 比如,透明手机?或者,是为某种尚未到来的设备铺路?
这一期播客,我们不聊参数、不聊功能,而是试着从设计语言出发,拨开这层玻璃迷雾,看看苹果到底在把我们往哪带。
这不是一场关于好不好看的争论,而是一场你可能没注意到的、正在发生的平台迁移。
也许,你正在用的那块手机屏幕,已经悄悄变成了未来世界的第一道入口。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本期播客关联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z3Bz8Ev2/
既然这 10 年间的所有线索(等边三摄、Face ID、Lidar、Liquid Glass)都指向空间计算,那显然 iPhone 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触到的第一台空间计算设备。最便捷最普及的空间计算设备,才是让 AI(不止LLM)真正普及到每一个人手上的基础设施。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东门的大熊俩小时内就被找完了!
我这次真的是被观众们感动到了!
这次这一组四套的模型,是我花了两周时间,跑了五趟深圳罗湖东门,一遍遍测量、修改、调整做出来的。一方面,是想用多个模型串联起东门新旧街区的一条 Citywalk 路线,另一方面,是结合这些地点的特征,融合进《海贼王》中 巴索罗缪 · 大熊 的人物故事线,做出一个内容和地点相呼应的作品。同时,也摸顺了这种一片场地里在多个地点安放模型的流程方法,未来可以标准化流程复用创作。

我本来想着,四个模型这个数量也不少,几个地方之间也还是有点距离的,挑一个晚上的时间把视频发出来,大家看到之后,有兴趣参与游戏的人,应该会在第二天上午出发过去现场找。因为上一期,就是这样的。
视频播放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e3TzaEqz/
没想到,视频八点发出,十点的时候就已经陆续回报全都被找到了!
主要是,有人几乎是在视频发出后的 40 分钟之内就找到了第一个(我当时还在现场巡回检查作品是否还在),有人专门从大鹏出发开车过去罗湖东门找,有人找到之后还仔细研究了我设计的一些隐藏的小心思。




这些行为都太令我感动了!
因为视频正式发出之前,我设定了定时发出,而B站跟别的平台不同,定时之后是可以显示预约的,而视频封面上我明确标注了「东门」。那位 40 分钟内找到的观众,大概是提前就在东门附近活动了,一看到视频就赶到了现场。我不想说自己多有号召力啊,但这种反应速度和行动速度,实在是让我大为惊讶!出乎意料!
年轻人们还是非常有朝气的呀!
我后续会不定期地,把之前 3DFiti 这两期的模型补充回原位,让没能第一时间参与到游戏的朋友们也有机会玩一玩。让这个游戏,可以持续的玩下去!
东门 Citywalk 寻宝躲猫猫|3DFiti.002

这是 3DFiti 这个艺术创作项目的第二个作品,它包含了四套模型。
分别是巴索罗缪 · 大熊在《海贼王》中的四个关键场景,场景和人物各有四种颜色。

观看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e3TzaEqz/
这次的想法来源于,我想把多个模型藏在一片区域内的不同地方,在实地勘景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些地点可以借由《海贼王》中大熊这个人物的故事串联起来,于是将两者结合,做出了这件作品。
我参与 3DFiti 这个艺术项目,旨在通过 3D 扫描和 3D 打印技术,使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增加一些趣味性和艺术性。在人类学家项飙(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所描述的那个「附近」的概念之中延展出来,一切我可以到达的地方,只要有我感兴趣的公共区域内「空缺」的空间,就有可能成为这个艺术项目的创作场所。
这次的四个模型分别对应四个「奖品」:
- 可以来参观我的工作室 x1
- 可以在线下设计咨询(免费)2小时 x1
- 可以在线上设计咨询(免费)1小时 x2
只有找到模型并按照二维码所示联系我的人,才可以获得「奖品」。
这是一次 3D 打印的创作,也是一次 Citywalk 路线的开发,还是一次与人连接的尝试。谁会找到这些模型呢?
The Ugliness of the ‘Big, Beautiful’ Bill, in Charts
Trump Wants the World to Squeeze Out China. He’s Starting With Vietnam.
Trump Says U.S. Has Reached Trade Deal With Vietnam
China's Clean Energy Boom Could Win the Race to Power the Future
China Is Unleashing a New Export Shock on the World
WWDC25 设计课程合集【中英字幕】
因为想了解苹果对 Liquid Glass 的定义和执行,以及对设计和开发的建议和约束,通过这些来进一步分析这套全新的设计语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所以在翻看官方资料的过程中也顺便就把这些视频给翻译(用 AI 辅助)了。我集中上传到了自己的B站主页,为了方便其他人,我也在 blog 这里建立一个合集页面。
这六条并不是设计相关内容的全部视频,官方课程中还有其他视频,只是这六条是我自己比较关心的部分,和我后续的视频要分析的东西相关,因此挑选了这六条。如果你有其他关心的主题,可以前往以下官方页面寻找对应的内容。
https://developer.apple.com/videos/wwdc2025/

深入了解新的设计系统,探索视觉设计、信息架构和核心系统组件的关键变化。了解该系统如何重塑界面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让您能够创建动态、和谐且跨设备、屏幕尺寸和输入模式一致的设计。

Liquid Glass 统一了 Apple 平台的设计语言,同时提供了更具活力、更富表现力的用户体验。了解 Liquid Glass 的设计原理,探索其核心的光学和物理特性,并了解它的适用场景和使用原因。

优秀的应用给人以清晰、直观、使用便捷的感觉。在本课程中,您将探索应用设计如何提升功能性、传达目标、引导用户浏览内容,以及如何巧妙地运用组件,在保持简洁体验的同时又不失影响力。本课程面向各种技能水平的设计师和开发者,以及所有对设计感兴趣的人士。

代码片段是由 App Intent 调用的紧凑视图,用于显示来自您 App 的信息。现在,代码片段可以让您的 App 为 Siri、Spotlight 和快捷指令 App 带来更多功能,方法是在 Intent 中包含按钮和状态信息,从而提供额外的交互性。在本课程中,您将学习设计代码片段的最佳实践,包括布局、排版、交互和 Intent 类型的指导。

概览 iOS、iPadOS 和 macOS 的全新 app 图标外观,包括明暗色调和清晰选项。学习如何运用雾面和半透明效果,让你的 app 图标更加鲜明、动感、富有表现力,以及如何确保你的图标与镜面高光完美契合。

了解如何使用 Icon Composer 为 iOS、iPadOS、macOS 和 watchOS 制作更新的 app 图标。了解如何从您选择的设计工具中导出素材,将它们添加到 Icon Composer,应用实时玻璃属性和其他效果,以及如何预览并根据不同的平台和外观模式进行调整。
Trump energy adviser slams renewables, says focus is on fossil fuels
© Craig Hudson for POLITICO
博朗松下徕芬的刀头设计,有何不同?谁抄了谁?设以观复 番外篇 vol.3

针对大家近期关心的两个问题,进行补充拓展分析:
1、松下和徕芬两款新品之间的差异对比,谁抄了谁?
2、博朗一体式刀头和徕芬的方案有什么区别?
BGM 编曲/演奏:阿吉
播放地址 – YouTube https://youtu.be/Z0zJ231CRwo
播放地址 – B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i7gzJEYo/
学果者生,像果者死!层层剖析徕芬电动剃须刀的革新!设以观复 Vol.16

以往的节目我是都从设计师、产品经理或者企业经营这样的视角,去拆解、分析苹果他们在产品和设计上面的思路跟做法。但是说到底,我们分析或学习这些做法,还是希望能够把它优秀的那些部分,用在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上。
这些年「像苹果」的厂商其实是越来越多了,但是正所谓「学者生,像者死」,不管我们是作为设计师还是别的什么角色,都很有必要明确的区分出「学」和「像」之间的这个界限。所以这一次呢,我们不聊苹果,而是聊一个积极的学习者,来看看他从苹果身上学到了什么,又是如何来践行这些设计策略的。这就是我们这一期要观察的对象:
徕芬
那我也想借着这次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从求学到工作如今已经二十年了,看过那么多产品,也做过那么多项目了,此刻的我对于「抄袭」和「借鉴」是怎么界定的?所以这一期节目大体上会分为两个部分:
- 从工艺、设计、体验这三个角度,来看看徕芬新发布的这两款产品,有哪些做得好、做得有意思的地方,我们也能从落地执行的情况,看到他们对于苹果设计的理解是怎样的;
- 展开聊一下「学者生,像者死」这个话题,除了徕芬这个案例,我也分享一个我十年前的作品,来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观看地址1: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fjgzrEPu/
观看地址2:https://youtu.be/5r2cNRVJYpQ
这可能是一款会载入设计史的经典产品。我最初的题目是「学因果生,像结果死」,但想想这么理客中的话又没人看了,于是还是决定擦个边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