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Out of control': Witnesses describe fatal Lisbon funicular crash

EPA Several men inspect the mangled metal of a crashed train carriage. One man is wearing hi-vis, the others jeans and work gear. They look solemn. EPA

It was just after 18:00 on Wednesday when a carriage on Lisbon's famous Gloria funicular came around the bend of a steep cobblestoned street, crashed into a building, and crumpled, an eyewitness said.

"It hit a building with brutal force and collapsed like a cardboard box," Teresa d'Avó told Portuguese television channel SIC, adding it seemed like it "had no brakes".

Police are still investigating the cause of the crash, which killed at least 17 people and injured 20 more, some critically, near Lisbon's Avenida da Liberdade in the Portuguese capital.

Video verified by the BBC shows the crashed yellow-and-white train on the bend of a hill crumpled against the building, with another train stopped at the bottom. People are running up the incline towards the scene of the crash.

Helen Chow, who is from Canada and was visiting Lisbon, was at the base of the Gloria Hill, from where the trams ascend to the Bairro Alto district, when she said she heard a loud screech.

One tram "made a hard stop, I saw black debris, heard the passengers on that tram screaming…the driver rushed to open the gates to the entrance of the tram," she told the BBC.

"People jumped out of the window of that tram... just as this happened, I saw the incident tram crash over into the building next to the Subway restaurant."

"It was awful… the sound was unlike anything I ever heard," she added. "I am shaken."

Ms d'Avó told Portuguese newspaper Observador the vehicle was "out of control, without brakes".

"We all started running away because we thought [the carriage] was going to hit the one below," she said. "But it fell around the bend and crashed into a building."

Eric Packer, from the US but visiting Lisbon on holiday, told the BBC he had discussed with his friends taking the cable car and took pictures at 18:00 and 18:01, but decided to walk back to their hotel instead.

They walked about 60 metres and heard a loud crash noise "like a rock falling, like a dump truck had dropped a load of rocks" at 18:02.

They turned around to see dust coming out of the alley about 45 metres (148ft) behind them and walked back to see what happened. At first, he thought it was the train at the bottom that fell, until he turned and saw the other train that was above it, and realised "the magnitude of what had taken place".

His photograph shows the yellow-and-white train, a tangle of metal, on the corner of the narrow alley under a Subway restaurant sign, with the other train at the bottom of the hill below it.

"People (were) walking up and running up to try and help," he said. "Horrible tragedy and our thoughts and prayers go out to the families and survivors."

Dozens die after boat hits tree stump in Nigeria

Na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Nigeria, via REUTERS People travel by a boat as search and rescue operations continue following a boat accident, in a place given as Sokoto State, Nigeria, in this handout image released on August 17, 2025.Na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Nigeria, via REUTERS
Boats are a common means of transport in Nigeria (file photo)

At least 32 people have died in Nigeria's northern Niger state after a boat sank in a river, an official has told the BBC.

The reportedly overloaded boat, said to have been carrying about 100 passengers including women and children, capsized when it struck a submerged tree stump on the River Niger in the Borgu area on Wednesday morning.

Abdullahi Baba Ara, the spokesman of the Na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Nema) in the state, told BBC Hausa on Thursday that more than 50 other people had been rescued, with eight still missing.

Search operations are continuing.

Mr Ara said the government had set up a team of "water marshals" to stop boat operators from overloading their vessels and ensure passengers wear life jackets.

"Perhaps the water marshals were not on duty when this boat took off," he said, adding that investigations had started.

A local district head told the Reuters news agency that he had been at the scene soon after the accident.

"I was at the scene yesterday around 12 pm until 4 pm. The boat carried more than 100 people. We were able to recover 31 corpses from the river. The boat was also recovered and removed," Reuters quoted Sa'adu Inuwa Muhammad as saying.

Boat accidents are fairly common in Nigeria, often due to overloading, poor regulation and inadequate safety precautions.

About 25 people went missing last month after a boat accident in Sokoto state.

In December last year, 54 bodies were recovered from the River Niger after a boat that may have been carrying more than 200 passengers capsized.

The government has made it mandatory for water travellers to always wear life jackets, but this is often not enforced.

In February, the Minister of Marine and Blue Economy, Adegboyega Oyetola, set up a "Special Committee on the Prevention of Boat Mishaps in Nigeria", and in May the ministry announced that it would be distributing 42,000 life jackets across 12 riverine states in the country.

Later in the month, the National Inland Water Ways Authority (NIWA) kicked off a campaign they called "No Life Jacket, No Travel", and "No Night Travelling" in Niger and Kwara states where boat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regularly in the recent past.

Niger state is Nigeria's largest by land mass and people tend to travel a lot by water as it is often the fastest and cheapest means of getting around.

More Nigeria stories from the BBC:

Getty Images/BBC A woman looking at her mobile phone and the graphic BBC News AfricaGetty Images/BBC

Go to BBCAfrica.com for more news from the African continent.

Follow us on Twitter @BBCAfrica, on Facebook at BBC Africa or on Instagram at bbcafrica

香港建造业失业率达7.2% 开工量悬崖式下跌

香港建造业工人失业率升到7.2%,工程开工量悬崖式下跌,一季度同比大减八成。

据《星岛日报》报道,香港建造商会会长廖圣鹏星期四(9月4日)在电台节目上说,建造业失业率较高与私人工程减少有关,受影响主要是年纪较大工人及低技术工种。

他说,除非政府卖地或私人市场有大幅改善,否则失业率短时间难有大改变。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周思杰形容7.2%的失业率“非常严重”,他透露,实际工程开工量悬崖式下跌,今年第一季的新开工程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减八成,旧工程陆续完工,新工程却未能接上,2026年预计会非常严峻。

周思杰同意工人失业与私人工程量下跌有关,但强调输入外劳也有影响。他促请政府更精准地输入外劳,同时投入更多资源去培训本地工人。

用一场身体感官之旅,收获double玩艺

赖倩童

责任编辑:戴春晨

图形用户界面, 网站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两座彼此凝望的城市,一边是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澳门,一边是焕发活力、锐意革新的横琴。自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以来,两地之间,不仅是桥梁与道路的物理连接,也是一种生活日常的共享、政策机制的互认、人情温度的相融。横琴并不只有高楼林立的忙碌,还有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深度共融,以及人与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日常。

今年,第二季《我在横琴double精彩》系列专题推出,希望以此走入横琴的每一寸城市肌理,去看见琴澳之间正在悄然发生的共鸣与奇遇。从“活力精彩”、“玩艺精彩”、“职场精彩”、“开放精彩”、“双城精彩”五个主题切入,挖掘琴澳居民每一个真实的生活瞬间,它们都是双城之间写满了double精彩的注脚。

延长日间,有不一样的夜

簇新的建筑群,宽阔的大马路,讲究的设计感,敞亮的空间美——当人们在白天的横琴岛游移,总会心生对这座城市的好感。摄影师邓卫芳便是如此,她特地带上专业摄影器材来参加第三届横琴荷花节,“横琴的建筑很庞大很漂亮,配上马路、绿化的城市规划,我感觉跟其他地方很不一样。”她说。因善于捕捉横琴的独特之处,邓卫芳曾在摄影大赛上获得一等奖。无论来多少次,她都会感慨这里的城市规划和自然风景。

在她的镜头里,有一个城市景观最为特别。“我经常给朋友安利横琴国家湿地公园(二井湾),那里有个绝佳的欣赏日落的地方,堪称‘横琴最美日落打卡点’。”邓卫芳说道。

占地约为3.2平方公里的二井湾湿地公园,是横琴最大的自然生态湿地,许多专门从澳门或大湾区其他城市过来的游人,都会来这里感受自然带来的野趣,搭起帐篷露营,铺好垫子野餐,体验着白天玩艺满分的横琴。

一群人在沙滩上 描述已自动生成

市民们在二井湾湿地公园欣赏落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特朗普谈北京九三阅兵:他们希望我在看、而我也在看

04/09/2025 - 12:14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周三在白宫接待到访的新任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Karol Nawrocki)时表示,中国为纪念二战结束而举行的“美丽仪式”,应凸显美国曾大力帮助中国及促成日本战败中所扮演的角色。

特朗普就当天在北京举行的九三阅兵应询时谈到:“我觉得这是一场美丽的仪式,非常、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但我明白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他们希望我在看——而我也在看”。

特朗普补充道,“我和他们所有人(中俄朝领导人)的关系都很好。接下来的一两周,我们将看到这种关系究竟有多好。我认为,正如你们所知,当他们(中方)谈到自由时,我们给予了中国很大的帮助。我不相信,也许我错了,我希望我错了:我不相信美国(在二战中)帮助中国获得自由(的角色)得到了承认”。

数小时前,特朗普在其社媒平台“真相社交”上发表的贴文中写道:“祝愿习主席和了不起的中国人民度过一个伟大而持久的庆祝日。请代我向弗拉基米尔·普京和金正恩致以最热烈的问候,正值你们在密谋反对美利坚合众国”。

特朗普则在与新任波兰总统面见媒体时说道:“我昨晚看了演讲。习主席是我的一个朋友,但我认为昨晚的演讲应该提到美国,因为我们给予了中国非常、非常大的帮助”。

此外,针对记者关于他“未被邀请”参加北京九三阅兵的提问,特朗普则表示,自己“直到现在才想到这件事”。特朗普续称,“我从没想过我会去。那对我来说是个不合适的地方”。



消息人士:尽管政府施压,中国科技公司仍望购买英伟达AI芯片

04/09/2025 - 12:42

据路透社援引四位了解采购谈判情况的知情人士报导称,尽管中国监管机构强烈反对中企采购英伟达的人工智能芯片,但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和其他中国科技公司仍对此类芯片充满热情。

其中两位知情人士称,这些中国科技公司希望得到保证,它们订购的英伟达H20芯——英伟达今年7月重新获得在华销售该芯片的许可——正在处理中,并且正密切关注英伟达计划推出一款功能更强大的芯片,其暂定名为B30A芯片,基于英伟达的Blackwell架构。

两位知情人士表示,如果获得特朗普政府批准销售,B30A芯片的价格可能会是H20芯片的两倍左右,后者目前的售价在1万至1.2万美元之间。知情人士补充说,中国科技公司认为路透社此前报道的B30A芯片的潜在定价很划算。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声称,B30A芯片的性能有望比H20芯片提升六倍。这两款芯片都是在中国境外销售型号的降级版本,专门为遵守美国出口限制而开发。

中国市场在上一财年为英伟达贡献了13%的营收,而中方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获得尖端人工智能芯片,是美中科技霸权之争的最大焦点之一。

一方面,美国已不再像之前那样对英伟达向中国销售先进芯片施加更严格的限制。英伟达和其他批评这些管控措施的人士表示,最好中国公司继续使用英伟达的芯片——这些芯片与英伟达的软件工具兼容——这样开发者就不会完全转向华为等竞争对手的产品。

特朗普政府还与英伟达达成协议,该公司将向美国政府提供其H20芯片15%的收入。与此同时,中国当局也迫切希望其科技行业摆脱对美国芯片的依赖。

据消息人士上月透露,中国有关部门已就购买H20芯片一事召集了包括腾讯和字节跳动在内的多家公司,要求它们解释原因,并对信息风险表示担忧。然而,这些公司尚未被勒令停止购买英伟达产品。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曾于7月31日约谈了英伟达公司,要求英伟达公司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上述四位消息人士表示,尽管面临压力,但由于华为和寒武纪科技等国内竞争对手的产品供应受限,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芯片的需求依然强劲。

另外三位在中国科技公司从事工程运营的消息人士也指出,英伟达芯片的性能优于国内产品。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和腾讯均未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华为和寒武纪科技也未回应质询。

当被问及其在中国市场与竞争对手的竞争态势时,英伟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竞争已不可避免地到来”。该公司拒绝进一步置评。

由于英伟达在中国的前景不明朗,这家美企在8月底发布了一份不温不火的季度销售预测,其中排除了来自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潜在收入。英伟达是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其股价自此下跌了6%。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英伟达高管表示,公司已获得部分H2O芯片出口许可,但尚未开始发货,因为公司正解决与将部分中国销售额返还给美国政府的交易相关的一些问题。

据两位消息人士称,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也向中国客户保证,无需担心H20芯片的供应问题,并告知供应商需求依然强劲。

路透社7月份报导称,英伟达拥有60万至70万枚H20芯片的库存,并已要求台积电增产。消息人士还表示,英伟达希望最早在9月份向中国客户交付B30A芯片的样品进行测试。

黄仁勋估计,如果英伟达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市场对该公司的价值可能达到500亿美元。

香港同事说话很奇怪,如何正确的跟他们沟通?

dlmy:

语言风格如下:

“我再强调一次,不要再有 team 之间的隔膜。现在的 issue 是 process 卡住了,不是要追究谁。这些 internal friction 完全没有意义,只会拖慢 progress 。我要求所有 team leader 坐下,商量清楚 priority ,给个 solution 我。我要的是 consensus ,不是听大家在这里埋怨。今天之内一定要提升 efficiency 。“

粤语混着港式英语,有时候怕我们听不懂,还讲一些广东普通话,真的太难受了。

三天两头看到抽象情感贴,我作为一个过来人真的想劝劝你们这些年轻人,婚姻千万不要凑合,更不要让小头控制大头🤣

MajestySolor: 如果你是一个憧憬婚姻,并确确实实想结婚的年轻人,一定要谨记,婚姻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选择,千万不能儿戏,也不要有凑合心理,更不能让性欲遮蔽理智,否则你的下半辈子可能就毁了

婚姻最致命的一点就是两个人要长期朝夕相处,这就意味着任何矛盾,任何分歧,任何不合拍,哪怕热恋中的你觉得无所谓甚至觉得可以包容,哪怕它在性爱中能被轻易遗忘掩盖,都会在婚后生活中无限的放大

我拿自己给你们举个例子

我从大学到工作前前后后共深入接触了四个女人,最后选择了现在的老婆,当时觉得她这也好那也好,但十几年后再分析,无非是她的外形最符合我的审美

热恋时样样都好,结婚后也不错,她家和我家经济层面差不多,没提过什么彩礼,还一起出钱买了套七十多平的房子给我们做新房,在零八年的上海算是不错了,看起来我们会很幸福

但是当热恋的温度褪去,性爱的刺激消退,长期朝夕相处就显露出它无情且致命的一面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聊不来,说的深刻一点就是志趣不相投

我喜欢打游戏/看书/看电影,这算是我的三大爱好,基本占用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我从小学起就是骨灰级游戏玩家,一代代主机从未拉下,有个人收入后基本 2-3 年换一套 PC 配置,从高中起成为狂热影迷,开始收集 DVD ,家里攒了上百张,还一直买新的洗盘,看书则是被我父母影响的,初中就能看半文半白的水浒,后来迷上了王小波,年轻时有点文艺青年倾向

然而我这些个人兴趣爱好和她没有半点交集,想拉她一起打游戏,她没兴趣,想和她聊聊我正在看的书,她不耐烦,想带她去看电影,但她看完后没任何想法,反正就是聊不起来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可怕的后果,我们虽然是夫妻,虽然朝夕相处,但是毫无共同语言,平时闲聊交流也是一些不咸不淡的废话,我结婚了,但我却感受到了刻骨的孤独

结婚四年后,我们生了个女儿,到这时候,性爱早已没了魔力,我们开始分床睡了,一切都趋于平静走向冷淡,偶尔同床也是公事公办各取所需

十几年后,我们又买了套房,我们从分床变成彻底的分开居住,女儿大部分时间跟着她,实际上我们很少吵架,也从没提过离婚,但婚姻就这样诡异的走向虚无

显然我的婚姻就是个非常典型的反面案例,年轻的我被爱情的甜蜜和性爱的刺激遮蔽了理智,明明知道我和她在兴趣爱好上没什么共同点,明明知道我每次兴奋的和她聊起我感兴趣的那点破事,她都无动于衷,顶多礼貌的接几句废话,但我仍然觉得结婚后我们肯定能幸福生活走完一生

我的错误就是被小头指挥了大头,当时选了她就是因为她的外形最符合我的审美,这个错误的代价过于昂贵,让我成了一个孤独的已婚男人

所以啊,亲爱的年轻人们,选另一半时一定要慎重,好好的考虑考虑,如果你们要朝夕相处,还能不能一直那么甜蜜,还能不能一直那么幸福 🤣

老家朋友结婚 机票不便宜 要从北京赶回去吗

InkAndBanner:

老家朋友(男)月底结婚 我离他老婆回门的城市比较近,离我老家结婚的地方很远(机票来回 2k+,距离 1000km+),找我回去当伴郎 犹豫要不要回去。 纠结点: 是不是随点礼 再给买个新婚礼物更有性价比呢?我俩都得实惠 或者直接去女方回门的婚礼?不过没有什么仪式 就是酒店吃个饭。

上下文补充:

  • 6 月时候另一个朋友 B 结婚 我从北京赶回去了,这次不赶回去,感觉会被挑理。
  • 高中时候的朋友,大学后期到毕业之后的 6 年 不怎么联系了 我家也举家搬迁了 过年都不回老家了
  • 因为一些事情 我对他有一些亏欠 [与钱无关]

消费降级了,准备降宽带

rikawavi:

坐标深圳,目前千兆电信融合套餐一个月¥ 179 ,3 个电话卡共享流量( 30G )+语音( 300 分钟),用了几年了。一年下来 2K+(其实流量是不够用的,我单独给自己搞了个流量卡)

现在想换: 3 个电信卡全改 5 元保卡( 5312=180 ); 广电 228 惠民卡+2 副卡( 228+10212=468 ): 单宽带 500M ( 480 ) 总( 1128 ):宽带( 480 )+广电流量( 468 )+电信保卡( 180 ) 加起来:1128 看上去是省了 1K+

宽带是抖音直播间看的价格,电信官方的 100M 年付¥ 800 。。。 现在想问问大家有没有什么坑,是我没想到的(比如抖音上卖的宽带为什么便宜这么多)。

如果换了唯一可惜的是公网 v4 应该就没了,不过 v6 应该也能应付日常?

跨设备剪贴与同步编辑 — 我动手复刻了苹果那套顺滑体验

uid106:

image

最近被“跨平台复制粘贴”这个小痛点烦透了。体验过苹果生态里那种剪贴板无感传输、编辑实时同步的顺滑感后,我就决定把这套体验复刻到自己常用的设备上。

我把目标定得很直接:把“从一台设备复制 → 在另一台设备粘贴”这件事做到像在同一台机器上那样自然。实现后可以在多设备间即时同步剪贴内容,并支持简单的同步编辑场景。

与 gpt 聊了一段时间获取了一些灵感,随手一顿乱操作,BoardCast 应运而生,既有白板之本,也有同步广播之意。仅需打开浏览器输入密码,一切文本内容尽情同步。

单二进制文件,开箱即用,集成前后端很是方便,另有 websocket 祝你在 cf 上畅通无阻。

仓库地址,欢迎品鉴: https://github.com/yosebyte/boardcast

在线体验,密码 boardcast: https://boardcast.yobc.de

有没有办法搭建一个只查余额的 Geth 节点

khaliray:

需要高频查询余额,不想同步全节点 昨天同步了一晚上还停留在创世区块

启动命令

./geth --datadir /data/eth/execution \
  --syncmode snap \
  --http --http.addr 0.0.0.0 --http.port 8545 \
  --http.api admin,eth,net,web3 \
  --ws --ws.addr 0.0.0.0 --ws.port 8546 \
  --ws.api admin,eth,net,web3 \
  --cache 512 \
  --maxpeers 50

如何杜绝这种自以为是的搅屎棍行为!?

VoiceEXONE:

背景

领导一时突发奇想看上某个业务领域的 saas 软件,然后就说我们自己也要做一款同样的产品对外推广,在没有前端、产品等等,只有我一个人的前提下,两个月就想实现一套复杂的业务系统 在我跟领导讲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短平快(虽然知道他根本不听)实现,我说那就加人吧;当我把整个系统骨架搭好、部署好,接下来就剩往里填充上层的产品应用,就觉得没时间,让领导抉择;

事情的转机就来了,然后他就从其他业务部门刚来的开发( 87 年)老哥调过来支援,这老哥来了之后各种开发环境搞不定,项目本地跑不通,还时不时在群里发低级消息(问题不看就在群里吆喝),当我去帮他解决问题才惊讶到这老哥完全依靠 deepseek ,有任何问题根本不过脑子直接丢给 AI ,在那一顿骚操作解决不了就在群里乱发消息

在我把所有环境帮他部署好,项目、业务逻辑交代过后,老哥又开始骚操作了,一顿 AI 连环炮整了个四不像的页面就扔在群里,还在群里说这是 AI 生成的,有多快什么的、剩下就修修改改说可以了之类的话,还时不时抛出一些 AI 对话的截图

最终的结果 让领导觉得这个项目很简单 大家都问 AI 就行 然后就说要压缩工时甚至让周末加班(这真是搅屎棍行为啊!)


描述可能不是很明晰,具体就这个意思;这种搅屎棍行为太可怕了…… 大家图一乐吧!继续搞自己的副业逃离内卷的地方

最近玩 Nano Banana 玩的很疯,做了个 Prompt 分享网站,分享创作过程中一些有趣的 Prompt

kouyaruten: 如题,相信大家都知道 Nano Banana 了。

我最近玩的比较多,于是做了个新网站 nanobananaprompt.io ,主要是把一些 Nano Banana AI 用的 prompt 模板整理了下,方便大家找灵感或者直接套用。做这个网站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发现大家用 Nano Banana AI 时,很多时候会卡在怎么写 prompt ,或者不知道有哪些玩法,于是就想着把常用的、好用的模板都收集在一起,省点试错时间。




目前站里做了些分类,像设计、电商、图像编辑、动漫游戏、创意啥的都有。比如 16-bit 游戏风格、AI Figure Generator 、贴纸生成、背景替换这些,基本上都是自己和朋友们用下来觉得靠谱的。每个模板下面直接有 prompt ,可以一键复制,用起来还算方便。

站点还在持续更新,有什么好玩的 prompt 或者建议都欢迎留言,大家一起完善(我也在开发提交 Prompt 的功能啦)。如果你也是 Nano Banana AI 的重度用户或者刚入坑,欢迎来逛逛,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大佬们, 请教一个 udp 建立 p2p 连接的问题

ptg2008:

前置科普

nat 类型分类

  • NAT1:Full Cone (全锥形 NAT )
  • NAT2:Restricted Cone ( IP 受限锥形 NAT )
  • NAT3:Port Restricted Cone (端口受限锥形 NAT )
  • NAT4:Symmetric (对称型 NAT )

结论: 若 Full Cone = 1, Restricted Cone = 2, Port Restricted Cone = 3, Symmetric = 4, 假设 A 端的 nat 类型代表的数值为 k1 (1 <= k1 <= 4), B 端的 nat 类型代表的数值为 k2 (1 <= k2 <= 4), 根据我掌握的到的计算机网络知识, 只有当 k1 + k2 <= 6 时, A 和 B 才能成功建立 p2p 连接

发现问题

今天我试了用 easytier 组网, 具体来说, 就是我有台的 MacBook Pro, 一台 Windows, 还有一个阿里云小水管机器, 组网成功后, 我执行了命令查看组网情况, 如下图所示 relay 没错, 符合我预期, MacBook Pro 是 Symmetric = 4, Windows 是 Port Restricted Cone = 3, 4 + 3 = 7 > 6, 只能走阿里云小水管中继

但是 5 分钟后我又执行了命令查看组网情况, 如下图所示 relay 发现了 MacBook Pro 和 Windows 之间是 变成了 P2P 连接

分析一波

网络拓扑大概这样

MacBook (priv_ip1, priv_port1)
    |
    |
公网出口 1 (pub_ip1, pub_port1)  
    |
   ...(中间很多路由)
    |
阿里云小水管 (aliyun_ip, aliyun_port)
    |
   ...(中间很多路由)
    |
公网出口 2 (pub_ip2, pub_port2) 
    |
    |
Windows (priv_ip2, priv_port2)    

分析如下

  • 步骤 1:双方先向中继 S (代指阿里云小水管) “报备” 自己的临时端口
    • Windows ( Port Restricted = 3 )向 S 发请求:分配到了一个出口路由器(pub_ip2)的临时端口 pub_port2 ,并记录 (priv_ip2, priv_port2) <-> (pub_ip2, pub_port2) 的映射; 同时,S 会知道 Windows 的 (pub_ip2, pub_port2) 。
    • MacBook ( Symmetric = 4 )向 S 发请求: 分配到了一个出口路由器(pub_ip1)的临时端口 pub_port1 ,并记录 (priv_ip1, priv_port1) <-> (pub_ip1, pub_port1) 的映射; 同时,S 会知道 MacBook 的 (pub_ip1, pub_port1) 。
  • 步骤 2:中继 S 向双方 “转发对方的端口信息”
    1. S 把 Windows 的 (pub_ip2, pub_port2) 告诉 MacBook ;
    2. S 把 MacBook 的 (pub_ip1, pub_port1) 告诉 Windows 。
* case1: 
 1. Windows 发起请求访问 MacBook 的(pub_ip1, pub_port1) , 但是被拒绝, 这个请求对于 nat4 而言是"陌生请求"(因为 Windows 和 MacBook 之前没有建立连接)
 2. 但是这时候能从(pub_ip1, pub_port1)访问 Windows 了 (因为是 nat3, 端口和 IP 都受限, 只能从(pub_ip1, pub_port1)访问, 其它的网段访问 Windows 还是会被拒绝)
 3. 这时候 MacBook 再次向(pub_ip2, pub_port2)发起请求, 但是因为 MacBook 是 nat4, 导致分配到的出口路由器的端口不再是 pub_port1, 而是 another_pub_port1 (假设出口路由器不变)
 4.  这样访问 Windows 就会被拒绝, 因为对于 Windows 而言, 只允许从(pub_ip1, pub_port1)过来的请求访问, 而从(pub_ip1, another_pub_port1)过来的是没法访问的

* case2: 
 1. MacBook 发起请求访问 Windows 的(pub_ip2, pub_port2) , 但是被拒绝, 因为是 nat4, 导致分配到的出口路由器的端口不再是 pub_port1, 而是 another_pub_port1 (假设出口路由器不变)

所以这样就没法打洞成功

疑问

  • 在上面案例中, Windows 和 MacBook 怎么建立 P2P 连接的
  • MacBook 在和 S 建立连接断开后, 然后再和 Windows 建立连接时, 能复用出口端口 pub_port1 吗? 如果是这样, 应该就可以 P2P 成功, 实际上不同路由器的对于 nat 分配实现是怎么样的呢?

AI 怎么说

所有 AI 不能很清楚的回答我的问题, 在我的追问后这些 AI 就难以自圆其说

上海买 SUV 求推荐

aizya:

首购,娃今年出生,家用,日常上下班靠电驴,一年不超过 1w 公里,无房无家冲,超哥粉丝。兜底选项是比亚迪的海狮 06EV 顶配,但是老婆觉得外观、内饰都太普通,而且她身边朋友都买的是 su7 、modely 、小鹏 p7 这类的。。

预算: 落地+保险不超过 25W 。

需求:后排不晕车,后排长期会有两人以上。纯电真实续航高速要能开 300 以上。

目前看了几款,挑花眼了,目前看的都是纯电车,也可以考虑油车,但是大概率不会拍沪牌。还在观望,估计年底前可能会冲动下单,一是年底没车不太方便,二是购置税:

  • 小鹏 g6/g7:试驾过,内饰一般,没开太久,之前坐朋友的 p7 后排贼晕。
  • 新智己 ls6:试驾过,网上说减配,不太懂。实际驾驶感觉还不错。内饰还行。
  • 岚图知音:感觉底盘不如智己 ls6 ,内饰还行。
  • 零跑 c10/c11: 网上看小问题有点多。不太敢买,但是价格确实香。
  • 理想 i6: 大概率不满足价格,感觉落地会比 25w 贵。
  • .....

目前感觉从性价比上选比亚迪是最正确的。大家觉得我这种情况要咋选?

iOS 微信双开又被限制使用了

CLOUDU:

设备和账号情况

一部三星 S23U ,一部 iPhone15Pro 。 苹果主力机:出行、生活、金融、健康、学习,只有音乐和博客,无其他娱乐购物软件。 三星娱乐机:视频、购物和游戏,只有周末和出远门带出去,当做一个照相机。

一个工作号,一个生活号。 个人号 A:家人,生活,支付。 工作号 B:工作,一些不得不加但不认识的人。

希望能在两个手机上同时能看到两个微信的消息。

iOS 双开方案

个人号:App Store 下载的官方微信。 工作号:通过 AltStore 自签砸壳微信 IPA (仅修改了 URL 防止与原生微信冲突)。 虽然这样工作号经常被杀后台无推送,但是至少能定时查看信息。

三星双开方案

  • 下载官方微信最新版
  • 通过 LSPatch 植入 I-AM-PAD
  • 安装修改后的微信
  • 通过 OneUI 应用分身开两个微信
  • 使用“平板登陆”

微信安全提醒

“该微信号因使用外挂、模拟器等非官方客户端程序或其他违规技术,当前无法使用扫码登陆其他设备。yyyy-mm-dd hh:mm 后可申请接触限制。” 具体表现为:无法扫码登陆电脑和 Pad 的微信,三天后需要通过朋友辅助验证才能解封。 上述方案大概从 23 年底就开始用,一直到今年 4 月份被封了一次,前两天又封了一次,解封后 10 分钟又封了一次。 但一直是我的工作号被封禁,生活号反倒没事,这让我有点疑惑。

猜测

1 、微信扫描:有网友说安卓微信扫用户手机,检测到有 XPosed 就认为用户违规,使用 Play 版本可以解决。 2 、自签违规:微信在打击类似自动抢红包这种带脚本的魔改自签,怀疑误伤(不过自己确实也不老实) 3 、分身违规:手机自带的分身功能让微信检测到在一个手机上有两个微信,给我封了。

求助广大 V 友有什么更高明的解决方案,能双机党比较舒服的使用两个微信。

叠甲: 1 、本人知悉双机方案属于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但是生态越陷越深,逃出成本太高。 2 、两个微信从大学开始使用了很多年了,而且不想让不认识的人看自己的朋友圈,不得已为之。 3 、技术小白,对上述提到的方案只是使用,并未深入学习,求大佬轻喷。

推荐一款 AI 驱动的专注力伙伴 - PomoGo

jinnsky:

pomogo

作为一个经常写代码、写文档的程序员,我最大的困扰就是上下文切换。 Slack 、邮件、会议、待办事项来来回回,经常还没进入状态就被打断,结果一天过去感觉自己很忙,但成果却很有限。

前段时间发现了一个工具 PomoGo,Web App ,无需注册,Beta 阶段免费,除 AI 功能有一些使用次数限制。尝试使用一段时间后感觉还不错。

我的使用场景: 前几天工作中需要开发一个新功能,从需求文档到代码实现,再到测试上线,任务比较琐碎。

我在 PomoGo 里这样操作: 1.项目管理:新建了一个 [功能开发] 项目,把需求拆分成「阅读需求文档」、「设计接口」、「写代码」、「自测&优化」几个任务。 2. 每日计划:把当天需要完成的部分加入「 Today’s To-Do 」。 3. 番茄钟专注:开始 25 分钟计时。计时期间我只做这一件事,比如只写代码不看消息,结束后休息 5 分钟,再继续下一个番茄。 4. AI 拆解任务:有些模糊的待办,比如“优化性能”,我直接丢给内置 AI ,它能帮我拆成更小的步骤,比如“定位耗时函数”、“添加日志”、“对比前后数据”。这样我就能立刻着手,不会卡住。 5. 专注统计:当天结束时,我能直观看到自己在这个功能上花了几个番茄、多少时间,这种反馈特别有成就感。

最加分的点: 我平时在 Slack 、飞书里经常被分配一堆任务。遇到临时任务,我直接截图丢进 PomoGo ,AI 就自动识别生成待办,再也不用一个个复制粘贴。

用下来最大的收获: 以前写代码经常被打断,现在能在一个个 25 分钟的「小封闭空间」里全情投入,效率和产出都明显提升了。即使一天有杂事,也能保证核心任务按时推进。

另外很想提一点: 在使用过程中,我也提交了不少 feature request 和 bug report ,开发者的响应很积极,每次都能很快给出反馈。作为产品的早期用户,这种体验还是很加分的,所以想着帮忙推广一下,说不定能帮开发者找到一些有类似需求的种子用户😄

cline+Claude Sonnet 4 有点贵

dereklu4:

试用了下 cline+openrouter ,模型选的 Claude Sonnet 4 ;需求很简单,一个 10 行左右的小函数,将其中使用 nlohmann::json 的代码修改为 jsoncpp 。cline 发起了两次请求,一次是给出思考过程和答案,另外一次是编辑文件,一共花了月 0.18 美元,也就是 1 块 RMB 。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