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新版《生物安全法案》登场:美国开启对中国生物技术的新一轮围堵

file

自10月1日起,美国政府因未能通过新财年预算案而陷入停摆。然而,华盛顿的政治机器并未停转。就在10月9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了2026财年的《国防预算法案》(NDAA),其中包括了一项可能对中国生物技术、制药企业产生广泛影响的附案:新版《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

华为式制裁

时间倒回一年多以前,2024年5月,美国众议院推出名为H.R.833的法案,该法案有一个更著名的名字:《生物安全法案》。

该法案点名了中国最著名的基因测序服务公司与制药业龙头CRO,提出这些公司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要求所有联邦机构及其合作伙伴不得采购、使用这些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联邦机构比较典型的像NIH,按法案将不能从这些被点名的中国公司购买试剂、寻求服务。

可影响更广的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合作伙伴一项。比如一家美国生物医药公司,它可能从美国政府那里申请了研究经费,或者与NIH等机构有合作,这些都会让它进入《生物安全法案》的管辖范围。它将面临两个选择:继续留在美国生物技术的生态圈,或继续使用中国公司的服务。

对任何一家美国公司来说,这并非真正的选择,而是只能选前者的命题。

因此,《生物安全法案》一旦实施,上榜中国公司面临的将是类似针对华为的全面封禁制裁。

CDT 档案卡
标题:新版《生物安全法案》登场:美国开启对中国生物技术的新一轮围堵
作者:Y博的科普园
发表日期:2025.10.13
来源:微信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主题归类:中美关系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胎死腹中”的前世

要理解《生物安全法案》的出台过程,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美国的立法程序,美国议会立法大致可以走两个路线:独立立法或搭车附案。

24版《生物安全法案》在众议院走的是前者。该路线过程漫长,门槛高,先要通过相关委员会表决,众议院投票时需要三分之二的议员同意。到了参议院,则会需要60名议员同意讨论,才能进入投票程度。

注意,一项法案只有参众两院都通过,再由总统签字,方能生效。

由于限制中国CRO可能对美国生物技术产业造成冲击,24版《生物安全法案》尽管在众议院获得306票同意,81票反对的高票支持,但它很难在参议院以独立法案形式通过。更关键的时间,众议院通过该法案已是2024年9月,2025年1月就要迎来新一届国会议员宣誓就职,仅剩三个多月的议会任期,参议院都很难走完独立法案流程。

而独立法案之外,另一个选项,也是一条捷径,是把法案以附案形式加到另一项大型法案,比如国防预算案。

国防预算案是每年必须过的重磅法案,搭上这趟顺风车的议案就能获得稳定的投票机会,而且只需多数议员同意即可,不必担忧参议院60票的投票门槛。

非常幸运,24版《生物安全法案》通过众议院后,没能成为当年参议院的《国防预算法案》附案,也就没进参议院投票程序。

这样,《生物安全法案》的1.0版本,最后属于耗尽了议会的任期时间,胎死腹中。

2.0版卷土重来

但《生物安全法案》的概念却在美国政界扎下了根。

今年夏天,新一届议会中,两名参议员提出新一版《生物安全法案》。该法案最终演变为S.A.3841,成了26年度《国防预算法案》的附案之一。

10月9日,参议院通过了26年度《国防预算法案》,在表决过程中,S.A.3841也获得了通过。

《生物安全法案》有了2.0版本。

而这个2.0版,剩下只有众议院是否会通过,以及特朗普是否签字,这种理论上的悬念。

由于《生物安全法案》2.0是在国防预算法案里的附案,有了这必须过的“主案”加持,走完剩下的流程概率很高。

首先,《生物安全法案》1.0版本在众议院曾获得高票,加上《国防预算法案》的急迫性,众议院大概率不会反对S.A.3841。

其次,总统不能单独否决某个附案,只有两个选择:同意整个法案,或否决整个法案。特朗普作为共和党总统,不太可能去否决一个共和党占多数的议会通过的《国防预算法案》。考虑到中美关系现状,他或许还巴不得多一个可以用于中美对抗的《生物安全法案》。

因此,《生物安全法案》这头狼,这次是真要来了。

变温柔了,但仍是利剑

相比1.0,《生物安全法案》2.0对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来说有一个好消息与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2.0与1.0的原则一致,被认定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公司,将面临1.0版本提出的限制,也就是面临必须退出美国市场的威胁。

好消息是,不同于1.0,2.0版本没有点名具体企业。这给潜在风险企业带来一定回旋余地。

这也是两版《生物安全法案》的最大区别。不同于上一版的直接点名龙头企业,新版法案制裁的中国企业包括两类:

  1. 1260H名单 ,该名单依据2021财年国防预算案建立,由美国国防部每年更新,列出与中国军方关系密切的实体。目前1260H名单里与生物技术、制药有关的只有一家,BGI。这也意味着如果最终立法与当下参院版本一致,BGI会是最明确受到制裁威胁的企业。

  2. 美国政府认定的其它高风险实体。美国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BM)需要在一年内给出高风险实体名单(国防部、国土安全部等均会参与名单制定)。OBM裁定名单上的实体,会有90天申诉期。申诉后OBM会做最终裁决。

相较1.0版,当下版本里波及企业有更明确的申诉路径。此外,新版本的缓冲期也更久一些,从法案给出的规则制定、申诉期限看,仅立法完成到制裁实施就会需要2-3年。

因此,新版《生物安全法案》比旧版缓和。但对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来说,它仍会是巨大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反复强调药品制造必须回流美国,以及高度交易性质的谈判风格,不排除一些中国企业成为类似TikTok般,大国博弈的筹码。

唯一的区别是,没有任何一家生物技术企业具有TikTok的民意影响力,制裁者不会投鼠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