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突发!苹果发布 3 款新品:价格很贵,AI 很强

进入十月份的苹果动作频频。

前两天库克还在亲自下场,在 Apple Store 抖音直播间宣发国行 iPhone Air,这不,就在刚刚,苹果又直接在官网上架了今年的新款 MacBook——

搭载 M5 处理器的 MacBook Pro,「真的快,不是梦」:

只不过特别的是,往年的 Apple Silicon 处理器 Mac 都是全系列同时发布,但今年苹果的步调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本次的 MacBook Pro 上,我们没有见到 M5 Pro 或者 M5 Max,而是只有 10+10 核规格的基础版 M5 处理器。

与前期的预测一致,M5 处理器基于 3nm 的台积电工艺打造,与今年能效提升明显的 A19 Pro 处理器属于同代制程,工艺红利明显。

M5 的架构也保持了 10 核心 CPU、10 核心 GPU 的组合。根据苹果官网的图表,今年 M5 的 LLM 提示词处理性能为 M1 的 6.4 倍、3D 渲染性能为 M1 的 6.8 倍:

这样的进步幅度,与更早期爆料出的 M5 iPad Pro 跑分之间相互印证——

是的,那个前阵子被俄罗斯老哥开盒的 M5 iPad Pro 也在今晚发布了,售价 8999 元起,而配置拉满的 2TB 版本售价则来到了让人咋舌的 22499 元。

总的来看,可以看到苹果自研的 GPU 在这一代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升,编辑部那个喜欢用 MacBook 玩 2077 的同事估计要坐不住了

只不过在外观方面,M5 MacBook Pro 就完全没有什么惊喜了——

依然是这个从 2021 年开始陪伴我们的刘海屏模具,依然是 14 或 16 寸的 miniLED 屏幕,HDR 峰值亮度 1600 尼特,并且可以选配抗眩光的纳米纹理玻璃版本。

和 M4 时代的限制一样,这一次的 M5 MacBook Pro 仍然有 16/24/32GB 三档内存可选,最大可选的硬盘则升级到了 4TB。

这样选配下来,起步 16+512GB 的 14 寸 M5 MacBook Pro 售价仍然为 12999 人民币,各项配置全部拉满之后,售价最高可以顶到 2.6 万元——

虽然起步价格和 M4 版本的 MacBook Pro 一致,最重要的处理器升级相当于白送。但仔细想想,这仍然是一个相当让人肉疼的价格,仅凭 Apple Silicon 并不能摊平 miniLED 显示屏等等主要零件的成本。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苹果为了维持 M 系列处理器的更新升级,投入了巨大研发经费。

除了依靠 iPad 去走量之外,就只能通过让 M 系列处理器共享近似制程这种方式,来尽量摊平前期的投入——

目前看来,今年的 M5 MacBook Pro 虽然在 GPU 和 NPU 性能上得到了大跃进,可以毫无疑问地加冕目前最强苹果游戏本,但它距离我们期待中的无刘海触屏 OLED 屏幕 MacBook Pro 仍然有着距离。

不过对于的国补大背景来说,「买新不买旧」依然是选购 Mac 时的金科玉律。

M5 的 MacBook Pro 虽然看上去强势,但下单时要为屏幕等等外围硬件付出很多额外成本,但是别忘了——

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等到 GPU 大进步、能效比更出色的 M5 MacBook Air 和 Mac mini 了。

除了 MacBook Pro 和 iPad Pro 之外,同样用上了 M5 处理器的,还有 2025 款 Apple Vision Pro:

搭配前文提到的 M5 处理器 GPU 性能大进步,今年的 M5 Vision Pro 虽然外形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可提供更快的性能、更清晰的整个系统细节以及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

根据苹果 Newsroom 的介绍,使用 M5 处理器的 Vision Pro 可以在屏幕上渲染比上一代多 10% 的像素数量、实现 120Hz 的刷新率以及最低 12ms 的视频延迟,真实性更上一层楼。

苹果还宣称:M5 内部的 16 核神经网络引擎可以让 AI 功能在系统体验上的运行速度提升高达 50%(比如转换空间照片),第三方 app 的运行速度也有显著提升:

此外,M5 优秀的能效比也让 Vision Pro 的普通使用续航来到了 2.5 小时,纯视频播放则可以坚持 3 小时,让你能够沉浸在虚拟世界的时间更长了——

比如 Spectrum SportsNet 就借助 visionOS 的 Apple Immersive,将 NBA 赛场上的沉浸式空间视频带到了 Vision Pro 上。

并且不止 NBA,根据苹果宣布,包括棒球、MotoGP,甚至是奥迪 F1 和红牛的新影片都将在未来几个月上线 Apple Immersive,让 Vision Pro 的内容消费能力值回票价:

搭载 M5 芯片的 Vision Pro 将于 10 月 17 日接受预订、10 月 22 日起发售,起步的 256GB 机型售价仍为 29999 元人民币。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苹果新品连发一个月?打头阵的 M5 MacBook Pro 马上就来

今天凌晨,苹果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 Greg Joswiak 发布了一条推文,正式官宣了苹果新品即将发布:

五个「m」,加上动图里的「V」字笔记本剪影,就差把「M5 MacBook Pro」几个字公之于众了。

不过苹果的新品可不止这一款,有爆料称,接下来苹果将开启「周更」模式,一周推出一款新品,持续四周。

第一周:M5 MacBook Pro,但只有 M5

根据之前的爆料,搭载 M5 系列处理器的 MacBook Pro 原本定于明年年初进行发布,不过苹果已经改变了计划,将在本周内发布 M5 MacBook Pro。

但很大概率我们在今年只会见到 M5 基础款的 MacBook Pro 新品,M5 Pro、M5 Max 版本依旧要等到明年年初上市。

发布节奏的变更,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台积电产量跟不上,也有可能是因为苹果想要提振基础款 MacBook Pro 的存在感——在两位大哥的衬托下,基础款 MacBook Pro 几乎年年都是「小透明」,讨论度和销量都不高。

M5 芯片采用 A19 Pro 同款台积电 3nm 制程 N3P 节点打造(另有说法是前代的 N3E),MacBook Pro 上的 M5 大概率会是 10 CPU + 10 GPU 的配置。

根据此前全球首曝 M5 iPad Pro 的跑分来看,M5 对比 M4 在 GPU 上的提升更显著,CPU 则有 15% 左右的性能提升。

除了 CPU 和 GPU 的提升,有爆料称 M5 在能耗表现上也会有 10% 的提升,并将配备更先进的神经网络引擎,提升提高带有 AI 类功能应用的体验,比如修图软件、游戏插帧,以及 Apple 智能。

M5 MacBook Pro 预计也只是一次单纯的「换芯」升级,继续沿用当前的模具,不过从 Joswiak 官宣新品的动图来看,MacBook Pro 很可能会和这几年的苹果新品一样获得新的蓝色配色,可能会更接近 iPhone 17 Pro 那种更深邃的蓝色。

还有一些预测,认为 M5 MacBook Pro 可能会换用苹果全新自研的 N1 通讯芯片,支持蓝牙 6 和 Wi-Fi 7。越多元器件自主化,意味着利润空间越大。

总体来说,今年的 MacBook Pro 还是一次常规更新,而明年年底发布的 M6 MacBook Pro,很有可能会是近年来苹果笔记本电脑产品线的一次重大变革:换用无刘海可触控 OLED 屏幕,机身将更轻薄,并有可能支持 5G 蜂窝网络。

和 M5 MacBook Pro 一同发布的还有苹果全新的 Studio Display,将采用 mini-LED 显示,搭载 A19 Pro 处理器,可能会搭载一个轻量级的智能家居系统。

除了 M5 MacBook Pro,传闻已久的「廉价版」A 系列芯片 MacBook 也有可能会一同发布,将采用 A18 Pro/A19 Pro 处理器,采用 13 寸 MacBook Air 同款模具,价格 699 美元,折合人民币还不到 5000 元。

第二周:只差正式开卖的 M5 iPad Pro

由于俄罗斯博主 Wylsacom 已经偷跑开箱全新 iPad Pro,这款产品的外观和芯片信息已经处于公开状态,就等着苹果发售了。

▲ 图源:YouTube @Wylsacom

目前,M4 iPad Pro 一些型号在美国官网的缺货情况尤为明显,这一般来说就是迭代新品即将发布的信号。美国运营商 AT&T 官网甚至已经有了「iPad Pro M5 预购即将开启」的相关页面。

从外观上看,M5 iPad Pro 和上一代基本一致,延续了上一代的超薄铝金属机身和单摄像头,正面并没有传闻中的窄边框设计。

▲ 图源:YouTube @Wylsacom

iPad Pro 上的 M5 芯片拥有 9 核心 CPU,与上一代保持一致,Benchmark 单核跑分 4133,多核 15437,对比 M4 分别约有 10% 和 16% 的提升。

而 GPU 方面,M5 挤了一大管牙膏:Benchmark Metal 跑分 74568,对比前代 55702 大幅上涨了 34% 左右。

▲ 图源:YouTube @Wylsacom

除了 Benchmark,Wylsacom 也用 M5 iPad Pro 运行了安兔兔,跑分为 3137936 分,比前代高出了 8%。

偷跑的 iPad Pro 为 256GB 版本,Benchmark 显示配备运行内存 12GB,作为对比,M4 iPad Pro 的 256GB 和 512GB 配备了 8GB 运存。

视频没有公布 iPad Pro 的其他方面升级,目前还不清楚新 iPad Pro 是否如传闻中配备「双前置摄像头」设计。

虽然今年恰逢 iPad Pro 诞生十周年,但新的 M5 iPad Pro 在硬件上更多只是一次常规迭代,称不上「iPad Pro X」。

比起硬件参数,iPadOS 26 对于 iPad Pro 来说意义更加重大,虽然 iPad 依旧没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脑」,但比以往更具有生产力潜力。

第三周:新款 Vision Pro,但不是 Vision Pro 2

MacBook Pro 和 iPad Pro 不是唯一的 M5 新品,Vision Pro 头显也会用上这颗强大的处理器,取代目前的 M2。

有消息称,Vision Pro 将采用的是去年的 M4 芯片,但不管是哪一颗,对于目前的 Vision Pro 来说都算绰绰有余。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最近公布的文件中,有一份提到了一款苹果设计的「头戴式设备」,配图基本证实了是 Vision Pro 新品。

但文件本身除了无线和传输测试结果外,几乎没有提供任何信息。

这个新品并非真正的「Vision Pro 2」,除了处理器,头显的其他硬件配置以及设计都不会进行更新,不过很可能会配备新的头带来改善佩戴体验,以及全新「深空黑」配色。

▲ 深空黑 Vision Pro 假想图

这个小改款也传递出一个信号:Vision Pro 2 将是一次变化非常大的迭代,但可能在两年内都不会问世。彭博社爆料,苹果已经基本暂停了所有 Vision 头显的开发,全力打造智能眼镜新品。

第四周:Apple TV 4K & HomePod mini

苹果在本周将自家的电视流媒体服务「Apple TV+」改名为「Apple TV」,并更新了应用图标,似乎也正是在为新款 Apple TV 盒子铺路。

全新的 Apple TV 4K 的也同样聚焦在性能上:从目前的 iPhone 13 同款 A15 芯片一跃到 A17 Pro,很可能是 iPad mini 同款,也就是比 iPhone 15 Pro 少一个 GPU 核心的版本。

这同样也很可能意味着,Apple TV 将获得 Apple 智能的支持。

A17 Pro 的强大性能,特别是图形方面更上一层楼的处理能力,很可能也将为 Apple TV 带来更多大型游戏的支持,尤其是那些有性能需求的 iOS 移植 3A 大作,让机顶盒直接变身游戏主机——相较手机来说,Apple TV 确实是更合适的游戏场景。

除了 A17 Pro,新款 Apple TV 还可能会搭载 iPhone Air 上初次亮相的蓝牙和 Wi-Fi 芯片 N1。

有网友猜测,既然流媒体改名为 Apple TV,那原本的「Apple TV」盒子,说不定会改名为「Apple Box」?

HomePod mini 也是一次常规的更新:从目前的 S5 芯片升级到 Apple Watch S9 同款的 S9 芯片,以及 N1 芯片,将支持 Wi-Fi 6E。

有消息称,苹果也将会增强新款 HomePod mini 的 Wi-Fi 连接性能,大幅减少目前产品上的延迟问题。

▲ 图源:Forbes

苹果正在进一步加强对元器件的把控力,而诸如 Apple TV、HomePod mini 这样的非核心产品线,正是一片绝佳的试验田。

结合此前关于苹果桌面机器人的爆料来看,或许在苹果未来的产品版图中,HomePod 这条产品线将会获得更加核心的位置。

还有一个 AirTag 2

从去年年底开始,几乎每一次苹果新品集体爆料都会提到 AirTag 2,但至今仍未发布,今年 10 月也是一个非常适合的时机。

AirTag 2 将采用第二代超宽带芯片,和当前的版本相比,预计将会提升 3 倍的跟踪距离。作为参考,搭载这个芯片的 iPhone 15 可以在 60 米范围内找到朋友。

由于第一代产品的安全争议,AirTag 2 也会加强内置扬声器的拆卸难度,以阻止不法分子改装后用于悄无声息地跟踪他人。

也有新的传言称,AirTag 2 将改进与 Apple Vision Pro 的集成,成为空间计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细节,很可能将会是利用 Vision Pro 的空间显示效果,在现实世界画面中直接标出 AirTag 的位置。

比起 9 月款款都可圈可点的新 iPhone,10 月份这波苹果新品要平淡不少,大部分都只是换芯升级。

特别是 MacBook Pro 和智能家居新品,基本可以确定明年苹果都有大动作,今年更像是过渡的一年。

你最期待上面哪一款苹果新品?欢迎在留言区告诉爱范儿,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上手评测这些新品,敬请期待。

题图来自 Tech Radar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液态玻璃意味着透明 iPhone 将争夺 AI+AR 的主动权_13.ylog

🎙 苹果真的只是在给 UI 换皮吗?

WWDC25 上发布的「液态玻璃」,看起来只是一次 UI 升级,但你有没有想过:

👀 为什么苹果要在这个时间点,推出这样一套动态、半透明的视觉语言?
📱 为什么它要在 iPhone 上实现这种「液态玻璃」的设计?
🤔 难道它背后还有更大的目标 —— 比如,透明手机?或者,是为某种尚未到来的设备铺路?

这一期播客,我们不聊参数、不聊功能,而是试着从设计语言出发,拨开这层玻璃迷雾,看看苹果到底在把我们往哪带。

这不是一场关于好不好看的争论,而是一场你可能没注意到的、正在发生的平台迁移。

也许,你正在用的那块手机屏幕,已经悄悄变成了未来世界的第一道入口。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本期播客关联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z3Bz8Ev2/

既然这 10 年间的所有线索(等边三摄、Face ID、Lidar、Liquid Glass)都指向空间计算,那显然 iPhone 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触到的第一台空间计算设备。最便捷最普及的空间计算设备,才是让 AI(不止LLM)真正普及到每一个人手上的基础设施。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

创新 vs 混乱:iPhone 在 AI 时代下的牙膏和迷茫_10.ylog

这是一期 荒野楼阁 WildloG 和 皮蛋漫游记 的串台节目,由我和零号、初号一起,聊聊今年 Apple 发布的新产品以及一些周边的信息,作为 设以观复x两颗皮蛋 合作的那期视频内容的一些补充。

今年 iPhone 16 系列着实挺闹心的,一方面是 Apple Intelligence 的大饼迟迟未能落地,另一方面 Camera Control 独立按键加得有点莫名其妙。但我们还是决定在深入体验和使用 iPhone 16系列之后,能够匹配我们的深度测评内容一起,跟大家聊聊今年库克又挤出来了多少牙膏?

2:03 关键词:初号「过山车」苏志斌「意料之中」零号「Ridiculous」

8:10 AirPods 4 代很值得购买,刀法也足够精准

11:01 AirPods 助听器功能的背后

17:32 中文字体字重的调整

20:11 Siri 物理意义上变快了

22:31 相机控制按键:理想很丰满,现实…….

31:53 Mac 预览和 shownotes 支持 HDR 视频的延伸和补充

36:55 色彩风格+魔改 RAW

40:44 App Intents:让系统 应用互相直接能联动

45:57 Apple Watch:9 代到 10 代减薄的背后,11 代可预期的更大显示尺寸

54:55 相机按键如果是 AI 的视觉按键成立吗?

1:00:40 加了这个按键之后到处都是混乱和矛盾

1:06:25 手机为啥(暂时)不能 edge(显示)to edge(中框)

1:12:19 什么是产品的核心体验?

1:23:34 苹果会做折叠屏吗?

1:34:00 Meta Orion 是否是比 Apple Vision Pro 更正确的验证路线

1:41:54 为什么最好的虚拟现实 AI 设备一定是眼镜?

|登场人物|

苏志斌:从业 15 年的工业设计师,车联网智能硬件企业联合创始人及产品经理

零号:两颗皮蛋的零号,前手机行业产品经理,主管运营和项目管理

初号:两颗皮蛋的初号,前手机行业产品经理,主管内容创作和出镜

|更多皮蛋|

B站@两颗皮蛋 微博@两颗皮蛋 小红书@两颗皮蛋

|拓展阅读|

录这期播客时遗漏的话,聊一聊苹果的设计团队「怎么了」

视频:设以观复 x 两颗皮蛋 联合深度解析 iPhone 16 系列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苹果可还有设计哲学?从 iPhone 16 到 Mac,解构三十年苹果设计演变_9.ylog

在 iPhone 16 发布之际,盘点了手机/Mac等产品线的外形演变史,设计哲学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产品理念、技术实力、组织架构也在决定着产品的外形。

03:30 – iPhone 16 设计解析:为什么「胶囊」形状摄像头和新增的按钮是在扶持 Vision Pro?为什么这一代的标准版大概率畅销?

手机设计盘点:为什么说「从 iPhone X 开始,手机的最终形态已经被确定了?」科幻电影中的「黑石」如何影响了 iPhone?

33:30 – 解构 Apple 历代产品设计:从 Mac/Watch 等产品线的外形变化背后,我们看到苹果的变化。Ive 在 2019 年的离去标志苹果设计的黄金年代结束了吗?为什么新一代的设计语言,藏在 HomePod、AirPods Max 和 Vision Pro 的 3D 编织材料里?

本期节目是和 脑放电波 的串台,推荐关注;也是脑放电波 Apple “Privilege”(苹果“特权”)系列的新一期节目,本系列旨在围绕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商业策略,剖析其在产品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隐私(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种种“特权”,帮助你深入理解全球第一市值公司背后的故事,相关节目:苹果供应链迷思 / 苹果广告底层逻辑 / iPhone 15 和它的前任们 / 苹果零售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本期节目的感受与看法。

|登场人物|

  • 主播:托马斯白 – 脑放电波主播,资深科技营销人,前XR创业公司CMO,科技媒体特约作者,养生爱好者; Nixon – 脑放电波主播,XR产品经理,前科技媒体记者,养生爱好者
  • 嘉宾:苏志斌SUiTHiNK – 资深工业设计师,电子行业产品经理,科技企业联合创始人,个人播客 荒野楼阁 WildloG
  • 剪辑制作:Kari,柒

节目中用到的音乐:来自 monkeyman535 的 90’s Rock Style,地址 freesound.org;来自 kjartan_abel 的 Berlin Town,地址 freesound.org;基于 CC BY 4.0 DEED 使用

|拓展阅读|

苏志斌讲解iPhone”无边泳池”及灵动岛苏志斌讲解iPhone 12、我们的标题模仿了李楠的文章 iPhone 可有设计哲学?

脑放电波往期节目精选(搜索关键词可收听)

脑放电波是一档关注科技前沿、品牌营销和个人成长的谈话类节目。每期带给您一个有趣有据的话题,帮您在信息严重过载的现代世界小幅自我迭代。您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或者其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脑放电波”找到并关注。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两年内 Apple Vision Pro 不会出现杀手级应用|设以观复 番外篇 Vol.2

点击封面到 YouTube 观看视频

点击这里到 bilibili 观看视频

这期视频是一期比较随性的闲聊,主要从产品、设计、混合现实三个角度,谈谈我对 Apple Vision Pro 这款产品的看法。因为几乎都是独白,所以也可以当作一期 podcast 来收听。

以下为文字大纲:

先说我的观点:苹果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线。但只要「不做缸中脑」的价值观继续贯彻,这款产品的生态和迭代就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但是,它不会取代iPhone,它的目标也不在此。从它的产品定义来看,恐怕还有一个更大的 one more thing 在等待发布。

关于产品

1、不是VR!太好了!

2、之前的预测基本都对了:一体机、眼手控制、层与深度的交互、空间建模、空间音频、LiDAR 人脸建模。技术路径的连贯性。我之前说 M2 芯片单独划出了图形引擎,可能是有手势操作的考虑。但当时我还觉得,可能得要到 M3 才会实装,那是我低估了苹果,从各方体验的反馈看,M2 处理手部操作已经非常强悍了。这样子的话,M3 就真的不着急了。

3、从各方体验的反馈来看,初代产品的完成度非常高。但第一代产品很显然不是面向消费者的,从售价和硬件配置来看,都是给开发者的入场券:「想在下一个时代展示你的才华吗?加入我们的开发平台吧!」所以,买不起没关系,因为不用买。虽然,它有初代 iPhone 的感觉了,但很多人不免怀疑是不是要等三四代以后才堪可用?我到觉得不用那么久,因为软硬件的完成度已经是接近 iPhone 4 的状态了,也就是说,它先奠定了空间交互的完整逻辑和操作体验,硬件也足够强大。要知道,iPhone 初代除了大屏幕和多点触控,几乎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东西,但它的交互设计改变了整个时代。所以 avp 剩下需要做的,就是把软件生态做起来。以苹果今天的开发者号召力,软件神态会比 iPhone 初代更快达到 4 代的状态,这个过程会更短。

4、发布会时,我第一处惊讶的地方,外部屏幕显示实时的眼神:你看着它,它也在看着你,实时计算双方关系。之前的观点:空间重建,让设备认识世界。因此设备下方有大量摄像头,用于捕捉用户手部的精细动作,这种程度的认识现实世界,是 avp 空间交互的基础。

5、我之前说过,头显设备不会替代手机,它的续航、应用场景、对空间的要求以及使用方式,都不会是一台手机这样的随身电子设备。这一点,我们从后续的官方设计原则上也能看到苹果对这件事的理解。人是在室内、坐着使用的。因此续航在现阶段并不是问题,它可以连接常电来使用,和我们的任何一台桌面显示器一样。苹果甚至不建议开发者去设计界面还原的操作,因为它们直接在系统内处理好这件事,你换个座位、换张沙发、换张床后,设备自己识别环境来让你视野内的界面回到合适的位置上。

6、官方设计建议,移动时从沉浸空间中淡出,稳定下来后再回到沉浸空间,这也是官方在主动表达,坐下来、在固定的空间内使用。一方面,这是创造沉浸感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人身安全,在虚实结合的环境里快速地移动或手舞足蹈是很容易弄伤自己的。因此,我们在用现有的 vr 产品时都会有划定安全区这个操作。

7、杀手级应用?很多人说「3D照片/视频」,但我不觉得这个有足够的吸引力。它确实可以提供新的、生动的体验,但要成为「杀手级应用」,需要足够的便利条件。手机摄影之所以可以动摇传统摄影,是随身携带和随时按下快门。但 avp 的拍摄,更类似无人机视角,是一个你需要这样的视角时,才会需要的东西,它不够便利,不够快。avp 真正的的杀手级应用一定不会在一年内出现,甚至是上市后的一年内也不一定有,它需要开发者和时间一起酝酿和探索。况且,比特与原子的融合,还需要很多后台的工作来完善,比如更大的世界模型,或者催生出新的需求场景。总之,独属于这个平台的杀手级应用,一定诞生在基础建设更完善的时机。

工业设计和交互设计

1、现有产品的大融合吗?在我看来,它更像加大号的 aw:如出一辙的曲面玻璃盖板,复杂的曲面贯穿铝合金机身和玻璃,有机的整体轮廓搭配编织物绑带,贴身部分全部由织物和硅胶材质构成。这就是苹果这几年做手表和耳机的过程中总结下来的,穿戴数字产品的设计原则。avp 上的所有细节,都能在 aw 和 app 上找到对应的处理方案。

2、可以说,继铝合金后,另一个材料探索的方向:织物。亲和力、强韧、富于变化,很适合穿戴式计算设备的设计。这类材料是传统工业设计师并不熟悉的,通常只有部分家具设计师和家纺类产品的设计师会接触到。但是要注意一点,编织物是一种复合材料,它不仅不是塑料、金属这类单一实体材料,它甚至可以是不同种类材料的混合编织,因此可探索的边界,以及可变化的范围,是具有很大想象空间的。这类材料师师会比我了解,看看她有没时间出些视频给大家讲一下这类材料的设计。许多年前的宝马概念车和“大白”,都是柔性材料在科技领域很好的启发。我觉得,这是苹果在工业设计上的进一步探索,也将会带来产业链上的变化,类似氧化铝合金的普及,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可以关注。

3、所有界面片层化、小组件化,所以小组件可以交互了。在分析灵动岛那条视频里我就说,它是中间交互层在 Face ID 上的具体结合。现在再看 avp 的交互,尤其是应用边缘的交互菜单,是不是很自然地从已有的交互习惯转移到新的空间交互里来了?

4、与 iPhone 初代的拟物化界面类似,AVP 采用了和现在 Mac 一致的界面布局和风格,帮助用户和开发者尽快适应新的空间交互。但是,界面风格其实从 iOS7 开始就固定了,毛玻璃一方面是让界面与环境保持良好的光照、氛围的互动,也能让更多层的展开显得自然。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时,设计师和开发者不需要自己做出立体的分层效果,只需要做好平面的分层,毛玻璃的立体分层效果,是系统来处理的。这些协助和预设不起眼,用户也不会注意到,但对于开发者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它们不仅规范了所有应用的整体品质,也减轻了开发工作量,让更多人愿意为这个生态去做更多的尝试和探索。这也是护城河的一部分。

5、一个细节:设计原则中建议,层窗口不应跟随视线,而是锚定在现实中的固定位置。换言之,作为设计师和开发者,是可以选择跟随或锚定的。据我了解,把虚拟物品和界面锚定在现实中,是一项比较复杂且难度较大的技术,非常容易因为抖动而破坏沉浸感。这是由于细微误差的累积造成的技术问题。我们目前不知道苹果的技术实现方式,但如果明年上市时看到的确实是稳稳锚定的界面,那这背后的技术储备其实是相当深厚的。

6、观看的内容放大放在远处,操控的部件放在近处并且较小。这里用到了一个符合直觉的设计逻辑:电影、模型、网页这些被观察的对象,应该与人保持距离,和显示屏一样,而操控部件应该在离手较近的地方,方便你的视野锁定并操作,和键盘鼠标触控板一样。

7、苹果对层级的设计有建议,新元素出现时,已有界面和元素应该向后退一些,确保主次关系,保证良好的视觉重心体验。但这个尺度所以所有开发者来说都是比较难把控的,后续的设计规范中应该会有系统层面的自动化方案,不需要设计和开发去重新考虑。

8、设计建议中有一项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声音。苹果说你可以让界面的声音从前方传来,也可以四面八方,或者某个指定的角度,这取决于你的应用怎么使用、怎么设计。这一点之所以要重点关注,不仅仅是它有空间音频,更重要的是在空间计算的设备中,声音其实已经是整个UI的一部分了。你对应用的体验、理解,以及交互,都将与空间中的声音紧密相关。因此,参与了这款产品开发的苹果前员工也在推上强调,声音的体验是极少人关注、但极为重要的事情,而这款产品会给人巨大的惊喜。我想,所有设计师和开发者都应该注意这件事。

9、通过最简短、清晰的标签和符号,指引人离开、退出。这不仅仅是 UI 规范的事。因为在沉浸空间内,指引不明确是会比操作电脑、手机,更容易感到困惑、惊慌或愤怒的。在你想离开时,眼睛看向标签,锁定,确定,这种确认方式既符合直觉,也给了人可以随时退出的安全感。

10、因为选定完全依靠眼球追踪,所以为了确保准确度,苹果在设计规范中也提到,按钮的实际可控面积是比按钮本身的面积更大一些的。这里我要补充一点,人眼的活动本身并不是完全线性的,在慢速运动时,其实是一顿一顿的,只是大脑算法弥补了这种抖动。因此,在盯着界面看的时候,人眼实际上就处于这种慢速抖动的状态,眼动追踪也会检测到这种眼球抖动。所以,无论是因为算法矫正,还是优化选择容错率,这种选定范围大于实际面积的设计原则都是必须的。这在触摸屏的交互上,也是很常见的规范。但苹果规定一个按钮至少要保证 60 像素的面积,那就是说,它的眼动锁定范围的极限,大概就是在 60 像素这个区间左右。这一点,在推远玻璃面板时,会自动放大的轮廓也有所体现。因为如果跟随距离缩小,会导致后层界面的交互精度下降,造成系统不可用的问题。至于选定具体文字的精准操作,根据前员工的披露信息,我个人猜测,是由传言中的「眼部脑机接口」的「读心术」来辅助完成的。这件事可以以后再跟进确认。

疑惑

1、交互的力反馈怎么处理?对体感游戏很重要。会有单独的游戏配件吗?

2、混合现实游戏的玩法:不是复原现实游戏,应该是现实中玩不到的玩法,比如巫师棋、游戏王。这样的话,其实也不需要力反馈了。

我对于 XR 的一些看法

1、选择了「不做缸中脑」的价值观,很棒!

2、增强现实和人的链接,是融合,不是制造一个虚拟世界代替。iPhone X 发布的时候,我曾写文章说,需要有边框来界定虚拟和现实的边界,因为沉浸感越强越需要清晰的退出机制,人才会有安全感,才更愿意用。这是交互设计要死守的底线。果然,苹果选择用数码表冠来切换融合程度,而且,这是一个实体旋钮,是唯二的实体操控部件之一。可想而知,其优先级和对交互体验的重要程度。

3、因此,是「多一个」,不是替代关系。但说实话,我对人性没有那么乐观,当其生态足够完善后,肯定会有多数人主动选择待在里面的世界。届时,不仅仅是手机被替代,而是连同电视、电脑、大房子、电影院、足球场这些东西,统统都会被吸引这个黑洞里。

科技是由人文驱动的:体验后再谈 Apple 空间计算机_1.ylog

前几天我去找一位科技媒体的朋友,体验了一晚上 Apple Vision Pro(苹果新推出的空间计算机),我将那晚体验的感受以及我们讨论的内容,整理出了这一期节目。本期节目为单人讲述。如果你遇到网络环境波动问题,加入列表缓存后,即可正常收听。

在这一期,你会听到:

—- 交互设计很优秀,但为什么说它不完整且反直觉?

—- 你的眼睛是你的注意力,你的手是你的行动,日常生活中我们这两个部份是分工协作,分头行动的,但在 Apple Vision Pro 的交互体验中,这俩完全没法分开;

—- 空间沉浸感一流,彩透效果超群,但多任务体验并不好;

—- 这种立体感,和在电影院里看 3D 电影是很不同的。Apple Vision Pro 这个恐龙的应用所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大脑完全相信的,是一个空间,而不是把前后景处理得很好的分层的画面;

—- 眼动追踪像魔法,但也很脆弱:

—- 当我刚设置完的时候,他非常的准,极其的精准,真的就是魔法一样,指哪打哪,很爽,但是在我用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会稍微有一些偏移,就对不准了;

—- 眼动追踪矫正流程中的色彩细节,为什么?

—- 最喜欢的两个应用:看星星,火星车;

—- 这就好比你画画的时候,需要用笔,但你一旦需要在三维的空间里去做雕塑,你需要的是雕刻刀和铲子;

—- 太顺理成章的工业设计:苹果的行活儿;

—- 缺少思考后的冲突感,仿佛设计部门和工程部门都没有怎么吵过架就落地了;

—- 预言:什么时候能普及?

—- 普及的好产品 = 渣男喜欢的类型

—- 强制性 vs 超越感官

—- 不要抽象地谈论科技:科技是由人文驱动的

|登场人物|

苏志斌:工业设计师,车联网智能硬件产品经理/联创,《设以观复》作者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