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琐事两三

其一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之间六月份已经进入尾声了,每年提醒我一年又过去一半的事情就是逗号的域名又到了续费的时间。

这半年来每天都处于焦虑状态,晚上失眠白天没有无精打采,要不是看在还能挣点窝囊费的份上早就坚持不下去了。感觉是前两年的 BD 症状复发了,甚至比以前更严重了。可能是停药的时间有点久了,加上生活工作上的各种琐事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了。

前几年欠着外债的时候自己觉得可能是外债加上收入不匹配导致了的自己的焦虑,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没有了经济方面的顾虑,最近这一段时间反而觉的病情加重了。

家人以及知情的朋友总是劝导,总是说什么“有什么想不开的嘛”,“过开心点嘛”,“多运动调节自己的状态”之类的鼓励的话,但是有句话叫做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其二

今年是第三个本命年了,很多人在的第一个第二个本命年是没那么受重视的,第一个本命年的时候太小,没什么印象;第二个本命年太年轻,不会去在意这个问题。只有真正到了第三个本命年,慢慢的步入中年被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打脸之后才会注意到这个问题。

刚过完年,媳妇就提醒我说你今年本命年了,并且不知道在哪儿看到的东西说是我要注意提防口角、提防小人、防止乱花钱。

命数这个东西要去相信就会,上面的提到的几点注意事项如果仔细去对应着去想的话不光是本命年,这样的事情随时都会发生,在我看来是不必在意的。前两天应酬喝多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把家里年初就给我买的“转运珠”手串弄断了,家里人紧张得不得了,其实就是单纯的喝多了之后不小心挂到 KTV 电视的角上给拽断了。(当天一起吃饭的同事给我说了,他还打着手电满地一个个的给我捡了起来)。

其三

5 月中旬的时候把骑了刚满两年的雅马哈巧格 i 置换了,换了个国产“老头乐”豪爵 UHR,当初买巧格的时候是因为这个车小巧,换车的时候还是因为这个小巧。

想换车的念头大概是骑了巧格一年半左右的时候才有的,刚开始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以前没有正经的骑过其它的摩托车,骑得最远的也就是以前没证的时候在村里起老爹的农用 125 从村里到镇上,也就三五几公里远。后面自己考了证,买车的时候首选是小巧的车型,灵活性确实好,但舒适度几乎为零。

如果单纯的是在家 5 公里范围内买菜通勤确实好用,但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需要跑 20 公里以上的地方,慢慢的就发现车太小带来的问题了。通勤踏板几乎不会有什么舒适性和安全性配置,小轮单后减震几乎是标配。

安全性配置也是换车的一个主要原因,巧格两年骑了 20000 公里,摔过3次都是因为地上有水刹车抱死导致的。最终在路过一家豪爵经销商的时候只花了 10 分钟左右就谈妥置换了。

截至目前骑踏板车近三万公里,也积攒了些经验了,其一是水,不管是下雨还是“天敌”啥水车,遇到了就要慢;其二是出租车网约车,所以大多的时候我骑车都是违规的在左侧车道保持车流速度跟着走。在右侧车道很容易被其他车背刺,比如突然停车,左侧车道突然变道,以及右侧的开门杀。

以上。

受邀入职一门心思集团,听了一场入职培训

这个端午假期的第二天(6月9日)晚上,我在深圳华夏艺术中心,第一次看了线下的脱口秀演出。这是在网上很受欢迎的脱口秀演员 @门腔 的线下演出《一门心思》,由新创立的 Stand:by 团队主办和策划,深圳是全球巡演的其中一站。

虽然我之前看过一些线上的脱口秀节目,或者一些线下的演出片段,这是第一次看线下的脱口秀,缺少一些对比,但确实有感受到整个演出呈现的效果还是比较新鲜的。

比如从前期的宣传和入场的布置,都在营造一种「入职某个公司」的氛围。因为门腔的很多段子都是围绕着「职场」和「HR」来展开的,他所创作的众多角色也是以大公司中各个部门的人来塑造的,所以从开场的视频中「我来看离职的前员工演出」到中场转场的「某部门领导的相亲」,都是基于这个「入职培训」的氛围来展开的,很好玩!

说起来,其实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门腔这位脱口秀演员。真的是到了现场,看到大家对他的喜爱,感受到了观众们的热情,我自己也很享受他的演出,在结束后,去小红书和微博找了他之前的视频来看,这才路转粉的。果然如门腔自己在演出时所说,全靠「地推」哈哈哈~

这真的是多亏了 @文森特动物园 的邀请!

演出结束后,在后台碰到了他的同学 @AWU,就请她帮忙给我俩拍个照。她问我是不是也是校友,我慌忙解释道:不是不是,我和他只能算是网友。说来也是神奇,我其实是第一次和文森特「见面」。去年我在《拍照的人》现场见过他,但当时的他是和 cbvivi、特特一起,以《nicetry》的主播群的形式出现的。我在那种场合下还是挺害羞的,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 i 人,所以那天其实并没有「认识」,只是在走动中打过照面。之所以说是网友,也是因为大概从那段时间起,时不时都会在微博、即刻和小红书上刷到对方发的动态,偶尔互相点个赞。大概就是这样,混了个脸熟吧。

AWU 拍的文森特和我

但很奇怪,我见到他一点也不觉得陌生,感觉像个认识好久的朋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听了几年《nicetry》,所以无论对声音还是人,都有一种亲切感。

说回演出吧,这个舞台是我之前没想到的。

我原本以为的脱口秀舞台,就是一个人站在上面说话。这个印象还是从黄子华的「栋笃笑」那里延续过来的,在网上看过的一些其他人的线下演出片段,也是这种。

但《一门心思》的舞台上,除了中间有作为「职场道具」的办公桌,左右两边还有两面巨大的 LED 显示屏。是,我一看就知道这是作为「放大镜」,给观众看清楚演员的面部表情和上半身动作的,但这种配置基本上只会出现在演唱会现场吧?我是真的没有在剧场里见过这样的装置。

同时,这两面屏幕在开场、中场的环节里,都会播放一些短片。例如门腔的角色辛西亚在场外打电话跟人说准备看演出,或者一些观前须知,和一些和观众互动的信息,包括观众微信群的二维码、演出现场的周边介绍等等。由于门腔创作的多个角色都是他自己表演的,这样的舞台设计,也可以让「不同的他」同时出现在一个舞台上。总之,这两块屏幕,让我之前的「一个人的脱口秀专场舞台会不会很寡」的担心完全消失了。

表演节奏蛮好的,张弛有度,看得还蛮舒服。

这也是我第一次当面领略脱口秀演员的现场反应能力,体验真的很棒!他用英语问前排观众 how are you 时,一排的女生一时脑热回了句 twenty nine,全场大笑的同时,门腔还顺势跟对方聊到了另一半的优缺点,结果台下俩人都说「没有缺点」,就这么一个 29 和「完美的人」在那晚被反复 call back,听感甚妙!

当晚还有他的粉丝送了一面锦旗上去,我那时以为是托儿,但后来在观众微信群里看到大家聊才知道,原来确实是粉丝自发的动作!那个群里姑娘们,还恰好都是那一晚跟门腔有互动还被人记住了梗的那几位,「29」「华夏唯二烟民」「送锦旗」「喜欢Steve」各种现场的梗和粉丝之间的梗,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一个专业的托儿群。

送锦旗上台的那张照片,也是我当晚拍的照片中第二喜欢的。眼看着一面锦旗从不知道是第五还是第六排的附近,被大家接力送上去,我果断举起手机连拍了整个过程,仿佛某种突发社会新闻,同时还带有一点情绪和戏剧的张力。我很喜欢那一瞬间。

当然,演出过程是不能拍摄的,但是这个环节本身就是拍照环节,所以可以哈。

但是因为脱口秀就是看现场表演的,我不能像聊电影聊话剧那样拆解分享,没办法就段子和演出来谈太多。上回和筱烨聊《谈判专家》那期播客也是,因为看的是点映,录制的时候电影还没正式上映,所以很多东西都不太好说,聊得非常累。

演出结束后,前面几排 ¥580 门票的观众还可以去后台与门腔合影。他真的很受大家的欢迎,现场起码有七成以上是女生,而且都是打扮精致的都市丽人。看演出的时候,我总能闻到一阵一阵淡淡的香味儿,根本分不清到底是剧场安排的香氛,还是周围的都市丽人们散发出的香气。

上个月看《暗恋桃花源》的时候也是,现场观众当中起码有六到七成是女生。这两次线下看演出的体验让我不禁思考:是不是如今的线下演出消费主力都是这些靓丽的女性群体?男人们都到哪里去了?

站在后台等待合影的时候,我抬头看了看顶上一层一层的幕布和架子,好怀念。

在 AWU 以为我也是文森特同学的时候,我说起自己以前也做过话剧,就顺势说到了怀念这些后台、灯光、道具。华夏艺术中心的舞台很深,门腔的演出只用了前面四分之一的部分,幕布后面还有很大的一块舞台空地。我就站在那里,一边等文森特忙完,一边看着这些舞台后方的东西,回忆当年在学校音乐厅、在广州沙河顶十三号剧场的画面。

我似乎很享受看他跑来跑去忙碌的样子,因为会让我想起自己以前在台前幕后跑来跑去的时光。当晚拍下来的照片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张若虚若实背影

唯独「Stand:by」是清晰的,一个巧合的隐喻哈。

最出乎我意料的,大概是演出送的伴手礼。

一盒五片装的面膜,三支洗脸后的护肤乳,现场一千位观众人手一份。据说这一袋东西的售价要三百多,相当于现场那些 ¥180、¥280 和 ¥380 的观众不仅回本,可能还倒赚了一笔哈哈哈。你甚至说不清楚,到底是看表演送礼物,还是买护肤品送演出了!

看得出门腔和 Stand:by 很了解观众,也费了相当多的心思来准备!

临走前文森特还送了我其他的周边产品,有线香、文件袋、泡泡骚和香囊。一个演出,还得搭上那么多的周边产品,这个工作量实在不小。虽然都是合作方,但这一堆事情实在是不简单。想到我们雷雨当年,一出戏少说三四个演员吧,连导演和场记一起,最低配置也得四五个人一个剧组。如果是年度长剧,台前幕后各种部门加一起,二三十人是跑不掉了。这种情况下,还得有人负责拉赞助、沟通各种行政关系、请朋友来看演出,忙得不得了。

但 Stand:by 居然才六个人!我佩服这能量。

当然,现场有志愿者,也有 AWU 这样纯帮忙的同学,剧场里外能看到的也有二十来号人在不断走动。可是,换作是我们已经那么有默契的雷雨人,如果只有六个人来串联起这么多的事情,还是全球巡演,我光是想想都觉得好可怕好辛苦。

但,还是好想念舞台啊!希望 Stand:by 和门腔都可以越来越好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