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伪需求

最近小半年来因为工作的问题作为销售外勤的我也经常需要用到电脑处理些许文档了,有几次遇到过临时紧急的需要弄一个文档的时候只能在外面找个网吧临时对付一下。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之后就有了买台笔记本放包里用的想法,加上去年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兜里有一点点可以支配的私房钱了,于是就正式的开始选购起了笔记本,原则就是轻便和能打开一些复杂的报表就可以了。

考虑到数码产品“买新不买旧,除非钱不够”的原则,最开始是打算买个 ThinkPad X 系列,毕竟这个牌子是我用上电脑就接触到的第一个品牌。但是看了下新款的价格,以及老款那种傻大黑粗的造型,最终是在同城论坛买了个 2020 款的丐版 M1 的MacBook Air。买来前两天还是有些不习惯的,因为很多在 Windows 上用得得心应手的快捷键到了 macOS 上就变了,但是 macOS 下的 Office 软件对应的快捷键和 Windows 下又是一样的,为了减轻本来容量就小的脑子的负担,只能把快捷键映射成和 Windows 下一样的操作。

恰好家里的台式机还是 10 年前的联想扬天一体机,i3 4130的性能已经不堪用了,打开个 5M 左右的 Excel 报表都要转半天。笔记本都升级了,台式机也升级一下吧,又花了 400 块在同城买了一台 8100T+16G+256G 的主机,又在京东花了 1399 买了个杂牌的 23.8 寸 4K 显示器。这个后面觉得买亏了,没有 VESA 接口上不了支架,同等价位下都可以买到底端品牌的 27“ 4K 了。不过作为穷人要有穷人的觉悟,用一句“又不是不能用“就能简单的安慰自己。现在作为天选打工人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随时随地的工作了。

正常用了一个多星期,在网上看了些视频说是乞丐版的 MacBook Air 剪辑视频会很卡,至少需要 16G 以上的内存才能流畅使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呢,因为打算把娃每一年的视频和照片剪辑到一起,方便分享给家里人看。但是考虑到“买都买了”、“又不是不能用”的时候,只能从其它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了。

新买的 i3 8100T 不是正好 16G 的内存嘛,可以用来 Hackintosh ,再认真的了解了一下之后现在的 Hackintosh 安装已经不像几年前用变色龙、Clover 那么复杂了。使用 Opencore 简单的配置一下就能启动起来,剩下的细节问题就看在不在乎了,如果不在乎所谓的“完美”配置,只要能启动就起来就是能正常使用的。于是又在小黄鱼上买了 200 块买了张“拆机”RX570 8G 显卡,其实都明白这是个 RX470 矿渣刷出来的,但是本着“又不是不能用”的心态,买家卖家都看破不说破了。其实说不定 i3 8100T 自带的核显 UHD630 都是够用的。这么配置下来性能强于 2018款的 Mac mini,约等于同配置的 2019 款的 iMac,而且我这个算上显示器还不到 2000 块,真是划算呢。

因为这台算上显卡 600 块买的这台主机没有 M.2 接口,上不了 NVME 的固态硬盘,又打算把主板处理器主板硬盘升级一下,打算升级到 i5 8500 和带 M.2 接口的主办以及 500G 的 NVME 硬盘,预计花费 700 左右。虽然 10 代处理器是最后能完美使用核显装黑苹果的处理器,但还是那个买新不买旧除非钱不够的原则只能考虑 8 代。

又在网上看到了 18-19 款的 MacBook Pro 下半身,想着有 4K 显示器了可以高一个来玩玩,预计又要花费 1500 左右。

这么一折腾的话目前家里的台式主机花了 600 ,显示器 1400,笔记本 3600,准备更新的配置的台式机预计花费 700,苹果无头骑士 1500,这样算下来我就得到了一台性能将就的 PC 机,1.5 台 Mac 电脑,总计将会花费 8000。

眼看着购物车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回过头来我只是想有个能移动处理工作的笔记本和同时能把熊孩子平时的照片视频素材剪到一起的工具而已。更何况都还没有用现有的设备尝试能不能完成自己的需求,因为下载好的“剪映”软件图标下到现在都还有个小蓝点(还没打开过),淘宝买的共享 ID 下载的 FCPX 也同样没有打开过(还没用过就不算用盗版吧)。

很突然的,我觉得应该打住了,都本命年的人了不应该由着自己的想法来,看是的看看自己的真实需求,不用用一些借口来创造伪需求。就像之前玩无线电、学钓鱼、骑摩托车一样,都是刚刚开始用就已经无限预算的想买买买了,更何况我到现在为止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

及时的通过其它方式转移注意力,这两天又迷上了通过脚本来签到各种 APP 的玩法,换个其它东西吸引注意力之后就不会花太多的心思来想折腾电脑的问题了,毕竟只是工具。

在重庆骑摩托车真香但不建议买

书接上回。

虽然真香,但是并不建议买摩托车来骑。

自己在骑了半个月之后感觉自己行了,在空旷的四车道上可以开到 GPS 速度92km/h,直到买车后半个月的第一次摔车。

原因是上午下过雨路面还没有全干,在临近一个 T 字形路口时我在最右侧的右转加直行车道上正常行驶,左侧执行车道上的汽车突然不打灯实线变道,导致作为新手的我慌了,捏死了刹车轮胎抱死摔了,还好速度不快而且带了护膝,除了右边的车壳轻微损伤之外人一点事都没有。

然后又过了半个月,在路上骑着骑着突然下雨了,路面很快就湿了。因为是临近公交车站,而且我几乎每天都看交通事故集锦,知道公交车上完客之后会马上向左变道,所以这次我选择了走左侧车道,避免公交车突然变道。

哪知这公交车不按套路出牌,这公交车起步之后连续变道突然就转向的最左侧的车道,为了避免撞上去我只能紧急捏刹车,结果轮胎又抱死了,又摔了。

这次就没有上次那么好的运气了,除了车子左边刮花之外,我整个左侧膝盖脚踝手肘都擦伤了。运气相对好的是速度不快,只是擦伤和轻微的软组织挫伤,没伤到关节骨头这些地方。

说个题外话,重庆的马路洗得是真干净,我穿的浅色的衣服,摔地上滑出去几米远之后衣服被地上的水打湿了,衣服干了之后居然看不出其它的痕迹。

事后总结了下这两次摔车经过,一方面原因是都是因为对方开车不规矩,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自己技术太菜,过度刹车导致车轮抱死摔车。

话虽如此,但是还建议除非真的穷得揭不开锅了(比如我)就不要轻易买摩托车来骑。

其一,重庆的交通环境不好,部分司机变道不打灯随意掉头是常态了,很难预判他们的行车轨迹。

其二,重庆路上有三种车开得又快又野,黄色法拉利(出租车)、货拉拉、外卖小哥的无证踏板(看上去牌照,但有些人的牌照就是为了方便加油用的),这三种车见到了真要躲一躲。

其三,重庆很多地方的路况并不好,按理说摩托车应该走最右侧车道的,但是很多主干道上的右侧车道上全他M的是井盖,小轮子的踏板车速度稍微快一点压上去那感觉就像要飞起来一样。

其四,重庆算是多雨的地方了,而且几乎没有春秋两个季节,过了夏天就是冬,过了冬天秒入夏。冬天冷得流鼻涕,夏天晒成黑炭不说路面 50 多度的温度能把人给烤熟了。

如果非要买,建议新手一定要买带 ABS 的车型,而且原厂不是热熔胎的最好换成热熔胎,万元左右的踏板车的轮胎都是以耐磨为主,又硬又滑,别说雨天了就是晴天转弯的时候压到人行横道的白条都容易打滑。我就是为了省小几千款钱买了不带 ABS 和热熔胎的车,一个多月时间摔了两次了。

以上,祝大家平安出行,出行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