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从雨夜迈巴赫,到电竞总决赛:奔驰的豪华易仿,但故事难追

在我很小还不怎么懂车的时候,心里面的豪车其实只有两辆。
一辆是奥迪 A6L,一辆是迈巴赫。
奥迪 A6L 自不必说,在北方城市,这个车型自带一股「体面」的滤镜。
而迈巴赫,则是另一个维度的存在。

我之所以知道它,不是因为杂志,也不是因为广告,而是因为江南老贼的《龙族》。
「雨天、高速、迈巴赫」。
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带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浪漫感:黑夜暴雨,高速公路,车灯照亮前路,而迈巴赫就像是命运的战车,带人冲出尼伯龙根。

当时的我甚至不知道迈巴赫是奔驰旗下的品牌。

那时候我只觉得,世界上有这样一辆神奇的车,它能和亲情、和宿命、和悲壮联系在一起。

说实话,这可能是奔驰最值的一次传播——他们没花一分钱,却在一代年轻人心里种下了星徽的信仰。

长期以来,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的塑造下,奔驰已经成功的将品牌和成功、精英联系在了一起。
即使是在国产豪华品牌已经崛起的当下,在大众的认知中,奔驰依旧是「成功主义」特质最为突出的品牌。

▲「品味」「精英」两个标签下感知最高的品牌是奔驰

它从来不靠性价比取胜。你买奔驰,买的不是一辆代步工具,而是一种「精英感」。

精英感这东西很玄妙,你说它虚吧,它又能实打实地改变别人看你的眼神;你说它实吧,它又往往没有一个量化指标。

奔驰要守住的,就是这种「看不见但必须有」的氛围。

所以我们能看到奔驰近些年来不断在赞助各种赛事和活动,几乎覆盖了大部分的人群、场景和年龄段。
在传统体育界有 F1 车队、有网球,最近还官宣了乒乓球选手王楚钦作为品牌新锐大使。
在时尚领域,奔驰冠名了纽约、柏林和中国国际时装周,举办国际音乐节等等。
而在年轻一代人群最关注的电竞赛事中,从 2017 年奔驰开始赞助英雄联盟 S7 全球总决赛算起,如今已经是第 8 个年头。
初入赛场时,奔驰的元素还停留在「存在感」层面,只是多了一个 Logo 和一段播片。
随着赛事影响力飙升,奔驰介入舞台,开始定制奖杯和颁奖典礼,进入名人堂的选手也会得到一辆专属奔驰座驾。
这些充满仪式感的节点,让奔驰的「尊贵感」与电竞的「荣耀感」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董车会 21 日在深圳观看今年的 LPL 总决赛时,奔驰的露出无处不在,比赛期间,奔驰的 Logo 进入了召唤师峡谷,选手举起冠军奖杯的时候,舞台背景板上永远有个三叉星徽在闪。

奔驰把自己硬生生插在了最热闹的舞台正中央。

▲ 董车会摄于总决赛现场

试问,哪个电竞少年看完后不在心里默默幻想:或许某个平行时空中的自己也是个十冠王呢?

在 S15 资格赛结束之后,奔驰和 LPL 回顾 8 年以来的经典,共创了「白玉银龙」数字概念车史诗三部曲。
以全新梅赛德斯-奔驰纯电 CLA 与纯电 G580 为原型的秘银苍龙和白玉霜龙从竞速追逐,到并肩驰骋,最终合为一面完整龙璧。
熟悉英雄联盟赛事的老观众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浮雕+中国龙」元素为核心的主视觉设计,是在 S7 全球总决赛上首次被使用的。
而那一年的两支中国战队 WE 与 RNG,止步于四强,最终登上北京鸟巢总决赛舞台的,则是 T1 与 SSG。
而今年全球总决赛再次回到中国举办,或许我们将有机会看到国内队伍首次在本土举起冠军奖杯。

那一瞬间的情感积累,就是奔驰投资电竞的价值所在。

这不就是新版的「雨夜迈巴赫」吗?

当年的雨夜高速,打动的是小说读者的青春情怀,如今在比赛现场,打动的则是电竞观众的青春记忆。

▲董车会摄于总决赛现场

奔驰最懂的,就是将那种虚无缥缈的成功感和个人的具象化记忆结合起来。

所以你看,奔驰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豪华品牌的根基不是马力和价格,而是故事和信仰。

▲ 奔驰定制冠军戒指

马力和价格别人都能追上,但故事和信仰,只有先入为主才能稳住。

奔驰讲过「雨夜高速」的故事,讲过「百年豪车」的故事,现在又在电竞里讲「成功与信仰」的故事。

只要让人们觉得「三叉星徽」依旧代表着豪华、成功与传奇,那奔驰就永远有市场。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800V 架构的新奔驰 GLC EV 很棒,但离爆款还差点「中国味」

继奥迪 Q6 e-tron 和宝马新 ix3 之后,奔驰的首款纯电新世代车型——GLC EV,也终于揭开了面纱。

对于 BBA 的新世代车型,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大家讨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设计风格上,尤其是前脸格栅的造型,这部分的意见分歧最为激烈。

▲ 宝马新 ix3

▲ 一汽奥迪 Q6 e-tron

我们也很想知道,在你们看来,三款车的新前脸,哪一款更能接受?

而我个人的排序是奔驰 GLC EV、奥迪 Q6 e-tron、宝马 ix3。虽然我并不认为奔驰的新前脸设计非常好看,但相较而言,它是「矮子里拔将军」,它并不那么突兀,视觉冲击感相对较小。

更有「奔驰味」的新造型

奔驰的设计总监瓦格纳曾介绍过这个融入了 942 颗可交互背光光源的新型盾型格栅的设计理念——

更高、更直立以及会发光的盾型格栅是新一代 GLC 的设计核心,其灵感来自于现今 E 级车的前身奔驰 Pontons,这是为了在众多电动车开始同质化之际,赋予未来车型更鲜明的个性。

不管它看起来是否俗气,辨识度确实满分。按照奔驰的计划,这个新造型不仅将用于 GLC EV,也会用于后续其他同平台的奔驰车型。

为了搭配这个庞大的前格栅,奔驰对两侧的大灯组做了「开眼角」处理,下方的进气格栅也变得更大更夸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奔驰之前计划将目前大灯内部这个「三菱」形状的灯组做成「三叉星辉」的样式,但由于欧盟新法规的限制,灯组内部的图案不能与车辆标识相同。因此,奔驰调整设计,最终采用了现在的造型。

车身侧面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奔驰风格,比燃油版车型更加流畅,前机盖也更加修长。

新 GLC EV 的车身长度为 4.85米,比燃油版的 GLC 长了 13 厘米,其中 8.4 厘米的增加集中在轴距上,使得新车的轴距达到了 2.97 米。

轴距的增加,使得新车前后排的腿部空间分别增加了 13 毫米和 47 毫米,头部空间也分别增加了 46 毫米和 17 毫米,后排的乘坐体验大为改善。而国产版 GLC EV 的轴距将进一步加长,并且首次提供 6 座布局。

此外,新的 GLC EV 还提供了电动脚踏板选项,在使用最小的 19 英寸轮毂时,其风阻系数仅为 0.26。

新奔驰 GLC EV 的尾部设计多少有种马自达的即视感,奔驰在尾灯区域使用了贯穿式的黑色面板设计,四个灯组排列其上,点亮后的效果相当抽象。

翻转尾标后,你可以看到一个容量为 570L 的后备箱,放倒后排座椅后最大可扩展至 1740L。作为一款纯电动车,新款 GLC EV 还提供了 128L 的前备箱。

贯穿大连屏,未来感十足

进入车内,与强调运动感的新 ix3 不同,奔驰的新内饰设计则更加注重豪华氛围的营造。车内配备了一块 39.1 英寸的无缝贯穿式大连屏,视觉效果相当抢眼。

不过,这块屏幕仅在高配版本上提供,低配版本仍将使用带黑边的三块分割式屏幕。

中控屏两侧内嵌圆形空调出风口,并搭配镀铬装饰与氛围灯,大屏下方则采用木纹饰板,与副中控台前部形成一体式效果。

对于这次的中控台设计,董车会的一部分同事认为奔驰挖来了林肯或者凯迪拉克的设计师,另一部分则认为从 UI 和屏幕形态上看,是联想设计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新 GLC EV 仍使用奔驰标志性的三辐式方向盘,座椅电动调节按键被巧妙地集成在内侧门板上,并保留了怀挡设计和机械式车门拉手。

座椅材质方面,新车采用了Nappa皮质,并运用了双缝线工艺。欧洲版本还将提供纯植物基(素皮)内饰组件。

与此同时,奔驰也把三叉星辉带到了全景天幕上,在这块涂有红外反射图层的玻璃上,你可以看到 158 颗星星,它们可以和座舱内的氛围灯和其他照明设施一起亮起来,这块玻璃同时也支持类似飞机侧窗的无极调光功能,从透明到不透明有多个等级可选。

基于新 MB.OS 架构打造的这台奔驰新车在智能化方面同时接入了微软与谷歌的的 AI 人工智能技术,并搭载了更新后的奔驰虚拟助手,奔驰介绍说这个新助手「可以以更拟人的形象展现富有未来科技感的交互,或以更具表现力的面部形象产生更深层次情感共鸣」。

在进入国内后,新 GLC EV 的座舱将搭载豆包 AI 大模型、思必驰语音技术和奔驰定制导航。

而在辅助驾驶能力上,新 GLC EV 标配了 10 个摄像头,5 个雷达传感器以及 12 个超声波传感器,国内车型将采用由 Momenta 提供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标杆水平的三电系统

在三电方面,奔驰的技术参数也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GLC EV 基于全新的 800V MB.EA 平台打造,搭载 94kWh 电池组,WLTP 工况下的续航里程最高可达 713 公里。支持 330kW 的直流快充,10 分钟即可充电 303 公里。

新车预计将推出两种动力版本,率先上市的 GLC400 4Matic 采用双电机四驱形式,可以产生 483 马力,零百加速约 4.4 秒;GLC300+ 则采用单电机后驱模式,可输出 369 马力,零百加速 5.9 秒。

两款车型均配备奔驰标志性的电动两档变速箱和 One-Box 制动系统。奔驰表示,这套系统在超过 99% 的情况下可通过制动回收电能,回收功率可达 300kW,大大提升续航表现。

此外还有一个惊喜是,奔驰将原来只有 S 级上才搭载的底盘技术运用到了新的 GLC EV 上面。

新车提供了「敏捷舒适组件」选装包,里面包含空气悬挂与后轮主动转向系统。源于 S 级的空气悬挂可以根据前方的路况调整悬挂高度和阻尼,后轮转向则可提供双向最大 4.5° 的转向角。

这套系统的稳定性也早已被验证过——,奔驰 AMG GT XX 纯电概念车在 24 小时耐力测试中,实现了 5479 公里的行驶里程新纪录,比原有纪录提升了 1518km,这一数据在纯电车型领域堪称 「里程碑式突破」。

「全球车」路线并非最优解

这辆新的 GLC EV 放在奔驰体系中来看,是毫无疑问的纯电标杆,但在看海内外社区有关新 GLC 评论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海外用户普遍觉得奔驰身上迎合中国市场的味道太重,「都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大大的三叉星辉」;而国内用户则觉得 GLC EV 的本土化程度还不够,「过多的 Logo 显得整辆车很廉价」,并且一辆大概率售价要到 30W 以上的车,没有激光雷达,很多舒适性配置也要选装,对于国内用户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

这似乎反映出 BBA 在当前阶段的困境——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审美、功能和定价的认知,和海外市场之间已经存在显著差距,而 BBA 长期坚持的全球车战略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这就像国产片与译制片的差别,即便邀请最好的国内配音演员,始终能感觉到那股「外来味」。

更直接点说,作为一度贡献了奔驰近三分之一销量的中国市场,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一款完全基于中国消费者需求设计的奔驰——由中国团队设计研发,采用本土供应链,且拥有一个符合目前市场行情的价格。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Smart 宣布将推出双门微型车精灵 #2,神似 1998 年它们造的第一辆车

Smart 品牌于 9 月 2 日宣布将于 2026 年年底推出全新的双门微型车 smart #2。

从官方发布的预告图来看,smart #2 的定位类似于 smart 历史上的第一款车型 smart Fortwo 微型车 ,整车设计较为圆润,车头紧凑呈下溜造型,尾部配备小型扰流板设计。

▲Smart Fortwo

Smart 官方表示,smart #2 目前正处于最终设计与开发阶段,将与旗下其他车型一样,由梅赛德斯-奔驰设计团队操刀设计,基于 smart 内部研发团队专为超紧凑车型打造的全新架构生产,将在中国、欧洲及其他海外市场同步推出。

Smart #2 的技术参数目前仍处于保密状态,唯一能够确认的是其将是一辆纯电动车型。

另一个无论在海内外都都引起了好奇的问题是,作为一款两门小车,smart #2 究竟要如何定价?

在欧洲市场,即将推出的 3.8 米长的五门掀背车大众 ID.1 的售价大约为 2 万欧元(约合 16.6 万元人民币),smart #2 的售价如果高于此价格估计将很难有市场。

▲ 大众 ID 1 渲染图

在中国市场,卖的最好的两门微型车吉利熊猫和长安糯玉米的售价都在 3-4 万元左右,smart #2 自然不可能将售价下探到这个位置,但更高价位的市场则已经被星愿和海鸥瓜分完毕。

▲ 长安糯玉米

至于为何要推出这款定位相对冷门的 smart #2,smart 团队解释到:

 27 年前,首款 smart fortwo 车型风靡全球,成为品牌乃至整个行业的标志性车型。我们推出的城市轿车深受全球超过两百万用户的喜爱,成为城市出行解决方案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

这款全新纯电动车型,作为超紧凑型 A 级车,将融合温暖科技,在初代 smart fortwo 经典车型的核心特质基础上进行迭代升级。这标志着 smart 品牌重返其所定义和擅长的细分市场。

解读一下就是——

Smart 之前放弃了小车转而发展传统尺寸的车型,但结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于是转过头来看看还能不能继续在小车市场发光发热。

根据公开数据,smart 目前中国市场在售的共有 3 款车型,近半年来 smart 精灵 #1 售出了 11006 辆,smart 精灵 #3 售出了 2254 辆,smart 精灵 #5 售出了 1170 辆,加起来不到 1.5 万辆。

海外市场的情况则更严峻一点,2024 年 smart 在海外市场销量同比暴跌 33%,仅有 1.49 万辆。

▲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

相对一时的销量不振,更让人忧心的是,在目前的产品体系下,市场甚至看不到 smart 品牌未来增长的可能性,因此 smart #2、smart 精灵 #6 两款新车和即将在第四季度上市的 smart 精灵 #5 插混版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救的手段。

Smart #2 着眼海外,精灵 #5 插混和精灵 #6 则着眼于中国市场。

明年推出的精灵 6 号将是 smart 的下一款新能源车,这款车预计基于吉利 PMA 2+ 平台打造,与极氪的 007 等产品同平台,smart 方面说这辆车将会是迄今为止 smart 品牌「奔驰」含量最高的一辆车。

众所周知,新 smart 是吉利和奔驰在 2019 年共同成立的合资品牌,当时双方以 50:50 的股比成立 smart 品牌全球合资公司,四位高管全部都是中国人。

分工方面,德国奔驰负责 smart 的产品设计、吉利负责研发和生产、smart 合资公司承担销售和研发智能,有别于过去中国合资车企由外方主导产品和技术,中方只负责生产和销售的传统。

▲ smart 精灵#3

而不做 smart 标志性的紧凑级两门车正是当时 smart 作为新合资品牌的最大突破,smart 当时表示说,不做两门车是希望能够更快的从小众市场迈入主流市场,也希望能够扩充品牌标签。初入中国市场时,smart 正好覆盖了奔驰留下的 15-30 万元的豪华品牌入门价位市场。

奔驰和吉利当时也对 smart 相当宽容,比如国内售卖的 smart 精灵系列会在 B 柱上加一个奔驰的星标,这是全球其他市场都没有的待遇。

但时过境迁,当奔驰和吉利都在纯电动这个品类中完成了技术积累和市场认知,smart 品牌在双方的价值体系中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就成了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至少现在看来,smart 摆脱自己「大玩具」标签的尝试,并不顺利。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