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可能自己的生活没那么糟糕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医药行业就逐渐进入漫长的冬季,每个医药人都在叫苦说行业不景气,业务不好导致大家的收入急剧下降。同时,各个医药厂家和中间的批发企业似乎有默契一般,对从业人员尤其是外勤业务人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薪和降低奖金比例,又进一步减少了大家的收入。就在上周,媳妇所在的某全国连锁的服装企业重庆公司也进行了一轮调整,撤销了两个大区,导致岗位减少、人员冗余,部分岗位需要重新竞聘上岗,要么就自己走人。媳妇所在的岗位也受到了波及,降岗降薪。我还在安慰她说,至少事情少了,不用每周写PPT做汇报,也不用放假时随时背着电脑处理数据了。

即便如此,跳槽或者换行业的人还是很少,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去到哪里都是一样的情况。未来几年整体大环境不好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趋势,没有人愿意随意变动。年初公司开年会的时候,老板说了一句:”去年从下半年开始,公司就一直很艰难,还好上半年的数据可以拉平下半年的指标。但是今年是很艰巨的一年,我们在座的各位同事要感到庆幸,庆幸我们还在岗。”刚开始听到这个话的时候,还觉得老板是想给我们制造一种危机感,感觉离开了公司就活不下去一样。但随着今年日子一天天过去,渐渐地才发现”庆幸自己还在岗”这句话的含金量不断上升,怪不得别人能当老板呢。

最近在和妻子讨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越来越低的问题。现在存款存量是越来越多,活期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大家都不敢往外花钱了,都想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在这样的情况下,收益能好到哪里去?除了工资不涨,其他什么都在涨,导致了生活成本增加、消费降级、就业不稳定、阶层差距越来越大,似乎处于一种既通胀又通缩的尴尬局面,完全复刻了日本过去的路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倒霉的就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

即便相对去年家庭收入可能减少了1/3,但为什么我还是会觉得没那么糟糕呢?这就是我最近一两年慢慢养成的阿Q心态了。即便收入骤减,在重庆这个所谓的”新一线”城市里也还是超过半数的人。毕竟2024年中心城区私营企业年平均工资也才6万出头(市统计局数据),这是平均薪资,中位数肯定会更低,而且数据有没有注水还未可知。

感觉自己过得很紧巴,可能是因为自己选择性地去和那些认为自己过得好的人比较。事实上,比自己过得惨的人一抓一大把。上班的时候,看到不止一个暑假带着和自己女儿一样大的孩子出来送外卖的;前台同事说,她甚至见到过带着自己老年痴呆的老母亲出来送餐的(同事根据老人行为猜测)。这时候想想,自己有个能糊口的工作,孩子有父母在照看,已经算是很幸福了。

所以,可能我的生活或许没有自己想象那么糟糕。

P.S. 以上经过 AI 校对标点符号,修正逻辑语法衔接,规范表述。

人不能又忙又穷又累又苦

学习

说起来惭愧,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读过一本书了,年初悄悄的给自己定了一个一年读完 12 本书的小目标,结果到年底一看一本书都没有读完,买书倒是买了不少,绝大多数买来的书都是放在那里塑封都还没有拆开。

短视频占据了我太多的时间,明知道绝大多数短视频没有任何的营养,甚至有些看一眼就能猜到结局的那种都还是会看到最后。没有读书的后果就是到现在博客也荒废了,读书时可以带来启发的,有了启发之后就会想要要写点什么来记录一下自己的感触。而短视频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生活

今年经济就不好,虽然总体上相较去年收入上增加了,但都是上半年带来的增长,下半年一方面因为市场行情的原因销售本来就没有去年同期好,再加上公司从下半年开始增加了指标同时下调了奖金比例,所以下半年收入和去年同期相比少了一半多。

好在前两年各方面相对还行,还掉了家里不知道的 20 来个的外债又提前还掉了剩下的 20 来个的房贷,期间还换了 4 辆摩托车,虽然现在兜里个子儿没有,但还是挺开心的,有一种无债一身轻的感觉。

健康

为什么这一部分要单拎出来说就是因为感觉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了,保持了好几年的 55kg 左右的体重几年虽然没上去过,但也没有往下面掉过,但是今年始终在 52kg 左右徘徊。虽然看似 3kg 的数量不大,但是对于一个体重基数本来就小的人来说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个人感觉还是跟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关系,还是处于一种时而焦虑狂躁时而悲伤抑郁的状态,医学上说这种叫双相情感障碍(BD),西酞普兰米氮平这样的药吃了三四年几乎没有间断过。

心理健康问题就导致了既失眠又嗜睡,整个人都是昏昏沉沉的,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以前我对于折腾 NAS 、VPS 、博客程序这样的事情时十分有兴趣的。现在的情况时 NAS 上很多文件相册都需要整理,博客后台程序早就该升级了,一直在待办事项里躺了几年了都没有处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博客后台的 PHP 版本还是 2020 年换主机的时候安装的,一直提醒我处理都没有行动。

要改变这个问题更多的是要自己调整心态,多运动,先把生理健康搞起来,先治标再治本吧。

换车

5 月中旬把骑了刚满两年的雅马哈巧格 i 置换了,换了个国产“老头乐”豪爵 UHR。

9月下旬把刚满四个月的豪爵 UHR 挂网上,换了个雅马哈 XMAX 300,提车当天就把 UHR 卖给了车商。

11月双十一在闲鱼上花了两千元子在本地车商处买了个 18 年出厂 19 年上牌的最后一批化油器版的林海福喜 100。

12月双十二之后原价在闲鱼上又卖掉了这台福喜 100,一个月仅仅骑了 100 公里,这次换车几乎没亏钱,就亏了几十块钱换机油空滤齿轮油的钱。

换车过程都是冲动消费,折腾一圈之后除了中间换豪爵亏了点钱之外,其它的都还好。朋友说我是真舍得买,这个车的价格都能买个国产小车了,结果我却买个送外卖的踏板子。买了之后我是怎么安慰自己的呢,买的早就算完成自己的一个念想,及时行乐取悦自己,谁知道明天早上还起不起得来呢。

就像我一个朋友很喜欢 NMAX 155,上半年医药行业还可以挣了些钱,一直在犹豫接近 3 万的落地价,准备下半年考虑考虑下手,结果从下半年开始销售行情不好了,现在更纠结更是舍不得了。

而且经济这么不好的情况下,明年只会更难,到时候更是舍不得/买不起了。就像短视频上所说的,人不能又忙又穷又累又苦,而且人生短短三万天,过那么苦干什么。

以上,是为 2024 总结,希望 2025快乐起来。

琐事两三

其一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之间六月份已经进入尾声了,每年提醒我一年又过去一半的事情就是逗号的域名又到了续费的时间。

这半年来每天都处于焦虑状态,晚上失眠白天没有无精打采,要不是看在还能挣点窝囊费的份上早就坚持不下去了。感觉是前两年的 BD 症状复发了,甚至比以前更严重了。可能是停药的时间有点久了,加上生活工作上的各种琐事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了。

前几年欠着外债的时候自己觉得可能是外债加上收入不匹配导致了的自己的焦虑,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没有了经济方面的顾虑,最近这一段时间反而觉的病情加重了。

家人以及知情的朋友总是劝导,总是说什么“有什么想不开的嘛”,“过开心点嘛”,“多运动调节自己的状态”之类的鼓励的话,但是有句话叫做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其二

今年是第三个本命年了,很多人在的第一个第二个本命年是没那么受重视的,第一个本命年的时候太小,没什么印象;第二个本命年太年轻,不会去在意这个问题。只有真正到了第三个本命年,慢慢的步入中年被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打脸之后才会注意到这个问题。

刚过完年,媳妇就提醒我说你今年本命年了,并且不知道在哪儿看到的东西说是我要注意提防口角、提防小人、防止乱花钱。

命数这个东西要去相信就会,上面的提到的几点注意事项如果仔细去对应着去想的话不光是本命年,这样的事情随时都会发生,在我看来是不必在意的。前两天应酬喝多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把家里年初就给我买的“转运珠”手串弄断了,家里人紧张得不得了,其实就是单纯的喝多了之后不小心挂到 KTV 电视的角上给拽断了。(当天一起吃饭的同事给我说了,他还打着手电满地一个个的给我捡了起来)。

其三

5 月中旬的时候把骑了刚满两年的雅马哈巧格 i 置换了,换了个国产“老头乐”豪爵 UHR,当初买巧格的时候是因为这个车小巧,换车的时候还是因为这个小巧。

想换车的念头大概是骑了巧格一年半左右的时候才有的,刚开始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以前没有正经的骑过其它的摩托车,骑得最远的也就是以前没证的时候在村里起老爹的农用 125 从村里到镇上,也就三五几公里远。后面自己考了证,买车的时候首选是小巧的车型,灵活性确实好,但舒适度几乎为零。

如果单纯的是在家 5 公里范围内买菜通勤确实好用,但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需要跑 20 公里以上的地方,慢慢的就发现车太小带来的问题了。通勤踏板几乎不会有什么舒适性和安全性配置,小轮单后减震几乎是标配。

安全性配置也是换车的一个主要原因,巧格两年骑了 20000 公里,摔过3次都是因为地上有水刹车抱死导致的。最终在路过一家豪爵经销商的时候只花了 10 分钟左右就谈妥置换了。

截至目前骑踏板车近三万公里,也积攒了些经验了,其一是水,不管是下雨还是“天敌”啥水车,遇到了就要慢;其二是出租车网约车,所以大多的时候我骑车都是违规的在左侧车道保持车流速度跟着走。在右侧车道很容易被其他车背刺,比如突然停车,左侧车道突然变道,以及右侧的开门杀。

以上。

生与不生

大学毕业后经常走动的几个大学好友在今年陆续的都有了孩子,结婚比较晚的一个要好的高中同学今年也快要生了,由同学关系变成好友的小白的老婆也刚刚怀上了。端午节回家父母也在悄悄的问我是不是这两年应该考虑要个孩子了,似乎我周围的人这两年都在讨论孩子这个问题。

可能是因为看到的负面消息太多,从而导致了不敢有要孩子的想法。比如前段时间有一个视频,一少年因为和母亲在车上争吵的少年,母亲也是脑子抽风的在高架上把车停了下来,然后少年就拉开车门径直的从高架上跳了下去。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对此表示失望总是可以的吧。所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也许是不想要孩子的原因吧。

我是一个自私的人,生活的环境让我对亲情、爱情、责任没有任何过多的期待,老是觉得过好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了,其实以前对结婚的态度也是这样的。

但是生活总是不会让人满意的,写完这个篇文章的一年后,我领证结婚了。结婚前我对当时的女朋友说,我以后不想要孩子,她说,好,这个以后可以慢慢商量。我以为我能说动她,可能她也以为能说动我,然后我们就结婚了。

关于不想要孩子的问题和之前不想结婚的问题一样,我也认真的和自己的父母沟通过,父母还是那个态度,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因为从小到大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自己拿主意,所以他们只是说你要考虑好,要,就稍微早一点,趁着我们还有能力帮你带孩子,实在不想要我们也不强求,你都三十岁的人了,自己应该知道怎么办。

其实之前在网上看了些关于偏向于不要孩子的观点:

你不结婚,不生娃,不买车,不买房,听起来很丧,但却很可能是你这辈子做过最硬核的事。

我为什么不生孩子,朴树这样说:我觉得我没有把握把这个孩子教育成一个好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社会是这样。然后我真的没有把握,看着他从小在看着垃圾电视剧,吃着垃圾食品,因为我不太认可这个国家的很多人的生活。

我觉得人生特苦,我觉得我可以去承担那个痛苦,而且我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我觉得我知道一个孩子他如果成长他也应该受苦,但是我不忍心。

不想结婚与生子,是我作为穷人的自觉。

而身边今年刚带上娃的两个朋友又说,虽然现在社会问题确实很多,但是你要往好的方面去想啊,现在生活水平比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我们都能健康的活下来,你还担心什么。

但是,我们那会儿农村出生的小孩有现在的这么娇贵么。虽然穷点,但是自然环境好,没有现在这样那样的怪毛病出现吧。而且现在的教育成本这么高,虽然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但是既然生了孩子不给它最好的教育资源就是最不住它。其他人我不知道是怎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花钱的,就拿我亲二叔来说,他家小孩子初中是上的本地的一所重点初中,当初因为成绩不是太好,又想读一所好的初中,花了一些钱进入该学校,三年期间加上补习班兴趣班的花费总共花了 30 多万。这还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所能用在孩子身上的钱,更别提现在的一些人从孩子还在肚子里就开始上胎教课了。

也有人说富有富的养法,穷有穷的养法。就这样的言论我是不同意的,不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我觉得是对不起它,这一点正如朴树所说的那样,我不忍心。

举个例子就是我舅舅家的两个孩子,表哥比我大一岁,表弟比我小一岁,现在各有两个孩子。四个孩子相机在前几年出生,因为要挣钱养家,表哥表弟在深圳的工厂上班,孩子断了奶就是舅舅和舅母两个人带着,现在四个孩子中大的两个上二年级,小的两个下半年也上一年级了。虽然四个小孩现在都很可爱,也很聪明,但是形象气质、价值观以及待人接物的出事能力明显比不上我二叔家那个在城里长大的堂弟,因为从小在农村生活,见识上的差别是天壤地别的。

我不想我的孩子也这样。

老婆现在对要孩子的事情倒是很积极,经常因为这个事情闹得不开心。她动不动就说等明后年我们有孩子了怎么怎么样,我就会很直接的说我不想要孩子,然后就会产生矛盾。

经常一起玩的另外三个同学/朋友也说,要一个吧,不然以后我们四家人出去玩,我们四个男的玩自己的他们四个女的可以一起玩啊,“你不要个孩子,将来我们的老婆都在讨论孩子的问题,小 X (我老婆)在边上搭不上话就不好玩了。”

2019.6.19

以上内容在 Dropbox 里躺了三年多,现在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在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这个熊孩子正在边上疯狂的想按我的键盘。有时候真的是现实推着人一步步的往前走,既然有了,又能怎么办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购买摩托车交强险

小摩托马上满一年了,之前购买的交强险也快到期了,买交强险也提上了日程。因为自己的四轮车险是人保的,首先咨询了下保险代理,他们表示自己办不了,只能去线下网点办理。然后又看了下人保的 APP ,上面显示也只提供普通四轮车的保险办理,无奈只能选择线下网点。

以前总是在网上看到某些地区购买摩托车交强险受到各种刁难,在我进入网点之前我连网上的那些投诉教程都看好了,没想到的是距离我最近的人保网点的工作人员看到我带着头盔进去之后直接给我说,你是来办理摩托车车险的吧,先填表,然后把车推到门口拍个照, 照片要能体现出车牌号和我们店的门头就行了。

然后就是填报、拍照、签字、缴费,一气呵成全程没有超过15分钟,期间闹了一个笑话就是我去年上牌的时候是4月份,车船税只收了 27 块,然后今年收取的是 36 块,我还给问营业员是不是涨价了,原来是因为我去年是新上牌所以是按月实收的。

期间还跟营业员聊起了三者险的问题,他说摩托车的三者险重庆总共只有几个网点能够办理,至于哪几个他都不知道。而且即使知道了也没用,网点的那几个人早就把名额给外面的串串(二道贩子)了,100 万的三者营业厅估计也就三四百块钱,外面应该要 1000 块了,中间的东西你懂撒。

确实,这跟我在几个保代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差不多,算了还是慢慢骑罢了,不是我多付不起那几百块,而是觉得这样的操作太恶心了(主要还是因为穷,确实也舍不得)。

以上。

骑行一年的感受

骑车通勤快一年了,在里程也达到了 6000 公里,在经历了前 1000 公里的两次摔车之后余下的五千公里都算是安全骑行。这近一年的骑行给我的感觉就是不管是从经济还是通行效率来说骑车通勤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节约成本

从节约通勤成本的角度来说,目前骑行 6000 公立,平均每天的行程 17.98 公里,平均油耗 1.83 L/公里,平均油费 0.15 元/公里,累计油费 901.41 元。同样的里程如果开我的小破车的话平均油费在 0.6 元/公里左右,算下来在 3600 元左右,这还不算每天至少 20 元的停车费,这还没算上保养的费用。

小摩托虽然 3000 公里左右就需要换一次机油,但是一瓶 1L 的机油加上维修铺的手工费一套下来 50 块还有找,尤其是学会自己动手换机油清洗机滤之后一次 30 块钱以内就能搞定。

就这样这里省一点那里省一点,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尤其是对我这样一个月薪 3000 的人来说。

违法之上的“畅通”

虽然如之前所说的那样,摩托车能在最右侧车道发挥出它的优势的,在城市拥堵的早晚高峰中穿梭于车流之中,除了在红绿灯面前需要停车等待之外其它时候基本上是不需要排队的,多数时候最右侧车道汽车司机留出来的宽度足以让摩托车通行。

但这也是建立在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础之上的,因为道交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机动车遇有前方车辆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不得借道超车或者占用对面车道,不得穿插等候的车辆。

所以说虽然骑车相对开车要通畅但也潜在这危险,一个朋友就因为在右边穿插导致刮蹭了一个不打灯右转进车库的奔驰 A,定责下来我朋友主责不打灯转弯的奔驰 A 级次责,定损下来两万七,朋友需要承担 19000 元,交强险赔付 2000 ,自掏腰包 17000。当然这次事故也是他骑车不久没有提前预判导致的。

骑车感觉上优点挺多的,但要不是因为穷谁还会在冬天以及重庆的夏天骑车通勤呢,谁不想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也没有风吹日晒的烦恼。

关于骑行经验

当然骑车久了之后对之前害怕的那些随意掉头、变道不打灯、行人随意过马路“回首掏”、非机动停乱窜的行为以及习以为常了,我的解决之道就是不闯灯不超速提前预判多看交通事故视频,这些问题在我这里基本上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另外想吐槽的就是摩托车的三者险是真难买。前段时间朋友赔了钱之后就辗转多人找了一个保险代理买了一个摩托车的三者险,100 万的三者保单上的费用是 650 实际上被收费了 800 块左右,人家就明说这多出来的部分是他们要挣的钱。朋友买了之后就把那个人推送给我让我也买一个,算下来一天也就 2 块多钱,买个放心。考虑到我交强险是 4 月中旬到期,就想着等到 3 月底再一起买,结果三月下旬的时候一问,三者险 1000,交强险 200,爱买不买。

交强险倒是不用担心,实在买不到到时候找个人保的门店,我要强买它还不得不卖,就是这商业险着实有点坑。

新年快乐2023

最后一次新年不快乐系列停留在了 2018 年 1 月,以前每年都是从读书、电影、网络、生活这四个方面来总结过去的一年。那时候还是一个人得过且过的活着,在这五年里经历了失业、抑郁、结婚、生子等自己未曾想过的事情,自诩是一个要活得洒脱不做一个让自己讨厌的人终究还是没有逃过一般人的俗套生活。

不过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都应该好好的面对,所以从今年开始这个系列将会改为新年快乐系列,生活无外乎生理和精神需求。对我来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就阅读影音互联网这一块的东西了。

阅读方面

已经很久没好好的度过一本书了,虽然有一些碎片时间,但是要好好的读一本书真的是需要静下心来的认真的阅读才能品味其中的精彩之处。但是因为工作孩子的关系,已经沉不下心来认真的读完一本书了,疫情期间也只是浅浅的阅读了一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这种仅需要浅阅读的术。通过咪咕中信书城白嫖来的纸质书已经堆满了一个小书架了,2023 年应该把这些东西看起来,好的作品应该拿来品鉴而不是用来装饰。

影音方面

2022 这一年来因为收到疫情的影响似乎都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电影,除了漫威系列之外就没看过其它的外文电影,国产电影就只看过《独行月球》这一步电影,因为看得少因此电影时间系列也没有更新过了。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短视频时代太多的三分钟看完一部剧这样的内容,很容易就让自己了解一部电影或一部剧的大概剧情,除非内容口碑很好的剧之外已经很难让我再认真的的静下心来看一部两小时时常的电影了。试问大家有多久不是用 1.5 倍速以上的速度认真的看完一部电影了。

博客方面

写得少的原因不是因为忙,也不是因为没有想写的点子,而是因为懒,而且现在大家都不怎写了。前段时间整理了下 Feedly 的订阅,原来订阅了 150 个左右的独立博客,整理的时候发现半数以上要么是订阅失效网站打不开了,要么就是长达半年以上没有更新的。

上网方面

一直以来都是自建 shadowsocks-libev 节点作为突破国内防火墙的工具,前两年时常在网上看到大家都说自己的 IP 又被封了这样的贴子,往年自己倒是从来没有遇到过。但是 2022 年从五月底开始自己 VPS 的  IP 用原来的方式来翻墙用不了几天就被封i掉了,症状就是全球除了国内都还能 ping 通。换了几次 IP 之后就懒得折腾了,直接用上了所谓的”机场“服务,省事省心,主要还是没有激情去折腾新的方式新的协议这些东西了。

生活方面

从 2020 年以来就已经结束了那种得过且过,勉强活着的生活状态了。这五年里结了婚、买了车/车位、生了娃、骑上了信心心念念的小摩托等等,总之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这一切都要感谢家人以及个别好朋友对我的帮助,虽然是不是的还是有轻微的抑郁焦虑症状,但是总体来说都还能克服生活所带来的不如意。至少自己现在想吃点什么买点什么不用像以前那么局促。

以上,新年快乐。明年见。

新冠复阳患者的12月

本月 8 号的时候,是重庆刚刚从“自发静默”中走出来的第一个周四,办公室里一个同事出现了发热症状,下午的时候就回家进行居家办公室了,周五其他人正常的的工作上班,接下来的周六(10 号)办公室的二十来号人无一幸免的出现了新冠感染的症状,然后就是陆续的通过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出了阳性。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大家都在默认的居家办公,其中症状严重一点的是断断续续的发热了全身酸痛了一周,症状轻一点的也持续了两三天时间。在感染后的第一个周末,大家的症状基本上都出现了好转,公司部分行政人员开始上班了。外勤人员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还可以在家里通过电话微信来处理工作事务,因为这段时间重庆陆陆续续的开始大面积感染了,公司业务所面对的客户也都不愿出门。

感染后第二周的周二,自我感觉良好,因为身体上已经没有任何的症状了,同时核酸检测抗原也显示为转阴性了就放心的出了门,同时也做好了自我防护。但是转阴了就不代表完全康复了,身体上那种无力感还在,但是耐不住年底销售任务重,周二的时候去库房帮忙处理 了 100 多件货的发货工作,轻微体力劳动之后汗湿了衣服,晚上回去就又开始发烧全身使不上劲了。接下来就是重复第一次的症状,部分症状甚至比第一次更为严重。

之前对于网上说的那些关于阳性自测转阴后需要继续做好防护同时不能过度劳累的言论是表示不信的,有了这次复阳之后我是完全的信了,当然这也可能跟我接触的人有关,比如家里领导感染的时间比我晚,期间领导市内出过差,也许带回来了不同的毒株也说不定。

重庆大面积感染初期很多年轻的朋友们都认为自己是天选打工人,百毒不侵,但是事实上身体再强壮的人免疫力再好的人遇上了也逃不过。家里面的人之中我和我老父亲算是免疫力比较好的,一年都不会感冒两次,而且对于疼痛的耐受力也算是相对比较高的,但是患上新冠之后还是特别的难受。

网上说新冠症状之一的全身疼痛就像全身都被车碾过一样,我没有被车碾过,但是我知道几年没有下地干过活的人突然下地插了一亩秧之后腰和腿那种酸疼的感觉,同时那种无力感就像是刚开始谈恋爱的小女生一样,连瓶盖都拧不开。

纪念的四季度过得特别的块,国庆半个月,静默一个月,阳性居家一个月,一转眼就来到了年底。

以上,昏昏沉沉就不校对了。

备用机就是一种伪需求

2021 年 9 月我花了 11998 在首发的时候分别给自己和老婆买了一个 iPhone 13 来替换用了 5 年和 4 年的 6s 和 7 。

自己的 iPhone 13 用了一个月之后在本地二手市场以 700 元的价格置换了一个同期的 iPhone 13 mini 。同时之前的 iPhone 7 也一直作为“备用机”在使用,说是备用机,其实算作是主力机了,毕竟听歌导航逛淘宝看视频等诸多消耗电量的事情都是在所谓的备用机上面完成的,中年穷人的新手机第一年的时候还是要当祖宗一样供着。

时间来到了一年后的 10 月份,常年“裸奔”使用的 iPhone 7 在一次摩托车过坑的时候因为剧烈的跳动从手机支架上掉了下来,遭到后车碾压碎屏了。虽然内屏无伤,但是外屏碎成渣了。正好借由这个理由,应该升级换代手中的“备用机”了,任劳任怨的 iPhone 7 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基于自己的使用习惯决定在 iPhone XS XR XSM 11 这几款手机中选一个作为备用机,经过对比之后发现在目前的二手机行情之下,11 系列中基础款和 XR 相比提升不大,镜头为广角加超广角,功能上和“主力机” 13 mini 重叠了;11 Pro 系列目前价格还较高已经超预算,当然要不超预算的话还是相当有性价比的;XR 的运存只有 3GB , LCD 屏幕即是优势也是劣势,价格虽然已经比较便宜了,但毕竟一代神机不是白叫的,相较于 XS 贵了100-200,相较于 XS MAX 也只便宜100-200(价格二手机一机一况,视情况而定)。

综合考虑,准备选择 XS 作为新一代的“备用机”,因为这台机无论从现在的价格,硬件性能,以及握持手感来说都是非常合适的。经过在本地二手市场(非咸鱼转转等网络平台)上一周的挑选始终没选到合适的,同代手机中目前保有量最多的是 XR ,其次是XS MAX,XS 非常之少,可见当年销量之差。最终退而求其次入手了一台“万元机”,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这是一台 2018 年发售的 iPhone XS MAX,当年首发价 9599 起,妥妥的万元机。这是最后一代“S”的机型,也是第一台“MAX”机型。

计划换屏幕稍微大一点的手机不是因为 7 的手机屏幕太小,而是因为我越来越瞎,越来越看不太清楚“小屏”手机上的字了,而“备用机”又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手机,为了不至于完全瞎太早就起了换大屏幕的想法。这下好了,一下换成了几乎最大屏幕的 iPhone,用一阵 XS MAX 之后再用 mini 回复工作上的消息的时候感觉那字体是真的小,与此同时手感真实轻,手机仿佛没有东西似的。不过最终还是在 Max 的大电池下妥协了,用了这么多年手机终于找到了自己对手机的需求点,就是在保证一定性能的同时电池一定要耐用,尤其是作为一个外勤人员。

可能有人会说马上都 2023 年了还去买 2018 年的“过时”产品,其实不然,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穷人嘛,每一分钱都是需要要精打细算的,只能说是在目前这个条件下它确实是最适合我的应用场景的,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卷的卷,躺的躺,润的润,降级消费,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才是正事。

很多的时候都是在给自己创造需求,认为自己需要某种东西,而现实的情况是当自己满足了这个需求之后发现似乎也没那么需要。当初买 13 mini 的时候也是说这么好的手机镜头,这么强大的电影模式,买来以后要多给娃拍拍照片和视频,而到头来用得最多的场景也只是扫场所码和付款罢了。

以前总是什么都备两套,邮件、微信、手机号、手机等等,到头来真正能用上的还是只有常用的那一套,所谓的“备用机”“备用”多数情况下都是伪需求而已。

所以,最后这个 13 mini 的结局估计也应该是流放到小黄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