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四环青年|多款知名进口药退出国内市场,患者的不安并非多虑

CDT 档案卡
标题:多款知名进口药退出国内市场,患者的不安并非多虑
作者:狐狸罐头
发表日期:2025.10.21
来源:微信公众号“四环青年”
主题归类:进口药退出中国市场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多款知名进口药将退出国内市场,近日引发关注。

据界面新闻,10月15日晚,国家药监局公众号显示,注销费卡华瑞的氯雷他定片等80个药品的注册证书,意味着这些药品后续将停止生产销售等行为。这80个药品中,超过一半是外资公司的产品。

最近几年,很多医院开不到进口药、进口药逐渐退出中国市场,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数十款进口药再次“跑路”,仍引发公众疑虑——以后还能不能买到进口药了?部分罕见病是不是无药可医了?

前面提到的氯雷他定片,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等症状,每年北方春秋季花粉高发季节,很多人都得靠它来“续命”。费卡华瑞是一家中瑞(瑞典)合资药企,是氯雷他定片的原研公司,后被德国药企巨头拜耳收购,后者目前仍持有氯雷他定片的产品批文。

也就是说,关于氯雷他定片,患者依然可以选择同类进口原研药或国产仿制药。但另一些药品,尤其是针对罕见病特效药的退出,患者别无选择,影响就大了。

黏多糖贮积症IVA型是一种典型的罕见病,症状包括生长迟缓、脖子异常短等。美国新兴生物制药公司百傲万里生产的“唯铭赞”,是全球唯一获批治疗该病的药品,但价格高昂,一支7500元(5mg),一次用药数万元。

img

“唯铭赞”2019年5月在中国获批上市,随后被列入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2021年,“唯铭赞”曾出现在医保谈判预选名单中,但最终谈判失败。2024年5月,制药企业百傲万里在“唯铭赞”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到期后未再续期,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百傲万里当时在回复媒体时表示,“复杂的市场准入规则使得药物的供应不可持续,特别是在罕见病治疗方面。尽管我们在过去几年中尽了最大努力,仍然没有促使‘唯铭赞’进入医保报销体系,我们决定不再续签该产品的进口药品注册证。”

事实上,尽管大部分退出中国市场的进口药生产商,并未详细说明退出原因,但进口药定价高,若不能进入医保,价格上完全竞争不过国产仿制药,退出就成了很自然的市场行为。

去年12月,在国家医保局展开的第十批药品集中采购中,所有原研药企或放弃竞标或象征性报价,最后无一中标,曾引发舆论关注。在此之前,已不断有进口原研药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据“中国医疗保险”公众号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24年5月,已有161种进口药未在我国再注册。

同样一种药,进口原研药的价格是国产仿制药的近十倍,在“以价换量”逻辑下,国产仿制药凭借价低的优势大量入选集采。据国家医保局数据,前九批药品集采中,国产仿制药中选1583个,进口原研药中选70个,仿制药占比95%以上。

image

前些年,进口药即便未进入医保,或者落选医保,但还能被一些医院采购,近些年越来越少被开出。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国家考核指标,几乎所有医院都在努力降低药占比(药费占治疗费的比重)。于是在疗效差不多情况下,减少高价进口药使用成了医院的必然举措。

对跨国药企来说,随着进口药专利悬崖(专利即将到期)的到来,自知无法与国内的众多仿制药企竞争,主动提前退出,把更多精力放在创新药研发和推广上,也合乎自身商业利益。

不管什么原因,进口药退出,医保省钱了,患者的负担也减轻了。之所以屡屡引发争议,部分是因为国内市场对原研药仍有比较大的需求,虽然很多仿制药并不比进口药差,但每个人的病情、身体状况不同,有的人用仿制药就能治好,有的人可能更适合用进口药,所以希望能够给进口药留出一些空间,让患者自主选择。

尤其对于没有仿制药的“孤儿药”来说,若也退出国内市场,患者只能海外购药,这些药更需要国内医院提供购买渠道。像前面提到的进口药“唯铭赞”,在退出中国内地市场4个月后,广东妇儿医院通过“港澳药械通”,以“特批”的方式进口该药,让数十名患者重新用上了“唯铭赞”。

从全球范围看,用国产仿制药替代专利到期的进口药,是正常趋势,而且集采省下来的钱,理论上可以给到专利药和创新药,让更多罕见病和肿瘤患者得到救治。

但现阶段患者的不安并非多虑。医院保留部分进口药,既可以让患者多一些选择,也可以促使国内仿制药企业把好质量关。如果仿制药的药效足够好,患者没有理由不选更便宜的药。

四环青年|家人同意不让野人小孩赤裸爬行,关键疑点还没查清

img

“野人小孩”事件继续发酵。

10月18日,南涧县“10·16”工作组发布情况通报称,公安机关已依法介入,经初步核查,未发现拐卖行为。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孩子目前在云南省外,南涧县公安局、民政局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已抵达当地,孩子和其父母已在接触范围内,工作组当面开展相关工作,要求其遵守公共秩序,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再次出现衣不遮体及孩子爬行行为,其家庭已同意。

媒体报道还提到,这一家人计划驾车回北京。工作组已同当事人女方母亲取得联系,后者介绍近期将把孩子户口落到北京。但事件并未就此完结,公安机关已对孩子父母展开调查。

img

网络视频截图

孩子为何会出现动物化特征,是舆论现在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大众纷纷猜测原因,其中,“父母利用孩子拍猎奇视频在暗网上牟利”的说法甚嚣尘上。

CDT 档案卡
标题:家人同意不让野人小孩赤裸爬行,关键疑点还没查清
作者:半糖可乐
发表日期:2025.10.20
来源:微信公众号“四环青年”
主题归类:教育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有网友留言称“这个是在外网直播的,就是虐待”,直言有的网站直播“逼着小孩子光着身子爬树,还让他吃毒蘑菇”;还有人建议查查父母有没有境外收入来源。

起初这种说法被当地否认,10月17日,无量山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九派新闻,小孩家庭条件比较好,“像网上说的直播牟利这种情况肯定是没有的”。

但是很快当地改了说法,称对于网传“父母利用孩子拍猎奇视频在暗网上牟利”的说法,已移交给司法部门调查核实。

网友的质疑是天方夜谭,还是确有其事,有待警方的调查,包括彻查这对父母的资金流水情况,以及有无暗网活动,揭开笼罩在“野人男孩”身上的疑云。

这些传言,不仅事关当事孩子的长远安全保障,也冲击很多人的安全感。只有彻底调查清楚,才能让大家安心。

除了调查原因外,当下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做全面评估和检查,看看他身心发育是不是正常,其动物化特征,是暂时性的行为,还是由于不恰当的养育方式,退化到了原始状态。

如果是后者,就要进行科学干预,确保他能回归正常生活。

img

报道提到,当地居民曾多次报警,政府各部门也多次上门劝导,但每次都被父母以“自然教育”的理念给挡了回来。这次也是因为网友紧追不放,才深度介入。

种种迹象说明,即便知道父母的养育方式有点反人类,有关部门还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男孩已经三岁,如果能早点给他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不是以家务事为由打退堂鼓,他的“野人”症状可能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

2022年我国颁布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其立法目的之一就是告诉社会,养娃不是“家事”而是“国事”,要求家长必须“依法带娃”。

但是从当地有关部门对此事的反应来看,这种法治精神距离真正在基层生根,可能还远得很。

任何教育方式都不能以牺牲儿童人格尊严与发展权为代价。如果孩子是像动物一样养大,那太挑战社会的文明底线。

所谓的“自然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成为父母错误养育方式的遮羞布,不管背后有没有其他动机,这种养育方式都该被禁止。

与此同时,对于这类不同于人们惯常理解的“虐待”,究竟该怎么认定,由哪些部门介入救济,父母最终该怎么问责,确实也还存在很多模糊地带,有必要以此事件为契机,好好完善未成年人的保护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