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习近平继续清洗军方最高层,军委副主席何卫东落马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习近平继续清洗军方最高层,军委副主席何卫东落马

储百亮
中国上周五宣布,何卫东上将及另外八名高级军官已被免去职务并被开除党籍。
中国上周五宣布,何卫东上将及另外八名高级军官已被免去职务并被开除党籍。 The Yomiuri Shimbun
中国于上周五宣布,一名高级军事指挥官已被免职,并将因腐败和滥用职权受到起诉。这一消息证实,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人民解放军的一系列大规模反腐清洗行动已经延伸到了最高层级。
这名指挥官何卫东上将是中共中央政治局24名成员之一,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层级领导机构。他同时还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该机构是中共掌控军队的最高权力机关。他在中国军队的权力序列中仅次于习近平主席和另一位高级将领,位居第三。
中国国防部表示,何卫东上将及另外八名高级军官已被开除军籍和党籍。其中一些人此前已被证实或传闻正在接受调查,而何卫东自今年早些时候起便不再公开露面,这也被视为他可能出事的迹象。
国防部没有透露何卫东及其他几名将领所涉不当行为的具体细节,但表示指控与腐败有关。
广告
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在官网声明中表示,这些惩处“彰显了军中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的鲜明态度”。
一些专家表示,近期的反腐调查以及由此引发的军队指挥体系动荡可能削弱了习近平对解放军具备打硬仗能力的信心。但张晓刚大校持乐观态度,称这些惩处将促进“人民军队更加纯洁巩固”,并使军队“更具强大凝聚力战斗力”。
其他被开除的将领还包括苗华上将,他曾负责军队的政治工作,于去年被立案调查;另一名是林向阳上将,他曾担任东部战区司令员。一旦爆发台海战争,该战区将成为核心区域。台湾是一个民主治理的岛屿,一直抵制北京对其主权的主张。
在最近一份关于中国军队清洗行动的评估中,美国前国家情报委员会东亚事务副主任马克·帕克·杨写道,习近平“愿意牺牲解放军的制度凝聚力和能力,这表明他仍不预期短期内爆发战争”。
这些高层免职的消息是在中共一次重要领导层会议召开前几天宣布的。该中央委员会会议为期四天,将于周一开始,习近平将有机会提拔新的军队指挥官。
在2012年上台后不久,习近平便在军队和其他领域发起了一场反腐与清除不忠分子的运动。多名前高级将领因受贿、买官卖官及其他犯罪行为而被判入狱。解放军内部的反腐调查一度平息了数年,但在习近平于2022年开启第三个任期后再次加大力度,这表明他认为军队内部依然存在问题。
广告
68岁的何卫东是这轮反腐风暴中落马的最高级别指挥官。他的仕途曾体现出习近平的支持,如今的倒台也可能让这位最高领导人颜面受损。
习近平于2022年将何卫东提拔进中共中央政治局,并任命他为中央军委两名副主席之一。在此之前,何卫东曾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任职,并担任过东部战区司令员。
去年年底,当局宣布苗华上将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停职调查。他同样是中央军委成员,但级别低于何卫东。同年,中共领导层还正式指控两名前国防部长——李尚福上将和魏凤和上将——犯有腐败罪行,包括收受巨额贿赂以及买卖军衔。
2023年,习近平突然撤换了两名掌管中国核导弹部队火箭军的高级将领。此外,还有十多名军方高官以及军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被清洗,显然是反腐调查行动的结果。
尽管最高层接连出现动荡,中国军队仍在迅速扩充和升级武器装备。今年,中共主导的全国人大批准了国防预算增长7.2%,使今年的官方军费总额达到约2460亿美元。许多专家认为,中国的实际军费开支远高于这一数字。
中国数十年来持续增长的军费投入推动了导弹、军舰和潜艇的数量与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美国情报官员表示,习近平已下令要求解放军在2027年前具备攻占台湾的能力。
广告
“在大多数体制中,反复清洗高级将领往往会引发危机或抵抗,”研究中国军队的捍卫民主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克雷格·辛格尔顿表示,“而习近平能够频繁更换甚至清除顶级将领,而不引发显著的体制反弹,这恰恰显示出他的统治之强势,而非脆弱。”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首席中国记者,自台北报道中国和台湾问题,重点关注政治、社会变革以及安全和军事问题。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中国在东海岸部署先进导弹:威慑台湾,对抗美国影响力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中国

中国在东海岸部署先进导弹:威慑台湾,对抗美国影响力

储百亮, PABLO ROBLES
这是中国火箭军611旅基地。近年来,611旅基地的面积扩大了一倍,新建了发射台和用于模拟作战的假隧道。
这是中国火箭军611旅基地。近年来,611旅基地的面积扩大了一倍,新建了发射台和用于模拟作战的假隧道。 Source: Satellite image by Maxar Technologies
中国正在把东海岸的部分地区改造成对台湾及其附近水域进行潜在导弹打击的平台。这是对实现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目标至关重要的准备工作的一部分,习近平志在收复台湾,并想以压倒性力量的威胁来对抗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
据美国国防部估计,掌控中国核导弹和常规导弹的火箭军已在四年里增加了近50%的武器储备,让导弹数量达到了约3500枚。虽然尚不清楚目前有多少枚导弹部署在东海岸,并以台湾为目标,但卫星图像显示,火箭军的导弹旅近年来已建造了新的、更大的基地,还建了更多的发射台。
越来越先进的导弹正在这些基地部署,例如机动性更强、更难拦截的高超音速导弹东风-17,以及被一些中国人昵称“关岛快递”的东风-26,研究人员称后者具有打击关岛美军基地的能力。
中国军队一直在东部沿海地区进行导弹发射训练,发射地点包括农田、隐蔽的山谷、高速公路附近,还有一些沿海露头地带,直接面对隔着160公里海峡的台湾。
Sources: Daniel C. Rice, “The PLA Navy Coastal Defense Missile Force”; 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 China Aerospace Studies Institute
导弹“确实是中国将对台湾使用的任何军事胁迫行动的起点”,华盛顿研究机构国防重点的高级研究员詹妮弗·卡瓦纳说。“我认为,对中国来说,拥有压倒性数量的导弹也是意在发出一个政治信号,对台湾来说,这个信号是‘反抗是徒劳的’,对美国来说是不能干预。”
一旦开战,中国的导弹将对摧毁台湾的防御系统至关重要,也对美国在关岛和日本的基地构成威胁,还会让美国派去支援台湾的海军舰艇成为打击目标。在和平时期,中国用导弹试射、演习和展示来投射力量,以图恐吓台湾及其盟友。
广告
今年9月初在北京举行的阅兵式是最近的一次军力展示,中国在阅兵式上展示了一系列新型导弹。阅兵式上还展示了似乎具有高超音速能力的新型反舰导弹,以及洲际核导弹。
“火箭军是中国军队王冠上的宝石,”美国海军退役军官、现就职于新美国安全中心的托马斯·舒加特说。“它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在几乎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突然出击的范围。”
腐败丑闻和领导层动荡最近已严重损害了火箭军。但习近平去年在安徽省视察火箭军611旅时表达了他对该军种的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针对台湾和西太平洋的兵力集中在这个东部省份。中国国家电视台报道这次视察时播放了习近平观看部队模拟准备机动导弹发射的画面。他要求部队“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
Source: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不断扩大的导弹训练和发射中心
卫星图像显示,611旅基地的面积近年来已扩大了一倍。一些专家认为,新增加的部分可能至少包括一个训练用的建筑群,里面有发射台和用于模拟作战的假隧道。
“这是一个庞大的设施,一个基本上能进行各种作战演习的功能齐全的训练设施,”研究机构CNA的研究员德克尔·埃弗莱斯说。他对中国的导弹部队有深入研究,并在《纽约时报》的请求下仔细查看了有关611旅的卫星图像。
扩建后的611旅基地看起来以近40个导弹发射台为主,在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研究中国核力量和导弹力量的助理教授戴维·C·洛根表示,这种密集度不寻常,因为发射台通常分散在远离基地的地方,以免被发现。
Source: Satellite image by Maxar Technologies
另一支火箭军部队是位于611旅驻地以南江西省的616旅,其规模也已迅速扩大。2020年拍摄的卫星图像显示,甚至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最严重的时候,中国仍在清理和平整农田,仅18个月后,一个新基地的建设已接近完工。
Source: Satellite image by Maxar Technologies; Satellite image by Planet Labs; Satellite image by CNES/Airbus, via Google Earth
新一代导弹
埃弗莱斯和其他专家称,616旅目前正在为部署东风-17导弹做准备。这种导弹能以至少五倍于音速的速度飞行,并能机动躲避防御。埃弗莱斯指出了卫星图像中的一些细节,例如一个导弹仓库的高度,称那意味着该仓库可以存放这种新型导弹。
习近平在安徽视察的611旅现在正在部署东风-26导弹,这种导弹能携带常规弹头或核弹头,如其外号“关岛快递”暗示的那样,它能打击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部分军事设施。该导弹能通过公路运输,这让敌人更难追踪和摧毁。(汉斯·M·克里斯滕森和来自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其他研究人员在今年3月最早报告了611旅的基地扩建情况。)
Source: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据五角大楼的估计,中国火箭军拥有约500枚东风-26导弹。
埃弗莱斯称,如果在一场战争中,中国领导人决定将核弹头部署到一些东风-26导弹上的话,美国的卫星也许能侦察到这些导弹正从中国中部的一个仓库中调出。但他和其他专家表示,这种追踪并非万无一失,因此很难确定哪些部队可以随时部署核弹头。
广告
这种不确定性会加剧升级的风险,也可能导致误判。
“如果台海发生冲突,尤其是如果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或威胁介入的话,冲突会从一开始就具有核战可能性,”史汀生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凯利·格里科说,她是最近一项研究的共同作者,该研究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基地可能被中国导弹摧毁发出了警告。“像东风-26这样的系统让这种可能性变得更加凶险。”
Source: Satellite image by CNES/Airbus, via Google Earth
中国的军事教科书和演习视频显示,在一场涉及台湾的战争中,中国的指挥官们会把机动的导弹单位分散到山洞和隐蔽的场所,以图躲避侦察。沿海地区的发射场能让部队对台湾的目标或海上的舰艇发射火箭弹后,向另一个发射场转移。
这些发射场中有一个位于中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2022年,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的南希·佩洛西访问台湾后,作为报复,中国进行了军事演习,追踪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动向的台湾独立研究员温约瑟说,当时从那个发射场试射了能够打击台湾的火箭。温约瑟研究了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那些演习的录像,以确定演习使用了什么发射场。
中国军队还在西部沙漠地区修建了美国军舰形状的靶子,还将其安装在轨道上以模拟在海上行驶,显然是为了训练导弹发射。一旦开战,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军队也许会试图摧毁中国的导弹和远程火炮部队,但打击中国大陆的目标将是一种危险的升级。
中国的军事规划者们似乎在赌导弹的数量和机动性在一场捉迷藏游戏中占上风,既避免打击,又让敌人的导弹防御系统不堪重负。最近的几项研究称,美国在亚洲的空军基地很容易受中国导弹的打击,部分原因是这些基地没有足够多的供飞机使用的加固掩体。
广告
“虽然我们正在努力改善防御,”其中一项研究的合作者舒加特说,“但我们看到的数量如此巨大,很难想象有什么防御能不被它们冲垮,”他如此评价中国的导弹力量。
尽管如此,中国迅速加快本国导弹系统建设也并非一帆风顺。五角大楼的一项评估显示,火箭军内部的腐败问题也许已导致中国新建的核导弹发射井质量堪忧。
虽然中国的雷达和卫星已提高了导弹的精确度,但一些专家对中国导弹在实际情况下的表现持怀疑态度。例如塔夫茨大学的洛根称,在战争的混乱中飞跃大海打击舰艇,比打击固定目标要困难得多。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中国国安部如何崛起为强大的网络间谍机构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中国国安部如何崛起为强大的网络间谍机构

储百亮, ADAM GOLDMAN
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监控摄像头,摄于去年。
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监控摄像头,摄于去年。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2023年,美国官员震惊地发现中国政府控制的黑客在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中植入恶意代码,可能破坏电网、通信系统和供水系统。威胁的严重性促使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秘密前往北京,与中方对口官员正面交涉。
他警告中国的国家安全部长,若北京启用该恶意软件,将面临“严重后果”。这次会晤的细节此前从未披露。会谈气氛是专业的,信息似乎已被有效传达。”
但据两位前美国官员描述,自那次会晤后,中国的侵入行为反而加剧了。(由于未获授权公开讨论这一敏感会晤,这两位前官员要求匿名。)
美国和欧洲官员表示,中国的国家安全部——一个民事情报机构,常简称为MSS——尤其成为中国这场最复杂的网络行动的主要推手。
广告
近期披露显示,官员们揭露了被称为“盐台风”的黑客团体实施的另一场持续多年的大规模入侵,可能已窃取了几乎每个美国人的信息,并锁定了数十个其他国家。一些受“盐台风”攻击的国家在罕见声明中警告,窃取的数据可能使中国情报机构具备“识别和跟踪目标对象全球通信及行动”的能力。
专家指出,这次攻击凸显出国家安全部已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网络间谍机构,能够实施大胆行动且多年不被察觉。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使用雇佣的黑客入侵计算机网络和系统。这些黑客有时会将间谍活动和商业数据盗窃混杂在一起,有时因操作不慎暴露行踪。然而,在近期“盐台风”的行动中与国家安全部有关联的入侵者通过挖掘系统弱点潜入网络,窃取数据,在被攻破的系统间跳转,并清除活动痕迹。
2020年在东莞,某中国黑客组织的成员在自己的电脑上监测全球网络攻击。
2020年在东莞,某中国黑客组织的成员在自己的电脑上监测全球网络攻击。 Nicolas Asfouri/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著有一本有关该部著作的亚历克斯·约斯克表示:“‘盐台风’显示了国家安全部网络行动的高技能和战略性,此前人们更关注低质量的雇工黑客而忽略了这一点。”
对华盛顿而言,中国日益增强的能力意味着:在未来冲突中,中国可能威胁美国的通信、电力和基础设施。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网络安全与中国问题高级顾问奈杰尔·因克斯特表示,中国的最大黑客行动是旨在威慑和遏制对手的“战略行动”。
广告
“若能持续潜伏于这些网络而不被发现,他们在危机爆发时将获得显著优势,”曾任英国秘密情报机构MI6行动与情报主任的因克斯特说,“即使他们的存在被发现——正如现在的情况——仍具有强大的威慑效果,相当于在说,‘你看,我们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国家安全部的崛起
中国在网络领域的进步反映了数十年来的持续努力,目标是追赶并最终抗衡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英国政府通信总部(简称GCHQ)。
中国领导人于1983年组建国家安全部,主要用于跟踪异见人士和共产主义统治的潜在敌人。该部门从事网络间谍活动,但相比开展大规模网络间谍行动的中国军方,国安部很长时间里在该领域并不突出。
2012年习近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后,迅速重塑国家安全部。他似乎因美国监控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感到不安,并在2013年的一次讲话中提到前美国情报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的揭露。
习近平清洗了国安部被控腐败和不忠的高级官员,收紧了中国军方的黑客角色,将国家安全部提升为主要的网络间谍机构。他通过立法并设立一个新委员会将国家安全置于议程核心。
在2013年于北京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掌权后,习近平迅速采取行动,重塑国家安全部。
在2013年于北京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掌权后,习近平迅速采取行动,重塑国家安全部。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与此同时,对安全机构的情报需求成倍增加,因为习近平希望在国内外做更多事情,”BluePath Labs高级分析师、与他人合著了一本讲述中国情报机构历史书的马修·巴西表示。
专家们称,从2015年前后开始,国家安全部将各省分支机构置于更严格的中央控制之下。现任部长陈一新要求地方国安部门毫不迟疑地执行北京的命令。他在近期视察东北地区时表示,国安干部必须“又红又专”——对党绝对忠诚,同时精通技术。
广告
牛津大学研究中国国家安全的研究员爱德华·施瓦茨表示:“这本质上意味着国家安全部现在掌控着一个系统,可以在棋盘上随意移动棋子。”他正在撰写关于中国国家安全的论文。
2023年5月伯恩斯访华面见的官员就是陈一新。前官员透露,面对美方摆出的网络行动细节,他不露声色,仅表示会向其上级转告美国的关切。
中国网络力量的设计者
国家安全部大多在暗中运作,其官员鲜少公开露面或被指名道姓地提及。吴世忠是一个例外,他曾是第十三局——安全部“技术侦查”部门——的高级官员。
吴世忠是一个反常的高调人物,以他的另一个身份——中国信息安全评测中心主任——参加会议和研讨会。该中心表面上为中国使用的数字软硬件审查安全漏洞,但外国官员和专家表示,该中心受国家安全部控制,为其提供漏洞和黑客人才的直接信息渠道。
吴世忠从未公开承认在国家安全部任职,但2005年中国一所大学网站在会议通知中称他在国家安全部任局长,Crowd Strike等网络安全公司的调查也描述了他的角色。
广告
约斯克表示:“吴世忠被广泛认为是国家安全部网络能力创建的领军人物。”
2013年,吴世忠指出中国应吸取两点经验:斯诺登揭露的美国监控和美国用病毒破坏伊朗核设施的行动。“网络攻防能力的核心是技术实力,”他说,强调需控制技术并利用其弱点,建议中国打造“国家网络攻防体系”。
随后几年,中国商业科技行业蓬勃发展,多位网络安全专家表示,国家安全官员已经学会利用国内公司和承包商为其工作,发现并利用计算机系统的漏洞和弱点。美国国家安全局也囤积软件漏洞知识供己用,但中国有额外优势:可利用本国科技公司为国家提供信息。
今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今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国家安全部成功改善了人才输送渠道,积累了大量可供其调遣的进攻性黑客,”SentinelOne研究员达科塔·卡里表示。“这成了他们获取进攻手段的重要渠道。”
中国政府还规定,新发现的软件漏洞需首先报告给一个数据库——分析人士称该数据库由国家安全部运营——让安全官员优先获取。还有一些政策奖励科技公司发现漏洞并提交到安全部控制的数据库,每月达到一定额度可获报酬。
“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有利于公司的声誉,”Natto Thoughts联合创始人梅·达诺夫斯基谈到这一安排时表示,该公司为客户提供网络威胁咨询服务。“这些商人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为国家出力。”

Julian E. Barnes自华盛顿、Amy Chang Chien自台湾台北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首席中国记者,自台北报道中国和台湾问题,重点关注政治、社会变革以及安全和军事问题。

Adam Goldman是时报驻伦敦记者,主要撰写全球安全报道。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孔杰荣逝世:深耕中国法律界的美国律师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孔杰荣逝世:深耕中国法律界的美国律师

储百亮
孔杰荣在他创办的纽约大学美亚法律研究中心的办公室,摄于2012年。一位同事说,他“在美国开创了中国法律研究领域”。
孔杰荣在他创办的纽约大学美亚法律研究中心的办公室,摄于2012年。一位同事说,他“在美国开创了中国法律研究领域”。 Eduardo Munoz/Reuters
孔杰荣(Jerome A. Cohen)是研究不透明的中国法律体系的先驱人物,他是首批在中国执业的外国律师之一,并就中国的人权问题公开发声。他于上周一在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95岁。
他的儿子伊森和彼得证实了他的死讯。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孔杰荣昔日的学生兼同事欧伦斯(Stephen Orlin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孔杰荣“在美国开创了中国法律研究领域。很少有一个学科在起步阶段如此深刻地受到一位学者的塑造”。
孔杰荣最初似乎注定将拥有一个按部就班却辉煌的法律教授生涯。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他先后担任两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书记员,随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任教,讲授法学中的主流议题。
广告
但他遇到了一个学习中文和中国法律的机会,尽管当时中国正处于政治革命的动荡之中且基本禁止美国人访华,他仍毅然投身这一领域,这让一些同事感到不解。
学习了中文之后,孔杰荣通过采访逃到香港的大陆人,深入了解毛泽东时代中国法院和检察机关的运作方式。他后来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创立了东亚法律研究项目,1964年至1979年间在该院任教。
1975年的孔杰荣,摄于哈佛法学院。他于1964至1979年间在该院任教。
1975年的孔杰荣,摄于哈佛法学院。他于1964至1979年间在该院任教。 Joan Lebold Cohen
毛泽东去世后,中国开始寻求西方投资,孔杰荣的职业生涯再次转向,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他为外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并为渴望了解商法的中国官员传授相关知识。
1990年,孔杰荣开始在纽约大学执教,期间接待了来自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律师、法官和人权倡导者。直至去世前,他一直没有停止对习近平上台后中国日益严厉的政治压制的公开批评。
孔杰荣逝世的消息传出后,亚洲多国的政界人士、律师、学者及活动人士纷纷发表悼文,其中许多人的职业生涯——甚至人身自由——都曾受惠于他。中国法学教授许章润便是其中之一,当年他因为批评习近平而被迫离职并遭受警方严密监视时,孔杰荣曾公开声援。
2002年,孔杰荣与妻子琼·勒博尔德·科恩在一次家庭旅行中登上中国长城。她曾学习中国历史与文化,后来成为一名艺术史学家、策展人、作家和摄影师。
2002年,孔杰荣与妻子琼·勒博尔德·科恩在一次家庭旅行中登上中国长城。她曾学习中国历史与文化,后来成为一名艺术史学家、策展人、作家和摄影师。 Ethan Cohen
他的“久病仙逝,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许章润在网络期刊《China Heritage》上发表的悼文中写道。“孔公希望播种法意以达公义,借助法权以捍卫人权。”
孔杰荣于1930年7月1日出生在新泽西州伊丽莎白市,在邻近的林登长大,是律师菲利普·科恩和教师比阿特丽斯·科恩(娘家姓考夫曼)夫妇的次子。
高中时期他成绩优异,后考入耶鲁大学,主修国际关系,之后又进入该校法学院深造。
孔杰荣夫妇与三个儿子在日本京都,从左至右分别为彼得、伊森和塞斯,摄于1972年。
孔杰荣夫妇与三个儿子在日本京都,从左至右分别为彼得、伊森和塞斯,摄于1972年。 Joan Lebold Cohen archive
在大学期间,他遇见了琼·勒博尔德,两人于1954年结婚。孔杰荣的遗属包括妻子琼、三个儿子伊森、彼得和塞斯,以及七个孙辈和六个曾孙辈。
在今年出版的回忆录《东行,西行》(Eastward, Westward)中,孔杰荣回忆起当年笼罩在法律界的反犹文化——这种歧视使他和其他优秀的犹太裔法学院学生无法获得顶尖律所的暑期实习机会。
广告
但他依然取得了卓越成就:毕业后与妻子移居华盛顿,先后担任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与大法官费利克斯·弗兰克福特的书记员。他曾在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执业,还曾在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检察官办公室任检察官,随后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1959年开始执教,最初讲授刑法课程。
次年,法学院请孔杰荣为洛克菲勒基金会物色合适人选,去研修中国语言与法律。当时中国对美国几乎完全封闭,其司法体系的运作模式鲜为人知。孔杰荣未能找到人选,于是开始考虑自己是否应该亲自上阵。
孔杰荣去年出版的回忆录《东行,西行》。
孔杰荣去年出版的回忆录《东行,西行》。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一些同事对此持怀疑态度。孔杰荣在回忆录中提到,当时的法学院院长威廉·普罗瑟曾对他说:“不要把你的职业生涯浪费在中国上。”
但孔杰荣仍毅然投身其中。对亚洲艺术怀有兴趣的妻子开始研习中国历史与文化,后来更成为艺术史学家、策展人、作家和摄影师。
1988年,孔杰荣与国际法学家委员会的吉尔·斯普鲁斯走出新加坡一家法院。他们此前旁听了一宗政治案件的审理。
1988年,孔杰荣与国际法学家委员会的吉尔·斯普鲁斯走出新加坡一家法院。他们此前旁听了一宗政治案件的审理。 Dominic Wong/Reuters
学习中文后,孔杰荣于1963年携家人移居香港。当时关于中国法律体系的文献极为匮乏,他着手采访来自大陆的难民,包括曾经的警察,以深入探究法律的实际运作。1968年,他出版了开创性研究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程序(1949-1963)》(The Criminal Proces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63)。他累计主编、撰写或合著了十余部著作,其中多部是关于中国法律的指南读物。
“他展现了关注现实层面以了解真实情况的重要价值,而非仅仅依赖书面材料,”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荣休教授郭丹青(Donald C. Clarke)在采访中说。
广告
孔杰荣后来转赴哈佛大学,并积极参与推动美国与北京建立外交关系。他亦渴望亲身前往中国大陆,曾多次尝试未果——包括提出书面请求,以及为一座美国动物园购买一只大熊猫的提议
1972年,机会终于降临,他加入一个规模不大的学者代表团,访问了北京等城市。他忆及在一家早餐店与警惕的当地民众喝着豆浆艰难攀谈的情景。此行最精彩的部分则是与周恩来总理共进晚宴。
1972年,作为一个学者代表团的成员访华期间,孔杰荣在北京见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
1972年,作为一个学者代表团的成员访华期间,孔杰荣在北京见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 Jerome A. Cohen archive
“我知道你写了很多关于我们法律体系的著作,”孔杰荣回忆周恩来当时对他说道,语气中“隐约暗示,我对中国法律体系的描述恐怕与现实不符”。
毛泽东去世后,中国领导人开始欢迎更多国外来客和投资,孔杰荣在中国法律领域的学识因此备受跨国公司青睐。他还开始为渴望学习如何起草合同、商法和税法规章的中国官员开设讲座。
孔杰荣决定离开哈佛教职,全职从事法律实践工作。1981年他加入宝维斯律师事务所,并鼓励年轻律师将中国作为事业重心。许多人至今仍记得他风风火火的热情、提携后辈的慷慨胸怀,以及他常佩戴的领结。
在宝维斯工作期间,他和妻子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度过,参与合同起草、企业咨询,以及商业纠纷的调解。
“他始终怀抱着求知的渴望,”由孔杰荣招进宝维斯律师事务所的伊冯·陈回忆道,“即使在艰苦的谈判中,他也会提出些看似偏离主题的追问,只因他迫切想要理解对方的立场。”
20世纪70年代末的孔杰荣。他于2000年从律所退休,但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至2020年。他还持续访问中国,并偶尔接手案件。
20世纪70年代末的孔杰荣。他于2000年从律所退休,但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至2020年。他还持续访问中国,并偶尔接手案件。 Joan Lebold Cohen
孔杰荣于2000年从宝维斯律师事务所退休,但一直担任纽约大学教授至2020年,他在该校创办了美亚法律研究中心。他持续造访中国,并偶尔接案件,包括曾为《纽约时报》研究员赵岩辩护——该案在检方撤回“泄漏国家机密”的最初指控后,在2006年以欺诈罪判决赵岩入狱
孔杰荣亦深切关注中国维权律师和人权活动人士许志永和丁家喜的困境。这两人于2023年因“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长期徒刑。他同样关心陈光诚的遭遇,这位盲人维权律师曾在家乡遭到软禁,后逃入北京的美国大使馆,并于2012年飞往美国。
广告
“他曾组织过一次研讨会,以确保人们关注这个案件,”丁家喜的妻子罗胜春在采访中说,“他帮我联系到很多人并整合资源,他不希望他们被人遗忘。”
孔杰荣时常感叹习近平上台后中国日益严厉的政策,但他拒绝陷入绝望。
“我不像一些人那样完全陷入悲观,”他在去年接受数字新闻杂志《The Wire China》采访时说。“中国的发展就像钟摆一样。眼下我们正处于一个高压时期。但这种情况不会持久,也不可能持久。”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首席中国记者,自台北报道中国和台湾问题,重点关注政治、社会变革以及安全和军事问题。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习近平和普京谈及器官移植与“长生不老”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习近平和普京谈及器官移植与“长生不老”

ANTON TROIANOVSKI, 储百亮
CCTV, via Reuters
周三,在北京阅兵式上,中俄两国领导人在走向观礼台时,聊起了长生不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感慨人类寿命或将突破150岁。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过翻译表示,器官移植可以让人类实现“永生”。
这段闲谈被麦克风捕捉下来,并通过中国官方媒体庆祝“二战”结束80周年阅兵式直播播放了出去。鉴于现年72岁的普京和习近平都曾表示可能希望在未来几年继续掌权,这个无意被捕捉的时刻凸显了医学进步与地缘政治的交集。
在周三晚些时候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上述言论时,普京证实了这番对话的发生。
广告
普京对记者说,“现代医疗方法让人类有理由期待预期寿命将显著延长。”他说,这些进步包括“与器官移植有关的医疗手段,甚至是外科手术手段”。
一直有报道称普京个人对长寿的问题很感兴趣,他责成卫生部将延长预期寿命作为“首要任务”。俄罗斯最重要的国有企业之一、核能集团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去年表示,该公司正在开发“打印”人体器官的技术。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一个个地更换人体器官可以延长人的寿命,人类大脑同样会经历衰老变化,且无法被替代。但在周三阅兵前与习近平交谈时,普京显然将器官移植视为长寿的关键。
当各国领导人步入天安门观礼台时,直播画面捕捉到翻译人员与习近平的声音。天安门是中国昔日帝王宫殿的入口。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和两人一同前行,似乎正通过另一名翻译聆听对话。
“过去人们活不过70岁,现在70岁还算孩子,”一名男子用俄语转述习近平的话给普京听。
广告
“随着生物技术取得进展,”这名翻译用普通话把普京的回答转述给习近平,“人类器官会不断移植,甚至越活越年轻,甚至会长生不老。”
“有预测呢,本世纪呢,可能可以活到150岁,”随后可听到习近平说。
尽管习近平迄今未曾像普京那样热衷于公开讨论长寿愿景,但他暗示希望继续掌权,因此仍需活得更久,而且他尚未透露任何指定接班人的迹象。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他曾说
但在周三的阅兵式上,习近平并未完全掩饰自己的年龄。他头发中可见白发——这在中国领导人中并不常见,他们有时会将头发染得乌黑,即便年事已高。
得益于全天候的医疗保障,中国领导人普遍长寿。邓小平享年92岁,其继任者江泽民则活到96岁。
广告
普京在2020年修改了俄罗斯宪法,令他可以执政到2036年,届时他将年满83岁。认识他的人说,他非常关注自己的健康,新冠疫情期间,他要求所有面见者必须接受长达两周的隔离观察

Roni Caryn Rabin自纽约、Oleg Matsnev自柏林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Anton Troianovski是《纽约时报》莫斯科分社社长。他报道关于俄罗斯、东欧、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新闻。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首席中国记者,自台北报道中国和台湾问题,重点关注政治、社会变革以及安全和军事问题。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九三”阅兵展示了哪些新式武器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九三”阅兵展示了哪些新式武器

储百亮, AGNES CHANG
中国在周三举行的阅兵式上展示了可击沉舰艇的高超音速导弹、可作为僚机的无人机,以及可打击美国本土的核弹道导弹。
喷气式飞机呼啸而过,导弹和装甲车纵队驶过天安门广场,让人们得以罕见地一睹中国的新式武器。
阅兵式上的所有军事装备。注:仅展示地面阅兵的装备,未包括三个支援与后勤方队。
阅兵式上的所有军事装备。注:仅展示地面阅兵的装备,未包括三个支援与后勤方队。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持的这场盛大阅兵式是对该国潜在敌人发出的警告。
反舰导弹似乎是专门为危及亚太地区的美国军队量身定做的。远程火箭发射器增强了北京对民主自治的台湾的威胁。可空投的装甲车则显示出中国在维护其不断扩大的全球利益方面具备了更强的能力。
广告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说有一个主题引人注目的话,那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正押注无人系统,以在战斗中获得可能的优势。
美国海军舰艇面临新的导弹威胁
此次阅兵式对美军最强烈的警示当属四种新型反舰导弹,据中国官媒报道,其中三种是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至少是音速的五倍,而且能机动地躲避反导系统。
“北京决定展示这些武器,把一个不加掩饰的信号发给台湾和华盛顿,那就是中国具备威胁美国军舰的能力,”在兰德公司全球政策研究所研究中国军事的高级研究员蒂莫西·R·希思说。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拥有更先进的以不同速度和角度攻击敌方军舰的高超音速导弹,也许会让敌方的海军更难躲避或反击。
在这些反舰导弹中,最引人注目的或是“鹰击-19”。这种巡航导弹似乎采用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即在超音速气流中燃烧燃料,这种设计有助于提高导弹的速度。
超音速反舰导弹
超音速反舰导弹 Photo by Tingshu Wang/Reuters
该导弹的特性表明,它可能具备极其难以预测的飞行路径,而且有在最后阶段比弹道导弹更低的高度完成飞行的能力,尽管速度会减慢,麻省理工学院安全研究项目的首席研究员埃里克·赫金博坦说。
目前尚不清楚“鹰击-19”和其他新型导弹是否已经服役。这些武器对美国海军舰艇脆弱性造成的潜在影响,将取决于中国的量产和部署能力,赫金博坦说。
广告
“阅兵展示的装备并非未来都投入使用,”他在谈到此次阅兵时说。“过去如此,现在亦然。”
地面部队的新武器
阅兵式展示了可从运输机空投的新型地面装甲车。这些战车有类似潜望镜的观察装置,让士兵能够从车内观察周围环境。
新空降兵战车
新空降兵战车 Photo by Maxim Shemetov/Reuters
这些新式战车表明,中国正在投资研发可能用于快速部署到台湾甚至更远地区的装备,美国陆军战争学院中国陆地力量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约书亚·阿罗斯特吉说。
“为空降兵配备这种先进战车,将使轻步兵在敌后空降或快速响应海外危险情况时拥有更强大的火力和防护,”他说。
阅兵式上还展示了遥控装甲车,它们能用于扫雷和搬运伤员。“这些系统最大的问题将是成本和维修,”阿罗斯特吉指出。
广告
对未来海空作战的一瞥
两艘造型流畅的无人潜航器在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示意了中国使用“巨型无人水下载具”在海下与美国展开竞争的雄心。
其中一艘是20米长的鱼雷形潜艇,船体外表光滑;另一艘配备了可用于通信的小型桅杆。
水下无人机
水下无人机 Source: U.S. Army ODIN • Photo by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公众对中国的新型无人潜航器知之甚少,也不清楚它们与美国俄罗斯,以及其他拥有强大海军的国家正在研发的类似潜航器相比能力如何。令人瞩目的是中国正在研发的无人潜航器数量之多,已从澳大利亚海军反潜战部门退役的军官詹妮弗·帕克说。
“型号之多表明,中国在这方面可能比其他国家更先进,”帕克说,她现在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的专家。
帕克指出,从阅兵式上展示的AJX002型号的特征来看,中国可能也在考虑为某些型号的潜航器配备武器。“考虑到它没有桅杆,而且尺寸庞大,看起来它是配备了武器的,”她说。“可能是某种自航水雷或类似鱼雷的武器。”
喷气式战斗机、轰炸机和其他空军飞机也在空中呼啸而过,地面上的卡车运载着外形类似小型战斗机的大型无人机。这表明在未来战争中,中国计划把有人驾驶的飞机与无人机搭配起来。
无人机
无人机 Photo by Maxim Shemetov/Reuters
中国和其他大国都在押注人工智能,它将使有人驾驶的飞机与被称为“忠诚僚机”的无人机并肩飞行成为可能,这种僚机也许能帮助监视和攻击敌机,防止导弹击中有人驾驶的战斗机。
阅兵式上展示的大型无人机和无人驾驶飞机的数量表明,中国正大力发展这一新领域,在德国研究中国军事航空的专家安德烈亚斯·鲁普雷希特说。“中国在许多技术领域处于快车道上,有时与领先国家并驾齐驱,甚至超过了它们,”他说。
广告
不过,阅兵式上并没有展示任何无人驾驶飞机的飞行。它们可能仍在研发中。
扩大核武
阅兵式上最受关注的武器之一是中国的核力量。其中包括从天安门广场上隆隆驶过的标有“东风-31BJ”字样的导弹,暗示着中国计划扩大能达到美国本土的洲际核力量。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新核时代》一书的作者安基特·潘达表示,该导弹标的型号表明,它可能是中国的公路机动型东风-31洲际核导弹的一个版本,适用于井基发射。
新核导弹
新核导弹 Photo by Tingshu Wang/Reuters
中国在阅兵式上展示了可由潜艇和飞机携带的核导弹,但它从未公开说明其核武器的数量。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估计是,中国拥有约600枚核弹头。此外,中国还对可搭载核弹头的导弹、潜艇和轰炸机进行了升级换代。
近年来,中国在北部沙漠地区建造了三个导弹发射井场。这次阅兵式上亮相的东风-31BJ导弹似乎印证了美国军方的评估,即该导弹可能部署在三个井场约320个发射井中的一部分,潘达说。
广告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每个发射井场中约有10个发射井可能已经安装了导弹。但中国政府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及这些发射井。
“就目前而言,东风-31BJ导弹在阅兵式上出现,可能是我们距离中国承认新发射井存在最近的一次,”潘达说。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达赖喇嘛继任问题未决,习近平罕见现身西藏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达赖喇嘛继任问题未决,习近平罕见现身西藏

PRANAV BASKAR, 储百亮
在西藏拉萨,有人在习近平主席画像前拍照,摄于3月。
在西藏拉萨,有人在习近平主席画像前拍照,摄于3月。 Go Nakamura/Reuters
周三,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罕见地来到西藏首府,此举凸显了他坚持对西藏的佛教信徒实行严格控制的决心,旨在推动更多人讲标准汉语,并确保这个曾经叛乱的地区被牢牢掌握在北京的统治之下。
在向西藏自治区政府发表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了共产党对该地区的愿景,这次讲话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他公开的讲话内容并未提及深受许多藏人敬仰、却遭到中国政府谴责的流亡佛教领袖——达赖喇嘛。
但这次精心安排的视察——这是他自2021年以来首次前往西藏首府拉萨——反映出在现任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现年90岁)去世后可能引发的继任者之争前,中国领导层对加倍强化控制的关切。
根据官方发布的讲话摘要,习近平表示:“治藏稳藏兴藏,首先是要保持西藏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他呼吁要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并“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藏传佛教徒相信,达赖喇嘛会转世为继任者,通常是以一个小男孩的形象出现,通过寻访来确认。上个月,达赖喇嘛宣布,这一传统将在他去世后继续延续,不受中国或任何外部势力的影响。中国领导人则声称,只有执政的共产党——一个公开宣称无神论的组织——才有权主导下一世达赖喇嘛的认定过程。
达赖喇嘛的传统居所布达拉宫俯瞰着拉萨,摄于3月。
达赖喇嘛的传统居所布达拉宫俯瞰着拉萨,摄于3月。 Go Nakamura/Reuters
“达赖喇嘛的继任问题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斗争场,也是共产党宣示对西藏统治权的象征性机会,”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西藏问题学者罗伯特·巴内特表示。
但巴内特表示,继任问题本身并不构成对中国政权的“生存性威胁”,它很可能只是习近平此行涉及的众多战略目标之一。他指出,此次行程反映出北京在西藏推进更广泛控制行动的努力。
广告
1959年,在一场反对中国统治的藏人起义失败后,达赖喇嘛逃往印度,并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区建立了流亡政府。此后几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对西藏的控制,但佛教寺院和藏人社区常常抗拒党的统治,这种反抗有时还会演变为抗议甚至叛乱。2008年,拉萨爆发了针对中国商人和居民的骚乱与抗议,并蔓延至其他藏区。
自习近平于2012年上台以来,当局加大了对藏传佛教僧尼的管控力度,扩大了警力部署和监控措施,试图彻底消除再次爆发大规模抗议的可能性。
在拉萨,习近平称赞西藏自治区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斗争”,并提到了他长期以来旨在将藏族人融入中国主流语言、文化和官方价值观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推动藏族儿童入读几乎全程以汉语授课的寄宿学校。
对于流亡政府的官员来说,习近平罕见地现身西藏表明,中国尚未赢得当地民众的人心。
“中方目前处于被动局面,”位于印度北部的达赖喇嘛办公室的官员次丹桑珠说道。他还表示,习近平此行是中国试图“为占领西藏寻求合法性”的又一次尝试,尤其是在达赖喇嘛坚持其继任者将按照传统方式选定之后。
拉萨大昭寺的僧侣,摄于3月。
拉萨大昭寺的僧侣,摄于3月。 Go Nakamura/Reuters
“习近平亲自前往让我深感震惊,”次丹桑珠说道。他表示,这一决定反映出“尽管多年来加强控制,党内依然对宗教和民族问题存在根深蒂固的生存焦虑。”
支持西藏自治的人权组织表示,此次访问是习近平试图掩盖其在该地区人权纪录的举动。
广告
“对藏人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西藏自治区的周年纪念并不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而是对中国殖民占领的痛苦提醒,”西藏行动研究所亚洲项目负责人、流亡西藏议会议员多吉才旦表示。
“西藏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西藏人民永远不会接受北京强加的达赖喇嘛转世继任计划。”

Pranav Baskar是时报国际新闻记者,也是2025-26年时报奖学金项目成员,这是一个为职业生涯初期的记者设置的项目。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首席中国记者,自台北报道中国和台湾问题,重点关注政治、社会变革以及安全和军事问题。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抗艾斗士”高耀洁逝世,曾揭露河南艾滋病感染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抗艾斗士”高耀洁逝世,曾揭露河南艾滋病感染

储百亮
2006年,高耀洁在上海举办的艾滋病巡回讲座期间与学生交谈。
2006年,高耀洁在上海举办的艾滋病巡回讲座期间与学生交谈。 Mark Ralston/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中国医生高耀洁于周日在曼哈顿上城的家中去世,享年95岁。她曾不顾政府压力揭露因混乱无序的采血活动而导致的农村艾滋病疫情。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中国政治的学者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教授证实了她的死讯,他曾帮她处理在美国的事务。
上世纪90年代末,高耀洁不遗余力地揭露和遏制艾滋病在贫困农民中的蔓延,这为她在中国赢得声望,她在国外也广受赞誉;奥巴马执政期间,她受到了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赞扬。但共产党官员最终试图让高耀洁保持沉默,她在纽约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年。
即使流亡在外,健康状况不佳,她仍继续为数百个村庄发声,尤其是在她的家乡——中国中部的河南省,那里的居民成群结队地前往采血站卖血,而采血站粗劣的采血方法,导致数万乃至可能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
广告
官员长期隐瞒、忽视或淡化疫情,受感染的村民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帮助,直到高耀洁和其他几位中国医生及专家激起的公愤促使政府开始分发药物。
“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毁灭的不仅是患者个人,还殃及无数家庭,”高耀洁在2016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这种人为大灾难,前所未有。然而,造成这场血祸的责任人,至今没有一个受到追究的,也没有一句道歉的话。”
高耀洁在年近70岁的时候开始了自己的第二职业——艾滋病教育工作者,当时她已经退休,不再从事日常的医学工作。但此前的经历给她的锤炼让她可以坚强地面对接下来的艰辛。
高耀洁于1927年12月19日出生于东部的山东省。她在日本侵华战争和内战期间长大——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共产党通过内战取得了政权。她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的政策造成的饥荒,在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她遭受了拘禁和殴打。后来,当她因指控官员隐瞒艾滋病疫情而被软禁,面对警察和政府官员的压力时,她说自己经历过比这更糟糕的事情。
“她的生活中经历了很多起伏,所有的逆境都考验着她的灵魂,”前香港投资银行家、智行基金会创始人杜聪(Chung To)说。该基金会旨在帮助中国农村孤儿或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如果没有她,疫情暴发的消息可能会被掩盖更久,会有更多人死去。”
医学专家王淑平在揭露中国农村艾滋病传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她在谈到高耀洁时说:“她最大的贡献是赢得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地方政府想掩盖很多事情,但他们做不到,因为高耀洁很勇敢,一直在说话。”王淑平也移居美国,于2019年去世
广告
身材矮小、笑声爽朗的高耀洁走路一瘸一拐,但这并不仅是因为年事已高。她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地主家庭,小时候双脚用布条裹了六年,这是一种令人痛苦的中国传统习俗,目的是人为制造出小巧的双脚。
她和家人定居在河南古城开封,她很快就表现出独立的性格,选择在当地一所大学学习医学。她于1953年毕业,不久后结婚,成为一名妇科医生。
2016年,高耀洁在纽约曼哈顿的公寓。“如果不拉下毛泽东的神位,中国就没有希望,”她说。
2016年,高耀洁在纽约曼哈顿的公寓。“如果不拉下毛泽东的神位,中国就没有希望,”她说。 George Etheredg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河南省是1958年后受饥荒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66年“文革”期间,该省爆发了激烈的武斗。由于高耀洁出生于“地主”家庭而且拒绝屈服,她成了毛派激进分子的重点目标,遭到他们的毒打。她说,由于被迫在冰冷的石头上跪了几个小时,她的膝盖从此落下毛病。
高耀洁一度试图自杀。她最小的儿子在13岁那年因被诬陷侮辱毛泽东被监禁了三年。由于在那段时期承受过的痛苦以及自那以后与儿子关系长久不和,她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评价非常负面。
“如果不拉下毛泽东的神位,中国就没有希望,去毒要把这个老根挖出来,”她在2015年对一位采访者表示。
1996年,在全国各地倡导女性健康的高耀洁首次接触到一名被诊断出艾滋病的患者,那是一名在手术中因输血而感染的中国农村妇女。她在大约两周后死亡。
广告
高耀洁开始亲自走访村民家里,调查艾滋病是如何进入河南的。
她和其他医务人员发现,大量黑心血站正在向村民购买血液,其采血方法几乎肯定会导致感染的传播,而这些血站通常都有官方的支持。血站从村民血液中提取有用的血浆,把剩下的血液汇集起来重新输回需要输血的村民体内。事实证明,大量汇集血液非常易于传染病的传播,包括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
1995年,河南官员试图取缔这种行为。但黑血市场依然存在,高耀洁呼吁关闭血站,治疗被感染的村民,并对官员问责。
她经常和司机从河南省会郑州的家中出发,长途奔波数日,为患病村民提供建议、食物和衣服,并带去治疗发烧、腹泻和其他艾滋病症状的基本药物。她回忆称,在一个村庄里,她见到了一名在丈夫死于艾滋病后上吊自杀的妇女。两岁的儿子紧紧抱着母亲的脚。
“高耀洁非常重要,因为她看到了村里发生的事情,也一直在为此发声,”来自河南的前记者张继承在采访中说,他是最早报道了河南艾滋病疫情的人之一。“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这么做,但她经历了太多,所以一点也不怕。”
到2000年代初,中国农村的艾滋之祸已成为国际丑闻,国内外的愤怒令中国官员令无法再淡化此事。中国活动人士和记者都大力支持高耀洁,她在中国新闻媒体上赢得了一定赞誉,并受到官方的欢迎,一度得到副总理吴仪的接见。
广告
但高耀洁声名日益远播让其他中国官员感到不安,这些人认为她令他们难堪,特别是当她拒绝停止自己的倡议时。2007年,河南官员曾试图阻止她前往美国领奖,但遭到了副总理吴仪的驳斥。
2009年,高耀洁移居美国,开始用演讲和写书来讲述自己的经历。她对推广避孕套以防止HIV病毒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感染持怀疑态度,这让许多艾滋病专家感到不满。
但由于她德高望重,即便是在预防艾滋病问题上批评她的人也对她怀有敬意。
她的丈夫、同为医生的郭明久于2006年去世。高耀洁身后留下两个女儿郭竞先和郭炎光;儿子郭锄非;妹妹高鸣凤;三个孙辈;还有生活在中国的三个弟弟和另一个妹妹。
生命的尾声,高耀洁住在西哈莱姆区的一处公寓里,有一群中国学生陪伴她并对她的著作进行编辑。她再也没有回河南,但她说过希望自己的骨灰被带回那里,撒入黄河。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3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