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旧闻评论|老罗会让更多人吃上预制菜

file

西贝这件事,只从舆论角度只能得出道德上的结论,因为道德的各执一词,所以很难看清楚。迄今为止,人们陷入了跟随罗永浩打贾国龙、骂西贝的队伍中,让所有人都超越这种激化情绪很难,但有些人可以想想:这场舆论究竟带来了什么效果。

CDT 档案卡
标题:老罗会让更多人吃上预制菜
作者:照相的宋师傅
发表日期:2025.9.15
来源:微信公众号“旧闻评论”
主题归类:预制菜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这个效果不是西贝宣布儿童餐的热销菜品改作西门店现炒,而是预制菜的民意基础从一年前的大部分反对或犹疑,变成了现在的“我不反对预制菜”“又好又便宜的预制菜”。这种对人意识的改造,以及对特定观点的植入,老罗是首当其功的。

这场争议中,一个被包装出来的论点是:预制菜定义模糊。很多人将这个伪命题当作思考或参与本次舆论的起点,进而得出的种种看似具有公共价值的推断——主要是预制菜该在餐饮行业透明化——很可能被当枪使,用来服务隐秘的目标。

关于预制菜的完整定义,去年3月份就已经由六部委的一份《通知》给出。顺便说一下,这份简略的预制菜监管法规意味深长,他与贾国龙言之凿凿的“西贝没有预制菜”是互文的。也就是说,以这份政策文件为依据,贾国龙那样说并无问题。

贾国龙说了许多在公关层面欠妥当的话,与贾国龙依据现行规定、主管部门的定性、行业协会的实操,自认为西贝没使用预制菜是两回事。有理性思考的人自然能分得清这个区别。但从实现某种舆论效果看,无视《通知》对预制菜的定义是必要的。

《通知》主要从预制工艺的角度定义预制菜,还使用列举法确定预制菜范围。其中,将馒头包子等主食排除在预制菜之外,同时用国家市监总局的发言,将连锁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的出品划出预制菜。贾国龙说西贝中央厨房是预制工艺不是预制菜,逻辑是这个。

提醒注意的是,当这跟《通知》一年前下发时,被认为是对预制菜的合法化确认,舆论反响并不好。预制菜实际上是“悄悄地干活”,在公开议论的视线外迅猛发展。可一年后,人们对预制菜从担忧到迎合,这种突飞猛进的立场软化,老罗付出了最大贡献。

正在群情激愤斗西贝的酣然时刻,第一财经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安新标准草案过审,说即将征求社会意见。草案具体内容不详,只说是统一了预制菜定义,强制餐馆明示云云。不是早有定义嘛,有什么要统一的呢?这是不是太巧合?

对新国标来说,为什么在餐馆这个环节明示预制菜很重要?有人会说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两权”当然重要,可假如预制菜席卷餐馆,强调“两权”是否太矫情?进一步的揣测是:餐馆明示对预制菜产业有什么影响?对餐馆本身又有什么影响?

那些抨击西贝使用预制菜且不予明示、价格昂贵的人,在罗永浩的号召下,成了新国标的舆论先导,并且传播了“预制菜必须便宜”的社会印象。除了为浩神再塑不败金身,这种舆论对谁有利?对吹响集结号的预制菜厂商有利,还是对贾国龙这些餐饮老板有利?

那些抨击西贝、嘲笑贾国龙的人不一定意识到,他们正在为更大规模的预制菜推广铺路,而他们想要现炒菜、想要物美价廉预制菜,想要菜单明示,能在改名后的预制菜统治下得以实现吗?只有天知道,那些跟随老罗讴歌预制菜的人,不知道迎来的会是什么。

有没有人意识到,对餐饮企业中央厨房模式,即将成为旧规的《通知》是未明确地位的,仅仅口头认定不纳入预制菜范围,像是有意做了特殊化对待。问题是,为什么要让显而易见的中央厨房游离在旧规之外?假如新规统一将其纳入预制菜范围,利益格局会如何?

所以,姑且不论罗永浩的动机如何,他对西贝发动的打击以及激发的群体情绪,在效果上恰恰是政府公关与观念塑造的完美结合:为新国标顺利诞生缓和立法抵触,为新的利益格局的某一方预备先发优势,为预制菜的新世界扫平大众惊恐心态。

讽刺的是,贾国龙正在为让更多人吃上现炒菜而努力,而不远的将来,老罗让更多人吃上预制菜的努力也将成为现实。所有人都在挖苦西贝的公关失败,想要为贾国龙支招,可他们对自身卷入的另一重公关漩涡却无知无觉,“普信人”的肉身入局之叹,无外乎此。

【引用图已经艺术家秃头倔人授权】

竹不倒 |换个普通人给差评,西贝就不是致歉,而是起诉了

CDT 档案卡
标题:换个普通人给差评,西贝就不是致歉,而是起诉了
作者:竹不倒
发表日期:2025.9.15
来源:微信公众号“竹不倒”
主题归类:预制菜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file

刚刚瞄了眼西贝的致歉信,没看到诚意,只看到些伪善。

要真是诚心致歉,为什么不在问题刚被消费者指出来的时候致歉。

形象点描述就是,一把刀抵着你的脖子让你喊“承认错误”,刀成功了!

可如果不是有把刀抵在那里呢?

换句话讲:如果指责西贝大部分用的都是预制菜,而且又贵又难吃的不是罗永浩,而是一个普通人呢?

大概率剧情会在“西贝起诉”的那一集直接结束,而非现在这么洋洋洒洒一大篇“致歉信”,要如何如何改变之类。

file

有的人原本就比较讨厌罗永浩,再加上胖东来也帮西贝说话,于是这次事件发生后,讽刺老罗“为蹭流量”,如何如何。

但事实摆在那里,其实很简单。老罗干了什么?花钱吃了顿饭,然后吐槽了一句: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这顶多就是消费者消费完之后,给商家打了个差评。

就这,结果商家要起诉顾客,即西贝的老板贾国龙来了一句:“我们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这是什么意思?烂还不让说了吗?说了还要被起诉?

于是,闹剧上演,大量网民力挺罗永浩,还有大量在冷笑着看戏。

可我要说一句,您先别冷笑,别说什么狗咬狗之类的话,这种时候人们应该多些站在罗永浩那边,因为大家“消费者的身份和权益”,应当是相同的。

如果这次罗永浩“没赢”,那么以后换成普通老百姓来当那个“消费者”,还能打差评吗?

你打一个差评,大一点的商家就要起诉你。这要是更大一点的商家,你猜会怎样?

比如不是餐饮,换成手机、汽车、药酒之类,会如何。这一点,90%脑子正常的人都深知答案。

事实上,罗永浩和西贝这次的矛盾可以算得上相当中规中矩了。罗永浩无非就是说预制菜不好吃,非要说他还有话外之音的话,那便是“方便面你就卖方便面的价格,别挂个手拉拉面的名头,价格翻了几十倍。那与诈骗何异?”

这要求和评价,显然一点也不过分。

可即便这点要求和评价,有些人都接受不了。

这是目前餐饮市场上极其严重的积弊沉疴,一些商家、甚至不是“一些”而是“很多”,很多商家明明给你蒸预制菜吃,还不告诉你。不仅不告诉你,卖得还死贵死贵。

之前去沙县小吃吃了一碗香菇滑鸡,偷摸瞄到厨师把预制菜包丢进了沸水里。网上卖二十块钱好几包的东西,他当新鲜的卖给你,20块钱一份。

更讽刺的是,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image

今天西贝的“致歉信”发布后,罗永浩的回应也非常快:顾客虐你什么了?顾客都被你们打成网络黑社会了,谁虐谁呢?

image

别看老罗这段话很随意,其实意思已经巧妙的表达出来了,预制菜和非预制菜的税率相差有一倍之多,也就是说,用非预制菜的名头给顾客吃“预制菜”,不仅是在顾客身上挣更多的钱,还包括税率上。

并且,老罗这段话第一句的意思就是“道歉是无诚意的,也改变不了犯错的事实”。贾国龙的傲慢大家都看在眼里,用预制菜忽悠了别人那么多钱,现在一波三折,被刀架在脖子上了,被迫无奈道个歉,居然还表现出自己很委屈的样子,该委屈的究竟是谁?

所以别看西贝道歉了,下一次换个普通人去指责、点评他们,不引起舆论可能还好,如果引起了舆论,起诉仍旧是第一步。

这种可怕的现象,早就应该受到关注和清理了。但事实是,它们一直存在,进而也导致人们只不过对一些品牌进行评价,也需要无比晦涩的言语。

没办法,因为普通老百姓没有罗永浩那样的名人效应,“胡乱”评价,可能就是被起诉,甚至带去牢狱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