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全新 CarPlay 下周上线,但宝马新车或将不再支持该功能

随着 iPhone 17 的发布,iOS 26 预计将在下周一左右正式上线,对于车主们而言,这意味着我们终于可以体验到全新升级的 Apple CarPlay 了。

在全新升级的 Apple CarPlay中,苹果对用户界面做了重新设计,带来了更精致的系统图标、新的来电通知界面,并将液态玻璃效果引入了用户界面。

在功能上 Apple CarPlay 引入了负一屏,用户可以自定义小组件,快速浏览天气和日程信息。实时活动功能也可以显示在界面上,让你能够更轻松的追踪航班动态或者外卖信息。

CarPlay 更新的功能都很实用,单论变化似乎比 iOS 26 本身还要来的更多一些。

但如果跳出功能层面来看 Carpaly 近些年的变化,会发现作为苹果目前在汽车领域最被大家熟知的触角,CarPlay 的地位正在变得愈发尴尬。

苹果一直期望借由 CarPlay 来拓展 iPhone 的影响力,甚至让其变成人们的「第二驾驶舱」。这一野心最初显露于 2022 年苹果 WWDC 上,当时苹果在宣传中提出了两个重要构想:

– 从简单的手机投屏,拓展为控制车辆原生功能,如空调、座椅等,并且读取和速度、发动机转速、温度、油量等基础信息。
– 从只接管中控屏到到接管车内的所有屏幕,仪表屏、中控屏、副驾娱乐屏等等。

当时汽车的智能化变革才刚刚起步,苹果的影响力正如日中天,美国 98% 的车型支持 CarPlay、79% 的用户只考虑购买配备 CarPlay 的车型,因此各大车企们也不得不低头,2022 年的苹果发布上官宣了 14 家合作伙伴,包括路虎、奔驰、保时捷、奥迪、沃尔沃等欧美主流车企。

后来的事情却不如苹果所设想的那般顺利,在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大部分车企都开始意识到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用户界面成为了品牌与用户建立连接、体现差异化的核心渠道,他们无法接受苹果垄断这一切。

于是在今年的 WWDC 上,苹果发布的能够直接控制用户界面和车辆功能的 CarPlay Ultra 目前就只剩下阿斯顿马丁和现代 IONIQ 3 愿意搭载了。

然而这似乎也并不是斗争的的结束,一些汽车厂商正在考虑将 Apple CarPlay 或是 Android Auto 这类手车互联系统彻底从车辆中剔除。

其中最激进的是通用,他们在 23 年就已经宣布未来将从电动系列汽车中移除 Apple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虽然遭到了一些美国用户的反对,但他们还是认为,靠自己给车主提供稳定流畅的车机系统,比交给 Apple 来的更好。

▲ 凯迪拉克锐歌车机中的音乐软件

宝马最近也开始质疑 CarPlay 是否真的必不可少。

今年 7 月,宝马确认其目前没有计划支持 Apple CarPlay Ultra,这一立场与奥迪、奔驰、极星和沃尔沃等品牌保持一致。

宝马用户界面与用户体验开发高级副总裁 Stephan Durach(史蒂芬・杜力赫)在最近接受采访时也表示,CarPlay 的原生导航系统在宝马车辆中的使用率并不像外界普遍认为的那样高。

人们总说他们开车到处跑时都在用 CarPlay 导航。但我可以告诉你,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能看到客户的实际操作,他们在什么样的驾驶条件下使用了哪些控制功能。

▲史蒂芬・杜力赫

宝马表示自己从近 1000 万辆汽车中收集的数据表明,驾驶员通常更倾向于使用宝马自带的导航系统,而不是通过 CarPlay 使用 Apple Maps。

史蒂芬・杜力赫还提到,虽然许多用户保持 CarPlay 开启,但在导航时往往会切换到宝马的 iDrive 系统。

随着全新 iX3 的推出,宝马正在大力推广他们新的的 iDrive X 信息娱乐系统,并在整体上逐渐远离对 Apple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 的支持,新 iX3 的天际屏也不会再支持 Google Maps 或 Waze 在内的第三方导航应用。

从汽车厂商的角度来看,既然车辆智能化的趋势不可避免,那么自研车机系统就成了一个必选项。同时在硬件利润逐渐下滑的情形下,软件和服务,正成为规划中最重要的业务增长来源。CarPlay 需要的认证费,对车企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站在用户角度,我们在意更多的是车机是否流畅,功能是否好用,目前大部分的国产新能源车机在基础的导航、音乐层面都已经做的足够好,那么 CarPlay 自然成了锦上添花的功能。

▲ 蔚来 ES8 中控屏

所以目前CarPlay 的价值,大概也就剩下拯救老旧油车车机这一个点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还原概念车!全新宝马 iX3 正式亮相,新 3 系也露面了

宝马的历史,本应在 1959 年画上句号。

在那天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一份来自戴姆勒-奔驰的收购协议已摆在桌前。对当时深陷财务泥潭的宝马来说,接受收购,似乎是唯一合乎商业逻辑的结局。

但以赫伯特·科万特(Herbert Quandt)为首的股东们最终否决了这一提案,并启动了一个以中高端市场为目标的项目——Neue Klasse 车系。

▲ 宝马 1500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一篇绝境翻盘的爽文了,该项目下的宝马 1500 和宝马 2002 等车型,不仅在商业层面拯救了宝马,更用一种全新的设计哲学,奠定了宝马未来数十年的品牌基石。

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汽车工业再次迎来一次能源形式和智能化上的根本性变革。重新启用「Neue Klasse」这一名称,便是宝马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所作出的,一次意义深远的宣言。

作为新战略下的首款量产车型,刚刚亮相的 BMW iX3,便是宝马为新世代给出的第一个答案。

从概念走进现实

作为「新世代」Neue Klass 战略下的首款量产作品,全新 iX3 将之前停留在概念阶段的蓝图,第一次完整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它不仅是一台纯电 SUV(当然,宝马管这叫 SAV),同时也是检验宝马未来设计方向、技术路线和市场策略的第一个样本。

和此前发布的 Vision Neue Klasse X 概念车相比对,量产版的 iX3 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来的设计理念,无论是比例还是造型。

▲Vision Neue Klasse X 概念车

▲ 新世代 iX3

最引人注目的变化集中在前脸。

过去由镀铬件和黑色饰板构成的双肾格栅,如今演变为一个封闭的、集成了前大灯组与传感器的「数字面板」。经典的「天使眼」日间行车灯被重新诠释为两道上下平行、略带角度的 LED 光带,构成了新的视觉符号。

车身侧面,G 世代车型上复杂交错的特征线被完全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平滑曲面,仅在车窗下沿保留了一条贯穿前后的、清晰硬朗的肩线。这种处理方式让车身姿态显得更为简洁和扎实。

C 柱经典的霍夫迈斯特拐角依然存在,但其形态也发生了演变,通过在后窗玻璃上增加印刷图案的方式,形成了一个更具现代图形感的锐利折角。

全新 iX3 车尾的设计同样遵循至简原则,尾灯组采用了多层式的三维立体结构,点亮时能够营造出富有深度的视觉效果。整体造型干净利落,宝马还通过一体式的车顶扰流板和底部扩散器,优化了空气动力学表现。

看完外观,接着来看看内饰,全新 iX3 的同样也有很高的概念还原度。无论是风挡下沿的全景平视信息屏,还是造型现代的「超感方向盘」,亦或是呈平行四边形的中控屏幕,都可以说几乎和概念车一模一样。

▲Vision Neue Klasse X 概念车内饰

▲新世代 iX3 内饰

这套被宝马命名为「全景 iDrive」的系统,是新世代内饰设计的核心。它的出现,让设计师得以大幅简化中控台的实体按键,营造出更为简约和开阔的空间感。

驾驶相关的主要信息,由横跨仪表台的全景平视信息屏负责,确保驾驶员的视线能最大程度地停留在路面上。更深度的交互和娱乐功能,则交由中央的平行四边形触控屏来处理。

这个中控屏也蛮有说法。宝马表示,这个屏幕向驾驶侧倾斜的非对称设计,主要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

其一,它避免了驾驶员双手握方向盘时,前臂会遮挡屏幕左下角的显示区域;其二,它让屏幕左上角,处在了一个更容易被触及的位置。

宝马,还是那个驾驶为先的宝马。

全新 iX3 不只是形态发生了变革,其内在的技术根基同样也是如此。

iX3 基于宝马全新研发的纯电动专属平台(NCAR – New Cluster Architecture)打造,其底层架构告别了油电共用的过渡方案。

动力系统的核心,是第六代 BMW eDrive 电驱技术。根据宝马公布的信息,新一代动力单元在电机、电控和减速器的集成度上更高,有效提升了系统效率,并减少了稀土材料的使用。

电池也是 iX3 这次换代的重点,它采用了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联合开发的大圆柱电芯,取代了过去长期使用的方形电芯。这项改变带来了显著的优势:新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了 20%,综合续航增加 30%;800V 高压快充技术,也让它的充电效率提升了 30%。

宝马表示,全新 iX3 的 WLTP 工况续航里程达到了 800km(你没看错,是 WLTP 工况),充电功率高达每小时 400kW,十分钟就可以补充 372 公里的续航里程。

除了这些通用的核心技术革新,宝马在新世代 iX3 上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策略,也有了很大转变。他们已经开始和多家中国科技企业展开合作,而这些合作的成果,将直接体现在 iX3 上:

在人工智能领域,它将集成阿里巴巴和月之暗面(DeepSeek)的 AI 大模型能力;在数字生态层面,通过与华为的合作,iX3 将支持 HUAWEI HiCar 等互联服务;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方面,宝马则选择与 Momenta 共同开发,提供一套更适应中国复杂交通路况的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全新的设计语言、专属的纯电平台、深度的本土化融合——从这些维度来看,iX3 所呈现的,已经远不止是一款车型的常规迭代。

要理解这些变化的真正意义,我们必须回到这一切的起点——「新世代」战略本身。

新世代 iX3,只是一个开始

回到文章的开头,初代 Neue Klass 车系有两大贡献,它不仅成功让宝马起死回生,更关键的,是它通过设计,为宝马确立了延续至今的品牌身份。

在 BMW 1500 问世之前,宝马的设计语言仍停留在「巴洛克天使」时代雍容且陈旧的造型逻辑中。而 Neue Klass 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简洁、轻快且富有功能性的视觉语言,成功将「运动」与「现代」这两个关键词,注入了宝马的品牌基因之中。

▲1959 年的宝马 501

▲ 1961 年的宝马 1500

可以说,通过设计来重塑品牌身份,是宝马一个老传统。如今,新世代 Neue Klass 背后的逻辑也是如此。

无论宝马承认与否,在推出全新 iX3 之前,宝马的设计语言在 G 世代产品周期中,呈现出了明显的碎片化倾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 G20 3 系,到 G80 M3,从 G60 5 系,再到 iX 和 i7,不同产品线之间,甚至同一车型的不同版本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设计差异。

这种缺乏连贯性的表达,正是宝马近年来诸多争议的核心。当一个品牌内部存在多种互不关联的设计语言时,消费者和市场便会对这个品牌失去一个清晰的认知焦点。最终,只有视觉冲击力最强的元素——那个被不断放大的双肾格栅,成为了整个 G 世代唯一被记住的符号。

翻阅这两年董车会的宝马新车发布内容,后台评论不乏批评的声音:

这不宝马。

因此,新世代战略在设计层面的首要任务,便是「重整」与「统一」。此前发布的 Vision Neue Klasse 轿车与 Vision Neue Klasse X 两款概念车,已经清晰地指向了这一方向。

在这两款概念车上,宝马不再通过繁复的细节来强调设计感,转而依靠更基础、也更考验功力的元素——车身比例、充满张力的表面,以及干净利落的整体轮廓,来构建一种高级的体积感。

不难发现,这套新的设计语言有着高度的统一性。无论是轿车还是 SUV,它们都共享标志性的前脸、平直的线条、以及对霍夫迈斯特拐角的新诠释。

显然,宝马正试图建立一套逻辑自洽、且可以灵活适配于不同车型的设计语言。

今天的 iX3,只是一个开始,他们的下一款新世代车型,将是品牌的灵魂——新一代 3 系。

宝马同时公布了明确的时间表:从 2026 年起,每一辆宝马都将是全新之作;到 2027 年,公司将推出 40 款全新及升级车型。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