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关心你的关切|钥匙上交,不然撬锁!不是警匪片,竟然还是工作…

感谢提供信息的朋友,特别感谢提醒注意有可能封了这个公众号的朋友;但我和原创作者相信:真实是最重要的,这世界还是需要说真话的人!

img

img

来源:star星视频

钥匙上交,不然撬锁!广东这波灭蚊操作为何引发争议?

引言:社区工作人员一句“已作废”背后,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之争,也是疫情防控与个人自由的艰难平衡。

“逾期未提供钥匙或未开门的,将拍照记录并由专业开锁人员强制开锁。”2025年10月14日,广东江门市江海区江南街道蓬苑社区向居民发出的这份紧急通知,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通知要求“单车房”业主上交钥匙配合入户消杀,目的是防控基孔肯雅热病毒。有居民在家睡觉时,相关人员突然闯入拿走多盆绿植;有的村子拆除250间“容易藏蚊子”的旧房;还有小区发布公告,要求三天内清理所有犬只。

01 病毒、蚊子与强制开锁

基孔肯雅热,这个听起来有些拗口的病毒名称,正是本次事件的导火索。它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患者会出现高烧、皮疹和关节剧烈疼痛等症状,约有三分之一患者会出现长期关节不适。

2025年7月以来,广东省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仅7月27日至8月2日这一周,全省就新增2892例本地病例。疫情重灾区佛山的确诊人数急剧攀升,累计超过7000例。

面对疫情,江门市开展了大范围的灭蚊行动。蓬苑社区的通知要求单车房业主在10月14日21时前将钥匙送至社区居委会,配合入户消杀。通知中明确写道:“逾期未提供钥匙或未开门的,将拍照记录并由专业开锁人员强制开锁。”

CDT 档案卡
标题:钥匙上交,不然撬锁!不是警匪片,竟然还是工作…
作者:大白
发表日期:2025.10.16
来源:微信公众号“关心你的关切”
主题归类:过度防疫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不仅是对单车房,有居民反映:“我睡醒后发现阳台上的好几盆绿植都不见,剩下几盆被胡乱丢在地上。”胡先生调取监控发现,有工作人员上门拿走了他的3盆绿植。

02 法律依据与界限

针对居民的质疑,江门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回应称,相关灭蚊措施有法律依据,但暂时没有查到具体条款。那么,强制入户消杀到底有没有法律依据?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27条规定:“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法谚有云:“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我国《宪法》第39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指出,入户消杀不仅涉及“家”这一“人们日常停靠的港湾”,更是关系到公民在宪法上享有的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南开大学教授宋华琳认为,消杀应以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为前提,不宜扩大化。如果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没有进行必要的法益权衡,就可能会落入“非法”的范畴。

03 从强制到协商

面对舆论压力,蓬苑社区工作人员10月15日回应称,前述通知已作废不再强制执行。“现在考虑到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我们就不强制开门了,不会再撬锁。”

社区政策为何出现180度大转弯?这背后反映了基层治理的困境与转变。

从管理学角度看,此事件暴露了“一刀切”式管理的弊端。最初的通知旨在快速高效地实现灭蚊目标,但忽视了居民的合法权益和感受。当政策遭到广泛抵制时,又迅速调整策略,允许居民领取灭蚊用品自行消杀。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强制交钥匙事件本质上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社区作为基层管理组织,在推行公共卫生政策时,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成为棘手难题。

心理学上,这一事件反映了居民对“家”的安全感需求。家是人们的避风港,强制入侵会破坏人们的基本安全感,即使出于公共卫生目的,也容易引发强烈抵触。

04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这并非首次因疫情防控引发的入户消杀争议。在2022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类似场景就曾上演。

当时,一些地方采取的强制入户消杀措施引发广泛讨论。法律专家们就指出,消杀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阻断病原体传播,另一方面可能侵害公众的财产权、住宅权和隐私权。

2025年广东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中,似乎重复了类似的历史。除江门外,佛山等地也出现了相关争议。基层人员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灭蚊工作,包括入户检查、清理积水、喷洒灭蚊剂等。

一位基层人员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清理菜农的一桶“加料雨水”(里面混合了粪便、残羹剩菜、海鲜壳),一边倒,一边干呕,“末了,还被阿姨追骂了几条街”。

05 风险沟通与社区共治

面对公共卫生危机,良好的风险沟通是争取居民理解与合作的关键。莲苑社区最初的通知缺乏充分解释,未能说明强制措施的必要性和法律依据,导致居民产生抵触情绪。

“清积水、防叮咬、早诊治”是防控基孔肯雅热的核心措施。与其强制入户,不如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居民自觉参与度。

事实上,当社区政策从强制转向合作后,效果反而更好。莲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居民现在可以领取灭蚊用品自行消杀,之后拍照记录给社区查看。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既尊重了居民权益,又实现了防控目标。

在佛山,一些社区动员学校参与灭蚊宣传,通过学生带动家庭搞好卫生。这种社区共治模式,比简单的强制开锁更可持续,也更能赢得居民支持。

类似的事件在广东其他地区也有发生。在湛江,一位母亲称凌晨上夜班时,两个独自在家的孩子被当地村委会等人员上门抽血。在佛山,有网友反映居委会以查积水防病毒为名,在家中无人的情况下破门而入,换了房门锁芯。

法律专家指出,即使出于公共卫生目的,强制措施也必须遵循比例原则。消杀方法应当必要、适当,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害应当最小,收益与损害间应合比例。

随着舆论持续发酵,江门市的灭蚊措施可能会进一步调整。当地12345热线表示,相关灭蚊措施有法律依据,但暂时没有查到,后续查明后反馈。

❌