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经济学家刘元春:中美必将达成协议 其中既有合作也有对抗与模糊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星期五(9月19日)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上就中美贸易谈判的走向发表看法。 (谢智扬摄)

中美贸易谈判仍在拉锯,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研判,两国最终肯定会达成协议,当中既有合作也有对抗,同时会保留模糊空间。

刘元春星期五(9月19日)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一场题为“全球变局下的博弈与机遇”的讨论会上,被主持人、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陈庆珠问及中美贸易谈判是否会达成协议时,提出上述看法。

曾担任中国多个国家级决策机构咨询专家的刘元春说,中美从过去10年的冲突已意识到,完全脱钩并不可行。他根据过去几轮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推断,两国可能在一般交往和商品领域相互妥协,达成一致的协议。

但他指出,在一些实质性冲突上,尤其美国有意对中国进行技术和高端层面的遏制,双方仍会采取相对脱钩和对抗的姿态。

刘元春进一步说,还有另一个层面,是双方放置一些争议,采取模糊的态度,留待未来处理,“这里面既有合作,有对抗,也有模糊”。

同场发言的悦榕集团创始人兼执行主席何光平,也认为中美之间会达成协议,原因是“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缩写,指特朗普总是退缩)。“中国手握牌子,特朗普制造噪音,我们已经看过足够多案例,特朗普最终会退缩。”

何光平指出,中美达成协议对东南亚的积极意义在于,这个区域不会因中国在美国市场受阻,而须承受大量廉价出口商品涌入。

但他提醒,东南亚必须利用所获的额外时间推动市场多元化,走出对中美市场的依赖。“我们迫切需要推动私人领域的市场多元化,无需等待政府来呼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