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CDT报告汇】中国民众如何看世界:俄朝澳欧为友,美日韩菲为敌,爱台湾人民不爱台湾政府(外四篇)

编者按:《CDT报告汇》栏目收录和中国言论自由及其他人权问题相关的报告资讯。这些报告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机构调查、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和网民汇集等等。也欢迎读者向我们推荐值得关注的报告。

CDT 档案卡
标题:【CDT报告汇】中国民众如何看世界:俄朝澳欧为友,美日韩菲为敌,爱台湾人民不爱台湾政府(外四篇)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5.9.7
主题归类:CDT报告汇
主题归类:小粉红
主题归类:台湾
主题归类:俄乌战争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本周推荐媒体: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是一个美国无党派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1922年,“致力于增进对全球事务的了解和参与”。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 (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和卡特中心 (the Carter Center) 近日联合发布了一份民意调查,旨在了解中国民众如何看待中国的全球角色和外交政策。

img

报告封面

该调查于2025年4月25日至6月16日期间对中国大陆民众进行随机电话调查,最终收到了1002份完整调查问卷。9月2日,该民意调查分成四个部分发布。中国数字时代编译摘录如下:

一、中国民众看世界:俄朝澳欧为友,美日韩菲为敌,爱台湾人民不爱台湾政府

数据显示,中国公众对某些国家集团持有明显的正面或负面态度,并普遍认为中国被“不友好邻居”所包围。但与此同时,少数国家被视为在当前中美紧张局势中可能充当调解人的潜在对象,包括美国盟友澳大利亚和欧盟,以及与美国关系良好的越南。

调查发现:

中国绝大多数民众认为俄罗斯(83%)和朝鲜(76%)是中国的朋友。他们也视台湾人民(91%)为朋友,但对台湾当局(44%)的友好程度则低得多。

大约一半的中国公众表示澳大利亚(51%)、欧盟(50%)和越南(47%)是中国的朋友。

在“非朋友”方面,六成中国人认为以下印太国家不是中国的朋友:印度(62%)、菲律宾(61%)、韩国(63%)。

在所有被提及的国家中,中国民众认为对中国最不友好的国家是日本(81%)和美国(83%)。

img

图片来自调查报告

对于以上民调,报告表示,“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俄关系在反对美国全球主导的共同立场下不断加深。”中国民众视俄罗斯为朋友的比例“位居所有国家之首。44%的受访者认为中俄关系的基础是共同的安全利益,33%认为是贸易和经济联系,22%认为是共同价值观。”对朝鲜的看法也与此类似。

另外,至少半数中国民众视澳大利亚和欧盟为朋友。报告表示,“中澳在经贸方面联系紧密,近期两国领导人还会面探讨在贸易、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类似地,报告认为虽然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影响了中欧关系,但是“中国仍是欧盟最大进口来源国。或许正因如此,中国公众普遍认为中欧关系的主要基础是经贸联系(58%),其次是安全利益(25%)和价值观(15%)。”

然而,中国民众则视日本和美国为最不友好国家。对于日本而言,报告将原因归咎于“日本侵华历史阴影仍笼罩两国关系”。相较之下,“中美紧张关系主要集中在贸易、防务与科技竞争上”。调查发现,“目前最突出的仍是贸易问题”,56%的中国受访者认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经贸关系紧张。

最后,报告表示中国民众对台湾的看法相对复杂。调查发现“中国公众可以清晰地区分台湾人民与台湾当局。台湾人民(在调查中称为‘台湾同胞’)是所有对象中最受欢迎的群体,91%认为他们是中国的朋友。相比之下,仅44%认为台湾当局是中国的朋友——尽管这一比例仍高于许多其他国家。”

二、中国民众看美国:中国公众希望对美国采取平衡策略

调查发现,只有17%的中国受访者认为美国是中国的朋友,但多数人希望北京在处理中美关系时采取合作与制衡并行的方式。“尽管公众对中国未来的全球影响力和经济地位充满信心,但他们对目前究竟是美国还是中国在军事和经济上更强大存在分歧。或许正因如此,中国公众希望北京在对美关系上采取合作与制衡相结合的策略。而在他们看来,主要以经贸联系为基础的中美关系中,关税和出口管制的持续摩擦显著影响了中国公众对美国及中美关系整体的看法。”

调查发现:

大多数中国人(61%)认为中国应对美国采取两手策略,即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友好合作,在必要时限制美国力量。

中国公众对中美两国在经济和军事上谁更强大看法存在分歧。

认为美国在经济上更强的人更倾向于支持对美友好合作(32%,总体为23%);认为中国更强的人则更倾向于主张积极限制美国力量(25%,总体为15%)。

中国人认为面临的两大主要威胁均与美国有关:57%认为台海冲突是重大威胁,55%认为与美国的经济竞争是重大威胁。

多数中国人认为中美贸易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安全(71%),而不是削弱(28%)。

在5月12日中美宣布达成贸易协议前后,公众对美国的看法有所改善,支持双边合作的比例上升。

img

图片来自调查报告

三、中国民众看中国经济:信心满满

调查发现,尽管面临中美经济竞争、房地产低迷和消费放缓的挑战,中国公众总体上对当前经济状况保持乐观,并相信未来经济将继续改善。这种信心也延伸至个人经济状况。此外,中国公众普遍认为国际自由贸易有助于改善生活水平、增加就业并推动经济发展,尽管在调查启动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的“解放日”关税和中国的反制措施仍在实施。虽然年龄和教育等人口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看法,但整体数据勾勒出的是一个对经济有信心并强烈支持全球贸易的中国公众形象。

调查发现:

大多数受访者(84%)认为中国经济总体表现良好,超过半数受访者对自身经济状况感到满意,其中56%的人表示在满足基本需求后仍有可支配收入。

认为经济状况不佳的少数受访者(16%)最担忧的是青年失业(33%)和资本外流(24%)。

绝大多数人认为贸易对整体经济(73%)、国内就业创造(76%)、消费者自身(70%)和生活水平(73%)都有益处。

多数人倾向于支持全球自由贸易政策(60%),其余则主张组建排他性贸易集团(21%)或减少对外贸易、增强自给自足(18%)。

教育水平是影响中国公众对个人经济状况、中国未来经济以及国际贸易态度的关键因素。

img

图片来自调查报告

四、中国民众看中国外交:强烈支持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但是否由中国主导存在分歧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在“共同领导”还是“中国主导”上意见分歧。然而,对于中国是否应在世界舞台上承担领导角色,公众的回答却是压倒性的“是”。

中国公众普遍对国家作为全球大国的地位充满信心,并强烈希望国家继续参与国际事务。这与近年来美国民意调查中美国公众对国际参与兴趣减弱的趋势相反,中国公众对全球参与的热情十分引人注目。至少在这些议题上,结果显示公众很可能支持北京按照中国利益来塑造全球权力格局。

调查发现:

九成中国人支持本国积极参与世界事务(90%)。

这种热情部分源自他们认为中国已是世界主要大国:9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目前在世界处于较强地位,95%预计五年内会更强。

七成中国受访者(69%)认为中国有独特的国格,使其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三成(30%)认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并无不同。

48%的受访者倾向于中国在世界上共同承担领导角色,41%则认为中国应居于主导地位,11%认为中国不应承担任何领导角色。

img

图片来自调查报告

报告表示,中国公众的热情部分源于其对国家实力的认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经济发展扩大了中国的科技独立性与全球存在,尤其通过“一带一路”等贸易和援助项目。中国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和金砖国家等国际机构中也拥有日益重要的影响力。

几乎所有中国受访者(97%)都认为国家目前在世界上地位强势(43%非常强,54%比较强),95%的人认为未来五年会进一步增强(46%大幅增强,49%有所增强)。仅有少数人认为中国目前处于弱势(3%)或未来会更弱(4%)。

报告表示,中国已有效地调动其在某些国际机构和协议中的力量,例如由美国创建并使其合法化的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并利用其否决权来制约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影响力。当北京不同意现有国际体系中某些规范(例如人权)时,它试图创建替代模式和组织,以推动更加多极化的治理结构。

然而,关于中国是应该在全球舞台上分享领导权还是主导国际舞台,中国公众似乎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尽管大多数人(48%)倾向于让中国在世界上扮演共享领导者的角色,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41%)认为中国应该扮演主导角色。另有10%的人认为中国不应扮演任何领导角色。

与许多其他议题不同,在中国的全球领导力问题上,公众的看法在人口统计学上表现出更显著的分歧。首先,女性(45%)比男性(38%)更倾向于中国扮演主导角色。年龄较大的中国人也更倾向于中国扮演主导角色,而18至29岁的年轻人则是共享领导力的最强烈支持者。此外,拥有大学或以上学历的中国人明显更倾向于中国扮演共享(57%)而非主导(35%)的领导角色。

img

图片来自调查报告

此外,本周我们关注的报告还有经济与和平研究所的新报告2025年全球和平指数

五、国家和平指数:中国下跌11位至第98名

近日,独立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 (Institute for Economics & Peace) 发布了最新的全球和平指数报告。结果显示,冰岛连续17年蝉联最安全国家,而俄罗斯则排名垫底。新加坡是亚洲最安全国家,排名世界第六,而中国则下跌至第98名。

img

报告封面

据悉,该报告评估了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评估项目包括对外冲突、军费支出、恐怖袭击和凶杀案等23项安全保障指标。

报告指出,最新的全球和平指数整体下降了0.36%,是“全球和平指数降至该指数创立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冲突前兆条件则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其中,74个国家得到了改善,87个国家则出现恶化,而在过去十年中有100个国家的情况出现倒退。

从时间上看,自2014年以来,全球和平程度每年都在下降,目前共有59个国家存在冲突。2024年,有17个国家的国内冲突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为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另有18个国家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人。

排名前十的最安全国家为:冰岛、爱尔兰、新西兰、奥地利、瑞士、新加坡、葡萄牙、丹麦、斯洛文尼亚和芬兰。

另一方面,全球最不和平的国家则是:俄罗斯、乌克兰、苏丹、土耳其民主共和国、也门、阿富汗、叙利亚、南苏丹、以色列和马里。

在亚洲方面,日本排名第12,马来西亚排名第13,台湾下跌两位至第40。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状况则有所改善,上升四位,排名第128位。

此外,报告表示,“世界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全球影响力与权力格局正在碎片化”。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数量几乎增加了三倍,从13个增至2023年的34个。

最后,报告表示,全球暴力活动令世界损失惨重。“2024年全球暴力的经济影响达到19.9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1.6%,其中单军事开支就高达2.7万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