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战之殇:“烂脚怪病”背后的历史真相
老人的发病时间、症状,与日军细菌战的时间线、炭疽杆菌的致病特征完全吻合,李晓方发现,一切史料都对上了。
“我问他断腿去哪儿了,他说早扔茅厕了。”起初老人以为这只是一种怪病,当李晓方告诉老人真相时,他不敢相信,神情十分痛苦和愤怒。这种病,让他永远抬不起头。
从电视中看到王选事迹的李晓方下定决心,“无论多难,也要把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录下来。”同一年,时任南方周末记者南香红以采访王选为契机,开启了23年研究细菌战的“第二职业”。三个原本毫无交集的人,意外开始朝着同一方向前进。
南方周末记者 毛淑杰 南方周末实习生 钟婧
责任编辑:姚忆江
1998年10月,作者李晓方(左3)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雅畈镇日军细菌战炭疽、鼻疽受害幸存者程崇文(左1)、申子娥(左2)、王顺生在一起。图/李晓方提供
随着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临近,浙江杭州的退休干部李晓方更加忙碌起来。
他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侵华日军历史的研究学者。数月来,他钻研起了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流行的社交平台,准备把自己30年来研究的“大部头”发到社交平台上,触达更多的年轻人。
回顾14年抗战历史,侵华日军给中国人带来了深重的伤害,而很多隐性的战场伤害却一度尘封。比如,1945年的东京审判中,所有细菌战战犯被赦免了战争罪责。这些头顶“医学博士”名号的作恶者,战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受人尊敬的社会名流。而细菌战的中国底层受害者们,在“恶臭、腐烂、反复发作”的怪病折磨下,痛苦度过余生。
出于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很多民间人士自发挖掘这段历史,孜孜不倦地追问、寻找、留证。原本毫无交集的人,意外开始朝着同一方向前进。
而李晓方就是其中一个。
怪病
1989年3月,18岁的安徽滁州青年李晓方从军入伍,因在家学医的经历,被分配至浙江金华某部医院服役。医院常有驻地乡村的老人来就诊,他们的病症很特殊:双腿溃烂数十年不愈,腐肉裸露,气味刺鼻,且都是几十年前就发病的老人。
“和南方常见的烂脚病不一样,这些老人的症状是弥漫性的、持续性的,当时就觉得奇怪。”多年后,李晓方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起最初的疑问。
两年后,李晓方调任部队政治部报道员,业余时间,常到驻地附近村庄散步。一个夏日午后,他在村头看到一位只穿了短裤的老人坐在村口石墩上呻吟,走近时,一股浓烈的腐臭味扑面而来——老人的双腿溃烂严重,伤口正往外渗液。
“我问他脚烂了多久,他说七八岁时就烂了,一直没好。”老人的话让李晓方心头一震。老人向他诉说,染上这个怪病时恰逢1940年代,是抗日战争时期。
据他回忆,“鬼子来村子扫荡撤退后,一夜之间村里就病倒了很多人。有发高烧的、上吐下泻的,还有像他这样烂脚的,当时四百多人的村子,死了一百多,烂脚的就有三十多个。”
这是什么怪病?为什么日军过后就出现?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生:“我要把这些老人的情况记录下来,揭开这个历史谜团。”
根据老人的年龄,李晓方推算怪病发作时间集中在1942年7月至9月间。据老人们回忆,此前当地没有人得过这种病,此后也没有。
他查阅史料发现,1942年夏季,日军发动浙赣战役,破坏浙赣铁路沿线机场。战役后期,日军秘密实施了细菌战,投放了“鼠疫、霍乱、副伤寒、痢疾、白喉、炭疽”等病菌。1945年,731部队少将军医川岛清被苏联红军俘虏。据他供认,他曾经就职的“731部队第一部”的职能,就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